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10: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

第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

诵读中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之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试从诵读与情感体验的角度,以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语感教学在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感教学中国古代诗歌诵读情感体验

一、背景分析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针对中国古代诗歌重情感抒发的特点,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我们希望探索诵读与情感体验结合在语感教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上课开始,师生互致问候。

师:同学们,听说大家刚刚进行完期中考试,不知道考试的结果怎么样,好不好啊?

生:不好。

师:不好呀,那也应该有人考得好吧。

生:是的。

师:我想说考的不好的同学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吧,相信你们以前也考好过。不过,考试就是这样,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我觉得有时候人生就像这考试一样,有时会很顺利,有时又会经历坎坷和失败。特别是在经历坎坷失败的时候,更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古往今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情况下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在他的这首诗里面表达了怎样一种情感。(板书“情感”二字)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什么呢?(停顿让学生回答)。

生:背景。

师: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黄州期间写的,黄州就是我们现在的湖北黄冈,文赤壁就在其附近。那么,作者为什么被贬黄州呢,这还跟一段冤案有关。当年他在湖州做官时,有人诬陷他,说他写诗诽谤朝廷。于是他曾经入狱半年,后来才被贬

到黄州。在黄州期间,由于被贬到这里,你想心情会是怎样。所以心情低落,他经常来到黄州郊外的赤鼻矶,大家可以看到课下注释2,提到了这个地方。苏轼经常来这里游览,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这篇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就是他写作的背景,待会儿会对大家把握它的思想情感有帮助。还有,我们这首诗的题目叫《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赤壁你们又知道哪些呢?

生:三国。

师:这位同学来说吧?

生:(该生表达不太清晰,但还是表达出了一些要点,是知道赤壁之战的。)师:我把他的话整理一下,战争的双方是谁?

生:曹操、刘备、孙权。

师:曹操与刘备、孙权——简称孙刘联军。战争的结局是什么?

生:曹操大败。

师:对,曹操大败,孙刘联军获胜。这场战争的意义是奠定了„„?(停顿让学生答)

生:三国鼎立的局面。

师:这里还有一个小的问题,战争双方的统帅是谁?

生:周瑜、诸葛亮。

师:失败的一方呢?

生:曹操。

师:其实大家可能受《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影响比较深,对诸葛亮印象深刻。实际上孙刘联军的统帅是谁呀?

生:周瑜。

师:对,我们首先就要明确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因为我们这首诗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创作的,所以我们要先做一个了解。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读这首诗,请大家结合注释来读,注意两个问题:读准字音,弄清大意。请高声的各自朗读。

(学生开始齐读,教师提醒要求他们看注释各自朗读,学生开始各自朗读。)..

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看看刚才的朗读效果如何。

(叫前排的一个同学读,但他一开口就读错,其他学生笑,教师鼓励他继续读下去。后面读得就稍好一些,虽然中间还是有错,读完后还是给以掌声鼓励。)师:刚才这个同学可能有些紧张了。除了注音的字,有一些没注的字,我们也来看看,“小乔初嫁了”中的“了”该怎么读?(生答“liǎo”)“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还”呢?(生答“hái”“huán”的都有)我们按古音读“huán”。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大家读了一遍了应该有了一定的印象了,大家可以再读读这首诗,讨论下,你觉得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最好能举出诗中的实例作为佐证。

(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巡视交流。)

生:我觉得这首诗有一种壮志在里头,比如他写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他的一种豪情在里面。

师:还有没有别的观点?

