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分作文也要精心修改
满分作文也要精心修改——我辅导的初一学生作文满分及修改指导
亲友发来短信说:她读初一的孩子在月考中获得了年级语文第一名,作文得了满分,很感谢我对她孩子的辅导„„
这则短信,引起我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好作文是长期学习与写作实践中得来的。这是至理名言。作文教学中,我常常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注重范文引领与积极的写作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重视作文思维、情感的长期熏染,写作资源的积累。
这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以前,我主要辅导初三学生,常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畏惧写作的学生变得轻松写作,让没有内容,没有章法的学生写出较好的作文。这让我相信:坚持“学生中心” ;走“积累、熏染、思维、实践”的教与学的道路,是完全正确,十分有效的。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去年,英语教师林老师的儿子仅仅是在初三时,才作为教工子弟紧急委托我辅导的,结果,她的儿子——朱子洵成了当年闻名的黑马状元(由进校的排名1千多名,到毕业时的13名位于状元之一。语文位置值为1.另外显著例子是一名后来转来的学生,由于小城市学生见识有限,故当地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而初三作文教学与考试却是以议论文为主,该生来后完全不会写这样的以议论文为主的作文,后来我仅仅帮忙辅导了一学期,该生的元月调考作文就成了全区15篇高分范文之一。
初一的学生,我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辅导的,主要是精力不够,其次是:我特别擅长写议论文(我发表的文章十之八九是议论文),也擅长议论文教学,也易于出成效。对于初一的记叙文教学,我研究不多,我不太喜欢写记叙文,教学积极性也不够,主要是认为记叙文要写得很好的话那就是文学创作了,属于天赋领域的事,学生只要能够写出通顺的记叙文就够了。心理学认为“有文学写作天赋的人只占百分之五”,故而,要教会多数学生去写出精彩的记叙文是违背心理学原则的。
但是,记叙文是初中的必教的教学内容,我不能忽视,必须深入研究。所以,我现在也逐步改变原来对记叙文不作深入研究的弊病,对记叙文的教学也进行了有系列的总结、研究。再说,常常有亲朋好友要我帮忙义务辅导其孩子的作文,很多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情义所在,常常是推辞不掉的,又不能耽误学生,得教出成效。这次,这位初一的学生得了满分,其中的确有很多内容是我指导的。该生家长也是林老师的亲戚,他们是在林老师家里,看到了黑马状元朱子洵的几篇作文之后,也请求我帮忙义务指导的。我盛情难却,也想借此推动我的研究并检验我在作文教学新领域的研究效果。看来,记叙文教研还是值得我花力气的,也是有深入研究价值的。
下面的作文就是这位同学写的。这位同学很快掌握了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的作文基础功,也掌握了记叙文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
法,将生活中平凡小事既写得生动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善于运用写作中的渲染的方法,使文章娓娓动人。
当然,好作文更是修改出来的,该文虽然得了满分,但是,还是有稚嫩之处,尚需进一步完善,我用红字加以修改,让学生思考修改的原因,从中领悟写好作文所需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与方法。这样会有新的收获,获得更大的进步。精心修改作文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原文及修改如下:
一、学习并欣赏 年级第一名同学 的作文:
有你真好
【袁晨雨初一年级月考语文第一名,作文满分,语文总分112分】 当清晨的一丝微笑展现在我身边,我会知道,这一天,有你,心中便如被阳光照射一般,明亮、温暖了。
那一次,我因为顽皮,不听你的话,春寒料峭之际,我却迫不及待地换上我张老师修改:发现规劝对我已经无效了),就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悄悄拿着什么,跟在后面。)(可是,)在我执意走出家门后,我才体会到一阵阵寒意向我袭来,冷得我小腿直抖。我不知渴盼着)太阳的温暖的时候,你赶来,没有言语,默默给我穿上了大衣——这是对“温暖”最好的诠释了吧。那一刻,我突感阳光普照,温暖心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冬天里真的有春天啊。)
夏日的鸣蝉在高唱着炎热,我在房间里突击(学习)英语。天气燥热,心也不静,你轻轻推门进来,在我旁边坐下。看到我的焦躁,会使你不安吧,你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而在我的手边,多了一杯清凉的凉白开。此时,心中的感动(仿佛)是树梢的那一抹浓绿,你带来的清凉,让我静下心来。(绵绵的岁月里,有多少点滴的温馨,染绿了我的人生啊,不知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也在树枝丫上(也化作那繁密的树枝),为你轻轻摇曳,为你增一抹浓绿,为你遮一片烈阳!
