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契约崇尚规则构筑诚信中国
尊重契约崇尚规则构筑诚信中国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七
程振楠
当诚实守信成为公民的一种内心确定、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有了最坚固的诚信根基。法律、道德两者合力,方能构建起“诚信”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信守承诺的民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定有一个言而有信的政府。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信任,信守承诺,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之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梦的实现必将由每一个信守承诺的中国人共同完成。
相互信任:乡土社会的道德坚守
孔子云:民无信不立。中华民族不仅把“信守诺言”作为君子的良好操守,更把“取信于民”作为国家统治的民本根基。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造就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
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人叫季布,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楚人有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的故事由此流传下来,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包头乔家店铺发生胡麻油掺假事件,老板乔致庸得知后,让买到假油的顾客来换真胡麻油,以诚信赢得了更多顾客和商家的支持。当地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成就了乔致庸
经商的好口碑。
在“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中,人和地的因缘固定。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表现为一种人格诚信,受道德约束,在以血缘、地缘和人情为纽带的“家国一体”的熟人社会中大行其道。同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制的伦理纲常为中国诚信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等级化烙印。
而在近代西方国家,由于历史道路的不同,随着生产力进步和对外贸易的扩张,出现了普遍而广泛的商品交换。契约关系逐步替代了人身依附关系,在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认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契约关系双方的诚信,建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理性考量之上。
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对“不能还款便在身上割一斤肉”的约定履行进行法庭辩论,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展演了对所订立契约的尊崇。这种契约精神对诚信观念的影响深远、牢固,为西方诚信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中西方之间的诚信文化在不同语境中生长,内涵和外延注定不会相同。当莎士比亚的作品传入中国之时,这种刻板、近乎到偏执的契约观受到讥讽,不被国人所认同。
生产力车轮滚滚向前,历史星空斗转星移。高度集权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汉唐时期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但过度发达的旧式生产关
系,却也钳制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大门,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商品经济的伴生物,没有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温度和土壤生根发芽。
缺乏诚信:交易防御成本增加
改革总会带来阵痛,观念冲击首当其冲。
改革开放以来,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血缘、地缘对个人的限制。受市场利益驱动的“契约关系”逐步代替了“人身依附”,随着改革的深入,人口流动加剧,画地为牢的限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打起背包去到更广阔天地寻梦。诚信不仅仅局限于熟人和血缘、家族之间的规则,而是覆盖整个社会。
由于契约精神的缺失,加之中庸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人的诚信观开始变得“实用”。现实合理主义成为很多人心中尊崇的标准。社会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诚信守法的做法反而是吃亏的,是不明智的,倒是经常踩红线者成了“英雄”。潜规则代替规则,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利己行为的正当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称颂,所传播。这使得人们的道德状态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极大地侵蚀国人的诚信观。
有这样一个案例。买卖双方就北京一户经济适用房达成50万元的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好,房款分期支付。合同履行期间,北京的房价飞涨,这套房子已经飞升到200万元的市值。卖方反悔了,提出经济适用房未满5年在法律上是禁止买卖的,要解除合同,愿意返还50万元购房款。而对方在彼时彼刻,再也不可能用50万元买到中意的房产。
规则成为某些人趋利避害的工具,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多人宁愿暂时放弃诚信,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利益驱动的诚信观,开始受到
市场经济社会现实的挑战。
缺乏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交易防御成本的增加,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合同约定不被遵守、经济往来中处处有陷阱,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大量社会成本只能被迫花在防范对方的背信弃义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已经成为国家前进道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之呼应,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公权力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领跑者,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合约,民众才能“不令而行”。构建诚信中国,突破口就在公权力诚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我们看到,漠视诚信已经渗入政务领域。
长此以往,可怕的“潘多拉盒子”就会被打开。中国自古“以吏为师”,政府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到其自身形象,还会成为普通群众做人做事的标准。源于此,必须加大对公权力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将公权力失信行为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法治护航:诚信建设根本保障
法治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最根本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向人民作出承诺,引领行为方式;通过司法,打击违法活动,重塑诚实守信准则,有了法治护航的诚信才是科学、稳定和持续有效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出台,其中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守信——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准则,找到了法律上的落脚点。在之后制定的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再次出现在基本原则之中,成为合同法领域“帝王条款”。
