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中华古诗
西城学站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09.8
一、指导思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则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的意思是说,诗可以培养联想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政治得失。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则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还可以通过读诗认识许多动植物。虽然孔子所说的“诗”是指收在后来称为《诗经》这部书里的作品,其实,所有优秀古典诗文,都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增长知识的审美功能,它们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史和斗争史,展示了中华民族一切美好的品格和风度,是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好教材。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培植一棵诗心,营造一份诗意,让诗意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语文课堂因诗意而精彩。从今年开始,我们在总结“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实验经验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优秀诗文选本”的实验和开发,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培植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刘伟
副组长:李锋高新为
组员:李兰刘健
2.实验班级:西城学站各个年级
3.实验老师:各班语文教师
三、教材建设
1.成立教材编写委员会。
编写人员: 李锋 高新为 刘健 李兰
责任编辑: 刘伟
封面设封面插图设计:井朋杰 李小飞
2.教材编写原则:按“与教材相配合、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与运用相促进”的原则编写“优秀诗文选本”实验教材。
3.先着手编印简易教材,选编“优秀诗文选本”实验教材发给全体实验教师,供老师指导学生选读。
4.为了更好的上好校本课程,决定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优秀诗文选本”校本实验教材。编写低、中、高教材,每册编写30首古诗词。每首诗词后配上作者、赏读指导。
四、课程设置
1.本学期课程设置: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为“优秀诗文选本”学习时间,每日预备前的10分钟时间开展“班班有诗声”读诗活动。
2.下学期开始,每班从“地方课程”中挤出一节课,作为“古诗词诵读”课,写入课程表。
五、活动安排
为了检阅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成果,激发、维持学生的读诗兴趣,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诗”活动。本期活动安排如下:
1、评选“背诗大王”。(一学期背诗量达到30首以上,能正确默写15首以上)
2、评选“星级背诗能手”。(30-40首为五星级背诗能手,20-30首为四星级背诗能手,20-10首为三星级背诗能手)
3、评选“精美抄诗本”。(抄写古诗正确工整,并能用色彩笔给古诗词配上相吻的图案)
4、适当的时候,开展全站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古诗文背诵、朗读竞赛。
六、评价办法
1.“诵读中华古诗”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只检查或记录其背诵古诗文的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不作“较差”的等级评价。
3.学生诵读成果可通过评选“背诗大王”、“背诗能手”、“精美抄诗本”、“默写古诗”、“诗配画”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二篇:中华古诗美文诵读比赛主持词1
中华古诗美文诵读比赛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男:今天,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同庆建队61周年
女:今天,我校庆建队日活动隆重开幕
男: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首先请允许我们真诚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女: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请同学们尽情展示,放声朗诵,为自己的节日欢呼!
男:同学们,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合:今天,在这里举行中华古诗美文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奖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面我宣布:开达学校“华古诗美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一、六二班
1、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像一头雄鸡傲立于世界东方的大中国。弹指一挥间,前进的征程曲直难忘,辉煌六十一年,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走出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中华少年。
请欣赏六二班给我们带来的《中华少年》
2、作为中国人,谁人不爱国,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方,我们的心中只有祖国,一颗炽热的心,永远属于中国这个伟大的民族,请欣赏六二班为我们带来的《我的中国心》
3、中国少年先锋队,多么响亮的名字。吹着小号,带着鸡毛信,拿着红缨枪从历史中走来,穿过漫漫长夜,踏平坎坷,走出沼泽,唱响了华夏的希望,向着辽阔的蓝天,向着新世纪的太阳,走向成熟,走向辉煌,请看六二班这就是《我们的方阵》
二、九年级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址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院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任的一篇铭文而传送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跟随九年的同学们走向“陋室”参观吧。
三、三年级
1、我们是幸福的中华少年,祖国在我们心中,祖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国徽就是爱护我们的祖国,我将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对我们的恩情,请欣赏三年级带来的诗歌——《国徽》。
2、我们是鲜艳的红领巾,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怀揣着伟大的理想,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请欣赏三年级带来的第二首诗歌——《少先队之歌》。
四、四二班
1、高擎星星火炬,雏鹰展翅高飞,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在飘动,我们的歌声嘹亮,我们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昨天,走向明天,我们用自己没好的心声诉说一句话——我爱你,我们的红领巾,谁能有我们的胸怀,谁能有我们的壮志,下面由四二班全体同学为大家送来了一首小诗《领进赞》。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知识的海洋,我们全体学生都在知识的城堡里翱翔,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部五彩缤纷的书。四二班的全体同学为大家朗诵第二首诗《小小的书橱》。
