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试析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构建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五个方面考虑: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构建企业经营的诚10子理体系;创立民间诚信评枯机构;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阵体系。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祟尚的一种美德。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受古训“言必行,行必果”的约束,社会成员重情讲义,失信的成本巨大。中国古代的诚信思想与我们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人无信而不立”,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仍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诚信是指多元市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方或多方诚实,而另一方或多方信赖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现象。川它是市场主体之间理性的承诺与约期覆行相结合的行为。它广泛存在于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用,即不必即时付款便能获取所需商品或资源的行为,尤其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负责任、有效率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为此,在电子商务经济活动中,努力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对逐步建立起我国新型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转有着重要意义。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博弈论领域中的创新—提出“纳什均衡”理论,运用数学理论证明了经济学上“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不能导致公共利益的增加,而会减少公共利益。现代博弈论中的“囚犯两难选择”也指出,假如博弈双方的博弈并非一次性,而是多次的,参与者就会非常关心未来的利润,他们将放弃欺骗的一次性好处,使两个参与者都可以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结果。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大师们论证,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古典自由经济的区别之一就是信用风险性的大大增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完成一项经济交易和买卖活动,都要付出诸如市场调查、信息获取、防伪识伪、质量检验、合同签定等方面的各种费用。如果受骗上当,其交易费用就会急剧增加,当企业之间的这种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将不堪重负,市场就不能够正常运转。
总之,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在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都要以诚信为前提。经济学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将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甚至中断交易链,导致经济衰退。
二、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的问题,1994年从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危机,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都充分说明,即使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需要进行诚信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中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也是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的诚信链条非常脆弱,如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源
等公司败灭的事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类似这样的事实举不胜举。据《中国工商报》2002年12月的报导,中国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中国GDP的10%;根据对国内近300家名优企业做过的调查,这些企业有650多种名优产品被仿冒,落户在中国的数十家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被仿冒率有的高达50%-60%;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开户的六万多家改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有逃废债务行为,全国企业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有1800亿元;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每年订立的约40亿万经济合同中的覆约率只有5%,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由于合同、“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可见损失之大。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导致内需不足,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
面对市场经济诚信的严重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对诚信有极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社会对诚信的回报却越来越少,以致于造成普遍的诚信危机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一般是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作出经济选择的。如果人们从不讲诚信行为中所得到的好处大于他为此付出的成本,他们就会放弃诚信;如果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备的情况下,人们背弃诚信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则将迫使人们遵循诚信,因而选择放弃诚信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而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还很短,市场制度还很不健全,我们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对不讲诚信行为的制约和处罚还很薄弱,失信产生的市场代价滞后;公民还缺乏现代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使失信的交易成本极低。
目前中国诚信机制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企业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诚信之风的建立,绝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三、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这种电子商务活动从其产生之时起到现在的不长时间内,正在显著地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各种传统贸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电子商务终于进人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全面启动;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开始提供电子商务认证业务;各种网上商店迅速出现;联邦的“8848"网站首次实现网上销售的规模性运作;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业务;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已经真正进人了崭新的电子商务时代。
