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艺术欣赏期末感想
民间艺术欣赏期末感想
民间艺术在我看来那才是中国华夏五千年以来的文化最深处的积淀,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的艺术源泉,是中华悠久文化艺术的主干,也是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写照。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太多的优秀文物,历史遗迹,人文艺术,但传承了五千年的优秀品德,优秀作品,优秀文化就不会就此断绝,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而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的进步,国家建设中心的变动,各种文艺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间艺术正在逐渐没落,甚至灭绝。故此,我选择了学习这么选修课,借此机会体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劳动人民的那些生活写照。
这门课的讲述均是从大到小,由世界到国家,从国家到地区再由地区到个别民族的方式展开讲述的。所以其内容也就变得十分庞大复杂,所囊括的东西也就变得十分广泛,所以很难面面俱到,深入剖析,生动展现。这也就成为了这门课程的一大遗憾。不论其他,单说介绍“丽水三宝”的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便完全可以带领我们一道去白云山三宝馆现场观赏,这样绝对比单纯的课堂讲述更吸引人,也更震撼人心。当然,这也出自于各类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限制,如审批麻烦,安全问题等等。所以,在此,我也表示理解与遗憾。
当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确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从全国各地的年节风俗,礼仪活动到丽水地区的庙会,祭祀,节会,舞会再到畲族人民的山歌,舞蹈,神话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精彩人文,雄厚文化。
精美的剪纸,如玉的青瓷,艳羡的舞姿,绝伦的杂耍,轻快的歌谣,庞博的曲苑剧目无不充满先人的智慧,发人深思,令人惊叹。
在轻松的上课的同时,我同样也发出了对祖先的由衷敬意,同时也油然产生了对祖国的自豪,当然也同时包含了我对而是接触不到的优秀文化而感到遗憾,以及对现行儿童的爱国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感到可悲与无奈。
第二篇:民间艺术欣赏 温州米塑
民间艺术欣赏
温州米塑
一、教学目的:
l、引导幼儿欣赏各类温州米塑的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推云”的技法制作所行成的色彩美,增
加对家乡民间工艺美术特点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l、各类米塑作品若干;
2、和好的彩色熟米粉团若干及剪刀、牙签等工具;
3、自制录象带一盘,录象机,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婚礼录象,引起兴趣。
昨天呀,有个叔叔和阿姨结婚了,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结婚的录象吧。边看录象边提问:咦,新娘的酒桌上摆了些什么? 今天,老师就把这几样漂亮的东西带过来了。
(二)出示实物龙凤米塑,引导幼儿欣赏。l、你们看,它们是什么?
2、它们长得什么样?用了那些颜色?
3、它们看上去感觉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从那里看出来?
4、我们也来学学它们的样子,好吗?
(三)简单介绍温州米塑。
1、介绍婚宴上的米塑。
(l)为什么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娘的酒桌上摆上龙和凤呢?
