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 2
语文诗歌鉴赏全攻略
(1)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
一、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
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
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
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
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三典故、意象
第二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笔记
绪论
第一题:阐述文学的学科含义:
答“
一、文学科学:
(1)学科本体---心灵科学
“文,心学也”(【清】刘熙载)
(2)文学科学性质---诗意爱心科学-----审美性,明真假(科学),辨善恶(伦理),审美丑(美学),鞭挞假丑恶,取向真善美。
巴金:巴金:―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种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意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在让任何人拉掉别人一根头发。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爱心科学:来自心灵,浓郁鲜活的爱心气息;高于心灵,辨明真善美与假丑恶爱心审美化;指导心灵,开垦鞭挞假丑恶,取向真善美的诗意大爱心灵。
(3)文学科学原理
·学科对象:人的心灵本体---真善美,假恶丑,羞知心灵主体
·文:纹饰 从无到有,参照系 美丑相生羞之心灵,心灵痛苦的根源
·文学科学原理:以诗意爱心审定羞之心灵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相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羞之心理性:不可混淆)、相成/自我(羞之心发展(美战胜丑,鞭挞丑恶)变化(丑吞噬美,美蜕化为丑的悲剧)史诗)的鞭挞假恶丑、取向真善美文明演化的审美人文科学。
(4)庸俗爱心:
俗:中性,通俗。褒义:风俗 贬义:庸俗,不辨是非真假的低俗。
审丑:“丑陋的审美意义在于现实生活的非人性的一面,即异化世界的、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令人生厌的一面,是一种负面的生存意义。”
科学爱心:世纪生物基因工程:爱项目就像老农爱大米。(审真)
文学爱心:《诗经·魏风·硕鼠》(审美),文学艺术者被称为人类灵魂的拯救者。
第二题:阐述华夏诗学的基本知识
二、华夏诗学 光照心灵的灿烂辉煌心灵
诗学原理:天人合一的华夏文化原理---华夏文明得以唯一传承的原因
·“法象莫大乎天地(求真),变通莫大乎四时(求善),县象著明莫大乎明(求美)”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一)华夏诗学的美学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感性:人的生命----统一于宇宙生命
·理性:人的道理----统一于宇宙演变规律
1、宇宙观方法论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式(伏羲)之王(认知天理)天地也,仰则观象(生命)于天,俯则观法(生命法则)于地,观鸟兽之文(装扮而)与地之宜(养育),近取诸身,近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明之德(天地),以类万物之情(感恩—悲秋喜春之性)
仰视俯察,远近游目地观照天地万物而感悟天人合一宇宙生命的
2、宇宙生命观:“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宇宙生命
3、宇宙人生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夸父追日—天人合一 宇宙原生态
华夏人安身:―三才者,天地人。‖([宋]王应麟《三字经》)
华夏人立命:―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宇宙心灵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九《敬斋记》。
5、宇宙心灵方法论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有;可以赞天地之化有,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地人三性情:天地至诚—天符地载春秋化育万物的普世大爱,至诚心性
万物性情—喜春悲秋的至诚性情
宇宙心灵存在方式---至诚天地,万物,人之性的天人合一化育心性
引用资料 《登高》杜甫
(1)满目秋色:人,万物,天地秋色(2)秋之人生命运:“万里”,“常作客”—不得志社会命运;“百年多病独”—悲凉自然生命命运;
(3)秋之人生命运体验:“艰难。。酒杯”绝望体验
(4)在天地万物秋去春来世界中审视秋之人生,获得与万物共悲秋,与天地共风云呢秋之春人生境界
(5)至诚物性:尽动物悲秋,与“猿。。飞回”共“万里悲秋”
尽生物悲秋,与“无边。。”共无穷派遣 尽物质悲秋,与“不尽。。”共无限春潮
(6)至诚天地春秋化育之性:人与天地参,与“风急天高”共风云,“无边。来”,秋之春世界,是“登台”人生,达到“登高”心志的春秋人生境界
(二)、华夏诗学
诗者,诗意(审美性)天人合一心灵
1、诗之性质,心之性情
天地心而万物性情的心灵;
“[清]刘熙载―诗者,天地之心,民之性情。”
2、诗之特征,心者“心统性情”(【宋】张载),非性情左右心
华夏民族诗心:以天地春秋化育之心统领万物喜春悲秋性情的天人合一的诗意宇宙大爱心灵
“悲落叶于劲秋,喜桑条于芳春”《文心雕龙》
3、诗之艺术
心―既随物以宛转‖,物―亦与心而徘徊‖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前一句: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随天地万物性情婉转;后一句:吾心便是宇宙—让天地万物性情随吾心徘徊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李白《望庐山瀑布》
4、宇宙诗学价值观
5、《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化育之心)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春秋性情之理)‖
杜甫《春望》
(1)人间之秋(国破家亡之悲剧):国破之秋“烽火连三月”,悲秋之绝,悲秋—感时溅泪,怅别惊心;家之之秋“家书抵万金”,悲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宇宙人间之春(原天人合一美之理):原天地秋去春来化育的大美法则,国破中“山河在”的慰藉,“城春”到来的希望。
(3)达花鸟悲秋二草木喜春的万物之理---家之中在鸟悲人间秋而慰人心,草木喜而暖人心
(4)华夏民族心灵追求“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诗意的天人合一宇宙心灵价值观。
第三题:畅谈文学活动基本规律 答:
三、文学活动基本规律
文学审美主体,作家,作品,读者共同进行审美艺术创造的活动(一)作家诗意(审美艺术)创造
作家创造来自心灵,高于人心灵,诗意人的宇宙心灵的艺术作品
例如:对人的亘古孤独,作家创造“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诗意的宇宙心灵的悲喜之歌。
宇宙孤独之悲绝唱: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勇敢坦然承受人的孤独而取向天地相知追求 宇宙知音之乐绝唱:李白《月下独酌》----实现人与天地相知的大乐(即诗意)宇宙心
(二)作品诗意(审美艺术)创造
作品是独立地与作者,读者对话的诗意心灵生命。
1、作品与作者对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推动作家艺术创造境界升华
荣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2)具有超越作家的艺术境界
李白杜甫属于唐代,其诗歌则属于人类诗歌瑰宝。
2、作品与读者对话,启迪心智,愉悦心灵
(三)读者诗意(审美艺术)创造
1、赋予作品活生生的诗意心灵生命
2、将作品转化为人的诗意心灵生活
第一章 爱情诗歌基础知识
第一题、鉴赏《诗经·秦风·蒹葭》抒情艺术形象 答:思念艺术形象---充满双主体复合爱情艺术形象(1)蒹葭白露爱情主客体复合追求者的艺术形象
外形象—与天各一方之恨现实冲突—丰满追求者的天涯咫尺爱情追求的力量形象 内形象---内化咫尺天涯之恨客体我冲突---典型主体我天涯咫尺爱情追求的自信者形象
(2)蒹葭白露爱情主客体复合被追求者的艺术形象
显身影---与追求者的咫尺天涯之爱互动---有所爱的主体我软弱形象 隐身影---与追求者的咫尺天涯之恨互动---有所虑的客体我脆弱形象
综述:蒹葭白露白霜混为一体的动感思恋形象 第二题 《诗经·秦风·蒹葭》语言结构美 答:
1、蒹葭语言结构---诗意的天人合一,爱情宇宙工程
(1)语言重章叠句---谱写一唱三叹的潮起潮落的情感旋律
一方面显示出回环往复,缠绵不已的感情韵律美
一方面构成了一个不断加强感情力度、不断扩展情感时空的追求爱情的思念张力场
(2)结构---建构思念化生的爱情宇宙画卷
化生:演变进化而生生不息
空间化生:
A:现实,山水,芦苇,荻,白露,白霜自然生态;主人公,伊人,人文生态;主客体交错、混为一体的变化生息(非消亡)
B:心理:感觉与幻觉,知觉与错觉,实虚交织,如梦似的变幻进行(非蜕变)
