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冲刺培训〔小学数学〕答辩训练
冲刺培训〔小学数学〕答辩训练题
1.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举一个例子说明?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利弊有那些?你将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你会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你认为怎样的一节数学课是一节好课?
5.请你谈谈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转化”思想?举一个例子说明。
6.抓好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有那些意义?
7.请你谈谈一般的数学课是如何设计的?举一个例子说明。
8.请你谈谈抓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那些?
9.反思的要务是什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那些方法?
10.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有那些意义?
11.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一般有那些方法?
12.你认为做一个数学老师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13.请你谈谈怎样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篇:小学毕业冲刺之阅读训练篇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这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包含了穿、写、刮一系列的动词,请你试着写出这样的句子。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 训
每逢考试,我总会想起四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想起这件事,爸爸的话就会在我耳边回荡:“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就是要诚实„„”
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一次,我数学考试只得了65分,心里十分难过: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爸爸肯定会伤心的,我还是不把考试卷给他看吧。可是,老师要我们把试卷给爸爸、妈妈看后并签名。怎么办呢?我怕爸爸看了试卷会打我,又怕老师批评我为什么不让家长签名。这时,我又想起了爸爸每天不辞劳苦地为我辅导功课,这次我只得了65分,他肯定会很难受的。想到这里,我壮起胆子,用钢笔草草地在试卷上写了爸爸的名字。
第二天,我提心吊胆地把试卷交上去,没想到老师一眼就看出了我使的“花招”,严肃地对我说:“回家请你爸爸重签。”我不敢违抗,只好拿着试卷回去了。回到家里,我战战兢兢地把试卷交给了爸爸。爸爸看到我签着他的名字后大发雷霆,厉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吗?”我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只觉得浑身在发抖。爸爸接着说:“你知道这么做是什么行为吗?这是欺骗,这是欺骗了老师,欺骗了家长,也欺骗了你自己。”我哭了,哭得十分伤心。爸爸突然说:“把手伸出来。”我害怕极了,手连忙往后缩。爸爸举起大手就要打我,我哭得更厉害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我透过泪花,惊慌地望着爸爸的大手。可是,那只大手在半空停了片刻终于慢慢地垂了下来。爸爸的口气缓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就是要诚实。不能因为有缺点而百般掩饰自己的过失。”我听了,泪汪汪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这个教训,它使我懂得: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就是要诚实。
1、用自己的话写出第4自然段的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抄写两句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作者要记住的教训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写出全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底的呼唤
上课了,张老师强作精神走进了教室,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 《手术台就是阵地》七个大字。动作是迟缓的,仿佛把一生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七个字上了。讲读在进行着。似乎有些发颤的嘴在努力地吐出每一个字,那声音是低沉的,然而是坚定清晰的。汗从他那青筋突起的额头流下,渐渐地衬衣的背部湿透了。这些他全不觉得。天本来就是热的呀。不知啥时,谁,把一把椅子放在了他身后,可他并没有坐下。
一向秩序就很好的语文课,今天特别安静。只听见张老师的讲课声,学生咝咝的呼吸声和间或的咳嗽声。同学们注视着他,不知是为文章的内容所吸引,还是被他重病不下“火线”的精神所感动。
突然,他的声音提高了许多:“白求恩是个外国人,还能把中国的抗日当作自己的事业。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更要努力呀!”这是心底的呼唤,他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一、“火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张老师病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安静体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写一句赞美老师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爸爸的教导》的提纲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是皱皱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得,要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有一天,我从书橱翻出一本语法书来看。爸爸下班后,一进屋就板着脸问“谁翻过书了?”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从此,爸爸定了条规定:用他的书,看后必须放回原处。
爸爸每次买书回来,总是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小心翼翼地把书包上个封面,然后才一页页认真地翻阅。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到书就想起了爸爸。爸爸和书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啊!
1、给短文加一个标题:————————
2、把短文分为三段。
3、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爸爸最爱书?
————————————————————————————————————————————————————————————————————————————————————————————————————————————
4、在文中用“————”画出首尾照应的句子。
5、爸爸为什么最爱书?用短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爸爸和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成了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能丰富。”
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要救□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近义词。
注视()
拯救()
2、给短文4、5、6自然段加上标点。
3、联系短文写出你对“这条小鱼在乎”。这句话的理解。
————————————————————————————————————————————————————————————————————
4、男人听了男孩儿的话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写在短文的后面的横线上。
5、写出全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东方之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既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因为这是栋有名的住宅,所以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
老人淡淡地说
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
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给短文加上标题,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联系上下文,就文中加点的句子发挥想象: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请把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6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小镇的早晨》首尾两段与其余自然段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收获了知识
内蒙古内蒙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准能三小二年级四班 单世杰 指导教师:刘丽德
这一学期快要结束了,我得到了很多收获。我从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许多知识的少年。
首先,我的语文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这学期,我学会了700个生字。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也学会了写日记、写作文。妈妈陪着我读完了两本《十万个为什么》。
其次,我在数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学会了脱式计算,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初步认识,还有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另外,我的画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知道画画的基本知识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我学会了画卡通画,素描物体。我画的乌龟、老鼠、恐龙、小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下半年,我就要升三年级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开头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我收获了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香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川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荒凉()狭窄()跃起()
3、理解词语。
琳琅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短文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来写的,按_____________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香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景点。
默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全文的第二——五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阅读冲刺基础篇
________________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然而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涕(tì
dì),埋(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ào
dǎo)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道路的!”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2、概括第3—6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默写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数学答辩题
数学答辩题
1、课标把“符号意识”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一、联系生活,渗透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符号感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到符号引入的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逐步走进符号化的数学世界,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因素。在认识“0~9”时,学生对于日常意义上的“数数”、“识数”、“写数”已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这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数字符号“0~9”,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数的学习放入到生活场景中去,让学生从具体事物,比如我有1块橡皮,5支铅笔,8本书等,丰富学生有关“数字”符号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并最终形成形式化的抽象数字符号。
二、操作实践,感受符号化:
如教学几何图形这一类图式符号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让学生通过摸、说、描绘等操作,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充分感知几何图形与实物的区别,通过多种形式变换,让学生掌握其本质特征。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就可采用如下操作流程: 1.摸(自主实践感知):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及形状,在头脑脑中形成角的初步印象,与角这一符号形成对应。
2.说(引入角的概念):说出角的特征,进步形成角的形象。3.做(初步抽象图形):各自想办法把感受到的角呈现出来。4.符号化:(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图形与实物对比,理解掌握角的特征。这样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到了符号化,亲历了符号化的过程,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符号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统计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个数”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有的写数,有的画竖线,有的画图形,还
有的画√??,教师继而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画“正”字是最好的方法,从而优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需要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谈谈你对数学思考这方面的教学目标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在教学中把“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考的空间
1.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我在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
(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
(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4.给出孩子思考的时间,而且要舍得给孩子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不能因为时间紧,就不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有的时间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得出结论,比如教学在什么情况下周长最短,学生通过拼摆、探究、思考,从而得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3、请就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谈谈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几何直观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借助“形”的直观,能促进小学生形成从“数”和“形”的角度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问题的意识,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如在《直线与线段》教学中通过一组图片,视觉上给同学们直观的认识,引出直线,让学生很容易发现直线的特点,尤其直线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几何直观的感受凸显的更加重要。学习直观几何,就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二、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培养 图形是几何的灵魂,识图、作图更是学习几何最基本的素养,在讲授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是亲自示范,强调图形名称及细节和注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动手去作图,同桌之间互相纠正,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学生们在画图时无形会更加认真、标准,在彼此纠正过程再次巩固基本的画图方法,一举两得。
三、利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除了给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外,也多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动手探究过一点有多少条直线时,虽然发现有无数条直线这一结论,但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其不易想像的图形,扩大其空间视野,真正体会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四、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平面几何的许多性质、定义等学生很难记忆清楚,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来记忆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用图形的意识。如射线、线段的定义在图形的演示下,直观、生动再现图形形成的轨迹,利于概念的生成和记忆。
