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经典诵读总结
晨光明德小学
西方文化经典诵读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我校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后又开展了西方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制定诵读计划,成立指导工作组,经过一个时期的西方经典诵读尝试,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背诵积累的篇章增多,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为孩子培养了爱好。现将本年度西方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读经制度
1、各班级要每周在教室的文化角抄录2—3首古诗文或相关内容,供学生课前、课余时间诵读,并建立班级图书角,配备相关资料。
2、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诵读档案”;每个班级要为学生建立“诵读个人档案”。记录班级、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详细情况。班级里要有每个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争章进度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踊跃夺章。
3、班级要建立学生家庭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的阅读进展、阅读成效,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4、开展结对互助,同伴相扶活动。有的是高年级与低年级结对互助,有的是同班级中进展快的同学扶助相对滞后的学生。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高涨读经情绪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绘画、编演,制作小报、从而活化诗文、再现诗文。
2、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诵读古诗文”活动。这些活动有诵读会(内容有指定内容背、接龙赛、抢答题、自由背诵等);诗文表演;西方经典美德小故事讲演、诗文图展、书法展;诗文接力赛等。活动结束后评选优秀班级和选手。
3、每年六一期间,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进行个人、小组、亲子、班级、集体中华经典朗诵会。
4、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各负其责、各显神通,创设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形式,使学生爱学、乐学、愿学。如:背一背,评选记忆小能手;写一写,硬笔书法展才华;画一画,经典漫画巧创作;演一演,吟颂诗文齐合作;品一品,撰写心得谈体会等。
(三)改革评价机制,有效推进经典诵读
学校形成“常态下的读经活动评价”机制。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抽查和活动检阅相联系、以阶段评价和学年度评价相综合,积极探索评价模式,推进读经活动的深入开展。
晨光明德小学
2012年5月12日
第二篇:2014西方诵读未来计划
西方文化经典诵读推动项目与未来计划
为使我明德小学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接受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同时,也吸收西方文化经典的精华,更进一步掀起学校西方经典文化诵读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着。
首先,我们建立了“明德读经”校园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学校读经活动。
组长:大队部辅导员
组员:三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五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三、四、五、六年级英语教师
其次,我们采用先期试点的方式体验读经,寻找方法,以点带面。本次活动我校让三、五年级学生全部参与作为试点班,以达到以点带面,全体提高的目的。
试点班要求做到:
1、保证时间,每周读经40分钟。
2、工作记录,试点班教师应对学生的读经情况认真做好工作记录,要记录读经计划进度的完成情况,开展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收集学生、家长等各种信息。
3、评选优秀读经小标兵活动。在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全面推广。
在西方文化经典诵读全面推行后,师生受益,家长满意,听者赞许。学校也因此为实施新课改找到新的切入点和融合点。针对西方经典一页是英文,一页是汉字,根据我校英语教师力量比较棒,为提高学生读经兴趣,我们由英语教师来辅导一边读英文,一边读汉字,双方对照,学生兴趣极高,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营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将此项阅读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沙塘明德学校
2014年4月
第三篇:总结西方史学史
第一章 古典史学(希腊史)
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因以记述希波战争为中心,故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这部巨著成了后世把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最早的一个范例。
2、修昔底德:古希腊史学家,被人们称作“政治史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把编年与记事结合起来,这本书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3、色诺芬:修昔底德之后至“修辞学派”盛行前,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希腊史》、《长征记》★和《经济论》(西方世界第一部经济专著)。
第二章 古典史学(古罗马史)
1、恺撒: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著有《高卢战记》,此书以第三人称记述。记述了高卢地区战争事的历史回忆录。战争实录,战争史,高史料文学价值。