C:感情:蒹葭白露的相思、憧憬、自信、白露之失落、怅惘、悲观、爱恨交揉、此消彼长地变化,净化(非污浊)时间化生:
A:自然时间单位:凌晨、清晨、早晨,周而复始太极节奏化
B:人文心里时间单位:过去、现在、将来,周而复始太极脉动化
C:感情时间单位:温馨幸福快慢时速,冰冷忧伤快速时速,交错跌宕周而复始太极韵律美
思念化生感情线:
A:明线:思念与天各一方现实(地理)矛盾冲撞---磨砺洗礼而纯净化生感情线
B:主线:思念与天各一方情感(恨)矛盾冲撞---磨砺洗礼而醇厚化生爱情线
C:辅线:思念与天各一方文化(亚文化)矛盾冲撞---磨砺洗礼而醇厚化生情感文化线 诗意思恋(鹊桥)化生画卷:在时间、空间、情感其三维交错而形成的绵延不已的天各一方波浪线上,思念的各种矛盾冲突往复回旋震荡、激荡出天涯咫尺之爱与咫尺天涯之恨的潮汐涟漪,舒卷开来一个思念流动飞扬演变进化的诗意画卷。第三题:阐述《诗经·秦风·蒹葭》审美意蕴
答:审美意蕴:意蕴,作品中丰盈的言有尽,意无穷的审美思想情感审美创作
1、第二题答案
2、第三题答案
3、历史人文意蕴
(1)社会伦理情感
政治讽刺寓意---讽刺秦襄公不能诚意求贤
社会关系寓意---天涯咫尺与咫尺天涯的蒹葭式关系
蒹葭式政治关系---天涯咫尺与咫尺天涯式君臣远近关系 蒹葭式人际关系---天涯咫尺与咫尺天涯式人与人亲疏关系
(2)爱情伦理道德礼仪(审美化)情感---护礼情感
A:追求者爱情伦理道德之礼:“发乎情,止乎礼义”
蒹葭之思---非伦理道德变态:始乱之,终弃之。B: 被追求者爱情伦理道德之礼:“发乎情,持礼自重”。
蒹葭之乱---非伦理道德变态:作茧自缚 爱情历史悲剧:被迫始乱终弃、作茧自缚的历史窠臼,《蒹葭》银河鹊桥道德原型,苦难爱情,我们难以跨越,即化为重创身心的灾难,而我们勇于跨越,即升华为温润舒展身心的人生新境界。
(3)华夏人文情感存在方式(化恨为爱)
诗意的“蒹葭之思”挚爱亲情:天地人的天涯咫尺白露之爱与咫尺天涯白露之
恨的太极潮汐地升华深化的银河鹊桥挚爱生态方式。
4、诗意爱情哲理
(1)爱情有无命题----“宛在水中央”的诗意银河思念鹊桥(潮汐)神韵
蒹葭白露飘渺之有,爱情超凡脱俗纯情美 蒹葭白露飘渺之无,爱情扑朔迷离朦胧美
(2)爱恨相生相对相成
共时性:爱情的现实此岸与理想彼岸是咫尺天涯与天涯咫尺潮汐银河思念鹊桥 历时性:今日相思与过去相爱相通,与未来相聚相成的银河思念鹊桥境界
第四题 阐述《焦仲卿妻》的审美意蕴 答:
1、语言结构----爱情婚姻历史宇宙
(1)语言
A、白话入诗----身临其境感染力 B、人物语言个性化:有声语言是如闻其声,无声语言更是如见其人
(2)结构
罕见的宏大叙事抒情结构----完满的爱情婚姻历史悲剧世界 A、人物单位---天地万物人金字塔阵容 B、艺术形象结构---棱式天地万物人类艺术形象阵容 C、叙事抒情结构—爱情婚姻历史悲剧世界
其一:商品买办婚姻专制的外叙事结构
婚姻主宰者:家长、媒人、提亲家长
银河爱情婚姻伦理:银河父母之命,月下老媒妁之言
现实悲剧:父母专制之命,商品买办媒妁之言
爱情婚姻悲剧:a、人间死:夫妻合墓(磨砺洗礼)b、天地生:木石鸳鸯(执着追求)-------天人合一死而后生
其二:银河生死爱情婚姻的内抒情结构:
爱情脉络---有无相生、生死相反相成矛盾冲突---崇高追求中有悲剧彷徨---悲壮
婚姻脉络---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与商品买办婚姻制度
矛盾冲突----被扼杀悲剧中有崇高反抗----壮烈 语言结构美:人在商品买办婚姻制度现实悲剧中舍生忘死追求天人合一的银河爱情婚姻的历史画卷。
2、艺术形象----历史爱情婚姻生命艺术形象
(1)典型类人物艺术形象---脸谱化婚姻践踏者艺术形象(天各一方客体我)
A、婚姻主宰者强暴形象---非人形象---显形象 B、婚姻被主宰者无力形象---异化形象---隐形象
(2)典型个性艺术形象
A、焦仲卿---软弱的被扭曲者艺术形象(隐)---磐石任转移的悲剧形象 B、刘兰芝---自觉的拼搏者艺术形象(显)---蒲苇韧如丝的崇高形象
完满的爱情婚姻:冲破商品买办婚姻的制度桎梏、专制礼教桎梏、文化桎梏的潮汐中历练自由爱情自主婚姻
3、历史人文意蕴
(1)刘兰芝形象给爱情注入了人格美、精神美、意志美的自立、自强自尊品格,确立华夏爱情悲剧意识:另为石碎,不为玉全。
(2)历史意蕴
历史周期:天人合一银河爱情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前行的悲壮赞歌
A、“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商品买办婚姻制度扭曲婚姻的咫尺天涯时代悲剧 B、“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商品买办婚姻制度扼杀爱情婚姻的咫尺天涯历史悲剧 C、“铺位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人的咫尺天涯历史爱情婚姻悲剧 D、“孔雀东南飞”“鸳鸯”“松柏”天人合一的天涯咫尺银河爱情婚姻回归,《焦仲卿妻》开创天人合银河爱情婚姻世界的历史崇高:人生苦难,我们难以跨越,即化为重创身心的灾难,而我们勇于跨越,即升华为温润舒展身心的人生新境界。
4、哲理
(1)拓展爱情的社会婚姻银河宇宙
生死社会时空----爱情生婚姻,死“合墓”
爱情婚姻{。。理想现实之水。。}终极爱情
天地宇宙时空---“魂常留”爱情婚姻孔雀之歌
(2)完满的银河爱情婚姻历史境界
从天地万物之中汲取爱情生命力,成熟啊生命更新婚姻社会生命,达到生死天涯咫尺的天人合一的爱情婚姻境界
(3)哲理美:无爱情,婚姻虽生犹死;有爱情,婚姻虽死犹生
结句,世代反面教材,“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暴露时代局限性;历史耻辱薄
第五题 品评《焦仲卿妻》中刘兰芝艺术形象
答:刘兰芝---自觉的拼搏者艺术形象(显)---蒲苇韧如丝的崇高形象
第六题 阐述《长恨歌》的语言结构美 答:
1、语言结构---诗意爱情宇宙
(1)语言寓言美:
A、抒情式叙事语言---感伤笔调叙事的诗意语言
调用各种触发细腻情感的景物,以感伤笔调描绘,用神化话语渲染,丰满人物的诗意情蕴----浪漫情思,思想爱情情调
b、思辨式抒情语言
以针砭之情、探究之思的哲理语言,张力历史,质疑与终极追求相统一的审美思辨时空语境,营造充满浪漫气息、理想情调、哲理沉思的诗意爱情化语气(2)结构-----诗意的天人合一心化爱情银河宇宙结构
A、诗意时空结构
诗化空间:a:有限物理空间:人间,天地,宇宙
b:无限心灵空间:“长生殿”“蓬莱宫”心灵化生银河之宇
诗化时间:a:有限物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之宙
b:无限心灵时间:“长生殿”“蓬莱宫”“绵绵无绝期”的心灵化生银河之宙 B、诗意感情结构
诗化现实感情:a:以实为虚:历史人物感情为物质生命情感 b:以虚为实:有限时空天人合一心化银河爱情:银河有情人的“钿合”“金钗”的有限生死爱情----金玉良缘
诗化浪漫情感:a:以实为虚:历史人物感情为生物生命情感
b:以虚为实:无限时空天人合一心化银河爱情:心灵银河钟情者的“比翼鸟”“连理枝”的无限终极爱情----木石前盟
C、诗意感情脉络:过去的爱情异化绝境,今天的爱情生死悲剧,明天的心灵天人合一银河爱情永生,回环往复,“绵绵无绝期”的潮汐。结构美:以天地万物人的灵性,营造一个浪漫的心灵爱情宇宙
2、完满的诗意爱情艺术形象
(1)汉皇---完满的人异化而复归的艺术形象—非人(荒淫)
(2)杨家女---完满的爱情异化而升华的艺术形象
情---悲情(粉黛玩偶)---情ni槃—爱情(木石前盟之爱)
爱情寓言:现实爱情受历史局限,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诗意的心灵爱情是在净化现实爱情中实践心灵银河爱情。
3、历史人文意蕴:
(1)历史意蕴:爱情针砭与社会批判统一
(2)人文意蕴:人异化、爱异化而天人合一地温润舒展爱恨绵绵无绝期的忧美的心化银河爱情潮汐。
4、哲理:原心化爱情银河“绵绵无绝期”之美,而达比翼鸟、连理枝之心化银河爱情生命之理。
第二章 古代山水田园诗歌
第一题:山水田园诗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第二题:古代 山水田园诗歌有哪些代表作? 第三题:周庄《逍遥游》审美意蕴是什么? 第四题:阐释《归园田居》(其一)审美意蕴 第五题:初探《山居秋暝》(王维)审美意蕴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歌基本知识(基本特征)一:华夏民族生命原生态
神话原生态:盘古生死开天辟地宇宙君子 《广博物志》“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道学解读——天人合一本然宇宙君子: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儒学解读——山水伦理社会宇宙君子: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华夏民族生命原生态:天人合一的开天辟地的山水伦理的社会宇宙君子生命 二:母题:孕育有无相生本体命题、主题的母体。
(一)、华夏民族生命命题——悖论体:天地万物神奇而人渺小。贾平凹:“没有一滴水它居然能活上一千年,终于枯死后又挺挺的站立一千年,倒下后不散架不腐朽又是一千年。”余秋雨:“人比蝼蚁还要细微万倍。”《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隙,忽然而已。”
(二)。华夏诗歌生命主题 化渺小为神奇
1、本体——盘古君子生命观:“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回归盘古君子心灵本体。
2、主题——盘古君子生命价值观:“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原盘古开天辟地之美的达盘古山水伦理之理的宇宙君子心灵。
生命主题:诗意华夏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开天辟地的山水美理的盘古社会宇宙君子心灵。
三、天人合一审美思维(形象思维):心“既随物以婉转,物“与心而徘徊。”提示:文学的形象思维不同于自然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概念、推理。论断
