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
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
当拿到这学期的课程表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艺术欣赏到底是学什么,没有上课之前我都非常的期待。一直就很喜欢欧阳老师,因为我认为老师是个很温柔并且很有才华的人,我一直觉得做艺术的人都是很特别的。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只能从节奏的快慢来感受,而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家想表达的主题。但是在音乐的广度方面,我真的领略了很多,可以说了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享受了一次音乐的盛宴。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只是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我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分类的,只知道经典歌曲和流行乐。这一学期,欧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四类音乐。一,布鲁斯;二,爵士;三,摇滚;四,乡村音乐。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几部以音乐或音乐家为主题的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布鲁斯《骚灵乐父》,讲述了主角雷一生的事迹。他对音乐的热爱让我震撼,还有他的才华,在那个年代他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他还是个瞎子,虽然收到很多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最后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的每一首歌曲我都非常的喜欢,虽然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都不是我们所喜爱的,尤其像布鲁斯。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关于音乐方面的电影,想到的话也
觉得是枯燥的,但是老师给我们放的电影都很不错,让我们可以从电影中了解到当时产生那种音乐的社会和背景,使人印象深刻。说到爵士我就会想起爵士舞,我很喜欢那种舞蹈,让人觉得很奔放,可以放飞心情。有时我会分不清布鲁斯和爵士,现在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很多音乐都混合在了一起,有时我真的辨别不清。但是老师和我们讲了每种音乐里面所具备的乐器,所以通过辨别乐器我也能够辨别了。
年轻人似乎都会爱上摇滚这种令人疯狂的音乐,它充满激情、声嘶力竭,让人难以抗拒。我也是一样的,我很喜欢摇滚乐,那令人振奋的音乐,每次听到都会不由自主的跟着打节拍。老师给我们放的《逃亡乐队》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原来也有那样的乐团,原来那时候想从音乐这一行出名真的很不容易,哪像现在那么多的媒体娱乐,超女、快男这一类的节目。最后是乡村音乐,其实乡村音乐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不像摇滚那样嘈杂,也不像布鲁斯那样深沉,听着它就会让心慢慢的平静下来。我一直是很喜欢听歌的,通过这门课程我又知道很多好听的音乐,并且对西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听音乐是一种享受,而在音乐中感受其内在的旋律节奏时,会给心灵以升华和安宁。
音乐不只是单纯的旋律而已,它透着作者的情绪,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寄托这作者的希望。鉴赏也不是简单的机械地用耳朵听而已,我们要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总之,音乐作为人身的必修课,值得我们一生去揣摩感悟。
第二篇: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范文模版)
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
中国的文化传统五千年没有中断,这是一部分人自豪的,也是另一部分人憎恶的,但不管怎样,这确实是个事实,中国人的脾气德行,几千年来总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音乐也可以作个证明。
我们的音乐自古以来都受“西方”的影响。胡琴琵琶与羌笛,帮助唐人们醉死沙场了,喝醉人的酒或许还是那葡萄美酒。到了近代以后,西洋音乐当然大举进入了,而在音乐领域里,中外的文化冲突大概是最弱的,钢琴、提琴,国人们是并不怎么见外的,音乐到底是世界语言啊,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国人都是那样自然的开放派,或许这也是有历史传统的吧,因为我们老早就喜欢胡琴琵琶与羌笛了,老早就是“崇洋媚外”派的。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看出一个不怎么值得骄傲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各种细胞都发达,就是音乐细胞比较瘦弱,似乎总需要些外力的刺激,才能够活跃起来。换句话说,在文化的诸领域里,我们在音乐上的原创力是最低的。
这原因,我觉得一大部分和我们的汉语有关系。汉语是从象形文字那里传下来的,一个字一个音,方块字,它有一个那些表音的外语所不能有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像砖头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也造成我们的古典诗歌的一个基本的形式上的特点,四言、五言、七言,我们的语言文字可以做得到。想想英语,它就办不到,更别说俄语了,说个名字都要花半天。
这有一个什么结果呢?它造成我们的文学非常的发达,攫取了一部分音乐的阵地。因为,整齐的文字,实际上本身就构成了鲜明的节奏,使很多五音不全的人也借助于文字仿佛获得了音乐的力量。古往今来,我们的诗词写手是多得不得了,但真正懂得音律的却实在少之又少。因为,自从文字构成了节奏形式,它的源泉——音乐——反而就逐渐被忽视了。
