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新课程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教,让学生快乐学。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分为“高效课堂大揭秘”、“课堂规律有几多”“课堂医案巧拾零”、“模式建构与重建”等十四章内容。通过阅读,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更是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意识的运用规律有几多 ?下面这些规律,在阅读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三主”协同率
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它既反对“以教为主”“教”霸权,又有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显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它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2、“双因”统一律
“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利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3、伙伴效应率
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一个重要内涵。
4、学思结合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
审视现在的课堂,问题出在重教“学”,而轻学“思”。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旦缺了思维的黏着,非常容易支离破碎。缺乏思维的“学”,其效率必有折扣。
5、“两化”创生率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
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构建的过程。
“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6、温故知新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7、愤悱启发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意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
8、视野关注极限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视野关注极限定律。这条定律对我们有三点启发: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建立视野资源意识,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坚持关注后进生。
9、学习快乐率
孔子的古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信是快乐的基础,自信能使人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10、“二八定律”
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真得不断学习,寻求教学规律,有意识地运用规律。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能让学生迷迷瞪瞪的学,老师也不能稀里糊涂的教。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预习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展示的精彩
首先是设计好问题,才能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思维灵活,更富有创意。此外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力求充分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强化课前检测和落实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整理与提炼知识结构体系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的都是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这是于老师多年来深入教学一线实践的结晶,每一篇文字的背后是他不知听了多少节课,经历了多少个课堂,思考了多少个日夜。这就是草根教育专家的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地方。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
第二篇: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1500字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1500字
范亚萍
暑假里,我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书中句句真言,文字富含哲理,又不乏风趣幽默,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人收获颇多。书本封面上印着两行醒目的字“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是的,于老师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他坚持研究与学习,诠释了高效课堂的密码。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读了于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何谓“高效课堂”?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偕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这本书致力于高效课堂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共分十三章,每段文字中,都有作者独到的视野和观点。
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在“高效课堂大揭秘”一章中,他提出“课堂乾坤大挪移”,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学生是“天”,教师是“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师者最大的精彩!《易经》的启发之于课堂,竟是如此贴切。诸如此类文化与哲学于一体的阐述,书中比比皆是。许多课堂哲理,教育规律,就靠于老师如是的文化解读,让人印象深刻。
于老师认为,课堂的艺术,就是动与静的艺术。他将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界定为“六动”——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反对以教师的动,替代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动,强迫学生的静,从而将“动”、“静”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还突出强调了“板演效应”,提高记忆效率。
于老师提出的“零界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课堂医案巧拾零”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零关注、零起点、零阅读、零书写、零生成、零体验、零疑问、零批评、零板书、零作业,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中要避免的。面对当前课堂上老师一味激励“零批评”的现状,作者给出了临床诊断书。他认为:课堂需要激励,但却不能拒绝批评,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当然批评应该建立在尊重、理解、责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学生如果天天生活在激励的赞美之中,他们的性格将会变得脆弱。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激励失之严谨,不提倡过多地采用“物化”的激励性评价方式。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激励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将优秀变成习惯,而不是为了图表扬才表现优秀。
作者的课堂“动车组”理论也独特新颖,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他还对小组合作的价值、操作路径、使用方法等做了详细的讲解。正是由于于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改追求,才把高效课堂诠释得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正是他痴迷于高效课堂多年来的心血和经验之谈啊!
