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巩固练习

时间:2019-05-15 10:0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巩固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巩固练习》。

第一篇:10—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巩固练习

曹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材料编辑:赵永贵日期:2010-10-29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巩固练习————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第一、二联是怎样表现夜色之美?

【答】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9南京调研卷)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答】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

⑵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

曹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材料编辑:赵永贵日期:2010-10-296、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3分)

【答】

7、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问题。(05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3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河潢旧卒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⑶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4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09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

①②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0、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曹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材料编辑:赵永贵日期:2010-10-29

【诗歌鉴赏巩固练习——修辞手法答案】

1、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补】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3、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4、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

5、用典、借代(2分),“五斗米”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一渔竿”代指隐逸生活。(1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

【补】“万岁山前珠翠绕”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借代

【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10年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向子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期中考试)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②。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②斗画长:画出长长的眉毛去同别人争妍斗丽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第十六),请结合具体语句简析本诗是怎样刻画贫寒士人形象的。

曹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材料编辑:赵永贵日期:2010-10-29

(2)这首诗有怎样的艺术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

(2)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意双关,蕴涵丰富。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之情。

阅读下面这诗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最高楼•咏梅陈亮①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②。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衣带水,隔风烟。铅华不御③凌波处,蛾眉淡扫④至尊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②钿(diàn):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③“铅华不御”这里指以美丽闻名于世的宓(fú)妃,后被天帝封为洛神。④“蛾眉淡扫”这里指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姐姐,此人有才貌,因杨玉环受宠,被唐玄宗封为虢国夫人。

(1)词的上阕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4分)

(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①手法:拟人、比喻、对偶。(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②梅花的特点:开花时间早,颜色形态美好,清高绝俗。(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2分)。用宓妃和虢国夫人的典故,与自己的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进行对比;“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一句,“堪怜”的不是梅花,而是自己虽怀绝代之才,而终将老于乡土的境遇(2分,分析出一处即可)。

6、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2分)

7、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8、对比手法,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4分,每点2分)

9、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

齐安郡晚秋①[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用意2分)

10、⑵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旋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第二篇:诗歌鉴赏巩固答案

参考答案——诗歌鉴赏巩固高三语文A部2011-1-27

写在前面: 答案只是参考,只供同学们做完之后的比照与反思望同学们自觉,努力!

(1分)③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老去万缘轻”,写作者已经把世俗之事看轻看淡,所以沉浸于自己的隐居生活之中。(2分)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这首词表达婉约,用闲适、淡漠、潇洒、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二十年”,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竹节象征保持高节。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种竹”而“无家”,是写国破家亡之际,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时光易逝只余空虚。“老去万缘轻”,表面写淡漠、麻木的感情,其实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闲吟闲咏”,聊作“棹歌”歌唱了。“闲淡”是被迫养成的,说明愁闷已经严重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1、1)【答案】①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1分)作者用枫林、晚

烟、鸥汀这些意象营造了深秋时节傍晚时分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2分)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全词以写景起调。“枫林红透晚烟青”,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透”了即要落地。“烟青”在“晚”: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愁思:“客思满鸥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水乡,愁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见情。在古诗鉴赏过程中,怎样来鉴

2.(1)(2分)用一个“横”字,与 “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

(2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

赏意象呢?首先,要注意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赋予的独特内涵,领悟其象征意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甚至为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袭用。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手段,使意象带有了历史的承袭性和象征性。如杨柳表离别,菊花表高洁,梧桐表伤感,阳关表别离,子规象征悲伤,白云象征孤高,松兰梅竹象征坚贞高洁,蛟龙鸾凤象征君子,飘风云霓象征小人等等。我们鉴赏古诗,就要懂得诗中意象的象征性,通过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其次,要注意意象的多义性。在意象的承袭过程中,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感情,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洽的效果,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比如“月”,李白将它当作知心的伴侣(《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借助它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柳永却因它触目伤怀(《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对古诗进行鉴赏时,我们要结合作品,捕捉融入诗人主观情感创造出的具有多义性的意象,在深层次上领悟作者深邃的思想,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的意境美。再次,要仔细辨认,掌握分寸,防止牵强附会。

