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艺术欣赏课后总结
以前总是听人说起什么印象派,抽象主义,还有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风格,对于我这个理科生这些所谓的专业名词我简直就是个“门外汉”,每当听到身边的人谈起与西方艺术相关的话题时我只能在一旁当做听众,甚至避而远之。当得知有《西方艺术欣赏》这样一门课程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愉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西方艺术欣赏课。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想要获得艺术的享受,首先要做一个有有艺术修养的人。”那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呢?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课的时候,老师为我播放了《名师讲坛》,清华大学的杨琪教授,第一堂课就为我们解答了什么是艺术欣赏?如何进行艺术欣赏?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我们看了一些艺术作品,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引导我们思考,体会作品的精神,还有作品之外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每一件作品。
艺术的美妙有时候并不在于它有多么写实,而在于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感受,欣赏艺术作品有时不只在作品本身,还在于画外,由作品引发出来的思想感受。而艺术家之所以成为大师或是大家,不仅仅在于他拥有高超的创作技巧,更在于他具有独树一帜的思想。在古今中外这样的名师大家比比皆是,比如说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作品刚刚问世就受到了学院派的抨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西方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艺术作品。老师生动的讲解,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文化花园。在花园中,我们见到了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的巴洛克建筑;有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哥特式建筑;建筑的形式服从它的功能的功能主义建筑;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古典复兴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的古罗马建筑;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的罗曼建筑;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的洛克克风格的建筑;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的文艺复兴建筑;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我们又如同坠入时光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见到了原始人用其最简单的方法来产生艺术作品。我们来到文艺复兴时期,感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
在课上我还认识了很多西方的艺术大家,比如梵高、莫奈、毕加索、还有达芬奇。在没有上过《西方艺术欣赏》课时,要是与人谈到达芬奇,我只知道他只是一名画家,对于他生平的故事我也只是从小学课本中知道画鸡蛋的故事,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我更加的看不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他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时至今天,达·芬奇的地位也难以被撼动半分...听着他们的生平故事,我不由得心生向往。于是我课下还专门找来了《达芬奇密码》的电影,我想我已经被达芬奇的才气与超越时代的思想折服。
学习这门课程,使我懂得了很多。至少现在我懂得了古埃及艺术、古罗马艺术、古希腊的艺术的特点。我不再麻木,当我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我会细想一下,这个建筑物是哪种风格的,这种风格的起源和发展。以前每天看到很多名画,我只会感叹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而现在,我除了感叹,我还会放飞思绪,联想到这名画出自哪位名家,它的艺术风格,它的创作背景。当我看到不同的逼真的雕塑,我会想想其创作的意义。我会想象到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第二篇:西方舞蹈艺术欣赏
西方舞蹈艺术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经济与贸易学院 08级物流工程二班 梁丰 200830681077 内容摘要:本论文从一个方面阐述了芭蕾舞作品《天鹅湖》,通过具体的分析,旨在说明在该舞剧中,作品如何结合音乐,创造艺术形象,同时借音乐表达最真实的自己,而具有更高一层的精神意义。
关键词:天鹅湖;音乐;芭蕾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
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
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
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活跃的尾声,奥杰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单足趾尖旋转和迎风展翅等优美的舞姿,结束了丰富多彩的天鹅之舞。
天鹅的舞蹈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已经迫近奥杰塔和她的同伴们要变为天鹅的时刻,邪恶的洛特巴尔特又出现了。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第三篇:艺术欣赏总结
书画艺术欣赏活动总结
活动简介:
此次是一次面向社团内部成员的书画艺术欣赏活动,活动于3月21日在信息管理校区2103教室成功举办。虽然活动开始前的宣传工作,由于个别原因,没有做到位,但还是得到了本社成员的热情参与。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书画艺术的放映,使社员们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体会到了书画艺术是独特魅力,坚定了他们学好书画艺术的决心,提升他们的书法绘画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活动主题:
