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使用
创设情景化的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使用, 有意识地把语法学习的目的引导到训练和交际上来, 创设符合生活的、活泼的教学情境, 使语法形象化、实践化,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交际能力。
利用实物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教学的时候,先通过自制的动画展示句子的基本形式及用法,然后再利用动画来玩游戏、猜动作、说句子。教师只需作些简单的解释,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动作呈现几个小朋友照相、打电话踢足球等场景,让学生进行文字的描述和口头表达以巩固“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
最后可采用简笔画教学,通过一些简笔画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表述。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语法学习也变得更有趣,学生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点到为止,注重运用”,在练中获得听、说、读、写等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建立起英语的语言习惯,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设计真实语言情景教学活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设计真实语言情景教学活动
现行高中英语新课标教材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了系统安排。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他们心理发展需要,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真实的语言情景的活动,例如,名人音乐、体育、文学、艺术、友谊、饮食文化、幽默等题材能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鲜活的人和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就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language learner 向language user转换,从一个语言学习者向一个语言的使用者转换。
教学新课标人教版 Module I unit Earthquakes.Listening Part—Fire围绕“制定一个家庭火灾逃生计划”(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这一主题,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下列任务: ① Find the fire hazard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② Correct the fire hazards.③ 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④ How to respond safely to home fires.火灾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火灾意识和掌握一些自救措施,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或减轻火灾所造成的伤害。因此,笔者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了上述任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笔者现将此任务的实施步骤间略分述如下:
在完成任务一“寻找房间中的危险”(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前,笔者先让学生看了一段介绍Michelle所住房的录像,观察Michelle 家的bedroom, livingroom, Kitchen 和 bathroom等不同房间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从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打下基础。为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消除火灾患源(Correct the fire hazards)笔者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针对性的讨论。
学生在完成前两顶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录像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smoke alarms, five extinguisher ,doors and other exits ,things that easily catch fire ,cooking safety ,heating safety ,electricity safety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任务三“房屋安全建议(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
第四个任务是“如何安全逃离火灾现场”(How to respond safely to home fires.)学生综合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找出应对措施。通过完成此项任务,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火灾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脱火灾现场。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 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思考一些现面临或今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实际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篇: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摘要: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是进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是践行新课标的主要阵地,也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语言积累
一、对话交流,在标注中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都应该是民主、平等、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从而达到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流的过程,是语言发展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的“勘测线路”一段时,我就设计了对话交流的主题:读了本节,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以标注的形式写在书上。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结合有关语句,写下了密密麻麻的词句。在交流中,有的认为詹天佑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的认为詹天佑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有的认为詹天佑与工人同甘共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师生的相互交流、评价中,学生记录的词语佳句越来越多,从而积累了语言。
二、创设情境,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读是开启学生智慧这门的钥匙,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只有充分地读,学生才能揣摩、品味,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读,才能促进语言积累;多读,才能多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要求我们从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读书,更要求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抓语言,引导有感读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
同时在诵读的基础上,更应注意熟读成诵。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对课文熟读直至背诵,这样学生积累的不仅是语言,还能从中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好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看到了似“万朵芙蓉”“银涛雪海”“帷幕轻纱”的云海。有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对庐山云海的热爱向往之情,才能激发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展现庐山云雾神奇美丽的愿望。我因势利导地设计了配乐读、小组读、赛读、评读。读出意境,才能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如比喻句、夸张句等等,鼓励学生在诵读后抄录下来,有利于语言积累。