形象思维:形象、想象、诗情画意的意象
实例:逻辑思维墓志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朽理性)形象思维墓志铭:“过路人,情传话给斯巴达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不朽情理心灵)
四、象征艺术:通过完满的象征寓体暗示出完满的象征本体的艺术。美学体征:“藉有形寓无形,藉有限表无限,藉刹那抓住永恒,使我们只在梦中或出神的瞬间瞥见的遥远的宇宙变成近在咫尺的现实世界。”(梁宗岱《象征主义》)古诗美学特征:追求心灵生命的情景交融的雾中花水中月意境。严羽《论浪诗话》“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五律《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心随物以婉转:“桂花落,夜春山。月山鸟,鸣春涧。”——原天地春之美而达万物喜春之理——心灵触景生情的喜春之乐。物与心而徘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让天地万物人原心灵天地春之美达心灵万物喜春之理——心灵情景交融的乐春之美。
山水田园诗歌特征:以诗意宇宙生命观、价值观为指导,运用天人合一审美形象思维,采用象征主义艺术,诗意盘古社会宇宙君子心灵。
第二节:古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作鉴赏
诗意的华夏民族心灵生命的歌唱——开垦天人合一心灵生命的史诗 本体:原生态 历史生态 终极生态 诗作:奠基作 发展作 集大成作 一:奠基作 其一:《诗经》田园诗——化渺小为神奇的华夏民族生命史诗。田园诗《诗经·商颂·玄鸟》(商族史诗)节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武王靡不胜。„„ 乱世匡世的盘古君子天职。
田园诗《诗经·大雅·生民》(周族史诗)
节选:第一章:阙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吾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第三章: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阙声载路。第五章:诞后稷之„„ 盛世济世的盘古君子天职。
《诗经》田园诗审美意蕴
确立主题:诗意盘古君子的天人合一社会天职:盛世济世乱世匡世使命。形象鲜明:天人合一的图腾艺术形象。
艺术独特:浪漫的英雄史诗特色、神话艺术色彩。
奠基作之二
庄周山水散文诗《庄子·逍遥游》,化渺小为神奇,诗意盘古君子心灵——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天人合一宇宙君子心灵。
庄周(约369——前285)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著名哲学家,《庄子》,道家学派,开启我国象征主义文学先河
(一)作品解读
庄周《庄子·逍遥游》开篇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我心即宇宙的盘古君子心灵之根 《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北冥有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诗意的地载生命。“化而为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诗意的天覆生命。焕发盘古脱胎换骨活力,造就诗意的天覆地载的鲲鹏独立心灵活力。盘古宇宙即我心的君子心灵之本 《荀子》:“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叁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生命皆自由 “野马也,尘埃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永不止息追求。焕发盘古自由精神,造就诗意永不止息抟扶的鲲鹏自由逍遥精神
(二)作品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情感和创作艺术的丰盈审美蕴藏。《逍遥游》以象征寓体鲲鹏形象暗示象征本体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盘古君子心灵形象——鲲鹏逍遥游形象。
1、象征寓体:如鱼似鸟的具有天地万物气魄的鲲鹏形象。
无我(大我)之境象征艺术:物我合一的以物观我艺术,我心即宇宙,心随物而婉转的出神入化艺术。
(1)立意神妙
杜撰《齐谐》一书,塑造全新的心灵鲲鹏逍遥游艺术形象。赋予心灵“不知心灵之梦为鲲鹏与,鲲鹏之梦为心灵与”的物我同一的如梦似幻的美妙脉动。《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2)构思奇妙
逍遥游天地——自然天地外有心灵逍遥天地——诗意的心灵天地。心灵生命——自然生命外有心灵鲲鹏生命——诗意的独立心灵。心灵人生——自然人生外有心灵逍遥人生——诗意的自由心灵。立意构思:汪洋恣肆,变化万端,仪态万方,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3)象征寓体审美意义
确立了心“随物以宛转”的非我是我,是我非我的艺术思维方式(心灵脉动方式)。创立了物我合一的亲和自然的象征艺术。
2、象征本体
君子心灵:化渺小生命为神奇的抟扶逍遥乐心灵。(1)独立人格的大乐心灵
心灵自觉地挣脱物役、情累、心滞的羁绊,脱胎换骨,修养如鱼似鸟、如地似天的鲲鹏独立人格,化渺小的自我牢笼生命为独立逍遥乐君子心灵。
(2)自由精神的大美心灵:让万物人与天地同生共化的抟扶摇的自由精神,化有限的自我心灵人生为无限的天地万物人自由逍遥美。走出抟扶摇的君子心灵人生。
(3)盘古君子心灵哲理 心灵化生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诗意的盘古心灵君子原生态存在方式:人与天地万物同生共化的具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大乐大美的鲲鹏抟扶摇、逍遥心灵。
脉动 心灵梦之鲲鹏与 我 鲲鹏梦之心灵与 思维
非我是我我 是我非我 命题
有
我 无 反思
肯定
我否定
3.大我心灵诗意美(1)、仪态万方的风雅神韵(2)、孤寂清冷的飘渺情调
艺术局限性:神往心“随物以宛转”的天地磅礴气韵,失落了物“与心而徘徊”自我灵动活力。
美学局限性:“知天不知人”——弃世孤傲
心灵局限性:弃绝人世的超然物外——断线不归的凄美心灵人生
二:发展者——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几次出仕,四十一岁时弃官归乡,诗意耕读。田园诗风的宗祖,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现存诗歌一百二十多首。
(一)创作背景
1、文化背景:(1)人生哲学
生命: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人文观
生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时代背景:
政治黑暗:无以达则兼济天下,战乱无以穷则独善其身。
3、时代文学背景:
时代之声“忧世不治,忧生不嗟”。
时代形象:志伤气诘形象。代表人物:阮籍《咏怀》 狂者阮籍【金】元好问《论诗》:“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平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块垒: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叹息以掩涕”
宋玉-“贫士失职之不平”
“忧世不治,忧生之嗟”的志伤气诘之歌: 阮籍五言律诗《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志伤气诘经典形象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忧世不治 感物伤情的经典意境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忧生之嗟 各哀其生地经典意境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忧世不治忧生之嗟 块垒
对联:泪洒湘江流漓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心灵狂放者:
嵇康弹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弦”
陶渊明弹琴:“醉饮天地,手挥无弦。俯仰自得,游心太弦” 民族心趣最高境界---对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二)解读作品
陶渊明五言古风《归田园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是我非我悲剧“少无适俗韵,„„池鱼思故渊” 社会——匡世之名,济世之利 “尘网”——脱离匡世济世天职的争名夺利尘网。“适俗韵”的“羁鸟”“池鱼”变异性——追逐个人名利的非人 马克思:“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本性:“恋旧林,思故渊”。“既然荒诞既不是人生又不是世界的‘本真’面目,那么个人就应该“勇敢地承担当下的困境,追求人与世界的新境界”,其间蕴藏着力与火”
(程文超《意义的诱惑》)“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因为他不但同情而且描写‘贫困的人们’而且毫无顾忌地解剖,详验,甚而至于鉴赏其“全灵魂”;不但 写这些人的灵魂,而且感同身受,“将自己加以精神的酷刑”。。可以使读者也“受了精神的酷刑而得到创伤”,最终经过“苦的洗涤”,也就是悲剧的净化,精神上的得到升华“而上了苏生之路”。”
