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荐)

时间:2019-05-15 10:5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荐)》。

第一篇: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荐)

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学专

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董堡乡中小学校——刘仕勇

今年3月30—31日有幸参加文山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学习,30日早上听了全国十佳校长,被誉为“农村教育的拓荒者”——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实施》的专题讲座,下午听了杜郎口中学于老师的语文一节高效课堂观摩课,31日上午听了太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四保《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及太谷县教师熟练使用《导学新方案》,改变了课堂灌输式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并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有效性呢?通过回来几天的反思,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时限问题。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 1

下,自己对课标、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认真备课,尤其是认真被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去研究学生时对所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4、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问题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上课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他们做什么和要那么怎么做,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除此之外,教学调控要灵活,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这门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施有效的、多项的、高质量的互动,达到高效课堂教学这一目标。

总之,这次文山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学习如一场及时雨,洒遍了我们广南县各中小学校,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相信只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一定会迎来教育美好的春天。

根据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实施》的专题讲座和杜郎口中学于老师的语文一节高效课堂观摩课,我认为,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十四个步骤和要求实施: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第一步:合理分工

曹福祥校长整体负责、调控;

刘仕勇副校长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

王成华教务主任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评价标准、师生评价问题、常规检查方案等;

周剑教务副主任教案编制、班级成长记录、“师与师、师与生、生育生”结对帮扶实施方案等;

王勇、周朱权 班主任 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小组长的培训

方案等;

第二步:外出学习

领导小组成员到课改试点学校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个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教案如何编制、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评价机制确立、制度建设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管理、研究。

第三步:个人反思

在认真学习试点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第四步:全校动员

利用教职工大会,分析我校存在的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利弊,认真学习、宣传“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观看有关“高效课堂”视频。

第五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两个试点班的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高效课堂”。

第六步:课堂实践

试点班的各科任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课堂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第七步:班主任会

试点班级的6—8个小组如何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组长如何确定、高效课堂与班集体建设如何统一,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第八步:教研组长会

如何编写教案,是否使用导学案等。

第九步:组内交流

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很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十步:形成模式

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本组会议,专题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制定出本学科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第四层:学生层面

第十一部: 大会动员

大会、班会分步进行。小组划分好,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第十二步: 组长培训

两个班的小组长(不同层面)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

第十三步: 推广实施在各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后,各教研组推选1名素质高的教师报教务处,执教1节本学科的“学科高效课堂示范课”,由教务处统一指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范活动,在本校内评价、推广、形成学校相对统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十四步: 总结提高

各学科在前满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在过程中的一些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的问题应多思考、多研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题记: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和校长,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思想。

一、“整合人的可爱素质,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发现母亲》的观点

在聆听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讲座中,第一从课程改革的角度为我们简要诠释了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第二从行动跟进的角度为我们建议了教学环节的改进方向。讲座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和人文气息。任何事件放到它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对事件本身是顺应历史还是历史的倒退我们都能做出大致的判断,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在例观自洋务运动以来的多次教育改革,当下我国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在以知识经济、全球数字一体化和终身学习为时代背景的教育改革,是一个从东方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借鉴而逐渐趋同,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是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勇敢的实践,两位校长的发言无一例外的首先讲到,教育的本质是将教育的主体看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帮助和引导这个生命成为一个有尊严、有思想、有差异的人,成为一个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合格公民。这是一种应该渗透在教育的点点滴滴的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内在追求。这和2012年9月《教师博览》文摘版中提到的“教育制度的制定‘预设’问题不谋而合。“你把教师看做不主动工作的人,制度就会倾向于强制和约束;你把教师看做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制度就会倾向于激励和开发。很多教育管理者习惯于管制,把严管置于激励之上,结果造就了‘集体性的平庸’。对于教书育人、塑造心灵的教师来说,要拒绝平庸,首先是要提高制度的‘底线’,赋予它唤醒、激励和开发的因子”。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都是在激发师生内在追求而采取的策略,二者在操作过程中都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来驱动教学,而非制度、规定、成绩、名次,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良好互动、精心设计出能使学生有表现欲和成就感的教学环节以及以发展思维、提升智慧、鼓励合作创新的评价机制都为实现教育真正目标而摸索着,谨记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但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二、“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看学生做了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看教师做了什么。”

