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心与希望》&32;读后感
闲适的周末,看完电影,练完瑜伽,陪好女儿,关上窗户阻挡春寒料峭,打开《信心与希望》,封面上温总理的笑容淡定儒雅吸引了我,我不喜欢政治,那是男人和极少数嗜好的特长,我愿意做个慵懒的女人,在自己的安静小窝里安稳现世,与世无争。
可是,关于国家,关于现状,关于希望,仍然是不会泯灭网的,因为,身在这个国家,必要的关注和了解可
以使我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国家的不够完美。
去年去北京的时候,听北京的导游议论起国家的领导人都像自家人一般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然而,国家谁能管得更好,不是我等能看穿的,只是,我喜欢总理的气质,那些儒雅智慧不是可以乔装的,我相信一个理想的人,一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这是一本总理访谈实录,其实,之前温家宝总理的访谈录电视里直播的时候都有看过,不过,印象深的也渐渐的模糊了。今天翻看文字实录,就挑那些我喜欢的言论画了下来,比如,关于读书的言论:
第一,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第二,读书要选择。如果你到国家图书馆转一圈,可以看到浩如烟海的书,恐怕每个人倾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把这些书读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书当中值得每个人读的也并不一定那么多。因此,要选择好书。如果选择一本不好的书,就等于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什么叫好书?温家宝表示,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其实历史上,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淘汰,留下来的书是不多的,这些书带有永久性,因为它经过多次淘汰而依然能够震撼人心。
第三,“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记得上次访谈,我曾经提出,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后来有的人跟我开玩笑说,说你不知道,我们有的地方地铁挤得要命。但是确实有的地方地铁里一些青年人们开始拿起了书,这是个现象,其实本质是让人们挤出时间来读书。”温家宝说。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或者,总理的话,对读书人来讲,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温总理的读书心得,简单的道理启人深思,有种博大的人文情怀。真的,温家宝总理是博览群书的典范,从他的历次有关谈话中,不难看出他对读书问题的真知灼见。第一,好读书,教我们建立一种正确的读书观。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没有大块的读书时间,而他却会“见缝插针”去挤时间读书,我自己,总说没有时间读书,宁肯将大块时间倾注到吃饭唱歌、迎来送往、运动逛街上去,而不愿给读书更多时间,这种行动和观念注定我是个凡俗的女子,呵呵!其次,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的确,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温总理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专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可见,温总理的读书是惜时如金的读书,自觉主动的读书。对他而言,阅读实际上是“悦读”。去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中表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就是我的希望。”实际上,温总理之所以喜欢“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经典著作,不正是在向我们传递“抓住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信念吗?
第二,会读书,读书要有所选择。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对于我这种读书不带任何目的和功利的人来说,逮着什么读什么好像是有点不能“术有专攻”呢,只是,读教育专著时的我,好像会变得很愚笨。少了耐心和静心,不能深入读书,是不好的读书习惯。
第三,活读书,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读活书、活
第二篇:《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读后感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读后感
近期我拜读了《信心与希望》一书,此书是根据温总理一部分访谈内容整理出版的,该书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总理自信、坚定、务实的形象和爱民情怀。
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录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二部分收录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第一次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三部分是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就当前形势和2010年经济工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内容。该书生动再现了共和国总理自信、坚定、务实的形象和爱民情怀。
书中的内容,囊括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灾区重建、反腐倡廉、缩小收入差距、物价走势、两岸关系等以及个人生活工作情况等方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温总理畅谈了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始末、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2010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这些访谈开创了问政新风,拉近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海内外舆论好评。
纵观三次访谈,时间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以及在应对危机之中走出更宽广道路的希望。用信心激励着人民,拿希望鼓励着人民。信心和希望,伴随着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
细读此书,温总理在访谈中涉及到了中国的经济走势、民生大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美关系、反腐倡廉等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谈到中美贸易关系,众所周知二者关系并非一片和谐,二者关系发展迅速,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两国有有利,对两国人民有利。中美贸易关系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两国人民。但二者之间仍小有摩擦。总理指出我们的主张有三点,第一,一国贸易的发展,同时要照顾另一国家的关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惠互利,两国的贸易摩擦应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不要动辄施以制裁。这样做的结果会伤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也可以用在贸易上;第二,中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是,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希望中美贸易是一个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我们的目标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因此希望双方互相开放市场,特别是美国要承认中方的市场经济地位,开放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第三,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方针。双方的摩擦能够缓解,归根结底还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其间总理所说的有关进出口的飞机和大豆的笑话则让人忍俊不禁,从而也更加形象的描述了中美双方目前的贸易态势。在阅读此书时,我注意到温总理多次提到要多读书,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温总理还说:“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总理的坦诚让我们感动,总理的回答让我们激动,总理的话语给了我们一种力量,这是一次手握手的诚意,这更是一次零距离的互动。
