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养 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0: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修养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修养 读后感》。

第一篇:谈修养 读后感

《谈修养》读后感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其中的“谈读书”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

文中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选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

在读到“谈冷静”这一章节时,我也有许多感触。

文中说“一件事常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头脑不冷静的人处之,便如置身五里雾中,觉得需要处理的是一团乱丝,处处是纠纷困难。一个冷静的人常是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张皇失措。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风格向来当作一种美德来欣赏赞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班级由于学生众多,性格各异,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个别学生行为怪异,言行让老师和学生无法接受,不时惹得我们勃然大怒,但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发怒后,除了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影响了教师形象之外,对学生有何教育意义呢?不仅没有,有时甚至因我们的发怒,反而伤害了学生的心,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业绩,老师只有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才会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有的老师就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的想一想,他们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不犯错误,老师教书育人从何谈起,就因为学生容易犯错误,老师能有效的帮助他纠正错误,才体现出老师工作的重要性。从《谈修养》中我还读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传千古,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同样,在工作中,一个和谐的集体,不是仅仅只靠一个人就能创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优点、缺点,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工作和生活都会很愉快的。

第二篇:慎独而以修身-《谈修养》读后感

慎独而以修身

----------------读《谈修养》有感

《谈修养》是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朱老书中从不同角度给我们阐释了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朱老用他独到的语言与对现代社会的见解给我们诠释了一个真正的现实社会,以及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青年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修养与当代青年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教育有着怎样密切关系。此外朱老就对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也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其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对我们也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引导我们青年向积极健康与理想的境界前行。

其中的“谈青年的心理病态”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在学校这样相对单纯、平静的小世界,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渴望建功立业,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是当我走向社会后,就好像是梦想照进现实,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生活的压迫,我开始迷失自我,我虽不向现实屈服,但又不为之付出实际的行动,慢慢的我也只能沉浸与自己的幻想中虚度光阴。有时候我会存在侥幸心理,反正不做也没有别人知道,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而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后,让我引起最大共鸣的就是护理工作中的“慎独”精神,正所谓“君子也慎独也。虽无人,德行无变也。能慎独者,方为大修行者。”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其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出独也。”意思是说,由于最隐蔽的地方也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也最能显示出人的灵魂,所以当“君子”单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而对我们护士来说,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仍能坚持医德信念,自觉地履行各种护理操作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救治患者。

首先,慎独精神在病情观察中必不可少。入住ICU的都是危重病人,除常规的T、P、R、BP外还需观察皮肤完整性、神志、大小便、各种管道等。除借助各种监测仪器外,更多的病情需要护士亲力亲为按时及时作出观察判断。病情复杂,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压力大。在这些神志不清无陪护的病人身上,我们心存侥幸,或许护理做得不到位也没人知道,或者病人不会出现不良后果。但是没人知道,不出现不良后果,不代表你所做的就是应该的。现在没人知道,不代表永远没人知道。君不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我们只有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在无人监督时严格按道德标准、按操作规程来要求自己,使慎独成为我们护理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其次,慎独精神在患者的治疗用药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ICU的危重患者对于用药剂量要求更为精确,给药时间及用药速度要求更为严格。而在全封闭护理单元的ICU,护士的工作往往缺乏来自上级、同事及患者家属的有效干预和监督,要做到安全、合理地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护士不仅要具有相关的药物学知识及给药技术,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具备慎独意识及慎独行为,不能一味图快捷,求大概,私自简化操作程序。

记得有一次夜班上,从乡镇医院转来一个脑外伤、脑水肿很严重的患者,乡医院也建立了静脉通路,但用的是一次性七号针输注的。患者因脑水肿而需要用甘露醇脱水消肿,但是得30分钟内快速静滴完250ml溶液才能起到疗效。而作为一个临床护士,深知七号针是不能在30分钟内滴完250ml的。当时,有一刹念想为了图省事,就不想给患者重新扎针了。但一转念间又想,我如果就此马虎了事,患者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甚至生命。本着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本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图一时省事而忽视患者的病情以及合理正确用药所能起的疗效。通过重新给予留置针注射,快速静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为患者以后的治疗和预后打好了基础。

此外,慎独精神在基础护理中也很重要。ICU护士不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安全用药,还要完成繁琐的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全身擦洗及鼻饲等。如存在懈怠心理,少更换一次体位,少换一次床单位,少换一个牙垫,往往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和感染的几率,以致延长患者的疗程,造成其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护理工作量大、人力有限、夜班频繁的ICU,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护理更须具备高度的慎独修养和爱心。