---注重设计学生体验学习经历过程的教学

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讲座中,二人不约而同的都提到“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实施”的经验介绍中,大概能听出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轮廓,但真正的观摩是在官二中吴畏老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新授课上,至今在脑海中还留有小组代表上白板展示建模成果的印象。在该节“问题探讨”中蕴含着丰富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对此内容需要也值得组织学生探索,在交流和展示中实践着学习成效金字塔的第五种至第六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看、听、想、问、写等各种感官与技能被综合激发和调动,使学习体验丰富化、思维激活化、情感愉悦化,可以说整个过程师生学会、会学也乐学。而评价呢,从高二阶段性测试基本与高三阶段性测试成绩比对可看出学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教学活动是东方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是从关注组织学习具体内容到关注设计学习经历,是在符合认知规律上关注动态的人的学力发展。

三、“讲知识,正确讲解知识已不是主要问题,为什么教,怎么教才是最难的问题”---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点滴实践改进是发展之路

反思自己十余载的课堂教学经历,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是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其实一直为自己不厌其烦的讲,学生不难烦的听,不断训练习题但教学效果就是没有提升而苦恼着。如果从三位目标的有效真实达成;教得精、活、实到学得乐、快、好;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到乐于展现;教师不断激发、推动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来描述一节好课的话,坦率的说,我的课堂好课数量极少,想到这真觉得惭愧。无论是前三位专家的教研成果还是后三位校长的经验交流都为我狠狠地敲了警钟,同时也为我指引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教学设计的关注点首先是明确所授内容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地位,这样便于通览全局,从框架上建立知识的普遍联系。其次研究教学目的,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应学到什么,怎么学,尤其高三复习课更多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而非教师臆想的问题,学习思维的问题还是知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根据每个班具体的学情综合运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先进的课堂组织方式与传统讲授式有机结合,既注重共性也接纳差异并调整。第四,老师首先跳进题海畅游几十个来回才能引领学生跳出题海,在例题选择和课后作业巩固上才能精、活和有层次、有选择,从知识立意的巩固向能力立意的培养的变化。要做到以上四条,对备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单凭个人力量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周围环境实现不了真正的集体备课,那么只有自己积跬步,至千里了,点滴实践改进,相信这种正能量会吸引更多的同仁加入进来。

三日的学习,给我的触动和启发是多个方面的,很多学习收获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慢慢和实感悟和实践,但无论如何,我都愿意去尝试,尝试丰盈自己的教学思想,锤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校本培训材料-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观念思想的变革

我们搞教育的,有时不能固步自封。我认为,只有跳出教育,才能真正看清楚教育!今天办教育,需要我们具有大视野、大胸怀!事实上,凡事只要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都是相通的,在低水平、窄视野上,才会有盲人摸象之争。我们学习郎咸平的论文专著从中映射出教育的现状;听于丹讲论语,感悟教育的历史等。当然也看或议论魏书生报告会,阅读关于学科教学法的书籍。我们参加的培训多是教育内容,这当然是必要的。可是,这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教育理论,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徘徊复徘徊,就会如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育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一个孤岛,而是群山环绕中的一个山峰。要想真正了知教育的真谛,就要走出这个山峰,瞭望万千奇峰美景,这样,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知识就是财富”吗?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知识渊博者却多被历史的浪花席卷而去,几乎“泯然众人矣”。而如孔子等大教育家者,尽管“述而不作”,即使《论语》,也不是他的著作,只是存留了他的言行而已。可是,孔子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玄妙在于,孔子的很多看似平淡之语,却多是他的生命感悟,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长越有生命的张力。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或参悟,就不可能生成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思想,也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念。

今天做教育,有两种价值取向是比较容易的,一种是为了理想不顾一切,另一种是为了现实不顾理想,前者只能昙花一现空留许多遗憾,后者的教育则是功利的,对民族有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今天,有很多人,打着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旗号,正在做着危害民族和人的终身发展的事,令人非常痛心。我们的难处,就难在从理想与现实、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中寻求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教育家不能是艺术家,要像政治家一样,能够兼顾理想和现实,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这是我们进行课改的认识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今天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就是理念与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完美结合的范例。对于准东中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思想有效落地,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高效课堂技术的核心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正是困扰我们准东人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真正驾轻就熟。顶不到天怎么能“破”天? 其次,对传统课堂要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当你真正看懂传统课堂的问题,你才会以一种“油锅里捞孩子”的急迫心态产生对课堂现状的焦虑,进而投身到改革中。

