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爱的教育》一书有感
读《爱的教育》一书有感
偶逛书店,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光,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书的首语就从另一方面来揭示素质教育很震撼人,它说:“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一书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淋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主人公安利柯在学校和父母的教导下,懂得仁慈,同情穷人,更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祖国。当然,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孩子听“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孩子的心总是如此纯洁和透明,爱的轨迹就被清晰地记录在了上面。
读这朴素的文字,竟有说不尽地感动和熟悉。曾几何时,自己也象这些小学生安利柯一样用简单纯真的心认真去看,去爱这个世界。但直到读了《爱的教育》,才发现自己这颗充满着孩童般的好奇,期待着爱和美好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看着书上的铅字,不由地,脑海里浮现出小学生歪歪扭扭的字来。稚气的语言,非但掩盖不了他的美,反而更让人觉得这是种难能可贵而修饰的纯真。书中那颗勃勃跳动着的纯真的心灵,正在为爱作着最公正的诠释。用他的经历、他的感语,告诉我们也告诉他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爱,我们该如何去爱,这是世界上永存的爱的主题。
孩子的心是最纯净最美好的,或许也最伟大的,因为他的关怀在整个世界。他们爱同学、爱亲人、爱老师、爱每一个他所遇见的善良的人们,哪怕是囚犯,只要能拥有一颗遥相呼应着的善良的心,他都会给予他们完全的爱。就像他看到小石匠身上有脏东西,绝不该说“啊!脏啊”!应该说“他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该说“凡是从工作上带的,决不是脏东西”。
多么令人赞叹的精神,有了这种爱的力量,还有什么困难无法战胜的吗?爱能将世界融化,能把不同的人与人和谐地交融起来。“博爱”二字简简单单,却
是蕴涵了所有的美好在其中。
于是想到了我们自己,想到了所有已经不是小学生的学生。“寒窗读”十数载,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在学些什么?精神的世界往往比物质的世界要广阔得多,心灵的修炼也比知识的吸取紧要得多。而心中,若没那份博爱的精神,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的看起来也就苍白乏力了。活着,最可贵的莫过于是胸中的美好的爱的心灵。
爱啊,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早就牢牢的扎根于我们的心底;爱啊,它又是如此羞涩以至于它常常只肯落户在我们至亲至爱的人身上。只因我们渐渐不再有孩童时无暇的纯真,在爱之外又多了些自恃和冷静。却不知爱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选择,去拥抱一切的美好。我们又何必担心自己的爱会枯竭,因为那永远也不会发生。
我们该爱的,早已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更多的等着我们去热爱,是家乡、是情谊、是真知、是所有善良勤劳的人们。让美好的心永远陪伴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广博的爱来丰富自己的人格,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让这一切以熏陶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真诚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还是苯钝的,无论是机灵的还是木讷的,在老师心中,他们都是可爱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去爱: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老师,爱同学,爱校园,爱大自然,爱生活„„
爱是什么?
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父母每天操劳奔波,可一有咳嗽,药片就摆在眼前,临睡前不问再看一眼孩子,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读了安力柯的故事,我更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力柯有本与父母共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就像一次旅行,有甜有苦,需用心感受.读《爱的教育》,目睹了安力柯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爱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第二篇:读《教育新理念》一书有感
读《教育新理念》一书有感
《教育新理念》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导师。最近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感触颇多,因为它和我们的教学紧密相关。
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该怎样定位?以前的教育范围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书上学会了,考试考好了,那就说明你是个优秀的学生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舍弃了很多更重要的过程和情感。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保留了以往的应试,升学,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需要的不仅是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会读书又更多面的学生了。素质教育的提出不管是对学生或老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素质教育应该能有比较满意的应试基础;其次,学生除了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去接触更多的知识。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更要让学生的有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对学生来讲是终身受用的。
读了《教育新理念》,还让我体会感到作为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就更应该如此。教育要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只有理念更新了,才能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第三篇: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日子了,说实在的,自己还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趁这次十一长假,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感触真是颇多啊,于是提笔赶紧记下来。以下是我解度此书的一些感受:
实,着眼于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老师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思考。
真,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说真话。强调“我是怎样想”、“怎样做”。少说“必须”“应该”不空发议论。“必须”有指令性,“应该”是局外话,空发议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了训导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
新,新的视觉。习惯是强大的,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习惯不是正确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而是对自己一直以为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反过来想一想。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定目标,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步骤,安排活动,然后就是收到了什么效果。往往忽略的是“为什么做”、“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反思习惯则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提出“为什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怎样做”,而“怎样做”又是建立在“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把反思引向深入。
提,就是提炼。在对许多事情或现象反思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做法比如“师生相互问好”、“请学生坐下来谈话”等。一个题目,一条操作方法。
我们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反思!这些习惯,显然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性情倾向这就是习惯。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与行动
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反思习惯,就是从教师的角度,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坚持反思,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事情,就能逐渐形成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教育方法。
第四篇: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现今我们教师都涌身于课改的浪潮中,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的启发学生的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教学主体的角色,使他们能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绩效。《走向新教育》一书中提到两个关键词“正螺旋状态”和“负螺旋状态”。正螺旋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及同伴的表扬,从而体验了成功,当这种成功感一次次强化,逐渐自信心也随之强化了,这样,这个学生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正螺旋状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上升的状态,就是步入成功的轨道。反之,一次次打击和批评,就必然造成厌学,必然没有自信,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下降的状态,它会使学生彻底放弃。那么对待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我们应从哪几方面做起呢?
