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08:4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

第一篇: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

**小学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

—“生本课堂”教学形态介绍

自从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秉承“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的原则,立足学校实际,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并开创“快乐实践道德课堂、道德课堂伴我成长”的局面,让道德课堂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效的展现,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助推部分教师在构建道德课堂的进程中脱颖而出,逐步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彰显办学特色,构建多元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在构建道德课堂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理念的普及与提升:(1)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田保华局长关于《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的讲话。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市直各学校参加各种研讨会议,并写学习心得与全校教师交流。同时以读书活动为契机,扩大教师视野,学习教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放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班级问题诊断》《课堂问题与争鸣》《发现班主任智慧》等教育类著作,阅读之后写读后感,并且各教研组每周推荐1人在全体教师会上交流学习。(2)自我诊断,自我梳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分析在课堂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并写出道德课堂自查报告。教师总结出课堂中种种不道德现象。

(3)教师人人道德课堂实施情况进行小课题研究;(4)组织构建“道德课堂”优质课比赛;

(5)每周三积极参与中心校组织的道德课堂诊断研讨交流活动。

(6)利用每周语数英教研会时间,开展教师论坛,讨论在教学中如何实现道德课堂?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去解决?

(7)实行课堂开放,邀请中心校及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亲自指导教学并留宝贵意见。

(二)打造“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基于多元课堂文化理念,结合我校校情、师情、生情,提炼生成了“生本课堂”的教学形态。师生朝着“该长绿叶的时候长绿叶,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开花结果”的方向努力奔跑。

1、理论依据

(1)践行建构主义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生本课堂”上,教师主动、自觉扮演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的角色,为学生的积极学习营造宽松、自主的氛围。

(2)渗透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生本课堂”改变以往的学生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质疑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此,“生本课堂”强调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体验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成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基本特征:

“生本课堂”即“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尊重生命规律,体验学习过程,生态发展。”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形态特征是“三凸显”和“三发展”:“凸显”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看得见学生学习自信心不断发展;“凸显”主动:整个过程彰显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导的时机性,看得见师生能力共同发展;“凸显”绿色成长:整个过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尊重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课堂实效性得到不断发展。

2、课堂流程

“生本课堂”主要由六个环节组成:导入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训练反馈—总结提升。我校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梳理了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流程。(1)导入质疑

注意研究教学的起点,紧扣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实际,可采用谈话、讲故事、猜谜语、多媒体课件(图片、歌曲、flash动画)演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2)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是师生在一堂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细化解读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注意五点: a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b要切合学情实际。c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切合学生理解水平。d教师解读学习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e每个教学环节始终要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实施教学。

(3)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指导开始初学。自学指导要体现“五明确”,即a时间;b内容;c学习方法;e达到的标准;d检测的方法及要求。初学阶段尽量通过潜能生的学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初学标准。

(4)展示交流

学生通过展示自学成果,带动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也可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仍存在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拨指导。

(5)训练反馈 课堂上,教师要留出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促进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解决的实际问题能力,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训练环节,在训练中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再次提升,逐步达成课时目标。

(6)总结提升

根据实际情况,或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所学,引导学生在所学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培优补差。

3、“生本课堂”教学形态创新点和价值 创新点:

通过开展“生本课堂”,我们在课堂上实现了推动学习的主动性,落实教在当教之时,增强课堂的成长实效等。

(1)推动学习的主动性。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生本课堂”上,教师促进学生逐步能在学习历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2)落实教在当教之时。

在“生本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差异,落实多元课堂文化理念下的“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因材施教”等不同方式方法,教师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及人格的健全。

(3)增强课堂的成长实效。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有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生命激扬在求知的体验中。课堂上,教师理解生命个体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尊重生命规律和认知规律,对每一位受教育者采用相应的策略,师生和谐共舞,高效地体验学与教的历程。

价值所在:

(1)学习自信心不断发展

英国伟大的艺术家萧伯纳说:“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在米村小学的校园里、师生间、课堂上,在看似平淡的教学现象背后,坚定地洋溢着一种大教学观,信任和赏识学生,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差异,不因生源的好坏,敢于把复杂的农村教育难题留给自己,就是因为他们对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合作,自信发展。

(2)师生能力共同发展

“生本课堂”上,学生敢于质疑,并不断刨根问底。日积月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教师站在学生的位置和角度上,看问题,想问题,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分享学生的喜与忧,相机引导,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3)课堂实效性不断发展

课堂上,充分尊重生命的差异性,学生的质疑、合作、思考、解决等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学习结果不断得到鼓励;教师教、导、评等能力不断得以提升,教学实效性势必要不断提高。

课堂,一个天天合奏着师生生命体验的舞台,一个充盈着师生激扬生命的运动场,我们以“以爱育爱”为理念,以“生本课堂”为形态,以学校师生践行习得的课堂流程为载体,全面构建道德课堂,让师生的生命得以成长。打造这样的课堂,正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硕果,我们的内驱力将促使更多的学生,把主动学习变成一种生命激扬的内需。我们正走在践行“生本课堂”的路上,为使学校更生态地发展将不懈追求!

