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欧阳琼
新课改十年了,教师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立于课改大潮中的教师应是具有探险者、戏剧编剧、节目主持多重身份的角色。
一、一名合格的探险者。新课改没有成熟的套路模式可循,前进道路充满希望而又艰辛坎坷。教师思想上首先要做一名课改探险者,具有探险者敢于探索、奋勇向前的精神,不管成功与失败。同时做好课改探险的一切准备。
二、一名顶级的编剧。电影电视工作中,编剧首先要写好剧本,而后导演才有戏可导,演员才有戏可演。同样,新课改中每节课就是一场戏,教师要将自己定位成一名顶级编剧,编好每节课的剧本(学案)。这相当于先前的备课,但又不等同于备课,高于备课。教师的课改学案要具备剧本一样的功能,能够使学生像演员拿着剧本揣摩饰演角色那样,主动钻研学案。学案既能使学生有案可循,又能让学生充分去探索学案的韵味。
笔者从观摩学习收集到的学案中,发现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学案成学生的练习题;学案是教师的教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学案应是一份优秀的学法方案。学案中教师注重将每节课学习内容,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案中体现出来。例如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教材中没有提供如何求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那么教师则要在学案中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①割补法,将学具三角形三个角先进行剪切,然后验证能否拼补成平角求证。②量算法,将多个学具三角形分别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进行计算,归类综合求证。③其他法,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能否找出其他求证方法。而对于教材中已提供了学法的内容,教师在学案中则要注重学法的有效链接。如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教材已提供了“换元法”、“消元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对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有一个初步认知。但在练习过程中,仍会碰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中就有必要对练习题和解法进行有效的链接。具体指明哪些练习题用“换元法”还是用“消元法”会更简单些。总而然之一句话,学案应是学法案。
三、一名绝佳的节目主持。笔者在观摩学习中看到很多课改学校打出“教室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口号,以及提出“一节课教师讲解不超过十分钟”的要求。这可看作是这些课改学校对课改的一个重要总结,但如果改为“课改是节目,教师是节目主持人,学生是嘉宾”更符合课改的宗旨。学生与教师不是演员与导演的关系,因为在演戏过程中,虽对角色有各自的揣摩,但主要还得按导演的套路办,是一种小主动与大被动的关系。(笔者没在拍戏现场呆过,只在拍摄花絮中见过,对错不要见笑。)而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与嘉宾则有所不同,主持与嘉宾处于对等地位,真正的同等关系。但二者目的相同,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探索研究。探索研究的走向及结果与节目主持的引导关系十分密切。同时节目主持的有效引导也没有时间限制。因此课改中,“教师讲解不超过十分钟的要求”有待商榷,“导演与学生”笔者认为是低层次的课改,“主持与嘉宾”则是高层次的课改。
联系地址: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工农小学,邮箱:WAN9198JING@163.COM
电话:***
第二篇:课改形势下校长的角色定位
课改形势下校长的角色定位
户县八中初中部 赵胜军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向前推进。要科学、扎实地推进课改工作,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校长的观念更新,角色定位是关键。现代中学教育及其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自主性逐步加大、开放性不断拓宽、民主性正在加强、信息化迅速发展、特色化越来越鲜明、竞争性更加激烈。当校长难、当一个好校长更难,要突破这个“难”字,作为校长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并科学整合各种角色。
课程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处于课改管理的最前线的校长,必须成为课改的实践者,不但要积极主动深入课改一线,而且要动员、组织教师参与课改,指导教师进行课改,作为课改一线的实践者、指挥员,应整合好以下几个角色的关系:
一、课改的设计者
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能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关键看校长是否有长远的目标和科学的发展观。校长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学校课程改革计划。围绕课改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并按此目标稳步地去发展。
(一)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
一所农村中学,面临着师资、宿办条件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学校如何去发展,成为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兄弟学校经验,确立了学校办学目标——让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成功发展、让学校不断壮大。并依照目标制订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养习惯、强教研、促发展、创特色。同时,在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的指引下,针对课程改革,我们提出近期的具体目标:落实发展性学生评价和落实“五步探究教学模式”。课改目标确定后,要根据课改目标制定课改计划。制定课改计划时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搞清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哪些条件已经成熟,能够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重要的问题等。在制定课改计划时,校长要动员教师参与,广泛听取和采纳教师的建议。课改计划制定好后,要经课改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然后加以公布,以供教师制定自己的课改方案时遵循。
(二)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积淀,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之效。优质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课改理念的有效途径,是锻造师生高尚的精神最好凭借,是自然生命向精神力量跨越的桥梁。做为学校决策者要秉承、要发扬,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1、萃取人类崇高精神,吸纳古今闪光思想。教育是淬炼生命精神的实践活动,她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全部的憧憬和梦想,校园文化必须秉承以社会教化为宗旨、以人文关怀为发端,以经世致用为归宿的文化基因,整合提炼既往的办学实践,又要把握现时教育发展的脉搏,汲取当代智慧活动的新优成品,从而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质,为此我校制订了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探索、协作的教风,尊师、守纪、友爱、乐学的学风,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
