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戴《边城独望》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曲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
生平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边城独望》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赏析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暗起的环境。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末联里“独”树,“残”“秋色”,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 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第二篇:《烦忧》—戴望英文诗歌赏析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Boring –Daiwangshu
It is called gloomy mood of lone Autumn It is called miss of distant sea If someone ask what's my boring
I am afraid of throwing our you name.I am afraid of throwing our you name.If someone ask what's my boring
It is called miss of distant sea
It is called gloomy mood of lone Autumn
This poem comes from Dai's poems《Dai's grass》.As the 1930s Chinese poetry important factionsan important poet.Dai's poems focus on describing the insights of modern life an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spiritual path.Journey in life, there are sunny like enlightened excited, but also rainy like distressed worries, then, at the moment stagnation worries in mind what the poet called it? Poet does not directly reveal.Clear autumn is a gloomy season , ignited the endless sea of Acacia.It makes people sad to read.The words “boring”, with “distant”, he gave the poet lonely frustration and unable to stop.However, the authors did whim, someone around to ask for your troubles, your sorrow, then how would you answer? Is to come clean, to tell each other all the melancholy of a cavity, or a closely guarded secret, kept it tight? Although the freedom to choose their own, but the face of love your friends ask, can you dumb it? So, how this psychological hesitantly expressed it? “I can not say your name.” This, “not” it is the exact word to express the author's ambivalence, and lead the reader into the endless reverie.The top four, just thirty six words, live draw a deep memory of the author, fierce struggle, the kind of “Unspoken” taste,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a strong imperative.The top four for the reverse order, rough palindrome poem seems, on reflection is not a simple repetition, but not the style and no substance-like trick.But the author kind of an endless stream of increasingly turbulent thoughts of love in
indulgent catharsis.Sentence both as repeated, also deemed the top really, take care of airtight contact.Despite intense and contradictory “ afraid to speak ”.But want to feel hope and pour out so urgent, where the author provides us with a vast imagination, caring people may wish to make an emotional fugue there.The poem of “ Qingchou” as knot, but just to express a mature thinker type of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often complex and unusual state of mind.
第三篇:唐代诗人---马戴诗鉴赏
马戴诗鉴赏
生平简介
马戴,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会昌进士。在太原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赫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诗保存在《全唐诗》中。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马戴诗鉴赏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
暗起的环境。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末联里“独” 树,“残”“秋色 ”,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 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马戴诗鉴赏
沈德潜评此诗云 :“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 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 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幸,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 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法。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孤云 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 于林间,借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引发诗人情思的契机 :“念我何留滞,辞 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 已深深地闷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阳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 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增加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衰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寂寞的心情,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 ”,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引起迟 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入、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 ”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 :“诗有情有景,且 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
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恒美。
楚江怀古(其一)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马戴诗鉴赏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斥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仰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
这是其中第一篇。
近人俞陛云在《 诗境浅说 》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 此诗的艺术风格,确实独具一格。
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听见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看见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见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 ;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殆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辽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 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
