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5)班
书就像是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书就像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带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书就像是一湾海峡上的灯塔,带我们找到迷失的自我;书更像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它教给我们人生的哲理„„
人活在世上,必然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我觉得把这种空闲的时间用来读书是在好不过了。而什么时候读书,什么地点读书,读什么书,这些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早晨,晨昏未醒,趁着这种大好时光我们可以读读诗,背背英语单词,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很枯燥乏味,你也可以手拿一本《诗经》,嘴里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也不失为一种雅兴啊。在晚上的时候,坐在屋前的石凳旁,伴着皎洁的月光,你也可以手拿一杯酒,读着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顺便感叹一下人生的无常。
看书是一件美好的事,不同类型的书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同。开心幽默的书会让我们觉得放松,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幽默感,让我们自身散发更多的魅力;悲伤的小说既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坎坷的命运,也让我们在看完书后更想好好过自己的生活;积极励志的书会让我们对生活抱有希望,遇事不悲观;悬疑推理的书可以让培养我们的推理判断能力;科幻的小说可以让增强我们的想象力„„看到这么多例子,你有没有想要看的某一类型的书呢?
在我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整天把故事书捧在手里,什么安徒生故事,格林童话等是我童年中不可缺失的一份美好的记忆。那个时候,人鱼公主,丑小鸭,灰姑娘是我最好的朋友。那时天真的我对读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吸引我的只是丑小鸭悲惨的命运和灰姑娘遇到王子之后的幸福,我看不到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也不知道作者写他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开始把事情想复杂,也会对这些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长大后我个人比较喜欢郭敬明这种青春文学派的作家,首先它所处的年代和我们一样,不会让我觉得年代太远,产生距离感。而且他的文风能够吸引我。我知道这样说一定会有人说我不会读书,他们只会把鲁迅矛盾天天挂在嘴边,脱口而出的就是他们的文章,但我想问一句,你们真的看懂了吗?看明白了吗?大家都承认鲁迅的文章写的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够读懂鲁迅,既然自己并不明白干嘛要不懂装懂呢。我们读书不是给别人炫耀的,是要让自己能够有所体会的,如果能读一本对你启发性较大的书,那有谁会去在意你读的是什么呢!
我很喜欢看外国的名著,他们的故事比较生动,不会像中国的古典名著难以理解。我最近就读了一本小说,它的名字叫《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写,写的是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很多,让我看到了当时的人们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让我对高老头这个角色充满怜悯。
很多人讨厌读书,总说自己拿起书就想睡觉,那是你们没有读的兴趣,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一定要学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增加你的人格魅力,也可以让你们交到更多的朋友。
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淡然自若,也可以看到周敦颐的洁身自好;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宋江的仁义大方,也可以看到吴用的机智聪明;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的婉约细腻;也可以看到杜甫的豪迈豁达。
读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不开心时,书可以让你微笑;伤心时,书可以带给你满满的正能量;不论在什么时候,书都可以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积极地读书,让我们与书为友!
第二篇:与书为友
“我与校长有个约定”之美文之八-----------
与书为友
塞缪尔•斯迈尔斯
想了解一个人,你可以看他读什么样的书,正如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找最佳最善的为伴。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两心相伴,其乐陶陶。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决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让我们从它那儿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中国有个成语:“爱屋及乌”,若引申为“爱人及书”,则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情谊将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的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汇。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别人的事,能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囊而购,就能得到。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因之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作者一生所思所想的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学人而言,他的一生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的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的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说:“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会象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高尚行为的愿望也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藉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靡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能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翻动书页,伟人的话就会历历在目,犹如亲闻。时间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才能经久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的精华远播天下,至今为有识之士侧耳聆听。古时先贤的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
作者简介: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
第三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班级:初一十三班张梦博指导老师:彭幼丽
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之友。----题记
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伴依。