4、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一、充分预设,因势利导。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摸清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做到课前有充分的准备。那么,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就能巧妙的引导与利用。预设才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立体式互动中促使师生同成长共发展。因此,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循循善诱地与学生互动,生成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也需要教师未雨稠缪,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在上课之前就成竹在胸。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预测“学情”,建构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全面分析学情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学情分析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等等,其核心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教与学的起点,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怎样的教和怎样的学。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尽可能多地分析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首先分析我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必需的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那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我班学生不仅拥有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技能,而且在前面的“小数乘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初步体验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这为学生自主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主动探究的条件。于是,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情境引出两道除法计算,第1题是小数除以整数,陈老师用7.2元钱在超市里去买了9本练习本,你知道每本练习本多少钱吗?7.2÷9=0.8(元),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算法。第2题是小数除以小数,现在商品特价,每本练习
本的价格为0.6元,那么7.2元可以买几本这样的练习本?7.2÷6=?,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无法直接解决问题,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怎么办?刺激了学生在大脑中梳理,可以借助哪些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激发学生对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正因为我在教学前调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所以,我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法则的讲解,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让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上,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教学的起点,也是走向教学生成的起点。
2.建构弹性教学方案
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进行改编或重组。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包括学习情境的预设,要针对各知识点,预设学生相关活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如何点拨引导及应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3.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具学具的开发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但这种开发和利用又依赖于原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从而优化预设,为生成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可能跳出教师的预设,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影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
5、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全过程做课;
二、为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问题;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设计多层次、有弹性、有梯度的问题;
三、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
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举例3的倍数,观察数的特征;第二,找规律,总结规律;第三,验证,综合运用。但课堂上完全反了,由于受到上节课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学生首先提出看个位,立即有学生反驳不对,应是“各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有的说“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一下子结果都说出来了,显然这位学生课前作好了预习。面对这一情况我放弃预设,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让学生来验证结果。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效果不错。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努力突破预设的巢穴,变“预设”为“生成和建构”,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5、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做法。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全过程做课堂的主人。数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探索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
二、为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问题
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设计多层次、有弹性、有梯度的问题,做到一题多问,讲课时诱导深入、步步为营。努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就一定会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三、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
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就要尊重每个学生,把每个学生当作有主体性的人来看待;为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并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我们反对单纯依靠严厉的纪律制度、奖惩制度来迫使学生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并非真正主体性的学习,并且它还会有许多不良的后果,如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负担,久而久之逐渐讨厌学习等。3.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
见并给之以机会,上课不要老是教师“一言堂”,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在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中,对于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当充分肯定。教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
6、你是怎样理解高效课堂的,在教学中是怎样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教师的一直以来的追求。
一、教师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但很少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所以,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法宝。
1.“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片海洋”。丰富的知识是征服学生的法宝,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驾驭学生,才能高效的引领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灵活的掌控课堂的能力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例如:在教学物体体积的时候,学生会把物体的占地面积理解为求体积,这时,教师应抓住错
误的契机,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加深对体积的认识,而且区分了体积和面积。
二、学生主体地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共识。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不应直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学生一把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新知,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注重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传统教育长期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长此以往,在有意无意间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和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正确、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成功”的感受,从而尝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乐趣。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探索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为计算圆的周长打下基础。教师激励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关系并计算出圆周率。同学们经过研究也发现了这
个规律,你们真是当代的小祖冲之。”这样的积极评价,如同助燃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2.注重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把圆形图片间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之后,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能把圆拼成近似的正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边猜测“也许能,也许不能”,一边动手剪拼。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感知,结果发现:不能把圆剪拼近似的正方形”,因为“任何一个圆的半径不可能与该圆周长达一半相等”。
三、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被动变主动,何愁不实现课堂的高效呢?主动学习的学生,课堂知识能记住90﹪,而被动学习的学生只能记住知识的50﹪左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兴趣化教学法,让学生爱上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力求语言形象生动,有趣味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包含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使用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对单初学时求它们的棱长、表面积、体积时掌握得还不错。待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混淆区分不开了。我根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字母表示的不同(例:m m 2 m3)把它们比喻成一条腿、两条腿、三条腿,一条腿找线,两条腿找面,三条腿找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8、你是怎样理解生本教育的?在教学中采用了那些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我结合自己;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即放手让学;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
三、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生本教育要求解放不到的效果。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在趣味中问题迎刃而解。、你是怎样理解生本教育的?在教学中采用了那些策略来落实生本教育?可以举例说明。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在数学课堂中的几点尝试: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即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相互评价。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计算教学为例,我放手让学生先学、合作、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惊叹。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学课本就掌握了笔算的书写格式;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最让我惊喜的是有的孩子不仅上课时能大胆上台当小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后也能主动为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讲解,互帮互学的氛围浓厚了许多。
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 生本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的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
例如在进行“测量身高”的小研究中,在课堂上首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的不足,教师则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检测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身高,使他们又有了与家长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
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首先创设“讨论”情境,提出老师想买一本定价32元的故事书,可是老师现在只有9元钱,老师至少还要在攒多少钱才够买这本故事书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 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想出了6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先用30-9=21,再用21+2=23;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2-9=3、20+3=23;还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先用10-9=1再用22+1=23的。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8、一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一、一堂好课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必须是无误的 做到课标中要求的“确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二、一堂好课 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合理安排,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问题,以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学习,最终达到良好学习效果。当然,在同一个教室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体情况,创造适合他们的表现机会,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才能更加有生命力。自然也就为一堂好课。三、一堂好课是实用的 常态的
一堂好课是自然生成的。即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了超出教学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课堂。
什么是一堂好课没有绝对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要求一:有意义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要求二:有效率 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课堂,大家都有事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学到了新知识,整个课堂的容量很大。要求三:生成性 所谓“生成性”,这节课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要求四:常态性。要求五:有待完善,在课后反思中不断完善
9、《课标》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其中提到:“质疑—发现问题 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点教学中如何落实?
一、创设良好的提问气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使学生敢问。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多媒体或直观教具,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问题直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等等,通过这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提问。
二、教给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新旧联系处发现问题。1.引导学生从寻找新旧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入手发现问题。
如除法的计算,都是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再学除数是小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分别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式子,让他们寻找这些式子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从而使学生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比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新在哪里。
2.引导学生从其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总是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或较复杂才能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新的方法去解决,那么新方法又是什么?