2、因地制宜讲发展,打造师生和谐家园。校园是全体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作为校长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整体优化:栽培一草一木、设造一物一景;点放一砖一石;兴建一馆一室;张贴一言一句;发布一文一件„„均要师承自然,尽力追求高雅品质和文化内涵,以精心打造一个既充满人气、文气、才气,又崔人奋进的读书圣殿和书香校园,创设一个既然洋溢天性、理性、德性又滋润美好心灵的生活乐园。
3、提升行为文化品质,彰显建用并举理念。校长不但要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品位,更要关注行为文化的品质,引导全体师生形成不约而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将校园文化内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变成全体师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及自身境界的主观显现;变成自律和他律的结合,鞭策和自励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团结和谐、真诚友善、尊师敬长、探索协作等良好行为文化品质。当然,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师生共有的价值判断,有待于全体师生的共建共生,校长要重视价值判断的生成性、自主性、开放性,提倡人人参与,增强同构共享意识,挖掘、发现、利用、创新已有校园文化成果的育人价值,并融合师生现实生活的鲜活感悟,使校园文化成为渗透师生学习生活、激活师生行为成长的强势依托。
二、课改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课改首先是教学思想的一场深刻革命,教学思想变革是课改的前奏。因此要进行课改,校长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澄清教师思想上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扫清改革的思想障碍,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校长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及教育专家关于课改的论述,了解课改的方针和政策;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改变落后的人才观、教学观、学习观,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认识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这种学习还要使教师明白,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不是赶时髦,更不是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思想动员还要克服部分教师存在的满足现状、图安稳的思想,使教师认识到不改革学校就没有出路,就不会有学校教育的大发展,课改虽存在风险,但只要既积极,又稳妥,既大胆,又慎重地进行,就能取得成功。为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支持教师的首创精神和不断改革精神,公开地、毫不含糊地支持教师改进教学的新做法,对课改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精神的物质的鼓励。这样,就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就会甘当课改的“志愿兵”,立志改革,积极投身于课改中去。
教师有了积极性,校长更要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我们要做的工作有:第一,为教师改革提供各种帮助。进行课改,参加课改的教师必须掌握所研究的有关课题的有关理论、资料,这一点除了教师自己努力学习,认真收集外,还需要校长给予帮助。因为有些问题是教师难以解决的。给教师提供帮助的方式很多,如邀请校外专家做有关的研究课题的报告,介绍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介绍课改实验的步骤、方法及教育科学研究论文或报告的写法;建立专供课改研究用的阅览室,给老师提供课题研究的资料;组织教师对课改进行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访问、调查,请该校领导介绍课改经验等。第二,经常深入课改第一线了解教师在课改中的物质的、精神的、信息的需要,并千方百计地满足这些需要,了解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使课改顺利进行。
三、课改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作为课改的组织者,校长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课改的组织机构。如果学校的规模大,课改项目多,校长要负责建立课改领导小组,由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的有关事宜。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热心课改的、富有课改经验的教师代表。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交流课改情况,总结前段的课改的经验教训,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课改的指导意见等。第二,制定有利于促进课改的规章制度。为了造成有利于课改的气氛,使课改有条不紊地进行,校长要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有关课改的规章制度,建立课改奖罚制度等。第三,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课改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完成的。所以,校长要确定好参与课改的教师、向参与课改的教师分配好课改课题。在确定课改教师时要坚持自愿的原则。校长可以动员教师参加,但不能强迫教师参加。只有教师自愿参加,他们才会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向教师分配课改课题时要考虑教师的兴趣,符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等自身条件。为了做到这一点,校长在分配课题前要了解教师喜欢研究那些问题,科研能力如何,适合研究哪类问题等。为了使分配的课改课题更适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还可采取校长分配与教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教育是一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事业,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在办学中要体现服务功能,要有服务精神,把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只要校长能充当好服务者,那么学校领导团队就是一支服务型团队,教师就成为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学校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和谐的集体,近几年来,我校就是凭借着和谐的领导团队,领导了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着和谐的校园。校长要成为服务者,成为构建和谐的使者,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1、为领导服务,使他们敢于负责。研究教育家魏书生的管理经验不难发现,管理的真谛是:让每位领导成员主动去工作,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在实践中,校长要敢于放“权”,要善于调动其他领导的积性性,善于在民主中决策,善于用好监督权、提示权和联络权„„这样,管理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