展现艺术个性,提高书画水平
二、活动宗旨:
为了丰富本社成员的课余生活,弘扬中华书画文化,提升他们的书法绘画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不足与欠缺:
1、有个别迟到现象发生,多媒体都播放了,陆续还有人进来
2、现场纪律保持的不是很好,一会好一会乱
3、音响设备表现不是很好,音量太小
4、前期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
四、改正措施:
1、制定更加严格的迟到签到制度,迟到三次算一次旷会
2、安排自律部成员,专人专责,分散在现场的各个角落维持纪律
3、设法借到更好的音响设备
4、提前预备多套宣传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活动心得:
本次书画艺术欣赏的成功举行,为本社团爱好书法和绘画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继承和弘扬了传统的国粹文化艺术,促进了社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练习书法绘画的热情,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以本次书画艺术欣赏为契机,同学们一定能更加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做好国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递者,让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我们手中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书画协会
2012年10月27日
第四篇:艺术欣赏实践总结
艺术欣赏实践总结
艺术欣赏实践总结1
20xx年5月29日,我参加了20xx(第三届)杭州艺术博览会。这次的展会,包含了意大利当代艺术、杭州当代艺术、中国数字艺术等。参展的单位很多,活动占地面积较大,内容丰富,是一场视觉盛宴。
在会产中参观了约3个小时,收获很多。虽然,以自己的鉴赏能力,还不能真正地透析作品的本质意义,但多多少少能凭自己的想象,与画面结合,阐述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我想,这是一种进步。
在诸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意大利的艺术作品。鲜艳饱满的画面颜色,与时俱进的作品主题,深刻内敛的表现手法,精致的布局,皆让人印象深刻,驻足欣赏。
其中,《马林可尼》、《遥远的马林可尼》这两副组画令我印象很深刻。“看人看脸,看脸看眼,看眼看神。”透过两幅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一幅是婴孩时期,一幅是青少年时期。婴孩时期孩子的眼睛清澈透明,显得纯洁而对世界充满了憧憬;长大之
后的马林可尼,有着漂亮的双眼皮与精致的面庞,眼
神中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另外,此次展出,我看到了中西艺术文化的交融。当代中国艺术家借鉴了西方的绘画艺术,结
合中国特色和个人特点,创造出心的画风。如杭州画家方免衰,受著名书画家陆维建的影响,研习东方绘画,并在80年代初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得到西方美术教育,创造了“乱线画”。他的画一中国画的灵魂线条为核心,随意涂写,利用色彩线条的纵横交错来营造形象。近看抽象,远看具象。
画家米蓝尼的作品也很独特。他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布局出一个乡镇的各种建筑物,画面紧凑而有序,颜色的选择温暖而令人感觉安静。
除了美术作品外,在另一块展区,有许许多多的雕刻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
流连忘返。
总之,通过这次的参展活动,我拓展了见识,讲艺术欣赏付诸于实践。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很多。
艺术欣赏实践总结2
艺术实践是艺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艺术实践是艺术专业知识延展的最好方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精心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对促进艺术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学生艺术赏析水平相当重要。
一、明确艺术实践目的
艺术实践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练课堂所学基本知识。要搞好实践,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首先,艺术实践是艺术专业知识的强化与补充,虽然各自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上是一致的。其次,艺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但这与专门的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艺术实践是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机会探索艺术规律,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寻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对于学生来说,充分的实践训练是学生感受和体验大自然,
寻找生活与艺术的衔接点,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
二、拓展艺术实践形式
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实践的意义在于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过程中艺术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与检验,通过艺术实践拓展学生艺术知识面,增加艺术知识的横向联系。具体来说,面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尽可能借助艺术实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如:观看电视、录像,展示图片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去”,观赏触摸社会生活中众多的、色彩缤纷的艺术作品,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的领悟;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每学期定期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书画家王延林老师来校作《如何欣赏书法与绘画艺术》的专题讲座,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卫平老师来校作关于电影欣赏的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层次。作为学生来说要重视艺术实践: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尽量多看多听,尽可能多观摩一些艺术汇展,多看一些影视、戏剧、舞蹈,多听一些音乐,来印证自己学到的知识;重视网上自主学习:本班自建资源上的教学要点、PPT课件、导学入门、补充资料等,是教材学习内容的补充;而市电大主持老师的导学辅导内容丰富多彩,更是吸引人,要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文字教材和形象直观的录象教材,进行自学。面授教师心得体会文章和参考书籍篇目,更是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天地的钥匙。