冲破是我非我悲剧——非我是我出路
其一、坚守“丘山”本性而独立——开荒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其二、诗意“丘山”社会心性而自由——美化社会园田“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其
三、诗意“丘山”品格心性而自由——高洁心田“户庭无尘杂(纯净心间),虚室有余闲(怡然自得心境)。”
非我是我新生——出污泥而不染的“丘山”心性新生境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罗曼。罗兰:“要有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必须有心的光明” 《归园田居》:必须有心的光明,必须有社会的光明
(三)审美意蕴
以象征寓体园田人生暗示象征本体——盘古君子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丘山”人格精神。
1、象征寓体——艺术创新(1)、成熟有我之境(小我)象征艺术
以我观物,宇宙即我心,物随心而徘徊艺术。王国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老子》:“恒有欲,心观其窍”(2)、语言清新——古今独步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绝句》)(3)、独标高格创新象征寓体 穷达人生
达则兼济天下——仕途人生;穷则独善其身——隐居人生 无穷达的诗意园田(耕读)人生
济天下——自食其力,优美天下成园田的通达社会人生;善其身——开荒心灵守拙,高洁丘山心性的通达的心灵人生。
结丘山园田之庐在“尘网”的通达人生。
2、象征本体
(1)、人性批判盘古君子的高洁“丘山”心性人格精神:出“羁鸟”、“池鱼”变异性而不染,突破“适俗韵”心性局限,砥砺“守拙归园田”的高洁的心性独立人格,新生“虚室有余闲”的高洁的心性自由精神。(2)、社会批判的盘古君子高洁“丘山”社会人格精神
出社会“尘网”而不染,突破社会“樊笼”历史局限、砥砺“开荒南野际”的高洁的独立社会人格,创新“复得返自然”的高洁的自由社会精神。(3)、哲理:出亚心性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人格精神哲理
A、人格精神历史悲剧的心性存在方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人格精神历史化生的心性自由法则——脱胎心性换骨社会的演变进化的高洁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C、盘古君子“丘山”心性历史存在方式 有之肯定式历史脉动
心灵梦之虚室园田与
我 虚室园田梦之心灵与 无之否定式亚历史脉动
心灵梦之羁鸟池鱼与
我 羁鸟池鱼梦之心灵与
(4)、局限性
人格精神局限性:——结丘山园田之庐的隔世孤傲。杜甫:“陶潜鄙俗翁,未必能达道。” 艺术局限性:——局限于物“与心而徘徊”的人文高洁情致,缺失了心“随物以宛转”的人的山水灵动气韵。美学局限性:“知人不知天”。
三、完美者——王维
王维,字摩诘,被尊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王孙自可留。题目——心灵被囚经典意境 山居——阮籍:“夜中不能寐,忧思独伤心” 秋——宋玉:“悲哉,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暝—李清照:“落日熔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山居秋暝》标新立异,谱写山居秋暝的心曲。点睛之笔:
点睛1:空之气而独立——宁静致远境界——宇宙秋之乐
空山雨、天气晚秋、月松、泉石、竹浣女、莲鱼舟、春芳、王孙。空:北冥、南冥、虚室之盘古大气宁静境界。
宇宙宁静致远空气:山雨,天晚气秋——沐心秋之乐章。万物宁静致远空气:月松,泉石——怡心秋芳之乐章。
万物宁静致远空气:竹之浣女,莲之鱼舟——怡心的天人合一社会秋芳牧歌。诗意心灵:王孙春芳心。
原天地秋之乐而达万物秋芳之理——与天地、万物、社会、人宁静致远的秋之乐的春芳心灵——宁静致远的独立人格境界。空心哲思
鲁迅:―人生要留有余地,否则精神太疲劳、太压抑,怎能活出滋味来?大而言之:人们到
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的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个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了。‖ 徐志摩:“自然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人类要从自然那里解读。”
《山居秋暝》从大自然的秋之乐中解读出盘古的宁静致远春芳心灵符号。点睛2:心之新而自由——淡泊明志——新宇宙秋之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新(余闲,抟扶摇):焕然一新盘古的淡泊境界 来(志向):心灵与宇宙之气共春秋成趣的逍遥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万物人心灵秋之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社会人心灵秋之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比宇宙大的心灵秋之春逍遥乐
原春芳心灵新天地春秋之美而达心灵万物秋春之理的牧歌——出神入化淡泊明志的自由精神庐境。淡泊明志哲思
心新哲理:罗兰《雨也潇潇 雨伴》:―粗糙的现实,需要一点润饰。俗世的尘土,需要冲刷。接受了太多说教而变得拘谨萎缩了的心灵,需要在大自然的灵泉中浸一浸。让我们忘记车顶上雨珠的喧哗。拥住山谷间那一片幽静。让我们卸下成人的伪装,重拾回一刻孩子们的天真!让我们在雨中走过,寻觅一下那清凉、那静、那整个宇宙的和谐,那属于生命的、属于造物主的意旨的、那快乐欢畅的声音……‖
《山居秋暝》谱写春芳心灵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明高远之志的自由精神境界。
审美意蕴
以山居秋暝象征寓体暗示象征本体——盘古君子春芳心灵。
(一)象征寓体——完美的象征主义艺术
1.全新象征寓体——天籁的山居秋暝宇宙社会。2.成就文学乐秋主题——诗意的新秋乐章。3.天人合一的无我(小我大我统一)之境艺术
以天地万物人合一之心观天地万物人之心的艺术,我心即宇宙——心“既随物以宛转”,宇宙即我心——物“与心而徘徊”艺术。王国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达到心灵梦之山居秋暝乐与、山居秋暝梦之心灵乐与的神妙境界。4.神妙的时空化境艺术
出神入化的展示“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的秋春之新心灵的音符。秋之新顷刻{视觉明暗脉动如画 }心灵恬静呼吸
心灵愉悦呼吸
听觉静动脉动如歌
心志明快呼吸
情是“构成人类天性内在本质的虚无缥缈”无定形的感情,诗情是震撼诗人灵魂如同微风吹动风神琴一般。
(二)象征本体
1、盘古君子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独立自由高远境界
2、月照林泉的宁静致远之乐---出神入化天地万物、人、心灵秋之乐的春芳心灵—独立人类
3、竹女莲舟的淡泊明志之乐---出神入化天地万物、人、心灵秋之春的春芳心灵---自由精神
4、哲理----出神入化天地宇宙、万物、社会、人、心灵焕然一新法则—秋乐、秋新的春芳心永石。欲辩已志言。
(三)盘古君子春芳心性存在方式 思维
非我是我 我是我非我 命题
有
我无 反思
肯定
我 否定
天籁脉动
心灵梦之月照林泉乐与
月照林泉梦之心灵乐与
心灵梦之竹女莲舟乐与
竹女莲舟梦之心灵乐与 本质
我心即宇宙
我宇宙即我心 哲理
“原心灵天地之美而达心灵万物之理” 诗意
有我 欲辩已志言
忘我第二章 综述
一、成就盘古君子心灵化生之旅:以盘古君子心灵生命为出发点,追究心灵生命是什么——鲲鹏展翅原生态;追问心灵生命怎么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丘山之性砺炼之旅;追求心灵生命应怎样——出神入化月照林泉、竹女莲舟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独立自由春芳心灵境界。
二.成就天籁盘古君子心灵的独立自由审美观 三.成就象征主义艺术:“我心即宇宙”心随物以婉转,“宇宙即我心”物与心而徘徊的诗意盘古君子心灵造化艺术——是我非我、非我是我的诗意心灵存在艺术。
《你是谁》
现代知识分子人生思考参照系
现代知识分子类型:鲁迅、鲁迅笔下的涓生、孔乙己„„ 鲁迅人生视野: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诗意人生格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生成就:实现文化旗手的个人价值——最大的事业幸福感、生活快乐感。
文学对人生的魅力——文化石文明的精粹,文学是文化的精粹。王国维三境界。
第三章 古代浪漫主义诗歌
思考题
1、阐述浪漫主义诗歌审美特征。
2、阐释屈原《离骚》审美意蕴
3、阐释曹操《步出夏门行》审美意蕴
4、阐释李白《蜀道难》审美意蕴
第一节 浪漫主义诗歌基本知识
现代诗学解读生命精神《乐园鸟》——戴望舒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
精神远游诗意为幸福云游;精神苦旅悲剧为永恒苦役。古代诗歌坚守着精神的云游苦旅,开
垦着云游苦旅的诗意精神。精神原生态:
气之精神本体:《管子》:“气”是赋予万物生命的力量或原理,而“气”之精华,称之为“精”,当它自由地循环于宇宙中时,则为精灵或神,而当它寓于人心时,则使成为圣贤。
华夏精神生命---夸父追日神话《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怀抱造福天地伟大理想的夸父逐日崇高精神----与太阳竞走的不归旅游无终点的苦旅。
