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40孙苻凯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规划2013年度“个人课题”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ZG/2013/0940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灌南县六塘中学(222506)孙苻凯
一、课题名称: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研究
二、摘要:
充满梦想的人才算有智慧的头脑,充满梦想的课堂才算有智慧的课堂,但梦想需经我们论证是否切实可行?!合理的梦想便是智慧的种子,智慧又是一切创造的基因。总之,我们应该首先树立思品课其实就是智慧课的观念,且智慧与梦想又密不可分,大胆发挥梦想或锻炼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便是我们思品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以此生发开去,化抽象为具体,化高深为浅易,卓有成效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及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问题的提出:
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imagination)。想象和思维(thinking)有两个共同点:⑴大都是在问题情境中;⑵都能使人预见未来。它们的区别在于,想象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的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的,思维则以组织起来的概念系统的形式进行超前反映。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借助想象力产生他所预期的劳动结果的表象。想象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想象内容和水平也总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幻想(fantasy)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幻想可以分为积极有益的幻想和消极无益的幻想两类,为了发展积极有益的幻想,消除消极无益的幻想,必须培养崇高的理想及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里的“积极有益的幻想”也就是我们当前热词“梦想”!..........................
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为各种类型思维的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可能性。如几何定理的证明、推导与运用,离不开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物理、化学规律的阐述与应用及函数关系的描述、演算和制图,就需要科学思维(scientific thinking);文学、艺术材料中故事情节叙述、人物刻画、景物描写等则为发展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如果提出的要求是分析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那么这时就要进行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了。为了发展思维,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㈠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教学”discovery instruction,与“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㈢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参见“
六、讨论与分析”部分);
㈣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活动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检索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边深化。力求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
思品素质的目的。
著名作家陆文夫说过:“到两个宝库里去寻找东西:生活、书本。”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并回归生活,我们会收获很多:知识、技能、情感、苦乐、成败、荣辱等等,亲身实践所得即直接经验,这就要求我们都应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但是,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亲躬,样样实践,我们更多的问题是借助于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来解决的,这便是读书求学的意义所在。现在是网络时代,上网学习其实是读电子书,更是海量选择方便快捷!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我们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高雅场所,也是我们调查研究、立项选题、检验成败的最佳基地,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微型的舞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学引领责无旁贷,明辨是非活出精彩!鲁迅曾说:“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将来的现在。”今天我们欢聚生本生态生活课堂,明日争做国家大厦栋梁砖石土木之才。
总之,理论学习法、生活体验法、教学创新法、调查研究法等有机结合,共同为本次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㈠课堂模式生本化,是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环境因素
如果有人说,最安静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你同意吗?事实上,鸦雀无声、一潭死水的课堂,那是失败的课堂,因为它不容学生发言,仍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老传统上,搞的还是师本教育那一套,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生本教育背道而驰了!鸦雀无声、一潭死水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还因为它的创生与维系往往依托于教师的杀气腾腾气势汹汹之上,始终充斥着教者的恐吓、谩骂、讥讽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师生双方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时间与精力大多花在了相互防备上,这样高压的课堂气氛既累人又伤己,无论从情感、态度、意志力等哪方面看,孩子们应有的活性、灵性、德性或最起码的人性都被扼杀殆尽了,于师生身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置身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又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当然,独断型课堂看重师道尊严树立教师威信,学生对老师往往敬而远之畏而避之,实质是师本课堂,早该淘汰了,这是一个极端;反之,放任型课堂只顾讲课,不顾效果,学生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老师放任不管或驾驭不住,课堂如同闹市场放牛场,也不是生本课堂,是另一个极端。
比较而言,生本课堂大致有如下几个特征:⑴民主,宽严适度,师生双方既亲又敬;⑵情感,课堂始终洋溢着温暖、亲切、喜爱、融洽的浓厚情谊;⑶理智,井然有序,庄重严肃;⑷兴趣,通过形象语言、从容教态、精美板书和多变节奏等手段,激发兴趣,陶冶情操;[5]激情,教师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富有感召力,眉目传神、举手投足充满影响力;[6]细节,不同的名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或教学策略等方面也各有特色,总有耐人寻味、拍案叫绝之处!