落叶带来秋的讯息,不知为什么,落在地上却仿佛压在心里,加上不理想的成绩,更是“借‘叶’消愁愁更愁”啊!你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与我一同分点燃的是我的激动,我的奋进……)。那扑鼻而来的桂花香是诠释了你的鼓励,清新、美好!
冬日也随之而来了,我伏在桌面上,看着那永远也看不完的书,疲倦无比。你见状,说洗个热水澡会好些,当我慢吞吞的收拾好,你却先我在洗,我不解,待你出来,你说,快去洗,报上说了,先洗澡的人洗时(会让)室温至少提高一度!这样你就不会很冷了„„这让我感动得如何是好?就像一杯热果汁,甜蜜暖人心。
四季轮回,爱永不变,这就是你给我的爱,给我的感动,给我的支持,你用无形的翅膀送我去翱翔!
有你真好,妈妈,你不经意或是特意,你不曾想或是希望,你无言或是循循善诱,都是为了我,留下美好!
二、点评与借鉴——我的上一届学生的高分作文:二中往届佳作——点评+改创写+借鉴
1我读懂了磨难(初一)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那高高黄山绝壁松,若不是命运所开的玩笑,又如何傲立山头?那幽幽深处君子兰,若非落入岩石峭壁之中,又如何散发沁人之香?那澈澈深山清泉水,若不是常年滴水穿石,又如何汇入大江大河,铸就自己的梦?物犹如此人当如是,在社会中,得读懂磨难,若非,必将一事无成,碌碌终身。
横贯历史长河,纵看名人名士,我从中读懂了磨难。
我读懂了磨难。杜甫一生为国,人生坎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正值壮志凌云,登上泰山时的感慨,正是如此注定了他的人生路。安史之乱,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受到迫害,觉得一生无所作为,这样的诗人又是怎样的悲戚,又是怎样的苦愁,但杜甫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站稳了脚,成就一代文学大师“诗圣”。我细细看着杜甫的一生,一生磨难,一生愁苦,我有些明白了,磨难又是如何?是杜甫的操劳一生。
我读懂了磨难。曼德拉为争民族权,奉献一生。
南非一开始是白人的统治地。曼德拉本可安分地当一名部落酋长,但他深知需要人去维护黑人的权利,他毅然地站了出来,呼吁民族和平,被迫人狱,在狱中,他饱受折磨,甚至被人屈辱,但他不放弃自己,在磨炼中升华自己,出狱后,以他自身的无限才华,当选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我感悟了曼德拉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磨难,正是因此他有了阅历,而一跃当选总统,我豁然开朗,磨难就是一种付出,可以为了人民而付出一切。
我读懂了磨难,在司马迁酿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风骚。”的《史记》过程中。
我读懂了磨难,在林肯当选总统漫漫途中十几次重大失败的积累中。
我读懂了磨难,在刘翔创造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奇迹后,在伤病不放弃的精神中。
人生如海,磨难作舟,唯有自己读懂磨难才能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广;人生如山,磨难取径,唯有自己读懂磨难,才能攀山于径,方知山之高大。读懂
磨难的昨天叫立足,读懂磨难的今天叫进取,读懂磨难的明天叫成功。我,读懂了磨难。
2我读懂了得与失【哲理散文化片断组合作文】
惨烈的失去,辉煌的获得。为什么得到与失去会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一直认为,在冥冥天地间,有一种轮回,在得与失之间运转,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我不懂,我翻开历史的长卷,想从中寻找答案。
失去的背后,是得到么?屈子高声吟唱,试图从沧浪的翻涌中读出转机。他如同一只白鹤,拍水而起,啼血长鸣,试图划亮暮霭沉沉的楚天,亡国的伤痛却在他的羽翼上锁上了带刺的铁链。他的心在滴血,他失去了飞翔的机会,只有沉于一江沧浪,自己的灵魂才能平静。
他的确失去了,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却获得了心中的满足,没有陷于楚国混沌腐败的旋涡。我从沧浪中一双明澈的眼里读懂了屈子的得失。汩罗江畔,腾起的水雾浸湿了后来者的衣襟。
得到的背后,亦是失去么?阳光虽媚,但也残忍地注视着一条条消亡的生命。嵇康行于黑夜,孤守着自己清高的灵魂。在静静地打铁声里,在迸出的火星中,他获得了不被尘世喧嚣掩盖的超然。他的意志,得到天地精华的浸润,不算明亮,照亮不了昏暗的国土,却也在黑暗中发出璨灿的光辉。他得到了飘然于芸芸众生之上的魂魄,但他的哀愁,他的悲愤,他的苦痛,你懂吗?
