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课堂的相关知识

时间:2019-05-15 10: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课堂的相关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课堂的相关知识》。

第一篇:道德课堂的相关知识

道德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一定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市广大中小学校长,既满怀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又冷静地审视着教育的现实。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一直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深深地思考着一个永恒的命题: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

自2001年,金水区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率先启动新课程实验以来,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为破解“这一命题”,全市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始终站在文化变革、文化再造的高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质量监控等三个关键环节,致力于新课程的新课堂建设,校本教研研究课程实施品质不断提升。校本教研,从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的层面上,回落到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一“粗糙的地面”。质量监控,从单一的成绩分析,提升到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学习状态和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关注。课堂教学,从课改初期的无所适从、甚至盲目,一步步走向了成熟与理性;从关注课堂方向,到关注课堂道德、关注课堂生命,到关注课堂文化(课堂生态)的重建;一步步走上了“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这一教育生态文明之路,确立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题与目标。十年来,我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前行,在反思中发展,走过的是一条问题持续解决、注重成果积累、不断生成提升的持续生长之路。如果说课改之初,相对于过去的旧课堂,新课程所要求的新课堂是个什么模样,我们还不十分清楚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是清清楚楚了:那就是“道德课堂”。道德课堂,是我们源于过去的旧课堂教学中道德缺失,不道德和反道德的一种教育主张。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一、道德课堂的理念

道德课堂,是在郑州市课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同样也离不开道德。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课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却很容易使教学转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疲惫、厌烦、焦虑等感受。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师生鲜活的生命形式,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的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我们认为,教育即道德:合乎道,至于德;以合乎“道”的途径,至于“德”之目标。所谓“道”,即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所谓“德”,即生态:围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堂生态。

道德课堂的理念,与新课程“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相一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相一致;与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相一致: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掌握住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情

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价值引领与价值认同,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与发展。

道德课堂的理念,与《说文解字》对“教育”一词内涵的精辟解释相一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必定包含着教人做人、使人为善、使人向善的意图和努力。教人做人,使人为善,使人向上,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道德标准;满足了这一标准的活动或影响,才堪称是“教育”。

道德课堂的理念,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可以从《道德经》中去寻根:“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阐述的是合乎自然规律,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范地生存。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

学道,即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成长规律。道德课堂,核心是尊重学道,学生事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是合乎规律、尊重规律的。

学德,即学习生态,构建和谐、生长的学习生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情感收获。道德课堂学德的构建是以“小组学习”为形态,以“独学、对学、群学”为基本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堂又以展示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课堂认为,展示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

师道,即教师的角色。道德课堂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理,是学生的学长,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同伴关系。实现了这种角色转变的教师称其为“道德教师”。角色即人格,离开了道德教师这一角色,教师便缺失了人格。道德教师的基本品质是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基于学情和指导学法,即从“四学”出发,高度认识并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德,即相信学生。道德课堂认为相信学生就是师德。传统旧课堂因为施教者不相信学生,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由此造成了教师普遍的包办、代替、灌输和强迫。在这种背景下,所谓学生的学,只能是有限学习。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道德课堂的师德,强调师生之间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处理好与学生、文本、环境、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关系。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扮演的是“二传手”。这种角色的错位,往往导致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学生的抵触性较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是这种教师角色的错位,才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被异化,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构建道德课堂的实质就是在养心,既是在养我们教育者自己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养心”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甲骨文中的“教”字,右边的“文”中有一个“心”字,几经演变,那颗“心”不见了。从本质上讲,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心灵”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一个人的快乐与幸福,不是由你获得了多少来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了多少。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孩子们的心灵被教师感应到,一切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质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教育应该回归到心灵深处。

二.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专业素养

道德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使自己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符合道德要求,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道德的准则,使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幸福,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升每一课堂的课堂质量。