2、李维:古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撒路斯提乌斯和塔西佗),西方第一位通史作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他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通史体例,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通史体例、垂训思想、文笔优美。
3、波里比阿:希腊人,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作《通史》(《罗马史》)。在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是希腊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他的史学特色是:历史眼界更为开阔,史学思想深化,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第三章 中世纪史学
1、圣•奥古斯丁:他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整个中世纪史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帝之城》还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端。
2、比德:“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是《英吉利教会史》,他重视史料的可靠性,发明和推广以基督出生年份为纪元的计算年代的方法“吾主纪念”。
第四章近代史学(1)
1、瓦拉:意大利人,在文献校勘学方面颇有成就,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瓦拉关于历史的种种看法为他的进一步研究准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揭穿了西方世界著名的一次作伪,为反对新教改革势力反对教皇制提供有利武器,唤醒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是内证校勘的范例。
2、马基雅维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著有政治学著作《君主论》和历史著作《佛罗伦萨史》,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思想。并以政治统治为目的的逻辑展开,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观是当时意大利史学的普遍倾向。
3、让·波丹: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史学思想家,代表作《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他对历史认识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从地理环境出发来具体历史进程的世界史三阶段学说。让·波丹关注地理环境对于人类历史的作用。对西方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4、博学时代:博学时代主要指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早期。历史学中的博学派指在博学时
代兴起的以整理和考证文献为表现形式的史学派别,波兰达斯派和圣摩尔派属于这一时期,其中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学术的最高水平,博学时代可以称之理性主义史学的“前史”具有“转型时期”或“过渡时期”的特点。
第五章近代史学(2)
1、孟德斯鸠: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杰出思想家,作品《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体现了其历史观点。其史观突出表现为理性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其历史观点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2、伏尔泰: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是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袖,最具影响的理性主义史学家。代表作有《路易十四时代》、《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彼得大帝统治时代的俄国史》等,在西方近代史学上,最先把文化史引入历史学领域,倡导“文化史观”,堪称近代社会文化史之滥觞。把理性主义放入历史研究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奠基人。
3、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由狄德罗主编参与编写。“百科全书派”关于社会政治史观与他们的唯物主义哲学密切相关,基本出发点是人,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人,并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杰出人物上。他们提出了一些使历史学不断深化的进步思想和百科全书这种编撰形式,但仍不能摆脱唯心主义的局限。
4、吉本: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可谓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5、哥丁根学派:它大体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在近代西方史学史上,它可以说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伽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等人。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6、维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被称为历史哲学真正奠基人,最主要著作《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简称《新科学》,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著名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他可以称得上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7、论述赫尔德的史学思想:赫尔德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类历史哲学思想》这本书中。
