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词的知识_百度文库
2.创作背景与发表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百度搜索_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理解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an=0&si=
2【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百度搜索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百度搜索_沁园春·雪de zhuzhiju
【主题阅读】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百度视频搜索_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答案不唯一)
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百度搜索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拓展提升】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关于理想抱负的诗词_百度文库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带 雪 字的四字成语_百度文库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写雪的诗句_百度文库
【教(学)后记】
答案1、2、3、(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8、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9、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0、“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11、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3、毛: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王: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应该包括具有雪的精神品质的人们。毛泽东的“飞雪迎春到”。梅花。
15、严酷的风雪是一种逆境意象,但这里诗人把它当作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感情的豪迈变酷寒为美,没有逆境的感觉。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朱自清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6、答案不唯一,能答出下列几种情况之一即可:a.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b.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c.因朋友归京而羡慕;d.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17、(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8、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
19、(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二篇:沁园春 雪 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情感态度方面: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3、能力方面: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2)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如: 分()外妖娆()
数()风流人物
惟余莽莽
风骚
红装素裹
3、再读课文,根据朗读范例,明确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4、学习上阕,提问讨论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5、布置作业
预习下阕,背诵上阕
第二课时
1、复习上阙
先总结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全班齐背上阕
2、学习下阕
(1)齐读下阕,初步体会作者所写内容与感情(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3、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4、全班跟着音乐有感情的齐读全词
5、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完成课课练上习题
(2)课后自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体会毛泽东词的特点
第三篇:沁园春 雪教案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一、教材结构分析:
1、课标要求及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中阶段学习诗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诗词,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
2、内容安排及意图
《沁园春 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在初中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是学习其他现代诗歌的典范。在本单元收入的四首诗词中,《沁园春 雪》是第一首,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旷达豪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是1936年2月毛泽东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3、重点确定及理由
这首词从总体看,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服务,下阕的评古为最后的颂今、点明主旨服务,结构相当清楚。“三分诗七分读”,我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品味鉴赏能力,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情理解把握有难度,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如果诗歌朗读训练不够,那么诗词鉴赏能力也就不足。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理解全词的主旨。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及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设计
1、要抓诵读: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让诵读贯穿课堂始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是点拔研讨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是合作探究法:“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我在整体感知和拓展延伸环节设计的题目都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使大家明白合作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沁园春 雪》赵忠祥朗读音频 课件
六、教学具体过程及师生互动预设
一、导 语:
同学们,从古到今,爱赏雪,爱用诗词、文章咏雪的人,数不胜数。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就十分爱雪,他对雪景有着特殊的爱好。据说每次下雪后,他都不允许别人清扫院子里的雪。毛泽东爱雪,自然也会写雪、赞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多媒体镜头1] 《沁园春•雪》背景介绍
(意图):充分发挥“背景介绍”的提示作用,指导学生抓住对理解本词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的关键信息,这样既是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又教会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
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过渡语):学习、欣赏一首诗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课本上的 “预习提示”就向同学们明确了本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背景介绍读一遍,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选出你认为对于理解本词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的信息。
①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②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欣赏 “北国风光”。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③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过渡语):的确,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面对壮丽的河山、茫茫的白雪,又恰逢肩负重任之际,自然要豪情满怀,更何况一代革命领袖兼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感受一下此时此刻毛泽东的情怀。
朗读全词:
[多媒体镜头2]
播放赵忠祥的配乐朗诵 《沁园春•雪》。
学生一起朗诵全词,注意音准、情炽。
(意图):同样借助 “背景介绍”中对本词主题的概括,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词内容,并由此找到本词的 “词眼”--“望”和 “惜”这两个十分关键的字。抓 “词眼”对于把握全词结构,领会全词思想内容十分重要。此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本词的 “词眼”,而是由此让学生懂得一个读词方法。
二、整体把握:
(过渡语):读完全词,再结合我们从背景介绍中得到的三点提示,不难看到,全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建功立业的豪情。这首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也就是全词主要包含两个内容:1.描绘壮丽河山。2.抒发个人情怀。(问)请学生试着从词中找出两个字,通过这两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全词主要扣住以上这两个内容来写。
这两个字是:望、惜。
(问)再自读全词,理解 “望”、“惜”这两个字的表达作用。
(过渡语): “望”、“惜”这两个字在古诗词中叫 “一字领起”,俗称 “领字”,一般上下阕各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样的领字,它对于我们理解诗词很有帮助。
