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2、课前让学查找资料,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二、导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又是什么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并齐读课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绿龟的生活习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明确新词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请教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3、教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确,对于难读或易错的读音进行指导。
4、再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5、每人一句话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标记出读的不准的地方,读完后再进行订正。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质疑。
1、指导学生用“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简单问题直接找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供学生讨论时用)
3、针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然后逐一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自读课文,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把你的感悟体会与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
3、班内交流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相关内容。
4、讨论: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明确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
1、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课堂小练笔:从下面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写完后班内交流。
1.假如你是一只太平洋绿龟,当探路的侦察兵没有返回龟巢时,你些时的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
2.假如你是龟群中的一个,当那么多的食肉鸟来袭时,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
3.假如你是游客中的一员,面对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听着空中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此时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八、课外延伸:读《揠苗助长》的故事,读后按照“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九、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案例还有哪些?
十、作业超市:
1、读其他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文章,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如《鹿和狼的故事》等。
2、学习了《自然之道》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幼龟受到伤害
9、自然之道(违背)禾苗枯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文中的情感,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感受幼龟的心情变化。在感悟的过程中理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最后的练笔,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了进
行写作练习,他们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写出来的东西也很感人,表达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交流的时候教室内的掌声不断,可见同学们的心已经与课文的内容融为一体了。
不足之处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还是有点多,总不放心学生的学习,唯恐孩子们学不会,而不断的重复强调。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的练笔时间有些短,有些同学没写完。另外,在朗读的指导方面还不到位,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不深,还没有读出文中所表达的真正感情。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9、自然之道
备课人:文峰小学
郭润英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紧抓“道”字,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课件出示大自然奇妙的画面)
3、板书并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出示图片)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4、初读交流: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在文中的哪几小节?(3—5小节)
2、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4、有了我们的帮助,那只幼龟顺利地到了大海。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齐读: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引读:我们很快明白:------生接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较句子(课件出示):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交流(课件出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从哪些词中看出我们确实干了蠢事? 侦查、争先恐后、结伴而出、错误信息(2)指导朗读(课件出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1)从哪些具体词中体会到?(2)指导朗读
(3)想象:食肉鸟是如何“饱餐一顿”的?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给出一些词语:争先恐后、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侦查、响彻云霄)
师:用上老师给出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写一写。
3、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事先知道吗?向导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
我们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句子二:“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向导知道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4、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5、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划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并说说“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能来更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第三篇:4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作文
热爱生命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可是你曾经想过你自己热爱生命了吗?你曾经想过为什么要热爱生命吗?你曾经想过热爱生命的重要性吗?
是的,我想过。那是因为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我的断臂父亲》。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我的父亲只有一只手,国家发了残疾证,允许不交农业税和公粮。可父亲说:“虽然国家给了照顾,但残疾人也得尽自己的能力分担国家的困难呀!”所以,他每年坚持和大伙儿一样交,而且交的早,质量好。去年五月,天气像火烧一样炎热。麦子已经熟了,我暗自发愁,可父亲胸有成竹地说:“今天割麦!”到麦田后,父亲用双腿和脚凑合着一只手割。然后用脚尖和另一只脚跟把麦秆堆在一起。临近中午时分,父亲累得汗流满面。我想:父亲一定渴极了。于是偷偷地回到家。等我把水拎回来时,不禁大吃一惊,父亲已经割了好多麦子。我走上前让父亲喝口水再割,而他却说:“你先喝,等我把麦子割完了再喝吧。”这就是我的断臂父亲。
故事讲到这儿就完了。你是否和我一样看到了在他身上那种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残疾人的心愿和意志。但我最终看到的不是这些而是生命的意义„„
第四篇:4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
孤独的孩子
这是1937年8月28日的一个下午,这是一个荒凉又可怕的下午。他是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唯一幸存下来的人,他的名字都还没有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已经在枪雷弹雨的城市中身亡了。这原本是上海人流量最多的火车站,但如今成了废墟;这原本是一条热闹非凡的商业街,但现在也血流成河;这本来是应该天天充满欢歌笑语的幼儿园,但现荒凉的让人害怕。
这个小男孩今年才三岁零三个月,他其实是和父母一块去上海旅游的,可没想到他们刚一下火车就听到了上海的第一声炮响,他的妈妈马上抱起他,冲向前方,可没走几步他的爸爸妈妈就倒在了人流之中。