(1)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受三种因素决定,即所处地区的状况与需要,所处的时代及
其机会,人民的内在特征。
(2)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有机体,人类历史呈现一种有机的自然的演化,他认为人类历史发
展并不像理性主义说的那样美好。
(3)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演进阶段,即诗歌、散文和哲学。
(4)认为历史进化的目的是人道的实现,正义和理性是为人道。
但是他的史学思想也有一定的缺陷,过于讲求妥协与和谐,对历史的冲突评价不足。
第六章近代史学(3)
1、洪堡:德国重要史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家。曾担任教育部长,发起建立柏林大学。他对德国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借成立柏林大学之机将优秀史学家集中起来,使历史研究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他在柏林学院发表的题为《论历史学家的任务》的演讲,就德国史学的主流思想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总之,洪堡的表述揭示了这个特定时代对德国史学家的现实要求,而历史研究学者们也在各个方面贯彻这个思想。
2、边疆学派:美国史上一个以西部环境为背景,寻找一种新的解释,来解释近代美国文明与社会的发展之谜的学派,以特纳的《边疆在美国历史的重要性》为开端。尽管特纳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并不能对美国历史做出完整的解释。他突出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的重要性,但贬低东部和来自欧洲的影响,失之片面,有狭隘地方主义偏见,但他的边疆理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公认。
边疆论的主要观点:
(1)、关于边疆的定义,被视为一条线或波浪。把边疆扩张视为“文明”
(2)、西部自由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
(3)、这条不断向西移动边疆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等主要因素
(4)、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结果。
3、斯宾塞:他是继孔德又一证实主义史学,他认为人们通常认识的概念并非实在的,绝对的,而是现实世界的相对概念,他将主要精力改在对历史规律的解释上,他将生物学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及生物机体运动的原则引进社会现象的解释上,从而为种族优越论与阶段合理性找到了理论依据。
第七章近代史学(4)
1、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德国著名的史学家,兰克学派的创始人。他通过细心研究前人的历史著作,认为人们乐于引用权威的作品其实都是不可信的,真正负责任的研究必须利用原始档案和文献。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有机过程,在他心目中,除了这个世界之外,再也不存在其他任何世界。他在柏林大学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形成了德国史学中的兰克学派。王国维是第一个对兰克史学给予客观评价的人。兰克著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世界通史》等。
虽然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却不能将兰克史学当作客观主义史学的代名词,也不能将对客观主义史学的起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兰克的史学成就内。①强调史学研究的客观性,认为史学家应该严格按照史学来叙述,像法官审案那样,超然于历史事件之外,即便是枯燥无味,也在所不惜,反对在历史著述中,加入文学色彩。②重视原始史料,认为目击者的见证是最真实的史料,距离事件发生时间最近的人是最好的证据。
③对史实的辨析和考证,并提出了辨析和考证的方法,从史料外表发产生了时空,作者及经历进行考证,史料外表包括“书写材料”等等,考证史料内部,考察它的内容与客观事实是否相同。
④具有西欧中心论的思想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史观。
2、埃及学:19世纪西方学者对象形文字的研究,他的奠基者是商博良,经过他的努力,在1822年通读石碑上埃及象形文字,被认为是埃及学的领域中,其后继者马司伯车期间,发现了古王国时期,金字塔铭文,使埃及学获得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埃及学的发展为研究埃及及象形文字及保护埃及文物作出了贡献。
3、亚述学:是西方学者在西亚地区的考古发掘。首先,是两河流域北部亚述地区展开的,因此解读与研究楔形文字就以研究亚述学命名。这门学科,除了亚述还包括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
4、汉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学科。即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等的研究,大体兴起于欧洲启蒙运动所出现的第一次“中国热”。汉学分为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两类,分三阶段:游记汉学时期,传教士汉学时期,专业汉学时期。欧洲学者不断努力使西方产生了这个新学科。20世纪现代汉学在美国博兴。
第八章 现代史学(1)
1、“特洛伊木马”: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吕西安·费弗尔说:亨利·贝尔所创办的《历史综合评论》,是安放在传统史学营垒中的一匹“特洛伊木马”。生动地说明了贝尔所创立的历史综合学派在批判传统史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贝尔旨在建立一种与传统史学相异的新史学,冲破了原来的史学传统,要克服传统史学中的狭隘性和封闭性。贝尔倡导跨学科综合研究,试图把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统一起来。
