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新农村工作成绩汇报
去年以来,玉林市玉州区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载体,以开展“三化六改”工程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力推“三化”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树立文明之风。一是净化。成立村级环卫队30支,在各村设立垃圾处理点,组织1万多人次开展声势浩大的“三清”活动(即清理垃圾杂物、清理沟渠污水污泥、清理乱贴乱画违章的墙体广告),促进农村环境的清洁。二是绿化。实施农村道路、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在村庄周围50米以内的房前屋后开展绿化美化活动,种植果树、花草为主,形成环村绿化带。莲塘村、林村、谷山村等城郊村积极绿化村道,美化庭院,在庭前屋后种植番桃、西番莲、芒果等果树及茉莉花、九里香等花草,改善了村庄的生活、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外地老板前来租赁土地开发现代农业及从事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是亮化。通过深化农村电网改造,使家家户户通上电灯,在有条件的村庄安装杆式路灯。在开展“三化”中,该区对唯一不通电的大塘镇大水表自然村实施了电网安装工程,使该自然村12户村民告别了电网不通的历史。
广泛开展“六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厨、改陋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区驻村指导员积极宣传“六改”的科学性,并采取“三个一点”的方法筹资,即财政拨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确保了“六改”的顺利开展。仁东镇鹏垌村龙屏庄自然村投入22万元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厕所80个,建成沼气池25个,发动群众对外墙进行贴瓷装修,投资50多万元建成村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和环村硬化道路,并在该区率先实行人畜分居,牲畜圈养在闲置的旧村,村民生活在新村,使该自然村一跃成为玉州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据统计,通过开展“六改”,去年以来该区共实施改水项目15个,解决了2.3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建好“三格式”无害化厕所5000多个,建设沼气池1.2万个,使10万多农民的厨房、厕所变得环保卫生;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工程20多处,年内可望村村通硬化道路;成立村级农民文艺队110支,每年演出宣传政策、弘扬正气的文艺晚会1000多场,促进农民革除“黄、赌、毒”等陋习。“六改”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该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体生活。
第二篇:局机关工作成绩汇报
安化县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全局干职工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绩喜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紧跟市局思路,突破三大建设
一是技术机构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及计量检定所的年检和复查顺利通过;县局党组十分重视并认真做好计量所五年一次的复查考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顺利通过考核。二是政务信息建设。成功安装了局域网;加大了政务信息报道力度,上半年共向《益阳质监动态》投稿近30篇,采稿17篇,较为全面地宣传了安化局工作。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多次组织全局干职工上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的党课,告诫干职工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各股室队所与县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结合与检察院预防与惩治职务犯罪联系会议制度,深入自查自纠。
二、紧贴县域经济,抓实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下发以后,安化县局立即部署,深入企业、农村调查走访,与农业、林业、畜牧等相关部门联系,迅速制定了《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并获县政府批转。二是围绕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做了大量工作。从7月1日开始,东坪湘资农贸市场及金太阳超市所有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三是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入攻坚阶段。派专人负责,会同农业局一遍遍编写和完善申报资料,多次赴省、赴京咨询、汇报,听取省局与总局领导的意见,与黑茶企业一同参加省局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训,在省市县三级质监及安化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正式受理该申请。
三、紧盯三项安全,开展专项行动
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把好市场准入关,查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组织召开了全县68家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23个乡镇食品安全负责人及食安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参加的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局食安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了工作。各乡镇与县政府、获证企业与县质监局分别签订了责任状。特种设备安全方面:一是开展了气瓶专项整治行动。扣押并查处了过期未检、门店擅自在外违法充装、无警示标签的气瓶共计200多只,促进了气瓶送检,上半年送检气瓶3200多只。二是加大了隐患排查力度。与县安监局联合行动,取缔了1台非法改造使用的锅炉。三是积极宣贯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多种形式的开展了安全知识、法规的教育和宣传,促进了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烟花爆竹安全方面:对全县烟花爆竹企业进行了全面巡查,建立质量档案,与9家获证企业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强化了质量安全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工作,上半年未出任何安全事故。
四、紧扣安化实际,强化基础工作
一是完善修订了机关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机关管理再上新台阶。二是机关支部与老干支部成功改选。新增两名成员,为机关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聘请专家编撰了安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十年发展史。总结了安化县局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绩,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四是进行了“小金库”的治理整顿。促进了依法行政、依规收费。五是完善出台了法制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办案水平。
第三篇:对外贸易工作成绩汇报
今年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三大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商务厅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整体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对外贸易时间任务双过
半,总体运行居全省前茅