华夏精神生命哲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母题——精神云游苦旅——原生态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苦旅),吾将上下而求索(云游)” 哲学最高境界:知未知
精神最高境界:求索、未知的精神云游苦旅追日存在方式
(二)主题——苦旅中追求、云游中进取——精神与太阳生命往来的悲壮 江河《追日》„„强化诗意追日精神的巅峰体验。
(三)浪漫主义创作——想象与情感 1.想象——赋予精神以浪漫生命形象。浪漫精神:“精鹜八级,心游万仞”。浪漫神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2.激情——丰满精神的血肉生命形象。
3.李白七言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独立自由的追日精神——如梦似幻的云游之旅。“海客谈瀛洲„„使我不能开心颜”。
二、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基本特征
(一)歌颂人的力量,向往人的自由解放,高扬人的主体意志精神---人神奇而天地渺小。
(二)崇高幻想、热情奔放,透露出张大的主观意识情趣---化渺小天地为神奇。
(三)广泛引入神奇、荒诞、艳情的神话传说,具有跌宕多姿的浓郁的异国情调。第二节、古代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鉴赏
诗意的华夏民族精神歌唱——开垦追日精神史诗 本体:原生态
历史生态
终极生态 诗作:奠基作
发展史
集大成作
一、奠基者——屈原代表作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作有《离骚》《九歌》《天问》„„
楚辞(楚词、骚体),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书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体,句法长短参差,句中或句末用“兮”语助词,多取材地方神话,以浪漫抒情见长,杰出诗人有屈原、宋玉(《九辨》)等。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诗歌总集。
楚辞《天问》 《天问》,提出式哲理长诗。诗人从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社会到人文风俗,提出了一百几十个质疑中探究的哲理问题,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神奇色彩。节选:“天何所沓?十二焉分?„„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精神浪漫云游求知的神奇绝唱。
楚辞《离骚》 《离骚》,浪漫抒情长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九十字。
【汉】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 歌咏美政人生遭忧的史诗。屈原《离骚》美政人生史诗
1、诗意的美政理想
美政——诗意明君贤臣政治:“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明君光明正大的纯粹品德“彼尧舜之耿介兮”。明君遵循正道的纯粹才智:“既遵道而得路”。贤臣高洁的芬芳品德:“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贤臣引路的芬芳才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开路”。
2、乱世美政遭际
1昏君奸臣陷害:2个人遭忧:○“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霁怒。”○泪洒湘江流满海,3个人遭忧升华:忧国---“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嗟叹嚎啕哽咽喉。○” 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突破乱世遭际困境——追求美政理想:“驷玉„„吾将上下而求索。”
开拓人叱咤风云社会、天地、万物去追求美政的精神云游理想天地---精神邓林
4、理想与现实冲突:“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5、彷徨(现实制约理想):“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理想统一社会历史的爱国精神苦旅:“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突破心灵困境,生死追求祖国美政的崇高境界。---以死谏天下明君 华夏民族的武死战,文死谏的舍生忘死爱国精神。
审美意蕴
(一)、奠定母题——精神求索的恢弘壮美的神奇王国
1、精神世界——扭转自然乾坤、再造精神乾坤(政治)的神奇天地——提升精神创造力。
2、精神理想境界——夸父追日的生死情系于祖国人民(政治)的理想境界——提升精神的爱国爱民情怀。
3、精神主体——集非凡伟力合非凡圣洁于一身的神圣的(政治家)精神主体——提升精神的仁智品德。
(二)、铸就了华夏民族求索精神的诗意特质 突破视障——质疑精神 突破理障——探询精神 突破智障——进取精神
(三)、成熟的浪漫主义创作艺术
1、感情——热烈奔放、个性鲜明。
2、经典人文精神意象。: “敛天地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的天人合一浪漫艺术。善鸟花草——君子贤臣
恶禽臭物——谗佞小人
美人——理想、君王(局限性)
(四)、确立夸父追日的精神求索存在方式 哲理:苏格拉底:“我知我不知”。
逻辑:肯定
—精神求索—
否定 命题:知
—我—
不知
原生态的脉动:知求索云游路漫 —我— 不知求索终极苦旅
二、开拓者——曹操等代表作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建安杰出诗人之一,今存诗篇二十首,字孟德。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歌以咏志。” 登高畅怀“东临碣石„„山岛竦峙。”
登高抒怀“登山则情满于山”——高歌“山不厌高、周公吐哺”的人尽其才情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海则意溢于海”——高歌“海不厌深,天下归心”大一统抱负。敛天地之荣,以益己政治情操抱负之愉。一首吞吐日月的求索精神云游的理想绝唱
审美意蕴
(一)、拓展母题——气宇轩昂的求索精神理想王国
1、悦情山水,涵养吞吐的驾驭乾坤的仁智精神(政治)理想世界。
2、极致人文乾坤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与天地叁”的崇高精神(政治)境界。
3、完满顶天立地的内圣外王(政治家)的精神主体理想形象。
(二)、创新乐山乐水吞吐日月的仁智审美思维方式,唱出秋华求实地实现人生理想的乐秋主题。
(三)、成熟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以整体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世界对应整体的自然人文世界,具有一种高瞻远瞩、目光宏大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局限性
精神一维,知精神求索云游之壮美,不知精神求索苦旅之凄美。
知的仁智崇高——壮美升华 精神脉动:云游{吐故纳新历练}苦旅
不知的迷茫悲剧——凄美派遣
古代诗歌主义诗歌的苦旅悲歌:精神弥茫的苦旅悲歌
一、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爱情、家园、祖国——精神所系者“冷冷清清”不复返。
觅觅:精神失落于秋色、秋风、秋雁、秋菊、秋雨---“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了得?——负重精神之秋的反诘——秋之春力度——春芳心悲秋绝唱:敛天地之秋色,益精神迷茫之悲愁——精神秋之春活力:愁心随秋风、秋雨、秋雁、秋菊而去,秋去春来,渴望春风、春雨、春燕、春花的春心新生。突出成就:
赋精神以情,言情体物,细腻工巧。言情细腻——缠绵悱恻、含蓄婉约。体物工巧——传神逼真、历历在心。
二、不知始终的精神羁旅(精神失落)绝唱:马致远【越调 天净沙】
断肠人自然天涯——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坚定追求——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人类历史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终极天涯——天地、社会、人类历史夕阳西下
敛天地社会、人文之凋,益精神失落之悲——夕之朝的力度——春芳心羁旅绝唱:以夕阳西下的劲秋精神迎接朝阳东升的新春精神。马致远【越调 天净沙】突出成就:
赋精神如画:构图着色,精致工巧。构图工巧:高低远近,错落有致。着色精致:浓淡交错、色彩相宜。
三、精神呼唤绝唱„„ 龚自珍 已亥杂诗(其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突出成就:敛天地之荣,益精神再生的生气
一、雷霆万钧的浪漫精神气韵。
二、激越澎湃的浪漫情怀。
三、高扬精神主体“吾令羲和弓耳节兮”的驾驭世界的意志精神。精神历史之歌主旋律“
悲凉而崇高,迷茫而自信,失落而充沛,彷徨而执着的凄美而壮美的精神求索主旋律。哲理:苏格拉底:“我知我不知”。
命题:知
—我—
不知 反思:肯定
—精神求索—
否定
原生脉动:知求索理想的云游——不知求索始终的苦旅 历史脉动:知求索云游高歌——不知求索始终羁旅悲歌 历史精神生态:呐喊——精神——羁旅彷徨
集大成者——李白代表作