2、年鉴学派:法国现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由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于1929年创立,它得名于1929年发刊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简称《年鉴》。关于年鉴学派的发展脉络,人们通常把它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创建阶段(1929—1945年)、发展阶段(1945—1968年)和转型阶段(1968年至今)。对总体史的追求,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回溯复原方法的运用,对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特点的关注,对各种文字与文字史料的广泛采用等,所有这些都注入到年鉴学派的研究模式之中,也为现当代法国史学乃至世界史学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年鉴学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罗代尔,他的长时段理论将历史分成长时段历史、中时段历史和短时段历史。三个层次。
3、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时至今日虽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他在现代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不可动摇。
4、斯宾格勒: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家和历史哲学家,著有《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认为每一文化都有各自的“基本象征”;每一种高级文化皆“各自独立”地走完其生命历程,都要经历三大发展阶段:前文化阶段,文化阶段,文明阶段。在西方他所表露出的文化形态理论及其悲观思想都会带上特有的历史或文化宿命论。文化形态史观的开创者是斯宾格勒,其著作是《西方的没落》。汤因比发展了他的学说,著有《历史研究》。
5、克罗齐:意大利著名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和美学家,而且是世界性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他的史观被称为“伦理政治史观”。是20世纪批判的历史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名论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认为,人们研究和撰写历史总是从现实的兴趣出发,为当前目的服务的。
第九章 现代史学(2)
1、布罗代尔时代:布罗代尔1902年—1985年,法国新史学的巨擘,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前人与年检学派第一代史家史学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发展与创造,以至1945-1968年这一阶段被称作“布罗代尔时代”他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层次,三层分立模式即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他的三种历史时段理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事件时间。布罗代尔对西方近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E·P·汤普森: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被人们誉为是“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注下层,关注被忽视得大多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历史写作,从文化角度审视、分析历史,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是一部开创史学新学派的奠基之作。书中揭示了“阶级是社会与文化的形成,其产生过程只有当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自我形成时才能考察,若非如此看待阶级,就不可能理解阶级”。
3、历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
4、“全球史观”: 是由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直接导源于1955年他发表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一书。全球史观主要有两个观点:其一,“全球历史观”要公正地对待与评价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明,抛弃了西欧中心论的成见与偏私。其二,用“全球历史观”重构世界历史,要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抛弃了传统的国别汇编(或列国志)的世界史框架结构。
5、《当代史导论》:作者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长久以来对世界史进行理论思考的结晶,是当代西方勃兴的世界史整体研究新潮流的具体反映。具有显著特点,从世界整体,而不是从某个国家或地区来考察当代世界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开拓了当代史研究的视界,拓展了研究领域;方法上的革新,即用辽阔的“全球性的眼光”考察视界。
第十章 现代史学(3)
1、微观史学:微观史学是指从事这种研究的史学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涵盖辽阔地域,长时段和大量民众的宏观过程,而是注意个别的、具体的事实或地方性时间。研究方法上他们改变研究员则,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个体。微观史学在力图克服新史学弊病时显示了自己的成就,但同时仍不能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
第四篇:诵读总结
桃江学校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读书节活动已经在我校顺利开展了一个多月时间,读书已成为每位老师和学生的一种习惯。古诗词更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连绵千里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品味诗词精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桃江学校于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下午在教学楼前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
一、比赛情况
