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3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第3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第3单元教案》。

第一篇:数学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国,理解倒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解读目标。

同学们,每天和你接触最多的人是谁?同桌!这是你们学生时代很特别的一种关系。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最后成为最知心的好朋友。在数学的数字世界也有一些特别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用心思考,独立完成。

(一)、独学我能行

1、先计算,再观察,想一想,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

2、安静独学P28的例1及例1前边的内容。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倒数?

(2)因为72 ×27 =1,所以()和()互为倒数,72 的倒数是(),27 的倒数是()。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

(5)34 的倒数是(),9的倒数是()。(6)数字1的倒数是多少?举例说明。(7)0有倒数吗?为什么?

(8)小数有没有倒数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对学(同组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交流体会)1 2.群学(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独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解惑。四.当堂检测。

1、完成P28页做一做

2、互说倒数小游戏(P29页3)

3、完成P29页1、2,小组内互批互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小小辩论家(P29页5题)

五、总结

现在回顾一下本节棵的收获吧!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66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5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回答)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设问:

*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怎样列式?

*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两块半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算式山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呢? *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

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不一样吗?(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⑴出示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再提问: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

⑵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引导学生讨论:

⑴把6/7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求?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计算。

⑵就这道题来说,肆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第一种方法不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

师小结: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66页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4、课堂练习,做课本第66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找出原因。

估计可能出现的错误:⑴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⑵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提醒学生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作业:练习十七第3、4、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例2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2`.口算

做完后,提问:怎能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呢?(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3.解答第68页的准备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除以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口述,板书:18÷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先用线段 图

师: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图上哪一段表示 小时行驶的路程?怎么求出小时行驶?千米?

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又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边写出计算过程。18÷=18×5这样就把除法运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第1题第一行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

做练习八第2题左边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怎样写的倒数,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做完后集体订正,四、小结:以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

五、作业:练习八第1题第2行的题目、第2题右边的题目和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例3和第70页例4前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5——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珠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2.计算下列各题。

4÷ 9÷ 24÷ 18÷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 3 :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 1 小时走多少千米? 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 ÷

师: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板书: ÷ =× 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启法学生回答出: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数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以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数转化成乘以除数的倒数。)

师: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 2.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3.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计算。

÷6 12÷ ÷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师:整数能不能看成分数?前面讲的分数除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渐能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师总结。

提问:0能不能做除数?让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第5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做练习十八第6题的前两栏题目。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每栏的两面三刀道式题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址八第7、8、9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弄懂题意后,自己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四、作业

练习八第5题第2 行的小题,第 6题的第3、4 栏小题,第7 题的第2)题,第10 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教学内容:课本例4 和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1——16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教学重点: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人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略)2.(1)是 的多少倍?(2)是 的几分之几?

2.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45 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 千克,这些水果糖果可以装多少袋?

以上各题都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准备题。

在 的是多少?中(1)应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的 的含义是什么?(2)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应该把看作单位“1”,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这道题应该用乘法计算。指名列式计算,板书: × = 3.教学例4。

出示例子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1)例子与准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我们能不能用类似准备题的方法来解答例4? 边让学生口述,教师边板书:解:设这个数是X。

师:列方程解题时一定写“解”和设什么是未知数X。解答的书写过程要规范。4.做课本例4下面“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11——16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指订正。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指导。

四、练习十八第13题 第3行的小题,第14题第2行的小题,第15题的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带分数除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重点:

1、会计算带分数除法。

2、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难点: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先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中,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到。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课体第74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6。(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 的2倍是多少?③ 的 倍是多少?

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2)教学例6。一个数的 倍等于,这个数是多少 ? 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师:①如果例子中的一个数是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讨论

②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ⅹ?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课本的第7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第1行和第2题的前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九的第3题的第(1)——(3)题。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主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

3.做练习九的第5题。

4.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四、练习九的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4题材的第(4)题,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2.解方程。

ⅹ× = ÷ⅹ= ⅹ= 3.列方程解下面的各题。

(1)一个数的倍是,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7。

师:前面我们学过,分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自己计算。巡视时大约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做完后,再把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把连除变成连乘来计算比较简便,就是把每一个录像片数都有变甩乘以这个除数的倒数。

2.教学例8。出示例8: ÷ × 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例8和例7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例8应该怎样计算?