音乐因此萎缩了,因为太多的人们已经满足于定型的节奏,他们热衷于在这些定型中填词。绝句、律诗、词牌、曲牌,这些就是节奏定型,它们原本是一首歌或一支曲子,可是当它们一成了“律”或“牌”,它们就固定了。从古到今,诗人们写了多少诗词?数不清,但词牌曲牌却是数得清的。相比之下,就那么几个而已。你看,在文学面前,音乐是多么可怜呀。
这种音乐的贫乏,至今也仍然很严重的。我记得好象在去年看过一个高晓松的访谈,此人到美国去混了一段时间,回来说话就牛逼起来了,他说的一个意思是,中国人根本不需要那么在意音乐的原创与否,因为晓松先生发现美国人的音乐太牛逼了,原创音乐到处都是,我们拿过来用就行,怕什么?只要把词填好就行。他说的大意就是这样。可见,我们的音乐原创力的贫乏已经导致了如此牛逼的自卑了。
甚至我们可以说,很多人其实已经不知道歌是什么了。
在整体的音乐概念中,歌,其实是应该单独地说的。甚至我觉得,歌,应该是音乐之外的一个专门的概念,而把音乐专指不涉及文字意义的纯音乐。简单地说,歌,它的首要特征不是音乐,而是歌词。所以,最本质的歌,恰恰不是填词的歌,而是谱曲的歌和词曲一起产生的歌。因为,填词必定是音乐在先,固定的节奏在先,然后按照节奏装进歌词,这就已经把歌词降低为音乐的奴仆了。而中国的古典诗词曲艺术,则因为实际上已经忘记了原初的音乐曲调,而完全演变为文学形式了。它已经独立地成为诗的艺术,而不再是歌。
最本色的歌,其实是把音乐加在语言上去,在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之外,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或者说歌,就是音乐式的说话。因此,只要有不同的歌词,就会要求有不同的音乐,而不是相反,在一种音乐定型之下填出不同的歌词。当然,词和曲一起产生的歌也是本色的,但这样做的难度很大,因为语言的思维是跟不上音乐自然发展的,这就导致这样做很难写出丰富的歌词。这个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体会出来,我们可以随便找一个话头唱起来,就可以发现,当音乐一开始的时候,旋律和节奏会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而你的语言的思维却跟不上。所以这样的歌——特别一些民间山歌就是这样的——总是很简单,往往就是反复地唱几个字。据说最早的南方音乐就是《候人歌》,它的歌词就是四个字,两个实字,两个虚字——“侯人咿兮”,可以想象,当年那个歌女就是脱口而出,词曲一起产生的歌。
这样的歌在远古时代想必本是很多的,但后来孔夫子编辑《诗经》,他自己说是雅颂各得其所,我想,恐怕就是整理流传的歌曲,而加以定型,诗三百零五首,但曲调肯定没有这样多,恐怕也就像后代一个词牌产生许许多多的词一样,多首诗是共用一个曲子的。孔子的这个工作,当然好在为后代留下了文学的经典,但是它的另一面,就是音乐的开始萎缩。古代没有录音机,没有唱片,我们当然考证不出《诗经》中的音乐,但严重的是,浩如烟海的《诗经》研究著作的学者们,恐怕极少有从音乐问题上去考察《诗经》的,这也是音乐衰落的证明。
当然,音乐的细胞还在的,但它的活力却减弱了。人们对于音乐也就更容易满足,因为它在精神世界的地位本来就不是被看重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所以,高晓松的牛逼话虽然很让人厌恶,但却是有根据的,在只要达到“音乐小资产阶级”的水平就可以满足的人们看来,没有必要在音乐里费力地创造,莫扎特和贝多芬已经创造了足够多的古典乐了,而欧美的流行音乐已经有足够多的原创作品了,我们只需要模仿一下,甚至抄袭一下,最多把提琴改为二胡,把吉他变成琵琶,整出一点所谓的中国风就够了。
而继续萎靡不振的是歌。填词的传统在继续着,变化只是在于,因为娱乐化和大众化的需要,填词的水平已经从姜白石和柳屯田降落到了周杰仑和方文山。已经离歌的本色很远了。受到非常肤浅的港台流行音乐(特别是香港)影响的歌词作者们,一下笔就无形中好象有了一个定型的节奏在套着他,非要把歌词写得整整齐齐,像一些古怪的五言、七言的打油诗。它们起了两种作用,一方面败坏了文学,另一方面继续败坏音乐,使中国人的音乐细胞继续萎靡不振。
再比较一下西方音乐,它的巨大的创造力也跟西方语言有关,和汉语正好相反,拉丁语这样的语言不能够搞得整整齐齐,所以一首歌的曲子很难再套用在另外的文字上,这恰好使得音乐的价值不受文学的掩盖。相比中国的传统,西方常常是这样的;一首优秀的诗,会激发众多的音乐家创作出不同的歌。但中国却常常是一首歌被定型下来,于是许多诗人为它填词,——现在是一首歌流行,于是许多人模仿它来写词——哪怕这些诗人根本就五音不全。结局自然很明显,前者激发了音乐的创造力,后者则使音乐萎缩。
总之,我想要说的就是,回归歌的本色。和自由的诗歌相对应的,应当是更自由的、更有创造力的音乐和歌
第三篇:西方舞蹈艺术欣赏
西方舞蹈艺术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经济与贸易学院 08级物流工程二班 梁丰 200830681077 内容摘要:本论文从一个方面阐述了芭蕾舞作品《天鹅湖》,通过具体的分析,旨在说明在该舞剧中,作品如何结合音乐,创造艺术形象,同时借音乐表达最真实的自己,而具有更高一层的精神意义。
关键词:天鹅湖;音乐;芭蕾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
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
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
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活跃的尾声,奥杰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单足趾尖旋转和迎风展翅等优美的舞姿,结束了丰富多彩的天鹅之舞。
天鹅的舞蹈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已经迫近奥杰塔和她的同伴们要变为天鹅的时刻,邪恶的洛特巴尔特又出现了。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第四篇:西方艺术欣赏课后总结