3.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延伸处发现问题
数学课本都是比较薄的,课本中所出现的例题、知识点,都是被高度浓缩了的,但数学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且很多知识比课本中的例题难得多,若用课本中例题所介绍的方法去解决会比较复杂甚至解不出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意识及发现新知识在延伸过程中的深化与应用问题,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做习题时,碰到一些拓展题或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做出来。从而使学生发现解决这类题,有什么特殊方法等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用到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了解、认识生活、生产,并从中提出问题,如“做某一物体的用料最省问题,造价问题”等等。教师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教学生从解题过程中提出问题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单纯做题,不思考、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多思考、多从题目中提出问题,如在审题时可提出: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还少什么条件?要用哪些方面的知识或定理、公式来解?在解题时可提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如何?根据条件可得出哪些式子?应该怎样解等问题。做完题后可提出:我检查结果了吗?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等问题。在教学伊始,学生可能没有这样提问的习惯,教师可先让学生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3.教学生从对比中提出问题
数学的很多知识都具有相似性,可以用于对比,但对比效果的好坏也因人而异,它取决于提出的问题,只有善于从对比中寻找问题,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在教等比数列性质时,先复习提问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再让学生对照等差数列的性质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从对比中,学生提出了“等比数列中奇数项或偶数项提出来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吗?”,“等比数列中等长的连续片段的和也是等比数列吗?”等问题,这位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提问的信心,还使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
4.教学生从教材中提出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因为教材中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新课标的教材,图文并茂,常以图画、对话、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实际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地研究教材,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这些信息,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其次,教材的每章每节都有其重难点,每个概念、公式等都有其含义和适用范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研究教材时提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难点是什么?这个概念、公式、定理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条件?这个公式应该如何应用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翻开课本时就会根据课本内容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海港区“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小学数学学科区级决赛答辩题
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结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我觉得要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广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比如:导入环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把游戏等活动引入到课堂,然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的设计要开放,合理,动静结合,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然全体学生能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
3.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合理,指向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每个学生思维都动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让他们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理解学习的内容,深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5.在作业的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分层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2、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选择典型事例展开说明。答:《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所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尤为重要。为此,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一年级《人民币》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到商店或者超市自己真正去花钱买买东西,让学生体会怎样算花的钱和找回的钱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蕴含在生活之中。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哪一种运动方式。生活中的打折促销活动,就需要运用《百分数,分数应用题》这部分的知识。
2.在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我们的数学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比如:在学习了比例分配之后,举例子配比药水。我们在吃药的时候,有时候要把要按一定的比例和水配比之后才能喝,而且必须按照这样的比例。这就是比例的知识。要学生深刻的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比如,给农作物打农药也是要要农药和水进行配比的。
3.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估算的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我们要买东西,可以按照物品的价钱估算出要大约带多少钱就够用,所以不用带正好的钱。
我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
3、请针对具体课例谈谈课堂中你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学”的?
答: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节课的好坏,我觉得不仅在于教师的教,更在于学生的学的情况。通过学生学得状态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我觉得可以从学生的“听讲,发言,合作,作业”四个方面来关注学生的学。
1.听讲。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是不是在认真的倾听,是不是听懂了。我们老师可以用眼睛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都能了解学生是不是在听你讲课,再让他来回答你的问题或问问刚才老师讲了什么,来判断学生听得效果。
2.发言。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言。从发言中你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听讲了,是否听懂了,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是否在思考,是否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学习。在他人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的倾听状态如何,有没有在听他人的发言,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意见。
3.合作。我们的生活是个大家庭。不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教学中,小组的合作,同桌的合作交流也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活动当中。是否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就听一人说。
4.作业。新授的知识我们要结合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加深。在做题时学生的做题状态如何,是不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做什么事要从细节出发,多关注学生学的每一个细节,从学生的学我们就可以调整教师的教。
4、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生成会更精彩。因此,我们期待课堂上能有意外的生成,有时可能还会为出现精彩的生成而在课前精心预设。
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5,再一步步归纳得出5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就有很多的同学说他已经知道了,一下子自己就背上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不会。这个时候,就应该抛弃原来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挈机,让会了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利用学生的资源,让他们充分的教自己的方法,这也是又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主道路上来。
再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时,加法交换律a+b=b+a,在教学完之后,有一个同学就问,“老师,加法有交换律,减法和乘法有吗?”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说以后我们在学乘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这时如果我们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验证,看看,是不是其它的运算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之,对于课堂预设外的生成,要考虑一些采取的应急措施与手段,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并取得最佳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充分利用课堂的意外进行生成教学包括对学生错误问题的合理引导,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有赖于我们对教学实践与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
5、如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谈谈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效做法。
答: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我们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只有教师真诚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他们会把情感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鼓励的话语也是直接关系师生之间情感的因素。
二、是精彩的教学设计。
在建立起师生融洽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就必须用你的数学内涵,你的精彩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来学习数学。我们每天都在讲课,如果这节课设计的好,学生喜欢,他们就会非常认真的去听,积极的和你配合。反之,有可能有的人就玩东西了,说话了。教学的设计要开放,唤起学生的欲望,设计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习数学。
三、激励学生的一些小活动。
我经常设计一些数学的评比栏。比一比看谁得小贴图多,10个贴图换一个小喜报。如果有小测验或者家庭作业写得好的,我就直接发给他们鼓励的小喜报。学生特别喜欢自己的喜报,而且家长也能通过喜报了解孩子的情况。
四、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如果没有自信的学习,他永远不能走太远。学习就会是模棱两可。拥有自信心对做任何事都非常的重要。我在课堂上,我通过三个手段来训练孩子的自信,1是要求他们大声的发言,错的也要大声的说出来。2是举手要高高的举,我总觉得敢于举高的同学说明他特别的会,有信心,所以我全让他们高高的举手。3是,经常的反问。当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有时再追问他们,是应该这样算吗?有时候,老师一这样问,学生就发懵,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错了。其实就是自信心不足。
五、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亲身的感受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6、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首先,教师要把课堂郑重的教给学生。教师不灌输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交流的平台。教师避免满堂灌,要做到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
第三,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愿意大胆的发言,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成就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计算课教学中,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答:近几年一直在低段教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计算占了很大的篇幅,提高计算教学尤为重要。到了高年级更体现到了计算的重要。
计算教学常常是借助一定的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通过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索出结果。情景的创设,能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
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都不可少,“重算理、轻算法”和“重算法、轻算理”都不可取。正确地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第一课时是“十几减9”。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主要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先自己探索,体现算法的多样。
学生的思维都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所以我在第一个环节就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通过主题图套圈竞赛提出问题:有14个圈,没套中9个,套中几个?列出算式14-9。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14-9等于多少,让学生同桌一组,可以动脑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动手摆一摆。
一般的学生都会想出三种方法:
第一种,想9加几等于14,9+5=14,所以14-9=5。第二种:从14根小棒中拿出去9根,还剩下5根。
第三种:从1捆中抽出9根,剩1根,和4根合起来就是5根。第二步,分层讲解,借助说理抽象出数学算理。
这三种学生想到的方法中,第一种是相加算减,第三种是破十法。对于这两种我重点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学会。
想加算减法:我设计四个小环节,1.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方法清楚的说出来。
2.全班思考:你怎么想到9加的5是14,你怎么想的是5? 让学生明白9+1才是10,14比10多4,4+1就是5,所以加5。3.小结:这是想加算减的方法。
4.全体同学充分地说说,这种想加算减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会想加算减法。破十法:要借助小棒来进行学习。
1.让汇报的同学到前面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
2.全班思考:为什么不从4根中拿出去9根呢?把1捆打开之后是多少? 10-9=1,1+4=5。
让学生明白4根中不够减掉9根,就得从1捆中减去9,再把剩的单根的加 上。
3.让全体学生一边和老师一起摆一边说算法,然后脱离小棒看着14-9的算 式再说算理。让学生把形象的表象抽象出数学的算理。个位的4-9,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10-9=1,1+4=5。
4.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破十法。让学生同桌再用破十法说说14-9的算理。第三步,巩固精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当中,先固定让学生先用想加算减怎么算,再用破十法算一算。后面的练习再让学生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多个的十几减9的练习中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的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应当做到课内外结合,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实际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材中首先是几幅平移现象的图,从而认识平移现象,然后教学平移几格,然后做一做,然后是几幅旋转现象的图,从而认识旋转,做一做游戏。在教学时,我把这些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图片做成一幅游乐园的场景图。先让学生在进入游乐园中,体会各种项目的运动方式,从而一起对比着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调节了教学的顺序,先教学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再教学怎样计算平移几格。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和边说边用手比划它的运动方式。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分类,举例,做动作来体会这两种运动现象,来深刻地感知平移和旋转这两个运动方式。
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又例如,在讲条形统计图时,在统计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时,我充分利用现场素材,当场统计本班学生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而不是利用书中给出的数据,从学生身边开发教学的资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9、课堂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策略有哪些?