㈡师生关系人性化,是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核心因素
生本课堂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满激情,关注细节,追求课堂教学的人本、艺术、高效和精致;学会关爱、欣赏、夸赞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在相互赏识中我们共同进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增加共同成长(包括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等)理念,就是强调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合作、和谐等新型人际关系,以往的家长制、师道尊严之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具体到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这些方式方法中,首先落实做人,其次看待成学成才的问题,再次注重广泛引用、深层挖掘各种教学
资源,精巧设问,循循善诱,扎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全力打造生本、生态、智慧课堂。
㈢主题活动多样化,是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条件因素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生本课堂力行“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定教,教学做合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追求一种“不教而教”的至高境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协调健康特色发展。“可见大智慧产生高境界。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能,不会因为知识的增加或年龄增长就消失,关键是要发展他的认识能力以及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创造情景。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持儿童的这种追求的天性。”“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保持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第 8 页、第75页)
初中思品课的每一篇课文标题,其实都可以看作是特定的活动主题;课题下面的每一个框题,相应的也可以理解为特定的话题。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不仅仅是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其前提条件是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需知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思品课堂的活动形式可谓千变万化,诸如演讲、辩论、讨论、故事、朗诵、画图、列表、游戏、表演、图片、板报、征文、剪报、手抄报、案例分析、新闻播报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至于延伸课外的公民教育实践专题活动怎样开展呢?另作别论,恕不赘言。
㈣专业提升常态化,是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保障因素
勤于学习的人,往往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创新果断。面对推进课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掌握主动权,必须向身边的行家学习,向先进的学校学习,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坚持学思一体、知行统一,坚持以学增智、学以致用,坚持努力践行、勇于创新,开创具有思品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合的就是高效的,高效的就是最好的。
近三年来,本人先后参加了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市”活动、中国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连云港市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训、连云港市教育技术中级培训、连云港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2013年江苏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训等等一系列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网络研修,通过不断学习,一方面,让我们全面认识新课标、新课改概念,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理念,牢固树立新课改信念;另一方面,我们所学到的教育技能、方法、工具或技巧,已经并还将在当前或今后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中大显身手大放异彩大有作为,促进我们的课堂精致化、活动精细化、学科(校)精品化,一句话,让我们的思品教育在迈向生本化、生活化、现代化的征途上走得更稳健、更和谐、更舒畅!
通过本次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如期结题等系列活动或作业,促进了本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研究作一个全面系统而又深刻的反思、提炼、概括和总结,既拓宽了知识视野,又锻炼了科研能力,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㈤科研成果公开化,是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激励因素
教育科研源于并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的取得、论证、推广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离不开同行、专家、编辑们的评价、指导与宣传;惟有如此,方能显示出我们日常工作生生不息、滚滚活水之旺盛机理,共同构成学科、人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彩画面。一年来,我在课题研究
中所获得可供分享的成果如下:
1.本人平时上传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在群共享里每次都成为被点击、下载次数最多的成员之一,鄙人颇感欣慰;
2.我的《智慧型教师的诞生》读书心得投稿后,曾收到多家杂志社发来的稿件录用通知书;该篇文档自2013年4月7日上传百度文库至今,浏览量570,下载量38,财富收益190分点;2013年10月,《读天下·教师》杂志第十期,免费发表了该篇文档;
3.2013年6月,由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学术成果评审鉴定委员会、连云港市教育学会举办,我的教学案例《学会休闲》在2013年连云港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4.拙文《咬文嚼字话“休闲”》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版)2013年8月中旬刊。
六、讨论与分析:培养想象力、思维力的教学方法探究
1.发散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多种答案的发散性的问题。
2.延迟评价法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设想、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在场所有的人都暂时不作任何评价。
3.集体讨论法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全体参加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修正,使答案或解决办法臻于完善。
4.思路提示法在向学生讲授一条定理、一个作品或一种解决办法时,同时向学生说明该定理、作品和解决办法的提出者当时的思路。
5.迅速联想法引导学生由一事物(如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名称、一件东西等)迅速地想到另一事物,包括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及遥远联想等。
6.结果预测法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或写出可能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结果。
7.多向求解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或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找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解决方式。
8.快速猜测法鼓励学生在不进行逐步的逻辑分析的条件下,快速说出问题的答案,允许学生跳跃式思考。
9.分割组合法从已知事物中取出若干部分,组合成新的事物。
10.激疑存疑法激发学生对看似明白的事物产生疑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一些不立即回答却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精神的问题,可有意地不予回答。
11.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回溯推理。
12.问题解决法向学生提供某种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以新的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13.定势突破法向学生提供某种“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14.指导发现法在涉及规律、原理、法则、概念的教学时,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让其自行发现。
15.实验观测法指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以发现或证实某种原理和规律。
16.发明创造法组织学生学习创造技法,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和写小论文等活动。
17.参观展览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向他们介绍展品的价值、发明创造过程,以及发明者在发明创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他们在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智慧、热情、责任心及顽强的意志。有计划地展览学生自己的创造性产品,让学生互相观
摩,获得激励。
18.文体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文艺、体育表演,展现学生特殊的创造性才能。
19.表格转换法帮助学生把相关段落的数据类信息转化为表格形式,一目了然。
20.绘画描摹法提示孩子们发挥想象,将抽象概念勾勒为简笔画形式,形象直观。
当然,初中思品课想象力、思维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多维度多角度的,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多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七、结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培养、发挥初中生想象力的关键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更是责无旁贷地肩负着锻炼提升同学们的想象力的历史重任。只要我们坚持生本课堂、活动多样、教学相长、苦练内功、资源共享,在培养初中生想象力、思维力的课题上继续探索,努力拼搏,再接再厉,品行共长,我们一定能够给思品课堂插上梦想的翅膀!鲁迅曾说:“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将来的现在。”让同学们身心健康、愉悦成长,让我们扎实拼搏、自强不息,共绘、共圆、共筑美好中国梦!