生:钦佩。

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觉得表达了作者对周瑜的仰慕和敬

佩之情,因为他在谈笑间就把曹军给打败了。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更具体,很好。有没有不同的观点,这三个同学基本是一致的观点。

生:我来补充一下,刚才他们都是从诗句的上半部分分析的(实际应是词下阕的上半部分),下面又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应笑我”的解释应该是,“应笑我多愁善感”,结合你刚才说的背景,他应该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但由于朝廷的腐败,他是壮志未酬的。

师:这位同学觉得还有壮志未酬的感慨。说得很有道理,还有没同学发言? 生:我觉得还有一种旷达的感觉。课文的最后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是说,将酒洒在地上来祭奠江月。(后面说的比较乱,可能只是有这样的感觉)师:你就是觉得他还是看的开的。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词还是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正常的,下面我想这样,这是一首诗,我们要把握它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方法是很好的,那就是诵读。我们知道古人读诗时是摇头晃脑的,我们虽然不要那样,但也要找到那种感觉,更好地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读诗应该是很有技巧的一件事,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技巧。(板书“语速”)语速就是读时的快慢,刚才朗读的同学没有快慢的变化就不是诵读。还有一个就是“声调”(板书“声调”),也就是调子的高低或抑扬顿挫。

师:下面我给大家示范下第一句。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呢?壮丽的长江的景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波澜壮阔,满怀豪情的。大家觉得这句的调子应该是怎样的?(生答:高)语速会怎样?(生答:慢)好,我来读一下。(有感情地朗诵第一句。)下面我想请同学一句一句来读,注意语速和语调,体会他的情感。

(诵读体会后发言。一生读,一生评价,但都不太好。又有一生发言)生:我觉得应该读的浑厚悠长点。

师:请示范下。(生读)

生:我觉得应较第一句快一些。第一句是作者见到那样豪迈的景象,抒发了他的感慨,而第二句他是在回忆,似乎在叙述。

师:一种叙述的语调吧。我们从情感的角度比较第一句你觉得有没有那么强烈?(生答:没有)这大家应该感受到了,那应该较第一句快些吧。我还想请一个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读)读得不错,下面我们在来看第三句。(学生诵读感受)

生:这句是写赤壁作战时的场景,有一种彼此撞击的感觉,所以声调突然间要拔高,体现出那种气势。

师:我提醒下,这写的是赤壁之战的情景么?

生:不对,是那里的景物。

师: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你刚才说的那些感觉?

生:“穿”“拍”“卷”。

师:这都是什么词?

生:动词。

师:这些动词,给人一种有力量的感觉吧。读时我们应该比刚才的叙述表现得更强烈些。我们找同学来表现下。(生读,掌声)

师:读得很好,相信他对这一句的情感理解很深。再看看下一句。

生:(诵读后谈理由)语速要慢一点,因为作者在这里是一种感叹,语调也要高一点。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前面的语调已经很高了,这里还读得很高就没有抑扬顿挫,会觉得很怪。

师:我觉得两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

生:(抢着说)我觉得这里的调子要比上句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因为下句要写周瑜了,有一种豪情在里面,所以应该是中偏上的感觉。

师:他得出了一个中间的结论。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情感的变化来看看的。这一句(第一句)显然是要往上的,这一句(第二句)叙述所以要往下,写景的这句一定是往上。接下来的这句,有人说它有感叹,往下读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说,看到江岸的情景——江山如画,自然生出一种豪情。大家高一学过毛泽东的一首词叫——《沁园春·长沙》,它的上片也是写景,看„„(让学生背诵)

师:(学生背诵到“谁主沉浮”)这首词所写景象让作者不由生出“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吧。那么我们这里似乎也可以通过高亢的语调来表现这一点吧。

师:当然读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只要你觉得有道理,都是可以的。接下来我们看它的下片。请大家在下面读一读下片第一句。(学生读)这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读,错了一字,学生们笑,教师叫该生不紧张,继续读)

师:大家觉得这句该怎么读,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这句也是叙述的语调。

师:我们刚才有一句也是这样,叙述的语气,语调不用那么高吧(指黑板上的“故垒西边”句)。请你读一下这句吧。(生读)

师:读得很好。大家还可以想想,这句简单的叙述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生:敬佩,敬仰。

师:说得好,读时我们也要能反映出来。好,我们看下面一句,看看这句怎么读。生:高一点。

师:原因是什么?