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 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显著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 ”的阔大和静 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 ;“苍山夹 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零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 云中君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 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万千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 怀古 ”,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秾艳,含蓄蕴藉而不直露。马戴的这首《楚江怀古》,可说是 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的素馨花。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马戴诗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寂寞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我们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焦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下面我们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 ”这句,很值得玩索。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 景,不能不有所感受。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楚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乏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 寒 ”与 “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楚。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 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寞,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试想,连露滴的声音皆可听到,还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助,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皆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叹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 ”,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 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写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马戴诗鉴赏
这首《出塞 》,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 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充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似写战袍,却旨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 ”的“冲”
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强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洁 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糙,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 ”的“缺”用得好。
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激烈,战斗时间之长,以及夺得最后胜利,都在此字中传出。诗人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诧。“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强劲有力。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第四篇:八年级《望岳》教案(马英桃)
《望岳》教案
马瑛桃
一、教学目的: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到假期,很多人会选择出外旅行,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
2、介绍“泰山”,同时展示课件。
“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
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整体感知:
1、朗读,强调字音、字形。
2、解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青翠。“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绵延不绝。整句话是摹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那这就应该是远望所见。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大家觉得这应该是虚写还是实写呢?明确:虚写。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阴阳”是指山的南、北两面,这句话就是说:“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如黄昏。”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呢?明确:“割”字,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第四句应为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这一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那么综合起来,这句表现了什么样子的泰山呢?明确:神奇秀丽、高大。比较首句,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整个泰山山脉发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这么看来这句应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望”呢?明确:近望。
3、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泰山的整体形象。
4、过渡:这是我们这个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当然,学习一首诗,重点还在于理解诗中的“情”,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诗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两句为本诗的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明确:层云、归鸟。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明确:心情激荡。接着站在泰山
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说明站在泰山上,视线如何呢?明确:眼界空阔。这一句是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来抒情,所以这一联应为“细望所见”。
6、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请大家结合注释理解这一联的意思。明确: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呢?明确:俯视。接着是本课重点: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各抒己见。(参考答案: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7、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诗人的感受
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讨论问题
一、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讨论问题
二、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
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篇:望马泊小学管理工作事迹材料
尚德立校 质量强校 特色名校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 丰南区尖字沽乡望马泊小学办学先进事迹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认真探索,望马泊小学领导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学校陆续被丰南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先争优示范校”;被丰南区教育局评为“十星级学校” “迎省教学评估先进单位”、“迎省督导检查先进单位”、“星级学校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少先大队”、“诚信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望马泊小学具体的典型做法是: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种智力劳动,现代化的管理首先要求领导班子整体优先。整体的优先,取决于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自己逐步具备现代化学校管理应有的素质和水平。
领导班子要管方向、抓大事。几年来无论学校工作多么繁忙,任务多么重,我们都抽出一定时间把政治业务学习摆放在重要日程,我们的做法是:坚持每周两次学习制度,重点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交流。通过学习,牢牢把握新时期的办学方向,我们把政治理论学习同学校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每个阶段的工作各有重点,做出了长有计划,短有安排。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领导班子坚持议大事、抓大事,涉及到全校的工作,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个人说了算、一言堂,增强了领导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明确分工,协调合作。我们学校既有明确分工又能互相合作,形成了一股合力。每个领导根据自己分管的工作,各负其责,自觉接受教师的评议和监督。避免了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互相推诿的扯皮现象,保证了领导班子整体工作上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协调一致。大家工作起来,心情舒畅,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会到实际工作中,这样一方面使领导成员形成了集体存在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我认为有无改革创新的精神,是衡量一个领导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给自己出难题,定任务,思考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使教学工作常改常新。如确定教改目标后,加以具体指导,在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如同航行中的船长,其责任是为学校改革把握航向,使之得以沿着正确的航线,持续不断地向目标前进。