2、为教师们服务,使他们善于负责。校长要通过合理调配学校资源,营造校园文化品质,改善教师宿办条件,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校长要尊重教师、关注教师,成为教师的朋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缺点,在政治上要爱护教师,在业务上要培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在社会上保护教师,在办学中依靠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才能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这样教师就能善于为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学效果必然明显。
3、为学生服务,使他们乐于负责。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校长要通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为学生创设健康、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月”、“养成性行为品质教育”等系列活动,“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语),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尊敬师长、主动探究、知错能改”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品质,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人性品质,这样的学生乐于对自己负责,必然会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四、课改的探索者
校长不仅要设计、组织、协调、指导课改,而且应该亲自去进行课改,亲自去探索创新。曾28年担任校长工作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校长工作的经验强调,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是教育领域的“探索者、研究者”。学校是一个“集体的创造实验室”,校长是全体教师的带头人,是“师者之师”,他要率领全体教师进行“永无休止的”教育创造,首先必须自己勇于探索与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建议:“如果你想以创造性探索丰富教师集体的社会,那么,你自己就应当做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校长要做课改的探索者,进行课改与创新,就不能只说不做,而必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要深入课改第一线进行课改探索。校长课改探索的途径主要有:第一,自己独自承担某一课题的研究,亲自进行课改实施。课改方案的制定与实验,课改研究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都由自己完成。我校的两个省级课改课题的研究,从课题选题、论证、制定方案、实验和实践、总结报告、结题、推广等每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第二,校长与教师一起承担一部分任务。我们亲自参加课改的好处是: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课改规律,从而更好地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课改;有助于发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给教师做出榜样和示范,带动教师投身课改,在全校形成课改的气氛,为一线教师作出表率。
五、课改成果的推广者
宣传、推广教师的有成效的教学成果,是校长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校长要鼓励、帮助参加课改的教师总结他们的课改经验,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或报告,在学校举办课改经验交流会和课改成果展览会,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首先在本校推广,让课改经验在本校开花结果。教师撰写的论文,应积极向教育报刊推荐发表;教师写成的书稿,应积极向出版社介绍出版。近几年来,我们出刊校内教研刊物三期,促进教师的相互学习;我校向上级推荐教师课改论文40多篇,其中我的4篇有关课改的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我们成功的举办了2次课改工作现场会,向市、县级兄弟学校介绍了我校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经验,反响很好。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校长具有多重角色,校长只有全面地理解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功能,确立综合整体的角色意识,才能提高校长自身的素质,提高管理效能,从而向更有效的管理迈进。
第三篇: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广西玉林实验中学 张洁 537000
内容摘要
课改只是一种载体,对教师来讲它载的是思维、理念的转变及能力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地理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将以一种新的角色活跃在教学改革的舞台上。
关键词 地理新课改 教师角色
一、地理新课改的基本情况
新的教改方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特点。高中地理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选修课,设有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范围更广,并紧跟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更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它只是知识的一个框架,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张扬其中蕴涵着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丰满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必须通过具备同样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施而得到体现。
二、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理念、认识提升了,新课改才会有生命力。新课改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必须理性地思考如何在课改中避免以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升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1、教育者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走进新课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涵义,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实践,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2、教育者只有确立有效的教育理念,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必须认真研究《纲要》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无论课改怎样进行,其宗旨是提高教学效率,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便于人的发展。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举步维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
