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

时间:2019-05-14 23:1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

第一篇: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

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

《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的一本书。它向教师揭示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至于如何善待学生的“无知”,笔者读了后觉得感触很深。

《课堂密码》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当你很饿的时候,你往往饥不择食;可当你匆匆填饱肚子后,对满桌的美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想起应该善待自己的饥饿感了。本来可以用自己空空的胃饱尝人间的美味,谁知在匆忙之间只是塞下了那些只是裹腹之物。同样的道理,我们却很难在教育过程中悟得出来。学生的无知与我们的饥饿感想类似,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打量学生时,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无知,于是我们帮助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学习学科知识。当学生的“无知”被学科知识填满后,他也就不再有兴趣与能力学习其它知识了。”

一个南非学者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几个调皮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话的,他们就将小鸟插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十孩子很得意,他们仿佛已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了老师:“请问老师,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中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 “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性的期待。在我们的教育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假如真的出现这样的场面,我们的老师会怎样处理呢?是不是这样地富有智慧?

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没有孩子敢于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敢肯定这个故事就是西方教育的真实。但我想知道的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富有这样的智慧,能不能如此富有人情味地善待这几个孩子呢?教育的自然状态。而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为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儿童在教师智慧的点拨下,产生心灵震撼的强烈体验。

曾有一位老教授在谈到人的创造力及其培养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的发展具有某些“不教而人”的属性,也即人具有内在的创造性冲动,有许多东西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成人的世界里,往往习惯于用过度强化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成长,拔苗助长的结果必然是促使事物过早地衰亡。如果我们用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去充盈学生的头脑,倒也无甚可憎之处,可是现在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大都被书本、考试和分数充斥着,或许当我们怀着善意的目的启蒙和教化学生时,当我们力图尽可能多地向孩子们传授学科知识时,我们正忽略了儿童成长的真正需要,违背了人之身心发展的自然节律。

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常常面临现在的学生所困惑的事情,只是因为年龄渐长,曾经的困惑有的被解决了,有的被遗忘了,有的只不过是属于青春期的困惑,已无解决的必要。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角色的转换带来了我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和萦绕心中的困惑。久而久

之,我在忙于应对这些问题、困惑的同时,抱怨着学生们的不理解、不体谅,渐渐忽视了他们只是不懂事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因此,身为人师的我们应该经常回忆我们自己的青春期,设身处地地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想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是倾听,是理解,是重视。当学生希望向你倾诉的时候,让他感到他是受欢迎的;当学生犯了错误,你不是一味地指责他,而是耐心地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经常赞美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当一个经常触犯学校规定的学生取得了丁点儿进步,就要及时表扬他,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老师会给他时间慢慢改进。

作为老师,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无知”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宽容可以使我们年轻。让我们拥有宽容,保持宽容吧!

第二篇:读周彬老师课堂密码有感

用爱心和汗水打造高效课堂

——读周彬老师《课堂密码》有感

2013年下学期以来,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读完这本书,犹如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整本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拓一片视野。可见,《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与剖析。从周彬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下面结合本书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就以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用爱和理解感化学生。看完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教授在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的第二点“用宽容为教育开路”。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不应该调皮。从道理上讲,当然惩罚学生。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调皮是错误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调皮行为,而惩罚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着。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的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多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能多开心窗一扇,就能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要做到宽容,必须爱字当头,理解和认识孩子的个性人格。第二,加强学习,从忙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周彬老师说“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显得很聪明,但最终却一事无成”;有的人一生过得悠然自得,也显得很平实,却还能成上几事。”这种现象现实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颇有同感。书中谈到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现在给你一个桶,让你把细沙、沙砾和石块装进桶里,目标是装得越多越好。有两种装法:一种是先装细沙,再装沙砾,最后装石块;另一种是先装石块,再往石块的缝隙处填沙砾,最后向桶里倒细沙。第一种装法自然是只能装细沙,于是石块被打碎为沙砾,沙砾又风化为细沙,于是有着装不完的细沙;第二种装法总是能够把石块装些进去,还能够有效地把沙砾和细沙一起装入。这就告诉我们,在分配有限的时间时,不但要看到眼前的事,还要看到那些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对我们影响甚大的事。虽然这些事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对我们后续的影响却是无限的。当然,很多人会为自己选第一种装法辩护,我沙都装不完怎么可能去装石块呢?这就等于说,我们穷得连房子都买不起,哪还有钱投资呢?我看完这段话,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我沙都装不完怎么可能去装石块呢?但静下心来思考,我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时推脱自己的教学任务忙,其他工作忙,哪有时间看书呢?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一个不再看书的人,什么信息都没有,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要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课都上好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是每堂课都上好了,学科教学就肯定搞好了呢?如果课堂之间是割裂的,而且每堂课都是很精彩,那么学生反而会因过度的课堂刺激而丧失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握;如果课堂之间是有机整合的,哪怕课堂略有缺陷,也不失整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在质上的突变。前者需要教师潜入课堂教学之中,后者需要教师跳出课堂教学。教师忙,这是公认的。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合理安排事务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永毅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嘉初级中学