在肃杀的秋风中,他终于失去了生命。我从萧索的广陵散中读懂了嵇康的得失。他的背影,如同一条纤绳,将历史的疼痛拉得很远,很长。
得到与失去的反复间,有共同点么?东坡说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在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中,在席卷而来的漫天冷雨中,他失去了很多,但仍能含笑徐行。风雪激荡,风云沧桑,他可以包容所有的苦难,乘风破浪而去,化劫难的失去为获得的洒脱。
东坡是旷达的。从他徐行的脚步中,我读懂了他的得失。凤凰浴火重生,他包容了一切,在得与失之间飞翔,终升华了自己,将他人生的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得与失,我从三代历史名人中读懂了它们。
或得?或失?就看你用怎样的方式将自己生命的轮回演绎出独特的辉煌。
3.我读懂了门
门是一种在墙上掏个洞,供人进出的木制物体。无论在哪儿,总有形形色色的门,有实有虚,但在我印象中,却总有两扇门。
第一扇门是奶奶家中的。这门虽说材料挺好,但终究抵不住乡下的风,当年的红漆抽象得只剩一层膜,每次回乡总发现门前掉了许多红片,朽得让人感觉岁月痕迹的沧桑。若是奶奶在,或许门就不会如此旧了„„
这扇门是智者也是强者。看着这门,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挺拔的一棵树,屹立山头,历经风吹雨打,毫无怨言。沉默得如现在这般,只可惜当年强壮的身躯有了缝,夜里似有寒风来袭。唉,默默无闻地坚持到现在,实在让人心疼,不过在心中,它从来是强者。
说它是智者,不足为过。我小时候总是调皮,不是摔坏这就是碰破那。那时奶奶总是让我站在门前思过,我就总是摸着门,一边哭一过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门总是静静聆听,深邃的暗红总会吸收所有我说的话,淡淡的香味中我的心静
了下来。良久的沉默中,我静静摸着门,光滑而硬实。现在摸起来并非如此,似有潮气,难道是在怀念奶奶了,应该是的。
静静聆听,在默默无闻中坚强,是我在这扇门中学到的智慧。
第二扇门是小学教室的门。刚上一年级时,那门还很新。但是同学们进来时踢一脚,走时重重摔门,还有的练飞刀,中不了就在上面刻两刀。可门就是如此善良,受的苦都不说,心甘情愿。想象中,现在它应该老了吧,也该“吱呀”地呻吟了吧,是否又遇上了一群顽皮的孩子呢?静静摸着门,门似一位白发老翁,仍很慈祥,满脸皱纹地看着孩子们,原谅他们的无心,门变软了,那孔仍在,只是腐了,若不是我们的损害,这门是否可以在门架上多荡个几年呢?
坚忍面对,宽宏大量就是一切,这是我从第二扇门身上学到的道理。
光阴流逝不回头,我读懂的门却永存心中。这两扇门让我有安全感,明白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爱。我读懂了门,门也懂了我。只是——门啊,你消失在哪个成长的转角处?