道德课堂最终要实现质的飞跃:教师把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把教学变体力劳动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课堂变知识课堂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单纯依赖教师为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因此,推进道德课堂建设,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八项专业素养: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评测、跟踪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如果不进行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就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更是学科教师的学科能力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

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构建道德课堂生态,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项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质型教学”转变。

三,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

一是“唯学”,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生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道德课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目的是“少教多学”。

二是编制导学案(教学指导书、学案、调节教学案)。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抓手,一开始是学生学习的“学步车”,然后慢慢过渡到成为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编制导学案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次开发);核心是“教材”变“学材”,解读课程标准的成果即生成导学案。

三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围绕学习小组构建“动车组”系统,同质异组,异质同组,组内结对。实现“兵教兵、并练兵”。

四是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

五是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六是建构具体的课堂流程:“先学、展示、反馈”。流程承载着规律。“先学、展示、反馈”是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七是重视“先学”。先学,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充分的先学,就没有精彩的展示。先学,是一条教学规律,不是可用可不用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预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八是突出“展示”。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展示,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

九是强调“反馈”。抓好对子之间反馈、小组长组织反馈和课代表对本节课全体学情反馈,每一位学生通过整理学案,完成个人自我修复。

十是制定评课标准,即评课三看:看状态,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看过程,学习即经历体验,缺少过程就没有学习;看成果,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构建道德课堂,我们只给理念,不给模式。我们不主张确立道德课堂的固定模式,只设立了基本的课堂教学“通用原则”和“基本方法”。我们倡导各学校基于校情和学情探索具

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情境下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课堂形态。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郑州一中的“主体课堂”、七十四中的“理解课堂”、五十二中和师院附小的“生命课堂”、荥阳三中的“全参与课堂”、107中学和中原区的:“生本课堂”、纬三路小学的“情智课堂”、惠济区的“和谐课堂”等等,都是道德课堂的有效的呈现形态。

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道德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推进新课程以来,我们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为提高课堂效率,采取的任何改革措施,都是构建道德课堂的有效举措。各县区、各学校一定要按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构建道德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人人参与实践,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意识品质和行为品质不断提升。我们已经行走在道德课堂的路上,今后的任务是要走得更扎实、更有效,走好这条教育生态文明之路!

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有一种智慧叫行动。行动就是改变,持续的行动,持续的改变,智慧的生成自己的事业。有一种品质叫坚持。坚持就是突破,持续的突破,持续的生成,持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以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坚持就是进步,坚持就是成长,坚持就是引领。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做一任校长,就要让学校的品味有新的提升。“做了牛,就不能吴春”。我们一定要肩负着责任,满怀着激情,去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梦想的实现。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品味和境界得以提升,去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人生!

第二篇:道德课堂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体会到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我感觉必须学习新的理念。寒假,我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如在执教《图形的周长》一课时,我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产生以下方法:(1)4+4+3+3(2)4+3+4+3(3)4×2+3×2(4)(4+3)×2,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通过比较优化算法之后,我正准备引导他们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这时有一名学生汇报了他的两种算法:(1)4×3+2(2)4×4-2,迅速作出判断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就让该同学上台解释给大家听。他说:如果把四条边都看作3厘米,就少算了2厘米,可以列为第一道算式;如果把四条边都看作为4厘米,就多算了2厘米,可以列为第二道算式。多好的思路!大家一齐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从他的发言中你能发现正方形周长该如何计算呢?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发现水到渠成。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第三篇:道德课堂