三、激发想象,在赏析中积累语言
语文是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学生要经过反复赏析,来发现其间美的东西。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中美丽内容的理解,如果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更能发现美的真谛,这样才能达到语言的运用和积累。如教学《瀑布》一课,师生共同赏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何等的壮丽与扑朔迷离,光凭读、背,学生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神奇,在赏析中,学生了解了句式的特点,修辞的运用,清楚了动态描写的好处。但这种浅层次的积累是不够的,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天窗:这是怎样壮观的景象呢?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学生在赏析后,在想象中,运用已经积累的语言,让一句话变成一段话,一篇文章,做到深层次的积累。这样,在想象、赏析中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四、迁移知识,在课外读物中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是进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如教学《春》一课,作者朱自清先生从春草、春花、春雨等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在作者描绘春风时,引用了南宋诗人志南绝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教学时,我因势利导地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色的诗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忽如一夜春风来”,“二月春风似剪刀”;谚语“春雨贵如油”。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成语呢?如“春寒料峭,绿草如茵,春水盈盈,柳醉春烟”等等。接着我设计了知识迁移:你能抓住春天某一方面的特点,用上好词好句,仿写文中任意一段吗?在知识的迁移中达到语言的积累。
教学《春》课后,我引导学生读其他描写春景的文章,读朱自清的散文,从而领略一代散文家的艺术魅力。阅读时,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摘录法、归类整理法、读时批注法、读后动笔法等。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读中促积累”。
总之,在阅读中重视语言积累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一种最普遍的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第四篇: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我学习我快乐
浅谈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我学习,我快乐
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 陆慧贞
一、重视情景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有姐弟俩分饼干,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份?先让学生猜每人分得几块,再利用实物同桌合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认识人民币》之前,我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纸币和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接着我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更加熟练。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经验,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养成了质疑和敢问的习惯,并逐步培养了学生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如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利用多媒体展示:王老师和李老师带50位学生到动物园玩,门票:儿童5元/人,成人10元/ 人,满10人以上可购团体票,团体票6元/ 人,王老师和李老师要带多少钱才够呢?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说说哪种答案比较合算?而后让学生说说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儿童、大人分开买票最合算),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是去的是大人多二儿童少呢?可以怎样买票最划算?我就顺着学生问题,让学生举个儿童少 大人多的例子,再算一算。学生加深了几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的方法,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校活动镇动手操作、善于用脑思考、会用口说、会用心体验,多种器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接着让学生看一看实物,动手摸一摸,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活动。课前应认真预习,课后认真总结,及时复习,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
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自己的同桌、小组交流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汲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三、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启发,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感到成功的快乐,启发时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臵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在复习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启发学生圆可以转化为怎样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又拼一拼,同时让学生互相对比,从中优选,让他们知道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是最好的,最后让学生说明割前和拼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的,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要体现数学的严谨性,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把圆的份数分得越多,拼起来的图形更接近长方体。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8/24和9/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五篇: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
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想学、会学
内容摘要: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得快乐,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快乐后他们就会更加的想学,也只有在他们主动想学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学得更好!而本文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作为一名老师怎样让自己的学生做的快乐学习、想学习、和会学习。
一、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中快乐学习
学习本来是相当快乐的,因为知识可以武装我们,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加我们的修养,有了知识你就有了说话的地位。谁都不会嫌自己学的知识过多么,那知识从那来? 当然,那只有我们去不断的学习,用学习的成果换取的快乐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快乐么?我们不因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这样只能证明我们的思想在慢慢枯竭,不会达到一个高点。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发挥你自己的本能。我们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这样才能让我们学得更好,学的更开心。那么,我们作为下一名老师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更快乐呢?
