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
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因此,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信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但在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我们更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恪守诚信原则、自觉维护信誉、讲信用、守诺言的良好品格的人。
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责任意识薄弱、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但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文化层次较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思想开放,传统保守的观念较少;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等。但也存在众多缺陷: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不少人心理素质并不成熟,经常表现出以我独尊、心理逆反、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等弊病;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上多种不良现象缺乏清晰认识,容易将一些负面的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他们虽然自我意识较强,但责任意识薄弱,在“义”与“利”面前往往选择后者;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各种文化冲蚀着祖国,由于他们缺乏冷静的思辨分析能力,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自律致使遭遇诚信沦陷。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失信的种子,都是因为受环境中种种坏的风气所影响。而且,对学校来说惩罚任何人都不是目的,只是想通过惩罚来逼着你来改正某种不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却很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引导。人们常说“防患于未然”,但真正做在“未雨绸缪”的事情却很少,也就是引导工作做的不够。引导也分为直接引导和隐形引导,学校可以尝试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
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腐败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第二篇:诚与信
诚与信
诚信二字联系在一起,表达的是两种境界的统一。一种是诚的境界,一种是信的境界。诚的境界与信的境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总体上二者是一种互促互补的关系。
首先,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中有信,信中有诚。诚就是诚实,不自欺。《礼记·中庸》中写到:“诚,自诚也。”信就是讲究信誉,信守承诺,不欺人。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欺人,首先必须不自欺。只有忠于自己的本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才能最终取得他人的信任。相反,一个不忠于自己的本性、表里不一的人,就不可能忠实于他人,也就不可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子》也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所以,与人交往,不自欺,以诚为本,才能最终做到人不欺,信于人。另外,由于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不欺,忠于他人。所以,有信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一个诚实的人。《说文》解释:“诚,信也。”“信,诚也。”这里用信解释诚,用诚解释信,也表明诚与信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诚是个人品格,信是社会品格。诚是以自己的本意去展现自我,信是以别人的规范来约束自我;诚主要立足于个人道德自律,信主要靠社会制度和法律来约束;诚体现的一种个人评价,信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个人的诚延伸至社会就是信,社会的信反射于个人就是诚;诚是个人境界,信是社会境界。所以,诚是立人之本,信是立国之本。
再次,诚张扬于自然经济,信张扬于市场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一是人们的交往范围小,人群流动性也相对较小,所以,言行不一的人就容易被人们发现。二是由于分工与交换的不发达,信的张扬本身就缺乏厚实的经济基础条件。这两方面的原因将导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诚的张扬将超过信的张扬。但市场经济刚好相反。由于分工与交换的发达,以及流动性的增强,为了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配置,客观上要求信应有高度的张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达有力促进了经济信用的飞速扩张;反过来,经济信用的扩张又有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工和流动性的增强,使得社会从“熟人社会”变为“陌生人社会”,增大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了有效防止人类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时,靠制度约束比靠道德自律更为有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信比诚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第四,诚建设应注重软,信建设应注重硬。目前,诚信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诚与信既是两个层面又是互相联系的范畴,所以,抓诚信建设,必须既要抓好诚方面的建设,又要抓好信方面的建设,但对二者的建设方式应有所区别。对诚而言,应立足于软开发。一是从手段上讲,应注重运用教育、自律等方式;二是要注重长期性;三是要注重一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四是要注重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注重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善。对于信而言,应立足于硬建设。一是从手段上应立足于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二是从时间上,应注重时效性;三是从程度上,应注重猛烈性;四是要注重重点突破,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诚与信》读后感
诚与信是人们优秀品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宝。值得人们去深深地思考与实实在在的践行。
所谓诚,乃诚实也;信,乃守信,信用也。它是一种个人正直的表现。诚则有信,信则有誉,诚实和信用情同手足,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事业大厦的顶梁之柱。人们应该积极培养这种优秀的品格。
首先,诚实需要坚守我们的人格。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通而又现实的问题,用简单的话来说,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宝贵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它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其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办事实在,不扯谎言。有道是诚信是金,诚信是宝。一个人如缺少诚信是无法立足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诚信美德是通行人间的特别证件。诚信还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远离。
再次,不讲诚信的欺骗者往往最后欺骗的是自己。《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的人乍看之下,好象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必定会被人怀疑而远离。应知道世界上假的东西很多,它们在一时间也许会蒙蔽不少人,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如果靠骗术来行事只会让自己遭到惨败的境地。所以做到诚实无欺是赢得众人之心的关键,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总之,诚与信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利器,天下没有任何一种广告能比诚信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青睐,善于对诚信做出深入的思考,进行认真地实践,必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第四篇:诚与信——魏锐
我释诚信
非诚无以致信,信则必诚!
题记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谈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之根本。小则作人为事,非诚信而不为也;大至安家治国,亦非诚信而不为之也。
孔圣人曰:“人而无信,不治其可也”。己之不诚,何以取信.在生活中,我们要取信于他人,首先就要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方能取信于他人,才能构筑成我们彼此间诚信之桥梁。
“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若果你拥有了一把火炬,那么你就能够看透一切的黑暗:若果你有了一颗诚信的心灵,那么你就会收获到很多,不只是他人的信任。当你在春天播下的一粒鲜花的种子,那么秋天你收获的芬香,当你播下的是诚信的种子,那么你未来收获的便是一份朋友,他人,社会的信任。刘邦立杆为誓,他播下了诚信的种子,最后收获的天下江山;鲁迅誓言“不加入任何的政党”,播下诚信的种子,以一个无党派民主战士的身份,同一切的反动势力作斗争,最终收获的是全国人民的爱戴,赢得了国父的称号而名垂千史。
身处红尘的我们,当我们迷茫于灯红酒绿的诱惑时,当我们沉陷于他人的疑惑时,为何不去点亮我们心中的那一盏诚信之灯呢?
