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课堂的浪漫顿悟
生命课堂的浪漫顿悟
——读林高明《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
郑华枫
每一次和林高明交流,都会拥获前所未有的奇妙力量;每一回读林高明的文章,都能怀揣文学与教育水乳交融的深情体验。他的思想,犹如泰戈尔笔下新生婴儿般上帝的清晨,清新灵动,充满生命的奇妙和惊喜;他的文字仿佛老庄梦里的舞蝶,浪漫挥洒,恬然深邃。文学为父,教育乃母。
手里握着这本设计淡雅、笔墨芬芳的新书,一股感动和温暖迅速溢流全身。林高明是我们仙游青年教师的精神导师,他成长的脚步给老师们一个坚韧勤奋的坚强典范,这样一本“流满汗、泪、血并盛满了浓浓的渴望与艰辛的书”,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渴望,更是老师们深情的期待。凝视着新书封面上那幅和林高明颇有几分神似的、智慧的看似狡黠、真诚的近乎笨拙的漫画肖像,我看到的,是一个十年来每年要花三四百个小时在各类课堂上观察思索与记录的身影;是一个夜夜埋首苦读的身影;是一个四处演讲着生命教育、解读着生命课堂的身影„„
一个执着真诚的记录者。
拜读此书,首先让人感动和震撼的,是书中那不胜枚举的教育故事和课堂案例,真实的再现和诗意的描绘,使这本书风采飞扬之余,更有沉甸甸的质感。这是林高明十年来坐在教室后座小板凳上潜心课堂、苦修“板凳功夫”所获的繁花硕果,真的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李镇西老师说过:“老师们的故事和我的故事是一样的,老师们的困惑和我的困惑是一样的,我和老师们唯一不一样的,是我把这些故事和困惑记录了下来”。也许,名师之所以成其为名师,就是源于这种坚持不懈的教育记录吧。这是个“猴急”的时代,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心态让许多教育研究显得苍白和浅薄,抛弃真实课堂的血脉,远离了师生真切的欢笑和眼泪,教育还剩下什么呢?用林高明的话就是“凡是没有耐心持久地观察过课堂,没有在中小学教师中生活过的,没有感受到与孩子打交道的乐趣与困难的,他的理论与思想再怎样美好,都是不足为凭、不足为信的”。他就是这样“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记录教育教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见闻、零零星星的感受、深深浅浅的想法„„”,他有几尺厚的听课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用很奇怪的剪角斜书的方式记录着各式各样的课堂,这些就是底层教育的真实录像,就是师生最简单诚挚的声音,就是“植根课堂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从教师身心中感悟到的、从学生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思想,汩汩有声、勃勃生机。”十年来,他以这样的方式行走于各地中小学课堂间,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
悟都付诸文字,通过教育写作的辛勤耕犁,使自己的教育思考向“日常化、生活化、生命化”不断回归,探获更多更真实生动、深入人心的教育教学真谛。在今天,这样的课堂研究,显得弥足珍贵。
一个痴迷坚韧的读书人。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信仰的教育真谛之一”。教师困苦与无助的根源来自对书籍的漠不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贫困得可怕,更可怕的是精神生活的匮乏,有太多的教师早早地远离了书籍,过着“教书但从不读书”的生活。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阅读更是生命的安顿,粗砺的精神在每一个具有神性光芒的文字中烛照与濡染,生命因之而丰盈细致。林高明在书中提到:“阅读能为悲弱的生命传递力量,为迷蒙的眼睛注入清明,为躁动的心灵寻求宁静,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加温!”
拜读此书的另一个震撼是,林高明阅读过数目惊人的经典著作。每一位名师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的痴狂与艰辛,林高明也不例外。他家的阁楼中藏书上千,无论何时何地遇见他,他的手里总是握着书卷,常常让朋友们为自己不读书的懒惰和借口羞愧不已而紧随其后,笔者作为他的朋友,有幸经常聆听他读书的心得和许许多多美好的教育理念,实在获益良多。他在书中说道:“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仰,这种坚定崇高的信念的培植,就是通过阅读沉淀而成的”。“要永葆思想涌流的状态便是要让每天的阅读为我们注入源源不断的心泉”。正是这样如痴如醉的教育阅读使他“腹有诗书,挥洒自如;内涵底蕴,书香致远。”苏霍姆林斯基、阿莫纳什维利、夸美纽斯、佐藤学、马克斯·范梅南、雅斯贝尔斯、裴斯泰洛奇以及中国的诸子百家等古今中外的哲学教育大师的思想一个个穿越时空,在林高明《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一书中熠熠生辉,每读一遍都让我诚惶诚恐:原来还有那么多美好而重要的书籍尚未阅读!