拉萨外语学校“道德课堂”“实效教学”教学综合改革思考

及基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同大多数西藏高中学校一样,我校在进行高中教学时,英语、数学、理化生等科目均因学生基础差、畏难情绪重、厌学等原因,致使教学目标无法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生现有的已知知识与课程进度要求突破的未知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总量与教材上不断升级的新知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都普遍存在巨大的矛盾与差距。从历年高考成绩来分析,全区的英语平均分不超过35分,数学27分,理综三门平均也只有70分左右,即使是教学质量异常突出,生源状况极佳的城市重点高中,在以上学科上也都处于一种胶着的瓶颈状态,尤其是英语和数学两门,真正能达标的学生实属凤毛麟角。可以不夸张的说,至少75%以上学生在高考中的英语、数学分都是靠题量巨大的选择题蒙出来的。这已经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现实问题。这些学科已经成为制约西藏高中教育取得突破的一个卡喉的鱼骾。与此同时,一个更为残酷的现状是,对于这一问题,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到任课教师均已达成某种可怕的默认。课堂上,教师依然在按步就班地照本宣科,学生们照例懵然地打着瞌睡,只有少量的知识在少数学生中产生着微弱的共鸣。一堂课结束,师生都像刚从梦魇中惊醒般匆匆逃离教室,那本该闪耀灵魂的光芒,迸发思想与智慧火花的色彩斑斓的美妙场所,现在已变成师生彼此消耗激情与生命的荒漠,错在谁?

教师吗?他们已经在非常吃力地履行密如蛛网般的章程、条例、规定,严格按大纲进度授课,绞尽脑汁想要将教材内容印进学生头脑,加班补课、抽查背诵、训斥教育、温言相劝、谈心、鼓励、乃至罚抄罚站、动手调教,无所不用其极,“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与无奈无时不刻不在煎熬他们。

学生吗?从小学到高中几年时间里,他们也希望成为亲友夸、师长爱、同学敬的学优生,并且也在勉励自己更勤奋、更用功,但未成年人的天性使他们往往无法拥有恒久的毅力。加上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早已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点一滴地超越他们所能够接受的能力极限。学生们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现实距离被不断拉大。学生的认知差几乎已经无法把握,课堂教学应激点越来越稀缺。师生间就某个课标上的知识点形成充分的投入与琢磨状态的几率几近于零。而这一切都不是单纯地靠学生单方面的努力与刻苦就能弥补起来的。

作为教育教学载体的学校对这种情况则更加感到束手无策。教育体制上把12年基础教育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间互不统属。而整体知识构架却又环环相扣,一环掉链,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环环相继。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就得为整个义务教育九年的最终成果买单。西藏,尤其是西藏农牧区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上要在三年中补习六年以上的知识量。学校既不敢不顾课标要求放弃现用教材,又不能盲目忽视学生实际基础而只顾完成教学进度目标,更不敢不考虑高考考分的因素。目标与现实的被动脱节与错位则更是造成了学校管理措施的僵化乃至异化,其激励与促进作用几乎无法充分体现。情况已经发展到几近可怕的地步,我们再也没有理由漠视这种现状的继续存在。也没有时间期待由上级部门以一纸文件或几项规定能够从根子上彻底改变现状。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研究最基础的研究室、最权威的检验基地和最终极的实践应用目标,有义务和责任在可能的范围内主动地、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积弊沉疾。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处在学生成长经历中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分水岭的重要位置上,更应当让学生生命中最宝贵时光的最后三年发挥出最积极有效的作用,弥补缺失,拓展新领域,培养兴趣,找到方向,并汲取足够多的能源(知识)储备,以供高考后的人生发展。因此,作为高中学校,我们要完成的绝不仅仅是被动地完成高中三年的课标知识传授,严格地说,我们的责任是让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在各自的真实基础上完成他们作为高中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最真实的发展极限。如何真实有效地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摆在西藏农牧区高中教育、特别是象我校这样生源基础较差的高中学校面前的实实在在的课题。

二、基本现状分析:

我校目前有包括四高学生在内的学生共计1090名,几乎全部来自农牧区。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基础极其有限,中考平均成绩在200分左右(含体育25到30分),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平均分基本上没有超过30分,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坐飞机”式的课堂状态,学生对包括英语和数学在内的部分科目普遍存在畏难、厌学甚至放弃的想法,再加上教材要求与知识储量现实距离的不断拉大,学生听课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效状态,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到高考时依然徘徊在200分左右,大部分同学既无缘踏入象牙塔,也没有一样值得一用的一技之长,甚至没有能够培养出一个值得努力的兴趣方向。长时期与这样类型的学生被动地打交道,并陷在这样一个没有挑战,无需竞争的死水潭般的工作环境,教师们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业务素质平庸。教研能力薄弱,创新意识淡薄,进取精神萎靡,默然已成为习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象传染病一样相互感染,激情被嘲讽,进步被漠视,科学、竞争、实干象傻瓜一样被孤立起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这种大环境下慢慢退化、僵化、俗化。闪光的优秀品质一点点被蒙蔽,消极的因素开始占居主导地位,将他们变得平庸、玩世不恭、斤斤计较。为了备课而备课,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批改而批改,一组充满智慧与灵气的美妙的艺术设计过程变成了无奈和被动的机械作业。机械化的教师以机械的程序用机械的语言向同样机械化的学生灌输着机械的信息。一天天一年年,渴望变化又害怕变化,希望突破又不愿思考,这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已成为一个确实占很大比重的残酷的现状,没有人愿意继续下去,没有人愿意再继续这种无道德、无实效、无激情、无乐趣的教学,没有人再愿意让这种不死不活、不紧不慢、不伦不类的现状耗尽自己宝贵青春和事业。

三、“道德课堂”、“实效教学”

经过六年不断尝试,六年总结摸索,我们决定谨慎而大胆地走出艰难的第一步,2010年11月我校行政例会上,边庆元校长在进行长期听课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向校行政例会提出进行英语教学教法实效化整合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提议不仅得到全体人员的相应,并且进一步最终确定了以英语教材教法实效化整合的校级课题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我校教学综合改革的五年战略目标。基于我们对这场改革内涵的认识,决定命名为“拉萨外语学校‘道德课堂’‘实效教学’教学综合改革”。

1、什么是“道德课堂”

其实“道德课堂”与“实效教学”这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分割体。所谓的“道德课堂”就是以最精致的设计、最真实的高度、最有效的手段、最充分的准备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发展。

(1)为什么叫“道德课堂”呢?我们认为,一堂课,无论是常规意义上的40分钟的“教室课堂”,还是所谓的第二课堂,即校园课堂。只有达到上述目标或尽力往这个方向靠拢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宝贵的课堂时间、对得起教师自己的良心和为人师的道德底线,才能算是一堂有道德的课堂,也就是“道德课堂”。相反,教师不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草草上阵,或是整堂课设计粗糙,凌乱嘈杂,仰或根本不顾学生实际基础、接受能力,一厢情愿地只顾表演自己,更或是语言枯燥呆板,课堂沉闷无聊,意图敷衍了事,支差应付,再或者是形式上热热闹闹,以讨好学生的低级视听需求为目的,而没有能够以最实效的手段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的课堂,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耗了国家教育资源、扭曲了教育的本真精神,我们认为是对学生、学校、自己的不负责任,是对课堂教学的亵渎,对职业道德的背叛,是“无道德课堂”。

(2)什么是“实效教学”?

从“道德课堂”的含义上看,所谓“道德课堂”就是“实效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而“无道德课堂”则是“无效教学”的典型。