生:体现当时画面的壮阔。

师:写得非常怎样?

生:有气势。

师:对,反映了战场的情况了吧,一下子“灰飞烟灭”。还是你读一下吧。(生读)师:读得很不错,我还注意到他对这三个字的处理——“谈笑间”(指黑板)。这三个字应该读的怎样?

生:很悠闲,很轻松。

师:这里的语速应该怎样?

生:慢。

师:(质疑)慢?

生:快。

师:为什么?

生:时间很短。

师:这样才能表现周瑜的雄才大略嘛。我们看下一句应该怎么读。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读得高调点?(提高调子示范)

生:不应该。因为这里要表现作者的惆怅。

师:那作者为什么惆怅呢?仅仅是因为长出了花白的头发么?

生:不是。因为他壮志未酬。

师:可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壮志未酬,作者为什么这时要惆怅呢?这里还有

谁导致他惆怅?

生:周瑜。周瑜建功立业了,作者只是“早生华发”。

师:这样鲜明的对比自然让作者惆怅了。那调子也就低沉了,语速也要慢。我们一起读来感受下。(学生齐读)

师:我们看看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语调应该低沉还是高昂呢?

生:低沉。

师:为什么呢?

生:“人生如梦”抒发感慨。

师:那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一尊还酹江月”,字面是什么意思?——用酒来祭奠江月。江月又代表什么?他为什么要祭奠江月呢?

生:祭奠的也是风流人物。

师:说得好,我们学过苏轼的另一首词,他这样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就是月亮,这个月亮总是在那里,千年以前在那里,千年以后还在那里。江月可以说见证了那一段历史,所以说苏轼祭奠江月也是祭奠这些英雄人物。我们既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凭吊这里的自然,也可以理解为凭吊这里的英雄人物。师:那么我们觉得这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他也希望一展自己的抱负。

师:对,作者也希望通过凭吊这里的英雄人物表现自己的抱负。除此之外,结合前文他说“人生如梦”的感慨和他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来看,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他的情感呢?

生:旷达。

师:旷达,很好。作者虽然感慨“人生如梦”但还是去凭吊这江、这月,凭吊英雄人物,充分表现了他面对打击之下的一种旷达吧。那我们再来看看读的时候调子应该怎样?

生:高。

(教师引导,学生读)

师:到这里我们对这首诗有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认识了。下面我示范着为大家朗诵一下,虽然没有朗读带好,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诵读)

师:最后,我们梳理一下这首诗情感脉络。前面讨论过了,现在我们应该可以得出结论了。

生:旷达、敬佩、苦闷。(教师板书)

师:所以我们在把握这首诗的情感时,不应该单一地去理解,有他的豪情(板书),有敬佩,有苦闷,也有旷达在里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这首诗,前面我说了,我们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坎坷,希望大家能回过头来读读苏轼的这首诗,说不定对你会有帮助。下课。

三、案例反思

本课例中我们本着语感教学的原则,对于高中语文中的诗歌教学进行了一下探索。语感教学,也就是一种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语感教学要将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二者兼顾。

语感实践,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所以在课例中,我们以对文本的阅读为主,针对诗歌的特点,强调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这里我们比较少的用齐读(仅用一次来正音),较多的强调学生自读的自我感受,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感知与体验。这种语感实践,我们认为才是不受太多外界影响的,比较纯粹的语感实践。而且,每次体验到诗歌表现的情感时,我们又通过诵读再次强化了这种语感。学生也从中提升了相应的语感能力。

在语感分析方面,我们在课例中较少的使用词性、句式等传统语法教学中的分析方法,而是强调词、句与情感的联系,强化情感的投入与感知。毕竟诗歌大都是感性很强的文本,情感投入与感知是比较好的切入角度。在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情感投入与感知后,让他们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当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分析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受,或感受深浅与否,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而言,由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个体实践的产物。其感受深浅与否,也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本课例旨在强化诗歌学习中诵读与情感体验,借以找到语感教学在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突破口,不能说完善,只是希望能能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投稿贵刊“阅读教学”栏目