本次比赛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诵读。同学演绎得十分精彩,快节奏式背诵、接龙式背诵、表演式背诵、唱歌式的背诵引得每一位小听众兴趣盎然,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的节奏拍手,和着他们的韵律一起背诵。第二个环节——集体背诵。一至八年级的全体同学依抽签决定背诵那首古诗词。第三个环节——个人背诵课外古诗词。每班任意抽查多名同学。第四个环节——优秀古诗词默写。由语文老师确定1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位同学默写2首。
二、不足之处
1、很多古诗词言简意赅,诗意深远,如果诵读形式单调乏味,就很难保持学生诵读兴趣。
2、有些班级准备不足,服装不统一。
3、小支持人声音不宏亮。
三、改进措施
1、在语文教研组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探讨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2、加强班主任的参与意识,要求班主任积极协调语文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能力。
3、老师在选小支持人时可以全校范围,不应该局限本班。
评委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打分。通过本次活动,涌现出了多名优秀的朗诵古诗词的同学,三(2)班、四(1)班、八(2)班获得朗诵古诗词一等奖集体。本次比赛开展得十分顺利,这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诵古诗过程中的辛苦付出。此项活动是我校开展的读书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一个阶段性的检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古诗词诵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沐浴古典文化的恩泽,享受诵读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西方园林史总结
西方园林史总结
三.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特征 修道院(一.修道院(寺院)园林 修道院 寺院)基督教徒最初是利用罗马时代的一些公共建筑,如法院、市场、大会堂等作为活动场所;以 后效法被称为巴西利卡(Basilica)的长方形大会堂的形式来建造寺院,称为巴西利寺院。前庭(Attrium):有喷泉或水井,供人们用水净身。硬质铺装,上置盆花或瓶饰。中庭:为拱卷式,墙上有壁画,中庭由+字形路分为四块,种植草坪,点缀果树和树木。二.城堡园林 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 便于防守,城堡建在山顶 带木栅栏土墙 内外干壕沟围绕 高耸、碉堡市中心建筑作为住宅 11 世纪后 诺曼人(Norsemen)征服英格兰,**减少 石造城墙 护城河 城堡中心有住宅 13 世纪之后的城堡 由于战乱逐渐平息和受东方的影响,享乐思想增强。城堡结构发生变化。变为开敞、适宜居住的宅邸结构。15 世纪后,则变为专用住宅。城堡内有宽敞的厩舍、仓库、供骑马射击的赛场、果园及装饰性花园等。四角带有塔楼建筑围合出方形或者矩形庭院。城堡外围仍有城墙与护城河,入口处架桥。庭园位于城墙之外。城堡庭园的构成 庭园布局简单,有栅栏或矮墙围护。除方形花台之外,主要为一三面开敞的龛座,上铺草皮,用作坐凳。有泉池,充满欢乐气氛。树木修建成几何形。较大庭园中,设有水池,放养鱼与天鹅。中世纪西欧园林特征 1.游乐园(Garden of Pleasure)园林:寺院园林与城堡园林都由实用→装饰性与娱乐性。2.迷园:用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3.开放型结园(Open Knot Garden)与封闭型结园:用低矮绿篱组成图案的花坛,空隙不种 植物者为开放型,种植物者为封闭型。4.小型猎园:在大片的土地上围以墙垣,内种树木,放养鹿、兔以及鸟类的小型动物供狩猎 游乐。中世纪(中世纪(5-15)伊斯兰园林)波斯伊斯兰园林 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4 世纪,正是《旧约》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波斯的园林,除受埃及、美 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影响外,还受《创世纪》中„伊甸园‟的影响。以公元 6 世纪就已出现的波 斯地毯上描制的庭园为例。它是后来发展的波斯伊斯兰园、印度伊斯兰园的基础。地理气候,多贫瘠高原,气候严酷,水成为庭园中重要要素,水的设施支配了庭园构成.宗教古波斯拜火教,伊斯兰教,对宗教中天国的向往.国民性,绿荫树密集高大土墙内侧,独占感,防御外地.小庭园,矩形,两条垂直相交与庭园地面园路分为 4 个部分,交叉点,设置潜水池或凉亭.小庭园高燥酷似西欧修道院的回廊式中厅.波斯伊斯兰园林的影响要素 波斯的造园是在气候、宗教、国民性这三大影响下产生的。气候:地处风多荒瘠的高原,气候严寒酷暑,因而水成了庭园中的最重要因素,蓄水池、沟 气候 渠、喷泉在园林中起支配作用。宗教:拜火教认为:天国为一巨大无比的花园,有金壁辉煌的苑路、果树及盛开的鲜花,用 宗教 钻石与珍珠造成的凉亭等。因而,庭园中栽培果树与花卉,设置凉亭。国民性:喜好绿荫树,将绿荫树密植在高大的围墙内侧,获取独占感与防御外敌。国民性 波斯园林与伊甸园传说模式有关。1.十字形水系布局。如„伊甸园‟分出的四条河。2.有规则的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3.栽培大量香花。4.筑高围墙,四角有了望守卫塔。5.用地毯代替花园。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阿尔罕布拉(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苑)该宫建于公元 1238-1358 年,位于格拉那拉(Granada)城北面的高地上。此宫建筑与庭园 结合的形式是典型的西班牙伊斯兰园,它是把阿拉伯伊斯兰的“天堂”花园和希腊、罗马式中 庭(Atrium)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西班牙式的伊斯兰园,西班牙称其为„Patio‟式。1.由四个 由四个„Patio‟和一个大庭园组成。四个为:桃金娘庭园,狮子院,林达拉杰花园,柏树庭 和一个大庭园组成。由四个 和一个大庭园组成 园与帕托花园。2.桃金娘庭园(Court of the Myrtle Trees)桃金娘庭园(桃金娘庭园)皇帝朝见大使举行仪式之处。3.狮子院(Court of Lions)狮子院(狮子院)后妃的住所。4.林达拉杰花园(Limdaraja Garden)林达拉杰花园(林达拉杰花园)后宫,中心放置伊斯兰圆盘水池喷泉的„Patio‟类型。5.帕托花园(Partle Garden)帕托花园(帕托花园)不属于„Patio‟园,属于一台地园。„Patio‟园林的特征 1.建筑位于四周,围成一个方形的庭园。建筑形式多为阿拉伯式拱廊。装修装饰十分精细。2.位于中庭的中轴线上,有一方形水池或条形水渠或水池喷泉。3.在水池、水渠与周围建筑之间,种以乔木、灌木,其搭配数量各不相同。