答:“少教多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
首先,要真正的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空间,自主学习。设计开放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次,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精讲点拨。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最后,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课前预习,在课上学习,再课后复习的学习方式。已促进学生多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的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标。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情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2.不为情境而情境。教师应从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况出发,创设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追求情境,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不断坚持,学生也会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
3.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这样,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性。
生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我设计了参观游乐园的教学情境,丰富的画面,动画的场景。让学生能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再利用游乐园中的游乐项目分类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设计的情景目的明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还可以从中学习本课的学习内容。
1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文化。数学知识不能化作数学思想,以文化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中,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形成数学能力,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多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的培养。
2.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自觉推理,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比如在课堂内应加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培养,让学生会“用一种方法做一百道题,而后达到一道题用一百种方法”的境界。让学生会“用一道题目拓展成一百道题,而后达到一百道题用同一种知识”的境界。方法可以移植,内容可以参照,通过互相比较,从而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提升。
3.数学的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多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每一项问题要运用数学中的哪些知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来说,在各学科中,部分孩子往往惧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他们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一些激励性的游戏活动,评比等激发学生爱数学。健全学生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
5.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素养培养,重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总之,加强数学素养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数学素养的教育内容,以课堂为主渠道,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2、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算得上“有效”,请你站在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谈谈。
答:现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双有效”教学,有效的教,有效的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觉得教学的有效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评价的。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得有效:
首先,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第二、学生的学习的参与度是不是很高,是不是全体的学生都在参与在学习之中。第三、学生学的成果怎么样,有没有学会。
第四、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探究欲望如何,探究的效果如何。第五、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教的有效:
第一,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否激发的学习兴趣。第二,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思考的价值,第三,教学是否照顾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第四,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五,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广阔的交往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要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道理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我觉得就是传授给人方法不如去激发他的欲望,让他想自主的去寻找得到知识的方法。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超越方法。
在教育的工作中,你是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你是否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非常关键的。“欲”就是植根于内心的兴趣、愿望和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教学中,首先就是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爱上数学。让他们爱上数学是很重要的。这是他们后天努力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然后,再设计能够调动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想探究的问题。用这样的问题调足学生的胃口,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让他们有一种非要知道答案的积极的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收获知识。
1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答: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就是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我在教学当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思想、和分类思想。
一、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可以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把一个新问题转化为一个旧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发给学生学具,让学生把这个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就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也渗透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转化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使问题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的意思。还有就是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等等。这都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三、符号思想。
课标首次把“符号感”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符号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学生可以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的内容。例如: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用符号表示非常的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分类思想。
在数学的教学中,整个数学教学分成了四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中,有细化成了很多的方面。教学也是分单元,分内容的逐次进行学习的。例如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又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就渗透着分类的思想。
15、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
首先,它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都非常的喜爱。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能帮助学生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件的动态演示中突破重难点。
第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获取信息。与同伴沟通,利用网上的教育平台自学和复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多媒体授课使教学的呈现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从而,增强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实施中我觉得应注意几点: 一是,应适时运用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需用时则用,不能一概都用。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得当,不要成为花哨的一种手段。切忌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
二是,不能不加修改,直接照抄照搬。网络上有很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照搬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而不加以修改。虽然大大节省了时间,但是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则无法发挥自己的思路和风格,再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自己的思想、表现方式和技巧运用都很难融于课堂教学当中。有的时候就是为了这个课件而这样设计教学环节,而不是针对于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是,应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来代替板书,敲键盘代替了手势,电脑的播放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课堂体现不出师生互动的环节。四是,教会学生绿色上网,合理上网。
在网上有一些网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上网,绿色上网。制定上网学习的时间。
16、什么是数感?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认数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可以秤一秤,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体。让学生在亲身的感知中感悟数学。
到了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出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符号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7、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你在课上如何做才能体现“因材施教”?举例说明。答:“”在数学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
一、上课教学分层。
上课时,教师对于教材中同一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把握文体的范围和层次性,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二、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三、导学分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导,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分层指导:A,写出解题思路,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B,能正确列式解答。“B”可提问中下层学生,因为中下层学生能过关,就是全体学生能过关,如果不过关,就要及时补救,否则给**后带来更多的遗漏问题。“A”可提问中层以上的学生,让中层以上的学生练习,可带动中下层学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补救的方法。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四、作业分层
我们的作业最多的是数学练习册,练习册分了三个档次,课内新课堂,开放新课堂,探究新课堂。全班的学生我分为三个档次,作业有必须完成题项目,有选做的题目。稍差的学生必须完成课内新课堂,中等的同学必须完成开放新课堂,好学生必须完成探究新课堂。其它的自己选择着去做。
总之,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因材施教。
18、你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不会,你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我们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是没有听懂,我觉得,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可能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可能教师教的方法不恰当,指导的不到位,语言不够精炼,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认真的钻研教材,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指导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第二、有可能是教学的内容过难。学生不易接受。
这样的话,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时候由易到难,细致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说会运用。教师要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
第三,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原因。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发展水平不同。学生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的听讲状态如何,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是不是都在认真的听讲。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方面的原因,我们教师首先要从兴趣入手,设计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体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时候,要分层教学,面对全体讲授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9、《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多次使用“经历„„过程,掌握„„”的句式表述学习目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于以往的水平上,即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准备,各类的梯形图形,每种最少两个。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进行探索,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小组交流的形式下找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整个的推到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再例如,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在教学什么样的运动时平移现象,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现象的时候,我让学生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来体验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知识。
20、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一环,什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如何使互动交流更有效?