一个生命课堂的解读者。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拷问。日渐暴露其陈旧腐朽的教育体制,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创造力,浑浊着学生的视听和想象力,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教育者们无不困扰于鲁迅“铁屋意象”般的苦闷中而不得其法。作为长期观察思考课堂教学、长期从事课题实验研究的林高明老师,也一直在苦苦思寻,上下求索。他在书中说:“生命被排斥,生命被拒绝,生命被抛弃的现象与感受时常充斥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生活之中,我常常怀着无边的渴望,来寻找一种真正植立于生命价值与人生向度的教育:课堂中生命被认同,被保护,被尊重。”翻开此书,一股芬芳的生命气息就迎面袭来,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痴情和怜爱,对美深入血液和灵魂的眷恋,对生命概念日
渐模糊的课堂的焦虑和叩问。他以生命课堂的名义,对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人称关系、师生对话、教学生成、倾听学生、智慧问答、评价方式、沉默处理、教学机智、教学反思以及课堂纪律新解、保卫儿童梦想、质问教材与考题、课堂细节思考、价值引导、呼唤童话与诗意、学校精神谱系重建等等一系列问题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解读。彰显着一个教育学者深沉的教育情怀、严谨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教育思想和醇厚的文学底蕴。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这是一本帮助教师重新解读课堂的实用的说明书,也是一本教师教育写作入门的诗化的工具书。
第二篇:《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一书类似于散文集,作者林高明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在十几年教学生涯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在书中,透视技术主要讲解了在课堂上的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比如课堂提示语过多而不能给学生一个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高学生一等的心态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教师有意无意会在平时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作者提出了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在: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创意。
“课堂解魅”中的文章大多视角独特,让我学习到怎样保持一颗具有敏感和清醒的心,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龟兔赛跑与教育文化”这一片文章,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觉得作者的观点很独特:对于龟兔赛跑这一比赛,作者从中发掘了旧的教育观念的弊端:对分数的追求导致的评价手段的单一以及对纪律的重视和不关注整体的发展。教育改革是一个热议话题,新课标提倡多方面的评价学生。但是教育考核制度的制定又为学生的多方面的评价和发展提供了绊脚石,在教育考核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教师该怎么兼顾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及品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目标,而对于我作为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为了不走弯路我将遵循书中作者给的一些建议:
一、多阅读,多反思。多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使课堂丰富多彩,阅读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以及新想法产生的过程,没有阅读思想就犹如一汪死水,没有观念的革新,那势必不会与时俱进,那也就不会跟不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停止不前的,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之后才能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交流时避免命令性的口语、记住孩子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习性,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在体验而不是外在表象,运用教育机智保护学生的脆弱。
三、保持童心。孩子有和成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这不该被教学扼杀,作为教师要保有童心并且保护学生的童心。面对课文的参考答案我们要允许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并且鼓励这种新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是天真可爱的。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我们应该要唤起学生质疑的本能,保护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意味,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
第三篇:《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校园论坛一等奖)
把 心 融 入 课 堂
---谈课堂中的几件平常小事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也这样认为。读了《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之后,才知道自己对“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对课堂教育的诠释——课堂是生命的教育。我谈几点课堂中的寻常小事。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
作者举了一个实例:当提出一个问题时,前后桌的两个同学都满怀期待的举起了手,老师用手一指,坐在前面的学生兴奋的站了起来,正要开口,不料老师却示意他坐下,并默然的说是后面那位同学,最先站起来的那位同学满脸羞愧。教师为什么要用手指呢?有时可能是没有记住学生的名字,或者对学生不熟悉。说到底,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真切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很好了解自己的每个未来学生,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名字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第一把钥匙。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应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名师于永正在《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中殷殷忠告: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的批评比不直呼其名的批评效果更好。“记住学生名字”这样的寻常小事不能忽略。
二、提问——延长等待时间
书中作者谈到了提问,我深受启发。提问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沟通途径。美国教育专家布罗菲和古德提出过课堂观察的术语——等待时间。教育专家罗威做过实验: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到一秒钟就抽学生回答,甚至点名后只等了大约一秒钟便让学生给出答案。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教师自己给出答案,提问的意义又有多少?试想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为了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学生回答不出会觉得难堪)也可能是为了推进教学,提问只是一个过渡,学生是配合,是配角。但无论什么目的对于站起来回答,却回答不出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愉快的体验。但是,把等待的时间延长1~5秒的教师的课堂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的平均时间延长,回答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不能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减小,主动提问增加,做出的贡献更大。简言之,延长等待时间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课堂,同时参与的质量提高。
而且,增加等待时间在基础中等和较差学生身上所起的变化更明显。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根据问题难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延长等待时间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不要吝啬真诚的表扬
书中引用了知心姐姐卢勤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中的一件小故事:一位年轻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故事,她读两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批评。有一天,从来没有受过表扬的儿子兴冲冲的跑回家高兴的对她说:今天老师表扬他了!她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儿子说,老师说他的检讨写的不错!这事儿谁听了都会觉得心酸。作者写道:心灵成长需要肯定。我们的课堂教学及学校教育生活有没有给学生的心灵真诚的滋育和陶冶?
