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科学实验部分
化学实验知识点
1:常用的仪器
A BC(1)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组装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
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组装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错误操作时:“眼高读高取得少”。“眼高”指俯视,“读高”指测量液体体积时会使读数偏大(高),“取得少”指量取一定量液体时所取液体偏少。(仰视时情况相反)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 药品=砝码-游码
(9)集气瓶(瓶口是磨砂的)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10)广口瓶(瓶颈内壁是磨砂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瓶颈内壁是磨砂的)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破裂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芯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
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8)玻璃棒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9)燃烧匙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
(20)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2:基本操作
(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
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注意: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A试管一般与桌面成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B:浓硫酸的稀释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蒸发与结晶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
B
C
D3、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装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B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4、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5、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l)用NaOH溶液CO(HCl)用NaOH溶液CO(CO2)用氢氧化钠溶液CO2(HCl)用NaHCO3溶液CO2(H2、CO)用CuOCO(O2)用灼热的铜网O2(CO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6、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8、证明碳酸盐(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证明铵盐(NH4+):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9、(1)试管夹应夹在的。
(2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0.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还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银>铜>铝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地核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1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氯化物是氯化氢
17、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8、当今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源。
第二篇:初中科学实验讲座听后感
初中科学实验讲座听后感
岭头乡中心学校赵金 9月21日我县全体初中老师在刘教研的组织下,在庆元三中聆听了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王培民老师的有关《激发实验兴趣,成就精彩课堂》的讲座。
听了王老师的科学讲座,受益不少。听到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发现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被激发了。不仅如此,尤其令我记忆深刻的莫过于王老师探索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听过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科学世界的领域是无穷尽的,一定要有敢于钻研的勇气和善于钻研的方法才可以,比如说王老师所讲的关注课堂实验教学中的生成那块里面王老师讲到了:教师不应该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而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我觉得讲的非常的好,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方式又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个一个问题可能我们想到的是这样但是学生想到的就不是这样了,所以我们老师平时除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外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对于王老师讲到的用覆杯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时将纸片换成是餐巾纸来做,我觉得也是比较好的,因为我自己在做这个实验时候为了防止实验失败在上课之前做了好几次,但是每次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有气泡进入到瓶子里面,而选择用餐巾纸代替的话只要气泡不是很大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还有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实验的时候采用了被子
里面放一个气球,让二氧化碳从底部通入将气球托起的方法也很好,我回学校之后找了几个学生一起做了这个实验,学生理解的效果比书本上的实验效果要好。
在设置课堂实验的时候,王老师讲到要唤醒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方面我觉得非常值得学习,尤其是我们年轻的新老师,年轻教师往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都挺好的可是实践动手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我们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抛出几个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去做一下。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像如何鉴别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这个问题,一般我们学生会想到的是用舌头尝;两杯中都加入食盐不溶的是食盐等等方法,但是多项思维之后我们还可以想到用压强计,密度计,用瓜果蔬菜进行细胞失水等等来鉴别。可见多方面思维之后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是多面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除了课堂多引导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家庭中的“小工具”和学生一起以小发明比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的评价对学生也是具有激励和向导作用的,所以我们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过鼓励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科学实验
实验1:长尺翘纸
一、猜想:
如图所示,用力快速拍打长尺一端,纸会翘起来吗?长尺会掉吗?再快速一点呢?
①
在桌子边缘放一把长尺,约三分之一的长度处于悬空状态。
②
将一张普通A4纸平铺在长尺上,边缘与桌沿平齐。
③
用力快速拍打长尺一端,纸张会翘起来吗?长尺会掉吗?
请写出你的猜想:
二、动手实验:
【实验材料】长尺、A4纸。
【安全提醒】本实验在家长的监督下操作,注意安全。
三、请描述实验现象:
四、思考:
这是什么原理呢?力是哪里来的呢?
纸张上覆盖了满满的空气,这跟空气有关吗?
观看视频1及视频2,认识大气压力。
五、请写出你的实验结论:
六、拓展提升:
还有什么现象也跟大气压力有关呢?再来尝试两个实验吧。
实验2:纸片托水
一、思考:
如图所示,杯中装满水,盖上纸片,倒置过来后,纸片会掉吗?水会洒出来吗?
二、实验材料:杯子、水、纸片。
三、动手尝试一下吧。
四、观看视频3。
五、这是什么原理呢?