第三,必须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作出理性、科学的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

第四,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决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修修补补的方式。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既包括教师“教”的流程和学生“学”的流程,还包括学习组织的建设、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系统推进,是由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

第五,只要把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那么,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外界和内部的任何议论、争论、质疑,都不会影响变革的决心。天地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种什么树,结什么果。我们为学生栽种下了生命成长的种子,就必然会结出累累的生命之果。我们要领袖和导师兼容,做长足发展的智者。

二、高效课堂的阶段性发展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改”,真正以生为本;教师变主演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发动者、启迪者、组织者。总之,课堂变“一言堂”为“百家鸣”。

第二阶段,师生是文本研究者、挖掘者,以文本为参照、参考形成专题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明、发现、专利、专著,学习知识、解释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自己丰厚的知识功底。

第三阶段,学知识长智慧,长智慧修素养,为人生历练打基础。学生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练就成为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三、高效课堂的模式 建立自己学校的模式,必然要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构建属于自己的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构建尊重差异、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

1、为什么要强调“模式”

因为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是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什么要强调模式?模式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这就像无论是“奔驰”还是“吉利”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模式。所以说,高效课堂建设必然需要模式,但随着对模式本身的熟练运用,模式自然就会消失,即无模之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课堂艺术。

2、高效课堂强调模式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

第二,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初级阶段的高效课堂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易于操作。

第三,模式是产生教学艺术的基石,会降低追求课堂艺术的难度,在环节的规范中,学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能产生因材施教的灵感。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样,对课堂而言,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我们强调模式但不唯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课堂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模式与教师个性、教学艺术、学科特点的张扬相辅相成,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强调模式的同时重视我们教师创新,教师的教学艺术会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3、强调模式的目的。

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

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但模式诠释的是理念,承载的是课堂之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课堂一旦变成了“自由发挥”,则很容易陷于混乱和无序。课改不是“方法”的改良,而是观念的革新。而任何革新都需要落实在“方法”上,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高效课堂模式就可以简化成技术性很强的东西。模式就是生产力。当然,有些人一直在提“教无定法”,但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恐怕唯有“教学有法”才能达到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本质上就是“立”与“破”的矛盾,在不断的否定中完成进化,离开了教学有法的“临帖”阶段,很难“破帖”生成自己的风格。

任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土壤,离开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临帖”的关键不在于照搬模式,而在于学习模式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只有把握住模式的精髓,在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破模。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简介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

1、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2、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3、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4、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5、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6、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7、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8、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9、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4、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5、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6、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7、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8、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9、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五、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做法

1、学习小组建立、管理和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学习小组的划分(一)基本形式

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

1.小组的基本确立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

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乎,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

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点可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上述的小组划分仅是一个典型案例。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小组划分形式划分小组。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2)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真正好的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不要只注重小组长现有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要让他们知道当小组长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是他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建设自己的小组,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高效科研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动车组分动力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小组文化的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要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学习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学习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行政小组长的职责: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②协同学习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秩序;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⑤协同学习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科小组长职责:①及时地收齐导学案,查好导学案的质量;②协同行政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⑤协助行政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的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的措施,并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

(4)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5)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屈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化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化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化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②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化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拓展考虑:可根据学校情况建立学科科研小组。学科科研小组主要是由学科班长(即课代表)牵头组织,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研究、调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通过小组研究对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同老师一起搞好本学科学习的小组。要注意发挥其作用,高效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任课教师要深入科研小组内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了解学情,融洽感情,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为真正地课堂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来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3)小组的文化建设

(1)由行政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

(2)由学科小组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行政小组长和和学科小组长共同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小组培训的一般性流程

组内合作关系主要通过打造小组来实现,做法如下: 1.选举组长

选好了组长,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控制整个小组,使得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小组拧成一股绳,整体向前进步。

2.制定队名、队训

我们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作为一个小组也应该

有自己的章程。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有了队训,首先是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

3.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4.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5.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

在以上的四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6、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

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执行这个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7.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 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有评选每一节课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这个可以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

(5)小组管理与评价

(一)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3.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二)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开展? 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

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评价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学案的整理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第一种:标准分数

(1)导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的量化考核。

(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3)课堂展示:根据展示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记2分。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学生单倍记分,得分后3名的学生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5分。