处世待人,须以诚信为先。诚信不是一种口号,不是一条简单的悬空的横,而是一种行动。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正是由于把诚信作为人之根本,才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商业帝国。我们只有以身作则,只有拿出具体的行动,才能诠释出诚信的意义,才能让诚信的光环永照心间,才能构筑我们的诚信之桥。
其实,当我们付出的是诚信时,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金钱、利益、地位,而更多的是问心无愧的坦然,是一种人格的升华,是一种自我的归宿。因为我们不欺己更不欺人,我们拥有君子之风范,我们可以傲视于这个社会。
诚信两个何其简单的字,但是却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一种美好的品德,一种
伟大的人格,一种神圣的精神.但我却说诚信更是一种责任。在革命年代,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正式由于这样一句再也普通不过的话,却带领着全中国人民,摆脱了任人欺压的屈辱生活,建立起了新中国立。那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更多的是一种承诺,一种诚信的责任。邓小平把诚信作为一种责任,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而最终是万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奔上小康赋予的生活。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诚信,将国之不过,是很难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的。一个民族若果缺乏诚信,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是很难毅力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最终是要被淘汰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诚实守信为传统美德。在隋唐时期,我国之所以能够傲视于世界,就在于一个 “诚”字,因为我们从来都不会失信于他国。现在我们的国家,也正是由于把诚信作为外交的原则,由大国君子至诚的风范,在国际社会赢得了高度的赞扬。
现代文明创造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物质财富,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美好而富裕的世界里,但是我们却远离了诚信,诚信犹如皓空的一轮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我们模糊了诚信的影子,诚信犹如我们尘封了的记忆。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扁舟,方能到达彼岸,在这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我们怎样乘风作浪划到我们人生的彼岸呢?诚信犹如孤海上的航塔,指引着我们的人生航道。
而如今,当我们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时,诚信不可失。只要我们互相之间都以诚相待、以信为本,对自己革守诚与信原则,对他人不怀疑、猜忌,构筑我们心之桥梁。那么我们的和谐世界还有何难呢?
让我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高举诚信之光环,去照亮那奸邪的黑暗深渊吧,构筑起诚信的心之桥,沟通我们彼此的心间,共建一个,没有欺骗、没有奸恶、和谐美好的世界。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非诚信而不为也!
姓名:魏锐
学号:0805010225
专业年级:土木工程08级2班
第五篇:诚与信(范文模版)
诚与信
(10级旅游管理1班马亮明学号:201030802136)
诚信,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接受教育的那一刻起,诚信就时刻被我们所提及,什么是诚信、怎样讲信用等等类似的话语就不绝于耳。诚信,由一个“诚”和一个“信”组成,诚,所谓诚实,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所言所行都应持肯定态度,所谓信,就是信用,就是指言必行,行必果。所以说诚信就是要一个人亦或是一个团体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诚信的本意大概就是如此。百度百科上对诚信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
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有一个讲诚信的例子。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希望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父亲答应了。可是,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将一座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失信会增大交际成本,会使许多简单的事变得艰难甚至不可能。所以,一个希望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人,是不愿意牺牲诚信原则的。
在园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所以说,讲诚信,并不是说说而已,很多人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大概就是人真而不诚、诚而难信的一种劣根性缘故,他们以利益确定诚信,以自私
和贪婪玩弄诚信。
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弄得人去寻找诚信的机会和条件。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在文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体现人事的诚信度,结果却令君大失所望。
这里也有一个不讲诚信的例子。《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古人是那样,那现在的人呢?人总有自己的优劣势、强弱点和长短处,在今天的人事面前,说诚信,怕是有点难度,甚至不如不说。更不会去理解诚信的优劣、强弱和长短。真可谓说是说,做是做,因人而已、因事而已、因玩笑而戏弄诚信。在缺失了道德的人群里,还能听到它的声音,看到它的旗子,总算对一些受
骗者有了交待,或许对诚不诚、信不信的人是一种安慰。
现实中,可怕的是讲诚信就是去“送死”,讲诚信就得吃亏上当。你还敢上访么?你敢扶起马路上跌倒的老人么?小孩被车撞,你敢上前救助么?标榜为中国速度的动车,你还敢坐么?你还敢让小孩坐校车上学么?目前似乎什么都在发展进步,唯独人的道德品质不但没有进步,相反在逐渐下滑,而且下滑得令君后怕。一切都在金钱中舛误,诚信也无法逃脱被利用的命运或下场。
以诚相待,以信相交,这应该是现今我们大多数人所乐意追求的普遍准则,因为这不仅关乎于个人的修养,它的重要性在于当代社会由于诚信的缺失而造成的社会道德感的普遍沦丧。经济的发展固然可以带动社会的进步,但社会不仅仅要在物质基础上进步,同样需要在精神层面上进步,并且需要在精神层面上的进步快于在物质上的进步,这样就不会导致由于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而忽于精神上的追求,这样社会才能和谐,这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