其实,慎独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和努力。作为医护人员,除了具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生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准确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神圣性,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下功夫,不断调整、评价自己的护理行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今天起,让我们在前贤光辉的思想照耀下,使慎独成为我们内心的信念,使我们平凡的生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第三篇:《修养》读后感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百余年来,再版148次,影响了无数人的经典大作!作者新渡户稻造和福泽谕吉、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武士道》的作者,《武士道》与《菊与刀》被并列为研究日本的必读书。新渡户稻造的《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是一本关于人生、修养的励志书。但是和一般的励志书不同,它更注重人格上的修养和成功,有“日本的《曾国藩家书》”之美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金钱至上,道德混乱,尤其青年人失去精神寄托的现状,日本近代思想之父新渡户稻造倡导日本人进行精神修养,试图以此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成为了影响几代日本人精神的经典名作。一百多年后的中国,似乎也是如此——拜金主义盛行,功利性蔓延整个社会,我们的物质获得了极大的丰盈,可是,我们的精神呢?林少华教授感叹,“国人所缺少的未必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未必是职称学位和天赋才华,而恐怕更是人格修养、心性修养。”进了书店,遍地都是成功励志书,或者说可以复制成功,或者告诉你怎么做总裁。《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从这个层面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反励志”——虽然它多半摆在励志类的书架上。它心心念念要传达的是——怎么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物质成功了,精神却陨落了。值不值得,只有自己能回答。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是无法填充精神上的虚空。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一书能成为百年经典,是自有其原由的,它有三大特点: 第一,这本书的两大支柱是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同时融入作者本人的阅历和对青年人心理的体察。林少华教授曾赞誉此书为“东西切换自如,古今一气贯通”,是中西今“三位一体”的修养读本。新渡户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读来生动活泼,不会觉得作者有意卖弄,而是感到文章深入浅出,事例丰富。在这种平凡朴实的叙述中,读者会得到精神的慰藉,知识的涵养。第二,《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一书是为普通人所写。说起来,我国近年来出了许多励志方面的书,皆与修养有关。但大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再三告诉青年人如何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诚然可喜可贺,亦为社会所需。问题是那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平凡的,是在平凡岗位履行平凡职责的普通人。

第三,不同于《武士道》的言辞华丽,新渡户特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即使引车卖浆者、砍柴的樵夫也能读得懂。其叙述的方式就是用与青年人谈心或者心理咨询的口吻,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令读者倍感亲切。其论述特点也是形象生动,朴实无华。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写作风格看似随意亲切,但这样的叙述风格并非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字,而是经过一番斟酌推敲的结果。据新渡户的后人新渡户琴子回忆,他写作后都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家里的保姆和仆人听,然后进行修改,直到他们能够读懂后才会认可。因为新渡户这种做法,当时很多精英学者都对他很不满,认为是丢了学者的脸面,甚至有人写文章施行人身攻击,连续数年不懈。但新渡户稻造都始终“不置一词”,一直埋头于《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的写作。《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的写作过程,也是新渡户稻造坚忍地克己修身的过程。

道德重建与凡人的修养――读新渡户稻造的《修养》

赵京华

日本著名农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修养》(1911)作于100年前,在本国风靡了一个世纪之后,如今终于有了中文译本而得以在汉语读书界流传。我欣喜之余也不禁左思右想,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而呼吁重建道德秩序之声不绝于耳的当下中国,我们该如何阅读和接纳这部来自域外的讲道德和人格修养的著作,怎样理解作者的思想立场和问题意识并有效地切入书中的世界,社会道德的秩序重建和每个公民人格修养的养成两者之间构成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