《蜀道难》是乐府《想和歌辞 瑟调曲》以抒写蜀道艰难为内容,李白则写由秦入蜀,由锦域进发,行旅蜀道的艰难险阻,谱写一曲精神蜀道行者之歌。起句“噫吁巇,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行极限{危——夸父追日羁旅之极致}精神块垒
蜀道难极致{高—盘古心志云游之极致精神(本根)}难于上青天的精神咏叹
追日精神的蜀道行存在方式:挑战夸父追日精神极限,雄壮激越的盘古蜀道、夸父蜀道行精神咏叹调。第一部分:“高”之赞美——开辟盘古蜀道精神 “蚕丛及鱼凫„„猿猱欲度愁攀援。尽盘古天性,精神行者与盘古的开天辟地,生命共往来,开辟“天梯石栈”盘古精神蜀道。第二部分:“危”之悲叹——尽夸父追日天性,挑战精神羁旅(块垒极限),一往直前蜀道行,砥砺夸父蜀道行精神。
第一层次,挑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行之羁旅极限,四万八千岁人行蜀道: “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 行之羁旅极限:“问君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极致夸父追日蜀道行得失魂落魄的羁旅行殇——人的天性难以攀越蜀道。第二层次,挑战“猿猱欲度愁攀援”情之羁旅极限,四万八千岁情行蜀道: 情羁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亘古孤独羁旅”。情羁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亘古乡愁羁旅。情之羁旅极限:“蜀道之„„使人听此凋朱颜”
极致夸父追日蜀道行亘古孤独、亘古乡愁的羁旅情殇----人的情感难以攀越蜀道:“断肠人在天涯”
第三层次,挑战“地崩山摧壮士死”心志羁旅极限,心志行蜀道:“连峰去天不盈尺„„砯
崖转石万壑雷”
心志羁旅极限: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极致夸父追日蜀道行的精神崩溃的羁旅志殇:亘古“蜀道难”——人的心志难以攀越蜀道 一曲精神蜀道行者,迷失于行殇、情殇、志殇的危乎高哉的亘古蜀道难绝唱。第三部分
焕发夸父盘古蜀道行的强者精神
——突破为消除一己心中块垒的小我蜀道行的心志局限。——开创为消除社稷民生块垒的大我盘古蜀道行的高远心志。
第一层次,确立强者的为盘古社稷蜀道行的心志,挑战社稷羁旅极限、高歌忧国精神:《周易·系词》爱国忧患意识:“安尔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国殇。
极致夸父盘古蜀道行的爱国精神,深化忧患社稷的居安思危意识,强健前行险恶蜀道社稷的心志。
第二层次,确立强者的为盘古民生蜀道行的心志,挑战民生羁旅极限、高歌忧民精神:朝避猛虎„„杀人如麻---民殇。
极致夸父盘古蜀道行的爱民精神,深化忧患民生的爱民情怀,强健前行在险恶民生蜀道的心志。、忧国忧民精神高歌:将有限的精神投入到无限的社稷民生伟业中去,焕发勇于担当忧国忧民精神蜀道负荷的强者蜀道行心志精神。
忧国忧民精神悲歌“锦州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极致强者忧国忧民蜀道行的精神羁旅: 无中生有,悲壮而崇高的潜质---九洲生气恃风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唤为社稷民生为锦州云乐而前行的盘古蜀道,夸父蜀道的强者精神。结句(周而复始新原点):蜀道行者精神苦旅咏叹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行者精神行旅而羁旅形象: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选择(循环往复升华而永恒):永远高歌蜀道强者精神绝唱,为社稷民生而四万八千岁羁旅之云游的积极进取终极境界:绝境逢生,承受亘古个人羁旅而勇于为亘古社稷民生云游。
审美意蕴
(二)完美的极幻极真的浪漫主义艺术
《蜀道难》达到了“口吐天上言,迹为人间客”的“奇之又奇”的浪漫主义艺术境界
1、用神话编织极幻心灵蜀道——神奇梦幻的盘古蜀道精神境界。
2、用零距离艺术极真心灵天梯栈道行旅——夸父云游苦旅的巅峰精神体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三)极真的蜀道行强者精神无极限的王国
1、完满的强者精神世界——盘古蜀道世界 盘古蜀道之危——挑战精神羁旅无极限之崔嵬 盘古蜀道之高——挑战精神行旅无极限之峥嵘
2、完满的蜀道行强者精神境界——夸父的心系社稷民生的仁智无极境界
砥砺仁厚——负荷亘古的行殇、情殇、志殇、国殇、民殇,负重忧国忧民情志的阳光人文关怀精神
砥砺睿智——传承亘古的吞吐社稷民生日月星汉抱负的无极智慧精神。哲理境界
3、强者精神主体
集精神主客体之大成,完满夸父跋涉、盘古蜀道的强者精神形象。
主体我屈原、曹操„„张扬精神求索的蜀道行旅者形象; 客体我宋玉、李清照„„悲歌精神失落的蜀道羁旅者形象。
(三)、美学意义——诗意的行者精神存在方式
1、精神苦旅情结
(1)文化维度——漂泊四方而无始终的浪漫情结。
史前游牧迁徙生存方式积淀为人类精神生存方式——精神追梦苦游。
(2)文学维度——无悔求索与失落惆怅交织的圆通美学底蕴——苦游情结。
2、精神云游苦旅品格——充满忧患意识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学入世进取主题中充满着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它的存在揭示了入世进取主题的深层奥秘,是一种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压力,同时又是生命追求的强大动力。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能否超越这种忧患而积极的追求理想,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
3、精神行旅方式——“精鹜八级,心游万仞”天梯栈道跋涉范式。命题: 知-------精神-------不知 逻辑: 肯定---精神求索----否定
终极脉动:亘古行旅绝唱----亘古羁旅绝唱
本章综述
一、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前行于人类精神存在和发展,考证民族追日精神原生态——九死不悔的神圣的驭日云游;审视民族驭日精神的历史进程;理想高歌与人生悲壮交错的云游羁旅;完满诗意的民族追日精神境界——挑战行者精神极限,在社稷民生盘古蜀道云游苦旅的强者精神境界
二、完满精神云游苦旅方式(挑战、突破自我极限)
三、谱写精神之旅的浪漫神曲,具有典雅(屈原)、豪放(苏轼)、飘逸(李白)、婉约(李清照)等绚丽多彩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第四章 古代现实主义诗歌
思考题
一、阐释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基本特点
二、阐释《诗经·硕鼠》与《诗经·采薇》的审美意蕴
三、阐释《十五从军征》的审美意蕴
四、阐释王粲《七哀诗》的审美意蕴
五、阐释《无家别》的审美意蕴。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诗歌基本知识
一、华夏民族家园原生态
华夏神话嫦娥家国——地球之家、宇宙之国 《山海经·大荒西经》:社稷宇宙之国故事一:“有女子方浴月„„此始浴之。” 民生地球之家故事二:天宫舞女嫦娥„„同回天宫成亲。
栖息家园母题:嫦娥家国之旅——下凡而飞天——别与归忧乐。华夏诗学解读
“居庙堂之高„„后天下之乐而乐。”
家园主题:诗意的社稷民生家园忧乐情怀。
二、按照社会人生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来自社会人生——本来面目;高于社会人生——审美艺术;指导社会人生——淳美思想情感。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忧乐 “劳者歌其事”之乐:《诗经。周南。芣苢》 “饥者歌其食”之忧:《诗经·魏风·伐檀》
三、富有理性批判精神——与生俱来党的铮铮铁骨 创作重力:“现实主义可以折断一个作家的脊梁”
社会高压:―书会被禁,会被倒进垃圾桶里烧掉,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真是可怕。‖萨尔曼·拉什迪小说《屈辱》
古代铮铮铁骨:白居易《卖炭翁》“惟歌生民病,愿的天子知”、杜甫《石壕吏》。现代铮铮铁骨:鲁迅:怒向刀丛见小诗
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会压垮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任然要战斗”
四、深入探究人性 托尔斯泰《复活》,《乐府·相合歌辞·瑟调曲·东门行》 姜振昌《鲁迅与现实主义:生活真实的发现和征服》
第二节 古代现实主义诗歌鉴赏
华夏民族心灵家园的歌唱——开垦诗意家园情愫的史诗 本体:原生态
历史生态
终极生态 诗作:奠基作
发展作
集大成作
一、上古歌谣——源头 上古文学(——前2100),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是歌谣。【汉】《吴越春秋》:原始民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审美意蕴
(一)确立家园母题:壮美、欢快的劳动家园
(二)确立家园主题:劳者得其食,劳动者是家园主人
(三)明快、刚健的劳动节奏,富有幸福生活韵律美。
二、《诗经》先河
先秦文学(前2100——前221)成就《诗经》《楚河》。《诗经》---反映广阔社会生活---家国之歌
(一)缘事而发,谱写家园史诗 济世史诗《诗经·大雅·生民》,奠基造福天下的家园原创精神。匡世史诗《诗经·商颂·玄鸟》,奠基平定天下的家国原创精神。
(二)感于哀乐,谱写家园悲歌
1、谱写离家悲歌
四言诗《诗经·魏风·硕鼠》第一章:“硕鼠硕鼠„„爰得我所。” 审美意蕴
1、醇厚思想情感——暴露劳动家园被毁灭悲剧
(1)社会批判主题:揭露社会基本矛盾根源——劳者不得食,不劳者得其食的鼠性社会制度
(2)人性批判主题:人之兽性被异化为不劳而获的鼠性
