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

时间:2019-05-15 10: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

第一篇: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

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

语音实验室的现状是:使用频率不高,语音设备比较陈旧,已经不适合我校外语教育的发展与壮大。语音室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缺乏语音室就使学生缺乏锻炼语音的能力,语音室的关键技术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是实现人机语音通信及建立一个有听和讲能力的口语系统所必需的两项关键技术。在使电脑具有类似于人一样的说话和听懂人说话的能力。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含几个方面:语音控制、电子发声、连续语音识别、非连续语音识别和语音学习。我校曾经在电脑室使用语音软件,进行人机对话,这是语音识别功能的一个应用,也是语音实现功能化的一个标志。

未来三年学校语音室建设构想:1,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积极利用互联网上的最新的媒体素材。目前的语音室功能都是基于语音教学功能上,传统的教与学还是占主导,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语音平台听说练习,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对学生学习评测与对教师教学评估相协调,多层面、多角度、多环节地测试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使用传统的卡式录音机播放,效果也能大幅提高。2,人机对话自由化。通过语音平台,学生能进行无障碍的人机自由互换对话,通过对话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不用假借外人之手。3,全通话、个别通话和组通话的实施。4,同声翻译。5,语音技术智能,能让无论在课堂或者课外,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自由讨论,能提供知识参考,使语言运用智能化。6,语音网络化,使语音教育在网络中进行,让学生在家里都能够通过你电脑进行语音训练。

总之,语音室的建设会越来越功能化,语音室的使用也会越来越频繁,外语教学离不开语音教学,语音教学离不开语音室。

第二篇:中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主持人:感谢袁老热情洋溢的讲话,下面有请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局长邓寿鹏先生做主题报告,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邓寿鹏:我同意刚才那位先生的发言,中国酒店的硬件建设处于世界前沿,我到很多国家,他们星级饭店未必由我们后发的新建的星级饭店基础设施更好,但是我们的软件差距很大。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顾客,希望酒店业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今天我第一次到汉华,我也佩服汉华恢宏的气势,当然我还没有领会它的软件,我希望所有的饭店,软件服务和硬件设施相匹配,这样中国的旅店业在世界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我根据会议的安排讲国家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我觉得这个题目对大家未必有用,因为你们更关注的是饭店业的管理,但是我要讲的是世界信息化前沿的动态,如果不符合你们的需求请谅解。

第一点,国家信息化进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从1982年就开始准备阶段,到1993年,我们启动了“三金工程”,1997-2000年我们首次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2000-2007年,党中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2007年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就是中国从80年代初期经历了20多年,我们走过的大概五个阶段。今天,中央强调的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国家信息化历来是在总理、副总理一级直接领导,从1993年邹家华,一直到1999年吴邦国,到2001年朱熔基到2003年现任总理温家宝,理解的最高领导就是这些国家当时国务院主要领导。因此国家信息化的领导体制,反映了国务院、党中央对信息化发展关注和对这个工作直接干预。

中国的信息化可以用这样一个框图表示,我们首先有信息基础设施,这就包括信息源、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应用系统,所谓的信息源是数据库、信息库,所谓传输系统就是有线网络和无线的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就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应用,包括在旅游饭店业的应用也是信息应用系统。这样一个系统支撑在两个基点上,一个是信息人力资源,必须要有合格的专业人士和操作者,另外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上,应该说今天中国做的还可以,我们有强大的ICT产业在支持着我们的信息化。最后信息需要软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都应该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这样中国的信息化基本框架就是这样一个图示。要说信息化最主要的体现在信息网络和互联网的联络,现在中国政府授权有八个网络可以通过国际出入口局进入互联网,这八个授权的网络它们的带宽在不断发展,因为用户越来越多,所以总共八个骨干网络总的带宽已经到了493729M,这个数量很庞大,要知道中国的网民也是世界最多。