1、实现进出口总额19047万美元,占全年任务32650万美元的58.34%,同比增长5.77%(全省下降幅度为3.7%),在全省进出口总量中比重占到4.76%,进出口贸易规模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太原、运城两市,同比提升一个位次。其中出口完成17466万美元,占全年任务30180万美元的57.87%,同比增长7.27%(全省下降幅度为7.48%),出口规模居中全省第二,同比提升一个位次。
2、主要贸易国家及地区达到64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贸易额的国家和地区4个,占到全市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依次为:比利时3742万美元,美国3645万美元,日本1408万美元,荷兰1104万美元,合计出口金额9899万美元,占到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1.97%。贸易市场遍布亚州、非州、欧州、拉丁美州、北美州和大洋州。
3、集体民营企业一枝独秀。1—6月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2户,其中国有企业5户,进出口额1211万美元,占到进出口总额的6.36%;集体和个体企业24户,进出口额16628万美元,占到进出口总额的87.3%;三资企业3户,进出口额1208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6.34%。
二、国内贸易平稳增长,增幅全省第一
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8亿元,增幅22.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7.2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占到全年任务94亿元的48.7%。
三、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
1、今年,在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大环境的背景下,1—6月,我市共审批(5000万美元以下)三资企业5户,投资总额4850万美元,其中外商投资31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34亿美元的62.39%,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和增幅在全省高居第一,使我市利用外资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今年实际利用外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利用外资的3.15倍,是去年全年利用外资额的10.88倍。
2、从3月份开始征集引资项目,目前共征集项目276个,总投资231亿美元,拟引资162亿美元,涵盖煤化工、装备制造、旅游、物色农业等十大领域。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63个,总投资226亿美元,占到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额的97.8%,拟引资158亿元,占到全市总引资额的97.5%.为下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焦炭配额申领工作又上新台阶,焦炭出口配额占到全省的近三分之
一、全国的近五分之一,吕梁已成为全国名符其实的焦炭出口大市。
1、我市9户焦化企业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2006年一般贸易焦炭出口企业,除过省直焦化企业外,其它地市共11户,吕梁接近其它地市的总和。
2、两次取得一般贸易焦炭出口配额222万吨,同比净增131万吨,增幅143%,占到全省焦炭出口配额679万吨的33%,占到全国1222万吨的18.17%。加上三资企业取得的11万吨焦炭出口配额,我市共申领焦炭出口配额233万吨。
通过今年工作实践表明,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市建设资金的不足;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外方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为我市国有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外资企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出口创汇,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城关镇2009新农村建设
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城关镇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于区位与资源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根据全镇20个村和5个社区的基础现状,突出重点、抓好试点、推出亮点的工作思路,把明目标、强措施,抓进度、促成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我镇的2009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于6月中旬召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并将《城关镇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工作方案》下发到各村,同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刘四朝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汪兴菊,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刚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督导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为了把握工作重心,把旅游线、产业带所属的黄土岭、螺丝沟、金盘洞、土门、朱家场、陈家河、百果园7个行政村定为首批试点村,对7个试点村分别派驻了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工作指导组,对试点村的新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指导,根据实际还印发了1000余份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资料分发到各村,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推进全镇新
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农村建设实施中,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总揽工作全局,在建设规划上对试点村的规划实行重点规划。镇党委、政府于7月份聘请了襄樊市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对试点村的村民居住、企业占地及其土地分布现状进行全面绘测,历时一个月多月,全镇7个重点村的现状图绘测、基本情况普查、新居民点初步规划选址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这7个村的规划正在县建设局评审中。
二、围绕试点,突出重点,加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问题,并从省道、县道及旅游沿线村入手,按照建设卫生、生态、文明村的要求,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镇财政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开展了以“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镇、村两级先后投入几十万元,完成了陈家河、朱家厂、螺丝沟、土门村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其余各村工作进展顺利,共清理整治污水沟3000多米,完成各新村点宅间主道和进户路面硬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完成了陈家河、土门、螺丝沟等重点村的人饮工程建设,共投资170余万元建设水塔30个,铺设饮水管道1.5万米;结合沼气池建设,完成“一建三改”600余户;2009年完成道路硬化22.2公里;新修小组公路6公里;养护、维护公路200余公里;完成了全镇20个行政村的村委会的新建、改(扩)建等工程。同时对全镇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使全镇卫生室建设达标率达100%。
在抓试点建设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倾力于陈家河村,2009年该村由卫生局和市财政监督局挂点,我镇紧紧把握这一新村建设挂点扶持机遇,加大帮助和指导力度,侧重于政策帮扶、技术指导,并配合陈家河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整治规划、设施建设规划等前提工作。截止目前,该村已经完成了6米的门庭式花坛11个,铺设步道板470平方米,粉刷墙壁600余平方米,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帮扶农户完成了“一建三改”,使这个居民点达到了房前屋后彻底“三化”,全面解决了“三乱现象”。