第二篇:构建生物道德课堂

让学生乐学,构建生物道德课堂

对于教学,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观。“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吸引”,则表明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乐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乐学”的课堂结构呢?

一、融洽关系心心相通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交往、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只有师生间的融洽、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将会得到诱发和补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学效率必然提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增强。“乐学”思想必须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平等,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精神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子互换,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更注重让他们会学。学生希望怎么学、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就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几个特点:

1、人道性。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利。

2、民主性。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

3、合作性。师生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4、教育性。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兴趣形成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兴趣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生物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主观方面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生物的工具性及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认识到“能文意乃申”,作为交际工具的生物是一个人须臾不能离开的,从而使之对生物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生物的兴趣。

2、激发广泛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对于没听见过没看见过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探究精神。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使人产生兴趣。生物课本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是极其宽泛的,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等,无所不有,几乎没有时空限制,这些都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培养丰富的情感。情感和爱好是相通的,人们对有情感的东西都很容易产生兴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入情”也就是有了兴趣。生物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如果学生学时能有所领悟,就很容易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也只有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才是真正的“乐学”。

三、引导学生大胆置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不仅能辨伪去妄,发现问题,也会“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提问,是课堂上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手段。除了教师问学生外,还应该鼓励学生问(质疑、驳问)教师。提倡学生问教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学生驳问教师就要动脑筋,或者认为教师讲得不当,或者对教师讲的知识需要补充,或者要探本索源。这些对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教学《木兰诗》后学生有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假的。不说别的,只要一洗脚不就露馅了?那古代妇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呢?”又如,教学《谈骨气》时,学生反问:“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当然是有男有女的了,可这‘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的,那么妇女呢,她们算不算‘大丈夫’?”多么敏锐的思想!提倡学生质疑、驳问,无疑能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课堂也会因此而充满勃勃生机。

四、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在这个“境”中,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同时又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鼓励学生自主求知。它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又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和满足。它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顺利开展认知活动。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可见,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积极力量。情境教学正是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创设生物教学情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生物是交流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生物的外延也就有多大,所以生物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当。生活,包括人生在世的的种种生活状况,由生活产生的思想感情,也包括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技术,等等。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用生活实际来衡量,吸收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生活为基础,看表达是否准确生动。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使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展示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比如教冰心的《小橘灯》,在课堂上三次展示自做的“小橘灯”:第一次,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三次出示,分析人物形象,归纳课文中心,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速度。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的关系。作者写作时总是有“境”的,无论是“为文造境”,还是“为情造境”,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少不了“境”,那“境”就是“画”。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受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所以音乐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最佳手段之一。音乐与生物的相通之处在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木兰诗》可放古典音乐《十里埋伏》,教学《听潮》可放《命运交响曲》,强调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发挥音乐对人心境的感召力。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象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高的是改编课本剧。

第三篇:构建道德课堂

构建道德课堂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做起 道德课堂的核心是“道德与自主”,这是一种富有人道情怀的教学价值取向,也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伦理的关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说的是理想课堂,高效的课堂,可道德课堂却让我思考了很多,我想如果按照三维目标来说,肯定是情感态度目标,如果按师生生命质量来说: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乐园,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要让鲜活的生命在课堂中善待。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怎样落实在每节课中,怎么落实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田局长说:“高效的课堂必须是有道德的课堂。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与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在课堂之中,课堂必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很容易使教学转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疲惫、厌烦、焦虑等。长此以往,必将损耗师生鲜活的生命质量,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让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自主的学而服务的。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结合本职工作来说,作为即将接手初一的老师,要考虑到初中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小学的学习多是老师先教学生后学,而到了初中,则是先学后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结合我校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编制导学案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田局长强调:“ 在课堂教学结构诸要素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灵动的一组关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地方,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而适当紧张,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著名教育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教师要采取一切的方法,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及时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

道德课堂提示我们还要转变观念,改变自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在道德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演人员,而是学生的配角。

三、展示人格魅力寓教于情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最后,实施道德课堂的关键是教师的课堂行为还应渗透道德的标准

构建道德课堂,还要求教师能够将道德的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时刻用道德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课堂行为。1.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问题,也是教育领域中从古至今老生常谈却又始终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对于教师应当尊重和善待学生的道理,大概没有人会进行质疑,难的是究竟如何做才能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和善待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究竟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还是以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自居,教师究竟是以学生的思维、现场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为中心展开课堂,还是遵循课前的预设、固定的程序、自我的理解开展教学,背后折射出来的正是教师在内心深处究竟将学生置于怎样的地位。教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方式丰富多彩,无论是严格要求还是宽厚亲和,优秀的教师总是各有各的成功与精彩。不过,无论是哪种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方式,不能缺少的一个根本在于,教师内心深处对于学生的善意与爱护。倘若出于善意,哪怕是严厉的责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爱护。而如果本意不善,即使一个轻视的眼神也足以伤害到令一个孩子终身难忘。

2.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尽管“让学生自由思考”早已经是教育改革中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真正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有效实施的却仍然难能可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机会,同样也是值得倡导的道德行为。

