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永娟
一、面对新课程,应该怎样备课
(一)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 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首先应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如在课改实验区,许多实验教师拿到新教材备课的时候,感到茫然,乃至遇到一些十分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新教材体系和特点如此之新,一下子不知怎 样去把握和处理。
2、新教材要求活用,不知应如何开发新课程资 源。
3、面对陌生的三维目标,应如何去确定和整合?
4、旧方法不能用了,根据课标精神又该如何来设计一节课呢?
5、变革教学方式,研究学习方式,教师该怎样去组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6、‚八股式‛旧教案中看不中用,必须改,但新课程教案有该怎样写呢? 显然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大都要在备课和优化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得以解决。这是一个课改矛盾的焦点问题,也是课改的一个突破点,抓住它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行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地教学方案。
备课≠写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地一部分工作,但备课并不简单等同与写教案。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与写教案,这是不合适的,教师应把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翻查收集资料,了解学生,优化教学设计等。从时间上分,教师备课有这样几种形式:
1.常年备课(教师平时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对生活的观察);
2.学期备课(在课标大纲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可粗略一点,并可编制出《学期进度计划表》;
3.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的备课,可以拟写出单元的教学计划); 4.课时备课(根据单元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而进行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5.课前复案(上课前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6.课后备课(课后回顾与反思,写教学后记)。
(二)备课改革首先从关观念上突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又所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又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当前有些教师在课改当中‚上不去‛,教案没有创新,他们还未能真正跳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的落后。应当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特级教师于漪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的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三)新课程有什么新的备课特点
根据课改实验区地研究表明,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有这样几个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
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4、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
(四)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
备课理念要改、备课方式要改,那么编写教案的内容和方法要不要改呢?回答是肯定得。传统教案必须改,而且也找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1、传统教案弊端
诚然,传统教案在帮助教师教学方面曾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毋庸讳言,这种教案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革。追求形式,浪费时间 内容僵化,中看不中用 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照搬、抄袭严重
造成上述教师编写教案中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管理者的失误
第二,教师备课时间不足。
第三,教师视野狭窄,缺少创新。
2、改革教案的基本思路
旧教案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呢? 领导树立新观念,给教师松绑 适当简化教案 节省教师时间
3、鼓励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
要编写个性化教案,要鼓励各教师博采众长,发挥自己优势,要研究教学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样的教学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师的发展也才有前途。
青岛市南区在备课中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的归纳与指导,注重研究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以后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让教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所教学生及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另外青岛市教师备课没有统一模式。这些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新课程教案编写的五种思路(案例)当前在课改中我们不仅要‚破‛,还要‚立‛。也就是说要破中有立,立中创新。不断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备课和教案编写,尽快进入实质性的操作层面。在教学改革中,尤其在备课教案设计方面。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都探索出来许多新鲜经验,这里介绍五种教案设计思路,也是五种教案编写形式,这里本意并不是要教师机械模仿(因为教学设计思路是多元的,教案编写形式也是多样的),而是旨在开拓思路,使大家在此基础上去创新更多更新更科学的教案设计思路。
二 新课程教学应该怎样设计 ——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出谋划策
A、从设计上去体现课标精神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1.规划性。2.超前性。3.创新性。(二)、为什么要重视教学设计
1、落实课标,深入课改需要
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B、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第二,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第三,研究个别差异 C、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儿童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刻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一)教学内容开放
(二)教学过程开放
(三)教学问题开放
D、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烦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几个问题。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情味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E、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质疑式。
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常识讨论→大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
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展示辩论→辩后师生小结。
——茶馆式。
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做评点。
——小组式
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
——采访式。
教师明确采访要求→个人(或小组)采访有关人员→写好采访记录→汇报采访情况→得出采访结论。
——主题式。
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搜索资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主持会议式。
学生充当节目主持人,教师退居二线做导演,堂课由学生主持、串连、设问、解答、存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F、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1.教学应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接触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朱熹语)。也就是说,新课程色痕迹不是以做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仅仅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是把教材上的例题、问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为开端,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传统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教学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走进教师教室,没问题走出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问题而存在。可见过去的课堂教学最打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新课程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下课铃声响了,思维未断。
