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活动感想及困惑(大全)
读书活动感想及困惑
举办“读书活动”。我讲了一节阅读指导课《养成读书好习惯》。课前,我认真思索了这节课应该怎么上,最后,还是决定就读书习惯对学生做具体的指导。反思这节课,课堂上基本按计划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配合也还可以,只是回答问题声音小了些。自我感觉总体良好。但是,听了教研室景主任的《谈谈阅读》的报告后,感觉到其实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自己备课还是不够细,这些不足只有在今后逐渐补上了。
随着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爱上读书——我越来越感觉这一点的重要性。可是,此时我还真的没有做好这一点。我也希望自己能借着我区“每周一本书”的活动,逐渐要求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爱上读书,培养自己的孩子爱上读书。
不过,在读书活动中,我的确存在着一些困惑,如:
一、学生每周都读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愿意,但是一写读书笔记,就显得不那么情愿,反倒成了一种负担。有一次我说:“这一周不写读书笔记了。”孩子们竟举手高呼“耶------!”我感觉孩子的呼声是一种抗议,但他们却又很喜欢在没事时读书。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二、学生拿着别人的书看时,往往保护不好书,有的里面的书页都掉出来了,想个什么好方法改改孩子们的这种不良现象呢? 希望领导专家们给出良好的建议。
第二篇:南丁格尔读书活动感想
永不熄灭的提灯
“南丁格尔”,从我们踏入三医大的那天起就已熟悉了她的名字,学习了她用一生精力开创护理事业,献身护理事业的感人事迹。今天详读了南丁格尔小传后,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南丁格尔出身于名门望族,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多国语言,并有丰富的历史、数学、哲学等知识,接触的都是社会名流,她本该选择优越的生活,活跃在上层社会的圈子里,但她没有,她对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而是对慈善事业特别感兴趣,她从少年时期就怀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实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选择了护理事业,要当一名护士,这在当时是令她的家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地医院的状况是破陋不堪,环境恶劣,护士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可能执行医疗任务,而她就想从事这个职业,就想改变医院的面貌。为此,她决定独身,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这在当时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决定!
1854~1856年,她率领38名护士奔赴克里米亚战场,在那脏乱的战地医院里,她积极改革,改造医院环境,改善伤兵伙食,开展战地救护,在她的努力下,英国伤兵在前线的死亡率由50%降到2.2%。这项成就使英国朝野大为振奋,她的名字在前线广为传颂。在前线医院里,她每天无视风雨寒冷,必然手提一盏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给予全心全意的安慰与关爱,“提灯女神”也就成了她的代名词。
战争结束后,她仍致力于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并创办了护士学校,培养专业护士,著书立说,她的许多著作都当作了教科书,培养了一大批护理人才,南丁格尔也被公认为是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工作者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小油灯,继续这份伟大而富于奉献精神的事业。
读过南丁格尔小传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在我国护理事业起步较晚,护士大多是中专学历,长期从属于医疗,被动地执行医嘱,工作没有主动性,以致人们对护士工作没有正确认识,认为护士是侍奉人的工作,总是低人一等,而从事护士职业的这个群体大多数没有积极进取精神,认为自己只是个小护士,没有成就感,没有太大的出息,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和护士自己对职业的偏见。殊不知,一百多年前,我们的护理事业创始人能够抛弃世俗偏见,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从而也倍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护理工作原本就是个崇高的职业,她需要护理工作者无私的奉献,真挚的爱心,丰厚的知识方能树立起职业形象,而我们是否缺少了什么呢?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南丁格尔式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才有了如今蓬勃发展的护理事业,我们接过前辈手中的圣火,继续从事着她所从事的事业的时候,是否更应该继承她那份对事业执著追求,对病人极富爱心,对工作潜心钻研的精神呢?
南丁格尔的事迹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感动于她的伟大创举,感动于她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她,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女神,她手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提灯永远照耀着我们,沿着南丁格尔的足迹继续走下去。
第三篇:读书活动感想一
整好心态定好位
最近,我们“萤火虫”读书小组统一学习了《点亮心灯》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内容,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阅读下去,然后陷入沉思„„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位置,工作上的领导或者员工,生活中的亲人或者朋友。日复一日,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没有改变,原来是我们给自己定的位置就是那里,在庸俗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而忘记了回到最初的原点。书上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原来,心灵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而我们却恰好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
大家都知道的是每天我们都在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而生活。这个目标也许是不择不扣的完成工作,也许是今天家里什么事要处理妥当,然而问题却恰巧出现在这里,这是我的最终目标吗?我扪心自问。正是因为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所以我们每天庸庸碌碌,每天平平凡凡,而我们的内心里却是一直渴望另一种更好的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有着远大理想,有着崇高的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所以他们都成功了,其中的道理也都不梳自通了。那么我们呢,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呢?