3、辩证地看待以往的教育教学。人们在遇有新生事物时,往往不认真体会,而盲目推崇,经常轰轰烈烈搞成运动。理论口号一大堆,概念名词满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实践不知靠啥走?所以课改不能操之过急,要稳妥进行。要深入研究课改实质、内涵,把握课改新要求,切实领会好课改精神。同时要注意课改必须注意结合传统教育中那些优秀的、值得提倡的东西,不能固守过去的意识形态而不变,更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教育中的一切思想和方法,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提炼过去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声音。
(二)、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相反,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身兼数职,其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第二、现代教师应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以探究的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基本方向为:
1、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当今世界,信息传递速度之迅猛,信息获取途径之广泛,令人惊叹。新世纪的教师,仅仅做个“传道者”,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必须有能力主动地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只有不断地提高识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的主宰者;否则,将被淹没在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无所适从。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从“解惑者”转向引导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教师就象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沟通着黑暗与光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教师,才具有承传文明、促使社会进步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自古以来,教师最主要的职能之一是“解惑”,但以往的解惑更多的是越俎代庖式的。发问的是老师,而解决问题的还是老师。这样使问题解决止于教师的“解惑”,完全替代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发问”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开放、诚实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要通过问题的回答和阐述激励学生做进一步探讨,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
由于远程教学和其他教育媒体的迅速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特别是在某些有关艺术技能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教师已经不再具有“权威性”。然而,教师丰富的阅历、人生体验和剖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更应趋向于“析业”和“择业”,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选择创业方向的指导者。
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脚踏实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无论多么科学的课程设置,多好的教材,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驾驭,那么也将事倍功半。所以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对新课改,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虽然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地理知识的研究发展过程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地理课是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课,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课,其地位不容忽视。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包容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综合认识客观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第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地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和人地观,这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第四、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时代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第五、地理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更具有形象生动感。地理内容富有形象感染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个性。第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有序性和严密的逻辑序列性。这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认识,必须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地理课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多合作、多辩论为出发点来进行地理课的教与学。
(二)、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很强的驾御地理教材的能力。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获取信息的起跑线上,也许在很多方面不如学生,教师在不断输出知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得到新知识的输入,使自己有一潭活水,常注常新,这必然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读书成为习惯,不能再像蜡烛那样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而是要在教育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生命之火越燃越亮。