温总理的读书心得,简单的道理启人深思,有种博大的人文情怀。从他的历次有关谈话中,不难看出他对读书问题的真知灼见。第一,好读书,教我们建立一种正确的读书观。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没有大块的读书时间,而他却会“见缝插针”去挤时间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的确,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温总理曾在2003年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专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可见,温总理的读书是惜时如金的读书,自觉主动的读书。对他而言,阅读实际上是“悦读”。去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中表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实际上,温总理之所以喜欢“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经典著作,不正是在向我们传递“抓住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信念吗?第二,会读书,读书要有所选择。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对于我这种读书不带任何目的和功利的人来说,逮着什么读什么好像是有点不能“术有专攻”呢,只是,读教育专著时的我,好像会变得很愚笨。少了耐心和静心,不能深入读书,是不好的读书习惯。第三,活读书,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真谛,在于不读死书,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不仅要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还要学会动脑和动手。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不仅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还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实践证明,读书,思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不二法宝。读书不但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此书,我觉得是与温总理“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书中权威、真实、生动,是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对进一步认清社会转型期并存着的机遇和挑战,对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都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温总理与网民的在线访谈,不仅鼓励了千百万的网友,还激发了他们一如既往地参与国事的信心,并将起到一种召唤作用,使关心国事的人多起来。作为一名读者,我为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感到自豪、骄傲。
第三篇:《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读后感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读后感
一位乡下的朋友来电话,要给他买几本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原来,村里还有几位乡亲听说了,都想要一本收藏。
“总理用我们老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说话!说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情!”这位乡下朋友说出了他们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
长
年与烈日黄土打交道的农民,街头巷尾的普通市民,最容易为温家宝总理的言谈举止打动,不就是因为,温家宝总理那种天机自发,不加修饰的平易、平常、平民作风吗?不就是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时,因为抱负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所生发出的信心,因信心所催动的希望吗?
这些不正是《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这本书,给人的最深感受吗?
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入今年2月27日温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二部分收入去年2月28日温总理第一次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三部分是去年12月27日温总理在中南海就当前形势和经济工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内容。
书中的内容,囊括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灾区重建、反腐倡廉、缩小收入差距、物价走势、两岸关系等以及个人生活工作情况等方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温总理畅谈了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始末、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这些访谈开创了问政新风,拉近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海内外舆论好评。
纵观三次访谈,时间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以及在应对危机之中走出更宽广道路的希望。那信心激励着人民,那希望鼓励着人民。信心和希望,伴随着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这是温家宝总理三篇访谈中,一句为中外广为传扬的格言。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领袖、商业巨子、经济权威、货币专家,都发出了自己的呼吁,但都未能像温家宝总理这句话那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什么会这样?归根到底,这是因为真诚、儒雅而坚定的温家宝总理背后,是一个团结、富裕、强大的人民共和国。“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民对执政党、政府和政治家信任,即信任他们与我们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相联。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可能是为海内外引用、传诵最广的总理另一句格言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前夕回答网友提问时,解读过“尊严”的三个含义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我们大都会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这样的话从温家宝总理口中讲出来,给人的感受很温暖,很令人信服,一点儿不抽象,就是因为他总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对我们来说话。没有讲大道理的味道,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这种对他人存在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值得所有领导干部,也值得每一个需要与他人打交道的人学习、体味与感悟。
“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第一次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时,这句坦诚的话,使成千上万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温家宝,一个朋友、老师、长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大家的“公共财产”。
“但是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应该诚实,就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我们每一个人在紧张的时候,最自然、本真的反应之一,可能就是想起妈妈的叮咛。用农民的话来说,总理是“大官”;用外交场合的话来说,总理是政府首脑。但作为一个像我们一样,从来不忘母亲叮嘱的人,温家宝总理就是我们中间的平等一员。亿万普通人为什么那么信服他,就是因为这一点。
“我知道,统计数字告诉我,现在住房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要超过千万户以上。但是,我觉得比这儿还会多。你想,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是600多万,他们不久就要结婚,这就是多少家庭。”“我知道‘蜗居’的滋味”,曾经打动多少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心,但把这句话放到总理访谈的全文之中,将会有全新的发现。温家宝总理提醒每一个中国人肩负的历史重担,但他没有忽视那重担下面的小小肩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田间总理、深巷总理,才是普通人的名副其实的“知心总理”。
通读全书,感慨万千。这些访谈都曾经通过网上直播了。但是汇集成卷,出版社堪称功德无量。因为温家宝总理许多语重心长的话,需要反复阅读、品味,而且要放到他一以贯之的人格风范中去理解。
只有从整体来体会,才能明白温家宝总
第四篇:《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读后感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读后感