到最新的统计,去年6月30日,上网的用户已经有2.53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是19.1%,应该指出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值,所以中国的网民数量还有发展的空间,19.1%和21.1%还差2个百分点。现在我们大量的使用移动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7305万,网民在网上子开的博客人数也达到7092万,这是最新的统计,下一次统计应该截止到去年年底,今天才1月8日,还难以做到,我们应该拿出2008年12月31日的数据。中国的网民从2004年到2008年上半年一直是在增长,从不足1亿人,到去年上半年达到2.53亿人,看得出来我们增长是非常迅猛的,中国网民总数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互联网的普及率我们并不怎么样,全球的平均普及率是21.1%,俄罗斯没有达到是20.8,中国19.1,印度5.3。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美国,他们都高达70%多一些,应该指出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是冰岛达到85.4%。

我们简单描述了一下互联网,看一下技术发展的前沿动向,这支持着今天所有技术系统的进步,是今天科技力量的一个标志。我们都知道,集成电路的进步是惊人的,现在已经到达第四代,每10年集成电路要发展一代,它的特征尺寸要缩小1/3。集成电路的标志就是微电子,我们做集成电路,电路的特征尺寸指最小宽度越来越细,今天已经到了纳米阶段。所以我们除了单核的架构以外,现在许多集成电路都是多核结构。因此在目前一个集成电路里面拥有的晶体管数量都是以亿来计算的。

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是如此之快,是不是价格难以承受呢?刚好相反,集成电路的成本在大幅下降,在1980年,1G的动态随机存储器需要70万美元,2005年只需要10美元,过去25年及IC的价格下降了7万倍。这就是高技术。还有什么产业能够把你的价格20年内降低7万倍?只有集成电路。有人说我们集成电路和汽车一样,那我们几分钱就可以买汽车,不可能有几分钱的汽车,它大量是永远材料,集成电路多大?你指甲盖那么大,所以能源材料消耗最少,但是它的技术是最前沿的,没有几个国家能把集成电路做好,今天中国也在突破。

每一个计算机都有CPU(中央处理器),在1971年,当时CPU有2300个元件,能执行的速度是6万条/秒,2006年,芯片的集成度已经达到17亿/芯片,能执行的速度是200多亿条/秒,这就是技术今天创造的奇迹。35年间,CPU集成度提高70多万倍,执行指令的速度提高了30多万倍。

今天微电子技术已经跨入纳电子技术的门槛,所以我们今天在以微米来计量微电子不够了,我们今天应该用纳米,把微米分解1千份占了多大尺寸比例。所以今天在技术前沿的进步,是你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实验室,在IC企业,每天都再创造奇迹。

有了集成电路我们就可以建造世界的超级计算机,目前世界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进入每秒百万亿次,这个速度与人类大脑中信息传输的速度已经接近,以前说电脑再快没有人脑快,这个结论今天已经证明,如果只讲速度,将来电脑比人脑跑得快,但是计算机程序是人编制,计算机不可以创造人的智慧,人可以创造计算机的智慧,这就叫智能化。应该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处于前列的国家,我们当然不可以和美国、日本这些最前列的国家相比,但是今天中国已经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

美国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每秒千万亿次,1秒钟的时间距离,计算机已经完成千万亿次运算,这就是超级计算机。美国的“走鹃”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26万亿次,要这样的速度干什么?因为它可以大量替代人力难以完成,甚至不可以完成的任务。“走鹃”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全世界60亿人,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休息不间断的计算需要46年,这就是一台“走鹃”相当于全人类46年去计算。中国比美国低一个数量级,是每秒百万亿次,我们最新建造的曙光4000A已经达到11万亿次,它的性能可以相当于多少中国人计算,不言而喻,这个数也是令人惊奇。现在曙光2000需要288个机柜,占地75平方米,成本2亿人民币,这个数量够便宜了,如果你要买日本和美国的计算机,可能要花十倍的价格,也许别人不卖给你,因为有了这样的计算机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国防威力。

世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不断攀升的,从2004年40.96到了2008年已经是1026,预计2012年达到10000。模拟一条峰值曲线是绿线,不断的上升。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做这么大干什么?因为对超级计算能力的需求没有止境,超级计算在国防尖端领域需求日益剧增,在民用领域,石油、医疗、金融、气象等部门的需求也十分强劲。美国NASA无为了精确预报气象数据,因为要做航天发射,在构造气象模型的时候需要使用巨量的参数进行计算。对计算机运行能力的要求是,形象一点说,把现在全世界计算最快的500台计算机能力加起来还要×10万倍,所以不用操心这个计算能力有用吗?今天没有满足气象图形的构建上,NASA需要全世界500台最前沿计算机能力加起来还要提高10万倍,这就指出超级计算机的能力需求没有止境。

