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校一书读国学”主题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一校一书读国学”主题教育方案。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一校一书读国学”主题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名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目的
以“一校一书读国学”为主题,借助读书活动的开展,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接受中华国学经典熏陶,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推动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整体提升。
探索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力争形成示范成果,拓展校本课程的内容,形成我校办学特色。
三、实施思路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
1.充分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
诵读活动完全可以融合到现有课程当中,在日常教学中就注重经典讲解、诵读内容。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加强研究,力求创新,如优化“课前三分钟演讲”、适当地拓展延伸等。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增加经典诵读情况的评价。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涉及到经典诵读的主要有:经典诵读、书法培训、影视欣赏(主如“百家讲坛”上的于丹解读《论语》)。
(二)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走实验之路,创品牌实中。
利用班团活动、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围绕经典鉴赏、诵读艺等的培养、展示,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我校将把经典诵读纳入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文化周。
2.利用环境布置营造氛围,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好每一面墙壁、黑板报、文化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及诵读、书写、讲解实践活动。
3.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倡导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向社会辐射。
(三)加强教师培训
培育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很重要的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学校将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
(四)积极总结,形成成果
注意过程积累、研究和反思,鼓励、指导教师积极撰写案例、论文,积极将活动成果向上级或相应部门投递,扩大成果,激励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规划方案《“一校一书读国学”主题教育方案》。
四、实施过程
“一校一书读国学”主题教育按照“前期策划、中期推行、后期比赛”三个阶段运行。
活动进程及具体实施安排: 时间 阶段 具体实施内容 2011年10月中旬 筹划准备阶段
1.讨论并制定活动方案。
2.准备国学经典诵读资料 2011年11月初 宣传动员阶段
1.开展“一校一书读国学”启动仪式。
2.以展板、校园网、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各班制定诵读标语张贴墙上。2011年11月—12月 深入开展阶段
1.每周以“晨诵”(每天早自习7:15—7:30)、“暮省”(星期一、三下午5:20—5:30)、晚总结为诵读主要方式,扎实地开展活动。
2.每天下午活动课广播室播放论语经典朗诵.3.开设“第二课堂”。
(1)经典诵读小组活动
组建校经典诗文朗诵兴趣小组,进行经典诗文朗诵培训。
(2)影视欣赏活动
每班每周一次欣赏经典视频,主要有:于丹解读《论语》、《子午书简》等节目。
(3)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以软笔书法为主,练习经典诗文。
(4)“读国学,讲故事”兴趣小组活动
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传统国学文化和现代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讲感受、讲心得、讲决心,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诠释国学经典。
4.布置文化长廊。
包括:永久性的醒目语言文字宣传标语,设置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张贴经典故事、名人简介等宣传画。
5.出一期黑板报和手抄报,要求有关于《论语》的文章、解说。
6.结合纪念“一二九”运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进行经典诵读。2012年1月 学校家庭社会共管阶段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这项活动。
1.在放假前,利用校园网平台,组织课外校外自由读、父母参与亲子读,引导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并督促子女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 结合传统节日春节,经典诵读志愿者在校园外践行国学文化,以行动弘扬中华文明。2012年2月—3月
班级初赛阶段 1.各班组织国学经典节目表演:朗诵,歌唱,情景剧、课本剧。
2.推出优秀节目参加学部国学经典节目演出。2012年4月—5月
分学部比赛阶段 结合校园文化周,开展分学部层面的大型活动。
1.各学部选拔经典诵读优秀节目准备汇报演出
2.组织学生撰写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3.进行经典诗文书法比赛 2012年5月—6月
中期总结阶段 1.校级比赛:
(1)5月4日前后组织“五四”国学经典诵读汇报演出。选出参加金华市“读国学,讲故事”大赛的人选和“一校一书读国学”优秀诵读节目。
(2)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评比。
2.举行十八岁成人典礼,以“重温经典,塑造人格,我与经典同行”活动,形成校园文化的特色。2012年9月—10月 成果展示阶段
1、校级比赛:结合国庆中秋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汇报演出。开展“实中之韵”系列活动,展示“中华诵·经典诵读”多种活动形式,向校内外展示活动成果。
(3)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评比。2012年11月—12月 总结提升阶段 1.编订《国学经典〈论语〉诵读资料汇编》。
2.编订学生撰写的《国学经典〈论语〉诵读心得体会》成册。
五、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成立校“一校一书读国学”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实施活动的开展,明确各处室的任务与责任,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附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能处室(组):
(二)舆论保障。利用校园网络、宣传公示栏、文化长廊、板报、动员会、工作例会等途径,广泛宣传“一校一书读国学”开展情况,广泛宣传本校和外界试点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三)经费保障。设立“一校一书读国学”专项活动资金,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技术保障。指导老师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传授诵读技巧;经典资料的整理和汇编等等。
第二篇:仙源湖实验小学“一校一书读国学”讲故事中队活动方案
仙源湖实验小学“一校一书读国学”讲故事中队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相伴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规范开展中队活动。
二、活动对象:二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时间与地点:各中队教室
四、内容与形式
1.内容以《弟子规》、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类故事为主。
2.每位中队委准备一则故事,讲述时间在3分钟以内。
3.每个班以《弟子规》或其他国学经典中的某句或几句话为主题进行讲述一则故事
五、活动主持稿
一、预备部分:检查人数、报告人数(整队仪式)。
1.中队长:全体立正!各中队检查人数。稍息!