1、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
要做到“玩”最起码要让学生参与的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让学参与到课堂上来呢?首先,课堂上教师的机智、幽默、生动、风趣可以让一堂枯燥的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老师可以在一些课堂上让学生划分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睿智的思辨就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愉快的40分钟。再次,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角色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性,又可以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感情,使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的融洽。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习中的两个具体的实例来分析一下: 【案例1】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上册的那篇《快乐王子》这个剧本时就用了这种方法。上课前一天我叫学生自己回家熟悉一下课文,告诉他们第二天要他们讲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这个情景剧,这是我的一个准备工作。第二天上课我首先就让学生来这个故事的剧情,好多学生都举手要说,我就叫他们划拳来抉择由哪些同学来讲,后来在讲的时候有些同学还要边讲边表演,讲完后我要其他的学生指出他们讲得好的地方和讲得不好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给他们鼓励。接下来,我再叫学生分角色表演。
分析:在这堂课上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还要我和他们一起表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还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进去。这样,就使这堂课变得更加的有意思。像这样,把课文里的某某转换成生活中的自己,借助课文内容用自己的真实身份进行交流。如新教材中的这篇《快乐王子》,学生们根据对话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编制和修改剧情,然后在课堂上表演,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同时也为其他同学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欲望。扮演角色法也就是担当课文里的一个角色来进行表演。由于此时学生就是课文里的角色,从而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文里的角色有一种亲切感,自然对课文里的语言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切的认识体验。通过表演对话,使学生在特定场景里表现特定的人物,而且还使学生对语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起到了促使学生学习应用语言的作用。
在这堂课上首先我发现学生们都学得很高兴我也教得很轻松。我还发现,因为是学生亲身去体验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所以这样的学习让他们的记忆比起一般方式的学习都要牢。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上课可能有学生去玩去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你错了,实践证明:只要你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课堂就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事半功倍。从这堂语文课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时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我们也可以把课堂变成学生“玩”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学生可以学习得如此快乐。
2、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认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应为课堂上表现突出,回答问题机智灵活,经常得到老师的奖赏,回到家也经常有邻居夸奖我。七八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并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课堂上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我在上文也提到了:作为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您的表扬。让学生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如果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快乐的。
(二)让自己的学生想学
1、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让学生喜欢你的人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我们要怎样成为一位学生心中的喜欢老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要让学生喜欢你你必须先喜欢你的学生,爱你的学生。一个好老师,意为着什么?首先意为着他热爱孩子。实践告诉我们:“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我所说的这种爱不是一种偏爱,不是指那种只对少数人的爱,而是作为一个老师对所有学生无私平等的爱。教师蹲下身去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短短的评语„„,这寄寓着教师用心传递的关爱,常常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般说来,教师喜欢聪明、活动、漂亮、听话的学生,但老师不应该也不能歧视那些“调皮”的学生。因为,哪怕是老师的一点不慎的偏见,都可以阻碍一个未来的人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权利,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有了尊重,教师才可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了尊重,才可能使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
第二,在课堂中学会幽默。我相信幽默感也是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了幽默感,人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彼此交流思想和看法。缺少幽默感,生活就变得非常单调和枯燥。总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幽默能化沉闷为活跃,化紧张为轻松,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峰回路转,别开生面。教师幽默的语言魅力也自然地吸引着学生,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学得欲罢不能的效果。在课堂上要结合具体情况恰到好处的运用这种幽默,比如,课堂上你用故意犯错,或者在关键时刻插上一句非常不标准的英语,又或者你可以结合课文突然来一段非常夸张的表演等。这些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结合我在实习时课堂上的几个具体案例来说一下:
【案例1】有一次我在下午给我们我们班上数学课,因为学生下午都很累听课一点精神都没有。我就开玩笑说:“我在讲台上,讲得是不堪疲惫,而大家在讲台下听的却是“疲惫不堪”,哎„„”。众生听之一笑。于是都打起精神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了。
【案例2】这也是下午我去给一个班去上课,我叫上课,然后同学们都站起来叫到:老师好?我紧接着就来了一句:众亲家免礼,平身。
一般通过这样的幽默都能使学生打起精神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而且学生也会觉的你很和蔼,在课后敢且愿意问你问题。这样你和你的学生会相处得越来越好,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这是我在教学实习中总结的经验,我在我的教学中也经常地应用,也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第三,面带笑容懂得鼓励你的学生。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尽量的引导或者提醒他们,这样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我也就有了表扬他们的机会。在实施表扬和施鼓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1)鼓励一定要及时;(2)鼓励要做到恰到好处,要客观公正,不要表现的太过。
作为一名教师,你做到了以上这些,你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2、要想让学生想学就必须上好每一堂课,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
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但却是教师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教学技巧的一次检验,是辛勤劳动与智慧积累的结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各有各的体会和见解。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结合本人在教学实习的心得体会,提出如下看法: 一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备好课。在备课时一定要弄懂以下这些问题:(1)本次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2)对本次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本次课与前次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5)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主要是教学方法)?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可以说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所有的老师都不应该打没有准备的仗,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这一环节的工作。在这里我别要说的是我实习的那学校的一个问题,我实习的那学校好多老老师他们一般不写教案,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说,他们教了那么多年的书了,对教材很熟悉,没必要写,可以把那些时间用到教学工作的其他方面中去。当然,我并不知道这是否反映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我们那学校确实存在这一现象。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有的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他的课堂确是非常的“乱”。那么为什么他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呢?造成这种“乱”的原因有那些呢?