近期我拜读了《信心与希望》一书,此书是根据温总理一部分访谈内容整理出版的,该书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总理自信、坚定、务实的形象和爱民情怀。
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录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二部分收录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第一次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三部分是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就当前形势和2010年经济工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内容。该书生动再现了共和国总理自信、坚定、务实的形象和爱民情怀。
书中的内容,囊括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灾区重建、反腐倡廉、缩小收入差距、物价走势、两岸关系等以及个人生活工作情况等方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温总理畅谈了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始末、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2010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这些访谈开创了问政新风,拉近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海内外舆论好评。
纵观三次访谈,时间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以及在应对危机之中走出更宽广道路的希望。用信心激励着人民,拿希望鼓励着人民。信心和希望,伴随着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
细读此书,温总理在访谈中涉及到了中国的经济走势、民生大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美关系、反腐倡廉等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谈到中美贸易关系,众所周知二者关系并非一片和谐,二者关系发展迅速,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两国有有利,对两国人民有利。中美贸易关系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两国人民。但二者之间仍小有摩擦。总理指出我们的主张有三点,第一,一国贸易的发展,同时要照顾另一国家的关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惠互利,两国的贸易摩擦应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不要动辄施以制裁。这样做的结果会伤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也可以用在贸易上;第二,中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是,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希望中美贸易是一个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我们的目标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因此希望双方互相开放市场,特别是美国要承认中方的市场经济地位,开放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第三,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方针。双方的摩擦能够缓解,归根结底还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其间总理所说的有关进出口的飞机和大豆的笑话则让人忍俊不禁,从而也更加形象的描述了中美双方目前的贸易态势。
在阅读此书时,我注意到温总理多次提到要多读书,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温总理还说:“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总理的坦诚让我们感动,总理的回答让我们激动,总理的话语给了我们一种力量,这是一次手握手的诚意,这更是一次零距离的互动。
温总理的读书心得,简单的道理启人深思,有种博大的人文情怀。从他的历次有关谈话中,不难看出他对读书问题的真知灼见。第一,好读书,教我们建立一种正确的读书观。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没有大块的读书时间,而他却会“见缝插针”去挤时间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的确,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温总理曾在2003年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专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可见,温总理的读书是惜时如金的读书,自觉主动的读书。对他而言,阅读实际上是“悦读”。去年2月28日,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中表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实际上,温总理之所以喜欢“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经典著作,不正是在向我们传递“抓住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信念吗?第二,会读书,读书要有所选择。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对于我这种读书不带任何目的和功利的人来说,逮着什么读什么好像是有点不能“术有专攻”呢,只是,读教育专著时的我,好像会变得很愚笨。少了耐心和静心,不能深入读书,是不好的读书习惯。第三,活读书,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真谛,在于不读死书,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不仅要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还要学会动脑和动手。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不仅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还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实践证明,读书,思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不二法宝。读书不但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此书,我觉得是与温总理“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书中权威、真实、生动,是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对进一步认清社会转型期并存着的机遇和挑战,对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都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温总理与网民的在线访谈,不仅鼓励了千百万的网友,还激发了他们一如既往地参与国事的信心,并将起到一种召唤作用,使关心国事的人多起来。作为一名读者,我为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感到自豪、骄傲。
第五篇:高考英语话题作文 信心与希望
高考英语话题作文:有关“信心与希望”
例:
1、生活中困难不可避免,面对困难需要信心„
2、试举一例说明信心在学习(考试、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3、你对困难的态度„
It is well-known that we exist in a dynamic world with various difficulties.When we are faced with them,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ope and self-confidence.With confidence, we can find sometimes the question is not as “huge”as we imagine.Take most of us for example, the entrance exam to college seems to be a horrible monster.Accordingly, some people give up, some persist.In my eyes, with confidence, right assessment of the difficulties, as well as full preparation, try and exert your strength, and then we will overcome al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On the whole, I believe we youngsters should face the difficulties in right manner.And nothing is impossible, brave it out and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