总之,只要我们的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体现道德与价值优越,课堂一定会成为高效的道德课堂,道德的课堂一定会成为一个让学生绽放生命的活力的地方。

第四篇:构建道德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道德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袁庄初中构建道德课堂总结体会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幸福成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努力构建道德课堂。通过前一段对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的讲话——《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的学习和道德课堂的构建,我们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现将前一段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集中学习,统一思想。

学校业务学习时间,带领教师详细学习了田局长的讲话,认真学习了道德课堂的实质,对道德课堂的理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是相反的。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在理解道德课堂内涵的时候有些吃力,学校就利用集中学习的时候,组织大家展开讨论,结合学习材料进行质疑、答疑,共同探讨,深刻全面地把握了道德课堂的实质。在整个学习讨论过程中,教师们仔细听、认真记,积极发言,学习深入透彻。

三、学习反思,寻找差距

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在集中学习之余,还组织教师积极自学,在通览田局长讲话的前提下,精读细读,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圈圈画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对道德课堂的实质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仔细推敲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的八大教学素养和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并对照自身教学实践寻找差距,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1、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哪些不道德的现象或行为?今后应如何改正?

2、在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的八大教学素养中,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哪些还不具备?今后准备如何改进提高?

3、关于道德课堂,你还有哪些困惑?

通过反思,教师们总结了自己在目前的课堂中还存在的不道德现象,对自己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为构建道德课堂做好了准备。

四、让课堂教学回到“先学后教”的秩序上来

如何实施和构建 道德课堂归根结底还是让课堂高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我们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然后根据学生的学而教,对学再创造,并积极探索有效的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做到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同时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始终如一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地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构建数学道德课堂心得

构建数学道德课堂心得

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

为了真正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建设道德课堂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又进行了大量与道德课堂有关材料的阅读,感觉收获感悟颇多,现就如何在数学课上构建道德课堂谈谈我的心得。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型和工具型知识。对这样一门以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为主体的学科,从表面上看似与“道德”毫无联系,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数学教学的误区——“塑造模型”的教育以“应试”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及学习结果。长期以来,这一指导思想导致了数学教学严重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包办了一切,包括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日复一日、处心积虑地使传授知识的过程看起来更严谨、自然、无可挑剔,使学生听起来更那么顺理成章,确实如此——果真如此。正是这种日复一日传统意义的“规范化”程序教学,扼杀一个个活生生心灵的个性化发展,使我们的学生一天天丧失了“怀疑意识”,丧失了自我发现和创新的训练机会。

二、“道德的数学课堂”及其内涵数学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本人认为,“道德的数学课堂”应包含以下几点要求:

1、以认知规律为导向,以符合具体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现状为基本要求。以引导构建知识的立体网络、培养创新能力和学科素质为目标。

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备学生”。以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为目标,形成有效的知识迁移,为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和终生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现状,了解每一节课学生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学应该采取的应变策略,等等。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或自然获得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分层拓展,在修正、扩展和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情境,通过“转换”和“整合”让学生发现不同数学主题之间的联系。揭示知识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中的关键,这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

2、以突破重点、达成目标为前提,但不刻板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不追求教学环节的程序化。

“道德的数学课堂”,应以搭建教学目标为控制系统、教学手段为操作软件的师生信息交换互动式平台为准则,在分析到位、预见充分的基础之上,以问题为线索、以启发为策略、以创设学生掌握知识所需的相应的认知情境为手段展开教学。当前教学过程的“师勤生懒”现象,严重丧失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我期望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强烈反差,心理补偿失调,应该引起教学者的深刻反思。

3、“道德的数学课堂”应渗透“情感教育”,发挥教育的科学性和文化教育性双重功能。

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加者和引导者,最大可能地实践“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一思路应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内涵。“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与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数学教学应实施“学科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换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利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内化为准则,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导,在能力培养上诱导,在思想方法提炼上指导,让生命主体获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感悟心灵的自由,使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得到发展。这也是教师本身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将学科的专业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学,焕发起课堂活力,这是“道德的教学课堂”提高效率、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一有效途径。

以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为中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和严密、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充分挖掘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科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是“数学课堂的道德”的内涵。

2014年3月6日2

下载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道德课堂心得体会(最终5篇)

    构建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标准: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经里,“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 新课程的核......

    道德课堂的构建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的构建心得体会 吉鹏鸽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关于《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 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讲话内......

    关注生命成长构建道德课堂.

    关注生命成长 构建道德课堂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王玉斌 当今的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在这些繁荣现象的背后,一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

    构建道德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组

    构建道德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田局长讲话学习讨论总结 郑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语文教研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幸福成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白校长 构建道德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道德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同志在郑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道德课堂,是在郑州市课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

    道德课堂

    拉萨外语学校“道德课堂”“实效教学”教学综合改革思考及基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同大多数西藏高中学校一样,我校在进行高中教学时,英语、数学、理化生等科目均因学生基础差、......

    道德课堂...(范文模版)

    道德是课堂上空飘扬的旗帜。赫尔巴特说得好,“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既如此,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事业,而一个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师......

    道德课堂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