新渡户稻造(1862-1933)是明治时代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其复杂的个人经历、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独特的学问思想信仰为《修养》一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他出生于传统的武士之家,早年就读于札幌农学校并在该校外聘美国人教师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洗礼。东京帝国大学英语和农业经济学科毕业后,他又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霍普斯金大学。1891年回国后历任札幌农学校、京都帝国大学等教职,日俄战争前后,新兴国家日本于内部开拓北海道,在海外开始领有萨哈林、朝鲜、满洲等,新渡户稻造在此种背景下于京都、东京两帝国大学首次开设“殖民政策学”讲座,逐渐确立起为帝国日本提供海外殖民统治技术的学问,这个学问体系经历1945年的战败改为“地域研究”(地区研究)而一直保留在日本的大学学科体制中。除了农业经济学和殖民政策方面的学术成就,新渡户稻造还曾担任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女子大学校长职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晚年则出任过国际联盟事务次长,于世界各地推动和平友好事业,成为当时日本少有的国际主义人士。可以说,新渡户稻造是典型的“明治教养人”,一方面有忠诚于明治国家的浓重观念,同时兼具“自由民权”和个人独立的志向,又贯通古今东西的思想学问并形成了高远的国际主义视野。《修养》出版于明治末年,那时正是现代日本通过“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而初步完成民族国家制度建设的阶段,又经过与周边两大帝国――清帝国和俄国的两场战争而获胜,使日本人在海外扩张上形成了基本的民族认同。这个阶段,已经初步达成“富国强兵”目标的日本国家,其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塑造新型的均质化的可以效忠国家的国民。正因此,明治末年开始出现了有关“日本人论”、“日本国民性论”等书籍流行一时的趋势。作为身在这个国家体制的内部担任教育方面重要职务的新渡户稻造,自然会对此种塑造和培养“新国民”的时代要求抱有自觉的意识。然而,我们翻阅《修养》一书,却注意到其中并没有当时弥漫于各类国民性论和谈教养的书籍中那种浓重的国家意识和国民道德论的色调,作者一再强调其主旨在于为普通人建立个体人格的修身标准,其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为迷茫者指明方向,为气馁者增添力量,为哭泣者擦去眼泪”以“抚慰不满者的心”。而已。

在我看来,这种淡化“国家民族”或“国民”等政治意识形态的因素而从现代人个体人格的确立角度切入道德修身问题的低调策略,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它能够超越时代限制而博得广泛好评且畅销不衰的原因所在。当然,在作者新渡户稻造那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好国民”这样的意识并非不存在,如书中谈“储蓄”的章节就提到假如一个人“为国家培养出来的是几位善良的国民,这也是对国家的贡献”,而具备储蓄意识的人往往思惟缜密,“日后必然会成为能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公民”。但这也是以首先养成个体健全的人格、提高公民的一般道德修养为前提的。由于作者更看重公民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而有意识地避开理论上的“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二元论述的框架,认为以此“框架”讨论修养,“有时也许会看出貌似重大的实际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没多大必要去应用于人世间”。因此,《修养》一书的论述具有更有贴近个人道德实践的特征和广泛的适用性,避开了单纯为民族国家塑造合格“国民”提供劝谕,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政治性和道德说教的大而无当。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从青年立志到信念勇气的建立,再到克己慎思和处世为人的道德修养,始终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而特别适合于处在人格形成阶段的青年读者阅读。又由于淡化了为特定国家塑造合格“国民”的论旨,日本以外的读者也会从中受益而不至于产生隔阂之感。书中也有几处拿西方人与东方人进行比较以说明日本人某些方面弱点的地方,但感觉不到以西方标准来裁断东方人那种“文明与野蛮”二元对立式的论调,反而常常是把东西方的智者圣贤平等地视为现代普通人道德修养的智慧源泉。比如谈到“克己”,作者就强调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乃是克己的最高境界,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忍辱负重的耶稣能够克服自己喊出“我战胜了世界”,则是克己的最高典范。

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这是《修养》作者为现代青年的人格塑造确立的基本目标,其是否道德和有修养的判断标准则是“常识”。因为,在作者看来,日常之中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多是平凡的,所以需要“靠常识来判断”,但这也是最难的。就是说,这个“常识”看似简单,比如中学教科书程度的为现代科学所证实的普通知识或者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最基本的善恶判断尺度等,但作为平凡的人能否持之以恒一生立志从善并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上呢,这样说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了。更何况,讲普通人的“修养”,“目的在于阐述我们平时尽自己的职责时所需要的精神准备,并不是希望你一跃成为英雄豪杰,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受到世人的喝采。功名富贵不应该成为修养的目的。自省而果敢,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可以说,新渡户稻造为现代普通人确立的“修养”目标是极平凡但也非常高远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情物理和道德实践的经验。这与从形而上的理论层面或道德规范的制度层面确立社会道德的体系不同,是从形而下的个人角度来思考现代人的道德行为尺度。

