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撰写的基本要求
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
1.读书笔记中阅读、搜集的文献资料(含书籍)以及调研的对象必须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不能将与毕业设计(论文)明显不相关的内容列入读书笔记中。
2.读书笔记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它在逻辑上要合理。读书笔记的综述顺序可采用下列方式中的一种:
(1)按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地进行综述;
(2)按年代顺序综述;
(3)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
(4)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读书笔记中所引用的资料或调查的结论必须真实可靠,并在综述(报告)中注明资料的来源。
4.评述(特别是批评)他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避免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
5.读书笔记中要说清他人工作的欠缺或可改进的地方,以此衬托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6.读书笔记一般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引言(背景和有关概念)、正文(综述)、总结、参考文献。总结要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他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读书笔记一般不少于4000字。
8.读书笔记用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成文。行距为1.5倍,页面设置为默认值。
第二篇:会议纪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如何写好会议纪要
会议纪如果依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会议纪要是反映会议基本状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是会议议定事项和重要精神,并要求有关单位执行的一种文体。有的需要下发执行的会议纪要,可以“通知”形式发出。
一、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二、会议纪要的三种写法
依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状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经常包括对目标、意义、现状的剖析,以及目的、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须要基层全面领悟、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本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应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署,须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取这种写法。
三、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应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如果依据会议状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别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别性的表现。
“会议认为”——写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重要意义、主要原则等等。
“会议决定”——写会议对要做什么事,怎么做等等重要的总体上的决定。
“会议要求”——写各单位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依次写来就可以。
“会议强调”——写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加强督查等等内容。
“会议明确”——写全面的工作。
四、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差异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第三篇:社会实践新闻稿撰写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新闻稿撰写基本要求
1、用语规范
(1)时间和地点。时间最好采用规范时间,例如上午7:30应为上午7时10分,下午3:30为下午3时30分,晚上8:09为晚8时09分等。在一般的新闻稿中没必要具体到几时几分,只要说明日期和大体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即可。关于地点,在文章第一次提及的时候尽量是用全称,比如邵逸夫科技馆,在文章第一次提及时不要只称邵馆。
(2)人物及称呼。文中如果有接待人物等切记要问清楚他们的名字和职务,领导的名字及顺序。领导的头衔一定要准确,切不可张冠李戴。在文章中不要出现“学姐”“叔叔”“阿姨”“大家”之类的亲昵的称呼,都要以第三者的角度叙述。
(3)尽量避免使用主观行很强的修饰词,在引用别人的话语时不要生编乱造!
(4)标题。要让读者看到标题就能明确知道文章内容,尽量少用文学性特别强的标题,少用副标题。并且,对于标题字数要有严格控制,不得过长。
2、叙事规范。
(1)细节描写,详略得当。写作时要注意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避免平铺直叙。另一方面,展现最精彩的、最具新闻价值的亮点。(对于明显的流水账似的文章,通常编辑会直接毙掉。)所以可以在写的时候先把一天的事情大略得写一下,100~~200字足以,然后选择事情中的一个细节或者一个重点的事情详细叙述,可以再写二到三百字。
(2)要尊重事实,不要杜撰,对于一些隐私,不要随意披露。
可以写一下活动的收获,达到的效果,有什么意义,可以写100字以内,但写的时候可以说“笔者着了解到„„、队员们表示„„、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此次活动得到了**的好评„在**产生较大的反响”等等之类的话语
(3)文章不得过于简短,尤其是不得过于空洞。文章字数一般在600以上就可以,600到800之间我认为最合适。
3.社会实践新闻稿的时效性要求
(1)原则在2—3天
(2)如遇到支教等特殊情况,可宽限至5天,需在附加信息注明。
(3)尊重客观事实,不得随意改动新闻事实的发生日期。
新闻开头
简而言之为五W原则——whenwherewhowhywhat,及在第一段要写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做这事的目的是什么、最好再加上到场的领导是谁。特别是一个团队的第一篇新闻稿一定要介绍清楚活动是要做什么,如果较为明确可以适当把整个活动的行程安排简略叙述一下。由于新闻第一段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把这五W介绍清楚!而对于社会实践来讲,一定要交代清楚哪个实践团队或个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第四篇: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基本要求
附件三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基本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通常由题目(标题)、摘要、目次页(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一)毕业论文的结构 1.题目
题目即标题,它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因此,题目要确切、简短、精炼、传神。
2.目录
反映论文的纲要。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分别层次,逐项标注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图纸、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次,以便读者查找。
3.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是全文的缩影,是长篇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求用中、英文分别书写,一篇中文摘要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结尾要注明3~5个关键词。
4.前言
前言相当于论文的开头,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后二段是本论和结论)。前言与摘要写法不完全相同,摘要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可以稍加具体一些,文字以1000字左右为宜。前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 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 对本论文研究主题范围内已有的评述(包括与课题相关的历史的回顾,资料来源,性质及运用情况等)。
③ 说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方式、方法。明确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
④ 概括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意义。5.正文