小结:这些做工精致、色彩鲜艳的龙和凤不仅可以装饰酒桌上的菜肴。而且还有非常吉祥的意思.因为龙看上去很神气、很威武,婚礼上哪个人最神气?龙就代表新郎;凤很漂亮,婚礼上谁最漂亮?凤就代表新娘,把龙和凤摆在一起,就表示新郎和新娘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亲相爱、合合美美,所以,新娘的的酒桌也叫龙凤桌。
(2)龙凤桌上一般要摆四样东西的,还摆了那些动物?(出示实物)
2、让幼儿了解米塑的制作材料。
你们知道这些动物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请幼儿猜猜)
如果把橡皮泥摆在菜里,那些菜还能吃吗?因为橡皮泥是用化学材料做成的,和菜放在一起就太不卫生了。所以呀,聪明的温州人就想出了一种办法:(播放录象,介绍米塑的制作材料。)
小结: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这些动物是什么做成的?原来就是用彩色的米粉团做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米塑,而且它是我们温州特有的,所以也叫温州米塑。
3、介绍米塑的其他种类。
其实,温州米塑除了刚才我们看过的几种之外,还有很多种类,我们一起看看吧。(边看录象边讲解内容)
(四)引导幼儿欣赏并学习米塑制作中的“推云”技法。
1、引导幼儿欣赏凤脖子上的色彩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凤脖子上的颜色是怎样的?有哪些颜色?是怎样排列的?那么,你们知道这种效果是怎样做出来的吗?(请个别幼儿回答)其实,这是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法,叫“推云”。
2、教师示范用一种推云的方法制作蛇。
3、教师示范第二种推云技法,引导幼儿观察它与前一种的不同之处。
4、扩散思维,让幼儿说说用推云的方法还能做什么东西。
5、欣赏各种用推云的方法做出的米塑作品。
(五)幼儿操作。
我们小朋友也来用推云的方法试试,好吗?那就请你们找个位置做一样你最喜欢的东西吧。
(六)结束。
这么漂亮的米塑作品,让我们把这些带回去布置成一个米塑展览会吧。
第三篇:艺术欣赏导论期末论文
塑造完整人性的艺术
刘恒杰 2014011772
世界可以由音乐符号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音符加数学公式就是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
“艺术”被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1]可以说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可以看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美的表达,同时这种表达又反作用于人的物质机体与精神机体。古往今来无数鲜活的实例向我们表明,艺术对人在其它方面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强大的促进作用。擅长小提琴的爱因斯坦,谙熟音律与琵琶音色的华罗庚,有着很高音乐素养的居里夫人,谱出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的李四光无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典范。而全才达芬奇就更是在艺术与全面发展的连结上闪耀着璀璨光辉的巨人了。
不仅是经验之谈,现代科学诸如脑科学、心理学等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艺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就全面发展而言,首先一个人的接触需要全面。那么艺术的熏陶就是不可缺少的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智力结构(真)、意志结构(善)、审美结构(美)。他们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其中知识、科学、技术等属于 “真”的智力结构;思想、道德、信念等属于“善”的意志结构;情感、艺术、审美等属于“美”的审美结构。[2] 这几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在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完整人性的形成。这种过程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矛盾的,但终归是共同发展的。只有这几样一同发展,才能算一个真正全面的人,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蕴藏于人性之中的。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艺术在调剂情感,激发灵感,触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回想起年少时曾学习声乐、小号、国画、版画、水彩画、装饰画,现在觉得真是一笔莫大的财富。少年时期的对艺术的接触带给我的是更快和更多样的认识世界的途径。虽说我现在画画唱歌并无特长,仅有小号坚持了下来,但这也已经足够让我能用那一点点学到的乐理知识以及对音乐的感觉去尝试更多类型的音乐。进大学以后,我开始学习口琴,并在室友的帮助下每周末坚持练习电子鼓。这些兴趣都是曾经的艺术方面的涉猎在我心中埋下的种子。现在,有了更好的资源有更自由的时间安排,我便可以将它们充分挖掘出来,进行各种丰富的尝试,让生活丰富多彩。音乐于我,不仅是一种快乐时的振奋,忧郁时的抚慰,更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我觉得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就是在于自己的心灵对话,而这种对话可以让我真正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渴望什么。