我认为,为公民社会中每个普通人建立日常的道德行为尺度以提升其人格修养,这在当下道德秩序出现严重危机的中国,尤为重要。自晚清以来,中国便一直处于社会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崩溃和重建过程之中,配合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的变革,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现代道德伦理体系的重建历经波折而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如今又遇到市场消费社会的来临和重商主义横行的冲击,道德失序和重建的任务十分艰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比起形而上的道德逻辑体系或者制度重建来,更在于普通人即现代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其道德修养的建设。也是在100年之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就曾疾呼“吾人最后之觉醒”乃“伦理之觉醒”。就是说,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的变革必须以个人、家庭的伦理变革为前提。同样,社会道德制度的重建也需要以每个公民的个人人格修养的改造和提升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渡户稻造的《修养》虽然作于100年前,但如上所述其内容并不陈旧,方法和视角也都还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中国读书市场讲“修养”的书籍少得可怜的状况下,《修养》一书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

社会转型期的“精神修养”——读新渡户稻造的《修养》

100年前的日本,明治维新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等口号下进行的体制改革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造成了拜金主义的蔓延。同一时期,随着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道路,连续不断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及结核等疾病、瘟疫的流行也给日本人带来了对于死亡的恐惧。而且,明治三十三年与西历的1900年重合,基督教世纪末的厌世思想也开始在日本流行,厌世与烦闷的话语在青年当中传播。经过明治维新倡导的文明开化运动,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排斥,支撑明治时期日本国民的核心价值观,即所谓文明开化、国家主义受到质疑。如何重建日本人的国民道德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金钱至上,道德混乱,尤其青年人失去精神寄托的现状,日本社会的有识之士开出的药方是倡导日本人进行精神修养,试图以此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修养”作为重新发现的一种伦理训练的理念,在借鉴西方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东方传统的修身养性的道德伦理观念与欧美的理念相融合,被赋予了近代性的含义。“修养”一词成为英语Cuiture的翻译词出现在《自助论》等启蒙书籍的文本中,德语的Bildung也随着德国教养主义文化输入到日语的语境中来,东洋文明中的修养观,经过西洋文明的洗刷,受到日本知识界的重视。一时间,修养的话语大行其道。倡导修养的目的是提升日本国民的人格,改造国民性。从明治中后期到大正时代,即一九零零年前后的日本社会出现了一股“精神修养”的热潮。

从当时的阅读趋势就可以看出“修养”流行的状况。这一时期,冠以“修养”名称的图书杂志真可谓汗牛充栋。从明治三十年(1897)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这十五年中,书名中存在“修养”一词的书籍,从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书目录》中可以查到320多种,这也仅仅是存留下来的部分。当时报纸上刊登的出版广告中,有关“修养”的图书也是层出不穷。《太阳》是近代日本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它每年都会刊登有关上一社会各界的综述文章,其中一篇综述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明治四十三年“成功类书籍和修养类书籍大量出版,大力倡导人们加强修养”(《明治四十三年一般出版界》1911年2月)的话题。这一时代的日本人主要以读书和听演讲的方式获取有关“修养”的知识。著名的评论家、哲学家田中王堂在他的讲演《我的修养论》(《丁酉伦理会讲演集》1911年9月)中,对当时“修养”的流行作了如下的描述:“当下我国的青年当中最受欢迎的书籍是以修养为题目的。”“看一下报刊杂志上的广告,或者听一听青年人的谈话就可以了解当今的青年人渴望获得有关修养的知识,或者希望受到修养方面的训练。”由此可见,修养书籍的出版大行其道,形成了出版热,“修养”成为明治时代读书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

新渡户稻造的《修养》就是这样的时代思潮中催生出的一部经久不衰的“长销书”。此书自从1911年出版以后到1934年就重印了148次。历经百年,至今,早已成为日本人修养励志的经典书籍。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青年人讲述了作者的修养理念。其叙述的方式就是用与青年人谈心或者心理咨询的口吻,既没有理论的铺陈,也没有高谈阔论,而是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令读者倍感亲切。其论述特点也是形象生动,朴实无华。我们从新渡户稻造对修养这一概念的解释就能体会到他的叙述风格。“即修身是以克己为本,不因肉体情欲而心烦意乱,以心为主,然后确定身体的动作或志向,才能不错方向,不乱方寸,井然有序地前进。”“养是养心之意。养这个字正像字形所表现的那样,意思是羊的食物。羔羊是非常温顺的动物,没有什么智慧,如果没有引导者最容易迷路。就像人的心灵那样很容易被善恶所诱惑。”有关“修养”这一概念的解释有人从哲学的层面,也有人从伦理学的角度,还有人从训诂学的层面,总起来说,大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叙述。而新渡户的解释引用了基督教的“迷途的羔羊”这一比喻,把传统的儒学论述中的“修身养性”与基督教中的悉心管理心灵的羔羊这一思想结合起来,叙述浅显易懂,又不失思想的深度。