论文的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的表述。应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分析部分
详细说明所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一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括表述。
(2)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分别以下面几种方法说明: A.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料的性能等是否标准,并应将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 叙述得简明扼要,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对人所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过分详述。
B.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这方面内容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
C.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的标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
(3)结果与讨论
是全文的心脏,一般要占较多篇幅。在写作时,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把所得结果和盘托出。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待清楚理论推导由来和发展,以便以此为根据,进行核实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恰当运用表和图作结果与分析,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6.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指导出它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应集中反映作者的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全文的思想体现,一般写的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结构要简单、明确,在措词上应严密,但又容易被人领会。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他人和前人已有的结论可少提。
②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7.致谢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与过帮助的同学、同事与集体,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书面致谢,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8.参考文献
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9.论文小结
主要内容是写本人对论文这个教学环节的认识,以及自己有哪些心得体会和见解。10.附录
在论文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的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结构
解决某一工程具体问题的题目属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完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毕业设计说明书是对毕业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在写法上应注意与论文的区别是:
1.前言由下面三部分组成: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项目发展情况简介,设计原理及规模介绍。2.正文包括方案的论证和主要参数的计算两大部分。
(三)毕业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要求按书稿的规格撰写毕业论文。
① 撰写的字迹要工整,文字要规范,不可潦草马虎,滥用和误用简化字、异体字、或生造文字;中文的标点要准确,标点符号写在行内。
② 文稿要完整,要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稿纸书写。③ 文章标题层次及同级标题序码,必须段落分明前后一致。2.论文中有关实验数据的表格、图、照片的表达一定要规范化。
① 图的纵横坐标比例的选择和原点的位置,即图的高度比和曲线所占图的位置与形状应该适合。
② 凡是通过实验判断是自变量,应画在横轴上,参变量应画在纵轴上,不具有误差的量纲在横轴上。
③ 图必须有简明的图题,纵横坐标必须标明标度即坐标轴所表达的物理量名称,符号和量纲单位。除方框图等外,图内尽可能不标注文字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在图内标注代号(如A、B„„),说明文字则作为脚注列在图题下。
④ 验结果已用图表示了一般不在列表。表中内容不必在正文中再作说明,尽量避免重复。
⑤ 每个表要有序号和表的名称。
⑥ 表头各项目一般要有名称、代号和量纲单位。表内数据的数字后不在附注单位,如果有要说明的细节,可用脚注列于表下,脚注序号用(1)、(2)„„标于相关词的右上方。
3.列举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意
① 所列举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包括期刊、书籍、论文集和会议文集。② 在论文结束处,要罗列主要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章节与页码等。
③ 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文献资料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不宜以文献的重要程度或名家的顺序排列。
④ 在论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注明文献的序号。4.论文的引文
论文的引文一般要摘要引自经典著作,科学的公理、定义。要注意内容的正确性,引文的内容要完整、准确,切忌断章取义、贴标签。
① 引用经典著作中的名句,要按作者姓名、书名(或篇名)、集名、卷数、版本(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页码的先后顺序说明。
② 引用报刊文章的名字应依次注明作者姓名、篇名、报刊名称、年月日或期数、页码。凡是排在同一页上接在一起的几个引文,如果引自同一本书,而页码不同,第一个引文按规定格式作注,以下可依次简写:“同上书,第xx页”。如果页码也一样,则写“同上”即可。
③ 引文注释分为页末注(脚注),文末注(段落末或篇后)和文内注(夹注)三类。我校学生论文规定用文内注,用小号字体,穿插在引文后面。
(四)论文格式及装订应规范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可用我校统一制作的专用纸打印。1.中文摘要
① 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② “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③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
① 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② 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③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目录
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4.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空一字符。5.正文
页面设置为:自定义纸型,宽度19.5cm,高度27cm;页边距上为3.3cm,下为2cm,左为2.5cm,右为1.8cm。
主体部分层次格式: X X X――章级层次
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 X X X――节级层次 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1 XXX――小节级层次
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 1.1.1.1 或1.XXX――条款层次
小四号宋体左起;
(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设置为22磅固定值,标准字距。6.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
7.表格
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8.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五)其他
1.毕业设计绘图要求
工程设计类绘图量不少于折合图幅为0号图纸3张,工程技术研究类绘图量不少于折合图幅为0号图纸1张;所绘图纸必须反映出论文的内容。绘图方式自行选择,图纸绘制要符合国家标准。图纸经审核后审核人要签字。
2.外语文献译文要求
外语文献译文字数5000汉字,要求译文与原文相符并与论文内容有关。3.毕业论文装订次序及要求 装订后规格为190mm×265mm。
装订顺序为:封皮、任务书、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书、评阅教师评阅意见书、答辩成绩及综合成绩表、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图和附表。
设计图件及附图折叠成A4纸大小(露出图签),与论文、开题报告一并装入专用资料袋。
##
第五篇: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