八、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3.张大均,王映学主编:《教学心理学新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4.王枬等著:《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
5.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6.《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2013年12月10日 21:13:03于六塘中学·颐颐草堂
第二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个人课题)批准号:XG/2013/0940
精勤小学四(2)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丁立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该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完成课题的实施方案,2013年5月份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各一篇,2013年10月完成课题的中期检查表,现按原定计划于2013年12月进入申请结题阶段。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滋生学生惰性心理和行为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学生依赖性强,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其次是外部动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2.剖析原因
拟采用内外因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和内容,找出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惰性的原因、类型及特点,深入分析。如学生依赖性强,外部动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方法失当等等。
3.研究对策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惰性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危害,鼓励他们提高自我约束力,逐步克服思想和行为的惰性,从而体验学习和成功所带来的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形式:
1.利用校园橱窗和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惰性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结合具体的事例对“惰性学生”开展教育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调查准备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
学习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形成前期的相关资料,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并阅读了吴非的《前方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阅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
所谓“从众”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因缺乏独立意识,不能或懒于提出个人观点、思路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常表现为无独立见解或应声附和伙伴的意见,常常是人云亦云。
2.畏缩
所谓“畏缩”是指数学学习中对教师、教材两个“权威”表现出畏惧心理,当自己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时,不敢挑战权威,不敢提出质疑,不敢指出教师与教材的问题,不能主动学习与建构,不愿思考新的思路和解法。
3.呆板
所谓“呆板”是指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选择与迁移能力,不能在新情境中理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并灵活解决问题,常表现为被动与单向思维。
4.茫然
所谓“茫然”则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显得盲目,思维混乱,思维概括性差的行为。
5.逃避
所谓“逃避” 则是指在数学学习中,一旦遇到有一点点难度,稍需思考的问题,不愿深入去思考,要么张口就问,要么视而不见。(三)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的成因
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惰性问题,我通过问卷、观察、谈话、家访等方法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生个性特征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的外力作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多数是消极盲目的,特别在受到诱惑时,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会被电视里的一个镜头或他人的几句游说冲击得无影无踪。电视、网络的影响尤为明显,当电视迷和网络游戏迷层出不穷时,学生哪还记得学习,将学习上的懒惰发挥到极致,荒废学业,毁灭自己的人生。
2.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
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3.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为了增强竞争力,学校面对各种压力,难免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这些措施有时与学生的兴趣相抵触,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4.学生自身因素(1)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惰性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惰性现象的产生。
(3)缺乏自觉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有效督促,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自然会使学生产生上述的惰性心理现象。
(4)缺乏明确的动机
容易产生满足感。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比较低,以为自己只要达到良好就可以。学习目标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是成正比例的。这样,碰到一些有障碍和综合思考性的题目,就不愿多思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心理。
(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矫正对策研究
1.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知识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中懂得知识的用处,体验到学习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产生心理需求,就能激发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自制能力不强,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可以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设置悬念、巧妙设问,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习兴趣。
3.是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要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成功的信念。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因他人优秀而贬低自己,告诉学生“瑕不掩玉”的道理,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欠缺,自己跟他人一样优秀。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当然,想要弥补这个欠缺,需要通过不懈地努力。
4.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长沟通,协调、处理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优化教育学生的环境,帮助孩子克服惰性。
5.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学生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教师一方面致力于搭建自我约束平台,如让班干部参与“惰性学生”的管理中,提高“惰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搭建互帮、互监平台,如“惰性学生”通过互帮、互监可以极大地提高自我约束力,从而逐步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
6.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发更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每当学生有一点创新的想法都要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1.阅读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2.撰写《
2.教学案例《三角形的认识》 3.《
讲的现象很少出现。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1.2013年1月文献调研并设计调查问卷; 2.2013年3月对“惰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2013年4月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个人课题读书论坛”活动; 4.2013年5月参加市教育学会的案例评比; 5.2013年6月面向全校开设研讨课; 6.2013年8月撰写读书心得; 7.2013年9月撰写教学案例;
8.2013年10月组织学生参加“战胜惰性”心得交流会; 9.2013年11月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使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学生的变化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惰性学生”的外显行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大的改善了,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更自信了,作业能按时认真地完成,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很多。
(二)社会反映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社会各界反映很好,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领导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让学生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有些“惰性学生”的毅力不够坚强,有时会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波动,“惰性”容易反弹。
2.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总之,改变学生的惰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和责任,我将一直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
第三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短期)编号:XG/2013/0918
低年级拼音识字方法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案例研究
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某某小学 徐某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本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份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举行开题论证会,2013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会,研究时间是一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2013年12月进入结题阶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继续学习2011新课标、新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简单化。