三、拟定艺术实践计划
艺术实践计划是指导和安排学生艺术实践的基本依据。系统性、目的性明确的实践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艺术知识,有目的地进行艺术实践非常重要。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是艺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考虑教学进度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艺术实践教学计划,才是艺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应该对学生和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艺术实践要实现的目的、时间内容和活动方式都是必须列入计划的内容。《艺术欣赏》与《艺术学概论》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具体要求,包括艺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时间、内容、教师的安排都在网上网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中明确标示,使学生心中有数。而在《艺术欣赏》与《艺术学概论》实践教学计划中,也明确开列出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践思路、实践引领、资源支助也有具体的说明。
四、探索艺术实践的方法
(一)、带任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前召开实践动员会,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与年级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规定具体的作业量,任务中适当考虑一些文字性的感想、体会、日记、小型座谈会等内容,这样会对学生有较大帮助。比如,让学生参观了陆家咀东方明珠等五大建筑艺术或者世博会观摩回来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畅谈建筑艺术的魅力。
(二)、结合艺术实践要求配备相应教师艺术实践指导安排适合的指导教师十分关键。由于该课程的面授课教师不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所以要上好这两门课,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为了提高艺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特地邀请了华师大专职教授来学校为学生讲课,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妙趣横生的话语,体现艺术功力的现场示范(如王延林先生当场泼墨挥毫为学校书写条幅,陈卫平先生模仿电影中人物的对白等)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拓展了视野,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获益匪浅。许多学生说:学校这样的安排,就是好!
(三)、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艺术实践座谈会是总结实践经验,表达学生实践体会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展现学生实践成果的一个方面。通过总结座谈,了解学生参加实践的感想和对实践的要求,对教师进一步搞好实践指导,制定新的实践计划非常重要。实践座谈是学生与教师间建立的对话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座谈、对话、答疑等,对实践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进行梳理,不断改进艺术实践,提高艺术实践的质量。
我们的艺术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艺术实践对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创新意识以及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模式。我们应该着眼未来、切合实际,进一步探索艺术实践的方式方法,这也是《艺术欣赏》与《艺术学概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艺术欣赏实践总结3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2至11月25日实习地点:云梦山实习目的:摄影采风
20xx年11月22日早上八点半,我们登上了去云梦山实习的大巴。在大巴上我们有说有笑,由于晕车的缘故,不久就有人开始抱怨和出现晕车反应,中途因为山路的缘故,同学们需要下车步行过去,对于晕车的.同学这无疑是一道特赦令,山上风很大却很清新,吹在脸上很是舒服。对于我们这些山外面的孩子来说这里真是太新鲜了,所以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就开始忍不住要拍照了。
中午十二点多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荒凉和破败,新奇感油然而生。我们快速的选好房间开始收拾东西,但当中午开饭时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们是在大山里:馒头加大锅菜,这是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的,顿时怨声载道,有的甚至开始怀念学校食堂的饭菜了。
20xx年11月23日早上,我们早早起床吃过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向村子里进军,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就如同鬼子进村扫荡一般。我们带着新奇与好奇不断地拍照,感受乡土气息,回忆童年,不断地寻找共同点,然后再意味深长地说上一句:“原来我们虽然相隔甚远但还是拥有共同的童年可以追忆的”这样的感慨
可曾想起了我们年迈的、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呢?
《星火》中的风土气息居然在这里也能感受得到,虽然和家乡差距很大,但不变的是那种农村人的淳朴!