好书可以引为挚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淘淘其乐。当我们深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我们可以发现,同样喜欢一本书的人,他们的习性也往往相同,恰似两人是好朋友一样的,他们也可以互相成为朋友。古时有句名谚“爱屋及乌”若改为“爱人及书”也不失为一智语。人们在交往中,若可以以书为纽带,那他们之间的友情一定是纯洁,高尚的。
英国文艺界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秀人心,书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是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读书会让我们进入一个高尚的社会中去,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听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与共。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他们的观赏者,在他们所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他们伟大的思想挣脱了时空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入故,熠熠生辉。
凡真知灼见绝不会消失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为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亲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的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为永存。
书中便有其灵魂,其一生之所见,便全在其书中。与后人发现并解读而后公之于世,让更多的人去解读了解历代圣贤。从而使其灵魂精神永存于世,永不消逝。
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去进入圣贤的世界,了解解他们的精神灵魂,与他们为友,与书为友。
第四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我喜欢读书,特别是当忙完该忙的事,说完该说的话,见完该见的人,巨大的空虚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向我袭来的时候,我喜欢捧一本书,或是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或是在温馨舒适的宿舍小床上,或是在公园的荷塘边,静静地,听他缓缓向我道说少年维特平凡而感伤的爱情故事,看歌德以一个哲学家的眼光来剖析生与死,人与自然,幸福与悲伤,恒久与变迁;道说渴望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霍尔顿内心的苦闷彷徨和孤独愤世;道说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普通人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快乐,以及城乡之间的社会矛盾.读书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的,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把万花筒,透过一本好书我就可以看到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时候时候我们会幻想像三毛一样去流浪,和爱的人一起去谱写撒哈拉的故事;会感叹达西和伊丽莎白跨越傲慢与偏见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会痴情于纳兰绝世的才情,出众的容貌,独特的风采和高洁的品行.然而,因为现实中的种种牵绊,大多数人往往实现不了流浪的梦想.于是世人无形中不知不觉地把对流浪的的向往诉诸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甚者很多年轻人常常把“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都不会再做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借以激励自己“让青春无悔”的诺言.对于达西,伊丽莎白,或是纳兰的这样的人,我们更是幻想他们也是现实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喝杯茶.然而,我说在这一点上,我是极其幸运的,这一切,不管是心中对流浪幻想,还是对美好人事物渴望,我都可以透过书把他们拉入我的生活中,而且,因为爱书我很多时候真真切切地误以为我真的把他们拉入了我的生活.我可以随着三毛的脚步,感受夕阳照射下撒哈拉仿佛可以包容万物的大沙漠,可以和达西,伊丽莎白,纳兰做彻底的心灵沟通.读书使我的灵魂在一次次的修补与更新中逐渐完整,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成长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可是奇迹的是在这么渺小的存在中竟然跳动着一颗热烈而又脆弱的心.因为热烈,我们以梦想的名义奔波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却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当时为什么出发;因为热烈,我们以自我实现的名义,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急于成功变得浮躁.因为热烈,我们怀揣着对真善美的信仰微笑面向世界,却被现实打击的丢掉了神圣的信仰.于是,那颗心脆弱的一面便血淋淋的暴露在我们面前.而世界在这个点上把人分成了两种:成功的人和没成功的人.成功地人看着这颗心小心翼翼的捧起它,洁净它,养护它.于是它又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且经历了血的洗礼,它显得比以前更加熠熠生辉.没有成功的人看着这颗心颤抖了,崩溃了,死掉了.为什么同样热烈也同样脆弱的存在,后来同样是受到生活的打击却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反应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同.所以什么不懂的渺小的我们,需要从书本中汲取能量.我喜欢读书,因为迷茫的时候,有刘同教我懂得谁的青春不迷茫,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跌倒的时候,有孙少安告诉我生活还在继续,我们总要走下去.因为读书,我懂得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鹰击长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是鱼就不必苦苦纠结于不能翱翔长空.书是一片浩瀚的海洋,遨游书海中你的胸怀也会变得像大海一样宽广.灵魂也会在其中得以净化.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读书犹如一缕暖阳照进我冰封的心,我愿一生与书为友.
第五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人从中汲取更多丰富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书是人类的老师,也是人类的朋友。与这位良师益友处理好关系,能让人一生受益无穷。我和书,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老朋友。
我爱看书,很多种书,它们都是我不同的朋友。作文书教我如何写作;漫画书教我怎样画漫画;英语书教我说好外语。还有语文书/数学书/音乐书……它们都和我交朋友。
我可爱看书啦!书让我感受到快乐,当我心情烦躁或者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与书聊聊天,心情自然好了不少。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看到了海伦.凯勒的坚强与努力;从《小海蒂》中,我看到了小海蒂的善良;从《鸟奴》中,我看到了蛇雕的凶狠。我喜欢书这个朋友。
我天天和书交流,它一会儿给我讲令人伤心的故事;一会儿给我讲令人开心的故事;一会儿给我讲令人愤怒的故事。弄得我一下子哭,一下子又笑,唉,书这个朋友……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确实没错,当你和书交上朋友时,书就像药。我和书交上朋友后,不会的地方便向书本请教,书本为我解答疑惑,把我的“愚蠢”给治好了。
我与书为友,和书交流。我就这样踏进了书的殿堂,让
我流连忘返。来吧,让我们一同与书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