课堂大问题读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5 10: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大问题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大问题读后感》。

第一篇:课堂大问题读后感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一

项芸

如果说课堂是一张琴,那么教师就是那唯一的弹奏者。节奏掌控得好,曲子才能完美动听,学生才能在倾听中获得知识与成长。这个“节奏”,就是“度”的把握。我们研究课堂存在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度没掌握好--不是用力过猛,就是火候未到。

如:有的课堂开放过度、有的课堂评价滥用失真、有的课堂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课堂“满堂问”、有的课堂“表面探究,实为讲解”……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了解高效课堂的真谛,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认真了解课堂问题,高效地解决课堂问题。

读了吕勤、吴荣华主编的《课堂大问题》一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收益颇丰。本书作者以很多教师和自己的课堂实例为例,进行现场侦查,到理性操作,最后解读拓展,详细地、多角度地分析任课教师是怎样从课堂教学教什么、课堂教学怎么教、课堂教学谁做主、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四个方面,高效驾驭课堂,奏响一曲曲课堂协奏曲的。

在《一“导”激起千层浪》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八个类型的导入案例,它们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被称之为“事发现场”。然后作者进行了“现场侦查”,这些导入设计有的牵强附会,有的枯燥无味,有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作者进行“理性操作”,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修正建议,提高了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是多维的、开放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精彩”的课堂,更多来自教师“临场智慧”的精彩。这种未曾预约的精彩处理,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淀智慧。(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在意外事件面前以理智驾驭情感,以机制肯定学生,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进而让智慧随时迸发“火花”,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一定能解决好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真正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二

洋浦新都小学 陈峰联

教学从问题开始,教学问题是低效、高效课堂的试金石。

当今的课堂,存在诸多问题。

如:有的课堂开放过度、有的课堂评价滥用失真、有的课堂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课堂“满堂问”、有的课堂“表面探究,实为讲解”……

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了解高效课堂的真谛,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认真了解课堂问题,高效地解决课堂问题。

读了弋阳一中吕勤、吴荣华主编的《课堂大问题》一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收益颇丰。本书作者以很多教师和自己的事发现场(即课堂实例)为例,进行现场侦查,到理性操作,最后解读拓展,详细地、多角度地分析任课教师是怎样从课堂教学教什么、课堂教学怎么教、课堂教学谁做主、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四个方面,高效驾驭课堂,奏响一曲曲课堂协奏曲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是多维的、开放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精彩”的课堂,更多来自教师“临场智慧”的精彩。这种未曾预约的精彩处理,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淀智慧。在意外事件面前以理智驾驭情感,以机制肯定学生,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进而让智慧随时迸发“火花”,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相信: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在众多名师的榜样示范下,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解决课堂问题的专家;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能手;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第二篇:《课堂大问题》读书笔记

《课堂大问题》读书笔记

最近拜读了由吕勤和吴荣华老师等主编的《课堂大问题——学校高效课堂问题诊断》一书,感触颇深,尤其对有关预设和生成方面的论述,读来深受启发。书中提到: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生成则是达成预设目标过程中偶发的教学情景,是在一闪念间所引发出来的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和辅助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本人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长期以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预设和生成的运用往往有失偏颇。很多时候往往只注重教学预设,而严重缺乏生成意识,这样的教学不能真正做到师生积极互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没有生成的预设,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一个个“美好”的陷阱,等待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里跳。这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长此以往,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培养和生成,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使美术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它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弱。

随着近年来,生成式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在美术教学中,合理把握生成已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同追求,教学由此也变得更

为丰富和精彩,但与此同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教学中为了生成而生成,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严重干扰了预设,使教学目标混乱不清,甚至误人子弟。又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引导,结果无所适从,最后无原则的尊从,导致教学目标偏离而致生成失效。还如,在生成过程中缺乏必要调控,使生成冗长而散乱,使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本书的学习,本人认识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合理、精彩、贴近学生的预设和适度巧妙和有效的生成将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人性化、更活跃、更高效,这样的课堂才更富生命力。