读了第一章的书,我发自内心的觉得,工作生活再忙,也得抽出一些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想想我要站在什么样的舞台,想想我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别让纷扰的生活节奏搅乱了心灵,别让庸俗的生活麻痹了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整理心态、定好位置再出发。
第四篇:家长学校读书活动感想
家长学校读书活动感想
八(5)班 董馨芸家长
本学期,通过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从中了解到作为家长的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许多不足,此书对引导孩子未来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让我受益非浅。
现在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只是认为教育孩子只要在学习上下功夫,考出好成绩就是教育有方,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质、自理能力。我们家长在这方面很少顾及,一般到出问题了,才意识到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在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一定要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帮助孩子树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绩第三的正确理念。因为一个人的人品比他的才学更重要。
孩子已经快进入初三学习了,但是是某些方面还是缺少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有些家长一手包办引起的,导致了孩子的无责任感和空虚感。在这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我从中领悟到自己平时在孩子教育中的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书上很多的实例,都是有普遍意义,能有效地指导我们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这期书中青春期亲子冲突谁来解决让我感触颇深。初中阶段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往往和家长顶嘴、无视。看了这章节内容后,我觉得我们父母应该是理解、包容加引导,而且还要积极鼓励孩子的成功之处,最重要的是沟通。以前,当我们叫孩子做某事时,如果她不愿意,我会不耐烦地对她吼,而她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对我吼,最终却什么事也做不好。现在如遇到这种事会心平气和问她为什么,并且努力劝说她按照我们家长的意愿去行动。如此一来,孩子也能心平气和和你商量,而不会蛮不讲理,所以,控制自我情绪,公平对待、沟通理解很重要。
总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本书的指导及陪伴下,我相信自己在家庭教育上会更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读书感想
阅读《艺术史的视野》中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方法论》心得
由于这是高居翰为美国大专艺术学会会议的两个学术讨论会所写的演讲稿,所以语言较为通俗易懂。但即便是这样,由于知识缺乏,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下面我将针对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我所做的思考展开论述。
一.文中提到:“我所谓的‘革新的’的方法,不同于我们在许多文章、正式论文中所常见的统一而定的方法;而是要去追溯艺术风格形成的来源和他的影响;去探讨风格发展的前因后果;将风格表现以外的价值写出。”其中“风格”这个词让我很费解,如果说将它用在别的领域,音乐或时装设计等方面,我也许不会这么关注它,因为我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它的含义并且可以坚定地说出自己喜欢哪一种风格。然而在绘画方面,“风格”远不是那些意思了。它并不能使我具体可感,只是让我这个无知的人觉得有些神秘罢了。我跑去问毕斐老师,毕老师的一个观点似乎让我悟到了些什么。老师说,“风格”这个词可以不严谨地对应到中美史研究中的“品”,对艺术品风格的研究则对应中国古典美术史中的品评。起初它是西方一种研究艺术作品的方式,现在逐渐被应用到中美史的研究的革新中。
二.文中还说:“认为社会环境影响中国艺术作品的创作之研究文章,一直并不缺乏。不过,每一个人都只专注在研究画家的生平传略、时代的背景、道家和佛家思想与宗教艺术的关系等方面,这使研究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然而我们却很少仔细思考,这些客观的因素与作品之间究竟可能存在何种关系。”我在想,既然高居翰先生以上列举的这些因素是客观因素,那么什么才是主观因素呢?是不是对应画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画家在创作初期受到的一些社会影响?在下文中,我仿佛找到了答案,“如果我们都能朝着这种方向去研究,而不再只是去推测艺术作品是在表达画家的何种思想、何种感觉的话(如此只会让我们把作品的真正意义局限于画家自己,而不是把它与社会环境作一联系),那将使我们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而我想我们将会更完整地了解我们所研究的艺术品。”其实我又在想,为什么当我在文章中看到“客观因素”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主观因素”呢?这是不是我的一种并不科学的思维定式呢?就像毕老师说的那样,在人文科学的学习中,学术研究有时像云彩那样变幻无常,有时又像钟表那样精确入微,如果思考问题形成了思维定势,那必然会影响思考的结果。
三.文中还提到:“中国艺术研究的现阶段,就是一方面要重视著录、画史,一方面须以批判的精神去对待它们。”其实这样说也不无道理,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书史画史被奉为圭臬,但他们的正确性却很少有人去质疑。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精读顾恺之的《画论》,虞禾的《论书表》…..即使语言晦涩,但还是会生硬的背下来。虽然,我们可以再老师的指导下去理解那些古拙质朴的语言,去理解古人那种思维方式,但我们也很明白,若想用古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看画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若让我说一下背这些究竟有什么用,我自己也说不出来。当然。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他必然有被奉为臬的理由,但我们这些初学者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卑微而忘记擦亮眼睛。这也就是为何要用批判的精神去看待他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