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诗文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与诗文同行与圣贤为友
——兰炼二小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总结汇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从古到今,流传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诵读经典诗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中华文明的有效途径。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多次的语文专题教研,围绕经典诗文诵读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确定诗文诵读的内容,研讨诗文诵读的形式,探讨如何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诗文诵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文诵读活动。现将主要活动汇报如下:
一、唱读经典诗文,知文识礼。
一、二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诵读经典诗文是低年级学生习音认字的良好方式。语文教研组针对低年段的语文教师开展了诵读古诗词的专题教研活动,并在每周的教师合唱活动中,教老师学唱古诗。
在班主任及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利用早读时间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学唱古诗。孩子们在唱诗的过程中感受着古诗的音韵之美,激起了他们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短短的两个月,他们已学会唱《春晓》、《静夜思》、《锄禾》等古诗了。
二年级利用晨读、课间、活动课及其他课余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学生对《三字经》很感兴趣,自创用唱歌的形式背诵,还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皮筋边念,有的编成拍手操,有的对诵,还有的根据内容编故事表演等。
低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唱读经典诗文,不仅提高了明事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良好的礼仪。
二、吟诵经典诗文,诚信知耻。
中年段的学生正是识字有了一定积累,可以自己读书的时候了,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非常渴求。因此让中年段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意义非同小可。
三年级各班利用班队会,学习由全组教师精心选编的《中华传统美德集粹》,对选录的部分《弟子规》内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每个班级都在晨读时留5分钟时间背诵《弟子规》。老师们将诵读《弟子规》与思想品德课相整合,每周都有一节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背诵、理解《弟子规》内容。在三年级全体老师的共同策划下,还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展示活动——经典诗文写、画、吟大比拼。活动分:写诗文、画诗文、吟诗文三大版块。孩子们分别用硬笔和软笔写下了一幅幅漂亮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并用漂亮的彩笔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配上了精美的插图,增加了诵读活动的乐趣;吟诗文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个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每班推选两名诗文朗诵的能手,进行有感情地朗诵比赛,朗诵篇目是从预先准备好的篇目中抽签决定;第二环节是诗文轮背比赛,每班推选3名选手参赛,按照次序背诵古诗文。这一环节旨在比拼各位“小诗人”积累的古诗篇目。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时,全场同学仍然意犹未尽。
四年级组编写了汇集古典诗文名篇的小册子《为了孩子,为了未来》,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分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班级与班级比赛等等。在学到孟郊的《游子吟》、孔子的《论语》时,老师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诵读,一次次地感悟;在学完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后,同学们还自编自演了歌伴舞。
通过这些诵读活动,我们的学生不仅熟读背诵了古诗文,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了传统美德的内涵,而且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
三、读悟经典诗文,润泽心灵。
高年段的学生对未来有了美好憧憬,处于立身明志阶段。这个时期,加强学生的品质修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学校首届读书节时为五年级学生编印了《中华传统美德》一书,供学生阅读,以读书求新知,以读书促进步。五年级又举行了以“读经诵典,培养人文情怀”为主题的学期汇报活动,将学生学习古诗文、名言警句的成果展示给全校师生,各班活动井然有序,反响极好。
为了更好地引导六年级的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六年级全体老师结合学校的“读书工程”活动,编印了《中华传统修身养德名言集粹》,分阶段有步骤地制订、实施了诵读方案。在组织学生诵读《立志篇》、《求知篇》、《修身篇》、《齐家篇》、《处世篇》中的名言警句后,又组织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要读书》等作品,逐步使学生明白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六年级各班做到了“三个坚
持”:一是学生每天坚持诵读5分钟;二是小组长每天坚持检查;三是师生共同坚持每两周背会一篇选定的内容。诵读要有兴趣才能坚持。为了增强学生诵读兴趣,六年级教师对“读书工程”活动不断总结交流,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改进。在期末时组织了吟诗、品诗、写诗竞赛及诵读演讲比赛等活动,交流学习所得。
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活动,学生的诵读水平、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能听到各班的读书声,课外活动能看见学生读书的身影。各班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之间少了往日的吵闹,多了读诗诵词的愉悦,他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善待他人、理解他人。
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我们体会到:抓好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相信通过我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下,进一步继承文明,弘扬文化,砥砺意志,陶冶情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与诗文同行与圣贤为友
——兰炼二小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总结汇报
兰炼二小教务处
2014.4
第二篇:与清廉为友 和幸福同行
与清廉为友 和幸福同行
清廉是风,吹散人们心中的浊气,让人轻松愉快;清廉是水,涤净人们心中的贪念,让人清静安宁;清廉是灯,照亮人们心中的道路,让人感动幸福。
与清廉为友,可以享受到群众的尊重,收获幸福人生。从古至今,只有清廉的人才会受到群众的尊重。受到群众的尊重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做人正派、做事公道的清廉者,才可以真正赢得群众的赞赏和尊重。古代受人尊重的包拯、海瑞,当代受人赞赏的任长霞、杨善洲等,无不是清正廉明的楷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位清廉的楷模,他用一生的积蓄资助学生而自己却过着极为清廉,甚至可以说清苦的生活。这个被群众称为疯子、傻子却为群众所记住所尊重的人就是蒋国珍。而像成克杰、胡长清等贪官污吏,虽然在位时把自己的“享受”高架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而为所欲为,但最终换来的只能是大众的深恶痛绝。所以说,与清廉为友,才可以享受到群众的尊重,收获幸福人生。