五、二一班
夏,静静地走了,秋,悄无声息地来了,风高气爽,菊花争艳,丹桂飘香。看,秋天迈着轻盈的步子,漾着金色的浪花向我们走来,带来了收获的希望和喜悦!请欣赏二一班给大家带来的《秋天到》。
六、五年级
1、“北国风光——欲与天公试比高”,多么豪迈的诗句,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超凡的气魄,多么壮丽的山河呀!请欣赏五年级的同学们带给我们的诗朗诵《沁园春。雪》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临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请欣赏——《这原来是一座金山》。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战鼓咚咚敲响时,当国家陷于危难之时,就需要我们挺身而上,请欣赏岳飞的《满江红》。
七、八年级
1、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热血男儿战死沙场,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也在此挥洒辉煌,请听八年级朗诵《木兰诗》
2、壮志雄心何人不有,蓬勃野心令人激荡,面对着沧桑大海,激怒着心中彷徨,请听《观沧海》。
3、爱国之心人人皆有,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埋藏着黄金般的梦想,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让这片土地尽情芬芳,请听《我爱这土地》。
八、四二班
1、你的头发黑亮,他的头发金黄,不管是蓝眼睛还是黄眼睛,都能看到太阳发出的金光,全世界的小朋友是五颜六色的花朵,团结在一起就是一束最美的花束。请让我们跟随四一班欣赏《最美的花束》。
2、61年斗转星移,61年大江东去,盛世中国告诉你一个地球的惊喜,盛世中国告诉你一个东方的奇迹,古老的中国像一幅画,万紫千红满园春色,今天的中国像一首歌,与时俱进抄起蓬勃,中国盛世,盛世中国,我们共绘一幅画,我们同唱一首歌,请听《爱我中华》。
九、二二班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生生不息的脉搏,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传遍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每次唱起国歌,爱国之情就在我们心中激荡,我们都会为中国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把祖国留在我们心中。请欣赏二二班朗诵《祖国在我心中》。
十、六一班
1、我们学习锻炼,明天肩负起祖国建设重担,我们时刻准备着,去把未来亲手创建,谁能有我们这样自豪,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请欣赏六一班全体同学为大家送来的第一首诗——《中华少年》。
2、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像无边的朝霞一样灿烂,我们心中的理想,像星星闪着光芒,谁能比我们幸福美好,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请听第二首诗《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十一、七年级
有那么一根长长的情思,拴在心头,千里万里剪不玩挣不断,有那么一个亲切的声音萦绕在梦里,千次万次挥不去,理还乱,是啊,祖国对于你,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一种永远减不掉的思念,永远抽不去的牵挂,永远替代不了的爱,永远忘不了的根。请欣赏诗朗诵《我爱你啊,中国》。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耳边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最是书香能致远,好书伴我们一路远行
女: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男:让我们的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感受古典诗文之美。
合:新乡市开达学校“中华古诗美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华诵读
良庄镇中心小学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线,以“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活动和经典诗文课程为平台,努力提高全校少年儿童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的意义
引领全校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形成示范成果,全面推进和扎实有效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具
体表现在: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组织方式
按照“以班级为单位,学校统筹安排”的工作思路,各班自主开展活动,同时骨干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探索中华诵读的最佳模式与方式。
(一)诵读时间
1、每天早上利用早读二十分钟,随到随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每天下午上课之前的十分钟时间,周二、周四学生临摹经典诗文,一、三、五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一年级在学期初,可由教师读给学生听或听录音。)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诵读的氛围
通过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办手抄报、进行再创造。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选拔出明星班级
和个人。
2、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建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读书档案册。鼓励学生多阅读。
4、学生每读完一篇经典诗文向班主任回报,班主任检查学生读的质量,合格后发给一张班级读书之星读书卡,集齐五张后由年级主任检查换发年级之星读书卡,集齐三张年级之星读书卡由教导处检查,合格后颁发校级读书之星证书。
5.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早读情况,教师是否盯班、是否读学校规定内容。
6、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每月上报给学校教务处,在集体晨会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7、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8、每学期学校举办“经典阅读节活动”,可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
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9、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等好做法经验推广。
四、任务及要求
(一)培养师资队伍
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行动中来。学校选拔骨干教师(刘金燕、李芹)参加市、区的统一培训,培训结束后由该教师对全校教师展开二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建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优秀师资队伍,为全面推进经典诵读行动培训、储备人才,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二)开设特别课堂