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交易方式,为信用失衡提供了滋长的空间,道德约束的缺失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缺陷,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发生在海南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进行在线电子商务时,我国首例电子商务诈骗案充分说明,我国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诚信机制。尤其进人2001年,电子商务遭遇冬天,那斯达克高科技股市大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企业纷纷陷人困境。随着这一趋势,中国主要的电子商务网站也纷纷陷人困境,电子商务的运营商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真正使中国电子商务健康向前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障碍,除了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外,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买卖交易是围绕着“第三方”银行这个中心而运作。银行根据买方在该行
开户的信用等级无条件立即支付款项给卖方,其形式有COD,HC等几种方式,在中国,银行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对于卖方能否收到买方提供的相应汇票的金额,或者买方能否按时、按质得到合同中规定的货物,银行不做任何的信用担保或监督。在商业交易活动中只有“买”和“卖”两个要素。尤其在电子商务这种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买”、“卖”双方不谋面的商业交易活动中,对依托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信用机制的需要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虽然计算机专家从各个角度开发了许多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措施,但仍难以完全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众多商家和消费者仍然对在因特网上进行大量的商务活动而心存疑虑。合同的执行、赔偿、个人隐私、资金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商家和消费者裹足不前。面对这种情况,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目前,各国政府正在加大法律调整的研究力度,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以求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得到可靠保证。此外,建立一个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显得刻不容缓。
四、建立发展电子商务需要的诚信机制
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机制的支持,但市场经济本身所蕴涵的社会关系与机制并不能产生道德与诚信,这是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包括伦理学)界的许多专家都在研究的问题。均市场经济的秩序实际上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个“合理”只是一个平均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每个市场主体及个人都诚实守信,那么大家得到的利益就会表现为平均利润。而实际情况是,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都必须超越别人,必须在竞争中战胜对手,打垮别人,否则就会被对手击败,被别人打垮。于是,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缺乏诚信和法律的约束,就容易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
中国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及商品的强大竞争压力,而诚信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的首选良策。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社会诚信机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在中国构建一个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会道德滑坡,只有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才能够解决。我们要从全民教育人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形成每个人都能够讲究信用。只有大多数企业能够自觉地守法自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够建立起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诚信氛围才能营造起来,整个市场机制才可能以最低成本运行。
2.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许多环节尚未立法。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现有的商业规范模式提出了技术、财务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没有法律规范的电子商务是难以正常发展的。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引导电子商务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之上,而仅“君子协定”是难以维系诚信的。法律对不讲诚信的恶行惩罚过轻,甚至在政治的庇护下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客观上会助长不讲信用的社会风气
蔓延。网所以说,正是社会法治的欠缺,才导致人们对传统诚信理念的放弃。因此,我们要从完善法制建设人手,断绝失信者的可乘之机。
3.构建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
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必须依靠制度的创立和落实。一方面,政府应在构建企业经营诚信管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诚信监管,特别是对失信企业要严厉惩处,使得企业为失信而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诚信经营的评价体系,诚信资料的服务和保护机制等,督促企业建立起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全民信誉体系,使诚信成为公民的一种身份。另一方面,由于全社会市场经济运作中诚信行为的实现是通过企业来完成的,企业必须建立起诚信自律机制。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理念,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认真制定明确的诚信经营准则,使企业职工明确什么是诚信行为,怎么做才符合诚信准则,把企业的诚信经营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全企业范围内对企业职工实施诚信教育,以此确立企业职工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的水平。
4.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
我们除了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经营诚信进行监管外,还需创立一个民间诚信评估机构进行社会征信服务。这里说的征信是指对经营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管,即全面了解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信用状况,使委托人充分了解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诚实表现,以降低市场的风险水平;征信服务必须格守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征信数据应该向社会开放,并对报告内容设置申诉机制,社会成员可以免费或有偿得到有关结果。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具有完善的征信服务体系,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可以先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进行简单的征信服务,为今后建立全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迈出第一步。企业经营者通过自身既有的良好历史记录和所旅得的良好诚信名誉,向社会主动显示企业经营者的品行能力,企业的资金或资本等优越条件,从而提高市场主体的行为绩效。具有失信记录的个人或机构所受的惩处,除了司法和行政惩罚外,更多的是民间广泛的道德审判。
