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3课时教案
课题:四则运算(不含小括号的两级运算)
【学习目标】
要求: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必要性与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会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并准确计算
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准确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能列综合式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综合式解答问题的策略
【学习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境导入 1.口算
12×3 25×4 16×8 100÷5 12×3÷9 20×8÷10 36÷6×14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7+67-31 8×24÷6 30-18+59
43+18+65 12×30×3 35÷7×13
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
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独立思考 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 小组汇报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
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口答全体明确)
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必须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列式解答
教师选取两类板书:
1、24+24+24÷2 2、24×2+24÷2 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四则运算)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
师课件演示小结并出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2、练习
出示:“买3张成人票 付100元
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 并说出计算顺序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 指名列出综合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小结 深化运算顺序
三、方法应用
教材第7页 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解答 课件出示共同订正)
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 不一样的画“×”
(1)2×9÷3(2)36-6×5(3)56÷7×5
2+9-3 36÷6×5 56+7×5
()()()
2.星期天
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 共付门票费30元 每人乘车用2元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3、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 56+4=60
15×3=45 30÷6=5 45-5=40
4、判断并改错
22+18÷2 32-10×2 56÷8+7×3
=22×2 =40÷2 =7+7×3
=44 =20 =14×3
=42
(根据教学时间与学生实际 3、4题可以作为灵活题目用)
四、梳理知识 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堂检测
A卷
1、说出计算顺序
59+15×5 59-15÷5 35×4-58
50+36÷3 390-360÷15×6 78×5-144÷12
2、我能判断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
(2)5×8÷5×8=1(3)200+8×99和200÷8+99运算顺序是一样的())(3、欢欢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 再算乘法
得到的结果是500 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得数吗?
B卷
1、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其中两题
752-234÷9 36+34×3-60 500÷4-13×5
2、同学们植树 四年级140人
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 每人植树3棵
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 其中三年级有240人 四年级有300人 每12人站成一排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
(答案见课件)
六、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6、7题
?? ?? ?? ??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 =90÷30 =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 =60(元)=9-6 =90÷30 =60(元)=3(名)=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三)(1)42+6×(12-4)(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
要先算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3)算式里有括号的,号里面的。(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能读懂Read and think的短文并做出正确判断。
能和同伴在跳棋游戏中熟练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重点句型造句。
【教具准备】
1.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Let’s sing]部分。
2.Let’s play部分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歌曲 “Animals on the bus”,每小组扮演一种动物,边唱边表演,并模仿出动物的叫声。
2.模仿P83页Let’s play部分,做接龙游戏。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提问:Can you use a computer? Can you send an e-mail to your friends? Now, John’s grandma received an E-mail from John.Can you understand it? Let’s read together.2.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短文。
3.给学生时间完成判断练习。
4.教师和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如果句子本身是错的,要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句子。
5.教师出示Let’s play部分的图片,让一个学生看句子问问题,让其找另一个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6.让学生分小组用骰子做此游戏。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相同词首单词拼读赛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说一个字母(如:D),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立即站起来,说出并拼出三个(也可以是五个或十个,视学生词汇量的多少而定)以字母D打头的单词,如:desk, dog, door等,念不出或念错要扣分,这位学生说完后,教师念另一个字母,由第二组的第一名学生说。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看哪组得人最多为胜,做这个游戏时,也可以让两组的学生轮流说字母(如由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说字母,由第二组的第一名学生答)这样就成了对抗赛,注意不要说Q,X,Z等字母。
2.复习四会句型的游戏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一名代表抽取写有不同单元的四会句型的卡片,替换其中的重点词语造句。每组选一名学生书写句子。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句子最多的小组获胜。
第四篇:人教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
四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读准其中的多音字。2.解读文句,体会修辞等表达方式的好处。3.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的迁移运用。二.教学重点:
通读知大意,读准多音字,体会修辞好处。三.教学难点:
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的迁移运用。四.教学过程:
1.示单元导语“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齐读。接下来的第6组课文,我们将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请大家翻到语文书第99页,默读,用笔标出这一组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今天,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21课(读课题)——《乡下人家》。
3.课文中有些字需要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因为它们都是多音字。先读读看吧。指名正音。
结()出了青的、红的瓜 门前的场()地上 把头扎()到水里 鸡冠()花 率()领
好,字是语文的基础,一定要先读正确。
4.读文章,还有一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概括主要内容,请依照屏幕上的提示“作者陈醉云按(和)的写作顺序,清新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美景图。”,快速地浏览课文,并用笔标出相应的内容:比如你是从哪些词中来判断写作顺序的?好,开始。
参考:作者陈醉云按(时间和空间)的写作顺序,清新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田园)美景图。5.很不错,读书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把书读薄”,要学会抓住主要内容,不过刚才的方式使我们常用的,今天我们试着换个方式再来说说主要内容。依据课文各个自然段中列举的主要“景物”,作一首小诗: 长藤 绿叶 瓜架,春雨(竹笋)鲜花,好温馨,(鸡)一家,小桥 流水(戏鸭),夕阳 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织呀”,最美还是(乡下人家)。
6.真棒!学习语文是非常注重方法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开发这样的新方法。咱们回到课文,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田园美景的章,而作者所运用的语言也特别美(美文),作者到底用了什么语文魔法让句子又生动又形象的?咱们来看一张图片,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吗,用括号括起来,自己读一读。(1)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7.美美地读。(抓住关键词、停顿等)
8.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让句子这么生动?(拟人)你能换个形式,比如用比喻的方法来改一改,说一说吗?表达就是要别出心裁,才能吸引人家。9.看来,读一读、说一说都很棒了,咱们来个终极挑战——写一写!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也许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着小鸡仔,在竹林中觅食;也许会();也许会();也许会();也许会()„„真是好温馨啊!
10.拓展练习:
狗,乡下人家照例总会养上一两只的。从他们的门前走过,或能看见狗爸爸();或能瞧见狗宝宝们围着狗妈妈,()!11.小诗结题:
长藤 绿叶 瓜架,春雨(竹笋)鲜花,好温馨,(鸡)一家,小桥 流水(戏鸭),夕阳 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织呀”,最美还是(乡下人家)。五.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田园
美景 美文 美声
第五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册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四册运算
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主备人:王明莉 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环节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三、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练习二4、5题。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主备人:王凌云 审核: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法设计:引导与讲授相结合。
学法设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置预习案(见练习册第3页第1、2、3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四、检查预习落实情况(学生汇报)
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六、课堂检测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504÷14= 504÷36=
2、已知403÷17=23......12,那么 X + =403,17=(— 3、44+44+44+44+44+44+44,用乘法计算是()
4、除数 =()÷()
七、评价激励 作业布置:
练习
二、第2、3、4、5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第三课时:有关0的运算
主备人:王明莉 审核: 教学内容:P6例3(0的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相关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第13页例6,2、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有关0的运算
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
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五、作业:练习二第7题。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不能作除数 0+319=319 0+568=568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第四课时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主备人:王凌云 审核: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带小括号和中括号算式的计算过程,达到理解其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熟练解决含各种括号的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五课时:租船问题
主备人:王明莉 审核:
教学内容:租船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1第5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面对生活中的最佳方案的选择要用什么办法和步骤?
五、布置作业:课本12页第5题。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
30÷ 6=5(只)35× 5=1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