恩格斯:“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3)谱写离家之高歌(悲歌)。
逃避现实的消极社会性——人的懦弱性
2、醇美艺术(1)、立意巧妙;比喻传神。
鼠性制度,鼠性社会,鼠性人性——非人的鼠性世界。(2)节奏韵律明朗刚健、具有振奋精神的艺术感染力。
2、谱写回家悲歌
四言诗《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昔我往矣„„莫知我哀。” 杜甫《垂老别》:“弃绝蓬室屋,塌然推肺肝” “一丝柳,一寸柔情”----经典温馨乡情 “一滴雪雨,一寸愁绪”---经典忧伤乡愁 有家难归柔情愁绪绝唱。审美意蕴:
1、醇厚思想情感
(1)暴露鼠性制度豪夺战争罪恶——制造人生苦难、心灵创伤。(2)终极家园主题——反对战争(3)终极家园悲歌——有家难归 《小雅·采薇》续章《故乡的云》
2、醇美艺术
(1)娴熟的景由心造艺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2)风雅凄婉的韵律,具有悠扬乡情、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三、汉乐府——发展
秦汉文学(前221——220),成就文赋、乐府诗 代表作: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泪落沾我衣。” 无家可归绝唱。审美意蕴
1、醇厚的思想情感
(1)思想主题——暴露鼠性制度豪夺战争毁灭家园罪恶——家破人亡。(2)情感主题——无家可归的悲剧家园之歌。
《十五从军征》与《诗经·小雅·采薇》珠联璧合,完形有家难归与无家可归的家园悲剧主题。
2、醇美艺术
(1)成熟诗歌的心灵戏剧性艺术。
(2)凄美悲凉的韵律,具有顿挫家园悲情的艺术感染力。
四、建安诗歌——拓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文学(220——581),第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成熟生命,人性意识,成熟“志深而笔长”的“梗概而多气”文学风骨。
代表作:王粲
五言古风《七哀诗》东汉初平三年,董卓叛乱,作乱长安,王粲避乱,离长安时而作“西京乱无象,„„喟然伤心肝。”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乱世之最——国破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弃家之最——荒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离别之最——生离死别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国破之最——无处葬身 “路有饥妇人„„不忍听此言”——忧生之最——母子死别 “南登霸陵岸„„喟然伤心肝”《诗经。曹风。下泉》乱世曹人思念曹国明王贤伯太平盛世
——忧世之最——历史明鉴 审美意蕴
1、醇厚思想情感
(1)确立大我之家母题——国之母题,完形家**题。(2)完形家国悲剧
社会悲剧:残酷的鼠性制度血腥的豪夺战争毁灭家国——国破家亡,家破人亡。人性悲剧:贪婪的硕鼠之性恶性膨胀为凶残的豺虎之性。
(3)经典家园悲剧主题歌——忧生之嗟,忧世不治的史鉴(明察史实知家园兴衰)忧患情怀
(4)完形离家悲歌---离国悲歌(离家悲歌)
2、精湛的创作艺术
(1)圆熟的抒情艺术,情感。声音。画面三维度抒情,构成绘声绘色的立体传神的情感世界。
(2)富有起伏跌宕、悠扬回旋的凝重情怀旋律美。
五、唐代诗歌——集大成阶段 杜甫——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五言古风《无家别》
第一部分:乱世全息图——历史视野中的人类社会绝境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篱”——家国荡然无存——亘古国破家亡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家乡荡然无存——亘古家破人亡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生命已无栖息地 第二部分:人类生命绝境中寻归宇宙家园
“贱子因败阵,归来寻旧蹊”——沦为无家贱子突破绝境方式——寻找、回归家园,海德格尔:“返乡寻找”。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寻归宇宙家园中天地同悲手足情(最美好的东西)“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寻归宇宙家园中万物共怒手足情(最美好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置身直面人类绝境的血脉相连的宇宙家园 第三部分:乱世自救全息图
匡世自救——拨乱反正,成熟宇宙社会家园意识。(最本己的东西)“宿鸟恋本枝”——伸张宇宙社会家园法则
“安辞且穷栖”——否定家的文明倒退,成熟坚持宇宙社会家园意识 济世自救
一、建造人与天地万物和谐运作的人类宇宙社会生态家园: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宇宙家园生态劳作法则 济世自救
二、治国平天下
“县吏知我至,诏令习鼓霹”——出征,保家卫国
家国人生真谛——回家而别家的匡世济世的“穷栖”家国人生 1“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坚守家园意识、○2“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回家(别国)○3“县吏知我至,诏令习鼓霹”——回国(别家)建设大家 ○第四部分:宇宙家园悲剧境界 人类家国悲剧:(海德格尔“无家可归指在世界上的基本方式”)其
一、无家别悲剧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无家悲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无亲人悲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无家乡悲 “永痛长病母„„终身两酸嘶”——无情悲 其
二、无国别悲剧
“寂寞天宝后^”——无国、无乡、“存着无消息,死者为尘 ”无生命栖息之地 宇宙家园悲剧境界——寻根
“人生无家别”——无亲人、家、国别的贱子悲剧意识 “何以为烝黎”——寻归有别家之起点、亦有回家之归宿的宇宙家国草根人生——大地小草的一岁一别回得与亲人、家、国、天地血脉相连的家国草根人生——人的宇宙社会家园草根情愫。
终极家园境界——绝境缝生,守望宿鸟恋本枝的与天地万物血脉相连的宇宙家国蒸黎之根。超越海德格尔《存在于时间》“无家可归指在世界上的基本方式”的悲剧人生。《无家别》审美意蕴:
集现实主义文学之大成,谱写人类宇宙社会家园的悲壮“穷栖”史诗。“杜工部包括宇宙,含茹古今,全是元气。”元气:华夏哲学元气:乾坤原生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华夏文学元气---乾坤心灵原生力——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一)、完满家园母题
创宇宙亲情、乡情家园母题,完备家园母题。
血脉家国本体{大我之间{血缘亲情宇宙、国家},小我之家{血缘亲情家乡、人家}}
(二)、家园历史悲剧
家国本体{大我之家{宇宙——日瘦气惨凄、国家——寂寞蒿藜}小我之家{家乡——荡尽、空巷}人家—尘泥、生死两酸嘶}
(三)、人类宇宙社会家园的“穷栖”主题歌 家园历史悲歌
终极家园高歌 有家(迷失)难归——寻归宇宙社会家园 无家(人类)可归——匡济人类宇宙社会家园 无家(人类)可别——坚守宇宙家园草根
(四)、完满的家园“穷栖”者艺术形象
显性,历史形象,无家贱子,忍辱负重的人类家国匡济者艺术形象。----坚韧的刚毅脊梁 隐形,终极形象,草根画外音,终极批判的宇宙社会家园守望者艺术形象---睿智的刚毅脊梁
(五)、家园哲理境界 确立家园命题
反论——无家——人类社会家园迷失绝境 无家可别(无起点)无家可归(无归宿)正论——有家——人类宇宙社会家园寻归 “穷栖”宇宙社会家园(有起点),匡济人类宇宙社会家园(有归宿)
(六)、确立民族审美思辨方式
中国文学特有的死而后生凤凰涅槃的审美思维方式。
(七)、精工艺术
但见性情气骨,不见语言文字。本章综述
一、谱写人类守望家园史诗
追究家园是什么——家园原生态——人类、万物、天地血脉相连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宇宙社会家园。
追问家园人生怎么样——忍辱负重坚忍不跋的寻归宇宙社会家园而匡济人类社会之旅。追求家园人生应怎样——宿鸟恋本枝,爱家、守家、治家、别家亦回家(下凡而飞天)的宇宙社会家园草根人生
二、完满悲剧美学
1、深刻家园悲剧性质
透过人类家国毁灭,看到万劫不灭的宇宙社会家园原生力
2、实现家园悲剧价值
以人类家国毁灭的痛苦,自我净化宇宙社会家园的草根情愫。
三、高度的文学批判精神
冷峻直面严酷现实:不逃避,无情鞭挞压迫剥削制度罪恶;贪婪残暴人性罪恶,不悲观,刚毅地固守宇宙社会家园本根,坚韧地追求“穷栖”家园理想。
四、摒弃瞒骗,成熟现实主义文学
课程综述: 诗歌:心灵科学
学理——探究求真去假、扬善惩恶、审判美丑的心灵的审美科学
应用——开垦诗情画意心灵栖息地的人文科学,慰藉心灵(解除心灵痛苦)、滋养心灵(丰富心灵生活)、智慧心灵(升华心灵境界)、纯美心灵(诗意心灵栖息)
华夏诗歌个性:以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审美观,以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审美方式,开垦尽人性、物性、天性而与天地叁的诗意心化宇宙。心灵还乡——不是心灵的孤儿
第三篇:诗歌鉴赏
诗 歌 鉴 赏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宋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对于我们高二的学生来说,应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呢?