只要出自真诚,表扬越多越好,表扬要讲究方法,表扬要有依据,表扬需要及时,要善于表扬!不要吝啬表扬!
四、关注自己的课堂用语 课堂是语言的交流。但课堂用语如果不恰当将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文中对课堂用语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课堂用语不能干扰学生学习。其次,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有时,教师的提示语过多、过繁、过吵、过杂、过密;有时,课堂用语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要关注课堂用语。
五、用同理心尊重每位学生
书中讲到这样一则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一位老师讲评作文,先请两位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为了鼓励同学发现并指出部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又请一位写的不好的学生上台朗读。但出乎老师意料的是这位学生把文不对题的一段漏读。老师非常气愤,自觉“问心无愧”的当众朗读了全篇作文,并且鼓励引导全班学生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议。但就在老师与其他学生热烈讨论的时候,发现这位坐在最后排的男同学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作者写道:许多教师没有“苦过学生的苦”,没有“流过学生的泪”,或许曾经的苦恼、恐慌、反感、伤痛随着学生时代的流逝而淡忘。于是,我们的课堂有时麻木地分辨不出学生泪水的酸甜苦辣,教师也没有陪学生一起落泪的感动与勇气。课堂如果只关注知识系统的完整、训练的严格,不会体味学生的生命感受,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将失却灵魂。“哀莫大于心死”,当我们的学生对课堂失去信任,失去兴趣之时,还有什么教育可谈。
教育需要温情,教育需要有同理心,教师需要用心去呵护脆弱的心灵。书中还举了两个文学天分相近的女孩,中学时就在文学方面绽露头角,但她们数学都不好,却遭遇两位不同的数学老师。其中一位女孩的数学老师不信任她的考试成绩,甚至用毛笔在她眼睛上画了大大的“0”,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示众,从此女孩性格中增加了怨恨、敌视、怪异的成分,虽然也成为了作家但生活并不幸福,一生漂泊,英年早逝。另一位则比较幸运:为了让女孩通过国中会考,数学老师特意把与考试相关的四道数学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要求女孩把解法背下来。第二天考试时,她发现前一天老师讲的数学题全部在试卷上,结果数学考了75分,并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这位女孩后来也成为了作家,但她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她们就是大家熟知的三毛与席慕容。她们有着共同的天分,却有着不同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方式,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席慕容曾经感慨“一个人在弱势的领域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是生命的幸福”。教师,一定要心存温暖,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呵护生命的脆弱,氤氲心灵的温情。生命本无贵贱之别,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培育美好的人性,此乃教育之本位。
总之,读名家的著作,会指导我少走弯路,阅读让我重新审视课堂。教育无小事,关注课堂细节,关注课堂语言,用真诚的心去尊重、呵护每一位生命个体,才能激发学习的激情,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让我们的教育不再苍白。
第四篇:顿悟人生
顿悟人生
1.最清晰的脚印是走在最泥泞的路上 2.勇敢者的道路在没有道路的地方
3.无论你怎样的表示愤怒,都不要作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 4.当别人前进时,你不能嫉妒;当别人嫉妒时,你必须前进 5.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去嘲笑别人的伤疤 6.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学会忍耐 7.成熟不是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 8.害怕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
9.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少 10.承诺时留一点余地,兑现时多一点给予
11.信任,也许需要好几年才能建立,却可以再短短几秒内毁灭 12.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了什么 13.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4.你将过去抱的太紧,就会腾不出手来拥抱现在 15.鞋可以给别人,但路必须自己走
16.真正的关爱在于恰到好处的体会他人心中的痛,而不去触及它 17.别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别人的事儿永远是别人的,与你和干,说了你不会多些什么,却永远的给人留下话柄.18.别嘲笑谁,那正是你低素质的体现,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愚昧降低了自己的身价.19.别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再怎么粉饰也是徒劳.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则是错误的开始.20.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内涵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收敛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谦让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宽容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后路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厚道于己;
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福择于己;
凡事不必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余德于己。
21.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振旗鼓,这是一种勇气心。
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心。
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心。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心。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振旗鼓,这是一种勇气心。23.说话的三宝:请、谢谢、对不起。
处世的三宝:谦虚、礼貌、赞叹。
修养的三宝:安静、慈祥、沉稳。
家庭的三宝:欢喜、幽默、体贴。
理财的三宝:确立预算、开源节流、勤俭正当。
能吃得下两样东西:一,吃苦,二,吃亏。
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微观上问心无愧,二,宏观上遵纪守法.人生要会两件事:学会挣钱,学会思考。人生的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人间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
一生三做:做人之道,做局之术,做事之技;一生三通:通人情,通世故,通礼仪;一生三省:得失之省,利害之省,进退之省;当今三张网:关系网、人情网、因特网!