第二篇:满分作文修改
请给下列作文评分,满分50分,并写出具体批语:
精彩瞬间分数:
那是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
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父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
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
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误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那些空气中氤氲的阳光与浮尘,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
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精彩的瞬间绽放笑容。
这精彩的瞬间似乎如此绵长,夏日的阳光从香樟叶片的缝隙洒落,淌过母亲的发梢,淌过父亲的目光,淌过时光的旧线条,淌过内心深处的山峦,轻轻触摸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瞬间,菊花茶的香浸满整个身体。温暖,如夏日的阳光。
父亲与母亲依旧伫立于画面中。母亲站起身来,父亲的身子有些微微颤动,柔和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母亲的脸颊。父亲缓缓向前迈了一步,伸出双手,是拥抱吗?迟疑中,父亲像个大男孩般羞涩尴尬地笑了起来。
他只是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地埋在耳际。一抹红霞泛上母亲的脸庞,像少女初恋般的羞涩。
忽然之间,我发现这个瞬间变得盛大空灵,蓬荜生辉,平凡却精彩的爱的瞬间。
这个夏日精彩的瞬间像记忆的粗颗粒,埋藏在内心深处,很多年后,依旧像夏日的菊花茶般不曾远离。
其实,生活就像一条金色奔腾的大河,虽然其中的每一滴水都那样平凡,但在阳光下,依旧能够成为一个瞬间,精彩的瞬间。(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批语:
春风吹又生分数: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父亲准备出门,我靠在门边,有些诧异,父亲为什么没有系上鞋带呢?我没出声,只是目送父亲离开。
父亲走到门口,正在做家务的的母亲将他拦下。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母亲的长发顺从地从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她纤细却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鞋带中来回穿梭。春天的微风掠过身旁的树梢,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小草的气息。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孩子,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和浮尘,望着母亲。他们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春天的笑容。我呆呆地倚在门边,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小小的情景,为这精彩的瞬间。
这雪白的鞋带似乎如此绵长,春天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洒落,淌过母亲的发梢,淌过父亲的目光,淌过时光的旧线条,淌过内心深处的山峦,轻轻触摸心中那最柔美的部分。顿时,小草的气息浸满整个身体,如那春天的阳光洒满全身。
父亲与母亲依旧伫立在画面中,母亲站起身来,父亲的身子微微有些颤动,但那柔和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母亲的脸颊上,父亲缓缓地向前迈出一步,伸出双手。是拥抱吗?迟疑中的父亲像个大男孩般羞涩尴尬地笑了起来,却没有和母亲拥抱。
父亲只是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掠过耳际。一抹红霞泛在母亲的脸庞上,像少女初恋般羞涩。忽然间,我发现这根短短的鞋带,传递了爱的真谛。春天又来了,一样的风,一样的雨,一样的草,一样的花。站在这个花一般的季节,我总会比别人多一丝感触,因为当年那个感人的画面总会浮现在我眼前。每每这个时候,内心的那颗种子,也会慢慢萌芽,他告诉我:真情是多美丽。(2009年湖南省中考试卷)批语:
逆耳忠言助我行分数:
天地悠悠过,时光机穿越千年沧桑,瞬间将我送回到了唐代贞观年间。
咦,那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怎么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呢?照理,此时此刻的他应该欢喜才对呀!不是吗——本来这个皇帝的宝座是轮不到他的,可是经过那场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他硬是力挽狂澜,改写了乾坤,将皇帝的宝座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杀!我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唐太宗的一声断喝打断了我的沉思。
乡巴佬?这不是说的魏征吗?魏征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的的确确属于“乡巴佬”之列;再说,因为直言相谏能令太宗如此震怒者,舍魏征其谁?“杀!必杀!”唐太宗“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声震后宫。
声音惊动了后宫的长孙皇后。咦,她怎么穿了一身朝服呢,冲太宗款款下拜——要知道,这是在后宫,没有必要这么郑重呀!果然,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只有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灭了。想起与魏征相处的日子,他不禁感慨万千——
贞观元年,魏征被升任为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做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借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什么要干呢?”
往事历历在目,唐太宗思前想后,终于转怒为喜。他阔步走到案前,提笔疾书“忠言逆耳助吾行”七个大字,然后命人悬于殿前,决定每日参见三遍,以省其身。做完这一切,唐太宗慨然长叹曰:“良药苦口,益于疾病;忠言逆耳,利于国家。得臣子有如魏征者,此生足矣!”