(三)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这仅是一个案例,主要简单易操作的记录方法都可以)

(四)利用结果

1.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表三)、“质疑明星”(表三)、“高效学习明星”(表三),在学习小组中评选“最佳学习小组”(表四)、“优秀团队”(表

五、表六)等。依据每周、每月的展示、质疑统计结果产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高效学习明星”;按照各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最佳学习小组”;以各小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和高效学习总得分之和产生“优秀团队”。

2.每周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

3.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星,优胜小组加一颗星。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

4.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

期中、期末每次模块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学生个体、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

2、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一)导学案的基本解释:导学案是现代课堂的载体,他集教案、学案、学习笔记和训练案于一体。四案一体,既可以保证其功能的完备性(替代课堂笔记和作业本),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新老过渡中,都有所遵循。课堂变革在量变阶段积极稳妥,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质变就会自然发生,课堂嬗变于无声之中。

导学案的精髓就是这三个字——“导”“学”“案”。导,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设计阶段的体现;学,为“学生”“学习”而设,是课堂学习学为主体、以生为本的表达,与此对应,应特别强调,不是为了教师的教;案,方案,既是方案就必然有目的性、系统性、整体性、功能性,绝不是学习信息的简单堆积。所以,导学案又被称为学生自学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

(二)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生活化、操作化和方便检测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理念。所谓知识问题化,就是编写老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首先提炼出教材中符合课标要求的知识点,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将知识尽可能还原于生活,把学生带到知识产生的起点,使知识情景化。

知识问题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让学生在路线图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遭遇”认知冲突,快速突出“重围”,高效重温知识的创立之路,使每个学生都认为知识是自己创立的,而不是从老师或者书本上学过来的,享受创造的成功和欢乐。这样获取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联想丰富,应用灵活。

为什么要求问题设置要有层次?第一,学生学习的进展是有层次的。任何一节教材的编写或者一篇文章的选取,其呈现的都是最后的结果,其表现的内容和承载的知识,都有相当大的跨度,这样大跨度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一口“吞”下去。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每一次的进步是有限度的,人不可能搞懂属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东西,所以,必须由设计者对整体的大跨度的知识适当进行分解,使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成为可能;使每一次进步,都必须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石,学生在当节课上,就能把刚刚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帮助其破解最近的难题。第二,满足课堂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课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需求。课堂最终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必然有一个逻辑主线需要遵循,这条逻辑线,是靠知识的层次性和其相互衔接搭建完成的。看似开放的课堂,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隐性发挥?课堂虽然以问题方式呈现,但知识的发展逻辑是课堂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若有若无地控制着课堂开放的度,使课堂放而不乱,始终象江河入海一样,虽有波澜起伏、蜿蜒曲折,但始终坚定地奔向最终的目标。

能否很好地实现问题设置的层次化,不仅事关知识的体系能否顺利、完美构建,而且关乎学生能否踏着合适的台阶,顺利发展,高效完成当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生活化:生活包括个体生活和群体(社会、家庭)生活。问题生活化,可以为解决中国基础教育的四大问题提供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我们常常感叹和无奈于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如此隔膜,我们的学校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如此陌生,我们的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此低下,我们师生的学习生活如此困苦!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课堂的教学只是师生一起“搬运知识”,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读书死。破解这四大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让课堂知识回归生活,或者至少是联系生活。人类的所有知识必然来源于人类的生活,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彰显其魅力和能量。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你的最大责任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什么”,而是引导着学生高效快速地“重走”发现之旅。把历史“拉”到眼前,压缩宏观,让学生的视界包含宇宙,透视微观,让学生到基本粒子的世界“游玩”,让大师“跪”下和学生平等交流或者推着学生贴近、走入大师的生活,让抽象变具体,把结论延展为过程,给所有的知识赋予生命能够感受的温度、色彩、味道、分量„„这就是问题的生活化。生活化后的知识,不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更重要是的体验和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和生活智慧的产生。

操作化:课堂是一个特定空间、时间、任务、条件、人物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由于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行为,更多地表现为群体的外在行动,所以,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是思想者的沉思,要尽可能具备外在的可操作性,可视、听性。识记可以和表演结合起来,实在没有情境(理科概念、公式等)可创设,也可以变成对抗赛,理解可以与四种展示(板书、讲解、对抗质疑、点拨提升)融汇在一起,课堂应用多数是解题,但也可以有别的方式参与,拓展既可以是生命的个性化体验,也可以是共性的生活化感受,更可以是“异想天开”的创造和联系„„总之,坚持尽可能的操作化,才有可能使群体学习和外显的学习成为可能,课堂才会更具活力和效率。

