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的点滴体会
读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的点滴体会
寒假中,再读学科教学建议,越来越感觉到建议真的很实在,很实惠,实践性很强。
通常,语文课讲究意会,讲求点到为止,这就造成了学生中一部分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受益颇多;而不能专心始终,不能一下子领会的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正是这众多的看客造成了许多人诟病语文高耗低能。其实借意会之名掩盖的是课程目标不确定,泛语文,非语文的教学内容多,阅读教学中工具性的萎缩。
叶圣陶先生在《改变学风》一文中的提到: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
而《学科教学建议》在这方面的要求清晰而实在的。教学计划讲求融合有度,组织教学量化要求,作文教学循序渐进,读来有拨云见日之感。
一、教学计划讲求融合有度。
课程标准提到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读学科建议,觉得其中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一个隐性目标,又是一个引领性目标。说它是一个隐性目标是因为在教学中对人文的过度宣扬常常让我们离开了语文的本位,而隐性的目标是指其在教学中不需要点明,却是蕴含在语言中,因为学生的意至而言不达之时,才会积极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才真正成为人们的思想工具,所以在这一层面上,它又是引导学生使用语言的明灯。
二、组织教学的量化要求。
“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
“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这是摘自学科建议的一些关于量化的要求。我们不妨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减法算式,一节课四十分钟,除去读写各十分钟,那么留下来最多只有半节课教师可以讲授。扪心自问,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只讲半节课吗?时间常常在我们的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流逝,我们常常觉得讲也没有讲多少,就已经下课了,而在课堂中学生的读写时间就往往被挤占了。似乎可有可无。大谬也。因为有时讲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语文老师一定要向数学课或技能课学习,练是主旋律,有时可以这样偏执地认为语文也应如此。
三、作文教学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不可面面俱到。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每次抓,抓每次,到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当然也可以说留下了,留下了学生对上作文课的印象,都是老一套。
不面面俱到,那就是细化每一次作文教学的落实点。努力做实做细,分步实施,脚步坚实。
法律中常说的一句话是“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面对建议,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要求去做。因为有时语文教学太率性了,可以念一下“紧箍咒”了。
第二篇: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龙集中学王秀华
我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或多或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特别注意语文教学方法的学习,努力教好语文。本来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变化多端,更有待我进一步学习探索,下面我将几年来语文教学方面粗浅体会谈谈,我们是农村学校,学校条件差,刚入初中学生有许多连给汉字注音都不会,写一篇作文,错别字比比皆是,有不少学生回答问题时,讲不出完整的句子,由于这些原因,我在工作中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一、弥补缺陷,打好基础
语文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决定语文学习必须有一个牢固的基础,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将影响教学效果,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来取了先补后增,边补边增的方法,进行填平补齐的工作,初一上一开始,突击一个月的时间,重要是解决学生辨认字母,拼音、识字、注音标调,以后反复巩固,一日拼。
错别字方面,罗列常见错别字,每天订正10个,一个月后增加字量,印发小学生应掌握的3000常用字,要求学生用两日完成,新学期开始,要求每个学生配齐字典和词典,要求学生每课必备,每天必用,有时还讲行查字典比赛,说话能力方面,每节课用3—5分钟,找几个同学说几句短话,每周要求写观察日记,实践证明补差工作确实收到一些效果。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在培养兴趣方面,首先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从备课、上课、做作业到考查成绩,我把能否引起学生兴趣,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上课尽量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饶有风趣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培养兴趣方面,我还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自订报纸和杂志,扩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时还向学生介绍一部长篇小说或一段优美散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各种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作文比赛,词语比赛,诗朗读比赛,通过一些列活动,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现在学生感到语文有味好学了。上课能够踊跃发言,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自觉完成。
三、坚持常规训练,注意能力培养
在平时学习中,我十分重视提高学生听、说、写、读能力。一是课堂的常规训练,要求学生“细听”“慎思”“勤记”,细听,听老师发问的要点,总结的重点,同学发言的异同点,这样长期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常规训练,要求学生书读三遍,注意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其中包括独立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推敲字句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为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常规训练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学习主权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
四、吸收好方法,提高效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程式化现象是严重的讲读课文,先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划分段落,分析讲评,归纳中心,然是写作特点,篇篇如此,一个模式使学生味同嚼蜡,“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在教学中,我很好地吸收好的方法,加以运用,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来用不同的教法,如教诗歌的方法是读,有表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领读、齐读等。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思想感情,领略表达方式。如上《黎明的通知》一文,我也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稍作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复习了“反复”讲了“象征”之后。重在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相同文体,根据不同的特点,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法如《荔枝蜜》和《白杨礼赞》则各有所侧重,或侧重于意境,或侧重于托物言志的象征意义,对每篇文章要求,尽量单一明确,使每课都有所得,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抒发的是父子之情,要让学生领悟传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于是我们抓住浦口送行,这个重点段落的三个背影,四句话进行讲读分析。头和尾则谈笔勾画,作为略讲。有的小说单元重点是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抓住每篇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教学,这样互相联系,互相补偿。
教学的方法是多变的,教师虽然“教无定法”但学生要“学有章法”教学工作是一次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以上只不过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浮浅尝试,身处农村孤陋寡闻,思路闭塞,水平低下,错误难免,请批评指证,我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点滴体会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东关小学 樊菊莲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至1800个,仅一年级一学年识字要求在950多个,能规范书写要300多,近400字。识字任务繁重而艰辛。一年级孩子又好动、贪玩,对于学习的目的还不是很明确,如果不教会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识字学习,很可能就会使孩子们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这繁重的识字任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一年级语文老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尽快地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这是让学生轻松识字的最好捷径。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制力还没有形成,如果只简单地教方法,学生可能不但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还会觉得这是负担,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将方法与激发学习兴趣融为一体,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认识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