答: 交流首先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更象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互动的交流要是达到有效,我觉得教师要做到:
首先,老师设计的交流问题必须是有效的,而且是有交流价值的,学生需要通过交流才能解决并打到完美答案的。
第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是愿意倾听的,并且做到尽可能听明白,有所收获。或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愿意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与同学交流。
第三,当学生表达或听着出现迷茫,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是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桥梁,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1、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着力倡导的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理念。请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及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答:算法多样化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途径,着眼于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
首先,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和简单推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探索新的算法。
第二,教师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反馈,鼓励学生对这些算法的质疑或认同,以集体的智慧促进对算法的理解。
第三,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不要为了多样化而刻意的追求多样化,算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这算法是否真正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索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交流,在比较同伴的方法基础上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算法。
第四,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相对的优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是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优方法的。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或层面不断的对相关的各种方法做出比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己所选择方法做出积极的反思与必要的改进。
2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能有效的进行数学的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才能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兴趣是前提。
2.提出的问题要有效。问题的提出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每个学生思维都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有效的倾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学习认真的听讲。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学生能认真的倾听,并能根据他人的发言深化自己的想法,也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只有经历过的事情才能认识的深刻,并且记忆深刻。
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23、简述《数学课程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数学教育价值,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有可能的交织在一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与综合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教学当中,首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还要,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最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等。
24、《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把“符号感”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答:数学中的符号感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要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它,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重大意义,简洁明了的特点,感受使用符号是非常的好的。学生愿意使用符号,用符号来表示数和数量。例如,路程=速度╳时间,的一些关系式,用S=vt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s=ah;一些定律:a╳b=b╳a等等。然后,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创造符号,体会符号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到需要用符号,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数学符号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原来并不神秘,是人创造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同的符号在使用时逐步发展统一的符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简洁的特点。
25、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在课标中指出,数学的评价应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评价观。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在一起,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还可以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做到评价目标的多元和评价方法的多样。
1、“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请你谈谈对这句“至理名言”的认识。如果有必要,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句话进行改造,重新写一句。
在以前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然而,现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不断的变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那我们教师对固守的那桶水还能不能到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进行反思。我们到底还有没有一桶水
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我们走出校门,那时自己在学生面前貌似一桶水,实际上我们的那桶水是否真得满还是个未知数,给何况这些年的不断的倾倒,就是不倾倒,自然的蒸发、滴漏,我们这一桶水到底现在还剩多少呢?我想,现在最清楚自己内存的不只有我们自己,还有和您天天相处的孩子们,他们多么渴望您到给他的是一杯清凉的水。
二、说到一杯清凉的水,我们不仅要问;我们这桶经过风吹日晒的水,水质又如何呢?
大家都听过这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活水是清渠的源,一桶水,是不是活水呢?答案很明显,不是,那我们怎么保证我们到出去水的水质呢。这无疑就要求不光要不断的充实我们这一桶水,还要保证水源地清醇。
三、就是您做到以上所要求的自己不断地为更新薪水,那我要问:您就是有一桶水,您就一定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吗?答案很显然:不一定。
大家都听过《卖油翁的故事》、《百步穿杨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都非常的熟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知识丰富,可是在教育这个行业干不下去,为什么?因为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他要求老师能善于展示自己。是一门科学、他要求老师严谨的态度。是一种魅力,他要求老师和自己的学生有一种亲和力。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打造的课堂,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付出提升自己,在孩子进步的同时,成就自己。这样您这杯水才能倒的自然,倒得自己不会枯竭。
四、您到给了学生一杯水,而且是一杯清醇的甘泉水,我再问您:您付出了多少?
我们以前要求教师奉献,今天我们在提倡奉献的同时,更加强调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和其他老师所付出的劳动一样吗?这就提到了一个工作效率的问题,您的这杯水是属于“低投入高收获”还是“高投入低收获”,您想到自己的高如何轻松得到给学生这杯水了吗?
五、最后我还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仅仅就是一个倒水的过程吗?学生的这一杯水一定非得老师倒才行吗?我们是教给学生自己来“取水”,还是强倒给学生这一杯水呢?我想这个问题用这样的一句话回答最合适: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
2、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校一位老师每天睡觉前都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今天我想了吗?今天我读了吗?今天我写了吗?请你对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评价。
这位老师的“三省吾身”的实际是要求自己善于自查、自醒、自我修养、自我砥砺,“慎独”。其行为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影响、陶冶受教育者。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①要达到较高教育教学水准与操行,主要靠自我修养,从自身做起,立言立行;②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行为、操守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3、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哪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教学需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功底,因此,教学自然是一门技术。而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需要智慧,整节课就是一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演出,所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 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做出评价。
显然是第二位老师的评价更合适。第一位老师的评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工作有尊贵和卑微之分”。给学生灌输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社会中有并且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只要的合法的,对人类的发展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和肯定其价值。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人人国家领导,世界富豪,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有差异的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5、小明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首先,小明会因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哭泣,这说明小明是一个上进的学生,对于这一点,我应该感到很欣慰。但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小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能不够强。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两种情况来处理:如果小明是一个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学生,这样的一次“失败”,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挫折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对于一直很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滋生骄傲的情绪,这样的一次挫折恰好可以帮助训练其对逆境的承受能力,以防今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用一周的时间静观其变,他一般都可以自己调整过来,如果情绪依然低落,我会适当地进行激励,告诉他:这点挫折都接受不了,可不像我认识的某某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而如果小明是一个一直努力学习,却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就要多费点心思进行引导。首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这次的考试,可能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没有发挥好,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但是,这次考试并不是我们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这次的挫折,在后面的时间里,分析自己有什么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继续努力,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多看小明几眼,并握拳微笑。倘若,小明依然不能振作,我会找他单独谈话,和他一起他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且告诉他,挫折是人一生中必然也必须经历的,但是面对挫折,我们不可以选择放弃,而是要越挫越勇,这样才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样做,首先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依然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会通过老师的分析找到自己的问题,帮助接下来的学习。在解决考试问题的同时,也增进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6、假如你正在讲课突然两位同学在课堂上打起架来,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傲,朝气蓬勃却又带着强烈的叛逆思想的当代中学生,打架往往是因为彼此抬杠,发生了口角,就认为自尊受到了伤害,一时冲动,必须打架消气。其实,两个人不见得有多大的仇恨,甚至是很好的朋友。碰到这样的事,我会停止讲课,用沉默来提醒他们这是课堂。如果他们还不停止,我会直呼其名要求停止动作,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然后继续讲课,给他们时间彼此冷静冷静。或许在他们冷静后自己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双方和好。接下来,我会及时跟进,了解事情的原委,除了找两个同学单独了解,还有必要找知情人进行询问,得出一致的说法,以为我下一步处理做好准备。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说服其向对方道歉。如果性质比较恶劣的话,会要求其做书面检查,并通知家长,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愿意这样做,因为如果做的不妥,很可能让两个学生内心结下怨恨。
7、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刁难,你该如何应对?
现在的青少年很叛逆,不会轻易佩服和听从教师,尤其是对于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会进行严格的考察,比如问一些很难的题,故意刁难老师,这就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想应对这样的挑战,就要求年轻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知识上的问题,不轻易被难住。但任何教师都会有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尤其是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很多的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做一名聪明的教师,冷静思考,巧妙处理。面对故意刁难自己的学生,首先不可以正面回击,不可以着急,先冷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可以找其谈话,甚至可以告诉他:“老师需要你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你也需要别人的支持一样”,用真诚打动他,并在今后的日子里,逐渐树立威信。
8、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你说得很对,想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教师已经从从前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化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你只是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多多利用启发式教学。当然还要继续研究教育教学。做一个可以让学生记得你的好老师!