刑法中则详细规定了诈骗犯罪的量刑幅度,而且金融领域的诈骗犯罪作为单独一节重点规范。此外,生活中常见的不诚信行为也纷纷纳入到了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对于构成犯罪的不诚信行为,司法机关重拳打击。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专项行动,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在一次次的专项行动中,社会污浊受到涤荡。
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在密织社会准入网,将那些不信守承诺,不遵守规矩,触犯法律的参与者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投资百亿元的浙江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后,投标人要一一过检察机关的“筛子”,多家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个人被取消了招投标资格。据统计,201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89万余次,涉及被查询单位120余万家,被查询个人127万余人,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经查询有行贿犯罪记录的625家单位、1253名个人作了处置。
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域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将成为人们的另一张“身份证”,没有信用的个人和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将会举步维艰。
“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而广义的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与公民或企业诚实信用原则有关的一切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未来需要把有关社会主体诚信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诚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诚信体系从碎片化到完整统一的过渡,降低整个社会的诚信风险。
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法律出鞘“亮剑”铲除一股股“恶流”之时,我们必须重建自己的诚信体系。
当诚实守信成为公民的一种内心确定、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有了最坚固的诚信根基。法律、道德两者合力,方能构建起“诚信”中国。
第二篇:诚信契约
诚实考试公平竞争
——我的诚信契约
一个人从上学起直到走上社会,一生要经历无数场考试。考试仍然是竞争和淘汰的手段,所以“考试人生”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由于升学,就业,求职都离不开考试,考试越来越重要,有人说,有考试就有作弊,如同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犯罪一样。
在当今的高科技社会,考试也成了一个新技术的竞技场,各种作弊的新“发明”层出不穷,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从这些作弊的现象,我们可以看见,诚信正被人们逐渐淡忘。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一个人的诚信可以从生活上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反映出来,对于学生来说,离我们眼前最近的就是作弊。
我们现在已经是大学生,毕业时候就要面对社会的竞争,作弊是不允许的。在社会上,我们要想不要被人家淘汰,就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大学是半社会状态,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桥梁,我们要在这里不断的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如果有人平时不读书,就因为考试时候作弊而取得高分,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你会怎样看待他们呢?万事开头难,就从我们自己做起吧。杜绝考试作弊,让我们坦诚的面对分数吧!
因此,本着诚信与相互尊重的原则,让我们签下这份神圣的契约。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考试,自觉履行这份诚信契约。诚信考试,从我做起。
考试科目:班级:监考老师:(甲方)乙方:
年 月日
年 月日
第三篇:崇尚诚信 远离作弊
崇尚诚信
远离作弊
老师们同学们,早晨好。今天是11月1日,本学期已进入第11周,本周高一高二年级将要进行期中考试。接到德育处魏主任的安排,星期一国旗下讲话,主题是诚信。面对这个沉甸甸的话题,一时不知从哪说起,于是上网查阅了诚信的定义,它是这样说的: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关于诚信,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法,我认为: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人群对诚信有不同的解读标准:军人的诚信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商人的诚信是不卖假冒伪劣商品;公务员的诚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我们中学生最大的诚信就是考试不作弊。想到此,不由得想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我女儿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事,一次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女儿一回到家哭着鼻子难过地对我说:“爸爸,这次考试不公平”。不知为什么,突然说出这句话,搞得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女儿平静后告诉我:学期初他们班有一位同学转到了另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提前进行了期末考试,就是这位同学把这次期末试题传回了班里,因为是全市统考,也就是说他们班有不少同学提前知道了期末考试的内容,说到最后女儿还有意告诉我,和她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几个同学都提前看到了考试题。我问女儿:你看了没有?她回答说没有。我又接着问她为什么不看?女儿说:不能看,这样考试成绩不真实。那你不是挺明白的吗,还难过啥呢?女儿又委屈地说:老师说了评三好学生要看期末成绩呀!原来是这样,女儿当时年龄还小,我也没说更多的话。果然如此,那个学期女儿没有评上三好学生,但想到那次考试女儿经受住了考验,考出了真实的成绩,我还是欣慰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女儿就是凭着“不能看,这样考试成绩不真实”这种信念努力学习,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顺利的考上了重点大学。据说,当时那几个提前看了期末考试题的同学学业上没有太好的发展。
我们中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仅凭坚守诚信、考试不作弊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方法、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但是,一个学生不诚实守信、抄作业、考试偷看、弄虚作假那是一定不会取得好成绩的。一次考试不及格你还有许多机会,一次考试作弊将会毁掉一生。从第一次抄作业、第一次作弊、第一欺骗家长时,就埋下了动摇学习意志、好逸恶劳、荒废学业的种子,尤其是第一次作弊成功时。人生道路漫长而久远,我们将还会遇到无数次的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四六级英语考试、公务员考试、社会招聘考试都能靠作弊通过吗?即便侥幸通过那不也是一个废品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吗?2006年山东工商学院18位大学生考试作弊被集体开除学籍的报道至今还记忆犹新,期中,有一位贫困农村大学生家长苦苦哀求校长也无济于事,后来这位大学生的母亲为此事而神经失常。现在我们杜绝作弊,就是为避免将来不再有此类悲剧发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莘莘学子,诚信为本。同学们,让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未来的考试中交出一份合格的诚信答卷,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吧。谢谢大家!