2)【答案】①国破家亡,漂泊无依,自己只能过隐居生活。“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说明国破家亡之后,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犹借竹为名”表明最终只能无奈隐居。(1分)②时光飞逝,青春消逝,自己已经垂垂老矣。“春风未了秋风到”,以季节的变换,象征了青春消逝,暮年早临。

(2)(4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衬1分,分析1分,诗句2分)

(3)(2分)“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两点,每点1分)

3.(1)牵衣两人感情之深(或依恋之深)

(2)最后两句诗人用极主观的口吻埋怨明月无情,痛恨月亮在离别的时候就特别明亮,似乎有意与人作对(2分),看去虽是无理之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对于环境格外敏感,即使是美景也会引发哀伤的情绪(2分)。

4.1)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

败的景象2分。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2)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

5、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

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

2).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在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似乎言尽意绝,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一个“惟”字,鲜明地说明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自有公正的评说。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了厚重的功力。

8、(1)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

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全曲借景抒情,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6、(1)“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2)“寒食泪”句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4)“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5)“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满分5分)(1)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2)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9、1)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

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鉴赏】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

7、(1)一指秦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

目中彻底崩溃。(每点2分)

(2)非常妥当,(1分)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坍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2分)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1分)

简析:《途经秦始皇墓》,写的是作者行经秦始皇墓的感想,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诗的前两句,先写这座山一样巨大的坟茔,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继写“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

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2分)[5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5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2、①答: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1分);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1分)

②答: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1分)下阕“飞蓬”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1分);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1分)

10、(1)(4分)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

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答出不舍之情2分,答出细心、13、(1)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老吏的形象。(2)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发出告戒:知足者常乐,不

关心2分)

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2)(4分)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曲折含蓄地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答出表达特点的得2分,答出“曲折含蓄”即可,未必要答出“曲笔”;具体分析2分)。(考查考生“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第(1)题侧重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第(2)题侧重表达手法的分析鉴赏)

14、(1)岑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2分)

李诗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失望心情。(2分)

(2)两诗的抒情方式都是含蓄委婉的(答“间接抒情”也对)。(2分)岑诗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极不和谐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李诗即景生情,作者通过登楼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2分)

11、(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2分。“春光已逝”或“时光流逝”1分;

“惋惜”或“惆怅”或“感叹”1分。](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2分)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2分)②写景动静结合。(1分)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2分)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2分)③以动衬静的写法。(1分)“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2分)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2分)④远景与近景交错。(1分)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1分)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1分)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

15、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

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迁恨明月,说明月故意与人作对,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16、不相同。因为:前“醉”:梅花的娇美姿色使人乐赏,雪缀琼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

使人迷恋,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后“醉”:年年都醉,却是伤心泪,是感伤自己天涯海角漂泊不定,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已衰老。

17、(1)流水白云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

24、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18、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

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4分,各2分)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各2分)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十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25、(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点点疏雨在池塘

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树木成阴,黄鹂婉转啼鸣,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2分)。

(2)这首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百无聊赖、年华虚度的痛苦。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蕴含着知音难求和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4分)

19.(1)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

奇斗艳,清香扑鼻。作用: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以乐景衬哀情,自然引出下文。

(2)选用了两个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这恰恰与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凄凉悲伤的心情。

26、1)实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之景,(2分)虚写与妻子在一起

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1分)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末两句描写了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 猛,军旗猎猎作响。(1分)的塞外冬夜天的苍茫景象,(1分)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2分)

20、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

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2).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

本词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香得出奇。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27、(8分)(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

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21、⑴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显得清瘦的姿态。(3分)

⑵示例: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淡淡哀愁。(3分)

22、以哀景作结,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深化了“思乡”的主旨。23.(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

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2分)

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分)(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分)

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8、(1)诗人笔下的白鹭形象:孤傲,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形象。

(2)从内容及表达手法两方面进行赏析。清清溪流中,小洲耸立。芳草离离,鲜花开放。一只白鹭孤独站立其间,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了这只白鹭的清高,孤傲与寂寞。表达手法:衬托/烘托、比喻。

第三篇: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讲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及各时代诗歌的特点,2.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的诗歌的起源与流变。

3. 总结我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4.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诗歌的特色。5. 通过赏析字词,6. 鉴赏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7. 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从文字入手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关心诗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诗歌鉴赏时间:共两周,12课时 第一课时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诗歌犹如一枝奇葩,在不同的时代绽放出风格迥异的绚丽的姿彩。今天,我们就来纵观一下我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了解各时代诗歌的总体特色。