于老师精于课堂细节的研究与推敲,生成了许多理论的精彩,作者在第九章里用一些实实在在的课改叙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是非对错,通俗易懂,让我们在里面或多或少捕捉到自己抑或他人的影子,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再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之中。
于春祥老师还说:“高效课堂功夫在课外。”我想,教师应该把读书、写作、反思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生活状态。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自然会受益。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真正注重其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只有坚持读书,坚持反思,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感受到教育的精彩。
反思我自己,在自己从教几年的时间里,我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每次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有错的,我也会及时让学生订正,对他们严格把关,有些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我在课下会专门地辅导他们。每次上完课,我并没有急着回办公室,而是走到学生中间问问他们的听讲情况,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会走过去再跟他们讲一讲,争取让他们掌握住每天所学的知识,增强想学习的自信心。但是教育学生光教给他们知识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我会用无声的行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见到地面上有垃圾,我会主动地捡起来,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
第三篇: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体会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体会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使我对道德课堂下的高效课堂又洞开了一片天。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自己的教学总不敢放手,读过这本书后才懂得了“二八”教学律:即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所说的是“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以往的教学中,自己总认为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是让同桌两个人互相讨论,从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束缚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今后教学一定引以为戒。
有句话教做细节决定成败,高效课堂亦然。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关于目标的三个细节是:要恰当、要具体、要可测;关于预习的三个细节是:要温故、要分层、要方法;关于展示的三个细节是:先组、后班、多样;关于点拨的三个细节是:互动、生成、示范;关于作业的三个细节是:精选、分层、限时。纵观这15个细节,如果教师把握好了,课堂也就高效了。
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到你的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第二种境界就是整个一节课学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师一定要清楚,谁会了,谁不会,谁什么地方不会,老师能够一口清,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高效课堂的秘诀,不一定非得创新,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应该是当务之急。
第四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解读“密码”,创造“高效”
——读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罗晓玲
在这个梧桐吐绿的初夏,我有幸再次拜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诚服于于老师对“高效课堂”的完美阐释。正如此书封面上写的文字一样,这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于老师的亲切睿智而感动。他不以深奥晦涩的理论让人望而却步,也不以冗长复杂的阐述令人乏味。他仿佛就是生活中熟悉多年的朋友,坐在你面前,娓娓讲述着他所看到、听到、经历到和由此想到的关于课堂、关于教育和学习的点点滴滴。
“高效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于老师认为,高效课堂是诞生于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和谐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
“高效课堂”的核心密码在哪里?于老师带领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高效课堂”强调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的。“以人为本”具体在课堂上,就是要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习知识的过程,理应是温暖生命的过程、快乐生命的过程。”高效课堂理应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应是我们作为老师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于老师更从实战的角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次“大揭密”:课堂教学规律的探寻,神奇杜郎口的有效解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建等等。读明白这些“密码”,运用好它们,创造“高效课堂”就不再是虚想。
譬如按照课堂的一般规律,要上好一堂课,先要明白“干什么(目标)”。然后,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放给学生做一做(预习);究竟学得怎么样,有何疑问,展示出来看一看(展示);面对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再共同点拨一下(点拨);最后,通过作业加以巩固(作业)。这并不是多么深奥难懂的理论,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教育要回归“源点”,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下,自自然然地让学生“动起来”、“快乐起来”。他常说:“一喜欢就快乐,一痴迷就成功,一热爱就幸福。”当一个人真正感到了快乐好热爱,学习怎么还会是痛苦不堪的事情呢?
于是在“现代课堂模式的结构与重建” 一文中,于老师提出“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具体为“目标—预习—展示—点拨—作业”的“新五环节”模式,用以指导课堂教学,这就是对一般课堂教学规律的概括。可以想见,按照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师会因课堂而幸福充实,学生也会因课堂而自信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快乐探究、展示,教师以智慧点拨、引领。每一个生命都得以尽情绽放,师生共同演绎生命的华章。让“生命体验因课堂展示而自信丰富”,让“课堂品位因生命活力而精彩生动”。
高效课堂功夫更在书外。于老师说,如果仅仅就课堂而课堂,恐怕永远不会有高效课堂。他大声疾呼:课改需要师生“大阅读”。他让我们明确了读书学习的意义,增强了读书学习的紧迫感,也让我们懂得读书既要“厚古”更要“博今”,文科教师要“理化”,理科教师要“文化”,外语教师要开发原著阅读。是的,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使生命更加精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师生常常沐浴书香,时时采撷精华之时,高效课堂有“活水”不断涌入,才会历久弥新,日显高效。阅读将成为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生命的价值将在“大阅读”中扩张而愈加可贵。