3.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以口语训练为起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重心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将书面语的训练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
4.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在确定训练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
物,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上,把汉语拼音、学习生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交织在一起,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口语表达、朗读中融入汉语拼音
口语表达需要学生把用汉字组成的表意的话,从口里用语音发出来表情达意,让别人听见、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求表达者发音准确。我们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的及时指出,特别是一些方言音,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
2.在词义理解中融入汉语拼音
理解文章得先理解词语,一个词语只有融入到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但由于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
3.在语言训练中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句子中朗读数次,自然就达到既认识生字又训练语言的目标。
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同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后把生字回放到步步深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汉语拼音的识字和语言训练整合
在语言训练中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物,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融入在一起。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02月)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找到整合的突破口。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通过课堂小游戏、课内关于识字实践活动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说完整通顺的话、把课本中的词语用运用到语言交流中。
具体措施:
1.对当前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测评等形式进行数据采
集,了解学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识字量、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水平,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2.由实验的教师做三节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整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上课题实验课探索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准备聘请海州区教科室主任姜先亮主任研究顾问,邀请他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对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阶段性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研究任务:找到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措施: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3.制做趣味拼音、识字卡片,把拼音、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训练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巩固识字,训练阅读能力。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整合初步模式,验证预设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初步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再进行研讨。
2.验证整合的成果。
成果:形成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整合模式和体系。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1月至12月)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二)解决的目标与策略分析
解决的目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识字,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瘸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的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分析: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1)利用可视型传播媒体,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从电视中认读字幕。还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趣味性浓的、简单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儿童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让他们了解上边的新鲜事物,从认识、熟知、喜爱中学会识字。老师还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的展示性交流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识字兴趣盎然。
(2)利用校园,创造学生识字环境
在学校里,各班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等的牌匾,校园内的各种告示牌、展板、黑板报、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的时候,有意识地把熟悉的校园环境与认识其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比如许多实验班的教室里都设有识字墙,它就像一个窗口,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尽情挥洒,尽情雕塑。在墙上,可以张贴生字卡片,可以开辟研讨诵读园,可以种植字谜树,可以搭建儿歌厅,可以制作天气预报栏„„ 独具匠心的教室环境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谜语、广告、成语等的浓厚兴趣,他们成立了“小诗迷协会”、“问不倒小分队”、“广告明星队”、“成语派对”„„一下课就围在自己感兴趣的
“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教室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不仅喜欢收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而这些画片一般都会有些说明性的文字。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到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写图。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认识上面的文字。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识字、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贴图说话。当然也可以自己亲手画图写话,图文结合。学习写话的训练顺序是写词——写句——写段。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练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乌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有了写词、写句的积累,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连句成段,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扩大学生生活识字
儿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为广泛扩展儿童的识字率,巩固儿童在课堂上的识字,特别鼓励孩子将识字课堂延伸到家庭。比如,鼓励孩子给家庭中的实物贴上标签,要求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等。同时还特别鼓励课外阅读,多看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巩固识字,多认字,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2.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创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创建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1)姓名识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姓名中蕴含着越来越多的识字资源和文化信息,值得去探索和利用。我们通过实验,就设计出相关的活动主题:“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我的成长”等;形式有口语交际、手工制作、请教询问、写字比赛、小小演讲会等。姓名所涉及的范围再逐步扩大,由“我”到“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父母”、“我的亲戚”、“我的偶像”,再到“我的家人”、“我的小组”、“我的集体”等,进而再扩展到历史名人、动画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等。识字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认字为主,识字说话,可深可浅,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一个班中有五、六十个学生,涉及到的生字就有上百个,通过
认识同学的姓名,就认识了上百个生字。再拓展开去,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汉字。
(2)手工制作识字方法。学生们都喜欢手工制作,把识字与手工制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先手工制作,折纸、剪纸、绘画、树叶画、毛线画等,认识工具、制成品的标签名称,到作品各部分的名称,再到作品简介、解说词、广告语等。从学生兴趣出发,体验操作过程,珍视劳动成果,乐意自我展示,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别人。时间可安排在课堂上,也可安排在课后,还可请美术老师、其他代课老师配合活动。学生的手工作品各式各样,五彩斑斓,令人不得不惊叹学生
(3)自主归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把事物归类,动手操作。专题内容有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收集整理,合理分类,介绍作品,写说明书等。培养收集归类能力,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虚心向别人请教。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活动可大可小,可独立可综合。随着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可像集邮、集火花一样,分门别类地自主归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4)商标识字方法。商标是浓缩的文化,设计精美、文字简炼。指导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商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类收集,可从商标的形状、大小、类别、产地、颜色、说明等方面,识字说话,作介绍。在五颜六色、形状各异、(5)贴标签识字方法。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所认识的事物上贴上标签,结合事物,认识汉字,使事物与汉字紧密联系,加深对汉字的印象。教室里有很多事物可以利用;家庭里在家长的帮助下,有更多的事物可以利用,贴