在我眼中,艺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相通的。音符的搭配与人的情感,旋律的起伏与物理数学中高深的傅里叶变换,色彩的搭配、视觉感受与人的性格,这些无不是造物主或者说自然带给我们的最为丰厚最为神奇奥妙的礼物。艺术与科学互补,艺术与平凡的生活互补,艺术的补足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更自由的活着。
艺术有其独特的感染力,然而这种感染力是要经过培养来塑造的。记得第一次课听梁祝的时候我又一次落下了眼泪。每一次听梁祝我都会落泪。艺术就是这样让人拥有丰沛的情感。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最精妙的表现形式,接触艺术,受其熏陶,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人性化的情感,去更有力量的地活着,去更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当然有的人说自己是艺术盲,我们并不能就盲目的下结论说他就不具有完整的人性了,只能说他在这个阶段对艺术的认知可能过于狭隘。能欣赏艺术不是音唱的准不准、绘画画得好不好,艺术是包罗万象的。作为人类最高级也是最普遍的审美形式,艺术创作源自于我们对美的认识,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也适合绝大多数人的欣赏。
另一方面,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艺术的发展的规律以及其背后的推手,更有益于一个人去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
然而就艺术本身来说,必然存在着优秀的艺术和糟粕的艺术,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之中康健地成长,就有必要拥有能够甄别优秀艺术与糟粕腐朽艺术的能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了解艺术、认识艺术、探究艺术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学期在选修艺术欣赏导论课的同时,我也选修了审美的历程这门课,两门课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从艺术对人对事物的认知的影响的角度,审美的历程这门课主要让我了解到了一种从阶级的角度去审视艺术发展的新的观点。
由于艺术往往被界定为美的表达,人们往往会忽略其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所具有的不可磨灭的阶级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开始学会有意识的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艺术发展的历史。浪漫主义推动着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滚滚而来,发展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艺术却开始朝着怪异化的方向发展,甚至充斥着血腥、暴力、色情抑或是违背人性的阴暗的元素。这种怪异的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只统治阶级的大手。艺术一定程度上也会部分沦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种怪异化、糜烂化的发展倾向是在用一种消极颓废的方式瓦解社会矛盾引起的泄愤行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种艺术其实质并不是为了表现美或是反映典型的生活而创造的。也许创作者的本心是这样,但它的过度流行的背后往往是有阶级的目的在进行着助推。
如果不很好的了解这一点,很可能会由于盲从心理而丑恶不分。很典型的一个现象是,我上小学的时候,美术教室的门外挂满了毕加索的画作,那些狰狞的面孔令幼小的我们不禁感到有些恐惧、反感。后来听闻,甚至有孩子看到毕加索的画被吓哭了的事情发生。而当老师在向我们解释这些为什么称得上是美、是艺术的时候,用的是几近千篇一律的套话:“孩子,你们长大就会明白的。”我并不是说毕加索先生的艺术不好,只是认为我们在接受外来艺术的时候太过盲目,只是因为其名气大就四处推广,甚至连小学生都要受其害。我并不认为给孩子们看毕加索的那些肢解的不成形的人样有什么价值,顶多增加几次无谓的噩梦甚至可能引起他们对艺术的反感。在这个层面上,认识艺术不仅是让我们能从艺术之中汲取更好的养料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能启示我们该如何去认知这个世界。因为艺术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艺术有了深刻理解的人,对认知这个世界的手段、角度也势必会有更清楚的理解。没准如果我们不去打压孩童们那些不同于权威论断的最真实但是最弱小的声音,没准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他们的质疑创新能力能更上一个台阶呢。
现在我们一再推行的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大学的通识教育也都在强调艺术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艺术能够拓展人的视野,激发人的灵感,涵养人的感情,提高人对世界对自然的认知能力,让人成为一个更加丰富、鲜活、全面、有生命力的人!