(3)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师不结: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灵敏的倒数就可以了。

3.做课本第75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第6题。让学生将得数直接写在题后。

2.做练习九第7题第1、2行的小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把除以一个数是否同时转化为乘以除数的倒数了。

3.做练习九第8、9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老师。老师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内容,怎样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

五、练习九第7题第3行的小题,第8题第2行的小题和第10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

教学内容:课本例

1、例2及其“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的第1——5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2.计算下列各题。

3.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做第3题时,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总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思考的过程和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师出示例1。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图)

(2)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3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

(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

(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 解答后,让学生口述检验过程。2.做“课本” “做一做”的题目。

先让学生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然后列方程解答,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出示例2后提出下列问题要学生思考和回答。(1)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2)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题目中有几个量相比较,能否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指导学生画出下列线段图

(4)图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求?(引导学生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解答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要进行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 理由。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十的第3题和第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算术方

法解)

教学内容:课本例1、例2及其“做一做”的题目,红习十的第6——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黄花的朵数相当于红花朵数的。(红花朵数是单位“1”。)(2)黄花朵数的是红花的朵数。(黄花朵数是单位“1”。)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后提问:这道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票据题意,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应该怎样写?

要求学生用算术法来解答例1。做完后让学生对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进行比较。最后师归纳:它们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到关系来列式的。算术解法是按照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的;方程解法是先设未知数,然后按照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多程来解答的。

2.做课本第78页“做一做”的题目。要求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2。

出示例2后提问:这道题中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怎样写?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要求学生直接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列式解答后,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4.做课本第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5.小结用算术方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确定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按照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式,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6、7题。要求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再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解题后提问:这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做练习十的第8题。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咬合后转动的情况。并提问:小齿轮齿数少,大齿轮齿数多;小齿轮转一圈时,大齿轮能不能转一圈?然后,再让大家做题。

3.做练习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最后集体订正。

四、练习十的第10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教学内容:课本 “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1)小明邮票张数的正好是小刚的邮票张数。(2)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刚张数的。

(3)小明邮票张数的倍相当于小刚的邮票张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1)教学例3的第(1)题。

提问: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3的第(2)题。

让学生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根据什么来列式计算的?(3)教学例3的第(3)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根据什么来列式计算的?

师:我们对第(1)——(3)题进行比较,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3个数量,鸭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是都有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提问:这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

在题目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总题不相同。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解答的方法不相同。第(1)题,应用分数忍气吞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计算。第(2)题,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第(3)题,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计算。

3.做课本第83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每道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回答。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3.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不再限定是整数,也可以是带分数。4.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5.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不同解法的理由。

四、小结

例3是三种不同的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我们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中三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1)白兔的只数相当于灰兔的。(2)白兔的只数的 相当于灰兔的只数。(3)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 倍。(4)白兔的只数的 是灰兔的只数。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6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一的第7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回答。

3、做练习十一的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道小题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题之间有什么联系?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填条件的理由和解题思路。

做练习十一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读题,并求出五年级的捐款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提出根据胜利小学学生共捐款、五年级学生捐款、五个级学生捐款数占全校捐款总数的这三个数量,怎样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生编题时,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师:我们用了两节课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对比,使大家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及其数量关系,关键是找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其他条件或问题跟单位“1”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例4,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化抽象思维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思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单位“1”的练习。(1)黑羊的只数是白羊只数的。(2)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3)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2.解答课本复习题。指定一名学生读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订正。再指名分析、判断,每一步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4。

(1)指名读题,并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组的人数?(美术组人数为单位“1”,先画美术组人数。)再画一条与其中1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要和生物组比,所以最后画航模组,航模组要画在最上面。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完成下面的线段图。(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师:想一想,美术组的人数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美术组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也就是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设哪个量为Χ?(设美术组为Χ人。)

师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做完后教师再问,我们知道了航模组有人和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能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因为生物组人数× =8,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生物组人数=(8÷)人。)

我们知道了生物组的人数和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能不能求出美术组的人数?(美术组人数=生物组人数÷ =(8÷)÷。)