这样的叙述风格并非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字,而是经过一番斟酌推敲的结果。读过《武士道》的读者大概能体会到新渡户的英语文章言辞华丽,讲究遣词造句,也注重篇章结构,采用的是针对知识精英读者的文体,具有很高的品位。而《修养》一书是在《实业之日本》杂志上连载以后,结集成书的。《实业之日本》是一本以工商从业人员为对象编辑发行的修养杂志。用今天的话说是一本通俗读物。在当时娱乐媒体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这样的杂志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深受读者喜爱。明治四十二年(1909)发行量已经近10万册。面对这样一本杂志的读者,新渡户采取的叙述方法是“文字通俗易懂,即使引车卖浆者、砍柴的樵夫也能读得懂,所以,省略了错综复杂的情节,写作过程中注意文章平铺直叙,浅显易懂”(《修养》序)。据新渡户的后人新渡户琴子回忆,他在开始连载之初,每次都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家里的保姆和仆人听,然后进行修改,直到他们能够读懂后才交给杂志编辑出版。可以看出《修养》一书的文体也是新渡户呕心沥血创作的产物。

此时的新渡户稻造担任第一高等学校校长,同时兼任京都帝国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是留学美国和德国归来的知名学者,日本第一个农学博士。在象牙塔里,担任精英教育的新渡户稻造却非常重视对普罗大众的教育,他在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平民教育。第一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当时日本最著名的大学输送人才的大学预科(高中),这里培养出了许多位影响二十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的优秀人才。这与新渡户稻造推行的教养主义理念是分不开的。依靠自己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新渡户稻造采取创办夜校,举办演讲会,在通俗杂志连载文章的方式,实施社会教育,推广修养主义理念。有人嘲笑他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为乡野村夫、不学无术的青年撰写通俗文章。而他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当今最重要的是要对那些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或者上不起中学的青年进行教育,以期改变他们的观念。”“高深的理论尽管看来很棒,但是,一般读者根本看不懂。”“必须用浅显易懂的讲解,让大多数人理解。”(《我为什么要做实业之日本出版社的编辑顾问?》)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新渡户稻造在文章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文体尝试。他所设定的叙述对象是普通的青年读者,采用第一人称“boku”(我)叙述的方式,在讲究身份的日语叙述中,明确指向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从教育家的高处俯视青年人,避免让青年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他的叙述语气就像知心朋友给读者的忠告或者建议那样,没有说教,读起来感到是肺腑之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读来生动活泼,不会觉得作者有意卖弄,而是感到文章深入浅出,事例丰富。在他平凡朴实的叙述中,读者会得到精神的慰藉,知识的涵养。

阅读《修养》一书,我们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修养》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新渡户明确指出倡导修养的“目的在于阐述我们平时尽自己的职责时所需要的精神准备,目的不是一跃成为英雄豪杰,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受到世人的喝彩。功名富贵不应该成为修养的目的。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能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所讲解修养的目的”(总论)。他的核心思想是希望日本的年轻人恪守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本分”,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理想。他通过讲述修养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期望“能够为迷茫者指明方向,为气馁者增添力量,为哭泣者擦去眼泪,安抚不满者的心”(序)。日本现代学者武田清子认为:“新渡户的《修养》是一本关于人格形成的优秀的论著。不仅在明治后期至大正时代形成一股时代思潮的各修养组织的思想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书中提出了贯穿一种价值观的新的人间观念,其中蕴涵着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民族气质的目标和独特的方法论。”(《新渡户稻造全集第七卷》解说)以儒道佛为中心的传统道德观念,在近代物质主义观念的冲击下,走向没落。在新的精神道德需要重建的时代,新渡户稻造所提倡的以追求个人的精神独立,提升民族素质为目的的修养理念显示出了影响力。