第三篇: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10月第2次印刷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8、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9、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认为,只是关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12、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课也具有个性特征,教师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就决定了他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就像镶嵌在教师身上一样,难以为他人所模仿。因此,课堂教学既不会由于外在的强制或者指导而变得精彩,也不会因为对他人的模仿而更为成功。因为在强制的状态下艺术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对艺术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13、不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多么努力,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但永远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习、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学科生活化之后,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14、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15、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16、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是用强迫来替代学科兴趣,用训练来替代学习方法,虽然明知这种教学方法是饮鸩止渴,但是要让他们在渴死与毒死之间进行选择,教师们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师要切记: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不要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卫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8、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

第四篇:读《课堂密码》有感(范文)

前段时间,阅读了学校推荐书目《课堂密码》。这本由教育学博士周彬编写的书,封面平淡,但是书名中的“密码”二字让我耳目一新。书分为“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部分,这本书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随手又翻到书中某一页,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这本书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我们每天都在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早上进教室指导早读,收作业,批改作业,督促改错,辅导学生;我们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学生这个题讲了好几遍,学生依然出错。抱怨班上总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让你不省心。我们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没有做好。

我捧着《课堂密码》坐在办公桌前,静心地品味“密码”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时,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隐隐的阵痛,又仿佛给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让我毫无选择地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的点滴收获。当看到周彬博士观点时,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特别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也都是走进课堂时看到听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么透彻,我自己也收获颇多、感悟不少。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什么叫课堂教学?什么叫“有效课堂”? 仿佛没有比考试更直接、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作者对考试前师生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描写让人不免一笑: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紧张感。教师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大家都在过着查漏补缺的生活。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识点,学生自己也是如此。可是,教师与学生呈现出来的疲态、显现出来的茫然,很难让人相信这支疲惫之师能够在高考或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确实,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储存知识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但在后期的学习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更有价值了。当然,只是根据学习的阶段来区分知识的储存与提取哪个更有价值,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因为不管是知识的储存还是知识的提取,都是贯穿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的。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老师要检查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出了问题,自己的课堂结构是否出了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过

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激励,为后进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得到表现得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结构得以优化,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由此诞生的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也成为一个时髦的课题,在中小学广为流传。可是,尽管我们向课堂要了这么多年的效率,有效教学也被大家研究了这么多年,但是除了积累了大量课堂教学技巧之外,对于决定课堂效率的要素反倒少人问津,从而让教师经常陷入多技巧却无成绩或有成绩却无技巧的尴尬之境。其实课堂效率的实质,是教学与学习的协调共进,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进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密码》这本书对我们在一线的老师有非常大的帮助,它让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是我们一直寻找指导我们课堂教学的密码。

第五篇:读课堂密码有感

读《课堂密码》之营造“有趣课堂”有感

翻开书,在目录里快速搜索吸引我的字眼,第二章第二节以“有趣课堂”实现“有效课堂”的字眼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几年教育各界都在倡导“有效”课堂教学,我也在为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有效”而寻觅,也一直在为不知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苦恼,这几个字无疑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按图索骥翻开第二辑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终于从繁杂的论证和陈述中理出了一些思路:

1、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进一步说是学科知识趣味化的过程,要让书本化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理解并且学会应用。这才是作者所倡导的真正的“有趣”的课堂。以前,我只知道将歌曲、谜语、游戏引入课堂就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些只是一种外在的兴趣,真正吸引学生的是内在兴趣。正如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上并没有外显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而学生却学得一直盎然一样。吴老师一开始就把非常抽象的组合思想,放到了生活中,放到学生经历过的生活中,让学生搭配衣服,慢慢地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在吴老师有步骤的启发下发现了规律,进而将具体的经验抽象为一种知识。也正是因为这些,这个课堂也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2、教师总是希望把自己曾经取得成功的学习方法或者自己在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可是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因此,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体验式的学习,在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就要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我想所有的老师都要多跟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学生。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4、我们不要过于关注成绩。怡校长就常说“不要眼睛只盯着成绩,要着眼于让学生爱学习,爱读书,如果这些做到了,成绩就会自己找上门。”这本书的观点与怡校长的观点一样,我们倡导读书,实施读书工程,重视德育,都可以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提供更多的启示物和智力背景支持,为学科知识的获得打造更好的底色。

通过阅读,我的内心明朗了许多,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读完此书,答案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兴奋感,有一种因读书而产生的甜甜地幸福感。

下载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周彬《课堂密码》一文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课堂密码》有感

    让宽容为教育开路 ——读《课堂密码》有感第一次捧读周彬教授的《课堂密码》一书,我就被这个醒目的书名吸引了。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

    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摘记

    《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摘记》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10月第2次印刷 该书分为......

    读《课堂密码》有感(合集五篇)

    读《课堂密码》有感王千瑜在《课堂密码》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书中写到“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新课程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如何......

    读书心得读《课堂密码》有感

    读书心得读《课堂密码》有感庆华小学 陈云娜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他读书,有三句话:一、为自己,读二、天天读,三、随性读。说到这些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为自己读,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追......

    读《笑》一文有感

    读《笑》一文有感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肌肉或一部......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1500字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1500字范亚萍暑假里,我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书中句句真言,文字富含哲理,又不乏风趣幽默,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人收获颇多。书本封......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学习了《课堂密码》一书,感受颇深,就像文中讲到: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对于文中讲到关于课堂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