本词上阕部分的领字 “望”统领部分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下阕部分的领字 “惜”统领部分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意图)文学作品的欣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重视文本的阅读,重视对语言,尤其是对关键词语的揣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三、分析上阕:
(过渡语):整个上阕部分以 “望”为分水岭,分成三个部分。试比较:这三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选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说它好在那里。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三个部分在写景上的不同:开头三句是总写北国雪景;“望”所统领的句子是具体描写眼前实景;最后三句是描写想像之景。
品位语言:
开头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里”、“万里”诗人登高远望,开阔的视野加上振奋的精神使诗人不仅写出了眼前之景,而且扩展出想像之景,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冰封”、“雪飘”从地面到空中,一静一动,静穆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之美。
中间 “望”所统领的两句。
诗人通过选取 “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这些既能体现北国风貌,又常被用来作为我们伟大祖国象征的形象,显示了自己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莽莽”、“滔滔”二词即照应了开头的“雪飘”、“冰封”,又强化了大雪纷飞中的白茫茫的景色,以及黄河在这种天气下变化之神速,寒威之强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动态描写。作者豪情满怀地欣赏着他喜爱的雪景,欣赏着他热爱的大好河山,自然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故自然景物也随之而生气勃勃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试比高”一句更反映出他积极昂扬的内心情怀。
(意图):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提供范读可以营造一种浓浓的氛围,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而接下来的有关重音、语速等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则使学生在真正感受诗词意境的同时掌握了诗词朗读的一些方法。
播放赵忠祥朗诵的 “北国风光......试比高”这部分。
结合范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① “千里”、“万里”朗读时要适当延长,读慢些,表现出意境的开阔。
② “望”字要重读,“长城”、“大河”读时要适当延长并略加重音。
③ “莽莽”、“滔滔”要能表现出一种雄浑气势。
再请学生按指导进行朗读。
(意图):引导学生想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活泼、各有特点的画面,既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放一遍赵忠祥的这一段配乐朗诵,请学生在听的同时,展开想像,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北国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提醒学生分三步发挥各自的想像:第一步,勾勒形态,将长城、黄河、远山、高原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使画面动起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远山舞动,高原奔驰。第三步,让画面更细致。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问):请学生将自己想像出来的内容口头上用语言描述出来。
请学生欣赏配有画面的配乐朗诵,结合自己想像出来的画面和媒体上的画面的特点,思考:上阕在已经描写了 “北国风光......试比高”这部分实景之后为什么还要再写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想像之景?
上阕最后三句由眼前的雪景展开想像,想到晴天的雪景:雪霁天晴,一轮红日普照大地,白雪覆盖,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洁白晶莹、宽大飘逸的衣衫;旭日映照,又好似为大地披戴上鲜红亮丽的裘帽。这一想像性的写景,在原先长城大河的宏大气势、山舞原驰的勃勃生气之后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
作者不愧为既具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又具有领袖风采的一代伟人。在他的笔下,严寒的冬天、冰封的北国没有一点枯槁的感觉,也没有一星凄凉的意味。恰恰相反,他把北国的冬天描绘的是那样朴素豪壮而又美丽动人。这一切都出于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热爱之情,也反映出他建功立业、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信念。读了这些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词句,真是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勃发。
两段文字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词人融注在景物描写中的深厚感情,同时体会诗词语言简洁、凝练、传神的特点。
(问)请学生一起来看一段同为描写雪景的文字,比较这段文字和本词上阕部分的区别。
[多媒体镜头3]
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不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天空被雪混成了一体。
--摘自 《林海雪原》
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仅仅是纯粹的写景。而本词作者是带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来描绘景色的,虽然句句写景,实际却是在借景抒情,诗人正是出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出于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所以才能描绘出这样气势恢宏、生气勃勃的景色来。另外,和所选文字相比,更可以看出诗词语言简洁、凝练、传神的特点。
再请学生齐读上阕,注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融注的深厚思想感情。
分析过渡句:
全词以 “望”、“惜”二字为上下两阕的领字,很明显,中间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觉。
四、分析下阕:
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壮美,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他们的功过是非又该如何评价呢?看史书如何评价作者在词中提到的古代四位有影响的封建帝王。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意图):此处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容量大、形象性强的作用,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又便利学生和词作者的评价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议论。
[多媒体镜头4]
秦始皇的图片
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制造的 “焚书坑儒”事件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推行的严刑酷法更使得国家危机四伏。
汉武帝的图片
以其雄才大略巩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连年征战,耗费了很多民财。
[多媒体镜头5]
唐太宗的图片
“贞观之治”是其政绩,但晚年因连续用兵,营建宫室,赋税苛重,加深了阶级矛盾。
宋太祖的图片
结束了五代混战割据局面,但是实行 “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种下了 “积贫积弱”的隐患。
[多媒体镜头6]
成吉思汗的图片
我国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统一了蒙古各族,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多方征战,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过渡语):小结归纳:此四人都是古代有影响的封建帝王,他们都曾建立过辉煌业绩,但他们也都有致命的弱点,一味征战,劳民伤财,横征暴敛,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他们的功过是非,史书的评价十分公正客观,作者的评价同样实事求是。这一点,从下阕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略输”、“稍逊”、“只”
作者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但作者的评价又不完全同于史书,作者的评价是满含感情的,这一点从 “惜”这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意图):在前面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此处可能惟有多读才能更容易使学生感悟毛泽东寄予在一个“惜”字上的复杂感情,才能明白词中议论的形象性、情感性。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尊重学生的观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的、历史的、客观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问):请学生先齐读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然后自由读,体会 “惜”字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①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
② “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③ “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正是出于这样的自信,所以诗人在词的结尾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认为: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的,还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问学生:你同意作者的这一看法吗?说说你对古人、对领袖的看法。
[多媒体镜头7]