1、《周易.鸣鹤》“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可能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是刚刚破土而出的点点星星的嫩芽,是中国诗歌春天到来的先兆。从《诗经》起,我国的诗歌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我国的诗歌开始有了不可企及的艺术规范。2、《诗经》

时间:十三百篇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的五六个世纪的诗歌,时间跨度相当长。地域:地域空间涵盖面相当辽阔,近至周王朝京城附近地区,远至南方蛮荒之地。内容:题材内容多种多样,从生产、战争、恋爱、婚姻直到祭祀、田猎、祈祷、宴会等无所不包。抒发的情感既有欢欣、愉悦,又有痛苦、诅咒、讽刺等。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来自民间,是各地民歌的总汇,呈现着各地区的生活生产和文化特色。“雅”为宫廷乐曲,是为帝王诸侯士大夫观赏开心用的,所以雍容华贵中显得轻松愉悦,少数几篇忧国伤时,应该是文人所作。“颂”是祭祀时使用的,多为歌功颂德之作。总体看来,“风”的艺术成就最高。

艺术手法:开创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赋、比、兴”成为后世各写作手法的源头。艺术特色: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形式上主要采用“四言”,杂有多言。多用“重章叠唱”,使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具体了解:《关雎》《蒹葭》《静女》《子衿》《硕鼠》《伐檀》 3、屈原和“楚辞”

到了战国中期,《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虽然仍在流传,但其形式已很难包含复杂的社会生活,封建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争夺土地的兼并战争,使得人们急需另一种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应运而生。

屈原人三闾大夫时,根据楚地方言特色和楚地多神话传说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辞”。《离骚》以天马行空般奇特浪漫的想象为诗歌艺术增添了新的篇章。

特点:(1)主旨 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寻求理想政治的愿望和坚持高洁品质、绝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

(2)以五、七言为主,杂以其他句式。句式工整,篇幅较长。

(3)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物产名称,语言优美雅致。

(4)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和浪漫的想象,运用夸张的语言描绘事物。因而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4、汉代五言诗

时间: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容:继承《诗经》的传统。

特点:继承“赋、比、兴”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使“情景”进一步交融,“虚实”进一步结合。保留四言诗,以五言为主。

流派:以“三曹”为代表的汉魏风骨体系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

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哀婉缠绵。5、唐代的律诗和绝句(1)律诗的定义和要求。

(2)代表作:杜甫的《登高》《登楼》(3)绝句的定义和形式要求

(4)代表作:李白的《静夜思》 贺之章的《咏柳》(5)唐诗代表人物:初唐 陈子昂 如《登幽州台歌》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岑参,高适,王昌龄 两位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中唐:韩愈,柳宗元,贾岛,孟郊、刘禹锡、李贺等。晚唐:杜牧,李商隐 6.宋词

此也是首先兴起于民间,后文人加以创作。早期的词短小精巧,如《杨柳之词》,分为小令和中调。到了柳永,他把词发展成慢词,主要写市民生活,使此所写内容扩大。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创了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主要表现闺阁相思离别。风格婉约含蓄。

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主要表现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风格豪放慷慨。7元曲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念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表演艺术形式。我们说的杂剧是剧本。散曲是由词演化出来的歌曲,形式比词更自由,多用口语,分“小令、套数”两种。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明清诗歌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略而不谈。

总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这清澈的河水源远流长,几经变化,迎来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春天,开初了一朵又一朵姹紫嫣红的绚丽花朵。如今,中国的诗歌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萎缩凋零,它在等待一个新的春天。这个春天,靠我,靠你,靠每一个有着诗魂的中国人。希望大家以后爱诗、读诗、更写诗。第二课时

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 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时代的诗歌特点,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我国诗歌的总体特点和常用的创作方法。

二、我国诗歌的特点 抒情性

中国的诗歌大都指向表情达意,很少有纯粹的叙事诗,中国的叙事诗只有两首,一首《木兰诗》,一首《孔雀东南飞》,合成“乐府双璧”。其他的诗歌,描写叙述都是为了抒情。孔子说:“诗言志”,所谓“志”就是思想感情,这说明,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了“抒情性”这一特点。