今天要特别讲到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刚才这位领导提到,很多事情需要手机,也就是移动化,不需要守在终端上,信息领域移动化是普遍的趋势,现在各个领域有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移动电视,移动搜索,移动博客,移动计算等等应用层出不穷,越来越强调移动化。全球目前移动通信,所谓的3G,国际电联已经确认3G是个标准,美国提出的CDMA2000,欧洲提出的W-CDMA,中国提出的TD-SCDMA,Intel提出的Wimax,现在是四角竞争,但是三大主流,Wimax还没有在全球布网,但是它是ITU同意的国际标准。

我国现在有三大运营商,在移动业务上,这是九月份统计结果,中国移动有4亿多用户,中国联通有1.3亿多用户,中国电信只有4千多万用户。这三大公司,业务收入,中国移动达到3013亿元,联通536.7亿元,中国电信1343.5亿元。请注意净利润,中国移动825.9亿元,中国电信已经盈利172.3亿人民币,中国联通只盈利41.1疑人民币。大家都在向移动缴费,缴电话费、手机费,我们都感到困扰,方便是方便,买单对中国人来说还是过高。中国移动每天的净盈利是2亿,我们开会到现在有多少利润进入中国移动?因此中国的电信改革没有彻底完成,这种过高的利润,实际上是垄断造成的。今天三个公司都是全业务,这是国家希望看到三家竞争,但是三家竞争仍然是一家独大,所以中国电信的改革没有完成,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中国的移动通信,特别它的资费应该更可以接受和更加合理。

今年已经宣布了3G牌照,去年10月16日我在深圳指出,我国发展3G牌照的时机成熟,我提了四点理由,第一网络技终端系统总体成熟、公平竞争格局基本形成、IPR权益及共享机制确立?已经经历了预商用/商用的验证。所以我当时说牌照应该发放。

今天牌照已经落定,中国全面进入3G时代,去年最后一天,国务院通过了3G牌照发放,智能化峰会正好是中国3G牌照宣布后第一天,昨天已经宣布了,工薪不把三张牌照发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连通,分别执行的制式的是,移动TD-SCDMA,中国电信CDMA2000,联通W-CDMA。这个事情争论若干年,用胡主席三个不,中国移动还做TD不动摇,过去对中国TD有很多质疑,总不如国外的好,要说这是缺乏自信的观点,中国为什么不可以,中国不是也有原子弹,也有洲际导弹,也可以载人航天,为什么自己标准就不可以,本人一向支持TD不动摇,今天中国政府明确表示TD是我国主流标准之一,我相信这是件幸事。我们大家将来很多用户将会使用自己的标准进行3G通信。中国电信过去没有被允许搞移动电信,今天切入了CDMA2000,因此我认为它不要现在。中国联通过去有两张网有G网有C忘,现在把C网卖了,留下G网延伸到W-CDMA,所以我说联通也别再折腾,就一心一意搞W-CDMA,这样中国用户有三种选择,我们可以搞TD,也可以搞CDMA2000,也可以用W。这样谁的服务好,谁的资费合理就选择谁,这样可以促进中国的移动时代全面进入每个家庭。今天已经宣布3G不能高于目前2G的收费,这就告诉你,我们用3G有更好的性价比,但是我们付费只维持现在的水平。现在各个公司以各种方式返回资费,这也是竞争促进的,谁也不敢失掉自己的用户,在未来更不敢失掉自己的用户。用户就是上帝现在我国三种造式进入恩新起点,现在2000进入了3X时代,TD进入了HSDPA,现在已经进入3G时代,将来还要进入3.5G,4G。

我对饭店业的信息化提几点建议。在科技奥运和科技奥运信息化的基础上,在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目前的契机第一个可以充实调整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应用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下一代移动通信。第二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网上国内外的业务协同,我们可以大量的对海内外的用户都可以结束网上订房,手机订房,一切方式都可以协同。有些较小的饭店或低级别星级反,比较难以完成信息化平台,可以由一些通信制造业为它们制造金戈一般支撑中小饭店的信息化平台。他们以托管的方式,不用养那么多信息化的人,但是它的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升级。最后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面,应该率先实现高档商务饭店无线接入。今天到一个看,一个网卡放在办公桌上,但是收费挺贵,也想问问用户,是不是以高收费使用,还是一揽子计划,就不另外收过高的费用,对于一个经常住饭店的人,希望在饭店可以无线接入,不必使网卡,这样我信心旅店业会更人性化服务,会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中国的旅游业,中国的饭店业应该成为世界最好的旅游业和世界最好的饭店业。感谢!