首先,我们来分析“实效”这个词:“实效”,辞海中的词义是“实际的效果”,“实际的功效”。宋代苏轼在《策略五》中言:“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实效教学”就是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繁就简,去伪存真,去杂留精。以实效作为出发点,以实效为目标,以实效为手段,以实效作为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在广泛调研、充分钻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考试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对应每一名学生的实际状况,析理出最有效的环节目标,找出最真实的认知差,采取最有效的环节推进方式,让学生得到该环节最具实效的发展。简单朴素的两个字却蕴含了本真的教育追求,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绝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也不是为了把准备的教案竹筒倒豆般教出去,更不是为了把教材上的死知识不加分辨地硬“教”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教是为了学,而且是学会。失去了学生的学这个目标,教师的教就毫无意义。教什么是有实效的,学什么是有实效的,怎样教学是最有实效的,怎样安排主次,怎样掂量轻重,怎样进行有意识的大胆取舍,都要在实效这两个字的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状况,获得真实发展。一节课、一次作业、一学期、乃至整个三年高中,让学生在这些片刻或周期中在他自身的基础上朝着自身最具有潜力和需求的方向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尤其是对待我校这样基础状况的学生,我们更应当象对待无法进食而又急需营养的重症病人一样,精心选择出最适合于他的食品原料,耐心烹调、细心熬制成适量最能激起病人食欲、最能吸收、最有助于他康复的食品。其决定因素不在价值昂贵上,而是在适合、有效、用心上。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实效教学”,就是真正符合教师师德原则的教学,是我们这次改革所追求的终级目标。

说到底“道德课堂”是从教师的主观态度上对“实效教学”的践行动机,而“实效教学”则是“道德课堂”的落脚点和检验标准,一个体现教师的事业意愿和价值观,一个则是将学生的发展,即让学生长本事作为目标和衡量标准。

全面启动“道德课堂”“实效教学”教学综合改革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上的问题

本次改革对我校而言是站在教育的高度,从学校实际出发,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出路而必须进行的一次务实的改革。是从目标、手段、方法、检验标准等多方面对教学全过程的一次大调整,所涉范围几乎布及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无论广大教师还是中层干部、班子成员,首先必须从主观上给与足够高度的重视才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二、齐心一致

由于改革相对深刻且广泛,势必会触及到许多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和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如果对此次改革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甚至反复性上上下下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共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改革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或干脆夭折。因此必须通过深入的调研、广泛的宣传、反复的论证过程来促进并达成一个共识。这个过程绝不能是行政命令的过程,而必须是在基于充分理解、基本认同、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形成的集体意愿。

三、保障机制

由于改革成果将最终成为今后学校教学行为的准绳和行动指南,因此必须有相应机制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将改革成果及时整理成制度、规定等,经校务会和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及早正式颁行。大小巨细都必须以制度文件的形式确立其常规管理中的唯一性和标尺地位。换句话说,改革最终需要得到的是制度保障,也最终将以制度来保障成果。

四、操作性

我校的改革是基于我校实实在在的需求,通过改革完成的也将是最朴素、最真实的资源整合,因此,朴素、真实、简约、高效是能够完成改革和改革做种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切实际、好大喜功、走形式搞花样,改革必将脱轨翻车,给学校、教师、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无论我们在策划改革实施或在研究制度时都一定要将质朴的可操作性纳入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实效性

我校这次进行的改革本身就是一场实效性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实效,改革的一切结果都要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只有实效性强,实践需求度高的成果才能最终作用于我校且维护改革本身利益,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总目标,应全力坚持。

六、循序渐进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根据轻重缓急、前后顺序、稳步递进,克服自己的功利思想,决不能犯急功冒进的错误。《大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改革步骤

本次改革基本框架由一个基本方案和若干子课题共同组成,基本分为五个阶段:

1、前期调研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通过深入课堂,研讨交流,发放问卷,借鉴学习等方法在师生、家长甚至社会上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大量的一手资料确立改革的必要性,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症结。

2、论证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5月)

组织人员对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再次论证,提交校务会、校行政例会讨论通过。

3、确立方案2010年12月——2011年8月)

A、总体方案(既本方案)B、下设若干校级课题作为改革子课题

英语校本化教材教法整合课题 理化生实验促实效化教学改革课题 信息化促实效化教学改革课题 “道德课堂”评价体系研究课题

4、宣传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可与实施一并进行,通过交流研讨会、讲座、广播,积极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及一些基本框架,通过英语主题校园文化年等活动,营造氛围,明确意图。