方便检测:检测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上师生进行学情调查、交流反馈、及时进行学习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往往就不好检测,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使课堂问题具备可检测性,以便让师生更好地把握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三)杜绝知识习题化、导学案试卷化,避免剪贴化。知识问题化和知识习题化有严格区分,知识问题化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知识习题化,知识问题化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功底,隐含着教师对学习团队的引导作用。知识问题化从认知链条上看是向前延伸,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源头,是满足学生自我探究、体验、感悟的需要。知识习题化是向后推演,是巩固知识、检测知识、应用知识、应对考试的训练方式。如果导学案出现习题化,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无从下手,学习成了无源之水,认知过程被人为的本末倒置。习题化,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无从下手,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当然,导学案中并不是不允许出现习题,适当的习题满足了学习的后半段功能,比如训练和检测题目,已达到导学案“四案一体”的功效,但是,这部分习题应位列在问题化的后面,而且数量要适当控制到不能多于传统课堂例题加作业的程度。

导学案试卷化会割裂导学案的内在逻辑,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出现人为的混乱,从而在大大削弱自学功效的同时,伤害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机制。试卷是考试的载体,考试作用有三——诊断、评估、选拔。后两者是结果性的,第一个是过程性的。但无论是过程性的还是结果性的,试卷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它和导学案完全不同。试卷通过以点带面,达到既要考得全面又要控制试题量的目的,这种支离破碎的“点式”分布,绝不能满足学生的自学认知需要。为了防止应考者“借风行船”,试题间应尽可能避免相互“关照”,形成逻辑关系;而导学案则是尽力强调前面问题对后面问题的铺垫和启发作用,用前一个问题的解决把后一个问题推入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借助前面学习形成的能力,促进后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导学案不是不可以剪贴,但要避免剪贴化。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给我们收集信息带来了方便,但是,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针对师情、学情。网络和出版物提供的材料,只能借鉴。导学案编写过程,是围绕为了让学生实现课标要求,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融入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和教材的互动生成。如果出现过分剪贴,实际上教师没有把真正自己融入,这是对教师这个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学校不太顾及纸张的消耗,建议所有的问题,都在经历老师之手后进行适当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写入导学案。

(四)导学案编写基本规范 1、一课一案

这里所说的课,是指按四十五分钟(四十分钟)一节安排的课时,不指课本上的节次,因为一个课本上的节次,有的需要安排几个课时。无论什么课型,都要有相对应的导学案。对习题讲评和试卷讲评课,在习题集和试卷上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编制导学案,问题化中的生活化要求可适当降低。

2、容量要求

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训练题目穿插其中,但主要应放在后面。训练题目代替传统课堂的上的例题和作业,都要求在预习阶段进行探究。

3、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级内容、理解级内容、应用级内容和拓展级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资源及能力资源进行预习“程度”的选择,在全面预习的前提下,尊重和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选择。

4、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情;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必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一定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5、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坚持低起点、小坡度,常激励,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立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显性的是知识和能力目标,隐性的是科学和情感目标。基本要求是:选择恰当,表述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所谓选择恰当,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期(月度)或者学年()刚性学习进度要求和你所教班级现实的学情进行反复权衡后做出的综合的既适应当前学情又能够保证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完成刚性进度的选择。建议,刚刚进入这种课堂的班级,把目标定的浅些、少些,以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主要着力点,随着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加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目标容量、难度都可以适当加大。这种课由于十分关注学生内在驱动力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在一个学习周期内,也是加速的课,前面慢一些,不会耽误整体进度。

学习目标选择是否恰当,是对教师对学情了解是否准确的验证和考验。出现“吃不饱”或“不够吃” 的课堂,目标选择不当是第一原因。

所谓表述全面、简洁、清晰、准确主要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和了解。以便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全面意味着不能遗漏,简洁意味着不能繁琐,清晰表示学生能够迅速把握,准确表示尽可能减少歧义。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重点、难点的确定都是经验性预设。

3)知识链接(背景知识)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段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5)问题逻辑

导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解决下一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