新课改的主旨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从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评价制度还不能发生“质”的变化之前,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长。由于课程编制中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面,与能规划于具体教授方法领域的那些方面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只有一些目标能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来完成,其他目标则只能由学习经验的性质和组织来完成。因此教师需敏感地注意到内容变量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任何内容的掌握都发生在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都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定的人际交往互动方式而加以实现。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了一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他们的实践智慧。新课改要求教师懂得“与时俱进”是处处体现的,教材无论怎样改,总还是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进程。而教师的智慧就应在于怎样把教材的内容与时代相联系,与生活相联系,丰富其教材中知识体系,拓展知识内容。
(三)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教师角色转变得是否合理,关键看能否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懂得如何教总是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
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把学生当作富有个性的人,真正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意识到地理教学中蕴含着师生成长发展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尽快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新课程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四篇:自主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
自主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
——儿童自主学习课堂的理性思考
淮师二附小
宗全全
一、引入:
关于课堂,有这样的比喻: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课堂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的课堂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拉硬扯;最次的课堂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
很显然,这种理想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正如孙双金老师追求的那样:每堂课上学生应“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课堂上学生是否是自主学习成了评价教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充分”地放手放权,表面上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课堂效率却不高。
不可否认,课堂上应该体现孩子的自主性,但自主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能弱化吗?如果不能,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该处于什么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展开:
1.学习加油站的经理。
首先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学习加油站的经理。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的角度讲,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育角度讲,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犹如蓄势待发的船。这样状态的学生天然会有吗?或者是能够持续拥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自己“加油站”的职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石。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加好奇之油。
创设表演情境,加快乐之油。
创设情感课堂,加情感之油。新奇感:
新的老师(跨班教学、师生角色互换)新的学习方法(调查、表演、纠错„)
新的教学具,激发学生新奇感,让学生的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及时的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美国艾尔莎·凯德说:“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他们的生活中。”尊重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教师在课堂关注学生差异,在学生疲倦时、困惑时,遇难题准备退缩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扬起自信投入学习。
自主课堂中,教师成了加油站的经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满油,挂满帆,让学生驾驶学习之船开足马力奔向彼岸。试想一下,如果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油”,学生能有多少在自主地学呢? 2.学习大戏的总导演。
课堂犹如舞台,学生是一场学习大戏的演员,剧本当然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姑且把这场戏剧就叫学习大戏吧,教师在学习大戏中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有人认为真正地自主课堂“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扶持过多,引导越位,会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于是便撒手不管。这实际是引导缺位,最终造成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变成了放羊式的假自主。自主学习不是教师轻松了,而是教师这个总导演所要做的事更多了。
从一节作文课说起。
这是我们做学生时,广为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一二三四五,学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作作文,老师出题愁煞人。”
顺口溜形象地表达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形象,其实,即使是现在,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怎样让学生自主快乐地习作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节我校教师执教的作文课。
教师告诉学生将举行春游了,学生确定了春游地点,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春游时线路,自己准备春游所需物品,注意事项,开开心心春游。春游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春游的收获,然后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最后在教师组织下向低年级建议下次春游也去这里。
在这样的作文课中,教师这个大导为了这场学习大戏煞费苦心,春游前期的准备、春游的组织、习作的指导展示。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了快乐的习作之旅,正是有了这样的煞费苦心,才有了学生的精彩纷呈。(习作图片)
如果我们穿越一次回到童年,如果我们再做一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听课,还会把写作文当成难事吗?