请写出实验原理:
实验3:纸张会湿吗?
一、思考:
如图所示,杯子底部塞了一张干的纸巾,杯口朝下垂直插进水中,完全淹没杯子。再垂直拿出来后,纸张会湿吗?
二、实验材料:杯子、水、纸巾。
三、动手尝试一下吧。
四、观看视频4。
五、这是什么原理呢?
请写出实验原理:
附:
科学作业要求:
用一张纸,把需要填空的部分,写下来,开学后交给本班的科学老师。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光学部分)操作指南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学内容)实验操作指南
(2012年3月)
一、凸透镜(五年级上册)
实验题目: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火柴、蜡烛、纸屏(16K白色硬纸一张)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蜡烛与纸屏之间放一个凸透镜。
2、调节烛焰、凸透镜与纸屏,使凸透镜中心、蜡烛焰芯和纸屏中的高度一样,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3、左右移动凸透镜,使纸屏上出现清晰可见的放大或缩小的烛焰的倒像;
4、整理器材,放回原位。
实验报告:
目的: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结论:
1、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2、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当凸透镜距光屏近,距蜡烛远时,成缩小的像。
4、当凸透镜距光屏远,距蜡烛近时,成放大的像。
二、显微镜观察(六年级上册)
实验题目:观察洋葱表面
实验器材: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玻切片或者洋葱。
实验步骤(此实验评分者必须亲自观察学生每步效果确定分值)
1、取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镜背向内,镜筒朝前,镜座与桌沿距离为5~10厘米左右。
2、对光。用右眼对着目镜向下看,用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入镜筒,呈一片均匀白色即可。
3、将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物体对准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住切片两端。
4、观察。手旋调焦轮,将物镜降至切片2~3毫米处,左眼对准目镜观察细调焦距直至镜中成像清晰为止。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用手移动切片,使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5、整理器材放回原位。
6、结论:洋葱表皮是由一个白“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
第五篇:初中科学实验的开展方法培训心得
初中科学实验的开展方法培训心得
很荣欣能够参加宁波大学这次开展的有关《初中科学实验的开展的方法》的培训,这次培训虽然仅有四天的时间,但我从中受益匪浅。本次培训主要围绕“初中科学实验的开展方法”这个主题,内容涉及三方面:
一、加深对实验仪器的了解;
二、加深对实验核心的素养的理解,了解STEM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
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这三块内容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都具有实用价值。其中朱红老师谈到了《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在中学科学课本中有很多实验在具体操作中会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有的是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的实验器材繁杂,有的实验不能给学生直观印象,加上有的学校条件有限不能买到所需要的器材。这时我们就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是实验达到更好的效果。朱红老师谈到实验改进有七方面内容,每一条都列举了相关实例。更大的收获是让我接触到STEM课程的理念,让科学课程结合多种学科,发挥科学课程的作用。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目标要实现就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新形势下,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根据实验的本质目的需要实施,真正地发挥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符合当代教育的特点而这次的培训中各位专家老师的理念正好符合这一需要。基于此,我把本次培训心得记录如下:
(一)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科学概念的建立与科学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探究实验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学生亲身参与、体会,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经历科学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亲手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摒弃平淡创造惊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3)、简化实验结构,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实验装置力求简单,是为了排除复杂的实验装置使学生难操作,对观察和思考的主要问题干扰,导致学生不参与即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干扰,这是突破重点的需要。
(4)、自己动手体会,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实验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动手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记忆深刻。
(5)、科学实验渗透生活应用,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美妙与和谐根据学生爱动、喜欢新奇等心理特点,在设计实验时注重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验,使学生联想平时所见,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生活现象。
(二)充分挖掘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效果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2)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的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可轮换),组长相当于小老师;②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③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3)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
(三)课后延伸,拓展实验探究空间
实验探究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究实验。
(1)成立课外制作小组,鼓励学生利用常见的物品进行小制作和实验探究活动。例如制作潜望镜、万花筒、火箭、飞机模型,小型电动机模型等等。教师激励学生进行制作不仅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培养了技能。
(2)加强知识运用,进行实际测量。如利用光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大树的高度,往往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探索,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空间。
(3)加强小课题研究。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习到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还和其他学校的教师相互交流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办法。我将把这次培训中学习到的经验和方法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与学科教研组密切配合,进行有效课堂演示实验、辅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