这个小男孩立刻号啕大哭起来,哭的那么悲伤,那么无助。他虽然只有三岁多,但那轰隆隆的炮响和那清脆而沉重的枪声,都使他终生难忘。
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以后,他当了一名解放军,努力保卫自己的祖国,不会再让外国侵略者闯入中国半步。他一心要让祖国强大起来,不会再让任何一个人和他一样成为孤儿。
第五篇:小语四年级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教学点评
小语四年级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教学点评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王爱军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一课,应该引导学生读懂这个发人深省、给人启示的故事,明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之道的道理,获得情感体验,思想启迪。
新课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核心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大阅
读教学观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三个维度。除了知识、能力的目标之外,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过程、方法、习惯的目标。
我以为,赵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中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比 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达成。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听课后的感受。
1.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语文教学规律。
课始,教师从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再次读全篇课文,并交流初读后 的感受,以此整体感知全文。有的学生从课文内容上谈初读后的理解,有的学生从情感上谈到对绿龟的同情,有的学生从课文中涉及到绿龟的知识上谈自己的收获。应该说,这一次在预习基础上、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的读书与交流是有效的,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情感打下了基础。
在深入细读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解蠢事入手,进而从四、七、八自然段 中体验文中的“我们”情感的变化,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到底“蠢”在哪里?从而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违背了自然之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在理解了自然之道后,教师再次引导: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这件事刚刚 发生的时候,向导是——若无其事地说,极不情愿地做;而现在呢?我们是在——极力地补救自己的过错,向导——也发出了这样的悲叹。(教师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课中积累的词语,对全文内容进行归纳。)
这样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学生的理解从浅到深,学生的情感态从低到高,学生从不会到学会,从初步认识到深入感悟,体现了较好的学习过程。
2.关注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我以为,本节课对于三个维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是成功的。教师不仅关注 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关注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坚持以读为本
课上,教师安排了对全文整体感知的整体读,安排了体现学生个性化理解 与表达的指名读,安排了引导学生与文本静心对话的默读,安排了让学生想象情景,产生体验的师生对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学生在读中增强了语感,揣摩了语言文字,并不断生情。
(2)注重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赵老师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四、七、八自然段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积累“焦急、若无其事、自然之道、极不情愿、补救、悲叹”等词语。一方面,教师紧紧扣住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我们”、“向导”在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情感的变化;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些词语,不仅为理解内容、指导朗读服务,而且在整合全文中再次利用,使其功效性更强。这些词语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有的学生在后面的表达中积极运用这些词语,可谓一举多得。
(3)引导体验情感
让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从而产生自己的情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文中小绿龟的生命牵动着“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心,当“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时,向导却心平气和,在这样截然不同的情感世界里发生了令我们震惊和后悔、令向导难过、悲叹的事情。从而说明了“我们”所做的这件事真是愚不可及。如何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人物的内心,理解“我们”的行为“蠢”在哪里呢?教师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情境。通过语言、图片的描述,通过柔缓的音
乐与恐怖音效的变化,渲染了课堂气氛 学生在视听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在和教师的对读中读出了味道,读出了语感。当老师引导:没想到我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你们都向我喊什么了?
有的学生说:你怎么能这样啊?有的学生说:你赶紧救救小绿龟啊!有的 学生说:这么幼小的小绿龟,多可怜啊!……
进而老师追问:但是,灾难避免了吗?一个小小的灾难避免了,但是另一 个可怕的大灾难接踵而来。老师有效的情境创设与朗读融为一体,使学生体验情感,产生情感。
(4)关注学生疑问
关注学生的疑问是课改中课堂教学的走向之一。要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理 解,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培养质疑问难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在阅读理解中,教师适时引出学生在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第六自然段是写可怕的灾难,为什么要写一句“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疑难。
3.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读文本。
教师研读文本是备课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研读文本是阅读学习中的重要环 节。本节课,教师对于文本的挖掘与把握是恰当的。理解向导说的“自然之道”,就要结合第5自然段的内容: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如果没有危险,就会直接奔向大海,而其它的幼龟也就会得到安全的信号,争先恐后进入大海。这是绿龟的习性,不知道这个规律,好心就办错了事情。这就是“道”的意思。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谈出这一点,恰恰说明了老师对于文本的钻研。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情感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我们”是怎样 评价这件事的一句话。即: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进而让学生深入阅读描写在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我们”的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四、七、八自然段。引导学生在“一
读二找三批注四朗读”的学习提示中充分与外文本对话,体现了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良好意识。
4.改革了课堂教学结构。
在课程改革中,课时紧张,教学内容充实。因此对于课堂结构的调整是教 师的一大任务。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简化讲读环节,挤出一些时间,在课上练笔,积累运用语言,拓展阅读……就会给阅读教学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本节课,赵老师就是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努力调整了教学结构,从蠢事入手,重点研读第四、七、八几个段落,研读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简单实用,因此在 30多分钟内引导学生完成了理解、生情的讲读任务。余下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完 成“旅游日记”这一练笔内容。使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很 有实效性。
对于赵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再谈一点建议:课上,老师还要注意要等学 生把话说完,说充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给学生留出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时间,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