(6)给玩具起名字,编童话识字方法。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有喜欢的玩具。引导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习汉字,练习说话,培养想象,这是开发识字教学资源尤为重要的途径。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摆一摆,给玩具起个名字,创设情境,合理想象,编小童话故事,说一说,讲一讲。把汉字放在童话意境中,在童话世界里认字识词,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丰富多彩一点,奇特一点,像网名一样,关键是扩大识字量。也可以拓展为把课本中的生字生词,放在玩具名字中,放在童话故事里,这样认字学词的印象深刻,联想丰富。在学生自主、教师指导下,使生字词与具体的意境画面有机结合起来,让学习汉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兴趣盎然,生机无限。活动形式可在课堂上进行,可课间游戏,也可和家长配合下共同完成。童话故事编得要求简单有趣,因为编故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手段。在编童话故事中复现生字、使用汉字,创设识字环境。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童话故事编得天真烂漫,充满情趣,识字、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提高,童心童趣、理想希望得以放飞。因为童话故事是孩子的天真世界,是孩子们情感寄托,只有孩子心目中真善美的东西,才会在孩子的脑海留下印迹。
四、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一)通过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识字与读写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近一年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多人成长为市、区级教师。
(二)通过课题研究,字识得太少,必将影响读书、作文。因为文章是由一个个汉字及基本词组组成的,故教学生读写,必须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而识字过多又必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暇顾及读书与作文。有没有既能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中间地带”?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即要求认识的字多些,要求掌握的字适当少些。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融合的相关问题。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一些教师也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并不实用。我们要研究出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让学生乐学,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乐教,使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能够有机整合,不再是识字与阅读两层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淀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影响
(一)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案例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并且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主流刊物。
1.论文《“生命享受”:提升语文教师的幸福指数》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 2.论文《洋思经验与六模块相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3.论文《将效益钉在课堂中》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版;
4.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5.论文《重挖素材、精巧点拨、高效评改》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6.案例《水》、《我和祖父的园子》、《螳螂捕蝉》获连云港市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一等奖;
6.案例《爱如茉莉》、《艾滋病小斗士》、《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获连云港市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
7.案例《螳螂捕蝉》、《赶海》、《荷花》、《九色鹿》获连云港市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
8.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获省“教海探航”二等奖;
9.论文《言象共生:关注文本的后台意蕴》获教海探航、师陶杯二等奖; 10.论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效益》获省“师陶杯”二等奖; 11.论文《翻版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获省师陶杯一等奖; 12.论文《“马蝇”:永葆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秘密武器”》获省师陶杯二等奖;
13.论文《三境之读:层层提升语文表达能力》、《一花一世界一诗一天堂》获省“师陶杯”三等奖;
14.论文《让教师话语在适度缩水中圆润共生》、《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15.论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营养均衡:从课堂成效透视提问的有效性》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16.论文《利用文本留白实现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课、沙龙、论坛、讲座、案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2012年3月,针对现行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师生问卷调查; 2012年4月,课题组成员研讨课;
2012年4月,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关低年级拼音识字方法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案例研究的论坛;
2012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案例评选;
2012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区有关文献综述及课题报告撰写的讲座; 2012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课题心得; 2012年9月,继续进行课题研讨课;
2012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情况汇报会; 2012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论文颁奖活动; 2012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论文颁奖活动; 2013年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教科所个人课题的申报; 2013年2月,课题组成员汇报、课题主持人总结前期研究情况; 2013年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全省语文赛课; 2013年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举行观摩学习汇报课; 2013年4月,课题组开展课题汇总情况沙龙; 2013年5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研讨课; 2013年7月,暑假阅读相关书目,撰写读书笔记; 2013年9月,后教学楼新楼落成,聘请专家领导;
2013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 2013年1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颁奖活动; 2013年12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编写结题报告。
(三)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建立适合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
六、课题使老师、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年来的实验,不仅使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识字量有了很大的,而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阅读量大大增加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据抽样调查,二年级2班中共有61位学生,其中有10%的学生识字量在2400个左右,60%识字量在2000个左右,90%识字量在1500个左右。
学生阅读的范围宽了。据二年级二班统计,98%会看拼音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每年背诵儿歌、童谣和古诗近50首。90%会看各类少儿读物,80%会看报刊杂志,52%在读四大名著。
2.合作探究能力加强了
课内外合作探究、自主识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互帮互学,为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同时,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3.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表现在听故事能力较强,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全讲出的占60%,听两遍能讲的占80%,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占98%。看图说话时,多数学生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4.学生认识事物的本领加强了
学生的自主识字中有意注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不认识的字问家长,问老师,问身边的人„„由认知事物到感知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一切事物这一目的。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多元化识字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展示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严格按新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生字教学中,哪几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需要重点指导纠正;哪几个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重点区分;哪几个字的字义难以理解,需要怎样引导,都要心中有数。在教法的选择上是突出
随文识字,还是突出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也须清楚。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有示范。拓展延伸要联系教材内容,有目的进行,这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教学目标的落实才不至于架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的研究也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还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郝丽芳.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2】李启荣.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多种途径[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8期.【3】 黄粉英.把握六种关系上好识字课[J].广西教育.2009年22期.【4】 黄国莲.新课改理念下,识字教学体会[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04期.【5】 党小玲.试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原则与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6期.【6】 黄开胜.将“五笔字”知识引入低段——识字教学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7】 斯霞.我的识字教学观[J].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03期.