以前总是听人说起什么印象派,抽象主义,还有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风格,对于我这个理科生这些所谓的专业名词我简直就是个“门外汉”,每当听到身边的人谈起与西方艺术相关的话题时我只能在一旁当做听众,甚至避而远之。当得知有《西方艺术欣赏》这样一门课程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愉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西方艺术欣赏课。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想要获得艺术的享受,首先要做一个有有艺术修养的人。”那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呢?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课的时候,老师为我播放了《名师讲坛》,清华大学的杨琪教授,第一堂课就为我们解答了什么是艺术欣赏?如何进行艺术欣赏?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我们看了一些艺术作品,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引导我们思考,体会作品的精神,还有作品之外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每一件作品。
艺术的美妙有时候并不在于它有多么写实,而在于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感受,欣赏艺术作品有时不只在作品本身,还在于画外,由作品引发出来的思想感受。而艺术家之所以成为大师或是大家,不仅仅在于他拥有高超的创作技巧,更在于他具有独树一帜的思想。在古今中外这样的名师大家比比皆是,比如说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作品刚刚问世就受到了学院派的抨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西方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艺术作品。老师生动的讲解,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文化花园。在花园中,我们见到了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的巴洛克建筑;有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哥特式建筑;建筑的形式服从它的功能的功能主义建筑;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古典复兴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的古罗马建筑;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的罗曼建筑;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的洛克克风格的建筑;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的文艺复兴建筑;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我们又如同坠入时光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见到了原始人用其最简单的方法来产生艺术作品。我们来到文艺复兴时期,感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
在课上我还认识了很多西方的艺术大家,比如梵高、莫奈、毕加索、还有达芬奇。在没有上过《西方艺术欣赏》课时,要是与人谈到达芬奇,我只知道他只是一名画家,对于他生平的故事我也只是从小学课本中知道画鸡蛋的故事,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我更加的看不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他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时至今天,达·芬奇的地位也难以被撼动半分...听着他们的生平故事,我不由得心生向往。于是我课下还专门找来了《达芬奇密码》的电影,我想我已经被达芬奇的才气与超越时代的思想折服。
学习这门课程,使我懂得了很多。至少现在我懂得了古埃及艺术、古罗马艺术、古希腊的艺术的特点。我不再麻木,当我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我会细想一下,这个建筑物是哪种风格的,这种风格的起源和发展。以前每天看到很多名画,我只会感叹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而现在,我除了感叹,我还会放飞思绪,联想到这名画出自哪位名家,它的艺术风格,它的创作背景。当我看到不同的逼真的雕塑,我会想想其创作的意义。我会想象到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第五篇:浅析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特点
浅析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特点
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种类繁多,较为著名的吵 管类乐器有:巴拉曼(又名皮皮)、等。拉弦类乐器有:艾捷克、萨它尔 等。弹拨类乐器有:热瓦甫、弹拔尔等
打击类乐器有:达甫(手鼓)、纳格拉(铁鼓),以及萨巴依(铁环)等。这些乐器大多
维吾尔族的舞蹈依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自娱性、风俗性、表演性三大类别。其中较为独特的有赛乃姆、来帕尔、纳兹尔库母、刀朗舞以及盘子舞、手鼓舞、萨帕依舞等。
木卡姆: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具有统一调式体系的、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木卡姆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15世纪已盛行于新疆各地。目前较为著名的有哈密木卡姆、喀什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花儿的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原》《把远山看成个近山》《白牡丹》《我只盼妹妹的心肠好》
宴席曲”?