第四篇:修养读后感

修养读后感

(一)《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书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驱新渡户稻造的经典作品,影响百年来日本人的修养之书。作者主张,个人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话,“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讲解修养的目的。”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西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迸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宾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白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

通过对青年、立志、职业、信念、勇气、克己、名誉、储蓄、阅读、逆境、顺境、处世、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个话题的阅读我了解到虽然书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通过“修养”,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最终因为这种平凡的坚持,成就伟大的道德。所谓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这个道理。且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新渡户先生还着重谈到勇气,指出了,一个人不仅需要先前冲的勇气,而且也要注意修养退守的勇气,前进自然是需要勇气的,而退守的勇气也是可嘉的。恪守道义是修炼勇气的第一步,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在日本战国时代,上杉谦信举起的“义”大旗。在修练勇气的过程中,如果借鉴伟人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很多人的传记中都记载了如何面对危机的故事。

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此书还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阅读《修养》一书,我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养的最好时间,在平时的时候要多思考,多静默默思,这些内容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是很有帮助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断地树立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充实自己的梦想。

修养读后感

(二)朱老前辈,是着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着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却还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情操、素质紧密联系,可以说,人活着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养却需要磨练和思考一番。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养”就是“提高”,“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经受锻炼,得以提高,(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对修养的一种解读,是对高尚品质与处世哲学的一种认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原来系统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强,用的是WindowsXP,看完此书后update成Windows8,说的是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没有深入思考和现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经思想过了,现在通过朱老的讲解,理解得更深入了。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修养读后感

(三)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从不同角度给我们阐释了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

作为刚刚从学校走出来步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染缸中,如何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很是重要。

作为青年一代,往往容易重复“追求”“彷徨”“堕落”这个过程,大家都似蒙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自己的理想。

作为刚工作的大学生,我们必然要彻底地觉悟,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为祖国的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修养》读后感

《修养》读后感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书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驱新渡户稻造的经典作品,影响百年来日本人的修养之书。作者主张,个人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话,“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讲解修养的目的。”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西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迸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宾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白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通过对青年、立志、职业、信念、勇气、克己、名誉、储蓄、阅读、逆境、顺境、处世、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个话题的阅读我了解到虽然书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通过“修养”,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最终因为这种平凡的坚持,成就伟大的道德。所谓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这个道理。且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新渡户先生还着重谈到勇气,指出了,一个人不仅需要先前冲的勇气,而且也要注意修养退守的勇气,前进自然是需要勇气的,而退守的勇气也是可嘉的。恪守道义是修炼勇气的第一步,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在日本战国时代,上杉谦信举起的“义”大旗。在修练勇气的过程中,如果借鉴伟人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很多人的传记中都记载了如何面对危机的故事.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此书还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阅读《修养》一书,我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养的最好时间,在平时的时候要多思考,多静默默思,这些内容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是很有帮助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断地树立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充实自己的梦想。

下载谈修养 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修养 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谈修养》有感

    读《谈修养》有感读《谈修养》有感 篇1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

    谈修养读书报告

    1 / 2 《谈修养》读书报告 ********** 一、书名 : 《谈修养》 二、著者 : 朱光潜 三、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内容概要: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以理智澄明、刚毅沉稳......

    谈人生修养的意义

    在去年暑假,我有幸与来自全国的40多名游客一起参加了武当山举办的“体道”活动,对于道家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养生、养食、养神之道。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

    谈修养、高尚(企业文化培训资料)

    谈“修养、高尚”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是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在今天快步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浮燥的物欲的世界里,如何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谈党员的修养

    敬爱的党组织:最近在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的问题,刘少奇同志谈了很多,我也感触很深。记得无产阶级伟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说:“无论为了使这种共......

    《班主任能力修养》读后感

    《班主任能力修养》读后感新平安镇小学 李秀丽近几天,我读了《班主任能力修养》一书,读后受益匪浅。联系10年的工作实际,我觉得作为教师群体中重要一员的班主任,既要具备一名教......

    演员自我修养读后感

    演员自我修养读后感 《演员自我修养》一书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是世界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他所创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

    《党员干部修养镜鉴》读后感

    《党员干部修养镜鉴》读后感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如何在当今物欲横流、诱惑四伏的社会环境里,维护好公道正派的形象、保持好淡泊名利的心态,是一个党性的考验,更是一种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