参考资料:
[1]原话引自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
[2]金辉.完整人性塑造—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价值(2005)
第四篇:世界艺术欣赏期末作业
一,1,失蜡法
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用蜡制成铸 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失蜡法 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古代多用于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现代,失蜡法仍用于铸造金属铸件,称熔模铸造。
2,巴洛克艺术
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3,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石材的抗压不抗拉力学特性,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塔司干式、复合式)。4,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二,1,简述哥特风格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哥特式”源于哥特民族,当时人们用它形容一切野蛮、陈旧、丑恶的东西。后人把它加在中世纪的建筑上来形容当时漫长、持续不断的酷战争的社会环境,使人们产生了灰心丧气、悲观厌世、情绪紧张,对外部刺激敏感的情绪。厌世绝望、离世的幻想、温情的渴望,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皈依以侍奉上帝为首要义务的基督教。基督教开始统治人心,启发艺术,利用艺术家。哥德式建筑艺术风行起来。这种建筑从十二世纪兴起于法国,逐步传布到英、德及中欧、北欧各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2,简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异同 在艺术形式上,“新艺术运动”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中流畅的自然曲线和简洁的造型,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后期受印象派艺术和东方艺术影响比较大。二者都希望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平衡。“新艺术运动”反对任何学院派和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主张向自然寻找艺术灵感,这与“工艺美术运动”倡导的哥特式复兴有明显区别。“新艺术运动”也漠视机器生产,因而与“工艺美术运动”有着同样的悲剧色彩,无法真正构造起工业文明条件下技术与艺术、手工艺与机器生产之间联系的桥梁。“新艺术运动”的实质是探索产品设计之装饰风格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产品表面的文章,停留在形式的革新上,最终走向追求几何形式风格的装饰艺术运动。在艺术内涵上,与“工艺美术运动”大相径庭,“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家们注重探索新兴材料和技术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新艺术运动一开始就以抛弃所有传统艺术的姿态出现。从而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扫除了任何形式上的障碍,这与“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返回中世纪的复古主义回归是不同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大量采用新的材料,如铁等。“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虽然都有“回归自然”的主张,但二者实质有别。“新艺术运动”则把从自然中获得的动植物纹样装饰于实用产品之上,一些作品显得过于纤细,因而,在处理设计的形式和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比不上“工艺美术运动”做的深入。
3,简述宋瓷五大民窑的主要艺术特点
http://wenku.baidu.com/view/529559f9fab069dc502201fb.html
三
1,列举一件你认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是视觉设计,环艺,产品方面的),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评论
美国圣安东尼奥的滨水地带景观设计
圣安东尼奥滨河步行带改造规划的背景
圣安东尼奥市坐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是全美第8大城市,同时也是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最大的城市、美墨商品进出的口岸。它以其西班牙式的古典风情、多元的文化特色,以及无以计数的公园及景点,成为全美最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圣安东尼奥河的改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21年9月,发生了一次洪水决堤,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和50人死亡,这次洪水引发政府对圣安东尼奥河进行了防洪整治。其中,27岁的建筑师罗伯特·休格曼(Robert H.Hugman)提出了他的滨水区开发模式,意图使流经市中心的圣安东尼奥河畔恢复古典的魅力和氛围,他将这一方案称为“Paseo Del Rio”(帕塞欧·迪尔·里约)滨水步行带。Paseo Del Rio的基本思路,是将威尼斯风情与奥姆斯台德模式结合一体,简单地说,也就是将滨水商业设施与公园般的环境结合一体,创造出一派滨水繁华景象。如今的帕塞欧·迪尔·里约已成为圣安东尼奥市第二大旅游胜地,每年可接待游客700万人。