5.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而“信息不对称”又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即生产经营某一商品的人总比购买者掌握更多该商品的有关信息。我们固然可从法律上要求商家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欺诈,从道德上要求商家“童史无欺”。但如果社会缺乏公正的商检、质监、劳动保障和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监管,缺乏专业检测设备、专职检查部门和惩罚违规经营的机构,是难以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的。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了解优秀上市公司与包装的上市公司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被不讲诚信的企业挤兑。但是,如果我们虽有上述机构和制度,而没有足够资金作支持,没有健全的维护诚信的物质保障,而让其自行创收解决运行经费,那么不仅其质检或监测结果的公正性就可能大打折扣,而且对维护市场经济的诚信秩序也显得软弱无力。
所以,即使我们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没有相应的检察、监督和制约机制,要消除不讲诚信依然是一句空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然需要社会和各级政府加大对这项事业的投人,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这不仅在切实维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在切实维护政府自身的形象和利益。
相对于其他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我们在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确实存在差距。但我们可以
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是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些积淀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信念,就是社会诚信状态形成和存在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勇于正视社会诚信缺失的严峻现实,对症下药,重建社会诚信机制。复兴诚信,这是时代赋于的重任,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希望所在。确立良好的社会诚信水准,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全民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作者:徐升华)
第二篇:诚信保证
附件:
诚信保证书
中国农业银行支行:
本人作出如下诚信保证:本人家庭(包括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目前实有住房0套。如果本人上述保证不实,贵行有权依据法律法规、国家金融政策以及中国农业银行信贷政策,对本次借款的金额和利率进行调整,并记作不良记录,且无需另行通知本人。
诚信保证人:
年月日
第三篇:有序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有序课堂是有效课堂的基本保证
——读《课堂密码·塑造“有序课堂”》的点滴认识
湖尾小学杨冬顺
一、对读《课堂密码》一书的意义认识
“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这段话是网上书店对周彬博士的《课堂密码》一书所做的内容简介,我觉得很有归纳性,对我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很有启发性。
苏轼曾经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每天都身处课堂,以为全世界就是我们最了解课堂的;我们每天都和学生接触,以为全世界就是我们最了解学生的。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我们每天都接触,才往往使得我们常常从心里忽略从而更难以全面、透彻地去了解课堂和学生。周彬博士正是以一个靠近课堂却又没有走进课堂的观察者与研究者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等因素进行剖析,对我们更好地认知学生、了解自我、把握课堂具有非常的意义。
二、塑造“有序课堂”在《课堂密码》一书中的地位和意义 《课堂密码》全书分五辑,主要内容包括: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就我个人认为:第一辑谈的是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二辑谈的是课堂教学的手段;第三辑谈的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第四、五辑谈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五辑内容之间互有关联又相互渗透,并不能截然分开。其中第三辑塑造“有序课堂”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根本保证是关键,在全书中具有非常的地位。对此,周彬博士在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马朝宏的专题采访时明确指出:“在我的《课堂密码》中,“塑造有序课堂”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题。”(详见《中国教师报》2010年02月03日《华东师大周彬: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建立有序课堂》)
三、塑造“有序课堂”的主要观点
第三辑塑造“有序课堂”通过“课堂管理”管什么、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对教学负责才是真的对学生负责、是学生“态度不好”还是教师“方法不力”、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化动为静”、环境的育人功能胜过教师、日常教学生活有规可循吗等7个问题对建构“有序课堂”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揭示了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方法来建构“有序课堂”,从而达到打造有效课堂的根本目的。
在第一小节“‘课堂管理’管什么”中,周博士主要就“课堂管理的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课堂管理、怎样进行课堂管理”三个问题进行阐述。对于第一个问题“课堂管理的目的”,周博士认为:“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
或是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我们将它简称为维持课堂秩序;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将它简称为促进课堂合作。”“传统上,习惯于把课堂管理简单地视为维持课堂秩序,而促进课堂合作这个积极的课堂管理目的,却被大家疏忽了。”针对这种情况,周博士给了我们明确的建议:“教师在课堂中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服务于课堂管理目的,„„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行为,都要回到实施管理的行为的目的上来,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管理行为的是与非之间,假如已经陷入其中,就必须从课堂管理目的出发,尽快脱身出来。”对于第二个问题“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周博士提出了进行课堂管理的6个目的: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要通过学校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对于“怎样进行课堂管理”这个问题,周博士虽然没有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可供模仿的“套路”,但却从把握课堂最终教学目的的高度给了我们三个很有益处的建议:课堂管理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在第二小节“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中,周博士就“师生关系”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首先从教师的“社会性”考察“师生关系”影响教师采取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入手,指出“因为‘师生关系’不同,教师对自我的定位就不同,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不一样。”