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 ,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
人生三苦:一苦: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人生三善:善待他人,善解人意,善始善终。人生三处:发现长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
三个汉字即可涵盖人生要领:“尖”——能大能小;“斌”——能文能武;“卡”——能上能下。
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当!人生三错: 追求完美,责备求全,苛求圆满; 人生三为: 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人生三大阻力:懒惰,恐惧,格局。
24、人生十点:
微笑多一点
赞美多一点 做事勤一点
行动快一点 脑筋活一点
效率高一点 说话轻一点
理由少一点 脾气小一点
胆量大一点
25、成功者就是胆识加魄力,曾经在火车上听人谈起过温州人的成功,说了这么三个字,“胆子大”。这其实,就是胆识,而拿得起,放得下,就是魄力。
26、如果你问周围朋友词语,如果十个人,九个人说不知道,那么,这是一个机遇,如果十个人,九个人都知道了,就是一个行业。
27、这个世界上,一流的人才,可以把三流项目做成二流或更好,但是,三流人才,会把一流项目,做的还不如三流。
28、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29、小胜凭智,大胜靠德。30、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32、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33、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34、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35、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36、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37、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
38、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
来。
39、我喜欢一位朋友说的这句“善忘是一件好事。” 40、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41、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
42、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43、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还击。
44、一次不忠 百次不容。
45、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46、做人的基本礼仪: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3.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装作若无其事。
4.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5.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6.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7.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8.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9.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0.送人走要说:“慢走。”
11.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2.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13.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14.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心态,决定你的人生:
1、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 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2、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 稳健; 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3、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
还有未来。论
4、人生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
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5、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你可以高调,但不能跑
调。
6、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
7、什么是好工作:一不影响生活作息,二不影响家
庭团聚,三能养家糊口。
8、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9、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
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
10、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第五篇:生命课堂心得体会
生命课堂心得体会
柳林中心小学:张远方
教改大课堂暨生命课堂实施已经有一阶段了,通过学习理论、亲身实践、听课评课等活动中,我颇有感受。生命课堂简而言之就是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以情感为体验,更好地尊重生命、体贴生命、扶持生命。
生命课堂是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的真正课堂,能够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深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得到收获和快乐。生命课堂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回顾自己的探索之路,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自己如何构建“生命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光彩。
一.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生命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命课堂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与学生之间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教学工作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才算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逐步形成了“学生个体分析、学习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四步分层教学法:(1)首先我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2)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3)分层布置作业,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具体类型有:巩固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等。(4)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变“纵向评价”为“横向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层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层教学拓宽了优生的学习领域,激发了良好生的学习潜力,树立了合格生学习的信心,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三、使课堂成为生命享受的乐园。
人生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很多时间在课堂度过,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更长。如果师生在课堂上很少体验到快乐与幸福,师生的生命状态可想而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享受的乐园,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让教学成为快乐的事情,这是教学的返璞归真。师生共同创造快乐,感受快乐,体验快乐,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教和学当中,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营造师生心理安全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氛围,情景式、问题牵动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等等都是快乐产生的源泉。
从生命活动层面关照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验生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高雅情操。生命课堂流淌着人性,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及感染。在探索“生命化课堂”的道路上,我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有过挫折和磨难,但更多的是学生带来的惊喜。正所谓最大的付出,又是最大的收获!以后我将不断的学习、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生命化课堂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