第三篇:课堂管理方法读后感

《课堂管理方法》读后感

乍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教育的书一样,枯燥无味大谈理论,但一翻开,就让人欲罢不能。上面所提出的的问题都是新教师实时面临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且附以行之有效的建议,让我这位新教师仿佛找到了一本葵花宝典,时时钻研,时时能获得不同的收获。

这本书旨在让教师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巧以构建一个双赢课堂。新教师初来乍到,往往对新接触的学生报以较高的期望,但一旦投入到真正的教学当中,一切想象中的美好将会化为乌有。

初见学生,各个看起来都是一个个小天使,但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简直就是让人无比头疼的小恶魔,也许他们一个个聪明伶俐,但当他们组成一个班级,一个群体时,似乎笨得可怕。正就应了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里的话: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往往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那后面的话容我篡改一下,如果我们把整个班级理解为群体,那么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群体比诸葛亮更聪明,确切的说应该是诸葛亮比整个班级更聪明。

给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本书的第一章管理双赢课堂:明确的指令的重要性!即使教师花了几周的时间去精心备课,设计精美的教学课件,准备好一切可能使用到的实验器材,收藏任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积极性搞笑段子,并且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模拟上课的情形以达到每一句话都了然于胸的程度,结果也会因为你少说一句话而导致一团糟。那句话可能是在我下达指令前任何人不能动手边的实验器材,所有人必须准备一本笔记本记录课上的知识点,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请不要插嘴诸如此类等等......对于新教师而言,这些话听起来冷冰冰的,不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插嘴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养,在我讲到重点部分并且板书的时候就该自觉记录下来,在我还没开始实验时学生就应该眨巴着他们水汪汪的大眼睛认真听讲。我忽然觉得幼稚的不是十四岁的他们,而是二十几岁的我,这样的期望简直是异想天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是聪明的个体了,而是一群将愚昧叠加的乌合之众了,教师一旦含糊其辞,带给他们的将是恐慌和混乱,也许你简单的一个词,在他们五十几个脑袋里就会生出五十几个不同的画面,以致你精心设计的一堂课最终以失败收场。

这本书告诉我“高期望”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唯一能对这种期望负责的人,就是我本人!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必须在脑中构想好所有一切可能做的事,然后一步一步的分解指令,使用最简单的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的语言,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必备的训练。开学初,我体谅他们打扫辛苦,然后对他们说楼道天天打扫,不会每天都很脏,不脏的时候值日生过去看看捡捡就行!结果演变到最后成了楼道不用打扫......期望需要有,但要能够积极的利用,这本书上给我指出了平时我完全没在意的东西,但万万没想到这些小问题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教学过程是面对着五十几个孩子,时时刻刻都在与他们斗智斗勇,而我们面对的又不是一个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处理方法跟策略亦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还是应该时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著名的秦将白起也是在熟读兵法之后将其藏起,在战场上结合实情来调整规划,过后再将兵书拿出再读一遍,又有新的领悟,再次藏起,如此这般造就了不败的传奇。我自己也将再经过一段教学实践之后,相信再次重读,又会获得新的启示。

第四篇:大问题感想

《大问题》读后感

蒋映雪

12320014

护理1班 读了《大问题》感触颇深,以前总以为哲学就是关于二者皆可的问题无休无止的讨论,或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的思考。但是发现当我们持中庸之道,放弃思考,实际上也错失了自我提升的机会。所以,没事的时候,想想人生,宇宙,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主要谈谈自己关于上帝,信仰的思考。

上帝究竟是什么?