沿河步行带长约4000米,跟随着圣安东尼奥河蜿蜒流经市中心,相当于一条带状的滨河公园。步行带内植满茂盛的柏树、橡树、柳树,还有各种种满植物的小花园。沿河步道由卵石铺砌,几与河面相平,点缀着喷泉,放置着休息长椅,另一侧有各种商业设施——酒店、商场、宜人的小卖店、上百家各种风味的餐馆、露天的茶座、咖啡厅、酒吧等。通过螺旋形台阶就可以上至更高处喧闹繁华的城市街道。河道上拱桥道道,平添一份宁谧和怀旧;沿河两岸设置着色彩斑斓的灯具,使这一带入夜时更富迷人魅力。同时,在河道中还可行驶露天小游船,供游人随河水去感受圣安东尼奥母亲河的醉人历史。
休斯敦的SWA设计组牵头负责了圣安东尼奥河自上游到下游长达20800米的滨水步道的总体规划。
对于规划前的状况,SWA设计组认为::“军队设计的这些水道在控制流量方面,确实恰到好处。但是过于人工化和工程化,缺乏艺术价值。”最终SWA设计组完成的规划成功地满足了设计意图,他们对圣安东尼奥河重新进行整治,使它更为自然,并且促进了城市社区与河流之间的相互交流。这一规划赢得了2001年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分析与规划荣誉奖。
圣安东尼奥滨河步行带的成功,在于这种模式找到了人类生活住区与河流自然状态的平衡点。在控制河流使其不致泛滥的基础上,既能使居住在河流周围的人们深切感受滨水生活的意义,又以有利于河流自身的方式恢复了河流的自然景观。
2,设计环境(指设计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艺术,科技,思潮等状况)对设计风格产生的具有决定性作用,举例并试论之。
四、设计师和设计风格的社会主体性
1.设计师的社会主体性
设计师是社会的人,他既是设计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的产物和构成因子,是社会文化(包括设计文化)的接受者和享用者。正是设计师与其他社会大众存在着多重互动关系,他们才能够以为人理解的共同性语言提供设计,并出于一种必然的内驱力去表达某些公共主题。社会文化对设计师从事设计实践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师的文化心理结构上,这种文化心理结构主要由设计师的生理心理秉赋与他通过学习实践而获得的文化性经验两大领域的因素构成。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运动过程,设计师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其文化心理结构和这种文化结构运动的结果。从设计师的文化心理结构可以解释,为什么优秀的设计作品,既有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又有着普遍的感人性。
2.设计风格的社会主体性
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统一性和共性的程式或样式,我们称之为风格。设计风格以设计物的基本形态和内容来体现,并通过设计作品来实现,它既包含设计作品形式的特点,又包含思想和内容的特点。在这两者的有机统一中,思想和内容的特点是内在的,起着决定作用,它是形成作品风格的主导力量。离开这种内在的力量、内在的美,孤立地追求形式的美,是不能形成被社会公众接受的设计风格的。
设计风格是由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观念、消费时尚、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所决定的;它是一个融合多种因素、多层关系的综合体,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设计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设计作品的物化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是设计风格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产生于1960年代的POP风格、高技术风格,产生于1980年代的简约主义风格、新锋锐风格,无不带着不同区域的消费观念和社会文化流行与发展的痕迹。正是世界各国文化融合的复杂性,促使了设计风格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
五、社会思潮与设计运动
设计运动总是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社会的文化思潮与现代设计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思潮给大众带来的观念的变迁可以从这一时代的代表性设计作品中反映出来。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以民主思想与理想主义为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带来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切实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水平,建立理想的社区,为全社会服务,以致后来发展到设计为全人类而不只为富裕国家服务的国际主义风格。而19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后又波及全世界的反文化社会思潮也引发了设计界的“反设计”运动和以装饰主义、文脉主义、隐喻主义来对抗国际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运动。落后、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常常成为设计思想发展的障碍,1933年纳粹上台后,受狂热的、狭隘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意识驱使,希特勒极力鼓吹古典复兴而反对包豪斯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的设计观,包豪斯设计所被关闭,德国现代主义运动全面停止,严重阻碍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设计师明确时代的主题与意识形态的基调,明确设计的社会目的性,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理想与信念,才能使设计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第五篇: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心得