然后,周博士通过探究师生关系的历史沿革,对“师权‘神’授、师权‘智’授、师生平等、生尊师卑”四个历史阶段中师生地位变化所引发的教师专业能力变化进行考察和分析,得出了我们自己不敢也不愿得出的结论——“生尊师卑的年代就悄然来临了。”在这样的背景中,作为教师,“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呢?“首先得在理论上认识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得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再次得拥有讨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然后还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让学生对自己有敬畏之情;最后,还得用自己所教的知识去吸引学生,用自己的授课艺术去感染学生。”在这个情况下,周博士最后给了我们一个忠告——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在第三小节“对教学负责才是真的对学生负责”中,周彬博士通过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这句流行语的深入分析,带领我们探究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投入与低效率”这种矛盾局面的症结所在:“在将教师的投入转化为教学产出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没有教育教学技术支持时,教师们就只好选择高投入与精力透支了。„„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时间的付出是毫不吝惜的,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态度是值得称赞的,他们对教材的讲解是一遍又一遍而不辞辛劳。„„”我觉得:周博士在这里所列举的确是一种常见的事实,在这段充满理论与术语的话中,我们能从中看到许多我们所熟悉的身影——其中也一定包含着我们自己!周博士提醒我们:这种情况其实“只是表明教师们在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然而,“对教师岗位与教师自己负责的教学,并不一定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呀!因为学生需要的并不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有多大,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能够产生多大的教育效益。”
在第四小节“是学生‘态度不好’还是‘教师’方法不力’”中,周彬博士首先就学习的“原初态度”与“过程态度”进行了探讨,对两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进行剖析,对于“学生不愿意学习”这种常见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如果是原初学习态度出了问题,那是需要批评的,有可能在批评中就转变了学生的态度;如果是过程学习态度除了问题,那么需要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诊断与帮助了。”接着,他通过自己学打乒乓球和学游泳这两件事来论述了“学习方法对态度的‘蚕食’与‘巩固’”,指出:“真正既决定学习态度(特指学习过程态度),又决定学习成绩的,却是既难以测定,又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学习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学习能力。”然后,周博士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我们教学真正成功之路——“学法指导:学科教学的方法之路”。他告诉我们:“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在当前许多学科教师最常见也最重视的就是进行解题方法的传授。但是,从学科知识的本身规律和学生人生发展的前景来看,学习方法的引领比解题方法更重要(“如果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了,掌握解题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学习方法错了,那掌握方法就难免事倍功半了。”),学习过程的指导比学习方法的引领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指导看起来离学生学习与学科教学都很远,但却是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在学习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定因素。)
在第五小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化动为静’”中,周博士首先对学校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静而厌动”的原因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及学校及教师在培养被教育者目标上的传统意识进行分析,认为“尽管这样并不科学,但尽可能让学生静下来,却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
接着,他对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的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指出:“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而且不因此改变自己的健康,就只能走第三条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最后,周博士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静下来的目的。”和“在多个学科中,应该由哪些教师让学生动起来,又应该由哪些教师让学生静下来。”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认为“首先,我们要在心理上接受学生动起来和静下来都是他们的本能,并没有高尚与低贱之分。”“其次,要在课程安排中关注学生动与静的比例。”“所有学科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动起来让出时间,„„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要有整体考虑,而不要将这一义务强加给个别教师。”
在第六小节“环境的育人功能胜过教师”中,周博士首先对我们常见的一个口号进行修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处‘人类灵魂’应该指‘学生人格’”。接着,他对教育通过“遗传、环境与情境”这三个要素塑造学生人格空间的相应作用进行分析。
对于遗传,周博士不但客观地论述了遗传因素对教育的影响:“遗传既是教育的基石,又是教育的天敌。„„不管是天才还是笨蛋,他们从遗传中获得的基因总是固定的,并不以你是否愿意接受而改变。”还告诉了我们对待学生遗传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对于既成事实,教育无法改变,它只能改变学生对既成事实的态度,并教给学生如何利用既成事实给自己提供资源。„„留给教育的空间,就是学生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智商,以及采用什么方法来开发自己的智商,从而将智商尽可能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力。”
对于环境,周博士同样比较客观地谈论了它与教育的关系及教育者对环境应该采取的态度:“如果把人对人的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影响相比较,那么教育是很难有自信的。人在一生中,永远都无法摆脱外在环境对自己的塑造,而且不同的外在环境可以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来。„„虽然我们总是希望通过教育来改造学
生生活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可事实上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学习环境,仅仅是学生生活环境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而且它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是很小的。„„真正引导与约束学生的仍然是家庭与社会环境。”“因此,要塑造学生的人格,首先得教会学生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在适应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与优化。”