与清廉为友,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馨,收获幸福人生。家是一个人幸福的港湾。清廉的人少了这样那样的应酬,多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清廉的人少了富贵金钱的困扰,多了快乐亲情的享受。他们吃的香,睡得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乐无穷。贪污腐败之人则相反,曾有这样一句概括贪污腐败者的一天“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贪污腐败者从早到晚就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中转、转、转。而一天到晚的三转并没有给他们转来好运,转来高官厚禄,转来的是健康的远离,道德的深渊,枷锁的拷问、家庭的破碎。所以说,与清廉为友,才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馨,收获幸福人生。
与清廉为友,可以享受到朋友的真诚,收获幸福人生。古人曾说“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矣!”。贪婪之人,他们的人生准则便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个自私自利、唯
利是图、背信弃义的人是不会对朋友真诚的,朋友只是他更上一层楼的台阶,只是他满足一己之私的工具,只是他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他本人或者说他的朋友最多就是些酒廊饭袋。等待他们的只是树倒猢狲散的凄凉结局。他们是不会知道拥有以诚相待的朋友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从古至今,大家都愿意与莲花为友,因为莲花象征着清廉的品质,只有清廉之人才可当其为真正的朋友,才能体会到友谊的宝贵,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常戚戚。所以说,与清廉为友,才可以享受到朋友的真诚,收获幸福人生。
清廉是最好的朋友,只有清廉者,说话才有底气;清廉是最好的朋友,只有清廉者,做事才能硬气。只有清廉,百姓才会服气;只有清廉,自己才可顺气。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自觉接受法纪和道德约束,享受清廉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与清廉为友,让我们和幸福同行!
第三篇:《与经典为友,伴道德同行》演讲稿
与经典为友,伴道德同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一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经典为友,伴道德同行”。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
后来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学习的生涯中让我们诵读中华经典。那是因为,这些言简意赅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道德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第四篇:与经典为友 伴文明同行--演讲稿
与经典为友
伴文明同行
作者:高春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经典为友 伴文明同行》。
经典如同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我在这光芒的照耀下成长,我一天天由幼稚走向成熟,由粗俗走向儒雅,由无知走向渊博。在经典的陪伴下,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梦想。
经典如同我们的精神食粮。读《论语》,我体会到了“仁义礼智信”的真谛;读《西游记》,我感受到了唐三藏的坚定不移,孙大圣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沙和尚的任劳任怨;读古诗,我感受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领略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趣,感悟到了戚继光的“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的爱国情怀,体会到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气节。
经典深深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在家中,我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我是一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我是一个好公民。每当别人夸奖我是一个懂礼貌、讲文明、诚实善良的好孩子时,我总是感到非常自豪!下课了,当同学们在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当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朋友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伙伴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孔圣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教导。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积累的知识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当老师提问“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当老师说出“牡丹花好空入目”,我立即对出“枣花虽微结成实”,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经常问我:“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我爱经典,爱他们给我的启迪;我爱经典,爱他们给我的教诲;我爱经典,爱他们伴我成长!感谢经典伴我走过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它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平凡却不庸俗。与经典为友,伴文明同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贡献力量!
第五篇:与书为友
“我与校长有个约定”之美文之八-----------
与书为友
塞缪尔•斯迈尔斯
想了解一个人,你可以看他读什么样的书,正如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找最佳最善的为伴。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两心相伴,其乐陶陶。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决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让我们从它那儿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中国有个成语:“爱屋及乌”,若引申为“爱人及书”,则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情谊将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的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汇。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别人的事,能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囊而购,就能得到。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因之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作者一生所思所想的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学人而言,他的一生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的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的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说:“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会象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高尚行为的愿望也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藉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靡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能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翻动书页,伟人的话就会历历在目,犹如亲闻。时间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才能经久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的精华远播天下,至今为有识之士侧耳聆听。古时先贤的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
作者简介: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