姓名:何泽斌

单位: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吴中路201号

邮编:430040

联系电话:***

第二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索“风流”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师在处理此文时,大多是从感受赤壁奇景,感受周瑜的豪情,感受词人的豁达等处下手,并未去探索与发掘在对周瑜这个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时,词人微妙的心理。本堂课从探索“风流”入手,让学生在分析探究周瑜词中形象与历史形象的矛盾与错位中,感受苏轼对周瑜成就功业的羡慕。

二、案例描述

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生1:苏洵、苏辙„„ 生2:欧阳修、王安石„„ 生3: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你能说说苏轼这首词是在什么境况下写的吗? 生:贬官失意时。

师:对,那么,贬官失意的滋味如何呢?与一般人的感觉相同吗?下面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们体会一下词人的情感。(用多媒体放映,学生听朗读,神情专注,约两分钟后)

师:同学们,听别人朗读得那么富有感情,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种激昂高壮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学生朗读,约两分钟后)

师:从题目看,这是一首怀古词,“怀古”应该是我们解读这首词的关键。又有任务了:请同桌交流,就怀古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你很想解决,又能代表你解读深度的。(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师: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小组的问题。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怀古”主要怀周瑜? 师:这个问题很有分量。生:为什么要写小乔初嫁了?

师:不谋而合,老师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机会,哪一组来?(学生举手)好,你们的问题是?

生:诗人写周瑜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三个问题都很关键,而且都是围绕“周瑜”的,那我们先来看看“周瑜”在词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师:你来说说周瑜是怎样一个人? 生:英俊。

师: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雄姿英发。

生2:从“羽扇纶巾”可以看出他的从容闲雅。

生3:“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说明他很有军事才能,指挥若定。师:同学们好象忽视了“小乔初嫁了”,为什么要这样写?据老师所知,赤壁之战时,小乔可是出嫁十年了。苏轼有何用意?

生1:与小乔的感情如初。

生2:我觉得故意这样写是为了映衬周瑜的年轻、英俊、潇洒。生3:我认为苏轼这样写说明周瑜是个很懂感情的人物。

生4:周瑜在生活上的儿女情长,更衬托出他在战场上的大将风度。

师:分析得有道理,情场得意,战场也得意。我们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定位周瑜?

生:“风流人物”。

师:风流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人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有关“风流人物”的句子谁背一下?

生(齐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不是风流人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不缺武功,但缺少文才,成吉思汗更没有文才。

师:那请你为“风流人物”下一个定义?

生:风流人物是具有文才武功的人。

师:有道理。大家再联系一下苏轼。此时的苏轼是怎样一个状况?

生:四五十岁了,被贬到黄州的。

师: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下面我们一起背诵全诗。(响起背诵的声音)

三、案例反思

本案例突显学生的对话参与意识,从探索“风流”入手,让学生在分析探究周瑜词中形象与历史形象的矛盾与错位中,理解苏轼通过塑造“风流”的周瑜来完成对自己理想形象的塑造。这种新的探索角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活跃,参与度高。

朱光潜先生说:“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强调“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上述观点和要求在教学片段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第三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在学习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堂教学进行了大约二十五分钟。

教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出了周瑜这一人物,作者用意何在?(学生陷入思考之中,大约两分钟后,有一位同学站起来)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对比,“早生华发”与“人间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教师鼓掌,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同学乙:我同意苏轼是为了与周瑜作对比,但我想作一些补充。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后的事,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作对比。后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则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教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地较完整。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诗,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齐声)

教师:好,我们一起朗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教师:杜牧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教师:为什么同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一位作者搞错了呢?(大约三分钟,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想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想突出他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教师:我提示一下,杜牧这个大诗人不但喜欢诗赋,还通晓军事兵法,他曾经为《孙子》做过注。他对当时**的唐王朝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但都不被采纳。(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要回答问题)

