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物言志诗歌
诗歌鉴赏学案之托物言志
【学习目标】
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知识链接】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这就产生了咏物诗。仅《全唐诗》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技巧点拨】 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⑸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是通过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实战演练】
1、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1、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第二篇:托物言志作文
【第1篇】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第2篇】
我喜爱各种各样的花,舒展奔放的玫瑰花、典雅脱俗的荷花、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迎风傲雪的梅花。
梅花以它的坚贞不屈、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花百开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颂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在古代也有一些拥有梅花品质的英雄如:项羽、文天祥、于谦、岳飞……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宋时期的英雄文天祥吧。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最终有一块钢铁蜕变成一把宝剑,是一遍又一遍的在砂石上磨砺出来的,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梅花最终经历磨难,在寒冷的时刻绽放,成为人们最好的楷模。
跟梅花所处的环境相比,我真是幸福多了。所以我更要学会它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越学越好,越走越远,最终取得好成绩。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冬天来临了,我仿佛又闻到梅花那特有的清香。【第3篇】
秋风起了,落叶自然就象蝴蝶一样纷纷飞舞,这是秋天的象征。对于落叶一般人都不喜欢。有的人说它难看,有的人说它脏,有的人说它代表没落。总之喜欢落叶的人不多,但是我喜欢!我就是极少数喜欢落叶的人之一。我要为落叶礼赞:落叶其实是生命力的象征,它也是从郁郁葱葱的茂盛时期过来的,它就象一个人一样是有嫩芽时的童年期,也有过苍翠欲滴的青春期,它也有过春夏时节的妩媚和漂亮,也曾是许多人喜欢为它写诗作文的风采。现在虽然进入落叶时期了,只不过是象人一样自然走到中老年罢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依然在秋风中舞动着,它依然那么潇洒浪漫,即使知道自己在向世界告别,但是一点不忧不愁,反而更加沉着老练了。更加无畏了!
我要为落叶礼赞:它不是在走向死亡,而是在做生命的嬗变和涅槃。宇宙里的所以生灵都是在定期的嬗变和涅槃的,不如此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延续。只不过各种生灵的嬗变时期有长有短罢了。而树的嬗变时期就是快速的,一年`一期,那么作为树的嬗变过程的表现者就是树叶,只有树叶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为树就靠着树叶来披挂它,妆饰它,保护它,树叶如何就是树的生命如何,所以树叶对于树来说是最无私的奉献者,当树需要美化的时候,也就尽量多姿多采,尽量葱茏茂盛,当树要冬眠休息,养精蓄锐的时候,叶主动的离开,不带走树一丝养分。而且还将自己化作养料融入泥土让树吸收!到了第二年树又要张扬了,叶又按时长了出来!
我要为落叶礼赞:树叶对于人类是最无私的。当你在经过冬天长期沉闷之后,希望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能给我们送来盎然的生机,这时候树叶就非常懂事的悄然出现,并且很快长大,让沐浴在春风中的人特别的心旷神怡!当夏日炎炎的时候,人们特别需要路边的树叶能遮阳除热,这时候树叶就非常勇敢的自己顶着烈日,而为人撑起一处处阴凉!而当秋风起,它知道人们开始喜欢晒太阳了,于是它很知趣的脱落,让阳光直截照到人们的身上。就是到这样,落叶堆成堆的时候,落叶还用它的舞姿和金黄的色泽让你享用,就是走在落叶的堆上都有一种特别脆脆的响声让你觉得一种奇妙,让你心情舒畅!
所以我要赞美落叶!它们是美的使者一种,它们不代表没落,它们是勇敢和顽强最好的体现者!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到落叶的时候,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象落叶一样无畏无私呢? 【第4篇】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见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难以忘记的却是这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秋高之时,它不是在暖房里开放,而是在秋风呼啸中怒放。迎接它出生的是寒冷的秋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滋润它成长的是秋日的水露,而不是贵如油的春雨。
它就是我们开封市的市花-----菊花。
菊花是开封的魂。开封有城摞城的的美誉,有人会问,为什么开封的先人不在异地重建而在老城上建呢?那是因为开封的坚持。我们开封人身上有一种气质,那就是人定胜天,这也不是和菊花一样吗?谁说秋天不可以开花,我偏要和寒风对抗。相传在很久以前,花儿都是四季开放的,但有一天,天气大变,寒风呼啸,把所有的花儿都打死了,年年如此,花儿便想到,不如我们不在那时候开了,只有菊花坚持下来了,年年同寒风斗争,终于战胜了风霜,在秋日独放。菊花的这一种坚持精神难道不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吗?