比较:求出美术组的人数跟刚才用方程解法求出的得数是否一样。2.做课本 “做一做”的题目。

指名说出线段图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完成下面的线段图。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2.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审题,后提问:这道题前面学习的和做过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由以前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复合成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7页的例5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二十二的第4——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重点:分数乘除应用题的特点。教学难点:会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白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2)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的,黄花的朵灵敏是白花朵数的。(3)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同时又是白花朵数的。

二、新课

1.教学例。出示例后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师板书:(1)怎样画线段图,表示苹果的筐数和梨的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梨的筐数与桔子的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出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1)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可以看出哪几种水果的筐数是知道的?(2)题目中哪种水果的筐数是未知的?(3)它与其他的水果的筐数有什么关系?

(4)哪种水果的筐数跟其他两种水果的筐都有关系?(5)怎样列出题目中数量相等的关系式?

(6)题目里要求的是哪训水果的筐数怎样设未知数和列方程?

让学生列出方程并这个方程。师巡视,有针对性地问学生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十二的第5、6、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问问有困难的学生怎样确定单位“1”,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分数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题目里可以有两个数量作为单位“1”。当分析数量关系有困难时,应该画线段图来表示,便于找出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2014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备课

第3单元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共享

认识东、南、西、北。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图: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说口令,学生按口令做。(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三、反馈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小红面向西,她的前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提问:你是怎样很快确定其他三个面的,说给同学听听。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面站立,指出自己的前、后、左、右,再指出各自的东、西、南、北。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题目插图,指名读题。找出图中窗户的位置,这个位置在房间的哪一面?你能说说房间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什么吗? 指名回答。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住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小组交流,指定几人说给全班同学听。)

4、“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都去观察了吗?

指名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3单元

课题:认识平面图

第1课时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象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探究交流。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平面图,(拿出操场平面图示意一下)图的中间是学校的操场,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分别填上体育馆、教学楼、篮球场、看台。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图策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展示。

反馈:刚才有几个同学已经将自己制作的平面图贴到黑板上了,先请这几个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还有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吗?请在小组内讨论。(定的北面不同,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后,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

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的。为了标明方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这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把你制作的平面图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过来。完成后,再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并把作品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指向标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小结:同学们学得都很主动,不但认识了平面图,还能清楚地表达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红到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红想到百货大楼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新华书店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再出示题中填空部分,指名回答,并在课本上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提问:从水上世界出发到望梅阁应该怎样走?(学生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公交线路图。

学生自己看图填空,集体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2)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 电梯?)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方位概念表达图中房间、会议室、电梯、安全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先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四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教后反思:

第3单元 课题:辨认方位 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第3单元 测定方向 第3课时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提高认识路线图的能力。

2、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悟集体的力量。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方向,并读懂路线图。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揭示课题:测定方向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

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

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三、反馈完善: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 师说要求:

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

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五、教后反思

第三篇:初一上期数学第3单元试卷

初一上期数学第3单元试卷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在有理数-7,

4,-(-1.43),213,0,1.7321×105中,属于整数集的有,属于负分数集的有;2.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1的奇数次幂等于; 3.-4是的倒数的相反数,9是 4.64是的平方,-64是

5.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10的数中,最小的整数是,最大的整数是满足条件的全部整数的和是; 6.近似数5.841 889,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得精确到百分位得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350 000应记作若测量得到某同学的身高是1.66米,意味着他的身高的精确值是在米和米之间; 8.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有理数,使等式成立:

(1)()225=1;(2)5

7

―()=―2.

9.在下列各式中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73)-46;(2)

22

311

3

= 2.

二、将下列各数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用“<”号连结起来:(此题满分5分)

―3,1531

6,―1,4,0,8,―1.8.

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35分)

1.23112;2.214

33

;3.242;

4.3985;5.323323;

6.12563530;7.1413141112

422

四、(此题满分10分)测得某小组12位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试用简便

方法计算该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精确到十分位)

162,160,157,156,163,164,169,153,161,155,166,159.

