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

时间:2019-05-12 23: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王焕龙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教研组了解教学情况,通过观摩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并做出分析评议,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为此,笔者根据四年多的历史教学实践,试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依据、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也作相应的改变与之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历史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指导思想,提倡课程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 “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改变。

首先,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教师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教案随着学生的需要变化有所改进。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再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还要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认 识、发现历史课堂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1、看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体现教材科学内容和思想实质的集中反映,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不论是传授历史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以致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始终要紧扣教学目的。一堂课是不是达到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评议教学目的要考虑是否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拟订教学目的,是可接受性原则在教学目的方面的具体贯彻和应用,也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如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人教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有位老师拟订的教学目的是“讲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使学生认识秦的暴虐统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威胁了人民的生存,这也不过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农民群众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政权,显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首创精神。”这个教学目的既有知识教育的内容,又挖掘了基本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准确地反映了本节有教学重点是大泽乡起义和推翻秦的统治。

2、看是否重点突出,线索清楚

教师讲述的历史知识必须史料翔实可靠,观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即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史料相统一,并注意到历史学科严密的系统性,实事求是地分析、评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尽可 能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如讲述八年级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时,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记住条约的时间、地点、内容,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材料的分析、概括,说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个概念,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

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线索清楚,是保证完成教学目的的主要要求。只有强调重点,才能加深学生印象,便于理解和巩固。如“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对教材中提到楚汉战争也要讲一下,但不宜作为重点。如果只考虑“鸿门宴”、“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内容如何精彩,不惜时间大讲特讲,尽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不能认为这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处理教材内容是轻重倒置,冲淡了教学重点,组成教学重点的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中的重要历史知识。所以,评议一堂历史课的质量,不仅要看重点突出,而且要看线索是否清楚。

3、看教法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后,还要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教材内容,应有与之相应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结合,灵活运用。如用哪种课堂教学类型?怎样进行复习提问?如何导入新课?运用什么方法讲授教材的每一具体问题?怎样启发学生?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课外作业?无论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只要他能创设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4、看师生角色是否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把自己定位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一角色上。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主要演员应该是学生,教师不仅是演员,还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新课程的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不再是教师对学生机械训练的场地,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不再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讲坛,而是师生探究构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平台。因此,评课时应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体现。

5、看是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论教”是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会学,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四大状态(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 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三、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评课时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评课原则,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实话实说对于听课评课教师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责任心问题。它是执教者与其他与会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这里面可能会出现“话重”的情况,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谈话的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用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让别人特别是执教者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充满“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地谈,理论联系实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激励性原则。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成为课堂教学乃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5、因人而异原则。因执教者情况各异,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同,评价侧重点的不同,评课也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于一些骨干教 师要把要求提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也要讲究艺术,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综上而言,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它将促进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教评相长的目的。

单位: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邮政编码:556003 联系电话:(手机)***

(宅)(0855)8670105 7

第二篇: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历史新课堂教学反思

(二)周仕民

历史新课堂实施以来,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透过现象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达成三维目标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创造“互动”课堂不能没有“秩序”和“规则”、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完整洁的历史基础知识由三部分构成: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每段历史时期的知识目标,这些知识要点是衡量、确定历史基础知识的统一标准;教科书依据课标,具体设计了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及其深度和广度: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则是历史知识的最后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有位老师在讲郑和下西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讨论题“假如你生活在当时,你是否愿意远航?”,这个问题是否有讨论价值暂且不提,只说这个问题的指向,它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性,反映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和意愿,基本不需要讨论得出结论。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我听过{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教学内容有以下几部分: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2地动仪;3《九章算术》:4华佗的“麻沸散”;5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任课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方法,“你认为以上哪项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组合,持相同意见的同学到一个组,阅读课文,补充资料,然后分组坐定之后,交流各自的看法。各小组的同学非常积极,从各个角度论证本组所选的成就的重大意义,老师作适当点拨。应该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文化课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听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在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话筒从一个小组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历史是人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从空间上看,涉及五湖四海;从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包罗万象。这些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诸如,9.11事件发生后,有些学生兴高采烈;在“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崇拜希特乐等等。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五、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课标》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就象一台机器,被动地接受多媒体这台“机器”的“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除此之外,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合作的低效、提问的泛化等问题也是老师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第三篇: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继续教育学习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

摘要: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发展、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多元、重视简便易行。本文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程;课堂;评价

者:太和县五星镇中心学校

王思昌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主编/李志宏、王晓文,开明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主编刘克文,开明出版社;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

随着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是公民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不是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是增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科学问题及其科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只是对概念、名称术语的记忆背诵;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在纸上演算习题的技能;是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强化升学的动力和需要。实现这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课程内容和教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与之相适应和相配合的管理与评价的新体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也深深地感受到:传统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的课程的要求,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则必将阻碍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以教师的“教”作为评价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那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如何评价? 笔者作了一点探讨。

一、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说新课程的实施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速度和程度。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教学行为、学生的

学习方式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然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笔者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有新变化、新突破、新创造。这既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而新课程课堂教学新在哪儿?又如何评价?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上,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要落实“一个中心”和“三个关注”。

1、两个发展

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要体现出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同时要注意学生发展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促进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教学评价,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要。这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为重要目的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2、一个中心

即是课堂教学评价要确立“以学论教”的中心指导思想。要求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新课程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师为中心”、“书为中心”、“教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所谓“以学论教”式课堂评价,也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要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合作诸方面,强调要从课堂上学生的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来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四种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到状态。课堂上没有学生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就无法有效激活课堂

单有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没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状态和良好目标达成状态,课堂很容易成为“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就是我们看到的课堂上“小手如林”、“对答如流”的现象。只有四种状态协调统一,才能对课堂教学作出比较客观评价。

3、三个关注。

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时间和广度,要看多边合作与交流情况,要看学生是否参与高水平认知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此外,还要看学生参与过程中是否有情感因素投入,是否被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所吸引。

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观察的方法,要注意看教师有没有在教学中贯彻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学生回答问题,讨论和活动有无独创性。

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要注意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特别是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随机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和科学处理学生的探究结果的能力;还应注意学生学习心态是否自由放松,是否具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等。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能否在创造性处理教材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强调重视教学的过程性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色。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不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从教学效果上评价,一堂好课应体现在三个方面: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三、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方式,要打破过去那种由单一的他评方式垄断一切的局面,更多地强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是指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是评价的主体,作为被评价者的任课教师也应当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同等的主体地位,拥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一堂课优秀与否,学生是有较多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状态有着最直接的切身感受和判断。所以学生的评价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调整教学思路及其策略,往往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心得

16049 澄迈县白莲中学 庞梅花

通过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案例分析》培训后,使我对课堂教学评价和如何听课、评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判断和描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选择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第三,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听课要求认真观察和做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一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好,我们要关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个环节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关注其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这是主讲老师王强和我们说出评课的真实感受与要求。同行教师评议时,要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课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控讨,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

四、监督检查。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2014-12-23

下载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指明化学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保证。为了使我市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有一个“路标”,使课堂教学尽快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促进教师......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

    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其重要内容,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因......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字幕2) 作者: 初中生物课程团队评论数/浏览数: 12 / 50 发表日期: 2010-12-28 09:38:10 给作者发送信息|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各......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心得体会 兴宁市石马中学 张子汉 学习了胡玉姣老师的《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

    西关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西关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陈岩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澄迈县永发初级中学陈岩新课程倡导“重视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自己评价水平,在评价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