看完这一切,我立即发动了时光机,想迫不及待地返回现代。为什么?因为我想把“忠言逆耳助我行”的良训告诉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批语:
我身边的感动分数: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许多感动,我们要用心去回味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题记 感动,一个熟悉而又温馨的词语,正是有了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个世界才充满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感动,被他人感动,背自己感动。我也不例外,在我生命镇南关,就有过令人难忘的感动。
那是放暑假的一天,我乘公交车到奶奶家。上公交车时,因为乘车的人非常多,我被拥到了后头,等上了公交车,我手一摸兜,发现兜里的零钱不翼而飞了。我心想:“可能是在上车时钱掉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位中年妇女和蔼的对我说:“小朋友,怎么了,是不是上公交车把钱弄丢了?”我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于是中年妇女迅速的为我刷了卡,并对我说:“小朋友,你疑惑要注意把钱放好,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了。”我说:“谢谢阿姨。”她说:“不用谢,如果是别人遇见了这种事,他们也会帮助你的,帮助他人,这是每个人都会为他人做的。我与那些做出让别人感动,让世界感动的事的人来说,不算什么?”
听了中年妇女的这番话,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感触。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被他人感动,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么多的感动,也应去感动一下他人,这样整个世界都会充满感动,充满爱。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最让我感动的事,它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只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它确实让我感动,让我难忘。
身边的感动,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在一生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来自他人的感动,并将它发扬光大,自己也去感动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身边的感动,它虽小,但却能发光发热。批语:
我身边的温暖分数:
生活中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爱,只有许多微不足道的温暖。它们一点一点积攒下去,足以让我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几个月前,我的祖母因病去世了。似乎是惯性,人总是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我亦如此。那段日子里,我在灰暗的生活中沉沉浮浮,什么也做不了,连放声大哭的权利都被剥夺。而她,就在那时将我从人生的低潮中解救出来。“想哭就哭吧,我的肩膀可以借你!”这几个字拨动了我心中的那根弦,我第一次真正地笑了。我说,谢谢。谢谢你给我的温暖,谢谢你在我身边。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骄傲,我的成绩也总可以让我又骄傲的资本。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我引以为自豪的骄傲。我开始任性,随意地发脾气,时不时默默流泪。一次上学时,那两瓣拱土而出的新芽吸引了我。我看见那块土地上缺水的痕迹,我看见旁边的石头和土块,我沉默地看着它。而它,尽情舒展着弱小的身躯,呈现给我生命最初的姿态。我蓦然觉得有一丝了悟滑过心底。我说,谢谢。谢谢你给我的温暖,谢谢你在我身边。
现在我想起了考场外焦灼等待我的父母。他们或许不像陈玉荣那样“暴走”,或许不像阿里帕?阿里玛洪那样博爱,但是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他们更爱我,虽然我发现的有些晚,但却不至于无法补救。我说,谢谢,谢谢你们给我的温暖,谢谢你们在我身边。
我身边的温暖,仿佛琉璃下的灯光,只需泓然一点,便可照亮整个人间。这些温暖,足以支撑我在无尽黑暗中走下去,而时间,永远不会使它们风化。批语:
第三篇:职场礼仪之形象也要精心保养!
有些人没有真正养成过一个良好的自我保养习惯,当然,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马马虎虎、不修边幅的学生时代留下的后遗症,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父母并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当然还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重视不够。这些人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基本上还算干净,没有人会侧目相对,甚至是只要能出得了门便了事了。如果你的形象一直维持在这样的状态,那就太不专业了,对你的职场礼仪形象也会有影响噢!
不过,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你能经常激发自己的兴趣,其实良好的修饰习惯很快就能养成啦!牙齿、皮肤、头发、指甲的状况和仪态等都是需要一个专业的职场女人特别打理的对象——这些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你的自尊程度。如果能保持从头到脚修饰一新,一身裁剪得体的衣服,一头健康干净的头发,一双纤尘不染的皮鞋——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你就算是成功了!
据那些负责寻找影视演员的星探们说,即使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有时也会因为不修边幅而遭到冷落。这些最使人厌烦的常见情况包括下面一些,仔细对照一下,看看在你身上能不能找到一些影子呢:
•呼吸很重,给人一种粗鲁的印象;
•穿着无袖上衣,一抬手臂便会露出腋毛;
•涂着颜色夸张的指甲油,而且指甲油已经残缺;
•肩头、后背、领口等位置到处都有头皮屑;
•香水味太浓,甚至使用廉价香水;
•皮肤颜色不健康,给人酗酒、熬夜的印象;
•身上有异味。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没有,那么恭喜你,你对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场礼仪非常注重并在上面花费精力,体现了职场女人的优秀素质。但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哦,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如果想让自己表现的更完美,就要继续努力!