以前和同学们探讨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是必然还是偶然?发现这刚好就是哲学上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问题。有很多同学都认为是必然的。以我的见解来说,决定论的观点就是那些事件早就存在于特定的个空间维度,而我们只是以我们人这个物理体,以时间去完成它。如果我们的笑与哭也是早被决定好的,那只因为我们的空间维度不一样,所以产生的感觉也不一样,因为空间维度的独一性,决定了每个人的唯一性。虽然他们都说自己不相信上帝的存在,那那些早就设定好的维度,程序,也就是第一推动者又是谁呢,于是我们走向了上帝。所以别轻易说自己信神还是不信,首先要想清楚你的上帝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有人认为上帝是渡者,帮我们渡过一切苦难,而我认为上帝其实是一种诉求的满足,最高的满足。贫苦的人信仰上帝,是对安稳的诉求;富贵的人信仰上帝,是对赎罪的诉求;科学家信仰上帝,是对真理的诉求,当知识到尽头的时候,他们只能寻求上帝。如果,有人说宇宙是怎么来的——上帝创造的,马上会有无神论者问那上帝是从哪来的,这些人的诉求是対起源的诉求,上帝的存在满足不了他们对最深最深的源头的探知,所以他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于是,他们创建各种宇宙起源的理论,用来满足自己对源的诉求,尽管这是没有尽头的,不可知的,但不可知是否就意味着不存在?。而对于那些相信上帝的人来说,这根本是不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不需要一步一步去探,他们要的是存在的现状,而非过程,上帝能解释他们的存在,并能让这种存在合理或更好,就够了。

你的上帝vs他的上帝;宗教的产生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上帝都不一样。(这里所说的上帝并不是特指基督教的)差异性的存在,必定意味着求同或者是征服,至此,宗教产生了。有相同诉求的人信仰一个上帝,西方世界选择耶稣,东方世界拥有释迦牟尼,伊斯兰教信奉。

我个人对宗教持消极看法。在宗教人士眼里,他们的神是至高的,至善的,不容诋毁的。但是那些以上帝的名义,以真拉的名义发动的战争,耶路撒冷的血流成河也是善的吗?不同宗教的互相谩骂,优越感,只让我感到宗教力量的可怕。宗教实质上是利益的,宗教成员在作为独立的个体时,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他们组织起来,就与信仰无关了,反而跟利益挂钩。若不是虚荣心,美国的那位导演,又有什么立场去嘲笑那么多穆斯林的信仰;若是宽容,哪来宗教之争;若是纯粹,何必建立组织,设法去征服占领。这让我想到书中的“上帝一定是善 的吗”的问题,由于我的上帝是诉求的满足,善恶就靠诉求来判断。

看过旅美阿富汗裔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我感受到了宗教力量的可怕。塔利班在带给阿富汗希望后,又亲手把人们推向绝望。他们利用真拉的名义,让人们做祷告,禁止出行,娱乐,把信仰变为强制甚至是强权。但是如此的暴利,为何还是会有人追随,幻想他们能带来阿富汗的明天,那就是宗教的力量与可怕,当人们没有他路可选的时候,宗教是救命草,只能死死不放。

但是,文中的莱拉,玛丽雅姆却把信仰诠释的那么感动。阿富汗的女性处于被压迫地位,我们都知道,她们很少有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出门必须戴面纱,她们的美貌只能给自己的丈夫欣赏,若是让别的男人看了,那便是不贞。正如灿烂千阳里娜娜对玛丽亚母所说的—女人所学的只有忍耐。而在关键时刻,她们还是选择了反抗,这种反抗是在真拉的指引下,勇敢的前进。在困苦甚至我们看来是绝望的环境中,仍然并不放弃希望,仍然看得见真拉的千个太阳般的光芒,这便是信仰的神圣所在。所以,我认为,宗教并不等于信仰,宗教是组织的,甚至是有预谋的,而信仰是内在的,本质的,纯粹的。