J、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理,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的学校提出了‚一个废除,二个提倡,三个允许‛的做法很好,可供参考。其内容如下:一废除:坐姿——不需端端正正,废除坐姿必须始终挺胸直背的规定。
二提倡:发现错误——提倡有错必纠(包括教师的、教材的、权威的)发现疑点——提倡有疑就问,大胆质疑,积极结实。
三允许:举手——允许高举;练习——允许商讨;听讲——允许围绕学习目标就近轻声说活,翻阅书本、资料。新课程教学气氛营造策略不局限以上六种,它还包括三维目标的郑和设计,课堂教学形成性、激励性评价设计等,因为在其他章节已有讨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三 怎样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处理策略与方法 A、为什么要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一、为什么要重视对教材的处理和创造性的使用 1.优化教学内容的需要 2.课改实践的需要
二、什么是教材处理和创造性的使用 B、课标下新教材新在何处
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来研究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的提点必须引起注意。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什么新特点呢?也就是说‚‛新在何处呢?研究表明,新教材无论是北师大版、人教版、,或者江苏教育等各家出版社的版本,它们都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与导结合——注重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四、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五、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六、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之间整合 C、新教材处理策略与方法
一、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二、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维
三、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四、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五、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六、活动——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七、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D、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是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应该特别注意要搞清楚的问题。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听说教研员要来听课,有一位小学老师为准备一节课曾两宿没能睡觉,只是为了教学‚6‛的组成,连续画了8张挂图。
诚然,这位教师的精神是可佳的,但,这种做法就不一定是可取的,从开发课程资源角度上说,能说明数的组成不应局限于画在纸上的,因为在教师、校园、家庭各种环境中能反映数的实物比比皆是。把这些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而且还能节省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什么是课程资源?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源、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得课堂资源的方式基本上只有一种,哪就是书本。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资源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老师必须走出‚死胡同‛,走出书本,走进一个‚多元化城市‛,走进资源丰富的现代课程,将自己的角色由书本传授者转变为现代资源的综合开发者、利用者。E、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的适当改变。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要降低和淡化教材的使用新教材为依据。要尊重和用好新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进一步发挥和创造性使用。为此教师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冷落课本
在课改实验区,有这么一节《简单统计》的新授课,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没用过课本。当有人问学生为什么不带课本呢?有的学生说:‚忘带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说了,这节课不用书。‛显然这位上课老师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课本是经过精心编写出来的,是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如果掠夺学生阅读教材的权力和时间,淡化教材的作用,有时反而回增加学习的难度和降低学习效率。沈坤华、孙树清两位老师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为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授课时,课才上到10分钟,一名优秀学生提出一个三步计算的问题,该老师大加赞赏并作出分析解答。其他学生出于从众心理,也千方百计提出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逐一组织讨论解答。由于拔高了教学要求,后30分钟只讨论了3个三步计算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越搞越糊涂。课后我们用两步计算应用题对该班做了测试,合格率只有27%。这真是舍本求末。
二、用活教材,但不是过早、过多和无限制地补充内容
新课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和活用教材,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想另一个极端,各科教学不能游离本学科教材之外,过早、过多、无限制地补充教学内容也是不合适的。尤其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花样,去开展了一些非教学活动,这会偏离改革的方向,应特别注意避免。
三、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领会编写意图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正确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准确地理解教学的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方法能力培养,这应该是教师创性使用新教材的根本点。
第二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学习体会
桂果中学 朱卉川
今天听了我校赵勇主任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的讲座,收获很大。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的主要教学功能和基本要领,指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新课程下的一些新的组织模式的技能等开展指导,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借鉴。如何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三篇:如何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
如何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
——两年新课程实践的反思
咸宁市咸安区浮山中学
余敏
04年秋我有幸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新教材教学任务,首次使用新教材,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我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尽管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对新课程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由于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多数老师仍然用老教法教新教材,教学行为基本上是老一套,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几十年不变的旧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感到束手束脚,难以施展,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一时感到十分迷惑,甚至对新教材产生了抵触情绪,其结果自然是教不好,于是抱怨新教材难教,将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全推到新教材的头上,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彷徨的过程,下面是我如何走出对新教材认识的误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在我市全面推广巳近两个年头,两年的教学实践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教好新教材,必须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对新教材的认同得益于04年10月湖北省教育学会举办的新教材研讨班,在这次研讨班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饶汉昌教授作了题为遵循数学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对新课标、新教材也作了一些介绍。听了饶教授的讲座,我才知道新课程有这么多亮点,作为一线的教师,唯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做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促进者。在这次研讨班上,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代表作了经验介绍,同时举行了八节研讨课,听了行家的课,我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是多么的大,基本上还是老办法教新教材,不能与课改同步。