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导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练练试试(小试身手)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7、8项是“显性”的,4、5、6项是“隐性”的,“归纳小结”时要留下合适的空白,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或画知识树的方式进行。

六、高效课堂实施程序

1、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破旧立新。

(1)如何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感悟即成果。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转化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我认为发现问题至关重要!转化为课题相对容易。怎样发现问题?首先,要坚信课堂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对于课堂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课堂永远不会完美”,恰如一句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踏上课改之路,就永远在路上,不再有终点。正因为如此,我相信“没有没有问题的课堂”,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前行。其次,要能从理论的高度解析自己课堂的行为细节,坚持做有“理”的事,避免盲目。做事有“理”,不仅可以保证效率,更能保证方向正确。当然,这里所说的理论,一定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的、权威理论。第三,关注细节,从细节入手“捻针尖”,深度透视课堂,暴露和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站位与作用的关系”这一课题,关注的就是在新课堂中教师如何站位才更有利于主导作用的发挥。问题看似很小,但是作用重大。第四,关注课堂的宽度,在边角处发现问题,使课堂整体性优化、趋于完善。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我们老师从时间这个维度往往比较重视“上课”期间,从空间的维度往往只关注“教室”和“学校”,从学生这个维度上往往只关心所谓“好”学生,这本身就是课堂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课堂问题的发现,形成了问题的指数效应。引导我们的教师关注所谓的课外,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所有的学生,就能不断地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要建立起“学习是一个整体”“有学习的地方就是课堂”的观念。第五,关注课堂的逻辑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发现问题。课前预设、课中展示交流、课后反思总结是大的学习逻辑关系,问题层次化是课堂设计阶段须遵循的逻辑关系,目标展示、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是课中展示交流的逻辑关系。从这些逻辑关系的设计和执行中,肯定还存在可细化可优化的部分,这些可细化可优化的部分,就是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意义是什么?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者的智慧,也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二传手”“搬运工”,日积月累的只是技巧,教师功底的所谓厚实仅仅表现为表述的精彩和解题的熟练,所以有人说,这样的课堂不道德,课堂既“杀死”了学生的慧念,也浇灭了教师的生命之火。问题转化为课题,不仅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保证,而且问题一旦转化为课题,其所指就不再是单个具体的问题,课题研究所产生的成果一般都带有理论性和普遍性、规律性——一个问题的解决,既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的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研究所产生的理论突破或者视野拓展,更能让一线教师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分析、指导、解决问题和防止一系列同类问题性错误再犯。问题转课题,还可以让我们的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师从讲者——到教者——到学者——最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区别教师处在不同境界的重要标志。问题的课题化,使教师突破问题、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3)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机制有哪些?

实际上,很多一线教师,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发晕!方式变成方法,机制变成动力和风险(成果与成本、投入与产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课题研究变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价值及解决方式更通俗一些,有问题需要解决,解决的方式不外乎求教于历史、求教于名家、求教于实验数据、求教于事实(实践)。阅读可以让你明了史实,理论、经典,让“大家”帮你佐证或解决问题;严格条件的实验,让极端化后的事实再现,来证实一些假说。这些方式,都行之有效,但过于严谨、严肃和生涩,很多一线教职工并不熟悉,正如我开始说的,光是这些名词就可能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相对而言,大量阅读,明了前人的思考、方法和成果,动笔展示自己——开博客,把自己的思考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或者直接采取叙事研究,把自己的思考或者真实的经历,把自己虚拟的或者真实的经历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使表达者有一个收集、梳理、思考、研究、归纳、挖掘、提升的过程,还更有利于读者以小见大、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更能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主体性极强的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任何外力的推动,其效能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也正是我国基础教育界,课题众多,但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动教师把问题转换到课题的强大动力只能来自教师的内心,推动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源于内心主动地“选择”与“担当”意识的建立,亦即来自教师主体性作用的真正发挥。我们让教师意识到,今天的课堂必须改,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我们付出越多,危害越大!对教师队伍的启蒙和唤醒,是推动教师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最根本的机制。

第四篇:参加“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学习心得

参加“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学习心得

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大学毕业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而系统的讲座活动,这次随工作室去广东深圳参加“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是一次非常难得而可贵的机会。在三天的学习时间里,非常紧凑的安排了六位专家的讲座,每一场听完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在茶余饭后的短暂休息时间里,我们都会互相交流着彼此的收获和感受。短暂的学习虽然结束了,可学习后所产生的教学思考却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