谢
刚
2010年11月1
第四篇:崇尚多元解读 尊重个性理解
崇尚多元解读 尊重个性理解
所谓的多元解读,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多”是指理解的角度多,层面多,背景多,文化差异多,还包括不同个体的不同解读和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和阶段的不同解读等。
教学目标就是一座“灯塔”,它指引着你的教学方向,你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来执行的。在阅读过程中,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对文本不同程度的做到了多元解读,然后才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那不代表学生的理解。如果教师针对某一个问题,非要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那就是“请君入瓮”了。
而个性解读在于“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有自己独到的,不同于一般现有的主流的解读,他指向的是与众不同,是特立独行。这种个性化的理解或许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许没有得到普遍性的接受。它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解读存在而已。比如我前年在上《去年的树》这课中,我也是抓住了讲诚信、重友情等方面,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但是,在说感受的时候,学生也谈到了环境保护的问题。我应该鼓励他,而不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在我预设的目标之内我就否定它。我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那才是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同一教学目标。多元解读文本
一篇教学案例首先是由教师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然后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目标设定。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并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然而,在教学过程的执行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同,感受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同一个教学目标,多元解读文本。这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看法,多元解读文本中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唯一结果”的。即便是像《去年的树》中那样,学生谈到了环保问题,应该鼓励表扬学生能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同时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不是编者要重点突出的价值取向,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积极性仍然不会遭到挫伤。
记得那次教《桂花雨》一文,有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课文描写的是儿时在家乡摇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当讲到摇桂花时,我抓住文中人物展开,让学生说说母女各自的快乐。甲同学说:“我体会到女儿很快乐,桂花打在身上就像密集的小雨点一样很好玩;乙同学说:“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快乐,摇下来的桂花多,可以卖很多钱„„。”你有这样的快乐吗?有个学生马上就站起来说:“今年我家的梨丰收了,梨上市的那段日子,我们一家三口整天忙碌,在果园里围着梨树转,爸爸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到我家来吃梨。我最爱干的劳动就是和他们一起爬树摘梨。
让学生品出各自独特的感受来,对文本多元解读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诠释。
1#
我对文本解读的体会
我对文本解读的体会
积分
威望
教育币
935
贡献
学分
来自
顺其自然
3515 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要有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三要有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其中解读文本是基础,是上
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
一、感性的解读,品出人文内涵
419
720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感性地解读课文,教师才能在
教学中让生动的人物形象、缤纷的生活场景、起伏的故事情节走进学生的心0
灵,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一个个鲜活的元素。如《桂花雨》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摇桂花,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事实上,我们还可以用感性的眼光审视洮南这篇课文。摇花乐不仅是作者的快乐,也包含母亲的快乐,这种乐是逐渐提市 升的,对于作者来说,摇花乐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母亲来说,摇花乐是一种乡里乡亲的助人之乐。摇花乐展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再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思乡之情不讲自悟。
感性地解读文本,如《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课文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
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 “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结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学生感悟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清纯的美、天然的美、圣洁的美。感性的阅读,能让人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视觉,从而真切地触摸作品的人文内涵。
二、艺术的解读,品出文学之味
语文课文充盈着艺术之美。品读课文,我们要能品出文本中的“文学艺术味”来。《我的长生果》一文,把长生果比喻成书,他是人们的营养品(精神营养),文中用了大量比喻,描写生动、具体,写的很好。例如,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乐音符的乐章。“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还提了建议,阅读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想象力,还能让我们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智慧。有了这样艺术的解读,教师在课堂上便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一番。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语言,品出文学作品中的滋味,才能上出富有文学色彩的课来。
三、多元的解读,品出独特感受
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不同的读者有着各自关注的焦点,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即使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阅读,感
悟也不尽相同。
我们研读课文,要有自己的独特发现,《落花生》一文,一般学生都会感受到落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但有的学生认为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他们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总之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人文精
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应在咬文嚼字中揣摩语言,在品词析句中走进作者在推敲中感悟情感。久而久之,我们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也将越来越充满
智慧和活力
收藏 分享
第五篇:构筑诚信医院交流材料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产权所有制的放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日渐完善,群众医疗需求不断变化,国外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的纷纷涌入,医疗服务市场化使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场竞争中,不仅对手越来越多,而且竞争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单一的竞争向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性竞争转变,其中品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医院只有在竞争中用诚信构筑医院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经营优势,才能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诚信的内涵及作用