在过去的教学行为中: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扮演的是综合角色。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你就应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一个引导者,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9、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能仅仅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4)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5)能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6)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7)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能高效、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好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 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拔下进行理解和掌握。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 查自己的预习效果。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学生加以约束,还可以不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 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令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 力如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 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习内容。为此,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
1、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
2、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树立学习的榜样;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练、科学准确、规范化,并且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学生欲罢不能;
4、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使学生始 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5、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其脑、耳、眼、口、手齐头并进,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 快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运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应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11、你认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①学识广博,专业功底深厚。②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③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④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⑤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⑥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12、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13、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14、你最崇拜的教育家是谁?
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他非常重视后天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还提出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这对我们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另外,他更强调“学而知之”“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在我们今天仍然很实用
15、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和教师是合作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被动学习乡主动学习跨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新课程下教学的主要方式。
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填压式的教学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学习,这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教师是平等的地位,但是从知识层面来讲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的辅助学习才能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知识。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的学不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各方面的技能学习,思维的锻炼等,这些都不是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并且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所以教师成了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也强调学生主动学的必要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生动了课堂,更让教学充满了生机,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活力。
1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应该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第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老师研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第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第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这种备课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补充: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我认为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
18、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老师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确保了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
“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19、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哪一种?为什么?
激励与批评虽然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用在的地方也应该是不同的。
不能一味的激励,这样会使学生骄傲。不能一味的批评,这样会使学生自尊心受打击。
总的来说,教育还是应该以激励为主。但是必要的时候,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教育手段。
第四篇:数学答辩修改后
数学答辩题初选:
1、课标把“符号意识”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2、课标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多次使用“经历„„过程,掌握„„”的句式表述学习目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3、请你谈谈你对模型思想、建立数学模 型教学的理解。
4、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需要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谈谈你对数学思考这方面的教学目标的认识?
5、请就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谈谈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6、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等。谈谈您是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
7、结合实际谈谈第一学段的学生与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有哪些不同?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8、请具体说说你是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
9、请结合您的教学实际谈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10、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11、结合您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2、简述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方面,你是怎样做的?
13、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理解及做法?
1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您的日常教学中,关于“学习评价”主要关注哪些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15、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吃透教材?
16、你理想中的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什么要素?
第五篇:中考作文冲刺训练
中考作文冲刺训练
第一节
作文升格指导
训练主题:优秀作文
内容分析:优秀作文的要求很多,我们只讲三个方面。
1.题目
美题如红杏,红杏一枝艳墙头。题目就是作文的“红杏”,是写者向“墙外”的人们透露“满园春色”的“红杏”。美题,或形象,或含蓄,或诗意,总给我们拓开一个美的写作空间。
“悠悠泼墨情”,以其“精准、正确”悄悄推动“泼墨”的情愫。
“甩不掉的朋友”,以其“精短、凝练”静静开启朋友的话题。
“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其“精美、活泼”脉脉飘来往事的醇香。
“勒着青藤成长”,以其“精妙、含蓄”潺潺流出生活的韵味。
如果我们拟出诸如“悠悠泼墨情”“甩不掉的朋友”“梦里花落知多少”“勒着青藤成长”这样的美题,题目的灵气就将一份创意赋予作文的前额。“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般的题目是何等的诱人!2.语言
读到作文中的美言,当是心旷神怡,试读几句:
“往事被我轻轻一碰,今天的阳光就有了那年的味道。”
“朋友像严冬里的火炉,烤得我们暖洋洋。”
“思念,是朋友离别时坠在心底的一颗小石。”
“把夜色沏成一杯茶,思念是杯底的星星。”
一篇文章中,若能镶嵌如此清新的语言,这诗化的意味,怎不引人遐想!再读几句:
“父爱无边无垠,母爱一望无际。”
“时光,宛如一位出色的调味师,用自己的双手调出成长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味道。”
“理想和信念,会在等待中衰老。”
“家庭像一条可爱的船,爸爸是船身,妈妈是船帆,而我是船顶最高处的小 红旗。”
语言鲜活,必将为文章添一道亮色。能写出如此的语言,不愁不一鸣惊人!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自我灵动情愫的语言,那些新颖独特、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那些富有韵味、饱和哲理、耐人寻味的语言,无不显示出作者个性的光彩。拥有这些语言,作文必将流光溢彩、文采飞扬。3.立意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寻找心灵深处的芳草地,让读者心中升起暖暖的感觉。”
“不知妙文谁裁出,真纯两字似剪刀。”
这是写文章时我们要思考的几个层面。文章里“有世界”,有“人情”;文章里的“芳草地”触发了读者心中的“暖暖的感觉”;“真纯”剪出“妙文”。所以,文章要有一个美好的创意。
有人这样立意:
周末,捡一钱包,还给失主。告知老师等待表扬不得。疑惑间问邻居大哥,邻居大哥说:当你一只手将钱包还给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伸出另一只手拿回另一种东西——虚荣。
有人这样立意:
周末,回外婆家玩,傍晚回家,遇雨,进退不得。大哭。忽然想起爷爷的话:等是窟窿,走是灯笼。
有人这样立意:
周末,逛街。一小孩误以为我丢东西,说:哥哥,你丢东西了。我细看是瓶盖,忽的说:谢谢你,这可是我的宝贝。无意间维护了小孩的童心。
如此构思,意深耐读,感动自己,打动别人,自然是好文章了。升格指导 训练题目
刘禹锡陋室简陋,却能以苔痕草色为乐;欧阳修仕途坎坷,却能以百姓安乐为乐;女排姑娘训练艰苦,却能以为国争光为乐。生活虽贫困,温馨的的亲情能带来快乐;学习紧张,丰收的知识能带来快乐;家庭幸福,甜蜜的友情能带来快乐„„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失败原作 苦中有乐(三类文)
我告别昔日的轻松与幼稚,回顾往事,心中不免涌出无奈与失落„„走进初三的教室,充满了紧迫感,让我不得不埋头读书,和那些“X、Y、Z”打成一片,和那些“之乎者也”连在一块。连续几个月,周而复始,这就是我永不停息的生活。
第二次测试结果出来了,我有了些进步。我连续几天都有好心情。但数学老师的忠告又在敲击我的耳根,容不得我放松一会儿。唉!这时,我真希望马上中考,考后好好地疯狂一下,好好地放松一回。
一日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换个角度看生活,除了忧伤,更多的是快乐!”我开始在我脑子里不停地搜索那些值得留恋的日子。换个角度一想,值得我回味的生活真的很多,只是我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在忙碌中,难道不是甜的吗?如果真如我们所愿,每天无事可做,那样不也很单调,很无趣吗?用知识充实了自己,用双手改写命运。当你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时,也就内心无愧了!
突然,同座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笑一笑,留下你的这难得的尊容吧!”他举起相机,对我喊“田七”。我“噗”的一声大笑。“咔嚓”一声便记录下我少见的笑颜。
在忙碌的日子里,停笔静想,你是否有一股清凉的感觉沁入你的全身;在奋斗的岁月里转换视角,你是否也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问题简述
以“快乐”为话题,就是要把自我快乐之所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是这位考生未能如愿,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描写空泛,没有用切肤之“苦”来反衬出心灵快乐之实质。行文中,对于初三之苦的情状未能细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没有充分地发挥想象,淋漓尽致地写活切身体验和情感。尤其是在写老师的忠告之时,要细腻描写出自我的心理活动,精心打造这个细节有助于突出全文的主旨。在文章中没有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对于初三生活的五彩缤纷与快乐无限一笔带过,使得全文的主旨未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本文标题也很俗套,毫无新意。如果克服以上毛病就能让人眼睛一亮,鲜艳夺目!