菊花是开封的神。上帝在创造花儿时,给每一种花一个独特的颜色,但忘记菊花了,只给它最普通的黄色。在许多年后,菊花敢于斗争的精神让上帝后悔了,便把五彩缤纷的颜色降临菊花园。菊花王说,当年的那最普通的颜色在我们千万年的努力下,终于变成了五光十色。这种自我提升的精神在开封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封人总是在不满中前进。
菊花是开封的根。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在于这个城市是否有一个团结的心,我认为,菊花就是开封的根,菊花就是开封的本。开封人的骨子里是菊花的脚踏实地。如果问什么花儿的根最大?毫无疑问是菊花。因为它要同寒风竞争,要让寒风屈服,没有强大的根本作为支撑是不行的。开封的兴起正是这样的脚踏实地,从创造省级文化名城到国家级书法名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从提升全民素质到文化建设,开封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文化奇迹,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菊花是开封人心中的家园。我们中国人心中有一个家园情怀。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开封人在流泪的时候,开封的菊花精神给了他心灵的依靠,当开封人受伤的时候,是开封的菊花精神给开封人栖息的家园。
开封菊花引领我们飞过一道道坎坷,跨过一次次的困难。跃过一回回的危机。开封----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城市,菊花,你是我心中最美的花儿。
第三篇:托物言志教师版
学习卷 科目 语文 设计者 张文娜 高三 年级 班 学生姓名
①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②这两句与 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③为诗歌最
托物言志
一、学习目标:
自读学习卷预习部分,老师引导,准确解答与之相关习题。
二、预习内容:
托物言志,‚托‛是借、假托的意思,‚志‛是志向、情趣、理想、追求的意思。托物言志散文,常把作者自己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故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其中,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象征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
三、预习检测:
请从已学初中、高中篇目中至少挑选出三篇使用有托物言志手法的古文或古诗,并分别说明其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①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②诗人托物言志,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二)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雅士形象。(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古诗/古文: 《爱莲说》《陋室铭》《无题》《己亥杂诗》《竹石》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分别解析:
(一)(三)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1)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是描情摹态吗?
①不是,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言志,别有兴寄。② 《菊花》
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
四、生成问题:
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
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2)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时如何显露出来的?
五、检测与反馈:
①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②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阅读下列诗歌,回答诗后问题。
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
(一)咏山泉
储光羲
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四)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高三语文第1页 【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 ①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②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及其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①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②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五)诉衷情(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1)词的上片写西湖清波门附近的春景,下片写晚归寺院所见之景,这两幅场景各有什么特点,又各以哪个字点出了景物特点?
①上片场景明丽热闹,是动态之美,以‚乱‛字点出;(3分)②下片场景寂静清幽,是静态之美,以‚闲‛字点出。(3分)
(2)‚月到门时‛,从这轮伴随诗僧回到山门的朗月,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天色已晚,僧人在月下迈着悠闲的步子回到寺院。(2分)‚钟声‛和‚篆香‛使这轮朗月充满了禅意,(1分)表现了词人自在从容的举止和洒脱旷达的胸怀。(2分)
(六)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B.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C.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D.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2)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3)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1)C [3分。‚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错,作者对松树没有批评。]
(2)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本题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答‚交代了上句‘怜君意独真’的理由‛,可充抵后三点中的一点,得1分。]
(3)[本题10分。‚社会现象‛表述准确,4分;举例恰当具体,2分;能分析事例的价值、论述这种现象的危害等,2分;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2分。] 社会现象表述示例:
①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2分)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2分)(举例可写寒士不被任用,也可写正直之人遭受贬谪。)
②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2分)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2分)知识分享: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1)翠竹: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高三语文第2页
第四篇:作文-托物言志
植物乐园——掌握托物言志
(二)物
选择写作的对象,描写对象的性质和特征。
视觉:用眼睛看
眼
微风轻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