1、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学生在初识字的时候首先认识的是象形字。如“山”、“火”“口”“羊”“鱼”“鸟”等,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我在教学“燕”字时,也利用象形字的特点,不但让学生很快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了一张燕子头向上飞行的图片,然后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燕子”。“你们想知道“燕子”的“燕”怎么写吗?”“想!”学生回答情绪高昂。这时,我出示田字格中书写的“燕”字。告诉学生这就是“燕子”的“燕”。我故意说:“这个字的笔画好多呀!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这时,好多学生都感觉有些茫然。我赶紧补充问:“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我们看“燕”字和“燕子”的图片像不像?”我一边写一边问,学生很快发现“廿”是燕子的“头(燕子的嘴中衔条虫子)”,“口”是燕子的“身子”,“北”字的两半分别是燕子左右两个“翅膀”,“四点底”就是燕子的“尾巴”。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
2、利用会意字的特点,记住字形,理解字义。“日月明”,“鱼羊鲜”,“小大尖”,“小土尘”„„一年级课本中编入了这样的韵文识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让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汉字的另一种特点,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随课文识字中遇到这样的会意字,学生便能很快识字。比如,在学习“晶”字的时候,我刚一问:“谁能看着这个字,想一想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晶”是“特别亮”的意思,因为一个太阳就很亮了,三个太阳就更亮了!这时老师再顺势鼓励学生组词,说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能会不高呢?又怎能会记不住这个字呢?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辨析字形,理解字义。汉字中80% 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让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起生字来就容易得多了。比如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吗?”同时课件出示“我的发现”里的前三组生字,打乱顺序:(睡、背、跳、睁、膀、蹲、眼、睛、腰、趴、眠、肚、路、眨、跑)指名认读后,在表扬学生的时候,让课件生字消失。我故作惊讶:“咦?生子宝宝们跑到哪里去了呢?”“告诉你们吧,生字宝宝到‘语文园地四’里面去了,它们还要跟我们做游戏呢!快打开课本看看吧!” “你们看,生字宝宝多乖呀,它们排好了队等着我们呢!请大家按它们排好的队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目字旁”的字与眼睛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在小结时我给学生编顺口溜——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这样,让学生记住了什么是形声字,还认识了形声字的特点: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关系。同时,我因势利导:“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孩子们说出了“河、江、海”“说、话、语”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既识记了字,还发现了识字规律,怎能不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呢?
二、鼓励学生编谜语、编顺口溜,在快乐中识字
1、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如:“半个月亮──胖”,“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
─生”,“一个嘴巴真够大,长在蓝天下——吞”,“一个字,真奇怪,大耳朵,小眼睛,嘴巴下面有颗心——聪”。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但这种方法对于字义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教学中要注意对字义的正确理解。
2、有些比较复杂的字,学生一看到,心里自然就会产生畏难意识,如果恰当地进行拆分,由难到易,学生很快就会接受。在认识“赢”字时,我引导说:“这个字看似笔画很多,很难记,其实很好记。谁能有好办法帮助同学们记忆呢?”学生发现,这个字是由已经认识的五个字组成的,我再次鼓励学生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输赢的赢,上亡,中口,下是月贝凡。”多念几遍顺口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再比如“辨析的辨,一点,一撇,两边辛苦。”“两先一贝赞扬的赞。”“自大一点臭味的臭。”经常这样练习,学生不用一笔一划地记,又似乎是在玩,学生怎会害怕识记生字呢?
二、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识记生字。因为有心,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为有心,伽利略从教堂的吊灯,发现了摆的定时性。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小事的奇妙之处。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事物的能力。“语文园地”中经常能看到“展示台”这样的栏目,充分利用好这一安排,就能对学生进行很好地锻炼。鼓励学生记录街边的广告牌上的字;搜集商标,认商标上的字;记录在课外阅
读中认识的字;交流在术科学习中认识的字。任务布置后,一定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孩子找到生活中识字的快乐和自信,形成习惯,自然学生就会多注意身边的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实,识字的方法很多,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等。运用时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运用各种方法自主识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变乏味的机械记忆为有趣轻松的快乐学习。
2014-7-10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担负着小学语文的教学。在语文课堂
上,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前进的气息,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下面本人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
一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做操》一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时,你会感到幸福无比,觉得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融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 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老师、同学之间的不同的真挚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三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学习到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渐入高潮。
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桂林的山、水,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
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自豪,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以上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
丰台小学
王艳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李曙光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激情;口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我经常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起。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一字多词”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越多越好,让他们用喜欢的字词造句,这样学生会觉得字词也不难理解,会很喜欢上口语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够五遍课文,在读的同时标出生字和自然段,找出不明白的语句,并解答课后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一定的口头表达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写句子。学写句子要学会三个步骤:要先学会写简单的语句,再进行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定语和状语及补语等,第三个步骤就是在扩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把句中的定语和状语成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把原来的句子写成一段话,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写句子。愿意写还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不要求内容。可以看童话故事,也可以看新闻报刊,阅读了之后要让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还要进行大检查,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老师检查后在全班评选出优秀的阅读典范,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速读,并且告诉学生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句段能力,我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自己的片段并且天天要求写日记。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比如,最常见的水果和景物。还要会写人物,比如,先学会写家庭成员和熟悉的班级同学。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还要言简意赅;(2)要学会写精彩的优美的语句,并加以润色;(3)要标新立异、立意新颖;(4)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着重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给学生分析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列提纲,如何选择材料等,为升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曹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学周刊,2012(3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城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