1、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2、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3、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维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或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在每天八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但有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什么意思?不知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一段时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一段时间却又死气沉沉,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半节课或一节课时间陪他们玩玩游戏、唱唱歌或做一些表演来调动一下情绪。心情好了,做事、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其次,教师要“爱”学生。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疾言呵斥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造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当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正确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我经常走下讲台,因为这样一方面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等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总是“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很不利的。
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我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差生这类孩子不是不学习,而是不会学习。也就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用了很多的时间结果却是事倍功半,也就是许多家长所说的,看着他在学习,但就是不出成绩。这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所谓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习惯,也就是学习的一些程序,是哪些东西先做,哪些东西后作的问题。在这里,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谈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预习
告诉学生在预习时,第一、要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框架,这是最基础的东西;第二、扫除绊脚石,把以前学的还没弄懂的一定要弄清楚,特别是理科类的,因为它的连续性特别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第三,在预习的过程中把没搞清楚的地方画下来,好把它作为第二天听课时重点,学会带着问题去听课。
2、教学生学会记笔记和整理课堂笔记 让学生知道上课时除了要专心听,勤思考,力争当堂懂,基本完成理解任务外,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尤其是像奥数比较难的课程更要做好笔记。比如,记数学课堂笔记,抓住一个原则就行了,略记----就是只记录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略去。这样,可以省出时间来思考问题。课堂记的笔记内容还要学会整理,在整理中要做到系统完整,还要留出副页。副页的作用有:第一,听课时产生的见解或体会,已出现的错误,易混淆的概念,温习笔记时产生的见解和体会。第二,从课本以外的同类书中摘录与笔记内容有关的内容。第三,补充课本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老师没讲到的,自己总结的规律。
还有,整理的笔记还是要复习的。不仅是温故知新,还要对过去的笔记进行补充,达到自己对过去知识的更高认识。
3、教学生学会复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会去复习,他们在课后就做作业,不会的东西再查课本。为什么呢,这当然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老师的原因,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给学生留很多家庭作业。造成学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这种做法的最终的后果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不了,效率很低。正确的方法是,课后作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复习课堂的内容,而且要及时复习。当天的课程一定当天要复习!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做复习或预习,我想这样达到的效果可能更好。
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不去复习而是不会复习,这里我介绍几种供参考的方法。一是“过电影”,二是看课本,三是整理笔记,四是做作业,五是看参考书。这里整理笔记和做作业不作介绍。“过电影”全凭脑子想,把老师讲课内容在头脑中重现一遍,对于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就要及时的查看课本。看参考书,要有选择的看,一般我们的老师会推荐你看哪一本书的哪一部分,不是看一本书的所有的内容。复习完了之后问自己两个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好没有?(2)基本的解题方法掌握了没有?
4、教学生学会总结
我所说的总结不是教师的课后总结而是学生的对学习情况的总结。当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和看了很多参考书后,对某一类题可能会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时可以总结一些解题的规律。如果学生自己不能确定自己规律的正确性,可以向我们老师请教。总结是要告诉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头脑内理清今天学习内容的主要框架结构。(2)问自己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在哪,自己掌握了多少。(3)然后把自己没掌握或没完全弄懂的地方翻开书在自己琢磨一下,要是还弄不懂就等第二天问老师。经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我们到底还有什么欠缺,在哪里欠缺。这样为我们的下一步学习就更加的有底。
总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学会。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与年龄的差异,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我想:一个老师如果老师能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做到让自己的学生乐学、想学、会学,那么他的学生将是最幸福学生。
投稿者: 舒柏银 湖南麻阳县
发表于《中国教师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79,邮发代号:1-19
分享
0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