为了避免一些影响形象的尴尬情况出现,建议你要多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常备一瓶口腔清新剂放在办公室抽屉里,但别太香,吃了大蒜之类味道比较重的食物以后赶紧用一些。最重要的有一点,自己身上的异味对别人来说就像闻到了灭蝇喷射剂一样,千万别以身试法,让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
第四篇:《边城》教案(精心修改)(本站推荐)
《边城》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及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建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美。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把握翠翠的形象。
3、初步了解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难点;
1、通过小说中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是最被人看不起的。由于他是自学成材,所以很多教授有点鄙视他。最厉害书庄子专家刘文典,称陈寅恪是值400元月薪的教授,他自己值40块,朱自清值4块,而沈从评文只值4毛!2、1928年4月,胡适任上海公学校长时,力排众议,延聘学历只有高小的沈。沈第一节课一上台就闹了个笑话。他在台上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原先准备一课时的内容,10分钟就讲完了,显得十分尴尬。而离下课尚早,最后只好在黑板上老老实实地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很多,我害怕了。”而胡适评这堂课时,赞赏沈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的。
3、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奖评选候选人。
4、“知道沈从文去了,我很难过。想到他一生的境遇,更觉得伤心„„最可悲的,中国年青的一代根本就没有读过沈从文的作品;听过他的名字,却不晓得他写些什么。大陆作家高行健在瑞典时,我将沈的作品给他读,因为他了不曾读过,他读完了,大为吃惊:30年代的中国就有这样的文学?!作为一个外国的观察者,发现中国人不知道自己伟大的作品,我觉得哀伤。”
——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耳然(马尔姆奎斯特)教授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作品
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2、《边城》由来
说到《边城》这个故事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件事:1933年夏,沈从文同未婚妻游青岛崂山时,意外地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提水。他回想起家乡“起水”的古***俗和美丽如画的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的淳厚民风,情不自禁对未婚妻说,他要以那小姑娘来写一个故事。沈从文不久到北京结婚后,就开始写起跟未婚妻说过要写的故事《边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3、《边城》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朗;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纯朴善良,辛苦摆渡,热情助人。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清纯的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解题:
“边城”泛指地处边远的小镇,一般较为安静、闭塞。而沈从文是这样解释“边城”这个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因为从湘西农村走出去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以表达自己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四、预习检测:
安辑(jí)
秩(zhì)序
绊(bàn)倒
蘸(zhàn)酒
茶峒(dîng)
翘(qiào)起
擂(lãi)鼓
鹳(guàn)河
颈(jǐng)脖
泅(qiú)水
傩(nuï)送
氽(tǔn)着
牛犊(dú)
蚱(zhà)蜢(měng)鞶(pán)鼓
踹(chuài)水
碧溪(xī)岨(jū)悖(bâi)时
埋(mán)怨
喧阗(tián)
镇筸(gān)
棕榈(lǘ)
俨(yǎn)然
角隅(yú)
喽(lïu)啰(luï)拮据(jū)
强横(hâng)
歇憩(qì)
睨(nì)着
糍(cí)粑(bā)
宋家堡(pù)
五、文章结构:
1、节选部分主要内容:
课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
第三节:边城龙舟赛。(眼前的端午)
为了庆祝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场面热闹非凡。
第四节:翠傩初相会。(两年前的端午)
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 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
第五节:端午看龙舟,大老夸翠翠。(上一年的端午)
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系傩送,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思,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着。这种情感上的执着,以及对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的拒绝态度,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
第六节:喜轿渡河,翠翠心动。(眼前的端午)
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2、情节结构特点:(倒叙)
节选部分写了三个端午节,按照“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端午”的顺序展开情节。
时间上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作用: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在内容交代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充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
风景美(自然环境):
《边城》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风俗美(社会环境)
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开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生活环境的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环境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生活得太平、和乐”。
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生活环境的相对隔离,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等等——民风淳朴。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地域风俗特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如桃源深处的优美而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
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也是与这环境相匹配的,这其间有翠翠和她外祖父,有天保和傩送兄弟,有船总顺顺,还有许许多多。
1、翠翠:
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等不到爷爷时内心着急。“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描写捉鸭人的少去、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描写表现翠翠内心的焦急;两次想到“假如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对爷爷无比的依赖。
情窦初开,感情纯洁真挚。她始终惦记着二老,当祖父几乎提遍顺顺一家人而唯独不提二老时,这种情感溢于言表:“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表现她爱的执着。
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
聪慧、矜持。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前两年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2、老船夫:
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不论在生活上,还是感情上,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翠翠。翠翠觉得一个人进城看划船不好,老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请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还为翠翠唱歌、讲故事,这一些都是为了让翠翠开心。
为孙女的亲事操心担忧。当顺顺夸翠翠长得很美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他虽“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其实自己内心十分操心;“不加检点笑着”问翠翠假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愿意,以及翠翠回绝后他虽不再说了,“心中却仍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看到别人家的闺女出嫁,马上向翠翠身上引导。
待人热情,为人豪爽,工作尽职。祖父虽然陪翠翠进城了,到路上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去替那位帮他看船的朋友,让他去看看城里的热闹。老朋友醉倒后,祖父心理虽着急着翠翠,为了责任便没有离开渡船。卖皮纸的过渡人送他一把铜钱,他既赔了船钱,又搭上一大束草烟叶,又不失情意地留下一枚“单铜子”。这又见他的热情与豪爽。
3、傩送:
淳朴、英俊、幽默。翠翠在码头苦等爷爷时,他好意邀她进屋去等;翠翠误会他并骂了他,他不予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通过二老家伙计的介绍,傩送在当地有“岳云”之称。