“高效课堂”是不是因为“高效”而高不可攀呢?非也!于老师作为一位草根教育家,他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也有数千次深入课堂观察研究的实践经验,更有一颗悲悯苍生、关爱一线教师的美好心灵。他就像是我们的知心人,用《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的具体方法和生动的案例指导着我们在实践中的操作技巧。在这本书的指引下,带着这些宝贵的“密码”,我大胆地尝试着,渐渐强烈地感受到课堂改革带来的喜悦:比如在教学课文《我的信念》时,我将学生的自主性(即那个大大的“我”)极力彰显,努力地发掘着学生的“动心”之处。在这课堂里,目标由“我”定,问题由“我”寻,语言由“我”品,结论由“我”评。“我思我创我痴狂”,课堂中精彩生成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理解文章内容、触摸人物心灵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课堂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此课堂实录《动态课堂由“我”生》已经发表于《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429·88期))课堂中我还常常学着用课本剧、歌曲、绘画、对联、顺口溜等活动来创新展示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多读、多说、多练。学生参与性高,参与面广,而且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于春祥老师在《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介绍的“动车组”理论,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把大班小班化,把小班化小组,促进小组合作。按照他指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角色互补”和“小组评价”的激励作用等要求来开展工作。在学习小组建设中,我们还强调习惯的培养。于老师说:“课改深处是习惯。”在这方面,他提醒着教师要注重细致入微的指导。如读写姿势、写字迅速、板演卫生、低声交流、脱稿表达习惯等等,我们都不断地从中加以借鉴和学习。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小组建设和良好习惯细节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能够自主合作、大胆质疑、主动提问、自信展示等等。开动我们的“动车组”,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了“伙伴”,学生与学生真正成为了“伙伴”,大家协同合作,投入学习,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一改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听过之后了无痕”的现象。
高效课堂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操作工具。工具的研发是思想与方法的统整,是操作的具体落实。诸如,高效课堂究竟要评价什么,怎样评价,这都需要评价工具的具体体现。细心周到的于老师为了使教师尽快地迈进高效课堂的宫殿,还无私地他把自己近年来编制的几个常用的评价工具也附于《发现高效课堂》书中。这九个评价表既有对高效课堂整体的评价标准呈现,也有对说课、评课、问题研究进程、小课题研究问题进程、区域推进、书香校园、“五星级”教师等多方面的评价标准的呈现。这些工具可以使初学者快速地明确高效课堂的要求,也能根据标准把握高效课堂的要领。同时,这些评价工具还具有启迪性,它使我们懂得了“要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的道理。于是我们还可以以它们为范例,根据各个学校和班级甚至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我们在于老师提
出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校课改发展的实际推进情况,制定了这样的评价表:
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高效课堂二阶段精品课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情景示标
1.有效设置情景,精妙准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
3.学习过程均指向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
班级中70%的学生能通过独、对、群的学习方式掌握70%-80%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热情。
5展
示提升
1.小展示环节,组内对子能充分发挥互检、指导的作用,小组长组织有序,能激励全员、全程主动参与学习,为大展示做充分准备。
2.大展示环节,组内同学能相互补充;组间能质疑对抗,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小组同学为荣誉而战的竞争氛围,展示参与面广。
3.展示内容精彩,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做到:有挖掘——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有自己的观点,能发现规律,并深化提升;有生成——能创造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或作品。2
5点
拨总结
1.教师能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工具三者间的关系。
2.教师能充分了解学情,能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机制,能适时在易错点、知识点、难点、关键点处点拨、追问、拓展、总结延伸。
3.教师能与学生小组互为发展,结成“学习共同体”,能充分挖掘教材,进行教材的二次利用,能适时激发小组间的对抗。
检测
反馈
1.教师能充分利用黑板等工具当堂测评,及时反馈、纠错、点评。
2.班级后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能当堂达标。
师生
评价
1.班级有小组评价机制,组间得分及时公示。
2.学生点评有深度、广度,能促进组内合作和组间对抗。
效果
高效(100—90分)
有效(89—75分)
低效(74—60分)
无效(60以下)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我们学校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不断在向前推进,不能不说是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那最结实的肩膀。
茫然地抱头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智者的指点引导,才是我们踏上高效课堂建设快车道的光明捷径。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是课改征途上意义深远的书:它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语言生动易晓,风格幽默多趣。于春祥老师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给我们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发现高效课堂》是一本神奇的书:它总能让你在有限的文字里感受到无限的内容——课改的激情,创新的冲动,和更上一层楼的热望„„
衷心感谢于春祥老师领着我们走进高效课堂,去发现和解读高效课堂的密码,去寻觅和领会高效课堂密码的核心,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时时让我们充满了“爱生命”的教学热度,也沉浸于“爱教学”的冷静思考中。于老师说:“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是最自私的表现。唯有爱的时候,才会快乐”。走进《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你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于老师对教育真挚的“爱”心,对中国教师的殷殷期盼。亲爱的朋友,真心希望你也走进《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我相信你的激情也会被这颗火热的心点燃,带上解读后“密码”,创造更美丽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赵军伟
暑假里,细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心中倍感震撼。每每目睹封面上的那句简介——“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校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我都禁不住心生赞叹。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一直实践在教学一线上、时刻未曾脱离过课程改革的“草根教育专家”,因此才有发言权。他对“高校课堂”的完美阐释是极有权威性的,是令人心悦诚服的。
何谓“高效课堂”?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偕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而高效课堂的秘诀,不一定非得创新,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应该是当务之急。这本书致力于高效课堂本质与规律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效课堂的背景根基、核心概念内涵、使命担当和品牌个性特色来展开,共分十四章。每段文字中,都有作者独特的视野和观点。
在“高效课堂大揭秘”一章中,作者提出一问:“课堂是否有乾坤?”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认为:学生是“天”,教师是“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师者最大的精彩!《易经》的启发之于课堂,竟是如此贴切。
作者认为,课堂的艺术,就是动与静的艺术。他将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界定为“六动”——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反对以教师的动,替代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动,强迫学生的静。我们追求:动贵自动,静在自醒。从而将“动”、“静”阐释得淋漓尽致。
作者还提出了“信本课堂”这一新概念。自卑是禁锢智慧的绳索,自信是引爆智慧的火种。但自信从哪里来?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达都是达成自信的基本形式。自信是快乐的基础,表达是自信的不二法门。从而揭示了学生为什么“我展示,我快乐”的生命密码。另外,作者的课堂“动车组”理论也独具匠心,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关于习惯的养成,书中的做法很值得老师们借鉴和学习。比如:最基本的读写姿势、板演卫生的习惯养成、低声交流的习惯、脱稿表达的习惯等。课改深处是习惯,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培养。我一直在想,如果作者没有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改追求,那他哪来这一双慧眼,把高效课堂看得如此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真真切切啊?这正是他痴迷于高效课堂多年来的心血和经验之谈啊!