研讨班结束回校后,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适合新教材的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由于认识上提高了,教新教材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大了,教好新教材的信心更足了。经过一年与新教材的交道,我已深深爱上了新教材,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培训机会来了,我省启动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幸运的是我成为首批培训学员,这次以“师德教育、专业素养、职业技能、新课程实践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这次培训会上,我们接受了十几位专家教授和教学一线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参训教师的互动交流,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印象深刻,在华师大清新宜人的充满人文性的教研教改氛围中,知识得到了充实,灵魂得到了净化,理念得到了提升。走出华师大师资培训中心的大门,我感到一身轻松,充满自信,这次培训所播散的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已在我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的经历说明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唯有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深知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一是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现和自主探究。以下,是我在《中点四边形》一课中的一些作法:
首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中点四边形的规律,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四边形,顺次连结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通过这一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让学生学习了几何画板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有裨益。接着发放供学生活动资料,由学生画图,以便获得相应的感性经验。从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和自主探究转变,使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这也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以往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为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课堂教学真正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为此,我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如:我在《中点四边形》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各自所得,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合作中共享劳动成果,培养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通过开放性问题小结,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各抒已见,不拘泥于形式,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发言,交流所得。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全新方式,同时也可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实践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两年新课程的实践,我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动态生成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和情景,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媒体,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打破学生对书本、权威、老师的迷信与盲从,鼓励他们向书本、教师和权威挑战,注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不断地提升自己和超越自己。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才会充满活力。
2006年6月26日
注: 《中点四边形》一课获浮山办事处06年春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主讲人:杨佩龙
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继往开来。
一、教学语言和教态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
教师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有人曾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教学语言是教学最主要的手段。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会一筹莫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1.教学语言的定义
教师的语言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用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的动作来表达思想。
2、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
(1)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的特征。
(2)教学语言具有学科性的特征。
(3)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的特征。
(4)教学语言具有简明性的特征。
(5)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特征。
(6)教学语言具有可接受性的特征。
3、体态语言的特点:
第一、动作性。体态语言依靠举止、神态传情达意。
第二、微妙性。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多凭面部表情,特别是用眼睛说话,仗眼波传情。
第三、感染性。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时而含而不露,时而极富鼓动,这就从两个极端扣动感情的心弦,引发人们积极地去思考。语言的感染力,也就油然而生。
第四、辅助性。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往往结合使用,体态语言在人们传情达意的过程中,主要起辅助的作用。它的辅助功能:一是可以提高口头表达的生动性,二是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三是可以提高传情达意的明确性。
4、教学语言与教态的作用:
(1)启发性语言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语主要有: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你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2)赏识性常用语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常用语主要有: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了不起!/你的思路很清晰。/真是奇思妙想啊!/你真有胆量,不简单。
——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给同学们讲讲吗?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经过观察思考后,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是太有水平了,问题回答得也同样精彩,看来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真的是太高兴了。
(3)激励性常用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
——你看,你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老师相信你!
——大有进步,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相信你能自己想起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4)反思性常用语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得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导出什么公式?
5、教学语言与教态的设计:
(1).导入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面对“突发情况”,教师要能够用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预定的教学上来。
(3).结课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6、新课程下的教学语言与教态:
(1).教学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提倡生动浅显;
(2).声调经常变换,避免重复啰唆。表达善用比喻,体现形象直观;
(3).讲话要控制速度,注意节奏变化,教师的语速一般介于每分钟100~200个字之间。
(4).教师要情绪激昂饱满,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5).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口头语言协调、配合。
二、板书技能
1.板书的分类:
词语式 提纲式 对比式
关系式 图标式 符号式
范例式 归纳式 回环式
坐标式 阶梯式 单轨式
双轨式 总分式 图示式
相对式 绝句式
2.板书的特点与作用:(1)直观性。
(2)简洁性。
(3)启发性。
(4)趣味性。
(5)示范性。
(6)审美性。
板书美学的要求是: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和字体的俊秀美。
3.板书的设计:
(1).板书要条理清晰,具有层次性。
(2).板书要重点突出,具有目的性。
(3).板书要布局合理,具有计划性。
(4).板书要确切精当,具有启发性。
(5).板书要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
(6).板书要公正规范,具有示范性。
三、情景创设的技能
1.情景创设的定义:
情景,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可适用于多种教学,而实物、图片、动作、幻灯、录音、录像、表演都可作为情景教学的手段。