是回族风俗类的小调也叫家曲。通常只在婚礼、节庆民间聚会活动中由“唱家子”(即歌手)演唱。此类歌曲包括散曲、叙事曲、酒曲、打歌等多种。主要内容以民间传说故事为主线其间不时穿插有歌舞表演。
塔吉克族民间乐器较多用于民间歌曲、民间舞蹈的伴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纳依、布兰孜库姆、塞依吐尔。
塔吉克人的舞蹈丰富多彩,较为流行的还有 乔甫苏孜”“恰苏孜”、马舞、刀舞以及
木偶舞、“买力斯” 等若干类型。其中最为著名 的有以下几种。
安 泛指歌曲 魁 泛器乐曲
安分为徒歌(独唱)与(冬布拉)弹唱两种,通常由“安奇”①演唱。其中较著名的独唱歌曲有《黑云雀》、《阿勒空额尔》、《阿勒泰》、《页里麦》、《明亮的眼睛》等。
乌尔汀哆(长调)
指蒙古族民间音乐中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长,演唱节奏相对自
由、即兴的歌曲。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具典型意义、最 具代表性以及专业性的演唱形式。”此类歌唱通常以赞美草原、夸耀骏马、热爱生活、憧憬幸福为主要表现内容。
蒙古族民间具有明确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演唱时速度相对较快的歌曲。是蒙古族民间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也是其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歌曲形式之一。主要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兴安盟以及鄂尔多斯高原一带。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表现爱情生活的《森吉德玛》、《达古拉》、《小情人》,表视重大历史题材的《引狼入室的李鸿章》、《独贵龙》、《反日歌》,表现民族英雄的《嘎达梅林》等。
蒙古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马头琴、四胡、三弦、笛、雅托格(类似汉族筝)好毕斯、托
甫秀尔、林布、冒顿·潮尔以及文献上记载的弹拨乐器胡拨(即火不思)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马头琴、四胡、火不思。此外,在蒙古族宗教音乐使用较为频繁的乐器还有唢呐、大铜角等
蒙古族说唱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见诸《蒙古必史》中的“把话”。其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吟诵性。流传至今的有“陶门”(史诗)、好来宝、乌力格尔等
蒙古族的宗教音乐主要有 博 萨满教 喇嘛教音乐两类。
依据其内容题材、音乐风格,民谣又可分为劳动歌谣 舒情歌谣、风俗歌谣 童谣以及近现代歌谣等几类。其中 又以前两类的流传最为广泛。
在朝鲜族民间歌谣中,此类歌曲的数量多,题材也 最为广泛,其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又以表现男女爱情方面的最为丰富,例如《阿里郎》、《道拉基》《二八青
春歌》、《难逢歌》、《离别歌》、《情歌》、《姑娘和小伙 子》等。除此之外,还有以表现大自
然壮美景色而见长的《汉江水打铃》、《五峰山打铃》 表现日常生活方面的《苦媳妇》
《丰收歌》,表现知识性的《月令歌》、《释花图》、《解 字母歌》《九九乘法解》以及讽刺类的《老头打令》《棍杯打令》等等。
朝鲜族民间乐器种类较多,常用的吹 乐器有:唢呐、短箫、洞箫、筚篥、大,弹 拨乐器有:伽椰琴、玄琴、拉弦乐器有: 是琴、牙筝,打击乐器有:扬琴、杖鼓(长鼓)、鼓、铃鼓、大锣(大金)、小锣(小金)、证(锣)等。主要民间乐种有用于节庆、大众娱 乐时演奏和伴奏的器乐曲--农乐、大型民间器乐独奏曲--散调、多段体(联曲性质)的大型合奏曲--“风流”(即“灵山会相 以及吹奏乐器独奏、齐奏乐曲--新阿乌等。
朝鲜族民间传统的、一种带有戏居性情节的长篇叙事性说唱艺术。“盘”(即舞台)“索哩”(即唱之意),一般由民间职业歌(手(朝语称“诳岱”)们表演。“盘索哩”通常由一人演唱、一人用鼓伴奏。伴奏通常要 以呼喊“儿西古”等帮腔以鼓舞现场的情绪与气氛。较为著名的传统曲目有《春香歌》、《沈清歌》、《兴甫歌》《赤壁歌》《水宫歌》、《实农法》等。
农乐舞
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之一,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来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通常农乐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情节表演为主,一类以技巧表演为主。舞者所戴的象帽是此种舞蹈最明显的标志。
