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
—从一个填空题开始的思考
摘要:
上课过程中的一个填空题答案引发的思考。阐述了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与改进。行文过程中反思与改进是结合在一起表述的,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实困难;第二是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之惑;第三是实际教学中,诵读能力培养问题;第四是实际教学中,课文选材的理解;第五是实际教学中,文化矛盾问题,文章最后是对于自已一段时间来教学心得总结。
关键词:
语文教育多样化教学手段阅读能力诵读能力课文选材
最近结合已上过的课文出了一道填空题:叶落了是
()。正确答案是:(秋天)。有的学生答成是:(沧桑地告别)。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但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不给分。
作为老师,我知道不符合标准答案,即是不能够认同学生们作答时候的思想。一如农夫收割麦苗一样,不要求每个麦苗的个性,只是希望它们一样高一样齐。但是,我们所教育的毕竟是孩子,是要去建设未来的。记得撒切尔夫人80年代末期访华的时候,说道不要看到中国经济在发展,但未来百年内中国不会有思想。真的,时至今日,诺贝尔奖依旧离国人很远。什么原因,不是科技研发距离太远,而是根深 1
蒂固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否决了创新。而这样的思想,寻根溯源就是语文教育不够完善,基础不够坚固。
语文教育究竟是该怎样?从权威理论上看: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学好语文,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结合语文这门课程的定义反观语文教学,可以说教学不应当是死板地程式化教学,而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无论多细微都可能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或正或负影响,这包括语言、神态、动作、评分笔迹等等。老师站在讲台上是全方位展现给学生们的。
当然,本文只是讨论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着重点在于小学语文教育,受众体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故,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目前小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实困难
语文教学载体主要是文字和音像。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叙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视广播、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但现实是课堂上多媒体教学课件风靡,批量化、程式化教学,本应充满交流韵味的课堂,成为学生们看屏幕的鼠标与屏幕的交流。而学生们课余时间,多被学习任务挤占,大部分课外语文素养培育纯粹看家长素质高低。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由于学校囿于各方面实力,学生家庭以追求生活生计为主,课外语文素质培养近乎为零。
二、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之惑
语文教学,基本对象是字、词、句,语文基础打牢后便延伸到阅读文章上来。可以这么说,字、词、句,包括为学习字而研习的拼音最终目的还是在阅读上。现在,教材着重于阅读上,要求精读每篇课文,即便是一篇内容很简单的文章要讲好几课,一两个字词会分析一大段,到头来学生分析文章还是靠背诵课本上已有的结论,拿一篇陌生的文章就“分析”得一塌糊涂。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小学教育,笔者记
得自己即便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带学的课文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自己去做习题却所对了了。反思个中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就是“举一反三”。老师对教材文章的拆解、历练,就是“举一”,之后学生“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就是“反三”。“举一”,讲究求甚解、深解,不厌其深、不厌其细、不厌其透,一篇文章讲它三四课时不在话下。“举一”的目的在于“反三”,让学生通过这个“例子”,看看怎么运用语言。“举一”是数量少,“反三”是数量多。这种“举一反三”的阅读教学思路,实际就是一种完全科学化、理科化的路子,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的路子。教材或教师讲深讲透一个例题,后面就附着相当数量的习题;学生学会一个例题,就会做数量相当多类似的习题。但语言的学习规律,恰恰是“举三反一”。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再无限量地加大后,才“奔涌而出。”
三、实际教学中,诵读能力培养问题
笔者记得,在初中时,有一位自上海下放至东至县城的语文老师。老师当时约50来岁,清瘦,上课时候由于语音原因不是十分清晰,但是至今日我还能记得他便是他诵读时候的神情,真是投入文中,不可自拔。细细来讲,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加上轻声有五个声调,说起来音高跌宕起伏,比起只有升调和降调的西方语言来说可谓一门音乐语言。但
可惜的是,今天走上讲台却发现,像老师当年那样的诵读基本不可能,因为小学层次只有对于简短诗歌的翻译和背诵,吟诵被丢到了一边,从数据上可以说明这一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诵读零要求。
四、实际教学中,课文选材的理解
教育,何为教育。有过错,施之以言辞厉罚是其一,列社会优良,摒弃社会恶劣是其二,等等。小学语文教育面对懵懂的孩童,个人以为以良性的社会教育为主比较好。而实际教学中,过于伟大的文章太多地充斥于我们的语文教材之中,有些更是为了刻意迎合小学生懵懂心理去改写原文,读起来不仅意味全无,还有粗制之感。相反,幽默的、谐趣的、亲和于人的文章,太少。其实,循循善诱、诙谐有趣、和言悦色的,寓理于诙谐幽默的妙文很多。可课本这类原著文章很少选用这样,面对教材中课文的庄重、沉重时。如何去解读首先禁锢了老师的思维,更不提让孩子的心灵飞翔!