第四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语文自主阅读课堂的构建》
研究报告
晶桥中学
徐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一节课起承转合、热热闹闹、洋洋洒洒,最后的反馈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都不尽人意。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可能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也可能是因为注入式的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机会,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抓手,其基本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整体性与自主性。在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语文自主阅读课堂的构建便是对这一理念的探索与尝试。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由于相对较闭塞的文化氛围,相对落后的硬件设施与配备,加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学生的课堂获得常常有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积累也许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和记忆有所提高,但阅读理解类题目的考察,学生往往只能空洞地运用技巧,空有其形而不得其义。怎样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继而推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素养的进步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尝试解决或改善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比较难以产生效能的环节,教师常常归结原因为“学生底子差,习惯没有养成。”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传统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愿或不敢放手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优化阅读内容,引导学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强调阅读中的学生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乡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受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学生阅读资源并不丰富,阅读氛围不浓郁,难以养成有效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教法的不合理,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失落。无论是教师的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都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即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自学学习课堂要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激发想象,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培养自主延生的能力。
3、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
2、开放性原则: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4、建构主义学习观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 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5、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从死磕拆解课文到举一反三,饮水思源至课外阅读材料。创建书香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2、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与结构能力,能够做到自主解析文本的体裁、内容、主旨等内容,能够自主赏析文本语言,并做出圈点批注。能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3、追求多元阅读,阅读文本固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作为一门具有浓重人文性质的学科,阅读的触角可以多元,如对音乐影视作品的赏析与解构的初步能力。因为音乐的旋律感和结构性及影视作品的画面感与作文写作,阅读体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六、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需要学生把握文本的特点,有的放矢的确立教学重难点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利用“自读提示”找到阅读的门径,把握阅读要点,培养阅读能力,是学法指导不容忽视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文体、理清层次、把握要点、明确要领。
3、学生课堂学习卡的制作,由学生将自主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小组内进行交流。争取“大家都来做小老师”
4、课外文本拓展往哪里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触角往经典,名作去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写一写阅读心得体会。
5、我们是不是只需要阅读文本,通过活动课,将学生的阅读引入更广阔的天地,自然,田野,音乐,影视都是阅读的美好素材。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实际观测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作出对该课题效果的评判。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计划,优化班级语文学习小组,整合优化现有软硬件资源。
2、实施: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及时进行研究、思考、比较与调整,同时记录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活动和心得体会。
3、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整理学生的自主阅读材料
九、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课题开展以来,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一方面建立起班级的图书角,要求学生将自己家里的书精选一到两本,带进教室,由学生管理员统一管理。引导学生利用课间、午间辅导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的阅读。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将学生带进图书室,自 选自读,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再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将阅读的内容整理,汇总并反馈。通过演讲、手抄报、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形式,展示阅读的收获与成果。当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并且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悦与归属感,阅读的习惯自然就渐渐地形成了。
2,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从兴趣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没有目标的阅读,培养阅读的目标意识,是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一份读物到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读”是学生首先需要想到的问题。“是什么”即明确文章的文体,在了解文章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为什么”即感受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情感,明确写作目的,发现总结并尝试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谋篇布局;“怎么读”即阅读方法的使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圈点批注法,“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讨论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成果展示法等等。带着目标进入文本,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不仅为学生课前组织有效预习提供了参考,更让阅读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目标达成的效果也更佳,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试教育的惯性引导下,我们总是狭隘的认为,阅读就是对文字的解读,甚至就是对教材上的课文或是对试卷上阅读理解的文章的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或者更功利一些地被理解为,能够回答课后的问题或是能规范地解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教师人为地引导学生肢解文本,甚至断章取义地生搬硬套答题的套路,以期应和答题的所谓“得分点”。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和真正的个人体验和个性化的解读和理解。事实上阅读的形式不仅应该多样,阅读的内容更应该是多元的,读书不仅可以“这样读”还可以“读这些”。教材里的课文应该精读细读,推荐的名著应该赏读品读,其他的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多涉猎,勤探究,未尝不是阅读的好素材。所谓“开卷有益”读一读科技类的报刊杂志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时事类刊物可以深刻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即使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故事会》《幽默大师》《小故事大道理》等等心灵鸡汤类读物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与想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的源头打开了,学生思想的潮水便汩汩地流向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滋润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课题开展以来,对于阅 读内容,我进行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平时就看过读过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提炼,每堂语文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演讲或展示,同时,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做个有心人,看到网络上有趣的微博,报纸上精彩的评论,甚至是视频网站上的有趣演讲都尝试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评一评,议一议。