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地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新地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2012年12月——2013年7月)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了解大意、熟练背诵”,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
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参加对象
学前班及小学1—6年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2013年7月
四、诵读内容
1.学前班及一、二年级
(1)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
2.三、四年级
《劝学》、《论语》、《大学》、《孝经》、《正气歌》、《赤兔之死》、《少年中国说》、《尊师》其中的劝学与励志名句、佳文。
3.五、六年级
(1)国学经典
《论语》,《增广贤文》。
(2)古典诗词
《春望》、《夏日绝句》、《过零丁洋》、《石灰吟》、《己亥杂诗》、《出塞曲》、《满江红》、《书 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塞下曲》、《回乡偶书之二》、《月夜亿舍弟》、《登凉州尹台寺》、《凉州令》、《凉州行》、《凉州词》、《凉州赛神》、《觅果栽》、《戏作种松》、《观书有感》、《望天门山》、《忆江南》、《过故人庄》、《山居秋暝》、《江畔独步寻花》、《山行》、《饮酒》、《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庐山瀑布 》、《绝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池鹤》、《鸟》、《梅 花 》、《咏 柳》、《竹石》、《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日》、《惠崇春江晚景》、《绝句》、《鸟鸣涧》、《滁州西涧》、《菊花》、《卜算子 咏梅》。
五、诵读要求
1.能熟练背诵国学经典并了解其大意;古诗词能熟练背诵,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悟诗歌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积极倡导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同享阅读带来智慧,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在阅读过程中倡导学生在书上感兴趣之处、有感悟有启发之处、有不同意见之处进行批注,摘抄积累,或者就全书、篇章乃至段落写读后感。学生结合读书生活写一写有关读书给自己、家庭带来快
乐的文章。
六、实施措施
1、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背诵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背诵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黑板报和橱窗要有国学教育的内容;
4、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七、成果展示
1、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诵读擂台赛”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2、制作手抄报比赛:
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活动。手抄报的报名可以自行拟定,主题与阅读的主题一致,内容可以有词语、句子摘抄,文段文句的感悟批注,读后感以及反映读书对生活带来的变化的文章等。
第二篇:沅潭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沅潭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进一步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决定举行沅潭中心校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活动主题:文明公民,阅读为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博学少年。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使广大的学生借优秀诗词朗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四、参赛对象: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要求:
1、所选诗词内容脱稿朗诵,时间5分钟左右。
2、学生参赛的诗词是学生认识的或感兴趣的。从诗词内容、语言表达和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3、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以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六、比赛时间:
一至三年级比赛时间为11月29日,地点在内操场,按抽签的先后顺序进行比赛。
七、奖项设置:
每个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获奖的班级由教导处颁发奖品。
沅潭中心小学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XXXXX中心校国学经典诵读主持词
XXXX乡中心校首届国学经典诵读
比赛活动主持词
主持人:XXXXXX
开场部分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XXXX乡中心校首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
女:在这里我们希望每个参赛班级都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也预祝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华厦源远流长的经典美文,是文化艺苑经久不衰的瑰宝。男:中华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
女: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男: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女:诵读国学经典,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女: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男:XXXX乡中心校首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在经典诵读开始之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为我们致开幕词。