第三篇: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本文主要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建议。指出了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是目前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是目前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1、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不少医院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HIS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HIS系统应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M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目前大多数二级甲等医院建立的HIS系统,主要以财务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发药等流程,只实现了对病人基本信息的管理,其主要是应用了MIS模块,而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病人服务的信息化还很少。

1.1由于HIS系统、LIS系统、PACS、体检系统、输血管理系统等各个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相互独立,阻碍患者信息在各个系统间的传递,业务流程不合理,给患者造成就医的不便,同时增加各科室间医务人员、财务人员的重复劳动。

1.2以我院为实例,自2000年建立医院HIS系统以来,共经历了一次更换,目前第二次更换和功能拓展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在2004年以前,我院的HIS系统只能在挂号、收费、住院处使用,仅实现在基本的收费、登账功能。2004年进行第一次更换,也就是目前使用的瑞得HIS5.0版本,此管理系统在以前的功能基础之上增加了药品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住院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系统、报表统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在此之后我院检验科购买了上海科华的LIS管理系统,并实现了与瑞得的HIS5.0的对接;放射科的PACS也先后上马,但只能在放射科实现局部局域网,并未实现与全院HIS系统的对接;医保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先后与HIS实现了对接;病案管理系统一直使用的是单机版;输血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也一直是单机版。这么多的子系统互相之间有的可以实现对接,有的不能实现对接,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3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家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模式可供软件开发商及医院参照,大家都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从医院的角 1

度来说,面临着如何选择HIS开发公司、如何处理好与众多HIS开发公司的关系、如何确保HIS工程质量的问题;从厂商的角度来说,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眼下差距极大的软件价格与售后服务的关系,如何设计好医院硬件与软件投资比例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2、方法

我国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跟踪世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2.1目前国内许多三级医院包括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及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纷纷投入了巨资,将医院信息系统从以收费管理物资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一卡通”系统、条码技术、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PACS系统、LIS系统为核心应用的临床信息系统快速推进;大多数二级医院也在积极探索适合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扩展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2我院也已经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医院信息化系统更换实施阶段。我院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改变医院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形成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医院管理模式;建立高度信息化的医疗研究与教学系统;建立信息化的医学咨询系统、健康咨询系统;建立以临床为中心的医疗全过程自动化处理系统;建立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以科研教学为中心的数据挖掘系统;建立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三大体系管理系统;建立开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新技术。

2.3根据我院现有需求及将来扩展要求,在设计网络时遵循如下设计原则:实用性、先进性、可扩性、灵活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经济性。为使网络的总体设计满足医院的需求,并合理的考虑医院的长远规划,对整个网络“整体规划、分层实施、模块设计、透明管理”。

3、存在问题

3.1、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许多单位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这么大的投入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收益。

3.2医院处于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部门、科室负责人,大部分也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不知道信息化技术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善于做什么,缺乏利用

信息化技术解决管理难题的意识,特别是部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本来就有重业务轻管理的理念,这是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3.3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工程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在医院各项管理及业务工作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目前医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职工数量非常有限。

4、几点建议

4.1信息化建设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其整体适应性和是否便于长远发展。

4.2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建设要超前,新技术、新应用的采用要切合实际。机房要一次性定位,网络布线也属于一次性到位工程,机房的定位、网络布线一定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留足余地。

4.3要高度重视HIS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软件的考察挑选,要从工作流程、管理方法等角度去认真分析考察软件。软件在试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尤其是各个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一定要认真的去研究了解软件的所有功能及工作流程,接受软件中好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软件提出改进意见,把自己的适合于医院的好的管理方法和思想融入到软件当中,通过信息化的这一途径使医院的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第四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曾珠