作者特别注重生活化教学。他提出的课堂规律——“温故知新律”就标新立异。他将“故”解释为“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作者认为,知识的根基在生活中。人的大脑总是对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印象深刻,而对单纯的知识的记忆最容易模糊掉。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既是检验知识效用度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知识建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面对当前课堂上老师一味激励“零批评”的现状,作者给出了临床诊断书。他认为:课堂需要激励,但却不能拒绝批评,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当然批评应该建立在尊重、理解、责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学生如果天天生活在激励的赞美之中,他们的性格将会变得脆弱。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激励失之严谨。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激励学生时千万不要走入极端。我们要让学生将优秀变成习惯,而不是把优秀变成图表扬。切记切记!
作为一位长年实践在课改一线的教育专家,作者提出了“新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用以指导老师们的教学。“三维目标记心间,学展点练四连环。没有学、没有展,紧闭尊口不发言。有了学、有了展,师生一起再点练。课堂原本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我觉得,作者的“建模”正是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入模”的操作路径,而“入模”是模仿、学习阶段,入门后再“出模”,这样逐步形成各自的模式风格。我相信,“建模”定能将教师逼出精彩,而教师“出模”后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这样方能不断超越自己!
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作者阐述了其高屋建瓴的建议和做法。正像朱永新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每天读书、写作、反思,则是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读书,作者指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教师的读书意识。很多老师觉得工作忙,没时间读书。那么读书时间从哪里来?作者说,“见缝插针总能有些时间读书”。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这几年来,我的随身包里时刻放着一本书,我利用时间碎片来读书,这个办法让自己增加了许多读书时间。当别人在加班加点,搞教学突击,为分数而疲于奔命时,我在读书。我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我想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读书的意识和追求。
现在当我手捧此书,就如同找到了知己,书中的文字更加激励我要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告诉我们,要进行书面阅读和网络阅读;要“厚古”“博今”读时代;还要涉猎到各个领域,要多读一点教育理论之外的东西,因为个人知识的横向超越会提升人的思维品质;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等等。作者认为,将来教师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谁学习的速度快。学习是生存的需要。生命因读书而精彩,为人生而读书是我们的追求。作者的提醒犹如一场及时雨,一语中的,真诚实在!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我深有感触。前几年,工资低,没钱买书,就到处借。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新学校的报刊琳琅满目,杂志五彩斑斓,图书异彩纷呈,这让我爱不释手,如鱼得水。嗜书如命的我把书看得重于一切。尤其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更促使我不断读书,从而也促进我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我谨记于春祥老师的教导:学习再忙也要读书,手头再紧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学识再浅也要谈书。正是读书、写作、反思,改变了我的人生。
作者在“美丽指数最大化定律”中谈到,教师要重视气质美丽,学会用文化化妆。爱读书的女人不易发胖,显得年轻。他劝告大家:当你走出美容厅之后,别忘了找个地方静心读书。这一点,我极有体验。几年来在与书为伴的日子里,虽然自己的年龄在逐渐增大,但我的心态却一直像少女一样青春阳光!我想这一切,都与读书密不可分。我虽然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言:读书是女老师最好的化妆品,是男老师最好的名片。的确如此!
细心咀嚼着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我想,教师应该把读书、写作、反思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生活状态。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自然会受益。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真正注重其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正如于春祥老师说的那样:“高效课堂功夫在课外。”此乃至理名言!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思。读书、写作、反思,应该伴随我终生。读完此书,更加坚定了我一直以来的信念!
纵观全书,作者还提出了限时效应、思维等待、教育无痕、课堂要回归原点、要返璞归真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是一本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经典,它为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相信老师们读完此书,把握了高效课堂的密码后,一定能实现师生“生命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