一组照片包括:国防建设、农业生产、水利交通、城市面貌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言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自信是有说服力的。这最后一句,是一笔定乾坤,揭示全词主旨,收束全词,铿锵有力,豪情满怀。
请学生齐读下阕,读前提醒学生:过渡句,要读出豪情;“惜”字要通过延长音节来重读,语调略带低沉,体味并表达出丰富的意味。
播放配有画面的配乐朗读,然后再请学生齐读全词。结束教学。
作 业
1.读毛泽东的另一首 《沁园春•长沙》,借助想像将词中写景的部分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描述。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片断作文。
附: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低,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设计该题的意图:
初中生读诗词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意思,体会意境,从而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毛泽东的这首词和 《沁园春•雪》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极大的相同之处,而且在风格和情感的表达上也极为相似。和 《沁园春•雪》一样,词的上阕也是以写景为主,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学生如果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想像毛泽东在该词中所描绘的体现他博大胸襟、远大志向的景物描写,那么对于该词的理解也就比较到位了。这对于引导学生掌握从感悟诗词意象入手理解诗词内容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审美情趣都是比较有益的。
解题思路: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染上色彩:
火红的枫林、蔚蓝的天空、碧青的江水。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2)使画面动起来: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红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奔腾,大小船只来往穿梭,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嬉戏。
(3)作更细致的描绘:
晴空中的朵朵白云、山上的峥嵘岩石、江中船上鼓起的风帆等等。
参考答案: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想像。没有统一答案。
板书设计:
景:江山多娇(望)
评:古代帝王(惜)
沁园春·雪 颂:人民大众(主旨)
第四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3.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 · 雪》!
二、自主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qìn)莽莽(mǎng)红装素裹(huāng)折腰(zhé)稍逊.....(shāo)成吉思汗(hán)今朝(zhāo)分外妖娆(fèn)稍逊风....骚(sāo)数风流人物(shǔ)..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装)顿失 tāo tāo(滔滔)江山多 jiāo(娇)一代天 jiāo(骄)
3.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明确:上片
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明确:
望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明确: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四、细读——深入探究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明确: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明确: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品读——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用以下形式说话。
一句我喜欢,我喜欢的原因在(可以从修辞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等方面进行品析)示例:我喜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我喜欢的原因在于它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明确: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这一句,我喜欢的原因在于它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六、拓展——感悟人生
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教后反思】
第五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姓名: 单位:河南西平专探初级中学
赵凯霞
沁园春·雪
教学构想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着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似雷霆万钧,这里,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这里,仿佛一个历史巨人以他响彻太空的声音,在向全世界宣告: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蒋家王朝,一定要垮台,要灭亡。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全体人民。因为他们是较之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英雄更为伟大的英雄群体。他们肩负着改造旧世界的宏伟使命,这种崇高美的形象,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学习初步赏评诗词。教学重点:
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安排 : 2课时
1.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联想想象,品析语言。2.背诵比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床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二、正读音,感受气势。
1.默读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请学生注意每个字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
2、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4.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5.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6.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还有后三句。)
7.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7.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江山„„折腰。”
8.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第二课时
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几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
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
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出豪迈的感情。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 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
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这首词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从词语开始,是本着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
起步的原则,圈定了词语这个范围,学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局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多一些指导,为下一环节的多角度赏析作好思维方法的铺垫。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教师不必强求。)
一、多角度赏析
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参考: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 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相互补充进行全班合作。)
四、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当堂背诵,趁热打铁,有利于仍沉浸在词的情感氛围中的学生带着理解和感悟记忆积累,应该比课后背诵效果好。)
教学反思:
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这两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色轮读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朗读、设计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设计轮读,全班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热情高涨,营造出了浓郁的诗歌氛围,为下面对语言和意境的赏析作了极好的铺垫。
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新课标培养学生“具
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感受贴切、传神、情感充沛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词人的情怀。多角度赏析,让学生以“《沁园春
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把对思想内容的感悟和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起来,也是对这首词的特色进行整体性的观照,重在品与赏。
总之,在诗词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使之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同时从中受到积极思想的熏陶感染。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这两节课中作出了一些努力,可能心太切,教学内容安排较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