如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大学生活导论》;优酷视频上的《一席》;中央电视台《开讲了》等等,当学生将阅读的触角触及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视野才能被真正地打开,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入生活。新课标倡导学习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知识的积累,更看重知识在生活的运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上引导学生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在空间与时间上也希望能够将学生的阅读课堂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从书本走进生活。春暖花开,我带着同学们在校园寻春,组织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以“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秋高气爽,让同学们利用节假日,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庄稼的成长与收获,体会丰收的喜悦与热情,组织开展以《秋意浓》为题的征文活动,并编辑成小报,在学校橱窗中展览;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结合活动内容,布置学生制作感恩卡片,附上自己写的感恩小诗,将感恩之情流淌于精心勾画的图案与字里行间。同时,尝试为学生编写《学生档案》,引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袋》,每学期,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作业、一份试卷、一篇作文,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等等收纳保存,作为平时表现的参考。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外,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关注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阅读内容的乡土气,以及写作指导中写出“乡土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阅读的共鸣,写作的素材。
5、通过课题研究,解放了老师更解放了学生。一方面,将老师从繁重的填鸭式的教学桎梏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课堂内容的精选与梳理,本着“能让学生做的,自己就尽量不要插手,更不要代劳”的原则,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通过学习卡片的制作,小组作文等形式,将学习活动交给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另外,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大家来做小老师”的活动,根据单元内容与目标,每一单元选择一到两篇自读或讲读课文,提前布置给自觉参与的学 生,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方案,并撰写备课笔记。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热情,对教学的同学文本解读与分析的能力更是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6、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自己教科研的能力,促进了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创新,总结与提高的过程。从开始的方案设计,论证与计划,到真正开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与落实都渗透着对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有“云雾中求索”般困惑的时候,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顿悟的瞬间,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大胆的尝试与实践,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与进步。通过不断的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丰富,教育论文案例的撰写,课堂实践的创新与求索,自己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十、对课题的思考
1、不可形式大于内容,自主课堂是将课堂主体让位于学生的尝试,但绝不可以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为了让自主的课堂更加富有效率,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的被放大。不是学生活动丰富,自说自话,热热闹闹就是自主课堂。课堂的灵魂依然在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能力的生成,如果自主的形式大于了学习的内容,那就是本末倒置的浪费时间了。
2、自主课堂不是创新而是回归,是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探索,它折射的不仅仅是课堂观,更多的是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等等。课堂本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只能引导学生思维,生成与巩固,没有办法“代劳”。让阅读回归其本该有的样子,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初衷。
3、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的坚持。为了提升个人教科研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题研究是起点,但绝不会是终点,通过研究,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理论知识的积累单薄,空有经验积累,缺乏理论支撑。对于发现的规律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另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性还有待提高,很多的工作若能成为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对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想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新形势下会有新的挑战和机遇。最近几年的教学形势变化明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农村中学都开始被动“小班”,我校也与2013年起成为小班化试点学校。同时,省厅“五严”的下达与落实,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靠过去的加班加点肯定是不行了,只有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才是正途。我校根据自身学情开展的“五三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就是一种尝试。网络时代,信息媒介的丰富,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内容的多样与多元,“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来临等等,这一切都对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挑战更是机遇。我相信乘着教科研的春风,以辛勤与付出浇灌,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五篇:幼儿园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
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 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
“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
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 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基本可以
能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26 5 4 20 10 5 16 8 29 6 后测 5 30 1 6 28 4 6 25 5 3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篇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任阳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背景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动今后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我们研究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作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四、理论依据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对大千世界非常好奇,总想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的原因和之间的关系,说明这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显示:3—8岁是孩子自主性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文字将与孩子的思维能力相互串联并在生活中发生作用。他们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一则新的知识,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所见的世界,进而自我展现。
2、陈鹤琴的课程理论思想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方法论、目标论,十五条主张,十七条原则,四个教学步骤,五指教学内容等。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相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需求与潜能。
2、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
3、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六、研究内容
1、本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以图画读物为主,有机结合看、听、说、玩、演、画等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3、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梳理指导策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七、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年级组研讨,了解本年龄段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转载于:www.xiexiebang.com 在点 网)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研究对象:3—6岁全体幼儿