4.周围建筑多为居住之所。有些地方将几个庭园组织在一起,形成„院套院‟,这一点与苏州 园林相似。特色:树高 2.6~3.0m 树下埋入地面下 1.6~2.4m 印度伊斯兰园林 4000 年前,古印度民族的雅利安人,印度河领域 →恒河领域,古印度文化之花-古印度美 术时期-佛教美术 古印度园林的主要要素: 古印度园林的主要要素: 1.水:装饰、沐浴、灌溉 2.凉亭:装饰与实用(夏季炎热)3.绿荫浓树与荷(莲)花:遮荫需要 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发展历程 1.巴布尔时代的园林 2.胡马雍时代的园林 3.亚克巴时代的园林 4.查罕杰时代的园林 5.沙·贾汉时代的园林 泰姬陵简介 沙·贾汉王为爱妃穆姆塔慈·马哈尔建造的泰姬陵是印度陵墓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为一座平坦的园林。其主要建筑不位于庭园中心,而是偏向一侧,即在通向巨大的圆拱形天井大门之 处,开辟了与水渠垂直相交的大庭园,迎面而立的大理石陵墓的动人的形体倒映在一池碧水 之中。1.十字型水渠四分园。2.建筑屹立在退后的高台上,重点突出。3.做工精细,整体协调。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约公元 1400-1650 年)15 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欧洲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公元 14、15 世纪是早期,16 世纪极盛,16 世纪末走向衰落。当时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有商船和北非、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黑海延岸进 行贸易。政权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工场主等把持。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与发展其 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教会精神、封建文化,开始提倡古典文化,研 究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利用其反映人肯定人生的倾向,来反对中世纪的 封建神学,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意识。意大利城市一时学术繁荣,再现了古典文化,并借以发 挥,所以将此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克累森兹,阿尔伯蒂,但丁,薄咖丘.这正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兴起,而不是奴隶制文化的复活。文艺复兴的这种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与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发挥 人的才智,对现实生活取积极态度。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在文学、科学、音乐、艺术、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碦累吉奥别墅(碦累吉奥别墅(V.Careggio))方形庭园,用直线分为几个小区,每个小区做成草坪.圆路末端,放置凉亭.绿廊 阵列树.放置陶罐,花台,花园中拼主人名字.卡法鸠罗别墅(卡法鸠罗别墅(V.Cafaggiolo))费索勒的美第奇别墅(费索勒的美第奇别墅(V.Medici at Fiesole))波吉奥·阿 卡亚诺别墅 卡亚诺别墅(波吉奥 阿·卡亚诺别墅(Poggio a Cajano))萨尔维亚提别墅(萨尔维亚提别墅(V.Salviati))初期:模仿古罗马样式带有古代特征,细部及建筑物处理上可见到中世纪别墅特征(位置选择, 场地划分,技巧保持文艺复兴时期)独到之处.特征:人们不将植物作为造园材料来使用,而是从园艺的角度来观赏植物.特征 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庄园(园林)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庄园(园林)特征 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可以远眺前景→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多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风格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建筑与庭园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绿丛植坛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花纹简单。16 世纪以罗马为中心.文艺复兴中期意大利庭园特征 16 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1.有中轴线贯穿全园 2.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4.建筑有时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5.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等,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6.植物造景日趋复杂 7.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15 世纪初,人文主义运动兴起古代复兴活动,使别墅建筑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兴盛。16 世纪以来,文化中心移至罗马,意大利式别墅庭园成熟。庭园文化成熟时,建筑与雕塑向巴洛克(Baroque,奇异古怪)方向转化,半世纪后,即从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庭园进入巴洛克时期。1.庭园洞窟 庭园洞窟 原为巴洛克式宫殿的一种壁龛形式,造成充满幻想的外观,后被引入庭园。庭园洞窟采 用天然岩石的风格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与英国风景园的模仿自然手法不同,前者在于标新立异,后者是真正来自 酷爱大自然的观念,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产物。2.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 水魔术法(Water magic): 水剧场(Water theatre):用水力造成各种戏剧效果的一种设施。水风琴(Water organ):利用水力奏出风琴之声,安装在洞窟之内。