各小队长同时向后转,面向本小队队员:“××小队立正!报数!”报数结束后,小队长:“稍息!”然后面向中队长站立。
2.中队长:全体立正!各小队报数!稍息!
报数按第一、第二„„小队的顺序进行。小队长面向本小队:“立正!”然后转向中队长,小臂提至腰间,跑到距中队长1-2米处立正,敬队礼,中队长还敬队礼。小队长报告:“报告中队长,××小队应到×人,实到×人,报告完毕!”向中队长敬礼,中队长还敬队礼:“接受你的报告!”小队长向后转,跑步回本中队:“稍息!”然后面向中队长站立。
3.中队长:全体立正!(小臂提至腰间,跑到距中队辅导员1-2米处立正,先敬队礼,再报告)报告辅导员,××中队应到×人,实到×人,一切活动准备就绪,请辅导员指导!
4.辅导员:接受你们的报告,预祝你们活动愉快!
二、正式部分:
1.活动仪式(出旗仪式)。
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敬礼!
(奏出旗曲)以队员为标准,队旗由左向右U字形,要经过每个队员前面。
中队长:唱队歌(有请指挥)
中队长:我宣布××中队“一校一书读国学”讲故事班队活动
正式开始,请主持人上台主持。
2.辅导员致辞
主持人甲:少先队员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谆谆教导,队员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育,在老师的正确引领和关心下,我们茁壮成长。
主持人乙: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辅导员_____致词,大家(鼓掌)欢迎!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队“一校一书读国学”讲故事中队活动,„„„„.)
3.中队委上台进行讲故事活动
主持人甲:谢谢辅导员老师!下面进行我们的讲故事活动,首先有请中队长××为我们带来故事《》主持人乙:中队长的故事讲得„„„接下去有请学习委员××为我们带来故事《》
主持人甲:学习委员的故事讲的„„„接下去让我们听一听××委员××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故事《》 主持人乙:„„„„„„
4.辅导员总结
主持人乙:下面请辅导员××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同学们,„„„„„„„„。)
三:宣布活动结束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创新的思考,迈着体验的步伐,做一个懂礼、知礼、有文明的学生,我相信,我们仙源湖实验小学的雏鹰们将会展翅翱翔!
主持人乙:全体起立,请辅导员带领我们呼号: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奏乐,敬礼,礼毕)请坐。
中队长:××中队“一校一书读国学”讲故事中队活动到此结束。
第三篇:读《教育新理念》一书有感
读《教育新理念》一书有感
《教育新理念》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导师。最近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感触颇多,因为它和我们的教学紧密相关。
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该怎样定位?以前的教育范围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书上学会了,考试考好了,那就说明你是个优秀的学生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舍弃了很多更重要的过程和情感。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保留了以往的应试,升学,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需要的不仅是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会读书又更多面的学生了。素质教育的提出不管是对学生或老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素质教育应该能有比较满意的应试基础;其次,学生除了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去接触更多的知识。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更要让学生的有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对学生来讲是终身受用的。
读了《教育新理念》,还让我体会感到作为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就更应该如此。教育要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只有理念更新了,才能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第四篇: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日子了,说实在的,自己还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趁这次十一长假,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感触真是颇多啊,于是提笔赶紧记下来。以下是我解度此书的一些感受:
实,着眼于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老师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思考。
真,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说真话。强调“我是怎样想”、“怎样做”。少说“必须”“应该”不空发议论。“必须”有指令性,“应该”是局外话,空发议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了训导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
新,新的视觉。习惯是强大的,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习惯不是正确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而是对自己一直以为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反过来想一想。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定目标,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步骤,安排活动,然后就是收到了什么效果。往往忽略的是“为什么做”、“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反思习惯则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提出“为什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怎样做”,而“怎样做”又是建立在“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把反思引向深入。
提,就是提炼。在对许多事情或现象反思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做法比如“师生相互问好”、“请学生坐下来谈话”等。一个题目,一条操作方法。
我们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反思!这些习惯,显然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性情倾向这就是习惯。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与行动
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反思习惯,就是从教师的角度,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坚持反思,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事情,就能逐渐形成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教育方法。
第五篇: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现今我们教师都涌身于课改的浪潮中,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的启发学生的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教学主体的角色,使他们能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绩效。《走向新教育》一书中提到两个关键词“正螺旋状态”和“负螺旋状态”。正螺旋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及同伴的表扬,从而体验了成功,当这种成功感一次次强化,逐渐自信心也随之强化了,这样,这个学生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正螺旋状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上升的状态,就是步入成功的轨道。反之,一次次打击和批评,就必然造成厌学,必然没有自信,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下降的状态,它会使学生彻底放弃。那么对待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我们应从哪几方面做起呢?
