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节有趣的语文课
《一节有趣的语文课》
在上初中以来,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了,一是细化语文,二是喜欢语文课的老师,三就是语文课上的越来越有趣。
今天我走进教室,这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哦!我心想:这么多老师啊!完了。当我回到座位的时候,老师便让我们开始第一项活动,虽然都在说,但还是有些拘束,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下面就是每组的组长来发言了,他们很正经地走向讲台,一个一个的述说自己小组的讨论话题,后来就是我至今觉得最好玩的语文游戏了。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啊?”李老师很可爱的说,我们高声欢呼,愿意!我心想:终于可以玩了!我们仔细阅读着游戏规者,规则越往下越刺激。
然后我们分别写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最后老师把纸收上去,每组的组长上前抽出四张纸,然后在小组的努力下要把时间、地点、事件串连起来,看谁的更搞笑,更有趣。
我们组围在一起,讨论着这个“难缠”又好玩的游戏,不久我们组就把句子串连起来了,我看着其他组的成员都在讨论着,还时不时有阵笑声,我就觉得一会儿上台说句子的时候一定很搞笑。所以我期盼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终于我期盼的时刻到来啦!我睁大双眼,竖起耳朵,仔细的听着别的同学说,之前的小组,组成的句子都很搞笑,但没有什么创意,直到我们班的班长上台去,她前仰后合的走上讲台,先是低头笑了会儿,然后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便开始数说起一个很“有趣”的句子。可刚说到“刘子娴......”的时候,刚克制住的情绪又像火山喷发一样涌了出来,我们坐在底下的同学因为班长的狂笑,也笑了起来,我看着班长,越看越想笑,我又看了看听课的老师,他们都像孩子似的露出灿烂的笑容,课堂的气氛渐渐变得没那么紧张了,后来的几个组也挺逗,挺有趣的,但我还是觉的班长她们组比较有创意。
时间突然变的好快,我们在哈哈大笑中结束了这堂有趣的语文课,真的好好玩,真希望以后的语文课都可以像这节语文课似的,在开心快乐中度过。
第二篇:小学作文:一节有趣的语文课
一节有趣的语文课
“摸的人先转三圈。”魏老师的一句话,抽到“摸”的纸条的人就开始转圈圈,我也不例外。三圈后,开始摸人了。
这是一节语文课。但不是像平常的语文课,讲讲课文,听听写,做做卷子。这是一节作文课。但不是像平常的作文课,老师给一个题目,就这样写一两节课的作文。这,是一节有趣的语文游戏作文课。在写作文之前,我们要先玩一个游戏,一个瞎子摸人的游戏,摸到的人就是你的好朋友。先抽签决定你是摸的人还是被摸的人。摸的人要先用红领巾蒙上眼睛,站成一排。被摸的人要随便站成一排,等着被摸。但在抽完签,要先写下你希望摸到谁,或者是希望谁摸到你。我在这样一段话里写道:“我希望是一个女生,戴着黑框眼镜,对音乐有一定兴趣,能和她聊一些关于音乐方面的。”这段不长不短的话,好像就是在说我们的谢大班长。
游戏开始了!摸的人转弯三圈后,都开始手忙脚乱的寻找自己希望摸到的人。我冲着教室的讲台方向“进攻”,胡乱抓了几下,再像游泳似的,挥了一下手,抓到了一个人,摘下蒙在眼睛上的红领巾,一看,是我们班的“金丝猴”!当时她是蹲着的,见到是她时就脱口而出:“你往哪里躲啊!”再在教室里看了一圈,被我写在那段话里的谢大班长就在我的左手边。
不禁感到有一点点的失望。
在后面的环节里,我知道那个被我一把抓到的“金丝猴”,不是往哪里躲,而是不小心被人推到地上,刚要起来。听到这里,我一下子
笑了。我就这样,在这个有趣的游戏里,误打误撞的,摸到了这样一个好朋友。
第三篇:有趣的一节语文课
有趣的一节语文课 我们的老师讲课很有趣,大家都很爱听,特别是综合活动课最有趣。每当老师教我们学综合性学习时,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记得那天又上综合活动课,内容有猜字谜,说歇后语等。老师一说猜字谜,同学们就兴致勃勃,精神抖擞。我们先学习猜字谜。老师先说了第一个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我们边听边比划,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出答案。可都被老师一一否定了。我冥思苦想了几个都觉得不对,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日”。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并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是这个字,经老师一分析,我们才恍然大悟。接着,老师又出了下一题:“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往下照,人人都说好味道。”这谜面一出,我一下就想到了,是“香”字,我把手举得高高的,大声说出答案。老师夸我了不起,我开心极了。随后,老师又连出了好几个谜语让我们猜,我觉得每个字谜都很难。看看同学,有的皱眉思索;有的抓耳挠腮;有的交头接耳。没过一会儿,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老师边听边提示,笑眼观看同学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没过三五分钟,沉浸在谜语世界里的同学纷纷走出了迷宫。一连串的谜语全被破解了。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还沉浸在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不能自拔呢!
