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时间:2019-05-15 10: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中有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中有画》。

第一篇: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主要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溶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画中有诗,指画里富有诗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此特点来自对王维诗的评价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二、例析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解题、作者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有关。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

以 “安史之乱”为界。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也明显不同。前期,王维怀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少诗篇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无不准确地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里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晚年无意仕进,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常以禅诵为事。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解词:①诗题一作《秋归辋川庄作》。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本指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③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季开花,朝开暮落,故又称朝槿。④野老:自称。⑤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⑥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

3、赏析探究: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景、叙事

问题: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译诗: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山下农

1家正烧火做饭。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解答:

步骤: ①指出该词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点拨: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②久雨不停。丛林静谧,空气潮润,炊烟袅袅升起。③诗人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因阴雨气湿而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如炊烟袅袅悠然闲散安逸的情怀。又与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构成了一个怡然自得的生活图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译诗:广漠空蒙、平畴积水,白鹭翩翩起飞,意态闲静潇洒;密林深秀,黄鹂唱和,歌喉甜美。

问题: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有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便讥王维“好取人文章佳句”。明人胡应麟反驳说:“摩诘盛唐,嘉桔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韦占用摩诘诗。”但据查,嘉韦占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了谁的诗句难以定论。比较:“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从艺术上看,你认为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步骤: ①明确观点。②描绘图景。③评析妙处或作用。

答案点拨:

①王维诗句较好,更富有画意和意境。②王维人静写自然景色。在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飞舞;在层峦叠翠丛林之中,黄鹂甜美地唱歌。两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③ ‘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李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漠漠”有广阔意迷茫意,“阴阴”有茂盛幽深意。画面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境。问题: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飞白鹭,啭黄鹂”有什么艺术特点?

(1)倒装:白鹭翩翩起舞,黄鹂婉啭啼唱。

(2)色彩对比,诗中有画: 水田广布,视野苍茫;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白鹭起舞;黄鹂传唱。这些典型意象构成了一幅积雨天气里意趣盎然的辋川山野图。可谓是“诗中有画”。

小结: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写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则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孤寂寡淡之中,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问题:表达作者什么愿望,体现他什么心境?

译诗:野老是诗人自谓。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用典 :化用典故而不着痕迹。

争席罢:《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海鸥:《列子•黄帝篇》载,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3、思考

㈠、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画的特点:色彩、层次、空间)

①“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②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③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体感;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④此可谓“诗中有画”,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

㈡、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意境”的“境”,指的是境界、或者说是氛围。因此可以说,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全篇作品所构成的体现了作者情思、并留下想象空间、能触发读者某种情思的艺术境界(或氛围)。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可以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

①(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②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 思想感情)

4、总结

主旨 :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光(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生活,和对对农村充满生机和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三、拓展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⒈主旨 :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⒉本诗的主题:①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比喻了自己的才能被压抑埋没的处境,寄托自己孤独、落寞的情绪。

②深山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花开,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花落,也不需要人们的悼惜。该开便开,该落便落,纯任自然,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⒊怎样写的?

①以动衬静.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何其自然,山林之

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显得山林越发清幽。

②托物言志.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与裴迪游辋川,赋诗相酬为乐,即诗人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 首联写山中秋景。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更加苍翠。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即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动的,“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墟里上孤烟”,是由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是王维修辞的名句。“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空上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第二篇: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结合《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艺术和审美情趣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丁亚琴

古典诗词,隽永凝练,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尤其是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非常适合孩子吟诵。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适宜的画面,创设了优雅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词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非凡的审美功能。

而以往的教学往往只在解词析句上兜圈子,对诗词中纷繁的意象、深邃的意境、蕴涵的感情反而领悟不到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建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氛围,落实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深入研究,细读文本,挖掘语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浮想翩翩,用心品味,方知语言的本身就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展开联想,填补空白,才能充分感悟、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懂

1、学会走近作者:以往听课中往往可见,课前资料收集丰富,但是学生匆匆读过。让学生对课外背景信息的吸收过程体现得很明显。学生们的交流中可知他们了解了作者所在朝代、年代、作品数量、写作风格等。在这里资料就起到了充分的作用。