快乐

《大问题》提到好的生活和快乐的问题,文中提到人人渴望快乐,但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他。有人说现在的忙碌是为了以后的快乐,这因该是我们很多人在忙碌,伤心,劳累的时候自我的安慰或鼓励。我上高三时,天天有很多卷子做,不能看电视,连假期也只能在家复习,那时,总是幻想毕业以后欢乐自由的场景来使自己坚持下去。但是真真毕业以后,在疯了一个星期以后,我竟然开始怀恋以前忙碌的日子,暑假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快乐。但如果让我再次回到高三,一切又会循环,即靠畅想来坚持。不知道是否有人跟我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当你达到你所设置的那个快乐的点时,他已经不那么快乐了。书中说一般意义上的快乐或者是狭隘意义上的快乐,是娱乐,享乐,没有焦躁等等,说即使有人认为责任,荣誉,工作本身也是快乐,也只能说明他们为了快乐而行动。但我觉得这根本不成立,人类这个物种,注定不会休息。我们的祖先在还是动物的时候,本可以和其他动物一样,原始的活着,但他们逐渐站立起来,慢慢学会用火,最终形成了智慧的人类。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最深沉的里面蕴藏着原始的行动的渴望。快乐有时是需要对比的,假使本无贫穷,富有会让人那么兴奋吗?那快乐是一种过程吗,肯定不是,没有哪个高三的孩子会说卷子堆积如山的日子是快乐的。我认为快乐其实是同步。有时,你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街上,也会很快乐,因为那你此时的需求就只是安静,同步了,就快乐了;有人,上亿身家,却不快乐,反而觉得原先白手起家的生活更快乐,那是因为当他真真有钱的时候,亲情,友情或其他东西才是他想要的,现实与需求没有同步。

小结

我思故我存,多一点哲学方式的思考,多生活的一点体味,建立我们自己的哲学。

第五篇:大问题方程

提炼关系 转化语言体会等价

---“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南头部 高雅

一节课的教学,问题在精不在多!两到三个覆盖全局、直指本质、涵盖重、难点的大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搭建自学脚手架,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充分解放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双手,主动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勇于表述;充分解放自己的眼睛,乐于观察。

——黄爱华

课前思考 1.研读文本: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是教材中给出的关于方程的定义。能根据这个定义顺利地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能流利地说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个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用这个定义来判断,类似x=1,x-x=0等这样既含有未知数又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到底是不是方程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从本质上来解读一下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的是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

方程的本质特征是等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

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

方程----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联立,等号的左右两边等价;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件事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数学建模的本质表现之一。

2.抓核心词:

方程是一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让学生能透过现象,深刻理解方程的本质含义呢?我们抓住三个关键词:

1.等式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在以天平图创设的现实情境中,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思。

2.等号 算术中的等号主要表明运算的具体实施过程,即经由具体运算依次得出的结果,在代数中,等号的主要意义是表示“等量关系”。

3.等价

等价是代数中的核心观念。

3.提大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尝试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梳理,并把梳理的问题当作教学的主线。主要包括:

(1)什么是方程? 

(2)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

(3)方程就是等式吗?

方 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什么是方程? 不

等 式(2)有什么用? 40(3)就是等式吗? „„

等 式

20+30=50 3+5=8 „„

方 程

4x=200 3x=300×2 y+5=10 30+x=80 2x=100 „„

4.板书设计:

课堂回放

镜头一:建立关系,提出问题 师: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吗?

生: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作为一个学习者,你想弄明白关于方程的哪些问题?

生1:方程是什么?

生2:怎样解方程? 生3:方程有什么用?

生4:方程与方程式赛车有关系吗?

生5:方程跟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

师:这些问题都代表大家对方程的思考,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写一写。

师生共同梳理板书本节课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①方程是什么?

②有什么用?

③方程就是等式吗?

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研究和学习。

策略分析:

师生之间的对话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以问导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控并将学生的雏形问题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上,生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写在黑板上,问题即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镜头二:尝试探究,展示分享

1.回顾“比轻重”,感受平衡与相等。

师:首先我要请大家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一年级。请看,这是一年级数学课本里的两幅图,能看懂吗?看懂什么了?