五、(此题满分10分)你能不能在下面的式子中的左边任意添上若干个+、-、×或

÷号,使得到的等式成立.必要时可以将几个数字合并成一个数,也可以添上括号.例如,左边写成(1+23)×460(4)12345 = 100(5)12345 = 200

第四篇:第3单元 声音

第3单元 声音

17、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

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明确目标 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学会 “做”中学。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2、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3、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

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1)判断:

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

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说:“你好”、“我们爱科学”)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觉)

讲述:

2、结果反馈

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

3、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

4)拓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

18、声音的强弱 19声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底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材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铁、口琴、铝板琴。

学生准备:声学实验盒、铃铛、小锤、装水多少不同的试管。【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其他同学,在你们中间找几个人喊他的名字,看他能不能根据声音把你们认出来。(生喊前面同学的名字,前面同学很快辨认出他是谁。)

师:看来你的听力很灵敏,你为什么能根据声音把他们认出来呢? 生:他们的声音我听习惯了,而且他们的声音也不一样。师:上节课我们也曾自己制造声音。比如:拍桌子时发出“啪啪”的声音,吹瓶子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其实自然界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决定声音的几个因素。

(二)、自主探究

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师:你是怎样理解声音的强弱的?(用小锤先轻后重敲三角铁)

师:听一听哪一次声音强,哪一次声音弱? 生:第一次声音弱,第二次声音强。师:声音强弱指声音的什么?

生:声音强弱指声音的大小。

师:那你认为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有关。生:声音的强弱还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师:是这样的吗?这只是我们的假设,要想知道真相,需要进行实验。师:实验之前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并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实验计划1。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注意安全。

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实验。生:要及时做好记录。

师:还要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总结,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生讨论实验过程,填写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操作,师巡视指导。)师:你能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说一下吗?(生汇报操作过程,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师适时点拨)声音强 用力大 距离近板书: 声音弱 用力小 距离远 师:你能到前面演示一下吗?(生到前面演示)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强就是音量大,声音弱就是音量小。

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发出低音。师:音量并不能决定声音的特点,你是怎样理解声音的高低的?(用口琴和铝板琴演示高低不同的声音)生:声音高就是声音尖细,声音低就是声音粗厚。师:那么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师:你们桌子上有两套器材,一是盒底做的琴,琴弦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可以用塑料片拨琴弦;二是装水多少不同的试管,可以用小锤敲打试管。大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套,先根据器材做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并完成实验记录2。(生讨论并操作,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实验过程。

师:你认为物体什么情况下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发出低音? 生:物体短粗时发出的是低音,物体细长时发出的是高音。高音 短 粗 板书

低音 细 长

师: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高就是音调高,声音低就是音调低。

三、小结

影响声音的因素除了音量音调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掌握好了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制造出能发出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乐器,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进行演奏,我想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0、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的成果自己制作一个能够发声且具有一定音调的小乐器。2.通过制作小乐器,加深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问题的理解。教学重点:怎样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小乐器。教学难点:能找出自己制作的乐器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师备:

各种乐器的实物或图片,各种乐器声音的录音带。生备:

鸡蛋壳、瓶子、橡皮筋、树叶、纸张、铅笔、硬质管子、贝壳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研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也探究了怎样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小乐器呢?”

二、探究内容:

1.研究乐器的发生方式。•听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说说乐器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起什么作用。2.收集身边的材料自制小乐器。

•说说自己打算怎样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小乐器,打算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或小组制作小乐器。•介绍自己制作的小乐器。3.怎样使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调? •了解什么是音调。

•说说为什么乐器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做实验研究怎样使发出的声音高、怎样使发出的声音低。•调试自己制作的小乐器。4.研究怎样放大乐器发出的声音。•说说乐器的音箱有什么作用。•说说各种乐器的音箱在哪里。

5.召开自制小乐器演奏会。

•用自制乐器独奏或合奏一段简单的乐曲。•大家一起评选最佳演奏奖,最佳乐器制作奖。6.评价小乐器。

•自己评价或小组评价自制小乐器,可以从乐器发出的音调、乐器的外观和性能方面进行评价。

•找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的不足。

•说说与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相比,真正的乐器的优点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针对自己找出的自制乐器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修改和进一步加工。