2、看注释学古诗词:“无赖”一词的教学,现代是贬义的,古代指孩子的天真顽皮;再如相媚好一词。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自读自悟,思辨谈论的形式,来理解“无赖”。相比起老师的一味讲解传授的效果而言,这样的自主探究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兴趣盎然,更为记忆犹新。

二、引导学生走入意境

1、读词句想象画面:《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出现在人教版五(下)教材中,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个小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老师要努力抓住古诗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特点,把“词”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借助画面来理解词意:

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将这首词还原成一幅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学生通过初读、自读、同伴谈论中完成了他们的作品:

图1: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图2:一对幸福的老夫妻感情很好。图3:大儿田里锄苗。图4:二儿正织鸡笼。图5:小儿卧剥莲蓬。

尤其精彩的图画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的无赖,同学们说得活灵活现。小儿子卧在地上剥莲蓬,两只小脚丫翘起来,随意地摆动着,嘴里还哼唱着歌谣,时而专心致志地剥着莲蓬,时而又笑嘻嘻地,做几个鬼脸,边剥还边把几颗莲子送到嘴里去。画龙点睛的是老师的引导:小小年纪,正是最顽皮、淘气的时候,却也能帮着父母做点事情,难怪翁媪最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么多的画面都是孩子们自己从词中读懂的,其实是处于同一个意境中,所以老师师引读:溪上是„„溪头是„„溪东是„„所以说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让孩子们真正走入了词的意境中。

写的是: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还有三个勤劳能干的孩子。恬静安逸的农村生活。

2、给词句补白内容: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重点研究:醉 相媚好

(1)、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正如词中所用的一个“醉”字。那咱们就走进画里,和这家翁媪来聊聊。

(2)、师:“相媚好”是怎么个好?生:互相逗趣、取乐。

师:是呀,好一个“相媚好”,老爷爷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互相逗趣、说笑,还这么相亲相爱,多么快乐呀!看到翁媪这么恩恩爱爱,连作者辛弃疾都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去问了。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一切,互相逗趣、取乐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几杯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他们会聊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和这首词。同桌之间先聊聊。

(3)、指名说: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了捋胡子,笑着说:“ ____________。”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_____________。”

他们可能会聊村子里优美的景色,聊勤劳、可爱的儿子,他们互相还会怎么逗趣、取乐呢?比如,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回顾、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愿望等。请大家写一写。

学生的交流精彩纷呈: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了捋胡子,笑着说:“老伴,瞧!咱们的孩子多懂事!。”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儿女懂事,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了捋胡子,笑着说:“老伴,你和以前一样美,美得像这风景!”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你还像年轻时那么帅气”

通过想象画面、补白内容深入理解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词的含义。课文的插图真是这句词,而巧妙地补白充分地感悟其中的含义。这就可谓是“画中有词”。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因此,教师不多做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

3、借助音乐走入画面: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词的节奏也与诗是不同的。在第一次学生读词时,仔细听孩子们的朗读,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力求做到准确。而在理解了词意后,学生可以根据词意有节奏来读,孩子们兴致很高,效果也很好。

三、引导学生有所提升:

老师对背景的了解要深入:《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虽有出将入相之才,政绩昭然,却未尽其才,遭人嫉恨。42岁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浙江20多年,抑郁而死。他的词以气魄宏伟、慷慨悲壮、意境雄奇见长,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这首簇就是他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所写。全词46个字,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风俗画:它不同于那些“金戈铁马”之作,显得淡雅清新,简洁自然。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与词人一贯的爱国基调是一脉相承的。

正是基于这样深入的了解,在学文之后,还再次引入作者辛弃疾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写这首词的意义所在,是出于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引出“安居乐业”这一主题。使词的思想含义得到升华。

同时延伸拓展了同一风格的一首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农村夏夜的景象,月白风清,送来了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收景象,它给农民们带来无限喜悦,下片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见。笔调灵活、轻快。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给人一种轻松和谐之感。浅显易懂,无需讲解。