学校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将经典诵读行动纳入教学课程管理整体范畴,开设经典诵读特别课堂,每周不少于1节课(由教导处把关,各位语文教师自主安排),在师资、课时、教材等方面予以保证。按时订阅省教育厅、省语委组织编写的《经典诗文三百篇》。
(三)注重学科渗透
在语文、数学、品生品社等课程中融入诵读内容;可在地方 5
课程或校本课程模块中设臵经典诵读课时。争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
(四)强化汉字教学
学校定期组织师生积极参加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并按照课标和有关文件要求开设写字课。
(五)注重活动渗透
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利用班会、少先队会及兴趣小组,围绕经典鉴赏、诵读艺术及书写技能培养、展示,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以节日、纪念日经典集体朗诵会、朗诵音乐会、班级诵读擂台赛等活动为载体,多形式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2010年12月——《四季的诗》主题朗诵会。细分为四个子主题:春天的诗、夏天的诗、秋天的诗和冬天的诗。
2011年1月——规范字书写大赛。
2011年2月——指导学生将经典诗文写成工整美观的书法作品,并定期评选优秀作品,在学习园地中张贴展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渗透经典。学校还将在校园和教室显眼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开辟“古诗乐园”、“今日格言”、“精彩段落”等栏目。
2011年3月——通过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中的诵读尖子,进行校级竞赛。
五、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及教科室都要参与到行动中来,具体组织实施。
良庄镇中心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
试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业安 副组长:孙其东
成 员:梁京菊 刘金燕
孙永艳 李文玲 程会安 张志銮
(二)做好宣传交流
学校各班级要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加强交流宣传。学校将分别对每个班级经典诵读、书写、讲解、演唱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组织各位语文教师对已形成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交流沟通,以促进经典诵读行动取得实效。
(三)活动成果展示
学校拟于2011年3月份,组织 “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和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集中表彰一批先进班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四)总结工作经验
学校将于2011年5月前后,对各班工作进行验收,各班要写出总结报告,上报教科室。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布臵进行各项评优工作,择优选拔、推荐国家级和省、市、区级优质课评选人员,优秀教师及优秀科研成果。国家级优质课可进入“中华 7
诵〃经典诵读行动”资源库;优秀教师将纳入“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名师人才库;优秀学校优先参选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岱岳区良庄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良庄镇中心小学 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岱岳区良庄镇中心小学
2010.11.16
第四篇:诵读古诗
诵读古诗、感受经典
——浅谈古诗教学心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②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③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④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b、创设情境法。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c、分类吟诵法。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d、综合吟诵法。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 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 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文中一些心得。我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古诗诵读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通过两首古诗的诵读,感受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乡恋情结。
3、能按平仄规律诵读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能按平仄规律读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乡愁四韵》前两阙
2、师:一首《乡愁四韵》抒发了余光中老先生对家乡的思念。那乡思如长江水,如海棠红,如雪花白,如腊梅香那样悠长、隽永,让人沉醉、难以割舍。
3、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诉说着自己的乡思之情,乡思之苦。而最能勾起他们对家乡思念的往往是那一轮明月。尤其是中秋之月真让人浮想联翩,唐朝诗人李峤也曾写过一首中秋月
出示课题:古诗诵读中秋月(之二)
二、学习古诗:中秋月(之二)
1、一个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诗人在月下欣赏这美景,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先来读一读古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指名读
(2)齐读
2、指导诵读
(1)还记得古诗阅读的规律吗?(平长仄短、两个字一个节奏点)
(2)老师已经在诗句上注明了平仄和节奏点,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指导
(4)齐读这首诗
3、“魄”就是——(月出时或将末时的微光,在这里指月亮),晴朗的夜空,当一轮圆月升上天空,赏月的人都会说——
这就是:皆言四海同
你觉得诗人所说的“同”有哪些是同的?(如:晴朗的天气、大家都在赏月、一家团圆、赏桂花香等)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可这天下所有的人、事、物是否真的想同呢?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安知:怎么知道;不有:没有;兼:
和)
(2)诗人看到明月当空,可是千里之外是否也是一轮明月普照大地呢?
也许云雾遮挡了明月,也许正有暴风骤雨。
(3)你觉得这风雨还可以指什么?
5、师:的确,此时也许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家人团圆,家乡的亲人正在思念着他们,所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也曾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此时此地,诗人看到了“圆魄上寒空”,可是他眷恋的故乡又如何,他“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啊!