对于情境,周彬博士纠正了前几年一种很流行的偏颇认识:“„„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一位教师偶然的一句话、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偶然发挥,似乎都是改变学生人格的重要事件。”他认为:“这种观点是偏颇的,具体情境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学生人格的形成,总是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呈现的。„„学校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人格形成的学习环境外,更多的工作,就是为其人格的形成提供具体的情境。”
在第七小节“日常教学生活有规可循吗”中,周博士以家用电器的“说明书”与“电路图”打比方,推导出一个新名词——“教学思维地图”,并尝试以此来“打开日常教学的外壳。走进日常教学的深处,„„真正了解日常教学的奥秘所在。”也就是引导我们对“支配与引导我们教学行为的内在机制”进行探究。
那么,支配与引导我们教学行为的内在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周博士告诉我们:“就是我们的若干教学假设,是我们对教育教学自认为正确的观念。正是这些观念决定了我们思考教育问题与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教学假设包括模式假定、规范假定与因果假定三种„„”“模式假定是一种潜在的假定,它对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规范假定是指在特定教育情境中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教学行为的假定。”“因果假定是指导教师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假定”。
模式假定、规范假定与因果假定三者的关系如下: 规范假定(扩展)因果假定(具体化)在揭示了教师“教学思维地图”的构成之后,周博士还告诉我们组成教师“教学思维地图”的三个要素:“一是社会与学校的教育习俗与传统,二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政策,三是教师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经验。”这三个要素之间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关系如下:
社会与学校的教育习俗与传统
教师自己的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经验
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政策
第四篇:电子商务基本术语
基本术语
1.互联网基本术语
1)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等。在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网易和搜狐网等。
2)网站流量
通常说的网站流量(traffic)是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网页数量等指标,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网页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
3)网络推广
网络推广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活动。
4)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是中小企业扩展壮大的很好途径,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
5)转换率
Conversions Rates,又称转化率。在互联网领域里,转化率是指用户进行了相应目标行动的访问次数与总访问次数的比率。要注意,这里所指的相应的行动可以是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订阅、用户下载、用户购买等一些列用户行为,因此网站转化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以用户登录为例,如果每100次访问中,就有10个登录网站,那么此网站的登录转化率就为10%,而最后有2个用户订阅,则订阅转化率为2%,有一个用户下订单购买,则购买转化率为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人将网站转化率仅仅定义为注册转化率或者订单转换率,这都是狭义的网站转化率概念。转换率=进行了相应的动作的访问量/总访问量,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以及网站的宣传效果。
6)跳出率
跳出率是指仅浏览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用户占一组页面或一个页面访问次数的百分比。跳出次数是指访问者不访问您网站的其他任何一页便从进入页退出的次数。所以跳出率的算法就是:浏览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网站的次数/进入网站的次数=跳出率。
7)二跳率
二跳率的概念是当网站页面展开后,用户在页面上产生的首次点击被称为“二跳”,二跳的次数即为“二跳量”。二跳量与浏览量的比值称为页面的二跳率。这是一个衡量外部流量质量的重要指标。
8)PR值
PR值全称为PageRank(网页级别)是Google用于评测一个网页“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9)Web1.0
web1.0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网络的时代,是第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10)Web2.0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11)SNS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12)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电子商务基本术语
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的定义: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通俗来说就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过程。
2)网上商城
网上商城类似于现实世界当中的商店,差别是利用电子商务的各种手段,达成从买到卖的过程的虚拟商店,从而减少中间环节,消除运输成本和代理中间的差价。
3)网上支付
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接口进行的即时支付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把资金从用户的银行卡中转账到网站账户中,汇款马上到账,不需要人工确认。客户和商家之间可采用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多种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网上支付,采用在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节省了交易的开销。
第五篇:电子商务是物流信息传送的保证
电子商务是物流信息传送的保证,而物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物流配送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一、京东商城的物流模式分析 业界人士一致认为,配送及售后服务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所在,而京东持续高速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其在配送及售后等方面的主动提升,京东敢于和其他电子商务企业背水一战正是源于对其自身物流体系的自信。目前京东主要有两套物流配送系统,一套是自建物流体系,另一套体系是和第三方物流合作。1.自建物流体系 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市区的配送由自己组建的配送体系来完成。另外还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设立多处自提点,向本地用户提供自提服务。目前京东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建立了六大物流中心。京东选择这样的自营物流使得它对供应链各个环节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可以保证在物流方面拥有良好的服务质量。由于覆盖范围广,也可以使顾客更快的收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2.自建体系+第三方物流相结合 虽说京东商城在2010年获得了100亿元的销售额,可其主要业务阵营仍局限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京东业务阵营已经扩展到二级城市或三级城市。可如果在全国每个二级城市都建立自己的物流或运输公司,成本至少要在数百亿。更何况现在二级城市的利润还不足以维持物流中心的运营。因此,京东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来完成物流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