21、声音的传播

22、传输器的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活动一:1课时;活动二:1课时;活动三、四: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提出悬念,让学生自主探究:

1、多媒体课件引入:

A生: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传递信息。B生:据说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师:那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

2、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探究任务———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

1、活动1:钟罩里的收录机(1)介绍实验的方法

此实验为演示实验,首先把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收录机等实验装置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告诉给学生。(2)预测实验的结果

师: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生:讨论并猜测问题。(3)观察实验的现象

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当抽空气时,虽然不可能抽得很干净,但收录机的声音还是会逐渐变小的。最后当透明玻璃钟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后,已经听不到收音机的声音了(或者很细声)。(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透明玻璃钟罩里还有空气时,我们还能听到收录机的声音,但当里面成真空状态时,它的情况和月球上的情况差不多,都听不到声音,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讨论并分析问题。

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小结板书)。

2、活动2: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1)师: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能听到什么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讨论并猜测。

(2)教师接着做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让学生分组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或站立水槽旁听,当然,学生很容易听到声音。

3)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液体、固体传播(小结板书)。

3、活动3:做个“土电话”

(1)出示已做好的“土电话”,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师:这是个土电话,老师小的时候经常做来玩的,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师:你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生:因为我能听见他说“做鬼脸”的指令。师: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自己做一个土电话,看谁做得又好看又实用。(2)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

(3)学生总结并汇报“土电话”是怎样传播声音的。(4)教师评价并小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用“土电话”时,棉线要尽量拉直等等。)

4、活动4:两用喇叭筒

(1)多媒体课件出示江(刘三)姐在山峰间与人对唱山歌的片段。

师:大家猜想一下江(刘三)姐为什么要用双手合在嘴前来唱山歌呢?大家试一下做一个两用喇叭筒,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2)学生制作。

(3)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了喇叭筒能将声音定向传播和定向收集的作用。(5)教师评价实验结果,并提出喇叭筒本身没有扩大声音的作用。

(三)引申与运用:

师:我们刚刚探究了声音传播问题,那么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 生:谈谈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如声控走廊灯)并与同学交流。

(四)总结并结束课程:

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

2、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收拾好材料,并协助作好卫生工作。

23、回音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回声是一种声音的反射现象。能力培养

能够通过实验,了解产生回声的条件。通过实验,发现声音可以被反射。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回声现象发生的条件、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体会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钦佩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能听到回声吗

通过实验探究在哪些环境中能产生回声。活动二:声音能被反射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反射现象知道声音是可以被反射的。

24、生活中的噪音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3.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

4.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流程】

讨论——提问——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音频,相关的图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的图片。在森林里,大家觉得小鸟清脆的叫声非常悦耳。这时,波波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地上嘈杂的声音听起来却那么难受呢? 你能帮波波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出示课本图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并说出原因。(从学生回答中引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播放“动物的鸣叫声”音频。各小组讨论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举出实例。小结:乐音和噪声以悦耳和不悦耳作为区分。有没有一些乐音在某些时候可以变成噪声?

三、我们知道,噪声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了解哪些办法可以防治噪声? 出示课本图,说说图中是怎样防治噪声?(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的调查记录进行交流和讨论。)

小组汇报调查得来的各种防治噪声的方法。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防治噪声的设施。第二课时

四、导入:噪声通常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自己有没有经常在制造噪声? 我们可以减少制造噪声吗?可以怎么做? 小组讨论减少噪声的具体做法。

小结: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干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减少对别人的影响。

五、出示一个闹钟,让学生想办法把闹钟的声音降低下来。

我们在减少噪声时,通常会用一些隔音材料把噪声隔离,这样噪声就会大大减少。可是,用什么材料的隔音效果最好?

让学生对棉布、报纸、塑料布等三种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进行排序,并说说理由。各小组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的效果和发现。做实验时,应当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条件一致。

六、拓展 :在平常,我们在什么见到过隔离噪声的装置?应用了什么材料?