五、实际教学中,文化矛盾问题
语文课本很精美,可是孩子不爱看,设计配套的教学光盘很充实,可学生们不爱听;流行的电视剧、动漫却能把他们一下子都吸引过去。即使用上电化教学手段,用上最先进的课件,直接吸引力也比不过流行的文化产品。
流行文化能占风头。虽然是花果枝叶,浮浅却鲜活虽然要经过长时间才能积淀成文化的主干根本。但就是易于被孩
子们接受,特别是有叛逆的意识,在未成年人有限的鉴别能力前便是诱因。把学校教育和流行文化摆在平等的位臵竞争是不现实、不合理的。流行文化本身就是追逐时尚,倡导享受的产物,并通过商业运作而成功的,对于孩子有天然的磁力;学校教育则致力于被教育者的长远发展,不仅仅传授知识,还滋润着人的内在涵养。而小学的语文教育就是一方面希望在课堂内通过学校教育提供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们自己通过生活学习形成更完善充实的思维能力。可这种希望,在当前教育和社会的小氛围里成了两难选择。
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才教书一年,但时时刻刻地反思工作的得失是必要的,当然能够参与小学语文教育这个大题目的思考本身也是值得高兴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作者:王丽芳 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作者:范德生 工作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范家集小学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四、组织课外活动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要求发音标准,要么是朗读片段,要么是朗读全文,把握好节奏与语调,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朗读练习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形成,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实表明,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张继美 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冬梅 工作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州东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人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我认为首先应从备好一堂课开始如何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收获每一节课,我想这是每个教师的困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一二三四。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可见备好课一成为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备好课呢?我根据这几年的备课经验及课堂教学处理,认为备好一节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备课的方向.。
在语文备课中,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的文本形式被称为教案。在课改下的语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更重要的是备理论、备生活。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使教案成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方案,使教案为学生而备,使教案为学生而服务,让教案去适应学生,变“以教定学”为“以学论教”,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上就加以落实。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把握好备课的方向。
二、备教材
首先,我们老师要吃透教材。无论拿到什么课本,我们首先得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其实,补充教材。我们可以把教材学习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他会用自己的阅读各经历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而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补充资源。
三、备学生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备课中要着重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等理念,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动态性的,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要把思考更多地“聚焦”在“备学生”上。“备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中要把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出来,使平淡、难懂的教学内容有趣化,接近生活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在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应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德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德不同的体验。
四、丰富人生
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像伟大设计师设计的经典、时尚服装,而能否穿出风采和神韵,关键是设计师的素养,学生相当于模特,如何把学生打扮成时尚的潮流,就要看设计出来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人生,开扩视野,敞开心胸去接受新的事物。教师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内涵气质、教学素养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课堂教学如此,备课又何尝不是呢?备课同课堂教学一样是科学也是艺术。备课的功夫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要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备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能达到的,那仅仅是基础,它还需要备课人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一节好课的诞生是备课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
对于如何备好课,在博才众多的观点中,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特色?
一要多看——看优秀教师的课例,他们怎样设计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他们怎样突破重难点?
二是多思——自己实践,然后反思,为什么自己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要多互动——参与网络研讨,像今天的在线研讨或者平时的论坛。只能用心去钻研,相信备好的课,课堂的演出一定很精彩。
总之,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备课。课备的深,备的准,备的得法,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备课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
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
读”。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
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
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三读学习者。
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
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3、选用方法。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你要设计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
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绍桂林山
水的录象;你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见栩栩如生地进行描述;你也可以??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总之,要设
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关
于评课的反思评课,也就是教学评议,它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经常开展评课活动,可以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可以发现不足,推广经验;可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因此,评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怎样评课呢?
1、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正确。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老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其次,教师所教的内容切合学生 的实际,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内容看似“语文”的,但意义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记下在字典中的页码。查字典的过程既不是为了认读生字,也不是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让学生记下页码。显然,查字典的真正意义被记页码给冲淡了。“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学语文课就是要帮学生打好这两个基础,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内容。教学内容集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觉得这样放不下,那样丢不开,什么东西都想教,结果一节课上下来,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俗话说: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解决,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课的主要任务重点呈现出来,而其它内容的教是为了
学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些。
2、评教学方法。过程自然。教学内容在展开的过程中有铺垫,有衔接,前后照应,层层深入。节奏快慢相宜,该慢的地方决不吝惜时间,该快的时候决不留恋片刻。整个过程完整,无论是“顺序型”、“变序型”还是“情景型”,都要进得去出得来。一节好课就像是一首乐曲,一篇美文,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让人回味无穷。方法适当。语文教学方法多样,有人喜欢串讲,有人喜欢讨论,串讲有串讲的优势,讨论有讨论的长处,关键是看方法的选用恰当与否。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了内容一切所谓的方法都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是朗读,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个别读、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但在不同的场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评课前要对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想想他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如果换一种方法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由此判断这种方
法是否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
3、评学生参与。学生情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很情绪化的,他们的喜怒往往就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一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表情是专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动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杂乱无章的??学生表现。看学生发言的态度是否大方,参与活动的面有多广;听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朗读
是否悦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4、注意事项。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教师为上好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的,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课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评课时要客观对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对教学中的亮点,要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头上。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尽管评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并不意
味着面面俱到。评课时抓住教学中主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或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进行剖析,要有理有据,不要泛泛而谈。当然,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逐行扫描”,进行解剖式的评点,这就需要抓住细节,分析透彻,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总之,不同的人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解读,要想真正评好课,就必须不断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从课堂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给被评者以启发,给被听者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