几位专家把自己多年甚至毕生的教学研究所得和教学思想精华,都在自己的讲座中展示着、渗透着,并折射出无穷的思考。每当一场讲座结束时,我都会去思考,思考他们所带给我的启发,思考我的教学,思考我自己!在写这个学习心得时,我感觉想写的东西很多,当把所有的关键词写下来并归类后,我看到了三天里我思想收获的主线,那就是: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课堂!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谢利民,在讲座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由“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转向“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研究就应该放在教学之首,我们在备课环节中,备学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喜欢运动,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活动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你是绝对不会去做,或者很无耐毫无收获的去应付。我们的教学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课堂教学,甚至抵触,理由只有一个他们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要从头做起并持之以恒,而不是想起了做一做。很多老师都会在初一或高一,本门学科开始时给学生一些兴趣点。比如:生物老师展示一下生物的DNA模型、上几届学生制作的细胞立体模型、或放一段生物科教片等,在开课前吊足学生的胃口。可是在进行常规的教学后。学生的兴趣慢慢的丧失了,进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状态。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某件事物由衷的喜欢和向往,并为之坚持而付出。人为的培养兴趣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去关注学生对本学科涉及到的什么方面感兴趣,然后逐步引导,放大到本学科的学习。我举个例子,在高一上生物课之前,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参观动物博物馆。回来后让学生谈谈对什么最感兴趣,并展示我们三年要学习的教材的目录,让学生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我想学什么。从而建立好学生与课堂的兴趣对接点,然后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除了教学重难点的达成外,要在课堂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保持课堂有1至2个兴奋点。千万不要让学生为学而学。

2、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在我们每次的备课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你的设计学生喜欢吗?像这样要求合适吗?他们需要吗?他们想听你讲还是他们想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师长的称赞,同伴的认同。所以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你的教学设计下去充分展示自我,去展示、去点评、去完善。做一个像毛泽东一样的课堂指挥者,让学生去“真枪实战”。做一个像张艺谋一样的电影导演,让学生去“演绎精彩”。这样的课堂才是他们需要的。学生想去展示他们的才华,讲台和课堂成为了他们所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他们智慧炫耀的舞台!

3、潜能是教学的源泉。教育是一个让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掘潜能的过程。潜能的激发又在推动着我们的教育,这样才产生了无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潜能的激发,对于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无止境的。它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谢利民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学生觉得不难,那难也不难;当学生觉得难,那不难也难。”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给学生设定一个个够一够就能够到的高度,那么当我们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你无法估量的。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会表演得很精彩,也会发掘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多让学生说,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很能说很会说。多让学生表现,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越来越想展示自己!

4、情感是教学的质量。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否对所学的感兴趣,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信服这个老师。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推动教学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所谓水到渠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喜欢哪怕在他毕业多年后仍然是不会变得。当学生觉得不认真做作业会对不起这个老师,他还会不去做好吗?当学生觉得考不好会没脸见你时,他还会不去加油考好吗?师生的情感是超越教育之上的精华。五年、十年后,还会有学生记起你看望你时,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值得自豪的,也是最大满足感的慰藉。五年、十年后,还会有这样一位良师永远也不会忘记时,这也是一个学生最值得庆幸的,也是成长路上温暖的港湾!

二、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更是教学的指挥者、设计者。如何授的精、活、实;学的乐、快、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如何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更离不开教师用心的思考。设计与思考的呈现,更多的体现出了一位教师的功底与潜能。、教师的艺术

教学有法,可教无定法。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很多种教学模式,并从中学习到很多的教学艺术。这些艺术的背后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艺术魅力。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教学的调控艺术;教师教学的启发艺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艺术。这些教学艺术都是做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必修课。

2、教师的转型

刚工作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模仿性教学:执行教材,教师教学生涯的起始。经过5年左右的教学后,我们进入到了合格教师的独立性教学阶段: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将会出现一个“高原期现象”,此时也是一个教师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你固守现状,不愿多思考,不愿一次次挑战自己,设计出更好更精的教学,并记录下改革的点滴。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型为研究型与学者型教师。如果转型成功,那就进入到了创造性教学阶段,并逐渐形成独有的教学艺术风格。

3、教师的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做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新鲜且流动的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能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教师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秉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不会让自己落伍,也才能成为学生信服的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有感