惊愕喷水(Surprise fountain):平常滴水不漏,一有人来便从各个方向喷水。秘密喷水(Secret fountain):喷水口藏而不露。3.滥用整形树木。形态愈来愈不自然。利用整形树木做成的迷园,也是当时流行的烦杂无益 滥用整形树木。滥用整形树木 的游戏之物。4.线条复杂化。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线条复杂化。线条复杂化 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意大利庭园的总特征 意大利庭园为台地建筑式园林。立面特征:台地由倾斜部分与平坦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城市近郊别墅因坡度平缓而层数少 占地面积广;乡村的别墅相反。尽可能将建筑建在高处,但有时位于中部,有时位于低处。平面特征:以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庭园的轴线。有时庭园的轴线垂直或平行于建筑物的轴线。有时会有副轴线。庭园的细部通过轴线对称的布局。以花坛、泉池、台地为面;园路、阶梯、瀑布等为线;小 水池、园亭、雕塑等为点。都强化了对称性。色彩:以常绿树为主色调,其间点缀了白色的各种石造建筑物、构筑物及雕塑。丛林与花坛 部分采用了明暗对比的巧妙处理。意大利庭园的总特征 1.园门:宽敞,安装铁花门扇,门柱顶上有装饰。2.台地:多为斜坡上建成,有时在平地上堆成。3.阶梯:阶梯各种各样。4.栏杆:台地边使用,有时为池泉与花坛周围。5.庭园植物:以树木为主,或地栽,或盆栽。6.喷泉:意大利庭园的象征。7.壁泉:设在当土墙上的喷水。8.阶式瀑布 9.池泉:水的静态美,有时设喷泉。10.雕塑与花瓶:非常重要的庭园小景物。11.铺地:16 世纪才出现,形式多样。12.庭园剧场:以草坪为舞台,以整形树木作背景,周边用整形树木围起来。13.卡西诺(casino):修养娱乐建筑,相当于现在的小型美术馆。对法国园林的影响 1495 年,查理八世到意大利“那波里远征”,军事上失败,但带回了意大利的艺术家、造园 家,改造了城堡园,后在布卢瓦建台地式庭园,但仍围厚墙围起的城堡式。从法兰西斯一世至路易十三(约 1500-1630),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发展了法国 的文艺与园林,培养了法国造园家。帕西里/塞尔/莫勒/家族 刺绣花坛:是将黄杨一类的树木成行种植成刺绣图案一般,是最美丽的一种花坛.路易 13 时期 这种花坛中常种植花卉培植草坪.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勒.诺特尔 设计的花坛.水剧场:是一个半环形的建筑物,大多靠着土墙,有一列很深的岩洞,洞里立雕像,水以各种方式, 从各个角度在洞里喷,淋,溅,洒.在意大利巴洛克的建筑师喜好玩弄水.罗马 3 大别墅 法尔纳斯/埃斯特/兰特别墅.对荷兰的影响 荷兰式庭园 17 世纪法国园林 勒诺特尔 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该庭园是马扎然内阁财政部长富凯(Fouquet)所造壮丽宫殿的附属庭园,它采用了一种前 所未有的新庭园形式,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要素:长轴轴线,大镜面水池.刺绣花坛.园中园,尝试.1662-1663 年路易十四让勒诺特尔规划设计凡尔赛宫,他提出要建造出世界上未曾见过的花 园,要超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阿尔宫。110w m2.建筑 11wm2 园林 100w m2.轴线向后延伸,贯穿并且独占全局.该园位于巴黎西南 18km 处,共建设 20 余年,1689 年完成,1682 年路易十四把政府迁至如 此。1.大规模 2.突出纵向中轴线 3.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大运河 4.均衡对称的布局 5.创造广场空间 6.丛林背景 7.以水贯穿全园 8.采用洞穴 9.遍布雕塑 10.建筑与花园相结合.造园特点: 1,花坛,六种花坛.刺绣/组合/英国式/分区/柑橘/水/ 2 丛林/3 树篱/4 花格墙/5 喷泉/6 水渠/7 雕塑.意大利园林与法国园林的对比 1.意大利庭园属于台地建筑式园林,而法国园林为平面图案式。2.二者全为规则式,但意大利庭园有立体的堆积感,法国园林有平面的铺展感。3.前者的选址大部分为高爽干燥的丘陵地带,后者为风景特别优美的场地,有的造在沼泽性 低湿地。4.前者须从高处俯瞰,后者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线,或设水渠,展现出意大利式 庭园中无法见到的恢宏的园景。中法园林.对立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哲学 中法园林 对立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哲学.对立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哲学 1 一个自然,一个几何.2 建筑地位和作用不同.3 中国,抒情出世,法国,理性入世.4 维护的不同.明显特点: 明显特点 1 大 2 布局象建立在封建等级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3 主轴线大大的加强,不仅是集合对称轴,而且变成活动和艺术中心 法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关系 1 高卢时期,法->罗马式,都是意大利式,多层平面布局几何构图.2 形成的特点.17 世纪下半叶.3 理论基础出源于意大利纯粹的唯心主义转化为宫廷文化的唯理主义.4 法古典主义,比意大利更几何化.前期法造园艺术: 前期法造园艺术 1 世纪到 4 世纪,罗马的高卢行者,罗马式庄园,建筑庄园.中世纪园林,修道院和王公贵族府邸,这个布局是前身 特征: 特征 1 修整过的树木流行.2 向游乐方向转化 3 机械技术使用 4 外向性园林 5 与园林森林发生关系,天然野趣.6 植物丰富,多观赏性类植物.文艺复兴对法国影响: 文艺复兴对法国影响 法国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得到触发,巴塞罗和杰罗姆,对法国造园艺术有发展贡献.表现在: 1 花园建筑由哥特式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式, 2 有雕塑做点缀.3 方格是绣花式植坛.成为法国园林一绝.4 岩洞,柱式,拱券,模仿山崖, 5 台地占主导.6 形成河流开阔水面.分台,无统一的轴线,没有以建筑为主的统帅格局.法国园林特点: 法国园林特点 1 没有摆脱实用的要求, 2 台地中间的观赏为主,内容为主,面积不大,种药,果园.3 江有围墙,无构图关系.4 缺少统筹作用.16 世纪中叶,花园纯粹观赏,少园林.17 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的道路/<原则造园>步阿依索 著作/古典风格主义.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 崇高理性精神,高贵伟大,(体现君主的.)力求 2 者统一.2 以规范化的柱式为建筑设计的基础,追求形式清晰,准确.3 等级体现主次分明.4 君主伟大.