并且推荐了不同风格(豪放的爱国词),让学生去读。这样对于学生独立鉴赏积累古诗词的能力大有提高。

第三篇:王维诗中有画

(一)如何理解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

苏轼曾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古今评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时一个经常运用的话语。现代学人对这一命题作了一些现代学理意义上的阐释。大致而言,所谓“诗中有画”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王维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他的诗常常吸收绘画技法。

“经营位置”是我国传统的画学六法之一,是“画之总要”,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的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成一个整体,王维也常用此法。例如《渭川田家》前八句写农村生活中的种种景物,第九句用“闲逸”二字点出,使景物贯穿起来,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古代绘画,特别讲究虚实、远近、大小的处理,王维的诗也运用了这些技巧。例如“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以纵横有致、明显突出的构图极为准确地再现了景物的特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十分讲究色彩的明朗和对比,并以之营造和谐、柔美的境界。诗人往往以两种或多种色彩构成巧妙的辉映或对比,使得十个色彩更为丰富,并富于变化,给人以更多的美感。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漠漠水天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皆是不同色彩的两两对照,画面明丽而优美,极为和谐。

诗人还善于利用光影的明暗或流转来传达美感,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其色彩、光影就具有明确的变化不定的特征,给人以脩忽变幻的印象。

“诗中有画”不仅仅局限在绘画技法之中,还指思想感情的表现。如果仅仅把诗写得逼真如画,还算不上最高境界,必须在“画”中饱含着人的气质、性格、意趣,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方可称上品。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在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到达了“意境两浑”的高度。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青山月夜的美景中透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

(二)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北师大版文学史+李道英老师讲稿)

1、诗中有画(具体分析见上一个问题)

2、诗中有禅

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火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有些诗尚有踪迹可寻,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所到香积寺时所见以及想以禅定制服世俗妄念的希冀。有些诗则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遇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言诗中有画哉!”又如《鹿柴》《鸟鸣涧》《辛夷坞》一切都是寂静无为,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是不朽的永恒的,“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由此妙诠。”

第四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_______温庭筠的《望江南》赏析

平凉九中教师陈昌俊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苏轼曾高度评价王维的诗画:“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初中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望江南》却也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做之一。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短白蘋洲。”全诗的大意是: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看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全词仅仅27个字,却写得诗韵兼胜。读来好似一幅幅意境幽雅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梳洗罢”画面一:一名女子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独倚望江楼”画面二:着意修饰的女子,独自一人斜倚在江楼上的栏杆旁,凝眸烟波浩渺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过尽千帆皆不是”画面三:水波浩渺,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但不曾有一只小船为她停留。“斜晖脉脉水悠悠”画面四:从日出到日落,斜阳欲落未落,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守着余晖。不尽的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肠断白蘋洲”画面五:芳草萋萋,浮草摇曳,江洲依旧,可她的爱人还没有回来,夕阳西下,思人未归,江水悠悠东去,女子失神无语,愁眉紧缩。这五副画面,时间上看是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上,从楼头.千帆写到白蘋洲;人物情感上,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全词的语言概括,凝练含蓄。一幅幅由众多意象组分起来的画面给读者以美好的享受。

这首词除画面美之外,还表现在它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美的语言: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经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的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在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美的构思: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的兴奋与