少数民族舞蹈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反映了其后三大文化特征,第一,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具有更鼓的历史文化特征。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一部分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劳动,于部落间的战争以及原始宗教等活动。另一部分也与其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生活,社会等活动密切相关。第二,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具有悠久的社会文化特征,时至今日,中国少数民族还承袭着诸多与图腾信仰。古代狩猎等方面的舞蹈,同时也有根植于自娱自乐基础上的民间舞蹈。也保留了不少受宗教和舞蹈影响而形成的面具舞蹈,第三,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以游牧文化为主体的民族。例如蒙古族,哈萨克族等。
1、民族是指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共同 地域、共同 经济生活、共同 语言 和 文化、共同 族体性格 和自我族性意识的稳定的 社会集团
民间分类法
民间分类法,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分类方法。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民间音乐分类方式,例如:朝鲜族的民歌通常按其居住地域划分为“西道”、“南道”和“中部”三类民谣;蒙古族根据民歌的节拍特点划分为长调(乌日图道)、混合调(贝斯日格道)、短调(宝格尼道)等几种;侗族南部方言区根据民歌的演唱织体划分为“嘎老”(大歌、多声部)、“嘎拉”(小歌、单声部)两类;达斡尔族将民间音乐分为哈库麦(民间歌舞)、乌春(说唱)音乐等两类;藏族民歌根据歌词的格律结构分为“鲁”体、“谐”体、自由体等三类;(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本民族传统习惯可分为“安(泛指歌曲)和“魁”(泛指器乐曲)两大类;(纳西族的民歌按其音乐特点将其分为“咨”(唱)、“蹉”(跳)、“揩”(奏)三类等等。民间这种分类方式与各民族的传统的生活、生产、娱乐,甚至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再做分类研究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其价值观念,并且将其作为民族音乐分类、分析、研究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主要功能及代表歌种。
1.少数民族民歌具有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功能。
(1)少数民族民歌具有传情达意的社交功能。
(2)少数民族民歌具有传授知识的教育功能。
(3)少数民族民歌具有抒情愉悦的娱乐功能。
(4)少数民族民歌具有人生礼仪和祭祀驱疫功能。
2.代表性的歌种主要有:蒙古族的长调、短调、呼麦;藏族的山歌、箭歌、酒歌;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弹唱;朝鲜族的农谣、抒情谣;土家族的哭嫁歌;苗族的飞歌;彝族的“四大腔”等。
四、少数民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1.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皆为歌舞表演故事形式,一些少数民族戏剧类似于汉族戏曲。
2.少数民族戏剧音乐与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原始宗教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3.少数民族戏剧中的器乐音乐比较简单,装饰性不强。更多地体现了戏剧器乐的原始性以及戏剧与器乐结合的最初形式。
4.少数民族戏剧音乐结构大部分为曲牌联套体。只有少部分戏剧音乐有板式变化的特征,这是在受到汉族戏曲影响之后形成的。
5.少数民族戏剧音乐常出现帮腔的形式,如人声帮腔、器乐帮腔等。
6.演出场所多为广场或露天舞台,很少受场所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