勒时期和意大利时期区别 1 尺度大/2 功能上的变化/3 水的处理,法,静水.面积大,水镜,意,动水./4 地形,平缓./5 植物,深 邃./6.意.全绿做铺.以砂石为底,法,引入.但流行用鲜花为底.17 世纪法国园林 一.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二.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三.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在欧洲的影响 一.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 17 世纪后半叶左右,勒诺特尔(Le Notre Andre)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 式的结束。? 勒诺特尔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才华横溢,后世称为„宫廷造园家之王‟。使法国 园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代了意大利园林而风靡整个欧洲。? 当时,德国发展受阻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英国因清教徒厌恶华美的思想作崇,发展十分缓慢,唯有法国步入高度发展的时期。勒诺特尔 ? 1613 年 3 月 12 日生于巴黎的园林世家,祖父是宫廷造园家,父亲是宫苑管理人。? 13 岁师从宫廷画家西门?沃韦特,受益匪浅,同其他艺术巨匠接触。? 与父亲一起工作,掌握了造园与园艺的实际技术。管理西班牙茉莉与桑树的树篱。? 与富家女子结婚,有机会接触到上层社会。勒诺特尔的成名 ? 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 该庭园是马扎然内阁财政部长富凯(Fouquet)所造壮丽宫殿的附属庭园,它采用了一种前 所未有的新庭园形式,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 位于巴黎市郊,始建于 1656 年,南北长 1200m,东西宽 600m。创造出体现权贵将自然变 化和规则严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这个设计思想与手法为凡尔赛宫园林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该园主要特点: 1.大轴线简洁突出 2.保留有城堡的痕迹 3.突出有变化有层次的整体 4.满足多功能要求 5.雕塑精美 6.树林茂密 凡尔赛(凡尔赛(Versailles)宫)? 1662-1663 年路易十四让勒诺特尔规划设计凡尔赛宫,他提出要建造出世界上未曾见过的 花园,要超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阿尔宫。? 该园位于巴黎西南 18km 处,共建设 20 余年,1689 年完成,1682 年路易十四把政府迁至 如此。凡尔赛(Versailles)宫 1.大规模 2.突出纵向中轴线 3.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大运河 4.均衡对称的布局 5.创造广场空间 6.丛林背景 7.以水贯穿全园 8.采用洞穴 9.遍布雕塑 10.建筑与花园相结合 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勒诺特尔在园林史上所起作用:勒诺特尔出现之前,意大利庭园已经渡过了它的辉煌时代,而表现出愈演愈烈的巴洛克式倾向。勒诺特尔将变化无常、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倾向一扫而空,给园林设计带来了一种优美高雅的形式。意大利园林与法国园林的对比 1.意大利庭园属于台地建筑式园林,而法国园林为平面图案式。2.二者全为规则式,但意大利庭园有立体的堆积感,法国园林有平面的铺展感。3.前者的选址大部分为高爽干燥的丘陵地带,后者为风景特别优美的场地,有的造在沼泽性 低湿地。4.前者须从高处俯瞰,后者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线,或设水渠,展现出意大利式 庭园中无法见到的恢宏的园景。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1)1.花坛:(1)刺绣花坛:刺绣图案(2)组合花坛:(3)英国式花坛:一片草地或者修建成形的草地。(4)分区花坛:由对称形的造型黄杨树构成,这种花坛中丝毫不见草坪或刺绣图案的栽植。(5)柑桔花坛:花坛中种满了桔树及其它灌木。(6)水花坛:环抱在草坪、林荫树、画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来构成的花坛。2.丛林(bosco):一种方形的造型树木种植区。(1)滚木球戏场:树丛中央辟出一片草坪,在草坪中央设置喷泉等,这个草坪的周围只有树 木、栅栏、水盘。(2)组合丛林:设有圆形小空地。(3)星形丛林:附属在道路两侧,道路呈星形。(4)V 形丛林:在草坪上将树木按每组五棵地种植成 V 字形。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3)3.树篱: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厚度为 0.5-0.6 米,高而规则,且相互平行。树种有黄杨、紫杉、米心树、鹅耳枥等。4.花格墙: 5.喷泉与阶式喷泉:流水的动态实乃生机勃勃的庭园之魂。如凡尔赛宫中有:水花坛,金字 塔喷泉,拉托那喷泉,萨索利喷泉,阿波罗喷泉,尼普顿喷泉,水剧场等。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勒诺特尔式法国园林的特征(4)6.水渠:维康府邸庭园中的水渠为横向的轴线;凡尔赛宫中的水渠呈十字相交。水渠使庭园 宽阔,并提供娱乐活动空间。7.雕塑:出现了不少与庭园的气氛相吻合的作品。法国园林对俄国园林的影响 彼得霍夫园(Peterhof)? 该园位于俄国圣?彼得堡市的西南郊区,建于 1715 年,是彼得大帝的夏宫,由勒?诺特尔 的弟子设计。? 宫殿建筑群位于 12m 高的台地上,沿建筑中心部位布置一条中轴线直伸向海边,建筑平台 下顺此轴线作一壮观的叠瀑。德国(海润豪森 Herrenhausen)宫苑 此宫殿建在汉诺威城近郊,其庭园部分由勒诺特尔设计,另外的法国人筑造而成。英国(圣?詹姆斯园 ST?James)查理二世很喜爱勒诺特尔式园林,曾写信给路易十四,邀请勒诺特尔来英国,1678 年勒诺 特尔访问了英国。他进行的第一个园林设计,就是改造圣?詹姆斯园。意大利(卡塞塔 Caserta 宫苑)该园建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附近的卡塞塔小城。勒诺特尔曾访问过意大利,其影响波及 意大利的南北方,北部的园林都已荒废,唯此宫苑尚完整的保存在南方。法国园林明显特点: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建立在封建等级之上的君主专制整体的图解/主轴线大大加强不仅是几 何对称而且变成活动和艺术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