(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这样优美、淳朴的人体现的是整个湘西民风的淳厚,不仅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傩送等,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的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体会本文所体现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
明净清丽的自然美,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风俗美:
本文所展现的风俗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端午节,官员、士兵和百姓一同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
新年,也是军民、官民同乐,舞龙、耍狮子、放烟花,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另外,还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船夫“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而且这些习俗又是许多年来,“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边城的风俗淳朴、原始、和乐,丝毫没有被现实社会所污染。
2、人情美(人性美):
小说节选部分集中体现了翠翠和外祖父的祖孙情;军民情;邻里之间的友爱情;朋友之间的关爱情;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人与外物和谐情。——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
A、祖孙情:
a、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
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P19)——“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b、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没有说二老,你认识二老吗?你光心动,你有行动吗?为什么不去提亲?可见翠翠说话也很委婉,也是用暗示性的话,表现出少女的害羞与修养,表现出对爷爷的信任与依赖。
c、(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B、军民情:
a、“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P14)
b、“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P14)
c、“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P15)
d、“你爷爷一定到军营里喝里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P18)e、“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P19)
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
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C、邻里情: a、爷爷与顺顺。“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P20)——“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b、“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P20)——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问”了“又问”,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仁义慈善的美德。
c、“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P21)——“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
d、爷爷与过渡人。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D、朋友情:爷爷与“老熟人”
a、“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P16)——“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贴,真够朋友!
b、“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两人一面 „„一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P16)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酬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醉倒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c、“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P22)——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E、爱情:
a、“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P18)——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b、“那人说这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P18)——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爱 6 护。
c、“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P19)——这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流露。
d、“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P19)——“沉默”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
e、“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P20)——“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f、“‘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P20)——翠翠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情感涟漪。
g、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祖父夸顺顺一家,但是漏说了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对祖父进行反问,言外之意:祖父你还没说完。
h、(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祖父替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说下去。这里边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又有翠翠情有所属的情思。
i、“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P21)——鸭子是大老给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傩送。
j、“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P22)——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的心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F、人物情:
a、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P16)
b、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P15)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叫起来”
(P18)
c、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P23)
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四、探究人性美的本质
沈从文对边地小人物的赞美,常常是从对大城市的的上层人物的憎恶出发的。沈从文20岁之前生活在湘西,20岁之后是生活在对湘西的回忆之中。他抱着对新的人生追求与向往离开湘西的。但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来到北京后,看到的是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于是他开始眺望他早年生活过的故乡,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心灵的赞歌。
五、主旨归纳
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商业文明)。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六、研讨探究:
1、作者沈从文为什么能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明,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家书)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七.全文小结
有人这样评价《边城》:“《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唯美淳朴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静的氛围、醇厚幽远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边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冲泡的清茶,淡香缓缓飘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只可遥望而无法靠近的伊人,有着不可企及的绝尘之美。
第五篇: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去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轻松许多。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