短小精练,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于诗歌是为了抒情,一口胸中之气泄完,语意自然完结。所以中国的诗歌大都短小、精练。短小的诗歌未必内容不丰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四句,却隐藏着说不尽的意蕴。情景交融,以景含情

中国古人讲:“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天气的阴晴变化,事物的出生衰老,都会引起诗人的慨叹;内心的不平、喜悦、愤怒、悲伤也会外化为物。所以高兴时,阴雨天也让人喜不自禁,高唱“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高兴时,丽日晴空、鲜花美月皆会惹人烦恼。举例说明:“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常见的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托物言志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作者借杨柳自喻,感叹自己虽才华卓著,却无人赏识。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哀余心?”作者借被“重露、多风”困扰束缚的“蝉”,抒发自己遭冤被囚的愤懑。

陆游的《咏梅》

3、借古讽今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遥想周瑜,想他容貌英俊,风流倜傥;想他少年得志,指挥赤壁之战从容不迫,建立了了不起的功勋。作者怀着满心的羡慕,感叹自己“早生华发”,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从眼前的景物写起,想到与这些景物有关的人物,他高度赞扬了孙权和刘裕,暗示南宋王朝统治着缺乏像孙权一样的君主,国君软弱无能,势必被人侵略凌辱。下阙作者采用刘义隆的故事,表明北伐战争,统一中原,不能意气用事,志大才疏的刘义隆失败了,不懂军事的韩寨胄也失败了。眼见大好河山,中原百姓成了金人的奴隶,作者痛心疾首,只是可叹啊:懂军事、会打仗,一心想为朝廷效力的他,却无人问津。作者于是用“廉颇老矣”的典故,抒发了自己不被任用的苦痛,也表明了自己始终愿为朝廷效力的心迹。

融情于景、借景传情

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刘禹锡的《越中揽古》“只今唯有鹧鸪飞” 《丹阳送韦参军》“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河楼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1、衬托(以情染景,2、及景显情):以美景趁欢情,3、以残败之景衬悲哀之情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深秋肃杀之景衬胸中悲愁潦倒、忧国伤时之情。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清新、明澈之景显闲适恬淡宁静之情。

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斜阳和衰蝉的鸣叫衬托柳的衰败。

4、反衬

(1)以乐景衬哀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2)以残景衬乐情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3)以动衬静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练习:1《漫兴一首》问题:(1)文中写了那些乐景? 春色 花开 莺语

(2)用那些此表现哀情? 愁 无赖 造次 叮咛

(3)全文的题眼是哪个字? 愁

2,《独上江楼》“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题:(1)美景何在?月光如水水如天。

(2)作者如何“以美景写哀情”?“月光如水水如天”,景色清澈明净优雅,如此美色,正与去年今日相似,那是作者与友人同来赏月,而今天却是自己独自观赏,作者自然会产生“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凄凉之感。作者睹景思人,悲从中来,景物越美,感情越悲。3.对比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金陵驿》)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美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揽古》)

4、象征 多见于咏物诗,以物象征某人某种品行。

陆游的《咏梅》梅花象征在仕途中备受排挤、不受重用的诗人自己。

5、比喻拟人手法 贺之章的《咏柳》 虞世南的《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6、想象和夸张 多见于浪漫主义诗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联想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鸣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8.虚实结合 例:柳永的《雨霖玲》《迢迢牵牛星》《送魏二》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总体上了解我国诗歌的特点,常用的写作手法。这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我们遇到具体的诗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课时 掌握诗歌的语言 导入

前两次课,我们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中国诗歌的总体特征,明晰了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这节课,我们从语言入手,沿波讨源,去探求诗歌的内涵。

二、掌握诗歌语言的多义性

1.语言的象征意义 美人香草象征品质高洁、才能卓著的君子 自屈原《离骚》之后,美人常常成为文人自喻之称,有时也代指君王或理想。如苏轼《赤壁赋》“望美人兮天一方”。辛弃疾《摸鱼儿》“蛾眉曾有人妒”。杜鹃代表冤情,代表悲苦。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文天祥《金陵驿》“从今虽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杨柳代表惜别。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柳永《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松白鹤象征清高长寿 野草象征小人 梅兰竹菊象征君子 菊也象征隐士 莲花自周敦颐《爱莲说》之后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洁白的人 8. 语言的比喻意义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比喻张丞相。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喻指自己象孤蓬一样长途漂泊,归雁喻自己象归雁一样进入塞外。

