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时间:2019-05-15 11: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第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自颁发《新课程标准》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解读”与“实践”大潮。如果说站在教改前沿的改革者与带头人是“弄潮儿”的话,那么,更多的一线教师已形成了“万舸竞流”的壮观场景。笔者在学习领会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面的改进。

一、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些方面:①范读引路。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等课文,当录音机中低沉浑厚的男声一响起,学生便自然而然被带进了庄严肃穆的情境中;而当我在《江南好》的配乐中为学生范读《桂林山水》时,学生又仿佛身临“舟行碧波,人游画中”而陶醉。②情景描绘。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唯一疼她的奶奶,小女孩日思夜想的奶奶再次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她会怎么喊?”在这样的描绘诱导下,学生很自然地喊出来:“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③感悟比较。我在课上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学得这段文字该怎么读?先自己练读一下。”“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么读?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读一读?”

个人读、小组读、引读、分角色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样的读法也为学生的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标准》强调应建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探究”的核心在于一个“问”字。“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报载,某地开公开课,请了外国专家来指导。课始,老师设计得滴水不漏,学生答得完美无缺。课毕,上课与听课的老师松了一口气,外国专家却不置可否,第一句话是:“为什么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呢?”

是啊,长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渐渐丧失“问”的能力,以至我们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只好继续“师问生答”的尴尬局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学习与探索中进行了尝试。

(1)使学生敢于提问。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消学生怕问错、怕嘲笑的心理疑虑。不论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敢问,愿问,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对理解重点有帮助的可放在学文时探究、指导;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学生说明或日后再想法解决。

(2)使学生善于提问。“敢问”是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让学生问得有价值,有水平。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导。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有学生问“居然”什么意思?解答了意思后,孙老师便趁势引导:“除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围绕这个词提哪些问题?”学生思索后,有学生问:“我们种花生就是为了收花生,现在收花生为什么用‘居然’呢?”一位女生说:“我认为从‘居然’可以看出落化生这种植物生命力强,不需要侍候。”孙老师再次引导她把这个体会变成了又一个问题:“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两度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从浅层次的词语理解跃到了探究文章内涵的高度。

平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处、理解的疑难处、内容的关键处、与实际生活的反常处提出问题。

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说应是为了不说,或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我觉得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①宽容民主促“说”。要让学生“说”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其次,师还要容许学生说话时的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学了《草船借箭》,学生可以喜欢诸葛亮,但也可以喜欢周瑜、鲁肃,甚至曹操。冰雪融化了,可是溪水、江水、海水,但也可以是“春天”。人教版教材大大增加了写批注,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的练习,不也正是一种凸显个性与灵性的“说话”形式吗?

②形式多变练“说”。让学生乐说、会说,教师还须设计多种灵活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说话形式。读了《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山谷的“野”》等写景文章,让学生说说“导游词”;学了《向命运挑战》、《走向生活》等文章,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记者,来个“走近名人”的专访;《晏子使楚》、《景阳冈》等文,更适宜排个课本剧。当产品推销员推销《新型玻璃》,做体育解说员解说《田忌寒马》;执话筒现场报道《开国大典》,设计公益广告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我们在旁边静静倾听,你会发现,原来学生可以说得如此精彩!

摒弃旧教念,走进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我的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航就会更*近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的。

那么“教”与“学”如何相互促进呢?

我认为“教”是教师外化实践的方式,它确证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实证了教师存在的价值。但“教”的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创造性,这就有学习的需要。总结为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乐也。故曰,教学研相长也。”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中,都不要忘了“边教边学”。“学”要贯彻在“教”的整个过程,而且要把教的问题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研究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往说“要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一桶水”已经无法让我们从容的立足于讲台之上,我们必须不断汲取新的血液来充实自己,并且毫无保留的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

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幸福就蕴涵在这良性互动的过程之中。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全面推进,客观地说,中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巨大成效。语文学科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长期以来积存的语文教学的空洞乏味、脱离现实生活、强调知识概念导致的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痼疾依然存在。只有不断反思与总结,才能从得失成败的交汇点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一、长处与优势

自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尖子的辅优和差生的补差也颇有心得。在把握和处理教材上形成了独到的认识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护和引导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积极和谐而不失严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注重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语感外,我较为注重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并通过反复的训练来不断强化。除了课堂教学的课文以外,每周还增加了适量的课外文言文练习,并注意对一些常用实词的意义加以归类整理,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系统地掌握。

作文训练中,长期以来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提炼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常抓不懈的常规工作,既鼓励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让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又解决了学生写作中自我的定位、写作素材的提炼、写作技巧的提高等诸多问题。纵观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兴趣激发了,思想提高了,技巧圆熟了。

二、不足与缺陷

由于长期浸淫于老教材,或多或少受到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难免存在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割裂开来、学生自主体验少被动接受多、情感的培养和内化少概念和技巧的传授多等诸多弊端。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强,偏重方技能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熏陶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完美”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三、改进与措施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不能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割裂开来。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整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力图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内容捕捉作者的思想脉搏,把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逐步形成理解、感悟、质疑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要抓住和创造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运用得体语言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强化诸如默读、散读、分角色等朗读训练,坚持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写作训练除了量的要求外,应形成一定的序列,选择专题进行训练。另外,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形成一定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篇:走进新课程,反思语文课堂教学

走进新课程,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王亚萍

(安定区西关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从古到今,任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新课程的改革也不例外,在起始阶段也经历了一些形式 上的条条框框的羁绊,主要有: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训练的是没有生命的语言符号;学生找不到阅读的乐趣,感染语文的大环境没有形成;缺乏生活体验经历,硬作文,苦不堪言等表现形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形式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从日常交流到学习、工作,人们离不开说汉语。然而,小学生把学习语文看成是一项苦差。这是为什么呢?