内容提要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 ,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令世界瞩目,但另一方面却导致自然资源过度消耗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007年 5月份发生的太湖大规模蓝藻事件,正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教训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们开始思考 ,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寻求平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这预示着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即生态文明建设时代。

一、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联合国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形成的文件《 21世纪议程》 ,是开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两个突出标志 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总结并统一了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成果 ,使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 ,从而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第一次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 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和平、发展、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把它们当作一个更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来追求 ,从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承诺 ,而且还使可持续发展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 ,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里约会议”精神的鼓舞下 20世纪 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 ,如《中国 21世纪议程——(1994—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2000年)等。1995年 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庄重地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 “九五”和 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明确提出 “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实现经济 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在我国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 ,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良性循环。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 ,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与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三个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文明创造的生态环境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 ,反过来三个文明又分别体现着生态文明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 ,三个文明中 ,无论哪一个都不能包容生态文明的全部内涵。特别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与三个文明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 ,生态文明完全可以与三个文明相提并论 ,四位一体共同支撑起我国文明建设体系的大厦。除“生态文明”外,十七大将“和谐世界、和谐文化”的主张也首次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之中 ,这在 “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主题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可以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的发展又能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在此,我们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分析如下 : 首先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生态文明 ,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 ,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 ,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 ,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载体是商品 ,商品来自自然资源的转化和再生 ,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就会使人们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有意识地去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 ,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以扭转全国生态状况整体上仍在恶化的趋势 ,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再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应是人、社会、自然三者的统一。没有生态文明 ,人们将会不断遭受自然灾害、瘟疫等的袭击 ,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将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由此必然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一起抓 ,并发挥其内在有机联系效应 ,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以 2004年为例,中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在 50亿吨左右;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 ,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 7.4%、31%、30%、27%、25%和

40%,而创造的 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 4%。中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高消耗换来的增长 ,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 ,中国单位 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即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量随之增加 ,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生态安全压力还会持续加大。据有关方面预测 ,中国 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到 2010年能够保证需要的只有 24种,到

2020年能够保证需要的仅有 6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 ,不仅使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也制约了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有关数据显示 ,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 ,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 62%受到污染 ,流经城市的河段 90%受到污染。因为长期以来 ,GDP增长率是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不成文标准 ,导致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 ,不惜违背经济规律 ,其结果是 ,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果” ,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损害。事实证明 ,单纯的 GDP增长指标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问题 ,它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所以 ,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 ,换取某种经济增长 ,带来一时的经济数字的增高 ,却留下了长远的隐患。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展结合起来 ,才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 ,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四、对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理念的

若干经济学思考当前有些人把科学发展观等同于一种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甚至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降低到一个技术层面 ,这是非常片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变革 ,而生态文明正是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最新补充。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 ,生态文明概念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塑具有更鲜明、更广泛的导向性。通过变革经济领域的生产、消费、贸易方式 ,转变精神领域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创新政治领域权力运作方式 ,生态文明将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引中国实现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这必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时间不长 ,研究的学者也不多。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 ,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内涵和基本主张始终没有离开经济发展的主线 它的理论阐述只是为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所以,学者们应该密切注意与实践的经济学结合 ,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 ,使生态文明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与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和谐社会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才会有物质的前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发展应当是衡量一切事物发展的标准 ,生态文明的发展建设也不能离开这个标准。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 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所谓人的生态化 ,是指人类的经济发展必须朝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的方向发展。它包括人的个性、素质和精神世界的充分发展。人的生态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手段和最佳途径。这里所讲的生态化是一个从经济学层面上规定的具有经济意义的概念 蕴涵有人类经济发展的 意义。人的生态化实现要纳入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中来 ,以人类经济发展为基础 ,将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的人的生态发展和建立在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构建一个人的生态化发展的立体模式。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这就为人的生态化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我们必须用好这个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使人的生态化发展目标能够实现。大力发展生产力 ,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这是实现人的生态化的 3个重要方法。特别是生态文明的创造与和谐生态伦理的观念完全吻合。生态文明的建立 ,不仅仅是自然生态优美 社会生态和谐 更是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维护和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 ,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 ,人们提出了许多的对策 ,它们的共同不足在于 ,没有考虑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发展的一致性 ,不知道生态文明的建立最终是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谐生态伦理主张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相符性 ,这应该成为人的生态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有力方法之一。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更需要政府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我国现已启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草场等建设项目,大规模生态建设正同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迎来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从近年常说的改善生态环境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说明党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中国经济在全球总量中比例迅速上升,在环保中担任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在此情况下,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将对全球性污染和气候问题的解决产生推动作用。