自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的伙伴、学习游戏的裁判、学习前行之路的向导„„然而不管是什么角色,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虽然要扮演多重角色,但始终不忘“服务”的本质,虽然要付出多种努力,但为了孩子,我们无怨无悔。打造自主学习课堂,我们任重道远,筚路蓝缕,我们且行且思。
第五篇:论课改中的历史教师
论课改中的历史教师
学院:文旅学院
专业:10级历史学
学号:201010200017 名字:李达铎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人们关注教师,研究教师,推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而教育改革的发展又为人们研究教师提供了新的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时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具备好相应肥肉素质和能力。
关键字:老师;改革;素质
关于老师的素质,古今中外教育家多有论及。孔子提出的“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因材施教”、等论述,表现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从孔子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教育家对教师素质的论述很多,但基本认识大体一致,概括三个方面:学识素质;技能素质;思想素质。北京的一位名校长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新的教育观念;优良的政治思想品德;新的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意识。历史老师在中学对学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回顾历史,一遍创造新的历史,随着科学考古的发现不断有新的历史观点发生着变化,历史教材也相应做出改变,而作为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学识,增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教学技能。
一、历史教师的知识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力争“样样通”。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大,他们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晓,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而我们作为历史教师的知识能力有其突出的表现: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
1.史才,对于现代历史教师而言即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素质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2)书面表达能力确切地说,应为教学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而我们的历史教师真正拿起笔来从事一些专业写作者人数极少。
2.史学,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现代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即使是大学本科毕业,也要经常钻研大学教材,以便“温故而知新”,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和成果,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来研究教材,而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作自己教学科目的主人,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如同字母表对于已掌握修辞学奥妙的人一样。”
3.史识,就是历史教师的见解和观点,一位现代历史教师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如果人云亦云,书云亦云,我们拿什么展现魅力,拿什么吸引学生?而我了解到的历史教师现状是科班出身的少,半路出家的多。才学识多不及格,需多加学习!
一、历史老师教学能力
我国高中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初升高的比例普遍达到90%以上,学生“有书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读好书”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读好书”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发展同学生的关系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并且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最后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1)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民主教学法,民主是师生关系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富有
创造力、想象力。创造民主平和气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教学方法要民主,不搞一言堂和包办代替,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二是态度要平和,平和中的教育,学生更乐意接受,并能达到教育目的。三是语言行为要文明,要提倡使用文明、健康语言,点点滴滴地输人学生的心田,不能挖苦训斥,更不能恐吓、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教学法,要尊重全体学生,正如爱默森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就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俗话说,满意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教师更要关怀那些在特殊条件下生活的学生。
(2)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灵活调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在完成课堂组织之后应该联系课外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参加类似于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并指导这些活动,使之形成人人参与、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显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二、教师的心理素质
历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里的一员,他们也应该具备痛其他老师一样的良好心理素质,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目的。但教师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决定了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是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化学生,属于精神生产、心智的消耗。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即感知灵敏、记忆良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精力充沛,人际关系良好、意志坚强、性格稳定。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面对学生,真正实现教会学生认知、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共处、教会学生做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同时也可以在促进学生智力(即智商)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真正实现培养大批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争做新世纪的新型教师呢?”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
育工作者深思的重大课题。总之,新世纪的新型教师应具备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多方面的创新能力、全方位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争做新世纪教师队伍中思想品德的楷模、善于学习的表率、勇于创新的榜样、教育改革的先锋、一专多能的典范,才能不愧于党和人民的希望,不负于历史和时代的重托,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出新的成绩。
三、新世纪历史教师的发展方向
面对日益逼近的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责任重大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就必须重视自己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地迎接这一挑战。历史教师要具有全球观念,在讲课中给学生灌输全球各方面的历史知识。未来的学生在毕业必须在国际大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自觉站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与手段。这就要教师应该站在全球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高度去思考教育改革,增强积极进取的意识,提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成功率。教师要正确认识全球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全球化、迎接全球化。历史教师在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同时与时俱进提高计算机水平,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环境,为我们迅速获取信息、实现历史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好的、有价值的信息与坏的、无用的信息垃圾同时并存,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自觉抵制信息垃圾的不良影响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到教育评价等都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教师无论哪一方面的素质不合格,都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转变观念是先导,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前提,加强课堂改革是主渠道,搞好教育评价是杠杆,而最关键的是有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因为如果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素质教育就难以实施;如果教师不自觉主动地营造良好的小环境,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大环境就不可能真正的建立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没有用。广大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
起关键作用,没有教师的积极配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就建立不起来。所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要使它落到实处,就离不开广大教师,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文献参考:冯克城 《中学教学研究》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罗超 魏授章编 《历史教材与教法》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