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新认识说明文的分类
重新认识说明文的分类
以往我们总是按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从内容上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王漫老师通过参考余彤辉《也谈“创造性阅读”》、董水龙《语文科技作品教学的层级目标构成》、陈红军、董水龙的《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并对其综合分析,而且考虑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识基础和操作习惯,把“说明文”视同“科学文本”,它包括 原创性的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科普作品、说明书三类。中学教材中的科学文本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学论证的、只是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的文章。
写好议论文第一步——把握论题
论题,就是议论的话题,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就是作者想要“就什么跟读者谈点什么”的第一个“什么”。把握住论题是写作议论文首先要做的事。一般来说,议论文在开头部分常常是引出论题。引出论题的方式很多,比如:
1.开门见山式2.提出悬疑式
3.名言导出式4.陈述故事式
5.事实引导式6.自说自话式
7.再现图景式8.类比排沓式
当然,引出论题的方式还不止这些,也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简洁明了。议论文重在讲理,一般少铺陈。同时,论题要清楚,避免纠结。二是有点趣味。议论文就文体特点看,容易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如果开头就让人觉得“呼吸困难”,就更难吸引读者了。从这个角度看,“浅出深入”最重要。好比初学游泳,先在浅水区扑腾扑腾,再一步一步引向深水区。写议论文也是这个道理,所讲的道理即使再深也不怕,但要能够从浅处落笔。这个“浅处”,其实就是读者熟悉的生活、现象、事实等。
第二篇:对说明文教学重点的重新认识
对说明文教学重点的重新认识
从八年级开始,学生大规模地接触说明文,说明文不仅在我们的课文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同时也在考试中频繁出现。对于说明文教学,我一直认为比记叙类文章好教好学。无非是先给学生讲清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然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一、理清层次,把握思路。
二、抓住特征,领会本质。
三、分析方法,明确作用。
四、品味语言,感悟准确。
在这次学习中,聆听了专家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使我了解了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教育价值: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其次,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再次,说明文教学,还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这一专题的讲座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我以往的说明文内容的教学,现在的说明文教学重点不是讲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而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以后的中考命题会更加注重信息的理解和句子逻辑关系的把握。明确这些以后,在今后的说明文教学中我将把这三点教学要点贯穿在我的教学中,力争充分体现说明文的教育价值。以培养学生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为主,争取使学生读懂每一篇说明文。因为正如专家所说“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当然,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以及说明语言虽不再是重点,但它们也是说明文的构成要素,理解它们将能帮助学生很好的读懂文章内容,所以也应做到该讲的讲明,该说清楚的说清楚。
总之,读懂说明文应该是说明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议论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一类问题事物的起因。例如:《人类的语言》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四篇:重新认识数学
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第五篇: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推荐]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观后感
一工区吴倩
40岁的陈大惠先生原本是一位央视工作者,然而,这位在常人羡慕的目光中背靠着央视大平台的著名主持人、资深制片人,却在辉煌时期放弃炙手可热的事业休假做起义工,并且一做就是4年时间,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这一切呢?怀揣疑问,观看了“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透过影像,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是规律,德是遵守规律。太阳东升西落,作物春种秋收,就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然而,反观现在,越来越多的自然规律被改写,暴风雪、洪涝干旱、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屡屡侵袭地球,我们的家园危机浮现,靠什么来拯救?靠和谐!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在实践中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才是我们的生存法则,自然界才会与之和谐相处。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我们常说“五伦八德”,何为“五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不难看出,家庭在其中的重要性,古训道,“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既是一种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更是一种清旷豁达的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是事业兴旺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不和谐,这个社会又怎能和谐。实现和谐社会这个理想的方法和路径在那里?核心就在于家庭。
感恩的心: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家庭生活中,有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自然界尚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们更应以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敬奉孝道;工作事业上,身为热力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所经历的正是热力事业的快速平稳发展时期,创业的艰难对于我这样的年青一代不曾经历,是领导、前辈们的拼搏、开拓,使热力事业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使我们拥有现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环境,我们应以一颗感恩的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领导,以热情服务回馈用户。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片中宣传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并不是被大家嗤之以鼻的迷信思想,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谦虚谨慎的心态。影像中,陈居士借用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是啊,厚德才能承载万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常怀谦卑的心,不骄不躁,不断学习,向领导前辈们学习,向“十佳职工”学习,向技术能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提高自身德行修养。
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这样一个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学习活动,意义非凡。通过观看该片,脑海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弘扬。常言道:创业难守业亦难,热力事业艰难前进的昨天我们未能参与,但我们有信心,在领导的科学决策下,为热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热力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现出我们年青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