一节有趣的语文活动课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踏着欢快的铃声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
“同学们”!老师清清嗓子便继续说到:“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来玩抢答题比赛,好吗?”顿时,刚才那些无精打彩的同学也跟着其他同学热情高呼起来:好!好!好!„„。”过了一会儿,同学看到老师停止了说话时全班鸦雀无声。老师才继续说:“今天的游戏规则是;一二三四小组是甲,五六七八小组是乙,我们交换来发言,甲说完问题乙来回答,然后到乙来问问题甲来回答,答对和问题精彩的组能加一分,现在给五分钟时间做好充分准备!” 五分钟到了,紧张的比赛开始了。甲组先提问,罗嘉乐第一个举手,所以老师就把机会给了她,她问:“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谁?”刷刷刷我们乙组的人全部举手,一个人也不甘落后,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是大禹!”轮到我们乙组问了,我迅速的把手举起来,老师叫到了我,我说:“什么东西上刻的文字可能是最早的文字?”呀!这可难住甲组了,有的人在抓耳挠腮,有的人在东张西望,还有的人在快速翻书„„看到这里我有点沾沾自喜,一分钟。两分钟。缓缓的才有人举手,我随便叫了个人--张迎龙,他说:“是在陶片上。”啊!顿时我呆若木鸡不敢相信第一个人就答对了,因为这可是我费了好大功夫在书上的一个“隐蔽”才发现的。时间飞快流逝,下课铃响了,老师说我们乙组获胜了!我特别高兴,因为我为我们乙组加了两分。
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活动课,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只要积极举手发言,就有许多知识大礼包等着你,让我们积极举手发言,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和快乐吧!
广州市天河区陶育路小学六
我最喜爱的一节语文课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小小展销会。
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玩具和图书,作为商品准备展销。由于我们是第一做买卖,还不太清楚该怎么买,怎么卖。老师就请有经验的同学向我们传授技巧,通过观看他们精彩的示范表演,我们很快掌握了一些买卖技巧。一切准备就绪,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生动有趣的展销会开始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各种叫卖声,卖东西的讨价还价声,同学们的欢笑声混杂在一起。
我站在位置上大声叫卖道:“卖东西喽,卖东西喽!我这儿的玩具又便宜又好玩,不买可不要后悔呦!”同学们纷纷闻声赶来了,苗晶晶笑着说:“我要买一个魔仙棒。”我马上吹捧说:“你的眼力可真好呀!它可是我这些玩具中最好玩的,最便宜的,只要两元五角。”“哇,真便宜,我要买。”苗晶晶说完便付了钱走了。一会儿,王伟艺又来了,他好奇地问:“我要买一个七仔,请问多少钱?”我说:“五元。”“这么贵啊!”“不贵,我可是打了折的,当时我买了十五元呢,现在已经降低了十元了。你看这个玩具既可以当枕头,又可以玩,多实用啊!”“你瞧,这儿都有点破了。如果是三元钱,我就买一个。”“好吧,就三元卖给你了,不过以后要常来照顾我的生意哦!”“没问题。”没过多久,我的玩具就全卖完了,总共挣了45元,我高兴极了!