严于律己做表率。管理好学校,首先是领导班子的自我管理,在平时工作中,学校领导坚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学习先于别人,各项要求高于别人。真抓实干,讲求实效,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把成文的各项规章制度转化为身体例行。如:做到上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在办公时间处理个人的私事,坚持校长一直上课,四位主任担任主课,其中有两位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还带头进行教改,探索新路,认真备课、讲课、授课,因此赢得了全校教师的信赖和称赞。于是,教师们心气顺,干劲足,良好的教风悄然形成。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促使新老教师共同进步。我校现在有教师22人,其中有参加工作多年的老教师11人,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老教师的人数占全体教师的50%,教师队伍呈老龄化状况。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及业务 水平,一方面加强其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以老带新,即新老配套,边干边学。让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几个年轻教师,并且确立“师徒关系”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对老教师的要求既要教好学生,又要教好“徒弟”,同时采用对新教师大胆使用和具体帮助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焕发了老教师的活力,不仅加速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增进新老教师的团结,而且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更新竞争机制,使每个教师都有展露才能的机会。“以老带新”是一种新方法,但不能否认老的也有无用之才,新的也有后起之秀,“老带新、新促老”是客观规律,教育未来的发展,只能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因此,对新老教师不仅要下大力气培养他们,还要认识和培养他们,因此我们更新了竞争机制,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举行三种公开课,即老教师观摩课,中年教师教改实验课,青年教师过关课。通过三种课的互相观摩和评议,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启发的目的。这就给“老带新”的传统经验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缩短了新老教师的差距,加速了培训的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2、开展青年教师“三个一”活动。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一个学期写一份好的教案,讲一堂好课,总结一篇好经验,通过民主评议评选出优胜,进行表彰和奖励。
3、划订范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评优活动,我们除全面评选教师外,还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多种单项评优活动。如“青年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等活动,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获胜受奖的机会,获取成功感。
——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在课前多费时间,下大气 力备好课,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不费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分包学科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新课标、钻研教材,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研究相邻教材,拟定重点、难点的突破口,要求教师联系教学实际,做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基本训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板书。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搞备课讲座、备课辅导。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教学管理的第一环节,所以学生学得轻松,能力得到培养,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
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交流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常规教学,注意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掌握了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并同每位任课教师广泛交换意见,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每一节课都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各教学班学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就得让学生真正从“题海”和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全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增加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活动。首先,学校成立小蜜蜂文学社,启动《春之光》《夏之声》《秋之风》《冬之韵》四季校刊出版发行工作,广泛发动学生大量阅读、细心搜集、认真整理各方面的信息编辑成刊,为培养校园小编辑、小作家、小记者搭建平台。其次,切合时机的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高年级写作、英语会话、低年级数学速算、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学习小博士、读书小状元评比、“雏鹰起飞”才艺展示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热情。
规范了教师的教学常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及作业布臵批改,兴趣小组 的组织等一系列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在实行超时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并在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中加入了“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两项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体现“新思想新知识的渗透”这一环节。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法研究,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教改教研成果,通过示范课和观摩课共同提高教学方法,每学期教师听课评课不少于20次,学习教学理论笔记不少于5000字。选好课题,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做到有组织有课题,从兴趣导入、教学设疑、师生交流到实践运用,人人参与,学校定期召开教改交流会、研究会,巩固教研教改成果。
经过近年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望马泊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从课程开发前需求评估、组建机构、编写教材、进行课程介绍、明确课程纲要、组织教师培训、建立开发实践基地、开展校本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课程评价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比较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模式。目前,望马泊小学的校本课程《五谷文化》旗下的“五谷粮艺”制作在被丰南区人民政府确立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基础上,又已成功的申报了“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体成果有:
——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法。从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制度管理、组织实施、职责要求、时间安排、教师的选择、科学评价等方面都非常规范地实施开展,其做法在丰南区内乃至唐山市得到推广,召开全区范围内的现场会3次,并做典型发言。本地、本系统的一些主要领导或外校人士多次慕名而来进行考察。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健全了学生的品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师生制作“五谷粮艺”作品多 达2000余幅,作品内容涵盖全面,融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大批学生在参加的与校本课程相整合的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
——师生所做的经典“五谷画”大量作品被征集在尖字沽乡人民政府走廊内作为“名片”式乡级品牌;被丰南区文化局征集并长期示展在区文化馆内接受广大群众赏鉴;应邀代表丰南区纪委参加唐山市纪委组织的“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活动;代表丰南区教育局参加唐山市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会交流展示活动,并受到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以及参加活动的外县区领导、同仁的一致好评;学校的“五谷粮艺”制作活动还多次接受丰南区电视台和丰南日报社的采访和报道宣传。
总之,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我们一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表现、在实践中改进,全面制定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对管理对象既要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又要根据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在实践中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群体活动,调动积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办好新型学校的必经之路。尽管学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望马泊小学全体教师仍将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探索,继续以“尚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为策略,不断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创造更加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