三、培植支柱,培育后劲,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按照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我镇把“巩固发展蔬菜,提升发展养殖,突破性发展核桃”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路线。一是变换发展经营模式。根据各村实际分别组成了蔬菜发展协会、干鲜果种植协会、养殖业发展协会,并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的产加销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企业、农户互利共赢。二是加大招商服务力度。在招商服务中严格实行领导
干部挂包项目责任制,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实施不同的跟踪服务措施,在全镇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利商、富商、敬商”的良好氛围,为客商提供一个安逸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大人才培训。在发展产业上我们首先是从提高了旅游沿线的服务质量着手,把人才培训、环境美化作为重点,沿途村先后投入近十万元对沿线的环境进行了美化,并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共培训烹调、石雕、根雕、花卉种植技术性人才200余人,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招商,因地发展,全镇已发展15000亩核桃,50亩玫瑰李和大粒枣,4000亩商品蔬菜,9809亩无公害绿茶;建有150模式养猪场30个,年出笼万只肉兔场1个,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为全镇新村发展培育了强有力的后劲。
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在2009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资金困难,我镇的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发展均处于前期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因而导致新村建设后劲不足。加之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思想相对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镇科技、文化、教育和群众生产、生活设施比较落后。
下一阶段我们将正视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加大规划落实力度,促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城关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一月七日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倾情而作尽力而为
市侨联驻谷城熊家岗村工作队
根据襄办发[2009]8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市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派工作的通知》精神,襄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派出驻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工作队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度重视帮助制订熊家岗村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位于谷城县五山镇东南部,东与石花原罗井村,西与何湾村,北与谢湾村社区居委会,南与四棵树接界,全村版图面积528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75亩,山场面积2950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在册本村村民520余户2347人,居住在熊岗各企业非农人口约1000余人221户,村干部四人,共有党员39人。2008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4210万元,粮食产量158万公斤,茶叶产量8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如何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开展工作,市侨联党组对驻队工作高
度重视,将驻队工作队工作纳入侨联机关的总体部署,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侨联主席廖小玲听取工作队的专题汇报,并带领工作队到该村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情况,提出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市侨联纪检组长担任该村驻村工作队长,为了使驻队工作取得实效,带队领导和工作队员深入山地、林地,田间地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该村组织建设、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明确提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农户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服务建设经济园区,美化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加大公益事业投入,争取惠农资金,完善路网建设,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等基本目标的制定,并协助该村制订出熊家岗村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深入调研真心实意办好事做事实。
根据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为落实好这次市委、市政府对工作队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队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市侨联拟定了《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公共建设调研报告》,《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生活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经济园区建设可行性调研报告》等三篇可实质性操作的调研课题。
通过对调研课题的准备、实施,本打算做好一件实事,促成两个项目。
1是结合环境整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各
组居民集中点建垃圾池,100口沼气池。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室内卫生、厕所干净,柴草归院,禽兽归圈;
2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村推进”要求,积极努力为该村争取1000亩土地划入谷城县土地平整项目内,力争7月份1300万元国家配套资金的启动;
3是与当地及市民政部门联系,争取接受100人的南水北调丹江口移民搬迁项目。
三、研究问题有的放矢。襄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驻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工作队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的多次接触与调研,深刻感受到该村目前存在以下不足:1是公益性建设缺乏维护。谢湾河、杨叉河两条近4500米河流护堤,几条小河灌溉拦堰自完工投入使用再无专人维护,导致恢复使用期又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浪费。2是闲置资产急待合理运用。由于历史原因,该村拥有原军工企业搬迁后遗留大量固定资产;镇村合并后,遗留下的闲置校址一处。如何合理运用好这些资产,将通过我们驻村工作队的《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经济园区建设可行性调研报告》进一步完成。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作为市侨联驻村工作队今后工作努力方向。