学生丁:老师,我想杜牧这样写的用意可能是自负自己有雄韬武略,但却得不到重用,借史事抒发他的不平之气。

教师:的确是这样,我们知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要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歌咏的史事内容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怀抱。苏轼借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但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通晓兵法军事,但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下课铃声响了。)

教师:今天这堂课大家的发言比较积极,通过这两首诗的比较分析,我们要明白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以及史实与材料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运用都是为了不同主题的需要,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会对材料的分析筛选。课后请大家再查找资料,找一些这一类型的例子,运用学过的知识,写一篇关于“材料与主题”的小论文。好,下课!

【案例诠释】:“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只是关于各种现象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要以学生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所以要尝试与体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就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教师在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在他们探求的过中,教师创设情景让他们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如把学过的杜牧的《壁》诗引入课堂,与新学的苏轼的词进行对比。对学生来说,旧的知识是熟悉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却是陌生的,就是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最能激起他们思考的兴趣。案例中,教师与学生以一种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师的设问又是不地深入引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并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是互相补充,形成种协作与对话的良好课堂氛围。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求知识的尝试,充分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几位同学的积极发言都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经验,一点,需要学生平时广读博览与教师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如理解杜牧《壁》诗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正因为有了以前的知识和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发被不知不觉引向主题。正因为有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所以就趁热打铁,让生进行课后的查找资料、思考整理,这恰好可以开展一项“材料与主题”的研性活动。这样以来,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课延伸到写作课。如果说这个案例是成功的,它的很大一部分的因素要靠师合理的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引导他们自主的去体会,教师要学会开发、利课程资源,不让教材作为唯一的信息源。

【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一定要跳出这个框子。教学中,就要注重全方位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旦学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闭状态,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也才会积极地参与学习。“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发动学生去参与讨论,去搜集信息。因此,不管我们手中拿的是哪种教材,只要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教学构想

1、设计意图

本文是古诗词单元的讲读课,在设计课件时,一方面是要将本首词的重点体现出来,使学生能理解这首词,同时还要能由此及彼,课件中要体现出引导学生欣赏这一类诗词的特点,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中的精品,代表了苏轼豪放词的最高成就。它第一次运用词的形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苏词的独特面貌。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这应是文章的学习重点。

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宋词,对于宋词的有关常识,以及苏轼的有关情况应作为教学的内容之一,但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应重在诗词的鉴赏,应结合诗词,将诗词鉴赏的有关常识贯穿在诗词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学会赏析诗词。这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中作者的感情也是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文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变化加以理解,这样方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2、确定目标

根据上文的分析和高中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①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②学习该词写景、抒情,咏史、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③理解词中表现出的苏轼的情感矛盾。

3、过程安排

教学的具体过程拟设计为读——析——结——赏几步。

拟设计问题如下:

①上阕作者如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②作者对曾经活跃在这里的英雄人物有具有怎样的情怀?

③作者如何刻画周瑜形象的?又如何写自身的?

④怎样理解作者对周瑜和对自己的感情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注意朗读、分析、总结和赏析的结合,将赏析的部分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并注意及时总结。

二、课件制作

(一)素材准备

本课件只用了一个图片素材,即苏轼的图片,在网上即可搜寻到。

作为诗词的课件,还应该有音频素材,即课文的朗读录音,因为在操作时未能找到录音带,故本课件没有朗读的部分。条件允许的应尽可能准备,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转录即可。

图片位置:

光盘kjslguiyuantianju.zip

(二)过程略解

第一页:导航页面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导航页面,显示该课件的主要内容,方便教学操作。

制作要领:

1、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文件,命名后保存;

2、应用设计模板Japanese waves;

3、插入课题、作者和图片,调整大小、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插入文本框,输入导航内容,调整文字大小、颜色、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二页:目标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制作要领:

1、插入新幻灯片;