这学期有幸聆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是我对绘画的理解从原始社会开始走过秦汉魏晋直至明清都有了系统的学习。从形形色色的雕刻到惟妙惟肖的各类图画,是我体会到了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内涵。
绘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在原始社会时期文字还未出现,但是人类已经开始用画来记录自己的所得所获了。虽然最初的线条很僵硬很晦涩,但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形象的描述了,以至于后来发明的文字也是与实物可以对应的。可以说文明的开始是人类对绘画的开始,也可以说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成就了文明的发展。这个可以从各种生活的器具上的图纹看出,随着人类的发展,从石器时代走入了青铜时代,伴着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得以进步,物质的发展往往与精神的进步相携而行,青铜器上的雕刻花纹,陶瓷上的印花等等都代表当时人类的精神追求,在落后的时代,人类的现实生活收到限制,但是,想象力的丰富是这个时代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神奇色彩,这也象征着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比如飞天,比如龙凤呈祥。
慢慢的简单的平面图已经满足不了人类对美的表达就出现了各种浮雕、雕刻等艺术形式,将印在平面的东西立体起来。兵马俑可以是我们对古代的雕刻有个很好的认识。人类在想象力的飞翔的时候也没忘欣赏周围的美好,丹青、朱砂、墨水简简单单的颜色中描绘了一幅幅缤纷的风景画人物画:对大山巍峨连绵的敬仰,对松柏山竹的欣赏,对流水人家的眷恋,对湖波河流的涟漪,对飞鸟虫鱼的喜爱等等。寥寥几笔,简单几色就可以勾勒出一份意境。说到意境,中国人很是注重的,比如宴请亲朋好友会置办赏花宴,所以在绘画中也可以很明显的感到这一点。
不仅是色彩的调和,古人对形象迥异也是很注重的,兵马俑中每个士兵都不一样,从发饰、脸型、服饰、配饰等都有区别,还比如《出行图》中各个马匹的高低胖瘦,毛的疏密都不一样。就算是一排树也会有不一样的树干树叶等。千万片树叶中无一相同,使绘画的更加丰富,表达的意境更加真实。同时,同事物表现不一样的姿态形象也就体现了绘画功底的高低。绘画大家们的笔下的各个事物形象很是鲜明。
中国人对于圆形很是热爱,圆象征着团圆圆满,寄予了一种对生活美满的一种期望,对亲人团聚和美的一种愿望,所以,中国很多作品的的外形是圆形的。同时,文人的傲骨对方形很是喜欢,方形代表着公正刚正坚强,所以,鼎的设计等都是方形为主。这样的思想在绘画的线条上也是有一定体现,圆润的线条体现了柔和,刚劲有力的体现了巍峨。
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东晋有顾恺之的《论画》,南齐的谢赫的《六法论》。当第四五世纪,即有如此完善的绘画理论,可说是惊人的成功。如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完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彻合理呵!本来美术不像科学,不一定读熟了理论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论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术史家们,常常贬人而誉已。我以为这些精湛的论著,是值得特笔大书,任他们存着怎样的偏见,也绝不能稍稍摇动。
对于外国的绚丽的油画,简单的素描,中国充满墨香的国画却是从另外一方面对事物进行了阐述。外国的印象派强调光和影的协调,注重色彩的对比,强调视觉的真实,却忽略了对象本身所表达的意境,他们喜欢画太阳就是一轮太阳,画瓶子就是光影下瓶子的真实反映。而中国的绘画不仅是画食物本身,更重要是表达一种思想。他们的绘画,是“色彩”和“面”的结合;中国的绘画是“线条”和“点”的交响乐。过惯了都市文明的他们,现在也需要枯淡清冲的刺激,在绘画上,已有相当的证明。不过以欣赏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欢喜唐宋的谨严,有的欢喜元人的淡逸。
中华民族美术的进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发生,成长,或是灭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顺着而同一步骤,同一进退。前面说过,中国美术发达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绘画上黄金时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艺,育成吴道子李思训阎氏兄弟(立德立本)许多凌铄古今的大画家,山水画之勃兴,佛像画之转变,这不都是玄宗的功劳么?宋代更是值得我们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扩充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绘画,当时的文臣武臣,有几个不能伸纸挥洒的呢?基于这种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绘画,人材之多,发达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两晋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论?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优崇佛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奖进,那中国美术史可以划明代为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所资为最丰富最可靠的美术参考资料,大部分是这三朝的成绩。
中国的绘画之所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就寓意着它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韵味,在现代照片四处可以留下的时候,反而是一张国画更能体现身临其境的心情。画是艺术,同时也是对美好的追求。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胡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