这节课是我平生以来最喜爱的一节语文课,因为不仅生动有趣,让我掌握了一些买卖中的技巧,还使我懂得了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所以我决心今后要节约用钱,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而要发愤图强,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
第四篇:评价一节语文课
评价一节语文课
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在语文教学评估中有很多项目是较难精确量化的,也很难严格地控制全部的无关变量,所以,不能用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说明所有的问题。因此,常常通过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下面就如何对一节语文课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如一节听话说话课的评估标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同是听话说话课,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一夜工作》的片断,这段教学紧扣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师:课文中说“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你们想一想,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从课文里找出依据。
生:没有增加。因为课文里说“可以数得清颗数”。
生:增加了。因为课文里说“好像并没有„„增加”,好像没有增加,实际上是说增加了。
师:你说的是有一些道理,但还不够准确。想一想,这句话如果去掉“好像”,是什么意思 生:肯定没有增加的意思。
师:那么加上“好像”呢
生:加上“好像”以后,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应当增加,可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
师:对。可见单从这句话不好判断到底增加了还是没有增加,再读读这句话前面的几句。
生:前面说“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既然茶增加了一杯,花生米当然也应增加一倍。
师:说得对。既然花生米增加了,作者为什么说“好像并没有增加”呢
生:作者的意思是:增加了一个人的花生米才那么一点,可见平时总理一个人的时候就更少了。说明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
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估,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上,对学生读得如何,课文读得熟不熟,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练一练,就不大注意了。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如一位老师在讲读完《可爱的草塘》后,启发学生:“你们就要和小丽分手了,你不想对她说几句话吗你就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可以写赞美草塘的话,可以写感谢小丽的话,也可写赞美家乡并邀请小丽来做客的话。”对于这种加强笔头练习的做法,评课时一要给予肯定,二是加强学习。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词、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它渗透了事物是相对的观点(老牛认为很浅的水,松鼠却认为很深),讲礼貌的观点(小马对长辈很有礼貌),关心他人的观点(松鼠见小马要过河,生怕它被淹死,便赶忙阻止)等。假若全课的教学,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几个观点或其中某个观点上,就容易偏离了课文的中心。因为本课的中心集中表现在老马对小马所说的话里:“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师教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中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要能明确课文的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现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清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方面。
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修辞之类的知识(只要求学生部分地在实际中运用),如果教学中向学生讲授主语、谓语、拟人、比喻等语法、修辞知识,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即“超纲”。教学大纲规定六年制三年级“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如果教学时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这也不符合大纲的规定,即“越位”。
2.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课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分四段描写:第一段(1一4自然段)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自然段)作者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三段(10-13自然段)作者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从课文的内容看,第二段具体描写大榕树的静态和第三段描写鸟的动态应作为课文的重点;在语文基本功训练方面,可根据本组的“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作为重点,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做到理解的重点与基本功训练的重点的统一。
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又考虑学生的实际。首先,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其次,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主要指“学”的一方出现了新情况,如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纳入教学中解决;原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却比较容易得以解决,就不必多费功夫),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分析一节语文课,当然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思想。表现在以下方面。
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得怎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看教师是否讲求实效。讲求实效,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毫无实效的走过场,也反对看似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上收效不大的现象。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2)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3)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4)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艺术。如,说话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2)启发诱导的艺术。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否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3)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如,是否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
第五篇:记一节语文课
记一节语文课
都镇湾镇庄溪小学三年级 李向宇 指导老师 林俊
一阵清脆的铃声,我们快步走进教室。因为这节课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走进秋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课。
《走进秋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共有八个组,分为秋景美文、田间劳作美文、秋天的叶、秋天的花、秋天的果实、秋天的山水、树叶采集、秋景写生。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活动,各组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秋景美文组,他们带来了《美丽的秋天》和《秋姐姐》的美文,还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制作的美文集。田间劳作美文组上台了,胡海浪给我们朗读他的美文《挖红薯》,当他读到“我一挖红薯,红薯就成了两半。奶奶说我比她会挖,可以把一个红薯挖成两个红薯”时,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组又一组,都展示得很精彩。轮到我们这一组了,我们上台先敬了礼,然后开始播放《秋天的花》的幻灯,每播放一张,我都进行介绍,有时同学们看着图片嘘唏不已,有时为我的介绍而鼓掌。
下课了,我们的交流还在继续,同学们说我们拍摄的照片又多又漂亮,解说得也很精彩。听到同学们的赞扬,我心里美滋滋的。
《走进秋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让我感受了秋天的美!
欢迎投稿——
内容:学校德育活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堂德育等
文体: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分析、评价探索、教师文苑、学生文苑 提示:请写明作者单位及姓名,学生作品要注明指导老师
邮箱:zxy191700@163.com(请用“附件”方式投稿)
※作者自负文责 编者对来稿具有修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