5、6、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细化分工:

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总负责人:邹晓飞

洛桑旺堆(负责总体协调,部署)改革实施小组组长(核心组):边庆元副校长 副组长兼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常伦保 办公室副主任兼调研组负责人:欧阳少军、办公室副主任兼改革实践检查组负责人:段兴菊

办公室副主任兼相关材料及文件整理汇总负责人:普穷达

办公室工作人员:齐军(重点协助段兴菊,负责常规工作检查落实及改革成果实践情况检验反馈工作)

办公室工作人员:严天慧(重点协助欧阳少军,负责组织调研、汇总及改革过程简报编写工作。并负责改革过程全程记录工作)后勤保障及宣传组组长:边巴次仁副校长

副组长:卢国伦(具体负责后勤保障、制度保障及改革相关制度文件确立归档工作)

成员:洛桑(1、具体负责“道德导师”专项工作的落实工作和党团员教师对改革的积极投入和模范带头动员工作。

2、负责策划、组织各种宣传工作)实施改革形成制度阶段:(2011年3月——2014年8月)

按照总体方案,明确分工,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出台相关制度。柏松(具体负责相关文件汇编、简报把关及其他文字工作)洛桑次成(具体负责后勤硬件保障工作)

副组长:普琼(总体负责各类宣传及学生相关工作)拉顿(重点负责、学生团员、学生社团的一切协助工作)工作人员:朱莉、仁曲、格顿(一切协助工作)统筹验收组组长:洛桑旺堆、邹晓飞、副组长兼验收活动组织召集人:黄刚

成员:职代会全体成员、校务扩大会全体成员、校内专家组全体成员、校外专家。

四大子课题负责人:从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产生,具体办法按《拉萨外语学校“六级双线评聘制度”》及《拉萨外语学校校级课题及校级教材开发管理办法》执行。

7、全程跟踪督导,验收阶段(2014年8月——201412月)

A实践验收(手段:听评课、测验、对比)

B理论验收(形成文字性资料汇编,小结或校本教材等)B总结

全面进行总结,对已形成的的制度进一步进行整理完善,交教代会讨论,正式颁行以确保下一个阶段性工作的开设。对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将成熟成果编辑刊发,对积累的工作经验、教学进行全面总结。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综合改革,我校在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能力上、教学的实效性上都将获得一个较大的提高,在对目前状况下我校的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和兴趣的拓展上,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对于我校在今天竞争激烈的高中教育中有自己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将起到一个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请校务会审议!

拉萨外语学校

洛桑旺堆

2010年10月1日

第四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艺术小学 钱荣梅

通过道德课堂的学习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题,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道德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具备三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三、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五、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六、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七、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八、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道德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

第五篇: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课堂的学习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题,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德育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具备三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三、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即----教材、----学生、----课堂。

五、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六、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七、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八、构建----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构建----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

下载道德课堂的相关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课堂的相关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德存心底,永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

    道德课堂学习心得

    道德课堂学习心得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教师,只是重复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自己没精打采,身心疲惫;学生如坐针毡,百无聊赖!有人把传统课堂比作葬礼,把老师比作主持者,把学生比作奔丧......

    道德课堂诊断书

    前一段,各学区都对学区内学校进行了道德课堂诊断活动,现将我校自我诊断报告摘录如下: 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学道德课堂建设 自我诊断报告 一、学校“灵魂”展示 1、“理解教育”为......

    道德课堂读后感

    读《打造有灵魂的班级》有感 最近正为管理班级困惑的我一下子就看到了《打造有灵魂的班级》这本书,希望能从中受些启迪。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中的内容一下子吸引了......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 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社会的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

    道德课堂读后感

    道德课堂读后感 付喜娟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即育德,发展德为首。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合乎道、至于德”的遵道崇德教育,一切教育都......

    之我见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之我思“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土寨小学:唐小霞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首先,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