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建议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可以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我们应选择一条可持续的资源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增加自然资本的储备及其在国民财富中的构成比例。生态文明所蕴涵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而其核心是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因为当代人之间的不公平既阻碍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的实现 ,使当代人之间难以就全球环保合作达成共识,也是影响代际公平的因素。同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整体原则。在建设生态文明时,我们应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硬约束而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生产、消费行为。现有的单项的自然资源法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立法目标,对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把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写入宪法,并制订一个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还要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内涵,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抓紧调整生态建设的政策导向,千方百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政策性倾斜。就软约束而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人们进行长期的引导、教育并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加以规范。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 ,从生态伦理出发,保护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生存权。最近人们对华南虎是否存在一事的普遍关注,反映了中国人在新时期对生态文明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同时,我们还需要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避免盲目追求高消费给有限的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总而言之,当今中国只有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结构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才能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徐菲菲、薛景华:《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 2期。

2.王学渊、李忠健 :《市场经济生态观之浅见》,《特区经济》2007年第 1期。

3.钟世洪、谢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第 1期。

4.刘建伟

:《生态工业园构建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 3期。

第五篇:中国雷达现状与未来

中国雷达现状与未来〖特别报道〗

作者 航空报国追求第一

2006新年倾情奉献

【本人郑重申明】雷达技术和装备是国防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有关中国雷达的图片和数据都是官方网站和专业期刊中已公开解密的资料。◇引子

几天前,我写了篇关于我国航空机载雷达的文章,发表后被空军版竹置顶。我感觉因为时间仓促写的不好,雷达型号不全;太多的专业性数据,铁血里面专业雷达工作者毕竟不多。这样的文章也置顶我感觉有些糊弄观众。所以本人在这篇文章中尽量减少繁琐的理论数据,让广大军迷通过本文对我国雷达技术和装备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军迷朋友有疑问和兴趣,欢迎大家与我联系,我将热忱的尽我所能为大家答疑。◇雷达起源

雷达这个名称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英文的缩写。而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二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控阵、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目前,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雷达、红外、紫外、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AWACS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雷达技术发展过程

早期的雷达天线是固定的、无方向的阵列,只有距离信息。天线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发射射频脉冲,将接收到的回波放大并在CRT上显示(即常称的A 显示),产生一个与目标位置对应的水平线,供雷达操作员识别目标的大致距离。但由于当时所用的射频信号频率较低,为了有效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雷达系统需要一个很大的天线,这种天线不能迁移或者改变方向,而且只能探测到大目标,且距离信息的精度也很低。

到二战结束时,雷达系统中那些现在熟悉的特征—微波频率、抛物面天线和PPI 显示已建立起来。

在50年代早期模拟的PPI 显示中,一条由电子束绘制的亮轴线由电磁线圈控制绕阴极射线管面旋转,这种电磁线圈类似于CRT 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中的偏转线圈。

6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维扫描

用一种所谓的扫描转换将每个单元位置从(r ,θ)坐标转换为(x ,y)坐标。标志着现代雷达技术初现雏形。

80年代技术相当成熟的单脉冲雷达(F-18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标志)

80年代后相控阵雷达技术

相控阵理论的研究始于60 年代,而实际应用是在80 年代。并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舰艇、卫星等领域。标志着未来雷达的发展方向。

◇当代雷达的主要特点

1.同时多功能;2.传感器融合;3.高灵敏度;4.隐身;5.反隐身;6.雷达ECCM;7.自动目标识别; 8.战场敌我识别;9.高可靠性。◇雷达总体的结构单元及基本组成,以典型直观的航空机载雷达为例

(一)平面阵天线裂缝线源

裂缝线源是平面阵相扫天线的单元,在长达3~4米的波导壁上铣开若干中心间距一致、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的等宽裂缝。