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是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孩子获得。如果孩子处干“负螺旋状态”,就好比掉在一个坑里,他已经非常困难了,你站在坑上表扬他是没有用的。你也要跳到坑里去,就是说要去学会换位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要找到和他的“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才可能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否则他就很难爬上来,更谈不上成功了。有一次,我去教一年级学生跳短绳,有个学生,他的协调性很是欠缺,连握绳的姿势都要教很长时间,更别提跳绳了。每当学生们展示各自的跳绳技巧的时候,他要么低头不语,要么用绳子或身体干扰别人,看到别人失败后,他的情绪得以发泄,心理得以平衡。课后我找他交谈,他也曾努力练习,但是就是跳不起来,所以他选择放弃。对待他的这种状况,我曾试着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夸张式的表扬,但一回到跳绳,又引起了他的痛苦回忆,情绪再次落到底谷。于是我思量了很久,决定还是要让他勇敢的面对困难,针对自己的弱点想对策。我给他制定了个人记录卡,让全班的同学与我一起来关心他,每刷新一个记录,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表扬,同时我在课余时间与他一起交流,商讨,共同寻找好的方法,不断的给他打气,树立他的自信心,终于他的记录有了突破“2”、“5”、“8”、“10”„„“45”,当他连续跳到“45”的时候,全班都为他而欢呼,相互奔走转告,连他自己都不感相信这是真的,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将他的名字写的大大的,让全班同
学为他鼓掌。从他那热泪盈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激动,看到了他的自信心的恢复„„这个孩子就这样学会了跳绳、爱上了跳绳。
二.体验成功感
“成功感”是孩子自身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作为处干“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要总拿着高于他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让他能够达得到,成功的体验就会在他身心产生。千万不要认为低难度没用,新西兰某校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教师提问 “你们想想,每个篮子里有24块蛋糕,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块蛋糕?”新西兰五年级的学生用各种方式踊跃回答,很有成功感!由此可见,新西兰五年级的那个“蛋糕题”同我们五年级孩子承受的学习难度,已是多么强烈的对照。但有一点已经不必怀疑,就是他们小学五年级那个“蛋糕题”,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生。我们在体育教学上,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组运动水平强些,在游戏中表现的很亢奋,成绩突出,而有的组相对运动能力弱些,总处于失败的结局,不能体会成功的他们渐渐泄气,不再积极投入,甚至于放弃游戏。我便根据他们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将强的同学分组进行比赛,较弱的学生也分组进行比赛,将学生放入势力相当的环境中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同学去感受成功。况且成功的体验不一定只在运动技能上,我们也可在思想品德、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创新思维中为学生创设条件去感受成功。深刻的成功感,即使在孩子遭遇失败时也会对孩子以持续的支持,这比你的表扬更可靠。所以“成功感”是“自信心”的基础。
三.挖掘求知欲
在“自信心”和“成功感”下面更深一层,还有一个要素叫“求知欲”。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失去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损害到“求知欲”,这就损害到深层。“求知欲”受损的表现就是“厌学”。我们说“基础教育”,如何维护每个孩子都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确保孩子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由此建立自信,是他将来会随着年龄增长去不断探索无穷知识的蓬勃动力,这是真正的基础。换句话说,真正的基础是人本身的求知欲望,以及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获取成功的不可阻挡的自信心,而不是客观的知识。人生的求知欲是本,知识为末。伤害了学习的欲望,造成厌学,便是舍本逐末,以末害本。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性学习是一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设置一个问题、一种情境的方式去进入问题(设置也是假设),通过假设性思考去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又称为“试误性学习”。错误是人人都会犯的,出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出错谁不会呢?而明白了错误才是不可缺少的财富,就可以打破“探究”的神秘感。正确只能通过尝试和体验错误才能达到,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教师首先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此假设,才有去探究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探究行为。在从问题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不论走到“正”还是走到“负”,那都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探索。
所以,关注孩子处于哪种状态比盯“成绩”更重要。假如孩子已处在“负螺旋状态”,请立刻停止对孩子的批评、挖苦和苛责,否则无异于迫害!否则,不论你多么爱孩子,都换不来孩子的“觉悟’,因为你自己就在误区。因为此时继续给孩子加压,就是往“负螺旋”方向使劲,把孩子往向下的方向推,那就是在制造失败。这时需要立刻着手寻找往“正螺旋”方向推助的用力点。时刻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成长中的求知欲、成功感和自信心,是教育至高无上的任务。当孩子厌学就是处于负螺旋状态,那就不只是成绩处于下降趋势,而是日子虽在延伸,人生却困在岁月中没有成长。若不发生逆转,就会真正“没戏”。作为一个好教师就是要全力以赴帮助他们走出“负螺旋”,进入正螺旋状态,那才是上升的趋势,成长的状态。他才会自己向着天空、向着阳光枝繁叶茂地成长。
第五篇: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人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透过小小的方块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可以说,因为有好书做伴,人生之路才走得如此惬意、如此坦然。
今年暑假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最后我再次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