三、学习古诗:乡思
一首《中秋月》寄托了诗人对天下人、事、物的思考,让团圆之人想到千里之外的风雨,想到了无法与家人团圆的人们,那远离家乡的人又有怎样的感怀呢?
1、出示古诗:乡思,能按古诗的读法读这首诗吗?
2、指名读古诗。
3、再读古诗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傍晚,太阳渐渐落山,我看到诗人站在山上,正望向太阳落山的地方,想看到自己的家乡)
4、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山回家,百鸟归巢,群鸦返林,正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时候,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多想看到家乡,想看到家乡的亲人,真是望眼欲穿。可是诗人的家在何方呢?他抬眼望向落日处,可是——(望极天涯不见家)
作者望极了天涯,可是落日可见,故乡却难见。天涯虽远,可是——(家乡还比天涯远)真是“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指导朗读
如果你就是这位诗人,此时此刻,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怎么读这句话?
5、出示:夕阳西下图
你能描述一下此时的景色吗?你们觉得美吗?
6、小探究:夕阳西下,是一幕多么美丽景色!诗人李商隐曾说过:夕阳无限好。可是诗人却说他“恨”,有什么疑问吗?
A、碧山就是“青山”,夕阳西下,傍晚的云气笼罩着青山,正是“夕阳无限好”,可作者却视而不见,还恨恨的,为什么?(故乡距离已经
很远,现在被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
掩。)
B、师:远望不得,近瞧不见,怎不让诗人怨恨,诗人怨碧山、怨暮云,恨他们——(阻挡自己无法看到家乡)这恨来自于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强调了诗人——(思乡之浓、之切)。
C、读这两句话
6、诵读《乡思》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思乡文学像一弘溪流源远流长。思乡是一个中国人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
们不老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显现。
教后反思: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由陆襄老师主持的“读之、吟之、歌之、舞之”古诗诵读研修班的学习,对古诗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了更深的体会。古诗创作的年代里现代学生很遥远,如何使学生感悟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把古诗的美落实是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我觉得古诗教学中,古诗的美不仅体现在教师赵的音乐有多美,多媒体制作得有多美,更多地应体现在诗本身的音律的美,意境的美。所以,古诗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
一、感悟诗情的深度
“诗情画意”,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没有感情,就相当于诗没有了灵魂。在这堂课中,我选用的两首诗《中秋月》(之二)、《乡思》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使人借助月亮、夕阳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家乡浓浓的情。对家乡的思念,对于学生并没有切身的体验。而教学古诗,又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因之时间、空间的距离,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不一定能很准确地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我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情。
在上课伊始,我以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四韵》的诵读入手,在课堂上营造了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在此借基础上再导入《中秋月》的学习,果然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对诗中“不有雨兼风”已具有了深刻的体会,感受到诗人也在想知道千里之外的家乡的情景呢。而教学《乡思》这首更加直白的诉说乡思之苦、之浓的诗时,我以“极”、“恨”这两个字为切入口,通过换字的方法、通过体会“恨”的含义,使学生感悟诗人所说的一切都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恋,所以才会望眼欲穿,才会对落日天涯的美景视而不见。
二、指导朗诵的深度
有了对诗的理解的深度,再让学生来朗读这两首诗,读出诗意来就事半功倍了。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她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必先朗诵。在这次的培训中,我改变了以往读诗的节奏,告诉学生诗要读的“平长仄短”;要“两个字一个节奏点”,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如果说一开始学生的读只是把字音读准确了,那么当学生理解了诗意,在此基础上的读,就是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的美美的朗诵,是让人陶醉的朗诵。当然学生一开始未必都能读好,因此在教学《中秋月》时,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学生有了范例,读得渐渐有了诗情。而第二首《乡思》的读,我则放开手让学生来读,因为一节课中,学生手中被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所包围着,陶醉于诗之美,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所以读得优美动听。所以我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朗诵的指导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才会喜爱上古诗,才能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三、体会意境的深度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这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教师教学中没有深度的话就会直接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秋月》一诗中,我让学生想象诗人所说的“同”是什么相同,而现实生活中是否“四海同”,诗人所说的“风雨”又是指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体会诗人的美好愿望,与现实并不能达到四海相同,中秋之夜总会有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从而让学生感悟诗人对千里之外家乡的思恋。而《中秋月》中,我让学生去想象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人们在黄昏会做些什么,感悟诗人触景生情,使学生沉浸在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中。
我觉得古诗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浓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