文天祥《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孤云比喻诗人自己。9. 语言的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隐含“谁都认识你,前途一定会有你的知己。”

贾岛《题李凝幽居》“幽”字暗示此处环境幽静,人烟稀少,也暗示李凝隐者的身份。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字隐含无聊、寂寞、焦急之意。

4.双关意义 “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已。”含碑即含悲 “桑蚕不作茧,昼夜常悬丝。”悬丝即悬思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何悟即何误

5.借代意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唐朝的边塞。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三、练习

文天祥《金陵驿》 贺之章《咏柳》 元好问《杏花》苏轼《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四课时 把握诗歌的所塑造的形象 导入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人,因此,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就成为深入诗歌内部的一个途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握诗歌的形象。

二、形象定义

形象 指诗歌塑造的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人、物和景象。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诗言志”诗歌是表情达意的,因此形象的完美与残缺,狂放与颓丧,都会使作者情感的寄托。换句话说,作者一定会赋予形象爱憎好恶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分析形象同时,就会解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具体分析 1.事物形象两例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李商隐的《蝉》 贺之章的《咏柳》 李商隐的《柳》

2.景物形象两例 高适的《别董大》 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3.人物形象两例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练习

《采莲曲》 《游山西村》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范成大的《催租行》

第四篇:诗歌鉴赏练习

古风(其九)

李白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1、该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

何作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注: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答案:首联运用了用典(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引用庄生化蝶的典故,表明人生如梦,变化无常。富贵穷达并无定数,不必去苦苦追寻富贵。体现了诗人不为追逐富贵,淡泊名利的思想品行。

田家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聂夷中的思想感情?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父亲在塬上辛勤耕田,儿子在山下艰难开荒,六月的禾苗还未成熟,官家的粮仓却早已修好。全诗不加修饰,以客观冷静的笔调来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官府的沉重劳役。表明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府沉重劳役的批判。

鸟鸣涧

1、分析《鸟鸣涧》的表现手法及使用这一手法的好处。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案:该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春日山中空空荡荡,这是静景,寂静山谷中,人迹罕至,唯见桂花轻轻飘落,这是动景,动静相结合,越发体现出山谷的幽静。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在春日山涧中时时听得到轻轻鸟叫。诗中描写的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以动衬静,更显春山夜晚的异常幽静。

诗歌鉴赏中的动静结合手法例说: 下面是 2005 年全国卷Ⅲ的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雨后 池上》刘攽 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

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 图。

第五篇: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⑵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⑶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一句印证你的观点。(3分)

2、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台 城

韦 庄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③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④后庭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

(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温和之气。②绿蘋: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水草。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是(2分)

(2)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胡: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答:

(2)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过:“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句的?(5分)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 桑 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答: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4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4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点绛唇》一题“春草”。②佥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③王孙,借指

作者的朋友。④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3分)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答: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张十一旅舍·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注: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①诗歌是怎样表现石榴花的美丽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答:

②前人评论此诗说:“可怜”一词是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知了。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陆游,字务观,号,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应属 派

作品。(2分)

(2)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2分)

答:

(3)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悔”字为全词精要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理由。(2分)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江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本诗的诗眼是“幽”字?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全诗是如何围绕这个字层层铺开 的?(4分)

答: 。

(2)有人说,最后两句应作反笔看,是诗人无可奈何心理的写照,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14、阅读下面的诗和诗论,完成题目。(8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蔡家亲:指表亲。

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①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2分)韩元吉的词风雄浑、豪放,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豪放派词人是 ;韩元吉词中“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3分)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2分)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17.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⑴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

⑵“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⑴明月高照,夜气清泠,梧桐振叶有声。(2分)托物言志。(1分)

⑵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⑶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秋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1分,一句即可)

2、(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意思对即可。)(2)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第二问,两首诗的分析各3分:答对艺术手法得1分,分析具体准确得2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3、(1)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每空1分)(2)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2分)“催”和 “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炼传神。(2分)远景 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2分)

