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定考试练习题(二)
2011年新县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定考试练习题
(二)一、笔试部分(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方法中,不能获得多媒体课件中数字化音频素材的是:()
A、网络下载(MP3等)B、CD和VCD中抓取
C、借助软件录制D、屏幕抓图
2、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幻灯片在哪个区域制作()
A、状态区B、幻灯片区C、大纲区D、备注区
3、如果放弃对PPT课件的修改,关闭PowerPoint时在弹出的提示中,应选择()
A、是B、否C、取消D、不予理睬
4、PowerPoint中,用“文本框”工具在幻灯片中添加文本时,要用插入的广西框内的文字竖排,应该()
A、默认的格式就是竖排B、不可能竖排
C、选择文本框下拉菜单中的水平项D、选择文本框下拉菜单中的垂直项
5、用PPT制作的课件,在另一台未安装PowerPoint的计算机上播放,需要()
A、将课件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上
B、将课件、所需素材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中
C、将课件、所需素材、字体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中
D、将课件打包,然后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中
二、课件制作部分(45分)(制作软件采用PowerPoint)
1、数字教学资源(素材)搜集与整理
①根据所任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搜集制作课件的相关数字教学资源(素材);资源下载、整理后,存放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里。
②资源来源:(a)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b)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http://ipsm.hner.net/);(c)县局域网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器(http://10.60.254.254);(d)其他有与你课题相关的网站。
将搜集到的素材分类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内。
2、教学演示课件制作及要求
①第一张幻灯片要显示课题、执教教师及所在单位,并添加背景音乐。
②从第二张幻灯片起要有能反映出文字、图形、视频等素材类型的课件要素。
③幻灯片之间要设置切换效果。
④将制作成的演示课件以课题命名,打包后存放到本人已建立的文件夹里。
⑤将已完成的制作部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压缩成压缩文件(rar或zip),上传到ftp://10.60.254.253中《远教应用认定考》文件夹中。
第二篇:2011年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定考试练习题(二十)
2011年新县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定考试练习题(二十)
一、笔试部分(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
A、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B、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C、提高计算机的防病毒能力D、提供E-mail服务
2、要将一个已编辑好的文档保存到当前目录外的另一指定目录中,正确操作方法是()
A、选择“文件”菜单/单击“保存”,让系统自动保存
B、选择“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再在“另存为”文件对话框中选择目录保存
C、选择“文件”菜单/单击“退出”,让系统自动保存
D、选择“文件”菜单/单击“关闭”,让系统自动保存
3、如果要从一个幻灯片淡入到下一个幻灯片,应使用菜单“幻灯片放映”中的哪个命令进行设置:()
A、动作按钮B、预设动画C、幻灯片切换D、自定义动画4、6、通常,计算机病毒会:()
A、影响程序的运行,破坏用户数据和程序B、能造成计算机软盘发生霉变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结果
5、插入声音的操作应该使用哪一菜单()
A.编辑B.视图C.插入D.工具
二、课件制作部分(45分)(制作软件采用PowerPoint)
1、数字教学资源(素材)搜集与整理
①根据所任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搜集制作课件的相关数字教学资源(素材);资源下载、整理后,存放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里。
②资源来源:(a)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b)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http://ipsm.hner.net/);(c)县局域网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器(http://10.60.254.254);(d)其他有与你课题相关的网站。
将搜集到的素材分类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内。
2、教学演示课件制作及要求
①第一张幻灯片要显示课题、执教教师及所在单位,并添加背景音乐。
②从第二张幻灯片起要有能反映出文字、图表、艺术字类型的课件要素。
③幻灯片之间要设置切换效果。
④要设置主控介面,各部分内容的跳转采用交互式链接并设置退出按钮。
⑤将制作成的演示课件以课题命名,打包后存放到本人已建立的文件夹里。
⑥将已完成的制作部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压缩成压缩文件(rar或zip),上传到ftp://10.60.254.253中《远教应用认定考》文件夹中。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
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三个阶级之分(初级、中级、高级),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关于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3、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或有了信息技术支持反倒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第五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感想
感谢河南省教育厅开展这次“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特别对于农村小学,接触网络技术的机会比较少,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已不能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将最新的网络技术运用的课堂教育之中。特别是任友群老师这样的名师,能够听到他的讲课,真是我的荣幸。参加这次培训,对我的启发如下:
一、重新树立教学观念
1、以往教育教学,仅仅是对照教案,给予传统性的灌输教学。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让我真正的认识到网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反思农村教育于城市教育差距的落脚点,补充知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电子白板)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二、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学习,使我充
认识到作为老师,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三、全面的知识涵养
这次学习中的很多现场课程,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可以看出优秀教师全面知识的涵养,在这方面,确实是自己的不组,以往只是注重数学领域的巩固,但导师们全面的知识涵养,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扎实做好基本功,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