首先我送大家四句话:
读题读注读形象,抓住诗眼切莫放,背景作家要联想,手法语言细品尝。
(1)读题读注读形象
当我们鉴赏一首诗歌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首诗的题目。读题,可对诗歌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获取与本诗有关的一些必要信息。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明白这首诗的内容是描绘自己梦中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首诗的体式是古体诗的一种(吟),写作目的是留给朋友作为离别之礼物。
读注:即诗文下的注释,扫除理解上的障碍。
读形象:即诗中人物的神情面貌。他是喜、怒、哀、还是乐,从诗中即可看出,那为什么,这就有待我们仅一步深入。
(2)抓住诗眼切莫放
诗眼:表明诗词主旨的诗句或字。
如:李煜《虞美人》
愁
亡国之愁
李清照《一剪梅》
愁
与丈夫分居两地相思的愁苦
(3)背景作家要联想
如读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就要立刻联想到他是我国伟大的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时期。经历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因此,他的诗歌大多以深刻真挚的情感、理性的批判主义精神、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一个剧变中的历史时代画卷。
对杜甫和他的诗歌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分析他的某一具体诗作。
(4)手法语言细品尝
诗要传达诗情、诗意、诗味,它来自于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但这些思想情感大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或言不可尽的。如一份融会了浓浓乡愁的羁旅的客思中,就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感受和体验,这哪里是已经完全符号化的抽象的常规语言能够顺畅传达的呢?但是,诗人却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将幽玄飘渺的内心情感得以感性显现。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即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将这位远离故乡的游子孤苦悲凉的愁思刻画的炉火纯青。
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赋、比、兴„„
离别诗
离愁别恨,是诗人与亲人、情人、朋友、家乡、故土分别之时或分别之后所流漾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或在都门折柳,兰舟催发时表现出来;或在暮暮朝朝,对对方的无限思念间显露 出来;或在征人思归,游子念乡里倾泻出来;或在国愁家恨,忆昔伤今中宣示出来。由于音书滞阻,相逢无望,诗人怎得不怨情感伤!因此,这类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主题。
按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1)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这类诗主要是表现诗人与亲人、情人、朋友的惜别。柳永的《雨霖铃》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这类诗的代表。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情感,写的凄凉、悲伤、伤感。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咸阳的早晨,刚刚下过雨,尘土给雨水沾湿不再飞起,客舍淋过雨后更加干净,路边的杨柳也更加清翠了。你就要上路了,请再饮一杯送别酒吧,出了阳关就不容易见到老朋友了。
读题,朋友元二要出使安西,我去送别。本诗是送别诗。写的是与朋友依依惜别。那本诗的基调是不是和柳永的《雨霖铃》一样,凄凉、悲伤、伤感?
我们先来看一看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咸阳春天的早晨,刚下过雨,雨水冲走了空气中的尘埃,旅舍和路边的杨柳经过雨水的沐浴,一个更加干净,一个更加翠绿。空气清新、环境洁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明爽的景象,一幅清丽的图景。
景中见情,与朋友惜别,为什么不像柳永那样悲伤、伤感呢?背景要联想!因为元二这次是奉命出塞,这是朝廷对他的信任,他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既没有迁谪者的哀怨,也没有漂泊者的伤感。有的是士大夫乐观豪迈的情感,为国家出力的豪情壮志。送行者——王维,虽免不了淡淡的伤感,但更多的是对朋友的激励鼓舞,对朋友美好前途的祝福!
(2)两处闲愁,柔肠寸断
这类诗主要是表现诗人与亲人、情人、朋友分别后,彼此对对方的无限思念。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这类诗的代表。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①共此时。情人②怨遥夜,竟夕③起相思。灭烛怜④光满,披衣觉露滋⑤。不堪盈手⑥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天涯:天边,远方。②情人:多情的人。③竟夕:整夜。④怜:爱。⑤露滋:露水多。⑥不堪:不能;盈手:满手。
【译文】海上升起了皎洁的明月,我和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都在翘首仰望月亮的升起。多 情的人总是埋怨长夜漫漫,因为整夜相思难眠。我喜爱这浓浓的月色,灭烛披衣步出门庭,望着它站立了很久,露水把衣服也沾湿了。但我不能捧着月光送给你——以寄相思之情,还是回到卧室,希望在睡梦中与你相会吧!
(3)征人思归,游子念乡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滔滔的黄河一望无尽,好像与天边的白云相连接;玉门关孤零零地矗立在人烟稀少、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之中。何必用羌笛哀怨地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呢?玉门关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
首先从作家、题目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内容与戍边的将士有关。
开头写边塞风光,描写了边地雄浑壮美的景象,但也荒凉、荒芜、人烟稀少,征人们生活在离家万里、孤独寂寞的环境中。此情此景,谁不会流露出思乡之情呢?
为何人思乡要吹《折杨柳》呢?为何在离别诗中经常会出现“杨柳”二字呢?
这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古代文人写离愁别恨,往往要写到杨柳。因为古人离别的时候,家人、朋友往往折柳相送,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借以表达对对方的依依不舍。离别后的人一见到杨柳,就会浮现昔日家人、朋友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和对亲人、朋友无限的思念。
为何要哀怨的吹呢?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皇恩不及于边塞,而让边关将士们常年戍守,征人思归而不能,他们才会表现出强烈的哀怨之情。本诗表现了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和作者对戍卒的深切同情。
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一个花好月圆的春天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天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清幽的笛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凄凉婉转的笛曲随着春风飞啊飞,飞遍了整个洛阳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有入睡,他依窗独立,耳听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深思,笛子吹奏的是《折杨柳》,听到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恨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1)因为古人离别的时候,家人、朋友往往折柳相送,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借以表达对对方的依依不舍。离别后的人听到“折柳曲”,就会浮现昔日家人、朋友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和对亲人、朋友无限的思念。
(2)同意,因为本诗写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由这首惜别怀远的笛曲引起的。
(4)国愁家恨,忆昔伤今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已故中国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在临死之前的绝笔。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两岸隔绝,于老与故乡多年音信全无,他是多么思念故乡的山山水水和亲人们啊,多么想见一见故乡的的山山水水和亲人们啊!这一切都是同室操戈所导致的啊!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复兴又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夙愿。国愁家恨集于一生,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人之将死,心愿未了,死不瞑目啊!这难道仅仅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乡诗吗?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问:(1)诗人提炼了那些意象(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景或物)?分别寄寓了那些情感?
答:邮票、坟墓
母子情深
船票
夫妻相思之苦的爱情 海峡
民族分离的愁思
(2)如果去掉第四节,对诗意有何影响?
答:如果去掉第四节,就是一首个人思念故乡的普通乡愁诗;加上第四节,乡愁诗升华为国愁诗。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第四篇:诗歌鉴赏
《预言》《手推车》
《预 言》何其芳
• 生平与著作
【何其芳】(1912¡ª1977),四川省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天津、上海、四川等地任教。1938年9月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任文学系主任。1944至1947年两次被派往重庆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人民文学》编委和《文学评论》主编等职。
• 中学时便开始创作,29岁发表作品,多写抒发个人内心寂寞、彷徨等思想情绪的诗文,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并因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到延安以后,思想、创作发生变化,努力歌颂新世界、新生活,《我歌唱延安》、《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就是有影响的作品。解放后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和文学研究,主要著述有《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以及《西苑集》等。• 赏析
•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
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它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 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思考与练习
1、应怎样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思绪与情怀? •
2、具体阐述诗歌的艺术手法。
3、诗意朦胧往往能够给接受者留下更大的再创造空间。请结合所读,谈谈体会。
《手 推 车》艾 青
• 生平与著作
•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杰出诗人。少年时代酷爱绘画,1928年夏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翌年春赴法国勤工俭学,工余时间仍学绘画,对后期印象派画家尤其感兴趣。也开始广泛阅读文学、哲学书籍,而对于文学,读得更多的是诗歌。1932年4月回国,5月即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举办过“春地画会”并创作、发表了第一首新诗《东方部的会合》;7月12日晚陡遭法租界巡捕房逮捕入狱,被关押三年零三个月,从此与绘画绝了缘,开始专攻写诗,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创作于1933年初狱中一个飞雪的日子,刊出时首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
• 出狱后自印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之后继续出版或发表有《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等诗集及长诗《向太阳》、《吹号者》、《火把》、《雪里钻》等,并有《诗论》等理论著述面世。1941年春从重庆赴延安后,曾任教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担任过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等职务。1949年2月随军进北京,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1956年出《春天》集。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先后到北大荒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21年后获平反,重新执笔写作,1980年出版了《归来的歌》。
赏析
1、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1)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2)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这首写于抗战初期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
2、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你赞同这一评价吗?请说出理由。•
第五篇:诗歌鉴赏
一、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歌中意象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①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诗歌第一句写景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