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是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孩子获得。如果孩子处干“负螺旋状态”,就好比掉在一个坑里,他已经非常困难了,你站在坑上表扬他是没有用的。你也要跳到坑里去,就是说要去学会换位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要找到和他的“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才可能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否则他就很难爬上来,更谈不上成功了。有一次,我去教一年级学生跳短绳,有个学生,他的协调性很是欠缺,连握绳的姿势都要教很长时间,更别提跳绳了。每当学生们展示各自的跳绳技巧的时候,他要么低头不语,要么用绳子或身体干扰别人,看到别人失败后,他的情绪得以发泄,心理得以平衡。课后我找他交谈,他也曾努力练习,但是就是跳不起来,所以他选择放弃。对待他的这种状况,我曾试着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夸张式的表扬,但一回到跳绳,又引起了他的痛苦回忆,情绪再次落到底谷。于是我思量了很久,决定还是要让他勇敢的面对困难,针对自己的弱点想对策。我给他制定了个人记录卡,让全班的同学与我一起来关心他,每刷新一个记录,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表扬,同时我在课余时间与他一起交流,商讨,共同寻找好的方法,不断的给他打气,树立他的自信心,终于他的记录有了突破“2”、“5”、“8”、“10”„„“45”,当他连续跳到“45”的时候,全班都为他而欢呼,相互奔走转告,连他自己都不感相信这是真的,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将他的名字写的大大的,让全班同
学为他鼓掌。从他那热泪盈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激动,看到了他的自信心的恢复„„这个孩子就这样学会了跳绳、爱上了跳绳。
二.体验成功感
“成功感”是孩子自身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作为处干“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要总拿着高于他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让他能够达得到,成功的体验就会在他身心产生。千万不要认为低难度没用,新西兰某校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教师提问 “你们想想,每个篮子里有24块蛋糕,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块蛋糕?”新西兰五年级的学生用各种方式踊跃回答,很有成功感!由此可见,新西兰五年级的那个“蛋糕题”同我们五年级孩子承受的学习难度,已是多么强烈的对照。但有一点已经不必怀疑,就是他们小学五年级那个“蛋糕题”,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生。我们在体育教学上,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组运动水平强些,在游戏中表现的很亢奋,成绩突出,而有的组相对运动能力弱些,总处于失败的结局,不能体会成功的他们渐渐泄气,不再积极投入,甚至于放弃游戏。我便根据他们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将强的同学分组进行比赛,较弱的学生也分组进行比赛,将学生放入势力相当的环境中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同学去感受成功。况且成功的体验不一定只在运动技能上,我们也可在思想品德、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创新思维中为学生创设条件去感受成功。深刻的成功感,即使在孩子遭遇失败时也会对孩子以持续的支持,这比你的表扬更可靠。所以“成功感”是“自信心”的基础。
三.挖掘求知欲
在“自信心”和“成功感”下面更深一层,还有一个要素叫“求知欲”。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失去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损害到“求知欲”,这就损害到深层。“求知欲”受损的表现就是“厌学”。我们说“基础教育”,如何维护每个孩子都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确保孩子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由此建立自信,是他将来会随着年龄增长去不断探索无穷知识的蓬勃动力,这是真正的基础。换句话说,真正的基础是人本身的求知欲望,以及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获取成功的不可阻挡的自信心,而不是客观的知识。人生的求知欲是本,知识为末。伤害了学习的欲望,造成厌学,便是舍本逐末,以末害本。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性学习是一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设置一个问题、一种情境的方式去进入问题(设置也是假设),通过假设性思考去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又称为“试误性学习”。错误是人人都会犯的,出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出错谁不会呢?而明白了错误才是不可缺少的财富,就可以打破“探究”的神秘感。正确只能通过尝试和体验错误才能达到,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教师首先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此假设,才有去探究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探究行为。在从问题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不论走到“正”还是走到“负”,那都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探索。
所以,关注孩子处于哪种状态比盯“成绩”更重要。假如孩子已处在“负螺旋状态”,请立刻停止对孩子的批评、挖苦和苛责,否则无异于迫害!否则,不论你多么爱孩子,都换不来孩子的“觉悟’,因为你自己就在误区。因为此时继续给孩子加压,就是往“负螺旋”方向使劲,把孩子往向下的方向推,那就是在制造失败。这时需要立刻着手寻找往“正螺旋”方向推助的用力点。时刻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成长中的求知欲、成功感和自信心,是教育至高无上的任务。当孩子厌学就是处于负螺旋状态,那就不只是成绩处于下降趋势,而是日子虽在延伸,人生却困在岁月中没有成长。若不发生逆转,就会真正“没戏”。作为一个好教师就是要全力以赴帮助他们走出“负螺旋”,进入正螺旋状态,那才是上升的趋势,成长的状态。他才会自己向着天空、向着阳光枝繁叶茂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