生:4只虾的质量等于一只蟹的质量。

师:是吗?凭什么说是等于呢?

生:因为天平保持平衡。

师:哦,天平保持平衡,我们就知道左边4只虾的质量(伸出左手)等于右边一只蟹的质量(伸出右手)。你们能用这样的手势表示天平的意思吗?

师生共同用手势和语言一起表达天平的左右两边的平衡关系。

策略分析: 引导学生用双手表示天平的平衡,肢体参与的活动,对建立模型,建立等价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2.交流分享,初步感悟方程。

在图中加入数据,如下图:

师:现在你还能看懂吗?

生:能!

师:把你看懂的意思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师:真厉害!3个同学的表达都各不相同,你看懂了吗?你觉得他们写的都对吗? 生1:我觉得第三种不对,别人会看不清楚,要交待一下x表示什么。

生2:x就表示一只虾的质量,4x就表示4只虾的质量。

策略分析:

“你看懂了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将自己原有的探究结果与展示的探究结果进行对照,提醒学生关注学生,关注别人的思维过程,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又恰恰对展示结果进行了合理和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澄清了思维。

师:现在清楚了吗?站在你的角度比较一下这三种表达方式,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跟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第三种,因为最科学、最简洁有力。虽然第二种也比较简洁,但我感觉第三种更有方程的感觉。

生2:第1种和第3种我都喜欢,因为第三种跟我们以前学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有联系,看起来很简洁,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的意思表达出来,就是3只鸡的质量等于两只鸡的质量。第一种用文字说明了什么等于什么,也很好。

生3: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因为第一种那么多文字我感觉更像语文课,数学课应该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

策略分析:

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表达也带领全班同学逐渐深入地理解知识,在喜欢与不喜欢的对比中,方程的特点和方程的简洁性呼之欲出。

师:喜欢第三种的人举手!这么喜欢它,那还不赶紧写在你原来表达方式的旁边。老师也把它写到黑板的上面来。怎么样?写起来是不是很方便简洁?

师:老师悄悄的告诉你们,你们最喜欢的这种简洁方便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方程哦。

师:喜欢方程吗?(喜欢!)有什么好处?(简洁、方便)学懂了吗?(懂了,有点懂了……)现在假如隔壁班还没有学方程,他们班有个学生走进来了,你要告诉他什么是方程?你会怎么讲?和你同桌一起准备准备。

生1:方程是用字母代替未知数,方程代表相等的关系。比如天平左边等于右边。

生2:我补充,我觉得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生3:我来举个例子说,比如:天平左边4只虾,我们就写成4x,天平右边是200,我们就写成200,天平平衡,我们就用等号连接,4x=200就是方程了。

生4:我觉得方程有点像搭桥,只有在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中间的桥才能平,汽车才能过去。师:对,方程就是把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件事情搭座桥,用等号连起来。

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方程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在问题后面打上√)

策略分析:

认识方程从用手势表示天平的平衡手始,再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天平平衡,然后比较不同的记录方式,再谈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最后书写方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独立思考、比较优化的过程,而这个经历都是在“什么是方程”的大问题的导向下一路走过来的。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再驻足回品:“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学方程,你准备怎样告诉他什么是方程呢?”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整体印象,而学生有准备的表达对整个教学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延伸拓展的作用。

3.读写方程,对比认识方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方程,要读出刚才你们说的平衡相等的感觉哦,谁来试试?

学生带着手势读方程。

教师依次出示以下四幅图,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看图写出方程,然后齐声读出方程。

生1:老师,20+30=50根本就不是方程。

师:同意吗?为什么?

生1: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师:可它平衡呀!