4、参考答案:(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1分)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意思对即可)(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2分)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之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3分)(意思对即可)

5、(8分)

(1)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3分,每点1分)(2)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分)② 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一样。这就曲折而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3分。诗句解说正确,得2分;分析准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象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得分。)

6、(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实况。“破”字形象写出了竞渡船只的凌厉前进的气势。(各2分,意思对即可)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舟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共4分,能从色彩、声音两方面作具体分析,各给2分)

7、(1)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3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

(2)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②上片写景(咏物),以荒园暮春为背景,运用映衬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下片情景交融,先用 “一阕长亭暮”的特有情景,再用“王孙”这个典故,后以景作结,将绵绵之情写尽收足。

(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第二问只抽象说出几个概念不作具体分析的,说对了也只给2分。)【命题要义】

诗歌鉴赏题是一首词,这是相对于“一模”两首诗的比较阅读、“二模”七言绝句的阅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欣赏训练。考测点有三个:一是从整体上对思想内容的鉴赏,一是分析作者在词中流露的感情,一是鉴赏主要的艺术特色。【点睛之语】

鉴赏古代诗词,要真正的读进去,只有把握作者的思想脉胳,通过想象模拟作者写作此诗此词时的情景,再细心揣摩,精心组织好语言,才能答好题目。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句来叙述,切不可只抽象的以两三个字了结。

8、(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

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2分,每问1分)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

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1分,间接以景写情1分)

9、(1)答:萧萧梧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动”字,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2分); 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景,让客观景物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2分)。

(2)答: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2分);以乐景写哀,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心情(2分)。

10、(8分)(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4分)(2)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4分)11、8分,各4分

①A写石榴花的美丽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能照耀人眼,其鲜艳美丽可想而知。从视觉角度烘托榴花的美丽。B可惜无车马经过,看到青苔上落着绛英我的心中无限哀伤。反衬榴花美丽。②同意。答案要点:“可怜”一词把花与人,景与情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

12、(1)放翁 豪放派

(2)作者借助桐叶飘、蛩语、晨与夜、秋光等景物描写,借景写情,又从眼前之景,联想到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今昔对比,渲染了时代低沉气氛和词人郁郁寡欢的心境。

(3)同意,首先表现诗人对写成兵书却无处交付的愤慨之情,另一方面通过“早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当今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13、(1)首联写清江绕村而流,点出环境之幽;第二联写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点出动物之“幽”;第三联写老妻画纸为棋、稚子敲针为钓钩,点出人事之“幽”;最后两句写诗人心情之“幽”。(每点1分)

(2)同意(1分)。诗人后期在穷愁潦倒中度过,他将贫困无聊的生活写得自由恬淡,是他无可奈何心境的流露(3分);不同意(1分)。因为全诗围绕“幽”字层层铺开,极写生活的闲适安逸,格调清新,反映了诗人的达观的认识态度(3分)。(此题主要看学生能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4、①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4分)

②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4分,内容和形式各2分)

15、参考答案:(1)辛弃疾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答出“蹙”或“紧锁双眉”意思的得1分,答出“山像人一样因沦陷中原而满腔愁苦”意思的得1分,答出“表达诗人的无限忧虑”意思的得1分。)(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答出实写之景的得1分,答出虚写之情的得1分,答出虚实结合意思的得2分。)

16、(1)白鹭

清高、高洁的志向

(2)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2分)烘托(衬托):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拟人:次句,“雪衣公子” 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直抒胸臆:后两句尤其是末名的“独”、“叹”两字直抒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三者谈其一,加以分析,即可得2分)

(3)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2分)

16.⑴窄衫短帽,穿着便服;欣赏花开鸟鸣;午醉醒来,月上树梢;词人被朝廷弃置不用。(每点1分,共4分)

⑵寓情于景。(1分)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1分)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1分)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1分)

下载10—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巩固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11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巩固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修辞手法练习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

    高一古诗鉴赏练习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

    诗歌鉴赏手法练习

    2012年高考复习---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诗歌鉴赏练习二教案

    诗歌鉴赏练习教案二 一、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由这种借历史事件写历史的兴亡之感,你想到一首元曲......

    诗歌鉴赏练习12题

    诗歌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

    山水诗歌鉴赏练习[最终版]

    一.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高三语文基础训练——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