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11年6月
八、课题理论研究步骤
在课题实施初期,研究制定了一套问卷调查(见附页)
从这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认为孩子的阅读水平比较低,喜欢听故事,但是不喜欢讲故事,表达能力欠缺,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喜欢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或者自由玩耍,只有42%的孩子喜欢看书,但是他们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每周阅读五次以上的幼儿只占20%,能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角色和背景细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不到10%,由此可见,在家庭阅读观上家长们普遍愿意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就是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之后,我们又在幼儿园各班让教师调查幼儿早期阅读的情况
班级 人数 不喜欢阅读 较喜欢阅读 喜欢阅读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小一班 48 17 36% 22 46% 9 18% 注:较喜欢阅读指不会正确翻书不理解阅读内容,喜欢阅读指能较好掌握阅读方法理解内容。根据这些测试、调查让我们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而后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反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我们把活动室光线充足的地方,用矮柜隔开,铺上地垫,放几个靠垫,作为阅读区,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与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关的书籍:有故事书、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方面的书,有的是幼儿熟悉的、有的是幼儿不熟悉的。我们幼儿园的图书种类也值得一提,除了故事书、儿歌书、工具书还有自制书。幼儿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自己构思制作图书画册,并将其放在书架上,闲时看一看也别有一番感觉。此外我们除了投放以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读物,还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读物,比如各种音响磁带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生动直观的影视作品中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阅读的需要,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时,幼儿对桃花产生了兴趣,于是产生了主题:桃花是什么样的。我们通过发调查表,收集有关桃花的图片、图书、VCD,共同探索桃花的秘密。我们还根据主题开展得情况及时更换书籍,利用空间与幼儿共同商量、设计布置主题墙饰,创设了主题墙面与图书融为一体的阅读活动区域,扩大了阅读活动的范围,增强了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在心上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我们将故事画成大幅连环画,张贴在走廊里,幼儿在自由活动时经常走去看一看、讲一讲,在这种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的额阅读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常规的好坏是早期阅读的先决条件,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因而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拿书、翻书、看书,能按顺序
专心地阅读,并坐姿正确,能够按照欣赏读、跟读、朗读的常规要求进行阅读,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要坚持一贯地抓,经常的提醒,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
三、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加强指导,增进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学会阅读
(一)了解幼儿在阅读区的活动特点和活动形式
我们要求各班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阅读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 独自阅读:表现为幼儿独自一人默默地看书或自言自语边讲边看,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小班幼儿和个别特别喜爱图书阅读的幼儿身上居多。
同伴两两一起阅读:指两个人共同阅读一本图书,可共同翻阅,或一方翻阅一方讲述,或两人边看边讲。
小组阅读:指两个以上的幼儿共同阅读一本图书,边看边讲。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大班幼儿身上居多。
师幼共同阅读:即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一本图书,一般采用教师讲述,幼儿倾听的形式,亦可教师边讲述边提问。这种阅读形式一般用于新图书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给幼儿的阅读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分组比赛等形式,教会幼儿阅读的有关技能和方法,不如:知道书有封面、内容和封底;阅读时逐页翻阅图书,先看左边再看右边。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再如,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撕书不折纸;把书签放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等。
进行开放性提问。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开展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创编表演活动加深对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印象。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幼儿体验阅读。
(一)在区域活动中发挥阅读的自主性。
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我园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创造提供机会和条件,并通过有效的观察指导,使幼儿产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1、设计早期阅读区域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2、早期阅读活动与其他区角相结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设计具有不同难易层次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满足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需要。
(二)童话剧的排演增强早期阅读的娱乐性
语言活动中我们倡导教师把学过的故事帮助幼儿表演出来,这样幼儿练习角色对话的同时,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复述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阅读水平。
每年“六一”我们都组织幼儿排演大型的童话剧表演,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前提,这对幼儿的语言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他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阅读形式所带来的快乐。
五、重视家庭阅读,让幼儿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的有力支持,是亲密亲子关系的催化剂,更是开发幼儿早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通过家园联系栏、自主活动、个别交流等不同方式,不定期地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观,从而拓展幼儿阅读的范围和内容。
(二)、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宝贝创设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指导家长为宝贝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同时为了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身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向家长推荐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听读启蒙法、讲述提问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等,让孩子感到阅读也是快乐的,进而引发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每学年对幼儿阅读水平进行观察测试,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后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
(1)获得了翻阅图书的经验,学习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方式和规则。
(2)掌握了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学会看画面人的表情、动作、背景以及串起来发生事件。
(3)对文字感兴趣,能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对应关系,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
3、通过研究,大大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早期阅读的研究,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实施研究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我们通过教育科研,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研究水平。三年来,课题组坚持定期例会,学习理论,制作教具学具,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写了数篇论文,每年我们都要举行园内论文评比和案例设计评比,其中,苏醒老师的“润物细无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被常熟市年会论文录用。
十、课题研究后的一点思考
(一)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二)对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教师是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素养对本课题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更趋于科学、规范,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