2.情景设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竞赛活动的形式设计的教学情景。
(2)以生活背景展现的教学情景。
(3)通过实物构建教学需要的场景。
(实物不仅包括图片、模型、课件等,还包括多媒体的运用。)
(4)用音乐等艺术手段渲染场景。
(5)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景。3.情景创设的作用:
(1)情景教学能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景。
(2)情景教学能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景。
(3)情景教学能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
(4)情景教学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要求,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景中担当角色,顺应学生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规律。
(5)情景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4.情景创设的设计:
(1)在情景教学中同样应该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2)创设情景的手段很多,有图片、实物、录音、动作、表演等等。
①形式服从于内容。
②形式多样化教学中可交替运用多种形式。
③从实际出发选择情景还需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5.新课程下的情景创设:
创设情景的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
谜语法(适用于生字教学)
歇后语法(适用于词语教学)
故事法(适用于导入新课与新课简介)
图画法(适用于领会课文主要内容)
多媒体操作法(适用于系统理解课文)
表演法(适用于对文章思想、人物感情的理解)
直观法(适用于作文教学),等等。
四、课堂提问技巧
1.提问的主要作用:
(1)启发思维,主动学习。
(2)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
2.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4)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5)控制问题的答案。
(6)给予消极的反馈。
(7)忽视学生的提问。
3.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2)启发思维的原则。
(3)难易适度的原则。
五、课堂调控的技能
1.课堂调控的方法与技巧:
(1)表情示意法。
(2)走动示意法。
(3)手动示意法。
(4)变音示意法。
(5)提问示意法。
(6)“借机导航”法。
(7)因势利导法。
(8)旁敲侧击法。
2.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1)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2)摸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其更具科学性。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作用。
(5)善于把握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与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有:
“不,这不对。”
“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 “很好,很正确。”
“非常好,我们能把他的想法扩展开吗?我们能补充点什么?” “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们如何解释……” 3.课堂失控与调控的定义:
教学失控,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机制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量的失控。
(2)度的失控。(即教学速度和训练强度)
(3)法的失控
(4)情的失控。
(5)知的失控。
4.避免课堂失控的方法:
为了避免情的失控,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功能,捕捉学生哪怕是一闪即逝的闪光点或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给予及时的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避免量的失控,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课内容认真钻研大纲,抓住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在合理设计教学结构和选择最佳教法的同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数量密度适中,巩固练习题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但不出偏题、怪题、过深或过浅的题。
为了避免度的失控,导入新课要快,讲授新课稍慢,在巩固练习的训练阶段,其训练的强度既能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能承受的程度,又不至于过分超重。
为了避免法的失控,教师在教学中一旦遇到违纪现象,要及时简短地正面教育或者冷处理——课后解决。
为了避免知的失控,全面掌握教学教材知识的纵横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真正理解每节课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横有广度、纵有深度、成竹在胸,教学中运用自如、不乱分寸,能驾驭教学。
5.课堂调控的类型:
(1)教法调控。
(2)兴趣调控。(3)语言调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情绪调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
(5)反馈调控。
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从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6)机智调控。
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
六、导入新课的技能
1、联系已知,温故导入。
2、解题释义,破题入手。
3、激情启趣,因势导入。
4、布疑设阵,造成悬念。
5、演示实验,直观导入。
设计导课方式应注意的三点:
1、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导课。
2、导课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3、导课时间要短。
七、讲授的技能
教师上课离不开语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以下五条标准:
1、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2、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3、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
4、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
5、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八、批评用语十忌
1、挑战式。如:“我要管不了你,就不当老师!”“看看到底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2、挖苦式。如“你当然比老师聪明!”“反正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你手心里,那还用得着再下功夫学习!”
3、告状式。如:“走,到校长办公室去!”“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来收拾你!”
4、预言式。如:“我看你呀,没治!”“你难考上大学。”“你早晚得走犯罪道路。”
5、比较式.。如:“你和咱班的谁谁比比,看能不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你和被开除的谁谁有什么两样。”
6、结论式。如:“无论如何,就是你的错。”“我教书多少年了,也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坏学生。”
7、孤立式。如:“同学们,大家说说他这是什么行为?”“宝贵的时间被他占了十分钟,同学们说咋办?”“以后大家都不要和这号学生在一起。”
8、记账式。如:“现在不跟你说那么多,到最后看谁吃亏。”“档案上会给你记一帐!”
9、驱逐式。如:“不想听我的课,请马上出去!”“我限你明天离开本班。”
10、罢课式。如:“好,既然他不让讲课,你们班的课我不上了。”“我走,这节课大家听他讲吧!”
第五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我的一点感受
发布者:肖容容发布日期:2010-07-07 12:22:33.0
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教改的改革浪潮中。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环境下,如何很好的面对新形式下的语文教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手中拿着一本或几个教学参考书或题解之类的书籍,就可以登上讲台进行讲课,姑且不去说讲课的好坏,但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沉闷和毫无生机的,因为答案是一定的,无非是学生成了教参带领的一群“学偶”(暂且这么一说)。事实上,有几个学生是用自己的脑子去说话? 那么,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该如何进行呢?是不是一定要抛开一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笔者在《荷花淀》一文教学设计中努力遵循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我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探究,解决疑难。
二、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笔者在高中诗歌单元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文句美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三、尊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但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四、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当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促进学生构建新知、培养语感、促进思维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展示答案或课文插图的搬家的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