听觉:用耳朵听
耳
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去的叶子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
嗅觉:用鼻子闻
鼻
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闲逛着,突然发现空气弥漫着秋的味道,仔细去体会,发现还夹杂着叶子的味道,一切都好亲切,又找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我喜欢。
味觉:用嘴巴品尝
舌
触觉:用身体触摸
身
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世界都是金色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鹅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每每让我忘掉周围的一切。
心法:用心灵去感受
意
有人喜欢嫩叶;有人喜欢绿叶;而我,却偏偏喜欢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夸,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走,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作灰烬,或为明年更加绿树葱茏而甘于为黑土,依然是一处沉默、安详……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志
抓住描写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
秋叶
有人喜欢嫩叶,有人喜欢绿叶,而我,却偏偏喜欢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夸,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走,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作灰烬,或为明年更加葱茏而甘于为黑土,依然是一处沉默、安祥……
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
动物 猫头鹰
联想→特点:
默默奉献(为民除害)不求名利,不能以貌取人……
在状物的时候并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对“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达到状物寄情的效果。而文章融入作者丰富的联想,就会使内容更充实,更耐人回味。
1.乐学星球举办内容为格言写作的语文活动。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藕、棉花、谷穗、菊花、竹子”等选项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3分)
根:蓬勃向上的生命,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全部属于大地母亲;如果离开大地的怀抱,一切的成就,都会成为泡影。
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棉花:与众不同的花,为人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人们是怎样的态度,总是默默奉献。
谷穗:总是用最饱满的果实迎接人们的期待,可是却没有一点骄傲自满,总是低下头来感谢大地母亲的孕育。
菊花:无论是生长在肥沃的平地中,还是贫瘠的山中,都能在秋日的寒风中笑得那么灿烂。
竹子:清幽安静,默默无闻,遇风不折,总是昂首挺胸,保持高尚的风骨。
序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 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 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言
适当使用比喻 小河向东流着。
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走。苹果开满了一树。
苹果远看好似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挂在树上,也像很多调皮的小朋友团团围坐在树叶中做游戏呢。
适当使用拟人
螃蟹在河边爬着。改:螃蟹披着盔甲爬着。水稻成熟了。改:水稻笑弯了腰。
大地上有白雪。改:大地上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大树在路边。改:大树站在路边。
报春使者迎春花
冰雪融化了,河边的柳树又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小溪又开始欢快地流淌,没有丝毫倦怠。动物们醒了,植物们也醒了。
静静地,在田野上,在树林边,在荆棘丛,甚至在石缝里,它来了,乍暖还寒时候,只有它静静地等待着春的到来。
早春时节,天还有几分阴冷,没有花愿意在这时候开放。只有它,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心香一瓣,柔软而坚韧的枝条和娇小、金黄的花朵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又增添了几分生机。它是春的代表,是春的象征,是春的使者;虽然在春这个大家族中,它并不是最美的,但它的心灵是最纯洁的,是最高尚的,是最无私的。
它默默地为春奉献着美丽,奉献着青春,甚至奉献出生命,但它毫无怨言。在它的生命里,“奉献”二字已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有的地位,于是在它刚长出嫩绿的枝条之际,含苞待放的花苞早就等不及了,叶子还未长出,花早已笑傲枝头。它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将春天装扮得如此灿烂绚丽。那一朵朵嫩黄的小花,像一支支小喇叭,吹出一支春天的赞歌。也许,你不曾注意过它,但它的精神却深深地吸引着你,直到你感动,直到你为春天里有它而骄傲、自豪。它的精神是可贵的。当别的花儿还在熟睡时,它却不畏春寒,勇敢地开放了。它用自己金色的花儿,召唤着百花争艳的春天。可当它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后,自己却悄然无息地离去了。
没错,自始至终它都无私地把一切都献给了春天。就连它的名字也叫——迎春花。
一、首先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然后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以歌颂某种高尚品质或情操。
二、对于一些物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三、要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于整篇文章,使各种材料有意识地围绕中心。
四、要在字里行间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第五篇:托物言志作文
最喜欢的花儿就是那梅花,我尤其喜欢它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那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百花凋谢,惟有梅花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开得那么鲜艳美丽,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大家都以梅花为题赞美她,如宋朝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身姿优美,香气袭人,花儿更是惹人喜爱,有的白里透红,犹如刚摘下来的苹果;有的白似瑞雪,就象少女的脸庞;有的红似火,热情奔放。它们香气沁人心肺。在同一棵梅树上,可以看到各种梅花的姿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有的才含苞欲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梅花已盛开许久,粉红可爱。
在北风呼啸的时候,梅花却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时候
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神为世人所尊重。梅花以它的坚强,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向上的精神。
啊!梅花我赞美你!,梅花
不
屈
不
挠
傲
雪
而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