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有感

XX年11月1日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工作室组织参加“深圳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几天的培训中,能面对面坐在教育专家、教育大家的面前,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感受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教育思想,每天虽然紧张劳累,但有很多收获和感悟。专家那些精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或许会渐渐淡去,但点燃的思考却留下深深的印记,或许会成为我职业成长过程中一笔财富。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谈不上总结,现从个人的悟性和视角,将这次学习培训的一些收获或者说感悟和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做如下分享。

一、培训学习的价值——点燃思考,引发顿悟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以我自己为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应付空洞的培训,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搜集论点、论据。在工作室培训期间的耳濡目染,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不知不觉中对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有了重新的认识。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让我们从本质上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有助于教师认清、解释、解决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行为。教育培训,能认我们接触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案例。“比低头做事更重要的是抬头看路”,“眼界决定境界”。

这次的深圳学习,专家们对于教学改革的解读,尤其是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理论视角,从本质上让我对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念下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定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有种“原来如此”的感悟或者说顿悟。

总之,教育职业成长过程中,观念和态度的改变比技能的习得更有价值,学习培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成为点燃思考,引发顿悟的火花。

二、收获点滴——共鸣,回味

回顾学习笔记,每位专家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念,印象深刻共鸣之处,点点滴滴,清晰闪亮。这些教育思想或者说理念足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长时间指引并启迪我们不断思考、咀嚼、尝试……、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三维目标有效达成,教师教得精、活、实,学生学得乐、活;什么叫好课?——学生喜欢你的课;好课学生的外显特征——真正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

2、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抽丝剥茧,从平常的教研问题引发深度思考,一位集理论深度与教育实践一体的朴实无华的教研专家:“从关注教学方式到关注,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单纯看教师做了些什么;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师生关系”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教授,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全新教育理论的高度,诠释课堂观,教材观,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分析了高效课堂策略:“美国大学生的调研表明:影响学生时间最长的依次是原理,思维,人际关系,审美——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吗?”

4、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一位个性张扬的课程改革实践者“只有从学生的学开始,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后教——在课堂上先学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教师教:共性,规律性,典型性,容易忽视的问题;怎样使后教有效?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导教,导思维,导结论;训练必须围绕目标,题目最好于教材”

5、山东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杜郎口中学的魂:杜郎口中学自发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杜郎口中学六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精髓——“相信学生,让学生展示。”

6、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由来;“不是所有知识都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只有那些隐含了丰富思想的知识,才需要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是获得知识,而是感受基本思想,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三、学习金字塔——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学习金字塔”,让我震动很大,并查阅整理了一些资料,确实可以看作是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最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基础,至少它能解释很多关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疑问。

学习金字塔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也有观点认为,实际上,目前网上流传的学习金字塔并没有真正被核实出自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某项研究,因为没有人能证明看到过这份研究报告,网上也无法搜到相关研究论文,因此学习金字塔的研究很有可能是误传。此外,金字塔上的数字也并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后人主观臆想加上去的。这个假说之所以如此令人信服并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常识。许多人及教育机构不断推广和尝试,然而却始终没有完整而严谨的实证研究推出,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学习金字塔对选择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作用。

四、学习没有结束——心动,行动、难受:知道了该怎么做,每上一节课会对照和反思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讲多了会难受,学生“动”不起来会难受,思考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做会难受……

2、尝试:没有尝试去做,有些东西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结果还是空的。听过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关于规范教学设计的内容,参考着尝试着认认真真做了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了。

3、反思:结合学校深化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照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反思ppt和板书的设计,反思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4、积累:积累问题,积累案例,积累经验。

下载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莲峰镇中心校——杨丹平内容摘要:构建高效课堂要做好: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界定 二、备的策略 三、 教的策略 四、学的策略 五、思的策略 关键词:轻负担......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问题促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可以碳酸钠溶液为例,设计四个渐进式问题:(1)碳酸钠溶液中......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1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听了他们安排的......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要使一节课成为一节高效课堂,我觉得首先课前的准备最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要准备些什么呢?首......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1 自我县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我迷茫过,退缩过,怀疑过,但是硬着头皮一步步跟着课改的步伐慢慢走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大。我觉得上好一......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封川中学 邓树万 *** dengshuwan@163.con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是一门艺术,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

    全国高效课堂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解读 一、 “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