生1:它虽然平衡,但没有未知数,就像1+1=2那样。

师:哦,它只是我们学过的普通的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2+3=5,100+100=200……

师:那为了区别,请一个同学把黑板上所有的方程用个大圈圈起来,谁来圈?

师:再请一个同学用个大圈把所有的等式圈起来。你们猜,他会圈哪些?对吗? 师:看看这两个大圈,你觉得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联系呢?

生1:方程也是等式。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生2:方程是等式的一种。

生3: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生4: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教师拿出写有“方程”和“等式”的卡片

师:那这两张卡片贴在圈圈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呢?

学生将“方程”贴在方程圈内,将“等式”贴在方程和等式交叉的位置。

师:出示不平横的天平:

这样的天平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40< x+10

师:这是方程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

生1:我说不太清楚,但我感觉它是方程。

生2:我觉得是方程,因为它含有未知数。

生3:方程不仅要含有未知数,而且还要表示平衡。这个式子根本就不平衡,所以不是方程。

生4:如果方程只是用在等式上,那范围太小了,研究它干什么?

生5:我们前面提到了,没有未知数,只有等式的,可以说是二缺一不是方程,我们现在遇到有未知数但没有等式的,也是二缺一,所以不是方程。

策略分析:

让学生带着手势读方程,体验两边质量一样重,会读了,也就会写了。进而引导学生对等式、方程、不等式进行对照、比较、辨析,不仅三者之间的关系得以明确,而且方程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4.生活拓展,深刻领悟方程。师:刚才我们通过天平认识了方程,那离开天平,是不是方程就不存在了呢?其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相等关系,不过生活中的等量关系不像天平这么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来,他需要你有慧眼去仔细的分析和辨认,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下?我给你提供2个研究素材,你和同桌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这些生活中的事情怎么用方程表示?

交流分享生活事件中隐藏的等量关系,解释方程的意义。(略)

策略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事件在头脑中建立天平,就是帮助学生建模、化归。

镜头三:共同概括,问题延伸

师:课前提出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吗? 生:“方程有什么用”还没解决?

师:你感觉方程有什么用?

生:表达起来很方便、很简洁。

师:方程的作用可大了,很多用算术方法解起来很难的问题,用方程解起来就轻而易举。方程究竟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以后我们来慢慢体会。

策略分析:

师生围绕本节课的“大问题”,通过写生活中的等价关系、用式子表示不平衡的天平、在黑板上圈出方程、等式等教学活动,共同参与梳理提炼出方程及其概念,并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最后提出了“方程究竟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的后续研究问题。

下载课堂大问题读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大问题读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问题教学

    大问题教学,展现和完善学生的真实思维这些学术资源永久免费,你知道吗? 作者: 黄爱华 作者简介: 黄爱华,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廖华,深圳市福田区梅园小学. 人大复印: 《小学数学......

    大问题思想

    爱华,1966 年生,本科学历,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 究发展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育研究 中心副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共五篇]

    “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 李希贵先生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一直觉得,这样的教育,几乎每个老师都会,问题在于,大家有没有那样做,有没有做得那么周全,做......

    大问题论文[合集]

    “大问题”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王晓媚 2014年5月22日,我在深圳体育錧参加了两岸四地小学数学:“落实十大核心概念,展望未来数学课堂”国际教学研讨峰会,听了黄爱华老师的“大问......

    大问题教学心得

    长春学习心得体会 9月19 日有幸参加了在长春举办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教法,全国小学教师名师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看了专家的精彩汇报,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同时也感觉到了自......

    三大问题具体表现

    党的领导弱化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党的领导弱化的,应当予以问责。党的领导弱化的表现主要有:党的理......

    大问题思想2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大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概要 一、核心概念界定 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模式,“生命化教育正在生成它的路上”。“如......

    “大问题”教学心得

    2013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培训心得中兴小学 邱佳玉2013-12-16 本周五的早上,我搭乘地铁到深圳市云顶学校,参加2013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的培训,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