“诚信”作为一种德行,是各个民族普遍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说是做人的根本,对单位来说是构筑时代品牌的基石,对社会来说是形成凝聚力的根基。讲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也是社会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1.诚信的内涵
“诚”与“信”在古人那里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可以互相训译的名词概念。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以“诚”释“信”,又以“信”释“诚”,所谓“信,诚也”、“诚,信也”,都是“真实无妄”之意。如仔细推敲,两字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诚的本义是真切、真实,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诚实、诚恳、真挚、真情实意、童叟无欺等含义。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信守诚若、笃守约定等含义。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赋予了诚信新的含义。首先,诚信的精神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诚信的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讲,“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或者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诚信”是立国之本。我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训,“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凝聚民心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医院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医院与病人之间、医师与病人之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的道德杠杆;是社会、单位稳定的道德基石。对社会每个成员来讲,“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信”精神可以培养社会成员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是日常生活中做人处事的重要道德准则。
因此,我们可以说,“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的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纪律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医院诚信建设的意义
医院是为病人服务的场所,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行业。医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高地,有义务有责任为构筑诚信体系而努力。其实,构筑诚信体系对于医院的建设和整体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有利于倡导医院精神
医院精神是医院广大员工行为准则、行动指南以及医院价值观的内化表现,是医院的灵魂。医院精神是医院的信条,是信守的准则。也许由于医院的规模、背景、历史、类型等等不同,所形成或倡导的精神表述不同,但是,作为医院先进文化的表象,都应主动地融入“诚信”的概念。“诚信”的要义是“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假如医院精神的内核能自觉地凝聚着“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那么这样的精神必然是高尚的精神;如果医院精神从培育发掘到贯彻实施都贯穿着“诚信”这条红线,成为主脉,医院文化建设就会纲举目张,有效推进。相反,作为医院骨子里的东西(精神)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诚信”这一基本规范,那么,医院也将失去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医院建设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在医院建设中构筑现代诚信无疑有利于提炼健康高尚的医院精神。
2.有利于弘扬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精髓则是诚信。诚信是一种价值观:价值观是医院的一面镜子、一种形象、一个目标;这是坐标,是准绳,离开了它医院就会迷失方向,美国“安然”等大公司做假帐导致股票大跌直至破产就是最好例子。诚信是一种凝聚力、内核力:医院的凝聚力、感召力来自医院对员工的信任和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基础就是诚信。所以,诚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构筑现代诚信就是弘扬医院品牌的具体表现,是展现医院独特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是凸显医院办院宗旨的重要内容。
3.有利于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强调“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执法必严”的精神,这里贯穿了一条“诚信”的主线。医院在市场经济中提高竞争力,必须遵循有序公平竞争的原则,凭投机、凭关系、凭所谓的政策照顾政策倾斜等计划性要素得以“取胜”终将是间断性暂时性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诚信是医院的市场“通行证”;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无形资本。医院综合竞争力来自于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使自己的一切医疗活动,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取信于病家、取信于医院内的广大员工。如果我们的医院能够在社会公众面前确立一个“诚信”的示范性形象和品牌,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一张金色“名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也会持续性提高。中外一些企业因失信于民、失信于市场,投机造假而由盛转衰直至破产倒闭,教训是惨痛的。同样,中外不少企业倡导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精神,不断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如海尔公司“你给我一个概念,我给你一个产品”的创新精神,使其产品走向全球,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了更大的市场。
用诚信构筑医院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或符号,或是它们的组合。对医院来说,其产品是医疗服务,患者在医院就医和消费的是医疗服务。倡导诚信服务,讲究信誉是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它既可以给患者带来好处,也可以给医院带来收益。诚信虽然不能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它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品牌营销战略,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树立诚信理念,构筑医院品牌
构筑医院品牌,就要有与其相一致的理念,因此,培养和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强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注意心理构造,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是医院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加强职工思想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造就“四有”新人,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既是治病救人的使者,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员,患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医务人员应该用实际行动告诉群众,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和使命。希波克拉底说:“我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谋利益”,唐朝的孙思邈说,大医精诚就是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避风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这是传承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绝不能丢弃。院长也好,医生也好,都必须牢固树立忠实为群众、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在医疗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转变服务作风。要从改变不方便群众就医的工作程序、修订不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缩短病人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清洁、温馨、私密性良好的就诊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医疗服务的工作中去。树立机关为基层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后勤为医疗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诚信理念,构筑医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