◆修改提示
我们不妨在文章中增补一些生动的细节,如自我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初三生活痛苦的情状等,紧扣自我的言行举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以苦为乐的精神,让文章的中心在精心包装之中靓丽起来!升格例文
除了忧伤,更多的是快乐
我告别昔日的轻松与幼稚,登上教学楼前的第九级台阶,回首过去,心中满是忧伤,泪落如雨„„
初三的教室是一个偌大的烤箱。我们在书山题海中不停地跋涉,和那些“之乎者也”粘贴在一块,和那些“X、Y、Z”锻造成一片。我们忙碌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敢稍微做停留。
第N次测试,我略有进步,长长舒了一口气。刚想好好庆贺一翻,“教学监理”的话又在耳畔响起:“笑在最后才最美!”我只得铆足干劲投入下一次战斗。初三在痛与苦的深处生活,在书山与题海中漫游、扑腾、跳跃„„好想快点结束这种生活,到外面透透气儿,晒晒阳光„„
某日,“语文导师”在黑板上写下一行醒目的大字,触动了我麻木的神经,蕴含的哲理惊醒了“悲惨的世界”——“换个角度看生活,除了忧伤,更多的是快乐!”我想到我左手书本,右手试卷,累过,烦过、哭过„„的那些奋力拼杀、风雨兼程的日子,心里有了无比的欣喜与快慰。那一道道被攻克的难题,作业本上那耀眼的满分,老师们赞许的目光,同学们艳羡的神色„„这不都是我努力奋斗的见证吗?这些不都是值得我自豪的理由吗?我的生活处处值得留恋,处处充满着快乐,只是我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望天上云卷云舒,我心如桃花吐蕊„„这前行的日子溢满了充实,似水的流年满是阳光!我想起了与同学面红耳赤的争辩,我想起了老师对我似严实慈的鼓励,我想起了每日挑灯夜战的情形„„繁忙中充满了艰辛,艰辛中渗透着乐趣。我用知识充实了自己,我用双手书写着命运,为了飞得更高,活在追求中,岂不精彩无限,快乐无比?
突然,同座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笑一笑,留下你这难得的尊容吧!”他举起相机,对我喊“田七”。我“噗”的一声大笑。“咔嚓”一声便记录下我开心的笑颜。我蓦地发现紧绷的神经依然活力非凡,笑起来还是那样轻松与洒脱。哈哈——哈哈——
在忙碌的日子里,停笔静想,你是否有一股清凉的感觉沁入你的全身;在奋斗的岁月里,转换视角,你是否也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升格要点
很多考生选材真实,角度也很好,但往往由于描写空泛,导致文章空洞平淡。针对上面原作,我们做了以下三方面来修改:
1.扮靓标题。《苦中有乐》这一标题落入俗套,毫无新意,点明了主旨但无法引人注目。语文老师具有哲理性的话语与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何不让其取而代之呢?
2.精彩描摹。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其描摹一定精彩无限。原作由于缺少对初三之苦与乐的具体描写,使其感染力大打折扣。修改之文,由于借助修辞,生动描绘,发挥想象,写活心理,使得初三生活历历在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美化语言。作文要精彩,其语言一定要精彩,即使用自我个性化的语言。写作反思
考场作文一定要让描写出彩,成为打动人的亮点。因此,在写作之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描写具体,叙事生动,内容充实,使文章的主旨得以鲜明凸显,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②在行文中,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排比、引用、借代、反问等多种修辞格,要把生活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③语言力求优美生动,风趣幽默,使人读之情趣盎然,回味无穷!
系列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审题构思】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先列举了四种自然现象,有动物、植物,也有无生命的无机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为了实现自己绽放、翱翔、绚丽、爆发的梦想,忍受寂寞,经受考验,接受洗礼,付出代价,而且寂寞是长久的,考验是严峻的,洗礼是严酷的,代价是巨大的。材料最后总结: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那么,提炼材料的关键词,就是梦想、行动、磨炼、精彩。接着看题目,题目 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为了”,它表示一种目的。这种目的带有强烈的指向性,是行动的出发点,是经受磨炼时的意志力的来源。其次还要考虑到限定词“自己”,这个词表明梦想带有较强的个人特征。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作文的重点要放在为了实现梦想所付诸的行动和经受的磨炼上,最终的精彩则是对行动与磨难的馈赠。具体构思时,适合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或他人追求梦想的过程,梦想无论伟大与否,都要写具体一点,不要泛泛地写科学家、工程师等。可以写成功人士当初是如何怀揣着梦想上路,历经坎坷与波折最终有所成就。这方面的人物事例很多,相信考生准备了不少。当然也可以写普通人的,写他们不伟大但感人的梦想,选材上也更新颖,比如写贫寒学子的梦想——为了妈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为了自己的梦想应该怎么做,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谈,如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以默默地承受;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以刻苦地锤炼;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不息地追求。要将论点论据与论证结合起来,写出深度。
二、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感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审题构思】1.从作文形式看,这是一道自拟题作文。但对拟题作了特别的规定: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这就要求拟题时要慎重,不能偏离初中语文课文的范畴。
2.从立意角度看,题前材料对作文的写作立意提供了示例性提示,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也可以据此独辟蹊径。如: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享受一份童真的快乐,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礼等等。
3.从选材来看,要紧紧扣住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事、人、物、景等,在此基础上延伸,力求据此抒发真挚的感情。
第二节
情动于衷 发乎其外
训练主题:真情实感 内容分析:
文贵情真,缘情而发,是千古文章遵循的准则。《诗经》开篇之作《关雎》,就是一首歌颂美好爱情的典范之作。而开启浪漫主义文学先河的楚辞代表作《离骚》,也是屈原忧国忧民的感情结晶。就是后来作为史传之经典的《史记》,也浸透了司马迁愤懑与怨怼之情。及至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凡流传不朽的作品,无不寄托着作者或感伤时事、或愤世嫉俗、或鞭挞时政等诸般情怀。有句话叫“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文章,只是一堆冰冷的文字,是没有办法打动读者心灵的。
就初中生而言,虽然许多时候还是处于情感懵懂时候,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来自自身的对人间一切美好感情的萌动与向往。那些封闭的心思,那些纤细的自语,那些掩藏的秘密,那些执著的追求,那些不屈的奋争,那些压抑的心情,无一不是内心情感的存储与流露。透过这些少男少女的内心呈现,我们会看到每一个成长的个体经受着怎样的快乐与痛苦、忧伤与幸福、向往与失落、成功与失败、慌乱与从容、无奈与达观等诸多纷乱复杂的情感考验。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情或无情之作。
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经历平平淡淡,没什么可写的。因此,一到写作文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自我内心世界,专门找寻一些看起来很保险的材料。其实倒不是这些材料不可用,而是作文一旦逃避了自我情感张扬,就极容易造成感情的空泛与肤浅,而且由于一味地看到那些貌似典型的材料,实际上直接导致作文的假、大、空。固然,选择那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是最好不过的。问题是一些同学过于看重了“典型”二字,认为典型就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事实上,更多的时候,真情并不一定非要宏大的事件才能表现。恰恰相反,当我们敞开我们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理矛盾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往往更能够显示事情的真相。因此,在揭示人物的真实思想时,往往就要写出人物内心的无奈甚至走投无路的苦闷之境。所以,写出人物或事件的“复杂”状态,远比那种只是单一的不是悲就是喜的情态要高明得多。升格指导 训练题目: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喜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请以“陶醉”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失败原作:
为夏日而陶醉(四类文)
我陶醉于夏日的阳光,我陶醉于夏日的风,我陶醉于夏日的雨,几声雷响之后从天而降,将夏日炎炎的闷热与干燥一扫而净,为成长中的禾苗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夏日里,雷雨也多。我最喜欢雷雨过后的那番景象,正值雨后天晴,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空气之中充满了宁静,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陶醉于夏。
夏日里,“知了”们悠闲地躲在树叶里长鸣。人们都睡着午觉,特宁静,而它们的奏乐又恰给午间增添了一份安宁与和谐。人们一上午的劳累便烟消云散。我,陶醉于夏。
夏日里,孩子已放了暑假,一切成了孩子们的天下。午间,邀几个要好的“哥们”,去湖边划船、游泳,荡呀荡,游呀游,格格的谈笑声划破天际。
夏日里,在夜风伴随之下,天幕中升起了一弯新月。它成了天幕的主角,群星是它的陪衬,夜风的奏鸣是它的伴乐,而人们则是这“月夜图”的享受者。我,陶醉于夏。
我爱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所有的一切。分析:
◆问题简述
这篇考场作文字数不到400字,内容不实,就无法表达出自我的那种陶醉之情。内容不实主要表现描写不细腻,对于夏日的欢乐、温馨、宁静与和谐没能在文中以真切体验反映出来。在行文中没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加以灵活地展现,并且不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生动传神地展现自我的深刻的感悟。因此,文章就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另外,就是观察不细致,未抓住其特点来写。夏天是个好季节,让人陶醉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十分模糊的,这就使得文章的重点不够突出,详略也不恰当。本文评为四类文,倘若还想提升文章的档次,还须下大工夫!