第五篇:第3单元测试卷

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二)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学好习惯(本大题5分)

1、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用钢笔做题,做到全卷书写行款整齐,力求卷面整洁、美观,用最漂亮的书写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二、学识字与写字(共25)

2、用拼音识字。读拼音写词语。(12分)

xī zhōu jiā yáo líng chén fèi qǐn wàng shí

shāng bā xī gài shǒu bì pí bâi bù kān

táo cí dǎi tú jiāo juǎn xǔ xǔ rú shēng

3、记字用字,按要求组词、填空。(共13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8分)

hē chà

____________ 淹______

谍______

喝 刹 hâ______ shā______ 掩______

碟______

(2)“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向上抬,向上托。②动作行为。③推选,推荐。④提出。⑤全。下面句子中的“举”分别是什么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请你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们一致推举小明当我们的班长。().

三、学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4、学词语,做题。(共10分)

(1)照样子,写成语。例:气喘吁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4分)

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②形容人多口杂。()

③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④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⑤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3)选词填空。(4分)【填序号】

A、鄙视 B、歧视 C、藐视 D、重视

①不要轻易()任何一个貌似弱小的竞争对手。②学校要()学生的品德教育。

③南丁格尔从小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她()无所事事 的贵族生活。

④残疾人总是会受到某些人的(),我们要保护残疾人。

5、学句子,做题,(共15分)

(1)学会积累、品味句子。(6分)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_________。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_________。种清苦生活

(2)学用关联词,请用下面的关联词语造句。(3分)①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② 用横线画出“划粥割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才……

(3)学按要求改句。(6分)

① 火光照亮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乖巧的小松鼠总是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身上灰褐色的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作文写好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男主人感慨地说:“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榜样。”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阅读。(25分)

6、在课外阅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经典诗词和名言警句要多背诵,请填一填。(5分)

_______________。(2)不惜千金买宝刀,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洒去犹能化碧涛。(4)母亲的宝贝是子女,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1)停车坐爱枫林晚,8、读下面的短文做题。(15分)

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那年,秋瑾15岁,终于如愿到了浙江萧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学习刀剑棍棒。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习武非常不易,因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从小缠了脚。每次习武下来,裹脚布上渗满了鲜血,疼痛难忍,但她想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咬紧牙并坚持下来,从不叫疼叫苦。还是刚学骑马的时候,秋瑾由于心切求胜,一不小心,两腿一夹马肚子,那马向前猛一蹿,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来了一个前滚翻。虽然疼痛难忍,倔强的秋瑾害怕舅舅再不让她骑马,就咬着牙关连声说“一点不疼”。回到家里,秋瑾每天闻鸡习武,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来,在革命活动中,她练就的本领,还真派上了用场。(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驰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倔强:

(2)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选文的中心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秋瑾的豪气的。(4分)

(4)秋瑾和花木兰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10分)(5)请想象一下秋瑾从马上摔下来后的心理活动。(3分)

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了,她想:“

9、人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处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 表现呢?让我们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说说你的意见吧!(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

10、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五位伟大的女性,你还知道课文以外的其他伟大女性的 故事吗?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展示一则。并说说这则伟大女性的故事你是怎样收集到的?(1)我收集到的伟大女性的故事:(4分)

示例:穆桂英,北宋名将,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是杨门女将中 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搜集这则伟大女性的故事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六、学写作文(30分)

你的身边一定有不少令你敬佩的男(女)同学吧!请你选择一位男(女)同学来写,要写出他(她)的可敬之处。题目:他(她)真

11、按要求写作文。

__________ 提示:先选择性别(他或者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典型事例来写,中心要突出。

下载数学第3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第3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3讲:趣味数学(教案)

    第3讲:趣味数学(教案) 课前知识复习1.仔细观察,找规律填数。 (1) ①2,3,4,( 5 ),6,7 ②9,8,( 7 ),6,(5 ) (2) ①2,5,( 8 ),11,14,( 17) ②20,16,(12 ),8,4 (3) ①15,3,13,3,11,3,( 9 ),( 3 ) ②8,15,10,13,12,11,(14 ),(9 ) 2.仔细观察,找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教材分析 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单元 长方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单元 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4单元教案

    第3单元 认识方向 单 元 备 课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

    2015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最终定稿)

    沙土镇彭家田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5 年 月 日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

    3单元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8单元 第3课时 搭配(3) 教案

    第3课时搭配(3)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搭配(3)(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