2、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分别输入“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内容;

3、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三页:作者介绍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作者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此处的介绍应适当具体详细些,使学生对苏轼的一生中重大的转变有所了解。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苏轼图片,调整位置,设置动画效果;

2、插入文本框,分别输入“作者介绍”及其具体内容;

3、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四页:词语解释

页面解说:此页面主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疑难词语,便于学生理解全文的表面含义,也为更深地理解课文作准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词语解释”和全文;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和颜色,将需要解释的词语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别;

3、插入若干文本框,对应每个需要解释的词语输入该词语的解释,个别位置在中间的词语可插入自选图形中的标注进行解释;

4、为每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五页:课文分析

页面解说:此页面和下一页(下阕的分析)为课文内容的分析页面,具体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写景、抒情,咏史、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课文分析”及“上阕”,调整大小位置;

2、插入7*5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并删除表格中的某些线条;

3、在表格的最上一栏填上相应的内容;

4、插入若干文本框,分别在对应位置输入相应内容,并设置文字颜色为红色;

5、为每一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6、下阕与此同。

第六页:总结课文 页面解说:此页为课文的总结页面,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若干文本框,在每个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内容,调整文字的大小、颜色;

2、插入若干箭头和一竖直线,设置线条的线形及颜色;

3、将文本框、箭头和直线分别放到适当位置,设置动画效果,并调整其出现顺序。

第七页:比较阅读

页面解说:此页和下一个页面(比较阅读)是将两首豪放词、一首豪放词一首婉约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豪放词的特点。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比较阅读”,调整大小、位置和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2、插入两个10*1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并分别在表格中输入两首词,设置文字的大小、颜色;

3、为两个表格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下一页豪放词和婉约词的比较与此页同,略。

第八页:总结特点

页面解说:此页面在比较前面三首词的基础上总结豪放词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豪放词特点”,并调整大小位置;

2、插入4*2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填充颜色;

3、在表格的相应位置输入除具体特点的其他内容;

4、插入三个文本框,分别输入三个特点,并调整至相应位置;

5、为每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九页:思考练习

页面解说:此练习页面主要要检测学生对诗词鉴赏领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在下面的诗词教学中及时补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思考练习”和具体练习内容;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三、操作要领

1、诗词教学应突出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没有录音带,课件中没有朗读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不可忽略。

2、分析课文时,应将问题和填表相结合,在问题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否则将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3、比较阅读时应将两首豪放词之间的共同点和与婉约词的区别讲解清楚,便于豪放词特点的归纳。

4、应将鉴赏诗词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单方面强调,那样不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掌握。

四、预期效果

本课件注重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诗词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苏轼的其人其事与所了解,对词人的遭遇对创作的影响能有一定的领悟,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词的风格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诗词鉴赏。

第四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要点:

一、进行有成效的诵读练习,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二、体会苏轼词风豪放的特点和洒脱,旷达的性格。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两周来,我们穿越千年历史,神游了国人引以为傲的盛唐时代,诵读了“诗仙”李白激越奔放,气势磅礴的《将进酒》以及大诗人白居易充满伤感和愤慨之情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当然还有唐宗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著名散文《师说》。今天,让我们再穿越一次来到词的王国宋朝领略宋词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感。

二、板书课题《边说边写边解释词牌,题目》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词牌)(题目)(作家)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俗话说唐诗、宋词。唐诗乃诗中奇葩,宋词则诗中极品。宋词又分为“北宋词”和“南宋词”。“词至北宋而始大,至南宋而遂深,”其中北宋词又以柳永、苏轼、周邦彦为代表而苏轼又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和代表作家。

(揩板书)苏轼。请大家翻看题注。老师提问:北宋文学家《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同学们请思考,题注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苏轼,有各的文坛奇才、全才。诗,词,文,书法,绘画,诸多领域、均为卓然大家,散文,苏轼直逼韩愈,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方面擅长行书、楷书,与当时书法各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等等,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全才,在当时的官场上却屡遭贬谪、倒霉透顶下面请大家 听我读一段背景资料(P152参)