相信农村走出来的我们,从这张照片都能想起点什么吧
由于第一次来这里,四面环山,大家没有在村里逗留太久就直接向山上扫荡了。上山的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石头满地的羊肠小路,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可是到了后面连这羊肠小道都没得走了,一米高的梯田只能爬着上去,大家就相互拉拽着一点一点的往上走,偶尔还互相嘲弄一番,缓解爬山的疲惫。由于出来的晚,还没有到山顶就已经中午了,而且越往上越陡,我们也没有带水,前面的人就建议先回去,下午再来。虽然只有三分之一就因该到山顶了,也只好先下来。
吃过午饭,大家就我在房间里看电视,实在无聊我们三个人决定出去爬山,沿着公路有说有笑的向上走着。在半路的一大滩水改变了我们的路线,决定去山上寻找水的源头。结果我们发现了一处羊圈,还有一条水管从上山引下水来,设计的非常巧妙,我们都为非常惊讶。一路向上寻找最后的源头。结果,在半山腰处路就很难找了,最后干脆就没有路可走,这时天已经渐渐暗下来了,原路回去下山很陡危险系数比继续爬山更高,我们三个决定继续爬,寻找公路。当时真的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名遇难者,此刻正在做最后的努力,而唯一支持我们继续的动力竟然是公路。当我们爬到公路上时,竟真的有一种重获新生的错觉!看着刚刚爬过的大山自豪感油然而生看这是我征服的大山!下山的公路很陡,真的有种滚下山的冲动。天越来越黑,山下的灯光此时此刻竟成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以它为目标为动力继续坚持着。原来我们一直是为了我们心中的希望而奋斗的,希望没了那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没有了意义呢?
24号早上吃过早饭我们就要去最后的目的地了云梦山!虽然前一天爬山很累,但要进入景区还是很兴奋的!拿着相机冲到了最前面。这里的景色真的是太迷人了陡峭的山、碧绿的水、大大小小的瀑布、雪白的水花、温温的泉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真不知道这是大自然的智慧还是人类的巧夺天工,拼合的天衣无缝!
一路玩过去,乐趣无穷!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又上山了!这里的山比我们前一天爬的还要陡,我只好一步三抖得往上爬,同学还笑我:你昨天爬山也没把你的恐高症治好了?你也有怕的东西啊?唉!你说人活一世谁还没个弱点呢?上山下山真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恐高却又好奇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25号一道早同学们就装好行囊,踏上了回程的大巴。再回去的路上,车厢内没有了来时的欢声笑语,所有人都昏昏欲睡,都累了。通过这次为期三天的实习,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农村的纯朴与落后和生活的艰辛,我们是温室里的花草,没有经历过生活风雨的洗礼,不知道什么是真的苦,相信这次实习留下的不仅仅是照片,还有深深地反思!同样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进一步的了解了摄像的基本技巧、团队合作的力量,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这次的经历和记忆都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经验。
第五篇:艺术欣赏
青花瓷艺术欣赏
瓷器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代青花不仅在景德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进入青花瓷的成熟期。元朝庭在景德镇设了“浮梁瓷局”,专门掌烧瓷器。《元史》卷八十八记载:“浮梁瓷局,秩至九品,至元十五年成立,掌烧造瓷器”。可见,元代对青花的重视及数量控制。当时,青花不仅为达贵用品,还外销到中东地区。目前,国内所知的元青花完整器只有100多件,80%为出土品,而国外却有200多件完整器和大量残片出土,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就有80件完整器。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元青花的装饰技法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画人物纹饰的青花瓷按古董行的惯例其价值是最高的,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更能代表时代人物的精神追求,人物纹饰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基本能反映出古代某个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鬼谷子下山、尉迟公单鞭救主、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这些被一些专家学者看成元代瓷器的青花瓷器,其正面人物形象均为汉人,描述的都是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青花瓷纹饰看成是汉文化的集中表现,与蒙古、伊斯兰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蒙元统治时期,蒙古的英雄人物辈出,能征善战的将军比比皆是,为什么江南窑工没有去画那些蒙古人反而去大量创作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呢?其实这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它出现在汉民族文化可以自由创作的时间段。
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的完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