◆修改提示
写夏天就要抓住其特点精雕细刻,只有对夏日之景做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传神地展现其炎热与憋闷。并且在行文中要展开想象,妙用修辞,细腻地描绘夏日的风、雨、人、景以及给人的感受,才能生动形象地凸现夏日之景美。在文章的结尾处应以抒情和议论之笔加以点化与升华,并在行文中要把自我感受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升格例文: 为夏日而陶醉
一望金黄的深秋,一片雪白的隆冬,一野嫩绿的新春,随着季节的推移,又到了我最爱的那一股火红的盛夏。我的心完全沉浸在这茫茫的夏日之中,我爱夏日,我为夏日而陶醉!
我陶醉于夏日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毫不吝惜自己的光和热;我还陶醉于夏日的风,忽然从门缝间或树丛中钻出来,在炎炎夏日中给人出乎意料的凉爽和清新;我亦陶醉于夏日的雨,几声雷响之后从天而降,将夏日炎炎的闷热与干燥一扫而净,为成长之中的禾苗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夏日里,雷雨也多。我最喜欢雷雨过后的那番景象,正值雨后天晴,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空气之中充满了宁静,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偶尔,天空中还挂上一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映衬着这雨后的清新大地,等你饱尝这七彩风光之后,它才会慢慢逝去,留下那一汪深蓝的天空。我,陶醉于夏。夏日里,“知了”悠闲地躲在树叶里长鸣。人们睡着午觉,特宁静,而它们的奏乐又恰给午间添了一份安宁与和谐。人们一上午的劳累便烟消云散。我,陶醉于夏。
夏日里,孩子已放了暑假,一切成了孩子们的天下。午间,邀几个要好的“哥们”,去湖边划船、游泳,荡呀荡,游呀游。将至黄昏,人们都经受不住炎热与疲惫,一下子争相奔入湖中,扎在水里,冲啊洗啊,逗啊戏啊,格格的谈笑声划破天际。
快落山的斜阳,温和地把最后的几缕阳光洒入湖中,一丝一丝,映红整个湖面,真可谓“半江瑟瑟半江红”。随着水波的动荡,水面泛起一缕一缕鱼鳞般闪亮的金花,晶莹透红,实在美不胜收。我,陶醉于夏。
夏日里,在夜风伴随之下,天幕中升起了一弯新月,它笼罩着整个天幕,群星衬托着它,环抱在它的周围。在它那和谐、皎洁的光照下,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疲惫的睡眼。它成了天幕的主角,群星是它的陪衬,夜风的奏鸣是它的伴乐,而人们则是这“月夜图”的享受者。我,陶醉于夏。
夏日,在那灿烂的日子里,虽带给人炎热与憋闷,但更多的是欢乐、温馨、宁静与和谐。我爱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所有的一切。升格要点:
同学们要想写出自我独特的感受,来深刻表现景物的独特之美,鲜活地再现“心中之景”。可从如下方面来升格:
1.内容充实在于观察之准。只有在准确地细察之中,才能表现其独特之美。如升格文《为夏日而陶醉》便从景中悟出了“夏日的欢乐、温馨、宁静与和谐”,写出自我的独特的体验。
2.内容充实在于情感之真。同学们在写景时,一定要学会借景抒情,让笔下之景,渗透出自我的感情。如升格文《为夏日而陶醉》中,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触,工笔描绘夏日的风、雨、人、景以及给人的感受,浓墨重彩地抒写出夏日的陶醉之情。
3.内容充实在于描绘之美。在升格文中,如第一、二段中的排比句,它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夏日的喜爱之情。又如写夏日“月夜图”中拟人句,它传神地勾勒了月夜的温馨。运用修辞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可见修辞手法的精巧运用,可使语言个性化、让景色具有独特的情韵美,更增文章艺术的感染力。
写作反思:
我们只有细心地观察生活,真心地体验生活,深入地思考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得到顿悟,从枯燥中寻到情趣,从平凡中觅得真知。嶙峋乱石中的倔强小草是生命的彰显;深邃苍穹里的朦胧月色是母亲的温柔;巍巍青山后的灿烂夕阳是人生的完美„„同时,注意挖掘细小材料的深刻内涵,在细微处彰显人物精神。只要我们不断地体味着生活,就能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中寻找到“为我所用”的写作素材。生活处处皆文章,真情时时在心头。
系列训练
一、请以“多想告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文体不限。② 字数不少于600 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 行)。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审题构思】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充满了温情与真情,犹如一个人在轻轻诉说着自己的心事,给考生一种写作的冲动。题目有三个词语组成,即“多想”“告诉”“你”,写作时要抓住这三个要素。“多想”——是一种急切的心情;是一种真诚的态度,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愿望。曾经也想告诉你,或许没有机会,或许没有胆量,或许时候未到,正好借这次作文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告诉”——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要突出告诉的内容。是经历过的令人心动、令人回味的事情,还是内心珍藏已久的夙愿?是天真烂漫的奇妙幻想,还是追悔莫及的痛苦心情?是成长路上的烦恼,还是学业成功的喜悦?是对历史发展的一种思考,还是对环境危机的一丝担忧„„只要是你内心最急切倾诉的,都可以写进自己的文章。“你”——倾诉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师长同学;可以是自然界中的花草鸟兽,也可以是浩渺宇宙的遥远文明;可以是祖国的灿烂文化,也可以是各领风骚的时代英雄。总之,倾诉的对象,决定了倾诉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肯定能写出一篇打动读者的文情并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