(二)蛇形波导

是平面阵天线中的一重要部件,为减少因多个波导法兰连接引起的电磁波传送。位置在雷达天线的背面。状态为真空有利于转送高频信号。

(三)波导转换开关,雷达收发信号的转换机构。位置在波导管与收发单元之间。

(四)发射机(低、高功率),采用行波管作放大器,这是一种高电压、高功率密度的器件。在结构组成上的合理划分对发射机的性能及整体结构设计十分重要,发射机借鉴以往的经验划分为以下几大部分:钛泵电源;控保电路;调制高压电源;前级放大器;行波管和机箱。

(五)连续波照射器。用于连续照射目标,对己方制导武器控制和发射,引导武器攻击目标。

(六)显示控制单元数字化雷达视频信号要求实时传输,合理地安排数据的流程非常重要。由底层到应用程序,雷达数据主要经过三个数据传输过程。(1)由数据采集卡至设备驱动(2)驱动程序和显示应用模块的数据交互。同时也是雷达信息交换的人机接口。◇中国雷达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修配阶段(1949年~1953年)这一阶段以开创基业和修配美、日旧雷达为主要标志。1949年5月,我军接管了国民党的雷达研究所,标志着我国雷达工业的发展从此揭开了序幕。

(二)以仿制为主的发展阶段(1953年底~60年代初)这一阶段以建立雷达生产基地和仿制苏式雷达产品为主要标志。

(三)以自行设计为主的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以自力更生研制雷达、新技术大量采用和科研队伍成长壮大为主要标志。

(四)发展提高阶段(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阶段以雷达新技术不断被突破,品种增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主要标志。◇中国雷达发展史上的两位“奠基”人

(一)毕德显,(1908—1992)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批院士。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雷达、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为培养雷达及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开创雷达信息论科学研究,发展雷达和通信事业作出了突出的重要贡献。

(二)张直中(1917—至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雷达技术的主要先驱者;发展我国动目标显示雷达、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相控阵预警雷达等工程的倡导人;发展我国脉冲压缩雷达技术、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微波成像雷达技术等的学术带头人,为发展我国雷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雷达研制生产的几个重要院所

(一)江苏雷华电子技术607研究所,该所是我国最早组建的机载雷达研究所。中国第一台机载雷达的诞生地。

(二)南京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目前是亚洲和中国最大的雷达研制基地。同时该所的技术水平和科研力量是我国雷达领域的排头兵。我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雷达都是出至14所。(战斗机雷达)

(三)上海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航空机载雷达系统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航空电子和雷达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运输机雷达)

(四)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是1956年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和发展“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的四大紧急措施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所。同时也是中国最早开展微波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单位。现在该所致力于高功率红外气体激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高功率高重复频率脉冲红外气体激光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反隐身机雷达技术)。

(五)西安兵器工业集团第207所。是相控阵雷达、战场车载雷达的研制基地。

(六)国防科工委直属第23研究所。(负责研究、跟踪国际尖端雷达技术)

(七)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是我国大型地面雷达研制基地。

下载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音室的现状与未来三年的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与未来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与未来 姓名:吕文祥 学好:200930455011班级:09自动化 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节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建筑领域,而自在社会各个领域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

    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一、 小岗村现状 (一)小岗村基本情况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位于凤......

    未来三年职业规划

    2015年-2018年职业规划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职业生涯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成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较好的规划。按照规划里制定的目标,结合环境和自身情况,将目......

    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未来三年工作计划一、搞好校园足球的普及1体育课加大足球教学的比例 把足球运动作为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全校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开展兴趣足球课。除此之外,体育老师在基本保......

    未来三年职业规划

    未来三年的职业规划》课程设计半年的职业规划学习,让我对毕业后的人生有了初步的打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由自己掌控。志存高远的我屹立于22岁的小山坡......

    我国西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西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随着......

    期货营业部未来三年诚信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中财期货有限责任公司xx营业部未来三年诚信建设发展规划根据xx省证监局xx证券期货业协会及其相关监管单位对于当前期货市场合规稳健经营与投资者教育方面的要求,并结合本......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粮食生产持续下滑;农民负担久减不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秩序状况堪忧,民众与基层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