——多少年来,学生端端正正的坐,教师洋洋洒洒的讲;一遍又一遍的作业依然是方方正正的生字;说是朗读课文,倒不如说是在重复念字;作文课被堂而皇之的“上”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乏其例。

这其中大大的空缺了学习语文的本质: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的生命焕发光彩。新课程实验以来,新理念的运用,牵强附会,眼高手低,形式化严重。鼓励与夸奖的滥用;课堂一味追求自主,反而成自由,课堂无组织、无纪律,教学效果差。合作有形式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形式,而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合作讨论无价值,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成了陪衬,甚至是观众。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实施新课程以来的语文课堂主要做如下反思:

一、教师主宰课堂。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成“问答”的现象。“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庸俗的问答,这种所谓的互动,岂不就是传统“灌”的表现。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听与说,密不可分。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1 积累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说是检验听的效果,培养各种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这些,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形式却被毫不思索的剥夺了。

二、学生训练的是没有生命的语言符号。大多数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缺乏精心设计,布臵作业大多是抄写生字、生词几遍,机械重复过之,智慧趣味不足。作业的设计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致力于活动性、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型作业:朗读、背诵,演讲、讲故事,读书汇报等;作品型作业:诗、文配画,办手抄报等;活动型作业:编演课本剧,游戏,参观,访问,课外搜集等。可是,我们的学生家庭作业布臵盲目,量大,无意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践。

三、学生找不到阅读的乐趣,感染语文的大环境没有形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的校园生活,孩子们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到了小学中年级,教学目标有所提高,淡化段落的教学,强调对课文内容的把握;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强调朗读和默读的同时,增加了略读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辨析语言的感情色彩,强调体验和领会词语在文章表达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通过阅读领会文章的意思和感情,朗读课文成了无意义的念字,无情无味,读了仍不求甚解。

四、缺乏生活体验经历,硬作文,苦不堪言。让学生在体验中走进作文。体验才能出真知。再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你让他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最想说的话,他也会写得不错的。比如,让学生先看看,尝尝,摸摸,闻闻后,再去写自己爱吃的水果什么样;把他们领到草地上让他们打几个滚,让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之后再写春天……在他们体验感受之后,他们一定能写出他们眼中事物的特征的。

把题目出到学生心坎上。作文题名大而空,与学生的生活离得远,学生自然因无话可说而无兴趣去写。老师在布臵每一篇作文时都应下一 2 番工夫,出好作文题目,把作文题名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感兴趣,就想去写,使每一篇作文都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生活,写出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都能说出学生想说的话。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学生在初学写作时要“写实”。每一个人总是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作文如果能让学生表达心声,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了。为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能的平台。一位思想家说过,没有什么比体验成功更能激起人们的创造力了。如果能经常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写作才能被肯定或表扬的喜悦,会更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在作文课上对写得好的(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向学校广播室或报纸杂志投稿,参加作文竞赛等等。可是,我们仍习惯于指导作文方法,读一读范文,不打生活体验积累的底功,作文永远是舍本求末,苦不堪言。

一句话,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的世界,以人为本,无论教师和学生应该把学习语文看作是体验生活,看作是做人的教育,要多些人文情味,少些功利色彩,语文教学定会走出传统的羁绊。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目标:

明确新课程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是如何改进的。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新课程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有怎样的改进。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对思想语文课的思想语文教育功能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了----传统的思想语文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而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压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二、要转变教学方式,正确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新课程的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往容器内灌水”转变成学生“取水”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大观园”内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积极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2、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三、小结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碰到种种困难的,只要我们敢于克服困难,主动适应,大胆探索,稳步推进,新课改实验,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下载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精选五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松山区第四中学高金玉 内容摘要: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进行的,到目前已......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永娟 一、面对新课程,应该怎样备课 (一)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 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首先应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

    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历史新课堂教学反思(二) 周仕民 历史新课堂实施以来,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透过现象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达成三维目标不能忽视......

    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学校: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一中学 姓名:王有龙 美国历史课上有这样一个案例, 历史课上老师宣布考试分数后, 发现学生垂头丧气, 便 说,如果想要......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新学期语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一、合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但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很......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构想 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课知识,还要有不断自我改进的决心。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教学改进构想: 一、自己教学优势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陈爱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课知识,还要有不断自我改进的决心。在新学期伊始,学校提出每人......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1、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本学期,我依据开学初所制定的课堂改进计划,以注重日常积累,加强语文实践;注重个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