四、教师范读全词(以下是练习诵读时间)

1.指<男、女各一人>领读全词各一遍。

2.全体齐读课文。老师指导纠正后再齐读

五、诵读、分析、讨论

1.由学生齐读上片,<教师指导,再齐读> 2.指名学生读注释<可考虑2遍> 3.教师串讲并点拨<可参考教参P149> 教师:下阕就着重写周瑜……(参考教参P149)

A.由学生齐读下篇<教师指导> B.指名学生读注释<可考虑2遍> 指导轮读全词(分句轮读,分片轮读,男女生轮换跟读)

六、教师归纳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赤壁怀古》领略了豪放词风的壮美,大气,也感受了苏轼为人的练达,洒脱,下面我们具体认识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1.豪放的 风格 2.烘托映衬

3.情景交融(可参考教参P150)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第五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静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和品味以苏轼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的风格和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解读能力;积累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解决课后相关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和学习过程中,分析诗人使用的诗词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感受古诗词创造的独特审美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和感受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述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

• 导入: 导入语: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宋词与唐诗并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说到宋词,同学们,你们想到哪些著名词人呢?(让学生举手配合回答,一两个学生回答完毕后),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很丰富的,很好!那老师觉得呢,说到宋词,我们不得不提到苏东坡—苏轼,他的词风堪称经典,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今天呢,请大家喝老师一起走进苏东坡的诗词世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 解读课文,整体感知 • 作者简介

师: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家,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苏轼的文学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写作背景介绍

师:和《赤壁赋》一样,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免罪后发配到黄州充军。在心情极度失落的情况下苏轼两次游览赤壁,几乎是在和《赤壁赋》同样一个时期,苏轼写下了这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3、问题:文章标题是“赤壁怀古”,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答案:作者游览赤壁,触景生情,抒发怀古之情。

4、带着两个问题通读全文:

问题:(1)、整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

上阕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

• 文本研读:

分析上阕的字词,豪放的气势。•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上阕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 夸张、拟人、比喻。

2、提问: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色?用笔在文中画出来,思考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景物:大江、浪、乱世、惊涛、千堆雪

景物特点: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上阕的一些词用法很精到,表现了“大江”的雄浑壮阔,请大家找出来并作赏析;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4、齐读上阕,注意关键字重音,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

分析下阕,对周瑜人物形象分析,苏轼的情感。1、1、问题:这样的壮阔场景,确实很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文中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问题:作者为何只提到周瑜,而不是三国里的其他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呢?

(一)、抒发对英雄的丰功伟业的仰慕之情;

(二)、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来感叹自己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3、齐读课文下阕,看看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自信洒脱的语气)

4、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烘托和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讨论:作为一个豪放的词人,作者有没有一直沉迷于这种失落的心境?作者有没有排解这种失落的心境的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全班分六个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确实,作者将自己的惆怅寄托给明月,斟一杯酒洒向大地,体现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赤壁赋》中,作者也有类似的表述:“惟江上之清风.........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自由探讨: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师:无数的宦海**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如果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让我们学到了用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那也算是我们的一个收获了。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 江山如画 怀古 遥想公瑾 抒情 人生如梦

课后作业:

•(1)通过网络等手段,自学有关宋词的 知识,查找学习苏东坡其他的诗词作品,课后与同学谈论学习

•(2)比较柳永《雨霖铃》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体会两种不同的词风:豪放派和婉约派,并作概括和总结

•(3)背诵课文 •

下载《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感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 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料,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 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 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

    念奴娇、赤壁怀古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作思想。 2、能把握豪放派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意象来感受诗词恢弘开阔的意境。 2......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文章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比赛)

    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 ——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幸去江苏省沭阳中学参加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活动,听到了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说课人:王亚娟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 教材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09号选手王广恒。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