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深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相识归舟”的离情悲苦。美的意境: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落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守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总之,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画面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日落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第五篇:“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缤纷斑斓的盛唐诗坛上,杰出诗人王维作为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以其对自然风光的独特体验和优美表现,丰富了盛唐之音的时代内涵,开拓出诗歌艺术的新颖境界,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早年曾有经世致用之志,写下《从军行》、《使至塞上》、《观猎》等边塞诗的名篇,表现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抱负。中年以后,经历诸多人生变故,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中不幸身陷伪职,成为终生之憾,人生况味愈趋平淡,更多的是在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的抒写中,寄托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从而形成了清幽淡远、空灵明丽的艺术风格。他与好友孟浩然齐名,时称“王孟”,被认为代表着唐代(以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的最高境界。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王维不仅精于诗歌创作,律诗、绝句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擅长绘画艺术,特别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卓然成为一代大家。《旧唐书?文苑传》王维本传云:“(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纵措思,参于造化。”后来人们常以王维的艺术创作为范例,来说明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述,当属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而最能代表王维山水诗空灵悠远的境界、体现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的作品,则无疑是他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终南山下购置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宁静生活,长达三十多年。《山居秋暝》一诗,就是他描绘山间的清幽景致、抒发心中的独到感受的名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二句,以叙述的笔调,不露痕迹地点明了地点(雨后的山间)和时间(秋天的傍晚),分别照应着诗题“山居秋暝”四个字,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定下基调。开篇一个“空”字,当然是大山深处空旷宁静的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同时不也正是诗人自己空寂淡泊的内心情致的自然表白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接下来,颔联二句则细致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松林,稀稀疏疏地倾洒下来;清澈的泉水,顺着陡峭的石涧,淙淙潺潺地往前流去。这两句,紧承首联秋雨过后、暮色降临的特定景色,具体点出明月、松林、清泉、石涧等的鲜明意象,凸现出此时此地的自然山水独有的风貌,显示了诗人同时兼为画家所独具的对于光线、色彩、形态的独特体验,并把瞬间的感受定格为优美清新的诗歌语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正如清代吴乔《围炉诗话》所云:“右丞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极是天真大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果说颔联两句还侧重于单纯的写景,那么颈联二句则把写景和写人融汇起来,通过人们的活动,使画面更富于动感,进一步细腻描绘了山间傍晚的优美景色:幽深的竹林中,远远传来喧声笑语,原来是浣纱的女子们结伴归来;绿色的荷叶,在水面上轻轻晃动,原来是一条条渔舟满载而回。律诗的通常写法,往往是颔联写景,颈联则转入抒情。而诗人这里却超出常规,在颔联以细腻的笔触继续深化着景物的描写。这种富于动感的描写,勾画出一幅优美宁静、和平安详的山间生活图景,显示了诗人细腻而独到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令人不由联想起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处描写,虽然详略不同,但在精神气质上,却是极为相似的。而对于在现实风浪中经历了太多颠簸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充满魅力、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啊!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二句,既是收束,更是升华。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四季转移,物候变化,本是自然规律,而由于山间的景物是如此清新美好,令人留连忘返,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显然,前边三联的春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而“春芳歇”则是以后之事,是虚写。这里虚实结合,相互辉映,更好地凸显了诗篇的主题。汉代曾有人写下著名的辞赋《招隐士》,其中两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那是替淮南王刘安招纳隐士的文辞。而此处诗人则反用其意,以对山间美好景色的细致描写为烘托,深切表明了自己归隐山林、不与世事的心愿。事实证明,这的确是诗人一贯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反复咏唱的主题。如《送别》一诗云:“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所谓“王孙”,乃是借喻诗人自己。这两首诗的结尾,一个是以肯定句作结,一个是以疑问句作结,形式略有不同;而其中所表达的隐逸情怀,却是始终如

一、不曾改变的。这也恰恰反映出中国古代士大夫在面对世界与自我的关系、进取与退避的取舍之时,亘古长存于其内心深处的一个基本趋向。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切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优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特别是其中富于画面感的鲜明清丽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淡泊宁静的情志融为一体,形成清幽淡远的意境,不仅充分印证了人们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的普遍共识,也为深入理解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艺术范例。

下载诗中有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中有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前言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诗境优美,风格恬静,语言清丽洗练。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

    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个人看法

    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个人看法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艺术发展史都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 《诗情画意》教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 《诗情画意》教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中国山水画 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

    优质课教案___诗中有画_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课本第十......

    优质课教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摘 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

    完稿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精选5篇)

    论文题目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主考单位: 2011年 9月 摘 要: 苏轼在《书摩洁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

    以王维《使至塞上》为例,谈“诗中有画”

    以王维《使至塞上》为例,谈“诗中有画” 教学过程: 一、举例部分: 1读《使至塞上》,请找出最喜欢的句子. 2你为什么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值得你喜欢?为什么?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