男:请允许我先来介绍本次活动评委:XXX老师、XX老师、X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XX老师老师。
女:本次比赛根据各参赛者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男:根据现场评分,小学低段组各设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小学高段组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初中组各设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女:学校为获奖班级颁发奖状和奖品。
节目串词:
节目串词:
结尾部分
领导讲话和颁奖
男:到这里所有参赛的班级都已经诵读完毕,评委老师正在紧张地打
分,我们在等待成绩出来的这段时间里,有请讲话。
女:的讲话令我们振奋,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男:经过评委老师紧张的计算,最后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下面我们有请宣布比赛结果。此次活动颁奖仪式将在下个星期进行颁奖。结束语
女: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男: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女:同学们,XXXX乡中心校首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这里就全部
结束了。刚才同学们感情激昂的诵读,表达了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由衷赞美,也证明了我们XXXX乡中心校学生热爱学习,传承文明的坚定信念。
合:最后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祝我们XXXX乡中心校的明天蒸蒸日上。谢谢大家!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 组 长:金礼辉
副组长:夏玉华 陈平何永根 张 健
成 员:许爱华 张海峰 赵剑峰 吉云兰 刘晶晶 指导组组长: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指导老师:全体语文教师
三、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弟子规》; 三、四年级:《三字经》; 五、六年级:《论语》
四、诵读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文,大致了解诵读内容的含义,对所诵读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释义,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有个大概的了解。
五、活动时间:
1.启动:2013年4月,语文教师制订实施计划,分解诵读内容。2.实施:以6年为一个周期,分年级、分时段指导、检查。
六、具体措施:
1.各班语文老师要根据诵读内容,再划分每周的诵读量(同一个年级教研组每周诵读的内容要一致),并在班级开辟专栏公布每周的诵读内容,让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2.语文老师每周要安排时间抽查当周诵读内容的背诵情况,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各班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利用硬笔书法比赛、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每月举行诵读擂台赛等活动,评选班级 “诵读能手”、“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学校每学期也将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
七、考核评价:
1.每学期期末,由学校组织对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测试、评比,对各班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
2.学校每学期期末评出“诵读先进班”、“诵读能手”给予表彰。
附:各年级诵读内容及完成时间
一年级上学期
诵读内容 完成时间
《弟子规》第1页至第5页 11月份
《弟子规》第6页至第11页 12月份
一年级下学期 诵读内容 完成时间 《弟子规》第12页至第17页 3月份
《弟子规》第18页至第23页 4月份
《弟子规》第24页至第29页 5月份
《弟子规》第30页至第35页
二年级上学期
诵读内容
《弟子规》第36页至第41页 9 《弟子规》第42页至第47页
《弟子规》第48页至第53页
《弟子规》第54页至第59页 二年级下学期
诵读内容 《弟子规》第60页至第65页 3 《弟子规》第66页至第71页
《弟子规》第72页至第77页
《弟子规》第78页至第83页
三年级上学期
诵读内容
《三字经》第1页至第5页 9 《三字经》第6页至第10页
《三字经》第11页至第15页
《三字经》第16页至第20页 三年级下学期
诵读内容 《三字经》第21页至第25页 3 《三字经》第26页至第30页
《三字经》第31页至第35页
《三字经》第36页至第40页
6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四年级上学期
诵读内容 完成时间
《三字经》第41页至第45页 9月份
《三字经》第46页至第50页 10月份
《三字经》第51页至第55页 11月份
《三字经》第56页至第60页 12月份
四年级下学期
诵读内容 完成时间 《三字经》第61页至第66页 3月份
《三字经》第67页至第72页
《三字经》第73页至第78页
《三字经》第79页至第83页
五年级上学期
诵读内容
《论语》第1页至第6页 9 《论语》第7页至第12页
《论语》第13页至第18页
《论语》第19页至第24页 五年级下学期 诵读内容 《论语》第25页至第30页 3 《论语》第31页至第36页
《论语》第37页至第42页
《论语》第43页至第48页
六年级上学期
诵读内容
《论语》第49页至第53页 9 《论语》第54页至第58页
《论语》第59页至第63页
《论语》第64页至第68页 六年级下学期
诵读内容 《论语》第69页至第73页 3 《论语》第74页至第78页
《论语》第79页至第83页
《论语》第84页至第88页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完成时间 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第五篇:2018国学诵读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主题 :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 : 2018年11月 日(第 周星期)
四、比赛地点 : 各班教室
五、比赛对象 :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配乐。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三年级:一等奖:3个
二等奖:3个
四年级:一等奖:2个
二等奖:3个
五年级:一等奖:2个
二等奖:2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评委: 统分: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